《恋文》的读后感10篇
《恋文》是一本由(日)连城三纪彦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22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是我读的第五本连城的书。
作者说,这本书里的许多对话都来自现实生活。普通人自然而然的做出了让职业演员都自叹不如的表情,说出了比台词还经典的话语。作者拼凑起各种波澜不惊的细节,告诉大家,人的内心是如何的缜密和壮阔。
“你没有和浅子见面吗?”
和广点了点头。
“骗人。你们一定是吵架了。”
“你怎么知道”
“你心情不好就会刻意不显露在脸上。平时很少笑的人竟然露出笑容,我怎么会看不出来?”
“你很会打嘛,要不要教我几招?”和广收起笑容,连忙找话题。
忙碌了一生的老奶奶暗自享受着同女婿在一起的假想中的婚姻生活。虽然是个长相平常的、一辈子干粗活儿的女人,但也有柔软细腻的情感,渴望在喜欢的人面前描画朱唇。只可惜这一辈子只是个配角,她用自己的方式体察着别人最细小的心思,但又有谁对她真心相待呢。
去雅彦的房间看了一下,他正在做功课,我问他:“要不要我教你?”“不用。”他驮着小小的背,逞强的回答。不一会儿,当我躺在客厅休息时,他悄悄走过来说:“这题我不会。”以雅彦的成绩,不可能不会做那道题,他是想要让我高兴一下吧。他虽是个孩子,却用心良苦,思索自己这个外人在这个家里的生存之道。想到这,就觉得他怪可怜的。
故事中神经大条的“我”误会了小朋友的用心良苦。为了不伤害别人,大家温柔的保守着秘密,就像牡蛎用自己柔软的身体将碎石打磨成珍珠,家人也用宽容和善良打磨着冰冷的现实。直到所有事情变得温润柔和,不再那么难以接受。内心脆弱的人,往往更懂得为他人着想。
回想起来,如果说十九年前两人曾经有过外甥孙女所说的爱的回忆,那就是发生在冬天即将结束,春天马上就要开始,像季节的间奏曲般的一个月。构治看夕季子的眼神也和这个季节一样不干不脆。
看完这个故事,给我留下这个印象的是这句关于季节的话。冷暖交接的季节和暧昧不明的爱情是这么相似,无意中抓住的这个小小的关联带着些无奈的口吻。看书的时候想起了这句歌词:
用强装的笑颜向你告别。站长室的电风扇 咔嗒咔嗒空虚地摇着头,
真是羡慕 连摇头都做不到的我是如此笨拙。
外物像人一样,着上了情感的色彩。连城的洞察力真是细密。他的世界大概和我们不一样,包围他的是放大了的温情和无处不在的伤痛。世事无常,深情罔寄,身边有太多的爱不可辜负。
如果一次性的读完5个故事,可以惊奇的发现其实这些故事都是相同的。
虽然有着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故事情节,但是却有着相同的本质。
(固然是废话连篇,毕竟都是同一个作者写的嘛。)
它们都是一场对过去告别的仪式,这些主人公们都是在多年以后借由某种方式完成了当年心中遗憾的事情。
情书:男主人公与妻子离婚,与十年前的女友(只剩半年的生命)在医院结婚。
我的舅舅:构治决定娶过去爱着的女人夕季子的女儿夕美子。书里有一段描写:他并不爱眼前这个小女孩,他爱的是夕季子,然而,既然可以把十九年前他与夕季子的真心都当成了谎言,那么为什么不能让眼前的谎言成真......
