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且听风吟》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且听风吟》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1-11 20:3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且听风吟》读后感精选10篇

  《且听风吟》是一本由[日] 村上春树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1.80元,页数:14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且听风吟》读后感(一):在秋日下午且听风吟

  在《挪威的森林》中,渡边那位花花公子的同学,对他说过作品要读死去的作者有一定时间沉淀过的作品。这次在《且听风吟》再次看到了这个观点,“我”对“鼠”说:“对于死去的人,我觉得一般都可原谅。”“我”才21岁,却有这样的看法,委实说明他对现存事实的或许带有失望情绪

  一切都很偶然,但却是命运的必然。那个在酒吧捡到的买醉少女,又偶然在唱片店内遇到,命运若有心安排个人的相会无论如何都会遇到吧。反之,命运若不想如此做,或许你也会与她失之交臂很多次。就如“我”费尽心思想找的那个关于《加利福尼亚少女》的昔日同窗,最终都只差一步就是找不到。

  看的时候,常常有种感觉。觉得那个少女与这个少女是有所联系的,若不是同一个人那么或许是姐妹。邂逅的少女不是说她有个孪生妹妹吗,那么或许就是那个少女吧。

  总觉得,人在年轻的时候,最易被命运开玩笑,它会让你众里千百度追寻一个其实已出现在身边的人,也会让你在生活日复一日中逐渐体悟到:“慷慨付出的,便是经常得到的。”或许冥冥之中一切早已注定,包括“我”与那个、这个少女的遇见,失散,与三个女孩恋爱结缘,虽然“我”一点也记不清她们长什么样了。

  一切不可复得之时,虽然惆怅几许,但也会顿觉如此岁月更复何求吧。谁让这段岁月的名字叫做青春呢。

  《且听风吟》读后感(二):我听见风在说话

  这本书是村上的启蒙之作。

  看了序,译者很清楚的说明了村上写此书的缘由发表此书的时候村上正30岁,而就是因为突然在一个风和日丽日子村上在去看棒球赛的时候,一名球员把棒球击出了左场,而这个球就像击在了他的脑袋上,要写小说念头萌生,小说写成后还获了奖。

  这里可以看出一个人无论是三十岁,还是五十岁,抑或八十岁,只要想写就可以动笔。像他说的那样,可以独自以不熟练的手势一点一点去构筑。不必有一定要写伟大小说的打算,也不必只是为了让别人感动 。你只需要自己建造一个能使自己心怀释然的住起来舒服房间——为了救助自己,再去单元也能成为使别人心怀释然的住起来舒服的场所

  村上说他的写作不采取现实主义手法,只管随心所欲或者说开玩笑似得写下去。边喝啤酒边写,每天定时。他觉得从事文章这一作业,首先要确认自己同周遭事物之间的距离,所需要的不仅是感性,还要尺度。在我们要认识对象实际认识的对象之间,总是横陈着一道深渊,无论用怎样的尺度都无法完全测出其深度,仅有感性是达不到深度的。对于语言,要保持适当距离,不是用语言表现自己,而是用语言变现语言。对于内容,他的个人主义倾向使他不把家庭看的那么重要,他不愿接受任何团体、组织的束缚。所以距离感或疏离感,连同虚无感、孤独感、幽默感,构成了他作品的基本情调。

  以上表现在对语言和对人上。语言随心所欲的排列,写的比较凌乱。随性的对话、旁白、还时不时冒出几句意味深长的话。

  例如:1、一个胡言乱语的N.E.B广播电台。

  2、宽敞的院子里草木葱茏,各式各样的野鸟从四面八方飞来,拼命啄食满草坪的爆米花。

  3、同宇宙复杂性相比,我们这个世界不过如蚯蚓的脑髓而已。

  4、我们是在时间之中彷徨,从宇宙诞生直到死亡的时间里。所以我们无所谓死,只是风。

  5、直言不讳是件极为困难的事。甚至越是直言不讳,直率的言语越是遁入黑暗的深处。

  对人也描写的漫不经心,里面人物的过得都是很平淡普通我的生活

  例如:

