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锦葵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锦葵的读后感10篇

2018-02-06 20:1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锦葵的读后感10篇

  《锦葵》是一本由林培源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80元,页数:20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锦葵》读后感(一):用青春赌一场爱恨情仇。

  话说自己真是一个懒人,这本《锦葵》从去年上海书展上买回来后就一直搁置着,因为生活中总有许许多多理由或是借口,让人不得喘息,直到忽然意识到又是一年书展,才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翻开了扉页。

  也许是第一次吧,自己也记不太清,阅读到一部以人物转换为章节的长篇小说

  锦葵。一个温暖名字。看着更像是五月的阳光下迎着光芒绽放的,灼热的让人睁不开眼的巨大花盘。文中叶氏兄妹的多舛命运发生在两个家庭间的爱恨情仇,似乎一切都离这个温暖的美好形象这么远。

  也许因为这个家庭里的冷漠决绝多余温馨甜蜜,叶重阳才如此孤傲的不可一世,才会用尽一切努力保护自己,才会渴望着爱与被爱。

  也许叶明生骨子里并非胆小懦弱,只是因为目睹了邻居一家和自己家庭的分崩离析,才会选择了隐忍妥协。

  也许两代人都没有错,谁没有在青春年华里渴望或是真真切切地不顾阻力去追随自以为地老天荒轰轰烈烈,是时光的洪流把他们推向一个未知的,离预期轨道渐行渐远的另一头。

  也许这世界没有这么多爱恨交织。

  也许作者只是为了表达爱。所以才塑造了这么多恨。

  也许有了阴影黑暗。阳光才如此珍贵迷人

  亲爱的,你是开在我心中的锦葵。

  ——献给每一个渴望爱的人。让我们一起用青春赌一场爱恨情仇。

  《锦葵》读后感(二):属于你的那朵锦葵 绽放了吗?

  写作是你给予自己的一系列许可,让自己以某种方式表达。发明。跳跃。飞行。跌落。寻找具有你自己特色的叙述和坚持,即是说,寻找你内心自由,既严格,又不对自己太苛刻。

  ——苏珊•桑塔格

  gt;>> 心事孤独的猎手

  小说是采用叶重阳和叶明生两姐弟各自的视角来展开,交错进行的,在开头就交代了母亲的去世。几年前姐姐离家出走

  故事结局似乎已经知晓了。

  一个南方小城——棉城,一座老式的院落

  燥热的四月天,两姐弟在母亲去世的三年后回来扫墓,这也是两人多年不见后的第一次重逢吧。

  回到曾经住了十几年的老房子,站在旧屋前,两人都沉默得如同羔羊,想起曾经发生在这座院落里的喧闹寂寥,所充斥在身边的,恐怕尽是些时光褪色之后的暗淡和苍白了。

  我喜欢这本小说。作者林培源在后记中说,对比上一本,它更像是严格意义上的小说。可惜,这是我第一次看他的长篇,之前对于他的印象也仅仅是每次在《最小说》上的几个短篇。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如此,喜欢这本《锦葵》,尤其是对书中的一些段落,人物内心的独白,省悟,作者描写,刻画的可谓用心良苦。比如在第一章中:

  我惶惶然过了许多年才彻悟,人之所以渴望爱,急切地追求爱,是因为爱是治疗孤单,羞愧和悲伤的唯一解药。但有些情感隐藏在内心深处,只有孤单能帮你寻回;有些不为人知过往太难堪,只有羞愧能帮你在阴影下生活;有些往事太令人伤心,只有心灵能替你呐喊,发泄那悲痛。只是当时我太过年轻,我根本不懂得爱或者说我以为我懂得了爱,但那纯粹不过是一场痴人说梦。

  诸如这样的居住在小说中还有好多。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才是爱呢?

  叶明生那么恨他的姐姐,他对她难道就没有爱了吗?很是爱吗?

  陆兆臣爱叶重阳,为了她而杀了人,这是爱吗?