红唇:田津借住在死去的女儿为她留下的地方,通过女儿留给她的与少尉有几分神似的男人,为四十年前的这个回忆抹上些许色彩。
其他两篇也是类似的情节,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些词语:十年前,十九年前,四十年前。
这些主人公们都是在这么多年以后借由某种方式完成了当年未做成的事情,就像是完成了某一个仪式一般。虽然是如此的荒诞不经,但是又怎么能否认每个人心中都或多或少有些这样的遗憾和残缺。
另一点:
情书:女主人公照顾了丈夫过去的恋人,并且为他们举行了一场婚礼。
红唇:和广想象着把情敌抗在肩头,双脚用力踩地的女人的情景;也想象着为了悼念少尉的死,和阿丰捧着萤火虫的那双粗糙的手。
小丑:当美木子出门见别的男人时,计作还帮着她挑漂亮的衣服去约会。计作为了替哭着说“我外遇了”的美木子掩饰,假装自己有更严重的外遇,借此替美木子掩饰。
都是一样的情节,大胆的创新,违反了许多故事中正常发展的情节。在这本书中主人公居然都是反常的把自己的爱人漂漂亮亮的送到情敌手上。并不能单纯的去评判作者的价值观的对错,我始终相信有更为深层的东西藏在这些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后面。
总而言之,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如此出人意料的一本书,更不要说这是写于1984年(日本当时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都极为好)。
《恋文》读后感(三):关于爱情的故事
《恋文》一如日本爱情小说的风格,清新简单,温柔地令人沉醉。这本小说由5个爱情小故事组成,文字淡如水,感情深似海。
1、 情书
离婚申请书变成最棒的情书,爱得越深越是不舍得禁锢你,把自由还给你便是我能给的最大程度的爱,用手放开的方式继续爱你,不勉强你为我停留。
2、 红唇
岳母借自己的女婿圆了许多年前的一场单恋,口红虽是游戏兑换而来,却被赋予了那样一段鲜为人知的爱恋。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战争年代本就无法长厢厮守,何况我还不是你心里的那个佳人。
3、 十三年后的摇篮曲
亲情简单地触手可及,所以它容易让人抛诸脑后或是视而不见。一直生活在身边的“弟弟”其实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愿这样的闹剧只存在于文学作品里。
4、 小丑
小丑画上浓妆,咧着大嘴,用滑稽的表演只为博君一笑,可又有几人知道小丑假面之后的悲伤与哀愁。丈夫编出外遇的故事只为掩饰妻子的“出轨”,深情被谎言戏弄了一番,成就了婚姻散场的遗憾。
5、 我的舅舅
互生情愫的外甥女和舅舅理智战胜了情感,以外甥女的婚姻彼此告别。但是一段感情的结束便又是下一段感情的开始,逃的了这一次却逃不了这一生。
与我天人永隔的你,请允许我把深情还给你的女儿。
《恋文》读后感(四):爱的试炼
直木奖是日本文坛最负盛名的大众文学奖项,尽管是面向大众与新晋作家的通俗文学奖项,但是直木奖却保持自己的评判标准,即:故事性与感染力。获奖作品往往成为引导国民阅读的风向标,对于获奖作家而言,未来文坛之路可谓一片光明。以近年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东野圭吾为例,5度入围该奖项皆铩羽而归,直到第6次才得偿所愿,可见竞争何等激烈。当然也有幸运儿,例如第91届直木奖得主连城三纪彦。作为日本文坛当时不多见的跨界文学创作者,连城三纪彦原先以推理小说出道,却以恋爱小说获得直木奖的肯定,获奖作就是《恋文》。
《恋文》一书由《情书》、《红唇》、《十三年后的摇篮曲》、《小丑》与《我的舅舅》等5个短篇小说组成,5篇故事将社会、家庭、伦理诸多元素包括其中,以略显淡然的文笔将世俗中饮食男女们无法回避的痛苦与挣扎娓娓道来,分别刻画出看似无情的追寻、暧昧却坚持的相思、无奈的包容与畏缩、近似自虐的呵护以及不伦之情的守护与延续等5首低回婉转却又变幻莫测的尘世离歌,看似匪夷所思的情节在细腻的分解与逆转之后荡漾着浓郁的人性况味,所谓恰到好处的拿捏莫过如此。值得一提的是,《情书》一篇随后被导演神代辰相中,搬上大银幕。
不知为何,连城三纪彦笔下的女人相较男人似乎更显豁达,正是这份大度使本应苦情的故事为之升华,于哀怨处渐起温暖。譬如《情书》中的乡子,这是个表面看似强势的女人,面对比自己岁数小的丈夫处处包容,当丈夫借故离家之后,才知道他另有所爱。然而,这还不够,“贪心”的丈夫甚至还要求乡子与那个女人做朋友,继而更提出离婚请求。这种虐心的情节不得不让人心生恨意,换做如你我这般常人,怕是已经大吼出声:都到这份上了,你还想让我怎样?这看似荒唐的情节又该怎样延伸?是断然拒绝?是委曲求全?还是犹豫不决?
