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件疯狂的小事的读后感10篇
《那件疯狂的小事》是一本由庄雅婷著作,南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6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那件疯狂的小事》读后感(一):庄老是个“老毒物”
第一次打4星,第二次打2星
庄老走的不是大家闺秀知心姐姐的中规中矩范儿,泼辣劲儿和犀利范儿恐怕不是谁都待见的。
你可以喜欢彭浩翔彭sir,也可以喜欢沈奇岚,却不一定喜欢庄老。
庄老的书总让我想到有句话叫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当然也有句话叫做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但感情这事说不定是前人贱了后人还贱~~
话说,人做事一般会经历一个先做加法再做减法的过程,庄老对爱情做的减法,必然是万水千山走遍后的萃取物啦。
“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独一无二。其实,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各种烦恼不过是庸人自扰”“爱情是使生活更美好,而不是使生活更复杂,与其寻求别人的帮助,不如正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不久后第二次又把《那件疯狂的小事》翻出来看,跟天下有雪同学的观点相同,两星的感觉。
点解?
哦~~因为那本书适合病入膏肓、中毒太深、多次反复鄙视唾弃自己的人看,所谓听庄老一席话胜过挨嘴巴。
如果您处于逻辑清晰四肢健全心态阳光温和客观的状态下,您很可能看不下去。
This is it,庄雅婷就是个以毒攻毒的主~~
《那件疯狂的小事》读后感(二):这容易应景儿
深呼吸,深呼吸~ 心情压抑的我 翻看庄老师的这本书,把未看完的尾巴结束掉,顺便看看找找解决问题的棒法,最后一问一答,应了我景儿了。
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在一起,那才叫一有意思,把各自的刺痛对方的棱角打磨吸收的过程就是有意思的一种。当有些不搭调的时候就得相互猜着点,A给B话茬子了,就得接着点,转不过来这个弯就促膝唠唠,一个把你当回事,气急败坏;一个没意识到是个事,自得其事,这怎么的了!只要想解决,问题一定有另外的解决方式。别呼吭声中不!
我,涉世未深,才疏学浅,有待提升的准轻熟女的奋豆代表者,往往感情生活或者这个感情世界占了大多数的比重,闺蜜们闲谈聊天大多数不也都是这吗,可这不是幼稚,不是非得赖着人,我倒觉得是纯粹美好的一段用心且有更多的精力好好去爱的时期,凭什么这么说,看看现在神马因为钱啊为了升职,为了...就了解了。看看庄老师这本书里提出的问题就明了了。
我不是男人不了解,但我喜欢大多数女人对待感情问题的处理方式,有事就说出来,不懂就问,这庄老师不就各种支招吗,男生也有提问来求解决的,但从排版入册时,男女提问比例严重失调,我分析1男人不像女人勇敢面对解决问题的勇气。2没有入册的男人提出的问题大多没有水准。
与您分享庄老师的一段文字:
问 :
我以前根本不相信两人能为了牙膏从哪儿挤这么点无关紧要的事情分手,可现在和男友同居以后,才发现生活习惯的不同能痛苦到让人崩溃的程度。比如他每天早上都会让闹钟五分钟一次,持续响十次才能爬起来。这对于我这种晚睡晚起的自由职业者来说根本是地狱一般的折磨!而我会因此出现莫名烦躁,找各种茬儿吵架,搞得家里每天都战火连天的。庄老师,这生活习惯要是压根磨合不上,是不是就注定了两人有缘无分,根本没法过舒心日子?
庄老师:
我也不相信两个人会因为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一直争吵下去,也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把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的生活习惯磨合到一起才算爱情。
我相信无论从哪儿挤牙膏都不是问题,即使是问题也是有解决方式的,大不了各用各的牙膏。至于闹钟的问题,也一定有可以解决的方式,比如手机调成震动放在自己的枕头下,比如两个人分床或分房睡等。只要想解决,问题一定有另外的解决方式。
你们的问题在于,认为好的感情就一定要达成一样的生活习惯,那怎么可能。更主要的是,你们都太强调自己的个人感受,都不肯为了对方哪怕做出一点点牺牲和妥协,因此这就抬上杠了。既然你都知道无关紧要,那么为什么不笑笑就算了,或者好好谈一下找出两个人都可以接受的方式呢?如果都自私到只考虑自己,那可能真的永远无法协调了。
:庄老师言恋爱中平衡的关系是没可能达到和谐的,SO... ....你懂得!