  作者其实在小说的开头就已经告诉了我们。我们,都需要爱。但我们都是孤独的个体,我们在渴望爱,追求爱的同时,也正在不断地伤害着那些我们爱的人,或者说,爱我们的人。

  无论是叶重阳还是叶明生,亦或是陆兆臣,都在这条追求爱的路上付出了自己的代价,或自由,或懦弱,或倔强。身处莫大世界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这些都是我们青春岁月里所独有的一段刻苦铭心的印记

  gt;>> 喧哗与骚动

  第二章是以叶重阳的视角来展开的。

  相较于叶明生的懦弱,叶重阳则是生性倔强,敢爱敢恨。我钦佩于叶重阳的坚忍。当她在十几岁那年撞见自己的父亲与别的女人同在一张床上的时候,那种冷静,之后的冷漠,以及最后将其揭发出来时那种决绝的态度,或许我们在看的时候更多的是会想到故事接下来的发展,父亲的暴怒,母亲的愤恨,弟弟的仇视。

  可我们想过叶重阳的心里的感受了吗?这么些年她是怎么过来的?难道她不想告诉自己的母亲,帮她离开这样的父亲,过得更好吗?难道她不爱自己的母亲吗?错了,都错了,可又不知道这些错误的源头是在哪儿?

  正如叶重阳所说,十七岁之前的她,不过是巨大钟表里的其中一只小小的齿轮,接受命运的安排,老老实实地待在同一个地方,压制自身的欲念,然后把生命活成安然熨帖的姿态

  不过,叶重阳向来不是那样的角色,她要寻找她那赖以生存的光明,她需要爱,追寻爱。

  这就是叶重阳,你可以说她刚烈,说她倔强,但她就是这么敢爱敢恨,可以不顾任何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光明。

  而她和陆兆臣之间,就像是两颗会痛的石头,猛烈冲撞对方之后裂开了缝,似要以这样的形式才能确定各自存在的质感,但无论如何,两人都无法无法停止爱。

  爱是狂热的追寻,一旦真诚而彻底地触碰到爱,爱就永远不死。

  或许我没有经历过他们那么强烈的爱情,所以在陆兆臣和叶重阳之间,我所看到的,或许不是爱,,他们年少之间的那种爱情,不应该称之为爱情吧。我始终不确定叶重阳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路兆臣的,好像之前她不是还挺讨厌他的呀。

  所以我更愿意相信,在陆兆臣出狱之后,那时两人在一起后的那份感情,才是真正的爱情,那时经过岁月沉淀的爱。

  gt;>> 罪与罚

  这一章是叶明生回忆,或者说是讲述了陆兆臣一家刚来到棉城,来到他家的情形,还有关父母一代的爱恨情仇。上一辈的恩怨,所延续下来的仇恨,到了这一代,恐怕只会是来得更强烈吧。

  罪与罚,看,多贴切啊。

  当所有的喧嚣和沸腾都已沉淀为纯净空气,当所有年少声嘶力竭的苦痛和狂热都被时间榨取干净之后,透过时间这个狭长的漏斗,最后剩下的究竟会是什么呢?

  “你要带着有罪的意识生活,而不是生活在有罪的意识之中。”

  gt;>> 八月之光

  是的,八月之光,叶重阳离开了。离开了棉城,来到了一座陌生城市。在这里,弱肉强食,你所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便是生存。

  在她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蓝郁芳救了她,还待她如自己的亲人一样,在蓝郁芳身边,在咖啡馆里的这段日子是她最为平静的一段时光,而且,她恋爱了

  但是,往往就是那么个但是。一方面,离开了陆兆臣的叶重阳,好想好想他。心里的那个陆兆臣,就是变成了一株生命力极为顽强的藤蔓植物,在叶重阳的心里悄然滋长,疯狂,令人无法遏制,心里所有的不舍和眷恋,都在发酵,沉淀,变成了它赖以生存的养料;而另一方面,面对尹辰的不懈追求,她又开始变得犹豫了。

  “生活中只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另一种就是得到了你想要的东西。”

  悲剧。就算你得到了你想要的东西,最终,还是会变成悲剧。而接下来所要发生的,揭露的秘密则是会那么地让人始料不及,措手无助

  gt;>> 没有指针的钟

  最后一章,是全书的高潮所在,所有的秘密都被赤裸裸地揭露在了你面前,让人一下子都有些无法接受。

  为什么会这样?故事为什么不可以停留在那些美好的时刻?为什么会有利用,欺骗的存在?