小说在转折处与传统言情文学背离,连城三纪彦将推理小说制造悬念并逐一化解的技巧施展其中,逆转之后的情节衬托出乡子的宽容与睿智,以及,那为了爱不得不抛弃的尊严。在无言的结局背后,我想连城三纪彦其实是想探讨如何选择与寻找吧。毕竟,每个灵魂深处的悸动都可以被视为生而为人又不得不背负的种种考验与痛苦,因此艰难做出选择之后只能义无返顾的一路前行,放弃或拥有无非只是生命旅途中无数插曲之一,而非终点;本该复杂的三角关系在真爱面前显得如此简单,既然无情也可以变成多情,自我变成忘我,那么一份离婚同意书自然也可以成为一份感人至深的情书。
在随后出现的《红唇》中的田津与《小丑》中的计作都可以视为重情重意的同道中人,只是忍辱负重的他们做出的选择更为迂回曲折,甘愿戴上“面具”去掩盖真情;《十三年后的摇篮曲》与《我的舅舅》的新次与构治则同样是沉溺在伦理与俗世的纠葛中,执迷“只是当时已惘然”的痴人。将脉络逐一梳理之后才令人恍然大悟,看似孤立的5篇故事拥有的是同样的姿态,看似留有遗憾的结局却又余味深长,一脉相通并贯穿其中的就是那份至真至深的感情, 对于彼此来说,其实都是爱的试炼。
刊4月7日新京报
《恋文》读后感(五):告白,献给这俗世
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各怀心事,以面具掩藏真实的自我,将所有隐密统统深埋于内心,即使是最亲密的爱人也无法进入其内里的城堡。于是,人生也就成了一次表演。作为推理小说家,日本作家连城三纪彦惯于在疑窦重重的迷案之中寻找真凶。在他看来,人生的诡谲远比任何虚构的故事更为精彩、更为残酷。生活之中处处暗藏玄机,每个人都有不欲与他人分享的私密。他说,“一般人有时候会露出连职业演员也自叹不如的表情,或说出一些经典话语”。因此,他将这平静生活看作是承载都市人私密心事的处所,秉承推理写作的特性,带着一颗探究的心,在看似风轻云淡的生活之中寻求真相。也正是基于此,才有了这本满含心事的短篇小说集《恋文》。
《恋文》的写作灵感,源于一个偶然的瞬间。那时,作家与母亲在乡下车站等车。在路边的游戏店里,母亲津津有味地玩着钢珠游戏,她那“驼着像岩石般的身体”触动了作为儿子的连城。他不禁联想到她“从大正初年到经历战争、战后的一生”,在她苍老淡然的外表之下该有怎样跌宕起伏的人生。他又想起少年时父亲于病榻前递来的烟管,揣测父亲的内心深处是否也有某些不为人知的隐情。
由是,现实生活里与家人朋友的温馨场面,激发出作家的创作欲望,这生活场景又被他不露痕迹地移植于小说之中。《恋文》以真实与想象一一构成,五个短篇均以书写家庭小事为主,充满了日常生活的尘烟味。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恋文》直译为“情书”,其中却并无真正意义上的情书,唯一出现的“情书”是一封离婚申请书。这无疑是一种吊诡,也是生活的戏剧性所在——现实中,每个人或多或少戴有伪饰的面具,他取悦她,讨好她,却不欲以真实面孔示人。当事人小心翼翼地包藏着所有秘密,不敢也不愿与他人分享,即使是最亲近的那一位,也无法体察到对方内心的小小悸动。
比如,《情书》一篇,相处十年的夫妻,本质上仍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在妻子乡子眼中,丈夫将一始终只是一个“大孩子”。多年共处一室,感情早已淡薄如隔夜陈茶,两人在习惯中延续着彼此的关联,直到意外将所有平衡一一打破。此时,儿子无心的一句话,却于无意中揭开了现代都市男女普遍存在的状态——连城三纪彦借“循环小数”来形容夫妻二人的关系,他们既无限接近却又相互疏离,既亲密但又保有若有若无的距离,“永远存在着零点一的罅隙”。