  1、鼠。大学时期,醉酒后凑在一起撞了车,两人都相安无事,后来成为朋友。鼠厌恶有钱人,常常破口大骂,虽然他自己也是个阔佬。他惊人地不看书,讲了一个小说,里面没有性描写,也没人死。后来在送了他一张唱片作为生日礼物后,我离开一段时间。后来鼠求我帮忙见一个女孩,但最后却不了了之。鼠那段时间心绪总是有些消沉,在杰的提醒后我邀请鼠去游泳,他打开心扉跟我说了很多往事和对未来的期许。讲了他与之前那个女孩在山中眺望古坟的回忆,那时他感觉到蝉也罢蛙也罢蜘蛛也罢风也罢,统统融为一体在宇宙中漂流。世上有的事情是奈何不得的,所有的人都要好好认识到这点。鼠的故事完毕。

  2、左手只有四根手指的女郎。我在酒吧捡到她然后送喝醉的她回家,守护了一晚上。偶然去买唱片发现她在那工作。邀她吃饭被拒。后来她主动约我见面。讲了少许她的家庭情况爸爸五年前死于脑瘤,跟母亲和自己的双胞胎妹妹隔三万光年之遥。第二次约去她家吃炖牛排,她握了我的手。她说要去旅行,回来再联系我。后来她说旅行是骗我的,我却不想听真实答案,编了个牛的故事岔了过去。她说了她不开心的遭遇,周围世界对她的冷漠,最后还哭了。我只说头顶的恶风风向总是会变的。

  3、一个治好我沉默寡言精神医生。一个跟我搭话却一直接电话的大龄女子。一个给我点歌(加利福尼亚少女)的女孩。三个睡过觉的女孩。一个治愈的酒吧老板杰。

  总的来说,在故乡我度过了很多美好青涩岁月。后来我结了婚,在东京过活。杰的酒吧改造了一番成了面目一新漂亮酒吧,但杰还是一如往日。鼠继续写他的小说,每年准时寄给我复印本,特色也没有性描写没有人死去。那个左手只有四根手指的女孩,我再也未曾见过。那些与我有过关联的人都随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是那些有之后再也找不回来的青涩之感,却如徐风一般,恰恰吹入心尖。

  再说说里面提到的我喜欢的那个作家——哈特菲尔德。事实证明他是不存在的。而这个作家名字的英文谐音是heartfiled,意思是心的原野。全书的结尾写到:相对于茫茫宇宙,我们生活的地球,我们生活的世界,不过是一粒微尘……我们这个世界不过如麻雀的脑髓而已。但如此渺小,如此虚无,是不是太令人绝望呢?又看到书的开头: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只要活着,总还是可以活出一点味道。而我喜欢的我创造的心的原野,就是我停靠的地方吧,在风中,我想我已经找到。

  :风的意象。收集关于他人的想法。村上作品的标题有一个特点,就是很多书名都以“用典”方式表示对某部作品或作家“致敬” ,如《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与卡佛、《海边的卡夫卡》与卡夫卡、《1Q84》与《1984》等。村上是杜鲁门•卡波蒂的粉丝,关于卡波蒂,他写过这样一段话:“我非常喜欢最后‘think of nothing things, think of wind’的文章。那语感要正确翻译成日语真的非常难。就像楚门的很多美丽文章那样,写出唯有从其中所含的某种声音语感才能产生的心境。”

  他在写且听风吟时已经读过杜鲁门•卡波蒂的很多小说(英文原著),《且听风吟》这个标题应该某种程度上是对卡波蒂致敬。

  另外,风是村上作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意向。在《海边的卡夫卡》的结尾,有这样一段:

  “你做了正确的事情。”叫乌鸦的少年说,“你做了最为正确的事情。其他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得你那么好。毕竟你是现实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 “可是我还没弄明白活着的意义。”我说。 “看画,”他说,“听风的声音。”

  最后分享一首歌:

  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

  一个男人要踏过多少路 

  才能成为他自己  

  一个女人要航行过多少海域  

  才能筑起安睡的堡垒   

  炮弹还得呼啸多久  

  才会被永远禁止  

  朋友,答案在风中  

  答案就在风中 

  一座山能屹立多久  

  取决于它被海水淹没多少年  

  一个人能屹立多少年  

  取决于他拥有多少的自我认知 

  一个人要经历多少否定之否定  

  才能告诉自己已经懂得  

  朋友,答案在风中 

  答案就在风中

  一个人要多少次看见星空,才懂得仰望 

  一个人要感知多少的伤痛,才懂得倾听

  还要多少无谓的消耗

  才能明白太多人已经死去  

  朋友,答案在风中 

  答案就在风中。

  ——风来时,且听风吟。

  《且听风吟》读后感(三):没得太多说

  没有十全十美的文章,有如没有彻头彻尾的绝望。

  “由于我的正义散播太甚,至于最近被捕的16人不待别人下手,都一自缢身亡。”

  “书那玩意儿是煮意大利面条的时候用来打法时间的东西。”- 现代人煮意大利面的时候在玩iphone吧。另外,真有人用书在煮意大利面的时候打发时间——这让我想起来西点军校的混血的、长得像danie的l帅哥。

  “我和她吵了一架,所以写封信给她,是我错了,原谅我吧。可是信远洋退回,姓名不详地址差。”—— too late to apologize. 我现在想去听那些经典的猫王的,还有披头士的歌曲了。——再跑题,这些所谓主流的东西,大家都在谈,可是谁真正去研究过,不要说研究,谁真正听过呢。

  “凡事非换算成数字不可。我在这种冲动的驱使下生活了8个月。乘车时数人数,数楼梯数,脉搏次数……1969年8月15日到次年4月3日之间,我听课358次,性交54次,吸烟6921支。那些日子里,我当真以为将一切换算成数值便可以向别人说明些什么,并且深深相信只要有什么东西向别人传达,我便可以确确实是的存在。然而无需说,任何人都不会对我吸烟的数字,上楼的级数以及阴茎的尺寸有半点兴致。我感到自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只落得顾影自怜。” —— 我早就发觉,如果衣服脏了一点点,自己觉得好像是很丑的,可是别人没觉得。也没人会那么仔细的看。说白了,别把自己看的太重要。——逆向思维一下,如果给别人一点点的关注,会很讨别人喜欢。增加了别人的“存在感”也算是攒人品了。

  这本书我只是零零散散的感觉,整体我并不是很懂。至少现在不懂。比起《跑步》那一本,我觉得我还是喜欢non-fiction的东西,有现实感觉。另外,我觉得这种距离感的源头是在于——俺从来就不是个爱泡酒吧的人。

  《且听风吟》读后感(四):果然是处女作的风格,村上也不例外!

  【1】 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

  【2】 当然,只要我始终保持事事留心的好学态度,即使衰老也不算得什么痛苦

  【3】 直言不讳是件极为困难的事。甚至越是想直言不讳,直率的言语越是遁入黑暗的深处。

  【4】 祖母辞世的夜晚,我做的第一件事,是伸手把她的眼睑轻轻合拢。与此同时,她七十九年来所怀有的梦,便如落在人行道上的夏日阵雨一样悄然逝去,了无遗痕。

  【5】 “人人早晚得死。可是死之前有五十年要活。这呀那呀地边想边活,说白啦,要比什么都不想地活五千年还辛苦得多。是吧?”

  诚如所言

  (鼠的一次对话)

  【6】 那些日子里,我当真以为这种将一切换算成数值的做法也许能向别人传达什么,并且深信只要有什么东西向别人传达,我便可以确确实实地存在。然而无须说,任何人都不会对我吸烟的支数、所上楼梯的级数以及阴茎的尺寸怀有半点兴致。我感到自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只落得顾影自怜。

  【7】 柔和的南风送来海水的磬香和柏油路面的焦味,使得我想起往昔的夏日。女孩肌体的温存,过时的摇滚乐,刚刚洗过的无袖衫,在游泳池更衣室吸烟时的甘美,稍纵即逝的预感--一幕幕永无休止的甜蜜的夏日之梦。而在某一年的夏天,那梦便一去杳然,再也不曾光临。