《那件疯狂的小事》读后感(三):相似的小事
连岳的4本《我爱》都拜读完了,本人并不是情感问答的FANS,这次只是想看看北京女病人的文字。写点与《我爱问连岳》的对比吧。
区别1:连岳里的故事更加咋舌,各个都能赶上欧洲文艺片。虽然有故意讨眼球之意,但是像庄这本书里面的,讲来讲去都是些具体的平常的问题,厌啊。庄都说了,自己认为天大的事别人看来都是小事;很多问题都是相似。那么为什么还要搬这么多相似的小事出来,我们的感情生活已经够不丰富了。看到最后,我跟做高中参考书一样,自己先回答一遍,然后对答案着玩了。
区别2:连岳的回答比较发散,可能跟你发散的扯着,可能并不正面争对你的感情问题而味道,但看到最后就知道他的主张了。而庄的太就事论事了,感情是太主观的东西,哪里来答案,而庄有的回答得太过明确了,何况还不一定正确的答案。
区别3:连岳整本书,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回答,但是可以寻出一个他一个不变的主张,这个主张可以让你在脱离这些故事,教会你去融会贯通,指导行为。而庄的呢,太具体了就少了点抽象的原理主张了。
《那件疯狂的小事》读后感(四):犀利姐语录
笔锋犀利,道理直白。听师一席话,胜过挨嘴巴!把在感情迷局中痛苦迷惘的男男女女猛然抽醒。
4、有一种女人是爱情法西斯,不管人家爱不爱她,把自己的爱情当做图腾高高挂起,当做理想苦苦追寻;
5、从来没有人可能是另外一个人的全世界,爱自己永远是最重要的;
6、人总是要为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责的;
7、把爱情当做感情敲诈的手段反复使用,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8、伤口是要藏起来慢慢平复的,而不是拿出来做logo和信任资格证书的;
9、爱发脾气的人,大部分是从小生活环境还不错,一生过得比较顺利,或者是一个极端自我中心的人,追求完美,不宽容,自私狭隘。一旦有什么事情得不到满足,必然要大动肝火。
《那件疯狂的小事》读后感(五):失乐园之后
在《小事》这本书出来之前,我已研读过广受好评的《我爱问连岳》。坦白说,读《连岳》那几天我特别激动,因为我觉得能像连岳那样,把情感问答写成一种几乎具有文学价值的文体的人,在国内的专栏作家中可说是绝无仅有了。因为那本书,我差点没爱上连岳。不过,最后我还是醒悟过来,那只是一种幻觉。就像充斥于连岳笔下温情脉脉的理性一样,尽管有着恰到好处的柔软度和温度,但仍然是人为建构出来的。那理性背后也许是铜墙铁壁般的逻辑世界,但却并不接近于这个世界的真相。那些让你相信幸福或等待的优美说辞,也许不过是一些具有形而上气质的美好愿望而已。
和连岳比较起来,以“大嘴巴抽人”著称的庄老师似乎就显得不那么宽厚,不那么悲悯了。用一位男性的话来说,她的文字虽然透着一股世智辩聪的劲头,有时也笑谐,有时也圆融,但背后仍然潜藏着一种愤怒,而这愤怒的根源是有问题的。理智上,我同意他的判断。但是,作为一名女性读者,我更想说的是,我理解这愤怒并不真的是愤怒,它毋宁说是一种失落之后的哀伤,是对人世间诸多疯狂的一种肆意嘲弄。更多的时候,我甚至被它深深地打动,因为我不得不承认,那“愤怒”同样是我的“愤怒”,那“愤怒”背后深沉的哀伤同样也是我的。
观摩庄老师的博客也有好几个年头了。我常常想,大多数粉丝们喜欢的,应该是那个泼辣凌厉、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的庄老师吧。而我不知道为什么,却总是倾向于在其字里行间寻找一个有点温柔、有点悲伤,又有点倔强的影子。评论庄老师及其文字,对我来说是一件艰难的事情。打个不恰当的比方,那就像是一段你挥之不去、备受挣扎的感情,你无法不看见其中蕴藏的温柔和美好,又很明确地了解其扭曲和虚张声势所在。阅读这本书,从那些表面贱气的人生故事或疯狂瞬间中,你会突然间领悟到所谓人世的污秽与凄苦,明白什么叫做“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以及这一切之如梦幻泡影。然而,在巨大的虚无之后,在那些嬉笑怒骂、玩世不恭的庄式语言舞蹈的间歇,在一些蜻蜓点水般不经意的小角落里,隐隐约约中,你依然可看见,有一种隐忍的坚持在那里。
我不知道那坚持到底是为了什么,但是它会让我想起张爱玲所说的“看破后的执迷”,想起她在《留情》中所写的:“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然而敦凤与米先生在回家的路上还是相爱着。”无独有偶,尼采在疯了以后也曾说过这样的话:“人世间的事情,没有一桩值得过分认真,尽管如此……”这其中最让人肝肠寸断的,恐怕还是那些带有转折性的“然而……还是”和“尽管如此”吧!我们的人生之所以虚空和美妙,也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百转千回。
《那件疯狂的小事》读后感(六):哪里有什么金刚经,只有大嘴巴!