连城三纪彦的主角,浮沉在这俗世生活之中,追索那藏于内里的真相,却并未因袒露的真实而使生活陷入混乱。《情书》里,乡子突如其来地遭遇到丈夫将一的不告而别。因为舍弃,因为离开,因为距离,她反而看到了曾经视而不见的真实:此时她眼中的丈夫不再是个迷恋玩具、永远长不大的“大孩子”,她远远旁观他照顾病中的前女友,竟看到了他作为男人的勇气与担当。《小丑》又为我们描绘了另一种疏离。整日甘于扮为小丑,插科打诨、取悦众人,却总是被人视为“吃软饭”的丈夫计作,在面对妻子美木子的出轨时,自承自己出轨在先,又会有怎样辛酸的心路历程?《我的舅舅》一篇,舅舅构治直到最后一刻,方才知道侄女夕季子内心深处的挣扎。在伦常的拘囿中,她想爱却又不能爱,只能借由照片暗自传情,这样的深情恐怕也只有陷入真爱的敏感少女才能体会。《红唇》更像是一个寓言。年过六旬的阿婆田津为何如此汲汲于一管廉价的唇膏,甚至不惜为此编织一套破绽百出的谎言?直到阿婆自己离开,隐情方才大白于天下:她对唇膏的渴慕,对女婿和广不能言说的情愫,实际上是对年轻时那段得不到的恋情的唯一念想。
连城三纪彦着迷于生活的片段,更着迷于隐藏于其后的人与事。婚外情或者不伦之恋,虽是他一再书写的主题,但在作家笔下却并无任何残酷意味。在他,这一切都只不过是个幌子。他无意于渲染情欲,或是做道德上的评判,更多的是对现代化都市中冰冷人际关系的再现与概括。《红唇》里书写空巢老人的生存悲哀,阿婆田津不愿让人忽略,故而她将希望寄托于对女婿和广的依赖之上,甚至因为患得患失的心理作遂,百般阻挠和广的再婚。这倒不是因为她对和广有什么非份之想,实在是出于对未来的考量:现实的孤寂、亲情的缺失,使她不得不抓牢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惟恐这最后一点亲情也落空。
作家书写日常生活,其间并无诡谲曲折的情节,叙述在平淡之中娓娓道来。《恋文》通篇行文大有日本小说惯有的隐忍,即使讲述某种反伦常的情节,也未见情绪上的起伏波动。连城三纪彦似乎是以他的不动声色提醒我们:生活是一个舞台,生命是一场表演,每个人都是自我的主角,或许不甚起眼,却仍有值得玩味的瞬间。于是,我们不妨将《恋文》当作一封情书,是作者对于这世俗生活的内心告白,也是他献给世间所有“非职业却是优秀名演员”的普通人的情书。
《恋文》读后感(六):笑里藏刀,叶底藏花
说起连城三纪彦的名字,果然第一反应还是:那个写出《一朵桔梗花》的推理作家。所以在封面内侧读到他后来也转向恋爱小说创作后,心里也就放松了严肃阅读的警戒。但最终发现还是小看这本打着纯爱旗号的小说集了。连城出生于1948年,典型的战后婴儿;五个与情有关的故事散发着讲究人情、守望相助的浓浓昭和味;背景展现的画卷一路铺开:战时岁月中被萤火虫照亮的黑夜、和平年代承载悲欢离合的商业街道、隐藏无法言说的秘密的车站。
写这本集子的时候连城先生已开始迈向中年,一旦进入30代的人通常都有“初老症”。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越近的事情越容易忘记,越久以前的事情反而越是记得。我们可以在后记中发现,《红唇》里出现的如岩石般强壮的母亲形象,《十三年后的摇篮曲》里父亲角色缺省的家庭环境,这些构思都是作家在青年时代甚至幼年时代与父母产生的羁绊记忆中发酵的。就像电影中的素人演员往往能给人惊喜一样,连城先生喜欢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一些供自己幻想杜撰的实际场景、聆记平凡人口中的名台词。因为素人有时候会露出连职业演员也自叹不如的表情、或说一些经典话语。那是自然,因为我们的人生才是NG不能、倒带不能的大电影。取”恋文“为小说集的名字,相信更多是作者想把这5个故事当做献给父母、朋友、不认识的路人这些非职业演员的情书。
除了标题文《情书》因为有过度日剧即视感而让人审美疲劳外,其余每一篇都相当喜欢。摸着脑袋不明白为什么最近读的日本中短篇集子里的同名文往往是后来印象最不深刻的呢?就像小时候买的一盒磁带里最心水的永远不是主打歌。连城老师的故事也跟磁带一样有着A面B面,A面让你以为是温吞到天长地久的家庭暖文,其实分明是笑里藏刀直到最后一刻才让悬疑色彩浮出水面的爱情推理小说。只是不同于杀人案要隐藏的是凶手是谁以及作案技巧,这里要隐藏的线索是爱,是温柔和体谅,是一个人的心事。合上最后一页唯有捂着心口幽幽嗔怪:连城老师真是虐的一手好文,藏的一把好刀。
