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且听风吟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且听风吟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2-02 21:3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且听风吟经典读后感10篇

  《且听风吟》是一本由[日] 村上春树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1.80元,页数:14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且听风吟》读后感(一):孤独距离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任何尝试都可能是徒劳的,甚至伤害对方。最为明智的做法就是痛对方保持距离,不要靠得太近,更不要动辄强加于人。在这个意义上,距离就是理解,就是温情,就是关心

  问题是,如果只能以这种保持距离的方式表达关心,那未尝不可以说现代人、现代社会的一种悲剧,一种矛盾

  距离产生自由,自由式最可贵的。

  距离感或疏离感,连同虚无感、孤独感、幽默感,构成了他作品的基调。它无法捕捉,又无所不在轻盈散淡,有叩击心扉,凉意微微,又温情脉脉,似乎轻声提醒在人生旅途中昼夜兼程疲于奔命的我们:且听风吟……

  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

  心情抑郁的人只能做抑郁的梦,要是更加抑郁,连梦都不做的。

  较之贫瘠的真实我更爱华丽虚伪

  任何人都肯定有他的心事

  死去的人一死了之而永葆青春年华。相反,苟活于世的我们却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地增加着年龄

  再也无须前思后想,一切岂非已然过往

  世上有的事情是奈何不得的。

  没有一个家伙有超乎常人自信,大家一个样拥有什么的家伙生怕一旦失去一无所有的家伙担心永远一无所有,大家一个样。所以早些觉察到这一点的人应该力争使自己多少怀有自信,哪怕妆模作样也好。什么自信之人,那样的人根本没有,有的不过是能够装出自信的人。

  说谎是非常令人讨厌的勾当。不妨说,说谎与沉默是现代人类社会中流行的两大罪过。我们实际上经常说谎,也往往沉默不语。然而,倘若我们一年四季喋喋不休,而且喋喋不休的无不真实,那么真实的价值势必当然无存。

  一切都将一去杳然,任何人都无法将其捕获。

  我们便是这样活着。

  等到夏天回去,我便经常走那条同她一起走过的路,坐在仓库石阶上一个人放眼望大海。想哭的时候偏偏出不来眼泪,每每如此。

  《且听风吟》读后感(二):忽冷忽热的“村上春树”

  且听风吟这本书很平静,没有很大的起伏和波折,我且感觉人物之间有着距离感,这也是村上春树的作风。这本书讲述的是三位朋友,鼠,杰和“我之间的友谊和“我”与一位没有无名指的女孩短短十几天的恋情,顺便回忆着的他以前的恋情。

  “直言不违是件极为困难的事。甚至越是想直言不违,直率的语言越是遁入黑暗的深处。” 体现出人与人之间没有百分百的理解,为了不让别人因为自己的直言而受伤,所以最明智的选择就是保持距离,也就在某种层面等于理解和关心。也就是村上春树所在文中运用的,男主人公“我”的态度和作风。“我”把那位醉倒在杰酒吧里的女孩送回宿舍,“我最大限度地张开手指,从头部开始依次测其身长。” 文中“我”刻意保持了距离面对赤裸的女生无动于衷”。文中还有一段当女孩骗了“我”说自己去旅行,当女孩问我是否想听实话,“我”用“解刨了一头牛”转移话题,女孩明白了:“什么也不说就是。” 我特别喜欢书里写的一句话:通过这种佯作漠不关心的态度表示了主人公特有的关心,这是现代人的悲剧和矛盾,但反而是村上春树最有魅力地方。且听风吟这本书中简短的对话占了很大部分所以给人带来一种距离感却表达了最真实的生活所以又带来了亲切感。在读的时候不会觉得迷茫困惑因为身为读者自己也会时不时发生这种对话,简短却温馨