  所有的所有,都让我在瞬间崩溃,而且,最后,叶明生还是和知寒结婚了。我不知道这是可悲还是可喜。

  小说最后的高潮,结局似乎来得有些太快了,有些事情,人物,作者似乎都只是一笔带过,留下读者还在惊讶,让人看得好不过瘾。

  所幸的是,叶重阳和叶明生最后都找到了自己的那份爱,那朵锦葵了吧。

  gt;>> 锦葵

  和很多人一样,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也一直在想,“锦葵”究竟代表了什么。而直到看完作者的后记,我似乎才恍然大悟过来。

  我笑了。我想,我应该是明白了,那是一种奇妙,畅快的感觉,它让我感觉到冬日阳光般的温暖。我知道,我心中也有一朵锦葵,它正在渐渐生长着,相信会有绽放的那一天。

  最后想说,叶重阳,叶明生,陆兆臣,你们在那些动荡不安的青春里,你们是幸福的,也希望你们能一直这样幸福下去。你们都是尽情地,恣意地在追寻着,尽管会伤痕累累,但属于你们的那朵锦葵花,已经悄然绽放了,那是灿烂的,绚丽的,只属于你们青春岁月的独描。

  而我呢,我的那朵锦葵,很庆幸,我也已经将它种下了。我愿意享受这种痛并快乐着过程,它破土时铿锵和绽放时的灿烂,是独一无二的只属于我的锦葵。

  那么,属于你的那朵锦葵呢?

  《锦葵》读后感(三):thoughts of debris

  你只是不记得在哪里舍去了

  充满过我的回忆

  然后不顾一切

  从我的生活中转身退场

  你风尘而来

  我粉身而去

  那时的霓虹璀璨亦或是繁光流影

  都已随时间消失殆尽

  从各自的生命中决裂的出走

  莫不回首

  再也证明不了曾今的蛛丝马迹

  点缀于夜空

  无非是一览无余的虚无

  只是我们都不好就那么不甘的承认

  就像是做了坏事怀揣着的小心

  于是只能带着隐隐的痛楚

  在这个不爱的世界里继续

  装模作样的寻觅

  找一个让自己好过的理由

  找一个不悔当初的借口

  结果我们反复练习的

  并不是如何珍惜去爱

  而是反复的间接伤害

  不停的越错越爱

  《锦葵》读后感(四):如果天空不死——林培源《锦葵》

  如果天空不死——林培源《锦葵》

  对于我感兴趣的高产作者,一般我会采取把他们作品集体打包买回家,至于看不看倒是另外一回事了。林培源作为新入主上海柯艾的一名新晋作者来说,真的称得上高产。《薄暮》余温尚在,《锦葵》便已横空出世。这是我读他的第一本书。因为不知晓他从前的文风或水准如何,无从比较,便也无从评断好坏可能个人不太偏好此类虚晃的青春校园文学,若故事虚构得让读者都无法融入其中,那么很容易令人丧失阅读乐趣。但这并不是否认写作者的成果,毕竟读者也是起到填充的角色,区区不才在下只是想中肯给这个故事一个应有的小评价

  我对青春校园文学不甚热衷,在看了饶雪漫《左耳》,落落《年华是无效信》之类的“青春疼痛or疗伤小说”,其中套路也逐渐谙熟,大抵与家庭暴力,堕落,血腥,早恋,亲情缺失等有关,这些以残缺为名的小说的确在高中时打发了一段时光,但大都脱离温情,看多了未免躁烈烦闷,不久便弃了,但也不是没有读过震撼人心的故事——《忽尔今夏》影响我至今,堪称经典。林培源的《锦葵》或许不能简单的以“青春疼痛小说”这样轻易地被界定,但都是一样惨烈,一样骄肆,跋扈得另人不敢逼视。