《红唇》是第一个惊艳我的故事,因为它是年代跨越最久的,战火延烧的土地和响彻空袭警鸣的天空令人想起吉卜力的名作《萤火虫之墓》。故事从新婚不久就丧妻的倒霉男子和广的不幸生活开始切入,讲着讲着才发现真正的主角是岳母大人田津。世界上再没有第二对那么尴尬的母子关系了,妻子去世后和广与半生不熟的田津过起了相依为命的日子,明明两人之间存在着若有似无的亲戚关系,但彼此心里都明白谁对谁都没有特别的义务,临时家庭的建立是有无奈的原因,他们都是无所依的人。奇怪的家庭结构第一次面临拷问是和广再婚对象浅子的介入。日本人似乎就是这样出了奇的暧昧,即使心里有整整一包袱的小九九,他们也能藏着掖着努力维持着基本的仪态,不把丑话放到台面上讲。田津有着男人般宽阔的肩膀和体力,被女婿称为"没有子女运和男人运”的女人,年轻时被丈夫抛弃,老年后又被子女抛弃;经历过战争时期的她有着一般老太太没有的爽朗劲,一辈子笑口常开,只在柏青哥的小钢珠机子前流过泪;战乱时为美女好友与军官牵过红线,一辈子助人为乐,也会在老了之后在女婿面前揶揄自己:做人太善良未必有好报。
比起现在进行时的田津,年轻时的田津更具有人物魅力,几十年前泛黄的记忆因为她绘声绘色的讲述而重新变得鲜亮起来:沾满灰尘的口红、温柔粗狂的军官、为红颜薄命的女人而唱的《凤尾船之歌》,这些残存的画面像拉洋片一样重新跃上幕布。老太太在留给和广与浅子两个结局迥异的故事后,一个人卷铺盖离开了。这是一个一生都没有获得过爱情的女人的故事,她看似粗笨丑陋,却从来没有让嫉妒心出来作祟,舍弃了暗恋,选择成为一个大智若愚的女人。她有权利在年老后为自己的恋爱心情杜撰一个结局,因为喜欢人不犯法,但她也只能做到暗自圆梦为止了。
连城先生喜欢把一个四十多页长度的故事讲得七转八起、峰回路转,其实用简单的两个字来说就是“拧巴”。不喜欢的人会觉得坦白一些的话不就没有这些揪心事了么,有情人就该终成眷属,该父子相认的就不该拖拖拉拉。但这样的形式倒迎合了某些希望在虐文中求眼泪的书迷的爱好,请允许我把这种美学叫做“拧巴”美学。日本人的美学体系里总归有个“残”字,他们认为极好极好的事儿是最好不完满的,所以小说集通篇都在向读者辐射着他们世界里成人年的处世之道,比如《我的舅舅》里构治对夕美子说的:你不是常说自己是大人么?大人并不是爱说谎,而是知道该说什么谎。不,就算是实话,只要是不能说的就绝口不提,即使不小心说漏了嘴,也要笑着说,刚才是开玩笑的。这句规范其实更适合用在《小丑》这个故事里,从第一次相亲开始就故意扮滑稽来掩盖妻子紧张的丈夫,直到最后离开前,也故意撒谎自己有外遇来替妻子的出轨遮羞。不仅仅是上述两个故事中的小丑丈夫和田津夫人,连城老师笔下的大多数主角都超越自我不可思议般地站在了他人的立场上,成全了他人的故事。
虽然书名叫《恋文》,但这本书更值得推荐给丧恋无恋之人。有时候本着负负得正,以毒攻毒的理论,这本虐文集说不定反而能挽救不少女孩儿的心呢。
《恋文》读后感(七):恋恋风尘中的隐匿心曲
尘世中人皆在生活着,许多时日无从选择地面对各种场景,此刻流露出形形色色的情态无足为怪,因为多出于无意。而作家之为作家,即留意于这些无意,摄入自己的记忆皮层深处储存,长久地发酵之后,或许会生成华彩的篇什来。连城三纪彦的《恋文》诸篇即是由此而来,他无法忘却一次候车时和母亲在游乐店的钢珠游戏,童年时代沉默寡言的父亲向自己递来烟管的一幕,以及和友人在荻洼雨中的小景,虽然只是片段,但那一刻普通人“会露出连职业演员也自叹不如的表情,或说出一些经典话语”。事实上,现实是最好的演技场,每一个人活动其间,不觉中饰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在连城三纪彦的记忆中,如许场景中的表情与话语是零星的、吉光片羽的,作为小说家,他要做的是编织完整的故事将其容纳。于是,有了《情书》、《红唇》、《十三年后的摇篮曲》、《小丑》、《我的舅舅》这样一些篇章,真实与虚构糅合,莫逆相交,共同透露出琐屑生活中的不寻常处与幽微心事。
连城三纪彦有着欧•亨利式对奇异情节的钟爱,亦渗有日本文学对不伦之情的由衷喜好。如《红唇》,逝去妻子的母亲和广住进自己的寓所,好心的田津接纳了无依的老人;平静的生活中,田津面临着开始新的感情经历,文子是合适的对象,但前岳母和广的介入却使事情多生波澜;田津、文子原以为和广是替女儿嫉妒,后来才兀然发觉,是和广对田津产生了“非分的爱情”。《我的舅舅》,讲述的是舅舅与外甥女的感情纠葛,扯蔓一般,撕拽不开,令人不免心惊。这样一些非常态的情感,在连城三纪彦写来,并未见其突兀,却有着家常的平和感,似乎事情本该如此,无须莫名惊诧。生活中总是有秘密的,但即使隐藏得再好,亦总有见光的一天;连城不回避面对现实,不过其处理方法非冷峻式的,而是带有同情之理解,给笔下的人物留出温和的小径,至于如何走下去,那就尚待当事人选择了。