  村上春树另一点特色就是不写直接写出亲身经历体验或者家庭。连在自己的朋友要离开家去东京上学时,杰与“我”的对话也很简洁却有一丝淡淡的温情。:杰招待了我几瓶啤酒,还把炸好的薯片装进塑料袋叫我带着。“谢谢。” “不用谢,一点心意……说起来,一转眼都长大了。刚见到你时,还是个高中生哩。” 我笑着点头,道声再见。

  总的来说,这本书刻画出现代的矛盾和冲突,却又给人带来了隐隐约约的关怀,这本短篇小说给我带来了不一样认知

  《且听风吟》读后感(三):且听风吟 捕风

  且听风吟,在我最好的时代

  我从来不是村上的书迷,尽管他算是小资(我只索取精致)们的半个鼻祖。

  就像爱情,我要它滚烫,娇艳欲滴,而不是所谓日久生情式的妥协。所以我无法忍受他拖沓的文风,就像是食饭,如果等太久我真的会忘记饥饿

  对的,这是我没有需求的时代。

  在《青铜时代》里我忘记时间,在《尘埃落定》里我忘记我是塔娜,也忘记自己是哪一个塔娜。或者,我是老去的卓玛。再后来我是会失明的《情人无泪》,我是忘记痴情人在等待的我。

  我是古典又开放的我,我喜欢经过时间雕琢的老歌,我喜欢经典款的首饰,我胡乱穿衣。只要我已远离家乡,反正是个异乡人,我不属于任何地方。

  我随意刺身,只要我一直是蝴蝶

  我做过许多荒唐事,永远不忘记岁月

  我想我已不再刻意。

  尺度,有也没有,那有什么关系,反正我不是我。

  我忘记你的尖叫,你的兴奋激动与我无关。

  或者你喜欢的我会成全你,毕竟我无法永远年轻

  我付出的会比友情多一点,但是仅此为止。

  越来越喜欢微醺的状态,闻不见花香无所谓

  :不得不说,佛乐真的是净土,听见七情六欲,这是最好的音乐

  最近在听:吴虹飞《胭脂》 般禅梵唱妙音组《大悲咒》

  《且听风吟》读后感(四):在风中行走

  如果说 村上春树 我想说真的是大大有名的 可是这是我看他的书 第一次仔仔细细去看

  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看完

  很坚决

  很迅速

  翻完最后一页 突然想把他的书全部看完哈

  所以连续的借了一本 1937

  好像 最最深的留在脑海里的印象是 关于流逝

  无论是人还是时间

  都残忍的夺去人处于那个时间的必须的生命动力

  就像那个女子

  到最后还是消失了

  就像我们生命中的人一样 不知不觉的 他 走开了 不见了

  留下的 是 欲哭无泪

  记得 要记下书里的话 但是找不到笔记下 就在我的现汉课本上 写上

  不知不觉 看完的时候 满满的 一页 都让我 记载下来的

  很满足的 因为 说的话 还要细细品味 突然 会转不过弯来 哈

  想让大家来看看其中的文字

  看看这样的人 寂寞再者还有淡淡的忧郁 情怀

  《且听风吟》读后感(五):我们是无所谓生无所谓死,只是风

  “我们是无所谓生无所谓死,只是风”

  村上的《且听风吟》,我在哈特菲尔德的《火星的井》里听出了思绪

  “再过25万年,太阳就要爆炸,……oFF。25万年,时间也并不很长。”风向他窃窃私语,“用不着为我担心,我不过是风。假如你愿意,叫我火星人也没关系,听起来还不坏嘛!当然,话语对我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可你是在讲话。”

  “我?讲话的是你。我只是给你的心一点提示。”

  “太阳是怎么回事,到底?”

  “老啦,奄奄一息。你我都毫无办法。”

  “干嘛突如其来地……”

  “不是突如其来。你在井内穿行之间,时光已流逝了约15亿年,正如你们的谚语所说,光阴似箭啊。你所穿行的井是沿着时间的斜坡开凿出来的。也就是说,我们是在时间之中彷惶,从宇宙诞生直到死亡的时间里。所以我们无所谓生也无所谓死。只是风。”

  “有句后问一下好么?”