  【8】 这城市里住着各种各样的人。十八年的世间里,我在这个地方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城市已经在我心中牢牢地扎下根,我几乎所有的回忆都同它联系在一起,但上大学那年春天离开这座城市的同时,我却从心底舒了口长气。

  【9】 无论什么样的坟墓都自有意义,就是说它告诉人们,无论什么样的人迟早都是一死。

  【10】 说谎与沉默是现代人类社会中流行的两大罪过。我们实际上经常说谎,而且喋喋不休的无不真实,那么真实的价值势必荡然无存

  【11】 一切都将一去杳然,任何人都无法将其捕获。

  我们便是这样活着。

  《且听风吟》读后感(五):且听风吟

  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

  从事写文章这一作业,首先要确定自己同周遭事物之间的距离,所需要的不是感性,而是尺度。

  写实,我仅仅写实。人生是空的。但当然有救。因为在其开始之时并非完全空空如也,而是我们自己费尽千辛万苦、无所不用其极地将其磨损以至彻底掏空的。

  把谁都知道的事写成小说,那究竟有何意味可言?

  我们是在时间中徘徊,从宇宙诞生直到死亡的时间里。所以我们无所谓生也无所谓死,只是风。

  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

  “同宇宙的复杂性相比,”哈特菲尔德说,“我们这个世界不过如蚯蚓的脑髓而已。”

  过去的事早被遗忘,有些尚能追忆,有些已永远消逝。

  再也无须前思后想,一切岂非已然过往。

  《且听风吟》读后感(六):孤独与距离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任何尝试都可能是徒劳的,甚至伤害对方。最为明智的做法就是痛对方保持距离,不要靠得太近,更不要动辄强加于人。在这个意义上,距离就是理解,就是温情,就是关心。

  问题是,如果只能以这种保持距离的方式表达关心,那未尝不可以说现代人、现代社会的一种悲剧,一种矛盾。

  距离产生自由,自由式最可贵的。

  距离感或疏离感,连同虚无感、孤独感、幽默感,构成了他作品的基调。它无法捕捉,又无所不在,轻盈散淡,有叩击心扉,凉意微微,又温情脉脉,似乎轻声提醒在人生的旅途中昼夜兼程疲于奔命的我们:且听风吟……

  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

  心情抑郁的人只能做抑郁的梦,要是更加抑郁,连梦都不做的。

  较之贫瘠的真实我更爱华丽的虚伪

  任何人都肯定有他的心事。

  死去的人一死了之而永葆青春年华。相反,苟活于世的我们却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地增加着年龄。

  再也无须前思后想,一切岂非已然过往。

  世上有的事情是奈何不得的。

  没有一个家伙有超乎常人的自信,大家一个样,拥有什么的家伙生怕一旦失去,一无所有的家伙担心永远一无所有,大家一个样。所以早些觉察到这一点的人应该力争使自己多少怀有自信,哪怕妆模作样也好。什么自信之人,那样的人根本没有,有的不过是能够装出自信的人。

  说谎是非常令人讨厌的勾当。不妨说,说谎与沉默是现代人类社会中流行的两大罪过。我们实际上经常说谎,也往往沉默不语。然而,倘若我们一年四季都喋喋不休,而且喋喋不休的无不真实,那么真实的价值势必当然无存。

  一切都将一去杳然,任何人都无法将其捕获。

  我们便是这样活着。

  等到夏天回去,我便经常走那条同她一起走过的路,坐在仓库石阶上一个人放眼望大海。想哭的时候偏偏出不来眼泪,每每如此。

  《且听风吟》读后感(七):微风的日子适合聊心事

  很早就听过这个名字了,且听风吟,不只是因为是村上的成名作所以留意,而是这名字实在太有意境了,简直是我这种文艺青年的最爱。听着这书名,脑海中都会自然地浮现出一幅画面。

  我很向往书中的一个场景,就是我和女主人公一起沿着河堤走,然后坐在河边,吹着风,聊天。女主人公靠着我的肩膀哭了出来,我们没有太多的言语,我也不曾去试探她的人生,就这样自然地哭出来。哭完之后就继续未走完的河堤回家...那时,我们的心灵好像互通了,在我去东京上学前。最后就算我们再也没有联系,我也依然记得那天的河堤。