据说只有有文化有教养的人思想情感才会丰富,要求更高级。体征是读格调,看王家卫,听各国的爱乐乐团,体育活动只通过俱乐部参加,而且限于瑜伽和减肥。情商高到不读知心姐姐信箱不能释然的境界。又据说世界上最坚硬的东西是金刚石,由此诞生了金刚系列,比如爱情金刚经。仿佛读罢此经就可在感情江湖上仗剑傲啸,最低也能全身而退了。
看了《我爱问连岳》,庄老师的《那件疯狂的小事》趁热也看了(都是博客)。我一不是吃饱了二不想在江湖上高来低去,我感兴趣的是庄老师的兰花纤指抽出的嘴巴,个个响亮。每一声都在说:哪里有什么金刚经,只有大嘴巴!抽你丫的不是给你解决问题,是叫你清醒;问题只有自己去解决,还真让人代你入洞房?只有清醒了才能解决好问题,否则入了洞房也办不成事。庄老师的客户大多是女人,是不是凡事粘上了女人都不好办?最不好办的是凡事都离不开女人。亡国的大事都托付给女人了,感情这件小事就捎带上吧。说到疯狂,这世界啥不疯狂?所以遇事只好期望别人一大嘴巴抽过去,自己打自己总有些舍不得。不是立马清醒就是疯狂升级,二者必居其一。庄老师希望是前者,但被抽者的嘴巴往往张得更大了,她们是蛇吞象的最佳代言人,是世界构建不可缺的板块。于是乎,庄老师的归庄老师,迷糊者自得其迷糊之乐,天下各归其位,世界精彩依然。
其实提问题的人从不看庄老师的文字,看庄老师文字的从来不是想解决感情问题。信箱里有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全套,就是少了结果。缺乏素材的作家可以到此淘金,百无聊赖者可当作段子读,女人读了快慰男人读了心惊。有很多事例的技术含量极低,虽然不乏喜剧色彩。我怀疑物质的丰富导致智商降低,或者女人当真是情感动物?
庄老师和连岳老师一样,出手犀利不留余地不给面子不失幽默不装大尾巴狼,拳拳到肉。庄老师因为是女性,我觉得应该是很年轻的女性,属于特珍惜的那种,宜少不宜多。相较之下,更投入些。读罢不免杞人忧天:要是女人都象庄老师那么清醒,男人们还能活吗?作为男人我倒是看清楚了:对女人来说,给男人退路,就是给自己堵路。男人比女人更贱,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结论:去找男人,别忘了带耳光!(男人好面子,那就择其软肋痛击)
建议尤其是视感情如身体的女性朋友必备此书,权当是防预针吧。总比美容美食之类的有用(里面可都是实打实的实战呀)。信仰价值输出理论的那位女主持现在一定后悔没有读读那件《那件疯狂的小事》,否则她不会作出那件疯狂的小事的!
《那件疯狂的小事》读后感(七):情感专栏真呀么真好看啊
买了到现在还没看完。和那本连岳问一样。看一点就放那。看的时候一直乐。就很喜剧,太逗了。
贱客们的感情生活真的是难度系数和风险系数和妄想系数都一等一的高啊,大脑劈叉身体劈叉,堪比花样滑冰。他们的生活很妙,(不是赞美的意思哈)。我却一点也不羡慕。七搞八搞有咩意思。
看他们的文字,他们撕心裂肺的变成短短的文字,而在整本书会看到相同的事情发生的机率是多么的高,太雷同了,大家都在谈恋爱,你以为独一无二,其实真的没啥。
女生不自爱比男生乱搞还让人抓狂。
庄大人的回复精彩极了,简单粗暴,很妙(赞美!!!)
知心姐姐的回复害死人了,如果想找安慰就别给庄老师和连岳写信了,找抽呢。
书不是很好买,但是一定要买来看看。
最后鄙视一下中国邮政的快递速度,至于嘛,要八天,鄙视。
《那件疯狂的小事》读后感(八):成熟
用两个晚上把这本书的TXT版本看完了。
整本书都是问题和解决方案。
幽默,一语中的。这就是庄雅婷的风格。也是我喜欢的风格。
她写道:“你以为你最爱吃的某样东西,超市却告诉你缺货了。那能怎么办呢?只好找同类的替代品。俗话还说呢。死了王屠户还照样不吃带毛的猪。总有另一个人来代替的。”
总有另一个人来代替的。
什么时候起,一碰到“代替”“替代”的字眼时,回忆就翻江倒海的来了。
Eva也说过,不是么?就是想不通她一个迷人又有人疼的姑娘,怎么会有这样的感悟。
有些道理跟阅历无关吧。
到了一定的年纪,什么都会明白了。
最近有想法写一些比较不松散的东西。也许把正式工作搞定之后吧,就可以开始了。
开心不开心,写下来,就都是开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