  “愿闻。”

  “你学得了什么?”

  大气微微摇颤,风绽出笑容,须臾,亘古不灭的沉寂重新笼罩了火星的表面年轻人从衣袋里掏出手枪,用枪口顶住太阳穴,轻轻扣动了板机。

  《且听风吟》从哈特菲尔德的墓开始的,正如他自己所说。“而止于何处我却不得而知。‘同宇宙的复杂性相比’,哈特费尔德说,‘我们这个世界不过如麻雀的脑髓而已。’”

  这是他30岁的处女作,也是他的作品中我很喜欢的。它很干净,很像在大海边上听着久石让的或是恩雅的轻声吟唱。写到自己的情爱之事的时候也是轻快中带羞涩的。

  在“鼠”和“我”的友情间,也是淡淡的带出了生活气息。我们在闲聊和话语中,观其平实的调侃,时时带着惬意和生活的活力

  “左边的猴子是你,右边的是我。我扔啤酒瓶,你扔钱过来。”

  他的三个女人,也许都是真实的,也许部分真实,也许完全虚构。但是他淡淡带过的,匆匆略过的情爱那些事让故事更加柔美和伤悲了。在我看来,淡淡的悲伤小说不可缺少的。我们在悲情中会看到自己的内心,会感同身受,会更容易融入到小说中去。不是我们泪腺发达,而是我们缺少流泪的勇气

  本来想听听《加利福尼亚少女》找了很久,怎么没有比齐.鲍易兹的呢。直到我发现了“The beach boys”.(沙滩男孩)。郁闷之极。。。OFF

  且听风吟,我们都有自己的风,小阿飘给自己的话只有自己能听见。

  在《1973年的弹子球》中我们继续品尝,在更多作品中体味人生百态和村上森林的物语。

  END

  《且听风吟》读后感(六):看不懂。。。。

  买这书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找本书凑足50元享用优惠券,另一个原因是想看看网上这么多人用“且听风吟”作为网名到底有何意义

  其实我错了,看过《挪威森林》后发誓再也不看村上的书了,怎么这次还是那么的不小心

  是不是只要是名人,他的书一定会有很多人买,很多人看?还是说这是一个皇帝的新衣的案例?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品味有所不同,还是理解能力有限,造成了我不知道村上在小说中讲了什么故事,看完了,却一点印象也没有。是不是名人小几万字的中篇也能印本书出来?总共141页的书,译者书评就有34页,村上年谱后现还附了15页……

  也许是中日文化差异,我不能否定这本书在日本国算是本好书,可是在中国,我却看不出来,出版社就是在搞噱头,出了《挪》就行了,还把村上所有的书都翻译过来了。村上的小说,无非是无聊空虚的描述,再加上一些性描写,主女人不是死就是失踪,总要点一些牌子的用品(这一点卫慧和他很像,比如,卫慧喜欢这么说:“打开德芙的巧克力……”),总是要喝酒的,总是不止和一女人上过床,主人宫总是爱看书,总是会抽烟的,总是……

  据说这是一本小资的书,难道小资就代表空虚,无聊吗?小资就要成天泡吧,抽烟吗?小资就要和不同的女人上床吗?小资就要把小说写的虚实相间吗?……

  《且听风吟》读后感(七):听风

  夜晚,滑雪场旁的小屋,且听风吟。村上的处女作就这样很轻易地读完了。

  二十九岁的村上,在神宫外的棒球场外围,坐在草地上,喝着啤酒,当球员击出全场为之激动的二垒安打时,村上头脑里闪过一道灵光,开酒吧的自己—定可以写出部小说。一年后,村上“私"小说中排解其青春毒素的第一曲,且听风吟,出版了。