人的心思有单纯的一面,但若论曲折处,回环九曲亦难以穷尽。《情书》中的乡子,平日里撑起整个家,丈夫将一在她眼里十分幼稚,而忽然有一天丈夫离家出走,乡子仍是陷入茫然若失之中。将一出走是因为生绝症的前女友,刚强的乡子毅然做出决定支持丈夫的行为,让将一异常感动。而这其间的吊诡之处在于,乡子的举动是出于无私,还是一种赢取他人赞叹的虚荣呢?不仅旁观者有疑问,即使乡子本人,也是无法透彻地想明白的。性格刚强的人,通常来说逞强惯了,一旦遭遇突变,首先的反应是挺起肩头,顶住一切的压力,浑然不觉那刺骨的疼痛;可等到稍有喘息之机,痛定思痛,往日的强悍不免软化,难言的心酸涌上心头,似乎领悟到自己是否介于奉献与苦捱之间?很难说乡子更偏向于哪一面,因为人的心思藏匿之深,或许连自己也模糊于其真意。
而对于《小丑》中“小丑”般的丈夫计作,甘心情愿在妻子美木子的美容院里打杂,总是扮出搞笑的模样取悦美木子及客户,是不是有吃软饭的嫌疑?而事实上,美容院的启动资金是他辞去自己的工作获得的补偿金,店里的客源也是他四处游说来的,在他“小丑”的面具下面,是满心肠对美木子的爱。而当妻子出轨后,令人意外的是,计作声称自己出轨在先,并离家出走了。计作是替妻子掩饰窘困的处境,还是自我掩饰,披上小丑的外衣,隐藏自己的受伤?
就是如此这般曲折回环的幽微心事,显然让连城三纪彦甚是着迷,悉心地剔抉勾连着那其中的难以索解之处。人性难说是善抑或恶,更恰切地讲大约处于温吞模糊的界限边,为生活的锋锐磨砺,更是难辨枝节。人间世多苦涩,却架不住耐心地苦熬,那涩味也似乎值得人留恋不去了。现实牵挂,情感纠葛,足以让人将自己的心思深深埋起,直至自己也难以寻得到。连城为现实中的场景吸引,以片段着手,缀补起连绵的故事,既为还昔日的一个愿望(“写给那些提供经典场景、经典台词的各位非职业却是优秀名演员的‘情书’”),也真切地为我们探究了恋恋风尘中的隐匿心曲。
《恋文》读后感(八):不吐槽会憋死的爱情故事
整理书籍的时候看到这么一本书,一点记忆都没有,随手翻了翻,发现文字很容易读进去,就看下去了。一个多小时就读完了,怎么说呢,作者写得简练细腻,单看文字是很不错的,但是故事内容总有点...
本书由五篇短篇爱情故事组成,虽然此书整体装订、书名和文字都看上去很清新温暖,但这五个故事实在是有点口味略重啊,而且故事中人物的行为真是有些理解不能啊,不吐槽会憋死。
【第一个故事:女强人与幼稚男】
女强人是个出版社主编,跟老公结婚十年了,孩子聪明乖巧,一切都平淡幸福。就是老公有些幼稚,比她小一岁,学校美术老师,经常耍白痴,比儿子还幼稚。不过女强人觉得也挺可爱的不是。突然有一天,老公早上起来抽完烟,说我去买包烟,然后就消失了....
然后儿子告诉老妈老爸去找老情人了!
然后女强人找到了两人,发现他老公在超市卖鱼,而且卖的很开心,说是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不想再回学校当老师了!还有前女友突然生了绝症要死了,自己决定陪伴她最后的岁月。
然后女强人很通情达理地说OK啊,我陪你一起啊!
于是三个人其乐融融...
忽然幼稚男说要跟前女友结婚!满足她最后的愿望,我靠这贱男,放着家庭老婆不要去别人地方装圣父。
更牛逼的是女强人虽然不愿意但为了显示自己正房的大方竟然答应了!
还亲自安排两人的婚礼。
两人好幸福啊,幸福依偎地度过了最后的日子,女的死了。
男的泪牛满面,竟然要去自杀。好不容易拉回来,他却已累感不爱,请成全他独自默默离开。
然后女强人发现自己在男人穿着拖鞋不告而别那天真正爱上了他,心碎了无痕。
最后两人还是离婚了。淡淡的忧伤,完。擦擦擦擦擦!
搞哪样啊!!!!!好贱啊这男人,这女人装什么大方啊!都有脑洞吗?看得我无语!
【第二篇 :温柔男与笨拙岳母】
温柔男从小很衰,家人去的早,好不容易娶个老婆结婚每两个月就出车祸死了,然后丈母娘竟然搬过来了。
这次竟然是岳母与女婿的故事!!我去不要那么丧失好不好!