  叶重阳——凛冽肆意。不知道用这四个字形容她是否准确,拥有这样抑扬顿挫名字的艳丽女子竟然如此荒度小半生。我一直无法理解叶重阳骨子里德那种桀骜不驯和张扬放纵,她身上甚至没有半点儿那个年纪女孩儿应有的特质,例如羞涩明媚柔和。她是一匹难以被驯服的烈马,从不肯收敛她周身散发的矜傲,这也是她流离的缘由——若学不会隐忍和妥协,那么你即将被生活的洪流抛却。可是她却有那样的父亲,他们的脾性如出一辙,她对抗他,抵制他,厌恶他,咒骂他,以负隅顽抗地姿态与阻挡她的人对抗。她是任性的值得怜惜的,但却不值得怜悯。至少我从不赞同她的生活方式,但是每个人又有何资格去妄断他人的生命。往事洪流推波主流地让她堕落,陷入命运预设的圈套,然后笑看她无望挣扎。出走后的几年,她终于通晓世故,也拥有了另一张面孔,她沉静自持,先前的蛮横傲骨似乎都在现实的磨砺下消失殆尽。周身冰冷,无处可逃。当生命混合了冰碴和石砾,在绞痛中踽踽独行时,过往还有什么重要因果缘孽,斗转生死。叶重阳在自我放逐的伊始,她背负着过往的罪孽,演绎着命运钦定的剧情紧凑的脚本,至于是否是主角,那真的不得而知了。

  陆兆臣——亡命之徒。我向来看好青梅竹马细水长流的感情,虽然在我看来他没什么让区区不才在下心动的理由,可是他就是叶重阳的菜,也是这场闹剧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他身上具有男主角的特质——充满矛盾,他既是叶家分崩离析的始作俑者,同时又是叶家情感的牵系(与重阳相爱,保护年幼的明生,与叶母的情谊)。他之所以能够与叶重阳心心相印,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一点很相似——“弑父”情结。此“弑父”仅仅是在精神上对暴烈的父权极度厌恶与抵触。他们都有那样不堪的父亲——冷漠,暴躁还有无穷尽的体罚。年轻时的爱情轻易地便令人恍惚,甚至愿意奋不顾身飞蛾扑火,叶重阳的出走不仅是对父亲的愤懑,她还要保护陆兆臣。而陆兆臣为了保护叶重阳甚至锒铛入狱。他们在生活的压迫下生活得如此凄惶,那些以爱之名的旧事,斑驳的青春,早已面目全非,被时间撕裂。

  叶明生——心有戚戚焉。在这个故事中他没有任何戏份,从不曾介入,却是生生见证一切爱欲生死的幻灭。他和叶重阳是生长在同一土壤里的两株泾渭分明的植物,最终要分道扬镳。他受尽宠爱,却也怯懦畏缩。他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背负着不属于他的沉重往事,所有的迁怒,怨愤,不过是他给自己的置身事外套上的枷锁。他不肯倾诉,想把那些不为人知的曾经深深埋葬。可是,他忘了,只有极爱才会极恨,他对姐姐叶重阳恨的执念,不过是因为他怨恨她使完整的家分崩离析,至于其他早已无关紧要。幸而他还有知寒,他知晓只有彼此慰藉,才能长远。

  滚滚红尘,无论你如何通达,因为深陷命运而不能自已,力竭之时,只消记得,往事终究只是往事,回溯前因不过是自我凌迟,未来才是应该正视的路途。

  这个故事在叙述上显得有些混乱,很难产生共鸣。或许在情节构置上稍显不足,尹辰和叶重阳的结尾稍稍有点肥皂剧的嫌疑。歇斯底里太多,人心也很容易疲惫。

  来源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b83dd90100nsit.html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锦葵的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