  今夜偷闲几小时,便从头到尾读完第一遍。手法和感觉似曾相识麦田里的捕手,“1969 年8月15日至翌年4月3日之问,我听课358次,..54 次,吸烟6921次。....因此,当我得知她的噩耗时,吸了第6,922支"。"我"和"我"以外的男二号,"鼠", 已天天混迹于中国人"杰"开的酒吧,喝各种酒,听爵士摇滚,打弹子球了。这才意识到,"且听风吟",原来是“寻羊冒险记"的Prequel。曾经读寻羊冒险记,读到和完美耳朵女友去海豚羊博物馆时,便读不下去了,相比之下,“挪威的森林“,简直是易读易懂的大众畅销品。多年以后在长途飞机上读完三部"一Q八四“, 才体会到村上除了偏爱美英文化,有时也追随拉丁美州的魔幻之影。去年终于有性子看完冒险记,觉得挺有趣,羊的象征解读更是众说纷云。那只控制右翼的羊,虽然随着鼠的自我牺牲,而消灭在寻羊冒险记,却延伸为空气小人在—Q八四,控制—邪教团体,天上一大一小月亮,是女主人公青豆用于区别1984vs1Q84年。

  感觉村上始终保持一颗年轻好奇独立的心,那正是他创作常青的源泉。不管是当初读早稻田大学文学系,四年毕不了业,好不容易拿到文凭却没听父母意见找个朝九晚五的工作,和老婆开酒吧为生的青年村上,还是三十岁后开始跑步,平均天天十公里,马拉松参赛年年未漏,现在已六十多岁,拥有一样的妻,不一样的猫的大叔村上,都实在而不矫情。

  读村上的作品,追求不了英俄文学的磅礴浩瀚,缠绵不进法式的意识长流,似乎能读出点美式的玩世不恭,拉美的神秘,日式的小确幸,看似普通的主人公,常常我行我素,在主流的边上,坚守孤独徬徨的人生哲学,寻找着一种什么,形而上或形而下的存在,却无奈,也徒劳,如生活在这琐碎而极具诱惑力的世界里,至少某一刻的你,我,他。

  且听风吟,夜场滑雪道已关了吧,不如此时给自己添杯不加冰的crown royal,独自细细品味。

  《且听风吟》读后感(八):不知道是什么

  我认为自己是在写书评,其实只是读后感,写自己看过一本书后有些什么想法。每次读村上春树的书,好像都是只是看到一个人在生活,很少有人际关系,但又不孤单,因为总还是有人的。

  有几任恋人,却已记不得他们的模样,有总在酒吧等待或遇到的朋友,但总归是要分别,就好像在说总要上路,总要前行,总会只有你一个人。

  我羡慕一个人时,仍愿意去散步,去固定的酒吧或咖啡屋,不特意联系却时常能遇到的朋友,羡慕有野草丛生的园子,能看到帆船的大海,有可以坐着发呆的台阶,就这么耗着。

  我想到一句话来形容我现在身边生活的人群:人们只在乎信息,才不在乎信仰;我没有信仰,可也不想只有信息。

  《且听风吟》读后感(九):且听风吟

  “一切都将一去杳然,任何人都无法将其捕获。”

  “我们便是这样活着。”

  这一句蕴含着淡淡悲伤,又带着丝丝无奈的话语,是作者在故事的结尾所讲述的。而在这充斥着离愁思念与推搡被动、无法捉摸的生活调子里,作者讲述的又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记得还是上次,班里的图书管理员去图书馆换了一波新书,和每次一样,大家都会激动地凑上去借书。一眼吸引到我的便是这本书淡绿的书脊,配上浅棕色的印字,色彩搭配的很是赏心悦目。其次便是书名——《且听风吟》,仿佛是炎热的夏季里悄悄在耳畔拂过的,丝丝细细的风,沁人心脾,又像是站在整齐划一的两排杨树之间,听山冈上的风呼啸而过般,宁静又欢畅,凉爽而清远。所以,它文艺至极的书名让我一度以为这本书是写写风景,写写心情的文艺小散文了。可当我翻开这本书后才得知,这是一篇小说。而且不仅是一篇小说,他是著名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处女作。