岳母当年暗恋一位少尉打仗死了,发现女婿跟那个少尉长得非常像,
于是想借女婿满足自己曾经的少女梦,一起生活。还吃女婿跟他女朋友的醋,差点拆散他们,虽然最后悔悟了,但是怎么就那么奇怪呢!
我都打不下去了,太丧失了!
【第三篇 :犯贱女与搞笑男】
搞笑男一直很搞笑,没心没肺的样子,其实用自己的全身心在爱老婆,帮助老婆开理发店,帮助宣传扩大,老婆也很感谢老公的付出与包容,但总觉得少了什么。
对,老公脾气太好了,没有吵过架,生命不完整啊!
于是为了使婚姻出现裂痕故意去出轨。连出轨对象男认识她老公后都自己惭愧退出了,她竟然还主动坦白希望老公生气发火,你有病啊!!没见过人这么犯贱的啊!
没想到坦白后老公反而笑了,搞笑男说太好了其实我才是一直出轨的那个,那我可以老老实实出轨了,谢谢你。
然后反而是男的被女的骂了恨了,男的老老实实净身出去了。
时隔一年,犯贱女才知道老公当初是为了不让她有罪恶感骗她的,其实没有出轨...只是心被狠狠地伤了...
你们俩,真是够了...
【第四篇: 乱七八糟的家庭关系】
主角35岁,恋母情节。 他妈50多岁看起来像30几岁,风韵犹存,继父32,于是经常跟他继父各种看不顺眼。还有个他妈抱过来的朋友的儿子 14岁,中间各种悬疑推理故事一般的情节掠过不谈。
最后尼玛弟弟其实是自己的亲儿子!
最后这诡异的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第五篇: 这尼玛不算家庭乱伦吗?】
外甥女爱上舅舅,舅舅也爱外甥女,然而碍于身份没有在一起,外甥女心灰意冷,随便嫁了一个老实男人,结婚两年后车祸去世。
然后十几年后,外甥女的女儿外甥孙女也爱上了舅公?(这乱的)
一句男主角不显老,逆生长,搞摄影,高富帅就合情合理了?
最后外甥孙女还怀孕了,然后孩子不是他的,但是他们还是结婚了,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好温馨...
呵呵呵呵呵呵额呵呵呵
我去年买了个表
最后我看了写作时间竟然是1984年..
难怪日本人现代结婚率这么低,这爱情观,领先世界多少年啊...
真是有爱什么都可以,节操呢~~!
《恋文》读后感(九):一丈之内,尽显风流
一丈之内,尽显风流
——读《恋文》
范典/文
初读连城三纪彦,便被他讲述故事的能力所折服。或许是跟他凭借推理作家身份出名有关,他的故事赋有绵密的曲折性,到后来他写情感类的小说,这种曲折性便融入到对人物关系的整合上。或许,这算得上是推理小说家潜意识下培养出的职业修养吧。
推理作家讲求出人意料的情节设置,往往带给读者以一种阅读的快感。连城三纪彦的《恋文》一书,就让人在阅读中获取情感上的认同,既然是言情小说,当然要以“情”来连结整个故事。《恋文》一书收录了五个小说,都是以男女之情来贯穿始末,《十三年后的摇篮曲》则偏向于父爱的主题。这些故事或以夫妻情、亲戚关系,或以第三者插足、忘年之交为范畴,所涉的圈子不大,有人说:丈夫的权限只在一丈之内,显然连城三纪彦设定的这些人物,他们的喜怒哀乐也不过在咫尺之间。
《恋文》实际上对应了《情书》这个短篇小说的篇名,但“恋文”包含了单纯意义上的“情书”,所以更具广义性。正是因为这些人物的关系看似在一丈之内,却发生着天翻地覆般奇妙的事件,所以才觉得既亲切又刺激,而且层层剥开的人性底下,往往显露出超脱我们认识之外的惊诧,就非常佩服作者叙述的本事。
《情书》看似是妻子成全丈夫去完成他初恋情人的遗愿,很简单的线索,却一波三折,把三个人物间的感情关系和相互包容、体谅的心理状态细致勾现。看惯了如今电视剧上夫妻感情不和、大打出手的情节,再来看这篇小说,会立即被女主人公乡子为丈夫所做的一切努力而感动。面临婚姻破碎不一定是以吵闹分手,也可以是因为理解和认同,心平气和的放飞对方。乡子是杂志社编辑,以一个知识女性的身份出现在丈夫将一和他的初恋女友江津子面前,为使江津子在患绝症的最后半年享受爱人的照抚,乡子和丈夫联手演一对姐弟,并同意与丈夫先离婚再促成与江津子两人的婚礼。
这个故事看似是第三者插足、造成两人平淡无奇的婚姻出现裂痕直至无法弥补,但作者并未去谴责任何一方,而是极力表现三人内心的那种纯美的意识。乡子的大度、包容,将一的忍气吞声、善良纯真,还有江津子坚强勤劳的品格,统统跃然纸上,让人过目难忘。倒让我想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那些日本的译制片,纯美而动人,也颇为符合当时中国的社会习性。在现下很多丑陋、畸形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的情况下,这样的小说反而令我一见如故,犹如看到失踪已久的故人那般难掩激动。