  我的朋友——狗,一直说想写一本小说无关性的,我想这也是作者想做的,一场无性的爱。这本小说里,我与女主人公没有多少性。更多的时候,都是她在问,我在答。她需要的时候,我就出现。各自之间的相处如流水般平静。

  村上的文字总是安静的,平淡的,却意外地让人有一种向往~

  《且听风吟》读后感(八):听耳边,风的吟唱

  没有圆满的大结局,故事中的每个人,最后都消失在主人公的世界里……

  正是这最后的无法再联系,渗出了一丝淡淡的忧伤,仿佛在提醒我们,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永恒的活在我们的世界里,那“最后的宴席”最终会或早或晚的发生……

  如果宇宙中真的有那些井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回到过去,重新遇见我们脑海中偶尔闪过的那些人?尼采的永恒轮回却提示我们永远也无法重复过去,生命连一张草稿都不是,但喜怒哀乐却是在我们的生命中不断重复发生的……

  故事的梗概和简单,但喜欢故事营造的伤感情绪,仿佛是自己脚上的鸡眼一般,有一种无法除去的微疼的快感,提醒我要用心经营自己自己还未受伤的部分……

  “不存在从头至尾的忧伤,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

  《且听风吟》读后感(九):鼠与我

  说实话 这是我第一次看《风》 对于作家之前略有所闻 在中学时引起一股潮流 但我不愿意在那样的年龄去读他的的书并试图读懂 至此 我想我也并未读懂

  鼠说 什么有钱人,统统是王八蛋。 不屑?或是向往?

  毕竟 慷慨付出的便是经常得到的。

  鼠说 我乘坐的船在太平洋正中沉没了,于是我抓住救生圈,一个人看着星星在夜海漂浮。

  ......

  又一块儿喝啤酒了?

  不觉得伤感?

  或许。

  毕竟 人生下来就是不公平的。

  鼠的想象引我入甚 似乎我也曾这样地想象过

  相似的情节 只是以为有过相似的经历吧

  这是难以言喻的孤独?或热闹?

  我甚至记不清绕口的哈特弗尔德(在我眼里国外人长串的名字并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辨识度)但我记得鼠 酸酸的

  那么最后鼠作着他的文章 精神病医院食堂里的一个厨师 《卡拉马佐夫兄弟》为基础的滑稽乐队的故事...... 或许继续在杰的酒馆喝五杯冰镇占边的威士忌

  在梦中午后的两点等着那位女孩 不会淡忘的 肯定

  而我继续着我的生活 日复一日的

  快乐并幸福

  《且听风吟》读后感(十):一种阅读的意义 2017年9月1日《且听风吟》(村上春树)

  学生时代看过这本书但并未留下什么记忆,只觉得书名很好听,而且一个朋友拿来做了很长时间的qq签名。重看一遍,发现我仍然不爱日本文学,总是太过于浓烈又太过于清淡,就像无味的生鱼片却是“生”鱼片,读起来总是别扭,不够纯粹。

  同样的放荡没人管的青春我更喜欢电视剧《皮囊》或者《无耻之徒》这样的描写,同样也是吃喝嫖赌只有当下没有未来没有责任,但那种开怀的乐和彻底的痛更加爽快,能释放。

  但这只能是我对艺术作品的品味,从现实生活来说可能《且听风吟》的情绪更加真实,估计我也只能做到这样了。(我现在的表达水平很难描述的清楚这种感受,但是我真的觉得那种又浓又淡的情绪是很真实的。)

  悲伤时故意轻描淡写,故意回避;

  快乐时又害羞表达;

  跟人交流永远都察言观色;

  做事情都是小心翼翼,怕越界。

  虽然这种感受并不爽快,我也并不想剖析自己,但是书里的情节确实像是一面镜子,模模糊糊的映出了自己的影子。

  这也是阅读意义吧。

  反观,其实我更欣赏纯粹甚至越界的人生选择,爱恨情仇,直截了当,那种自由,虽然我做不到,真的做不到,但是我欣赏,我崇拜,我希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