  不可否认的是,这本小说第三点吸引到我的便是作者,我没想到,全封面最大的字居然会被我第三个才发现,可能是设计的还不够吸睛吧,不过要再放大字号,可就有刻意宣传“卖作者”的嫌疑了。凭借这三点理由,我成功的借下了这本书。虽然这之间只有短短的五六分钟,但它可不是白夺人目光的,仔细阅读后,竟真有那么一些的情感涌上心头。

  诚如作者所说,这篇小说讲述了他自1970年8月8日到8月6日的故事。只有短短十八天,却是作者与最好的朋友,偶然相识的姑娘,酒吧和酒吧店长之间平淡又跌宕的生活。

  小说以第一人称就此展开。暑假,“我”从东京的大学回到家乡,在一天夜晚与同醉的朋友碰到一起,在时速盘指在八十公里的车上横冲直撞,由此结友。友人名曰:“鼠”,爱好写文章。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便常常与鼠在一起约酒,谈论高深话题。鼠出生于富庶之家,却不喜欢自己的家庭,厌恶有钱人,厌恶父亲不择手段赚钱的生存方式。后来一次偶然,“我”送了一位晕倒在酒吧卫生间地板上的左手没有小指的姑娘,并把她送回了家,也为照顾女孩而一同留下,由此相识。但女孩天亮便斥责一通,误会“我”侮辱了他,忿忿离开。一段时间以后,有一天“我”去买一张意义非凡的唱片,不曾想女孩便在那里做工。后来“我”便同女孩有了一段难解难分的缘分。鼠与女孩,是作者青春年华里难以忘怀的两位友人知己,亦是在无忧岁月中牵起的喜怒哀乐。故事便因此而情怀满满,引人入胜。

  在“我”和鼠几乎每天光顾的杰氏酒吧里,还有一位店长“杰”,他是一位旅日华人。杰沉静得出奇,绝口不谈自己的事情,饱经风霜的他对于“我”和鼠来说,就像是一位“精神父亲”。可惜后来“我”要离开家乡,回到东京上学,曾经许诺给女孩寒假回来的诺言,“我”遵守了,但归来时,唱片小店却早已人去楼空。成家后,“我”亦留在东京生活。鼠仍忙于写作,杰也继续打理着酒吧的事务,妻子与“我”日益兴趣相投,感情甚好。夏天时,回到故乡,一个人踏遍和那个左手有四只手指的女孩曾一起走过的路,这便是生活。

  “如果有人问:幸福吗?我只能回答:或许。因为所谓理想到头来也就是这么回事。”

  这本书读第一遍时我是不太喜欢的,只觉翻译得太难懂,又过于平铺直叙写琐事。但当我读到结尾,再返回来读第二遍时,感觉便不同了。平淡语句中渗透的温情无不一一流露出来,字里行间阐述的孤苦彷徨、无奈忧伤的心境也都一一显露。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日本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二战后在冷战格局下的日本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超速发展的经济将日本变成一台巨大的金融机器,导致传统的精神价值体系崩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冷漠,孤独成为每个青年、尤其是都市群体无法逃避的生活状态。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促成了村上春树独一无二的写作风格。哈佛大学的教授杰·鲁宾在他的专著《倾听村上春树——村上春树的艺术世界》中说:“村上春树了不起的成就在于对一个平凡的头脑观照世界的神秘和距离有所感悟。”说得极端些,好比不是用语言表现自己,而是用语言表现语言。作者在书中第一章也提到“直言不讳是极为困难的事,甚至越是想直言不讳,直率的言语越是遁入黑暗的深处。”结果,竟成他文体一大特色。所以在这部小说里,主人公所表现出的便是理解,包容与距离感。这种距离感,连同虚无感、孤独感、幽默感,构成了村上作品的基本情调。无处捕捉,无所不在;扣人心扉,温情脉脉。也正是这样的情调下所书写下的文字,如同小镇民谣一般,弹拨的吉他,轻盈的小调,再哼起那遗失在匆匆里的过往的小城故事……