作者还用了许多手段来使故事愈趋圆熟,很多既表现主人公身份又能使故事直奔主题的亮点和细节使人印象深刻。将一是美术老师,通过用指甲油画在玻璃窗上的樱花,我们感受到了这个故事的凄美,蕴含了对生命暂短的惋惜和婚姻无常的嗟叹;而乡子的儿子小优某天在看数学课本时竟然问起“循环小数”的问题,使乡子想到三角关系与“循环小数”永远除不尽的结局的某种对应;而那封象征着夫妻感情的“情书”实际上正是妻子为成全丈夫签过字的离婚书……
《红唇》也很感人,自喻为中古车(二手车)的二手车销售员和广自从死了妻子以后,同情自己丈母娘田津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接来和自己住。结果两者产生了情同母子又如情人般的感情,作者借助一段田津在战争时期的故事来映衬,前后呼应,细节上又作了些许铺垫,使记忆中最隐秘而难以启齿的部分通过现实一点点浮现。那支唇膏相当于戏剧舞台上不可忽略的道具,既使故事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又突现了人物内心最私有化的一种情感。
若说田津与和广这种似有若无的母子情实乃爱人间的感情,却并非你我能够下定论的,因为书中的结局令人寻味。而到了《十三年后的摇篮曲》中,这种女大男三十几岁的忘年恋显然成为了真实,母亲因出游带回一个比儿子还要小四岁的男人,并与之结婚让他住在家里,家庭关系一下子显得紧张起来。而这个名叫新次的年轻男子实际上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去,可是当所有人围绕着这一对特殊“父子”组合的时候,更离奇的事情发生了,多年来被“我”认作是弟弟的雅彦竟然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还有《小丑》中一直掩盖自己妻子缺点、自认为是吃软饭却对妻子美容事业鼎力支持的丈夫,《我的舅舅》中看似是舅舅与外甥女的关系,实则是舅公与外甥女的女儿之间的关系。
从这五篇小说可看出作者对人物塑造的功力不凡,而且常通过一些推理的技巧达到让读者出乎意料的程度。虽然看似是一丈之内的有亲属、血缘、家庭关系的,但人物间有明显的差距,比如年龄,不是男的大女的几十岁,就是女的大男的几十岁,甚至存在亲情伦理的乱套。可是在出乎意料的故事发展中,依然可以读到热泪盈眶,信服不已。小人物有大情感,这些人物不为卑微的身世所限制,而做出了连许多常人或伟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或许作者有意就是要让那些在情爱面前自私、无聊的人觉得羞愧难当吧。
《恋文》读后感(十):《小丑》——世间最温柔的谎言
對任何決定都不經意說著“無所謂”的丈夫,爲了成全妻子的夢想,不斷扮演著“小丑”的角色,爲了讓妻子不起內疚之心,去除不必要的顧慮,溫柔的訴說著一個個謊言,用這些謊言去守護他愛的人,而在這些謊言和匪夷所思的行為背後掩藏著無私奉獻的愛。當妻子理所當然的接受這些給予的時候,他的存在就好像空氣一樣成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份,而她也逐漸喪失了感知這種愛的能力。於是她想到了出軌,以此來測試丈夫對自己的愛,結果這個溫柔的男人爲了減輕妻子犯錯的負罪感,撒了一個彌天大謊,這便是他愛她的方式。無私的成全,默默奉獻自己的全部,確認對方不在需要自己的時候瀟灑的離開。
所有的真相在他離開自己的生活之後慢慢浮出水面,她失去了對自己而言很重要的人,諷刺的是當她重新感知丈夫對她的愛時,他已不在身邊,留給她的只是無盡的後悔。
不要輕易去傷害一個愛你的人,愛不是擋箭牌,更不是免罪符,無論外表掩飾的多麼堅強,在你看不見的地方人心必定又脆弱的一面,它是需要用愛澆灌的,同樣,愛人的一句不經意的話能夠輕易的製造傷口,出於自我保護,爲了掩飾內心的傷口,只能選擇逃避~~不是所有的錯誤都能夠彌補,不是所有的愛都可以重來,懂得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那是必須經歷過多少次的失去與心痛才能懂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