  18天的友情,是作者与鼠孤苦心境的写照;而18天的恋情,又像是女孩的左手,残缺和难以言说的悲哀。从开始的偶遇,到最终消失在人群的洪流和时间的长河中,杳无踪影。所有值得珍惜的感情都会时间的过滤下变得无比珍贵,也更加重了失去时所带来的遗憾。

  回头去看自己走过的路,回忆那些无忧的时光,更难以忘怀的却是因为年少无知而造成的遗憾。快乐可以复制,而那些遗憾却在永恒的设定下不可挽救。像《且听风吟》的主人公一样,和女孩失之交臂,这种更加落寞伤怀的遗憾,却要在中年时下笔重新回忆。这样的苦涩滋味,又如何再叙呢,只是“却道天凉好个秋”。书中给我太多的感慨,就如这即将到来的夏季的风,让一切都开始明了清晰。

  正如前序所言,它似乎轻声提醒在人生旅途中昼夜兼程疲于奔命的我们:且听风吟……

  《且听风吟》读后感(十):18天的故事或许就是想要的生活

  “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的处女作,因为这部作品,他从此变成了一个作家。都说:艺术家一生最难颠覆的便是自己的处女作。或许,这部书远没有他的某些作品名气之大,但是却不失为一部有代表性的作品。

  “且听风吟”字数比较少,读起来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阅读的过程中貌似真的有一种沐浴微风的感觉——过于放松,昏昏欲睡。但至始至终却没有想半途而起,或许作者无形之中创作出来了一种使人放松的意境吧。(=。=!是不是我想多了!!!)

  整篇小说讲述了一段18天的故事。故事没有过多的曲折情节,没有任何悬疑,煽情的渲染,整部小说充斥着不咸不淡的感觉。

  18天里,“我”一直过着看似无聊的生活,和朋友在酒吧相聚,气氛也没有很high,为了打发时间喝喝啤酒,聊聊天;

  认识了一位MM,因为心情沮丧,醉得一塌糊涂。送她回家,纠结的误会,过程中让“我”想起曾经的GF。最后,变成了朋友,听她若有似无的倾诉,眼泪之后,望着海水,吹着风那种放松的心情。

  小说中几次写到了大海。“海潮的清香,遥远的汽笛,女孩肌肤的感触,洗发香波的气味,傍晚的和风,缥缈的憧憬,以及夏日的梦境”以及通俗音乐节目里读的一封信,身患重病的男孩在病床上遥望着港口,就会有活下去的希望。

  什么是生,什么是死,生活究竟如何进行才算有意义。村上描述自己的启蒙作家,描写了他的多数作品都想深究,却不断避开的“生命意义”话题。

  我觉得是不是他也如此,或许我们都如此。为什么活,如何活,每天告诫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拥有什么样的东西,不断地奔波,不断地追求,最后得到的依旧是不快乐。

  18天的无所事事,没有意义地打发时间,倾诉聊天,望着蓝天白云及大海。看似无用的生活却有一种闲云野鹤的意境,而这种为何不能成为生命的全部。

  后来的我们,都有了自己的生活。作者如此,结了婚,过着琐碎却岁月静好的日子,有一种尚未美满却还算理想的状态。岁月中,我们总会回忆,回忆曾经浪费掉的光阴,偏偏却充满没有原由的美好。就像大海,看着它,心就飞得很远很远。曾经的人早已不见,如同18天中偶遇的女孩,一段插曲,却是美好的回忆,没有刻骨铭心,却是美好的印记。

  我想:生活的极致或许就想“且听风吟”,拥有足够的自信,悠然自得地活下去。

  :读村上春树的作品并不多,且听风吟就像粤菜,虽然没有川菜的过瘾,却拥有原汁原味的美好。阅读起来,不会产生过多的内心冲击,却回味无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