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失窃的孩子》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失窃的孩子》读后感10篇

2018-02-11 21:4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失窃的孩子》读后感10篇

  《失窃的孩子》是一本由[美] 凯斯·唐纳胡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00元,页数:27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失窃的孩子》读后感(一):The Unfair Fairy

  The unfair fairy,是他们偷走一个个小生灵。于是,孩子们失窃了,孩子们的命运失窃了;再然后,许许多多的家人的命运的轨迹改变了。

  古斯塔夫·安格兰德,一个从德国移民到美国的小孩子天才钢琴少年。当仙灵(fairy)偷走他的生命时,他的家族的命运也失窃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家族命运遗失了。于是,家道没落,家运消逝。

  而他,则陷入了一个世纪的漂泊命运。终于,他找到了亨利·戴。不,应该说是发现了他。于是,他占有了亨利的生活,占有了他的父亲母亲和双胞胎妹妹……前世的天赋在体内发酵,开始渐渐显现。于是,新的家的生活开始有所改善,全新的生活的前景展开……

  亨利·戴,重生之后则成为了安尼戴,成为了仙灵中的新成员。他从莫名到生气,再到就纠结,再到释然。新的环境为他带来了新的生活习性和性格。他在完成身体重生的同时,也完成了心灵新生

  新的生活,新的困难,新的爱,新的愁……他也进入了仙灵的轮回。他看到了新的仙灵的重生失败,看到了年长的仙灵的换生,也看到了其他仙灵易逝的生命,同时,他也感受到了爱。纠结的心开始舒展,开始原谅……虽然我们没能看到他最终是否得到真爱,但我们也会真心祝福他。

  但是试想,这一切难道公平么?仙灵,拥有尚未进入青春期的小孩子的身体,但同时自身前世的性情却不会因生命的曾经结束而消失。古斯塔夫,他的到来,彻底的洗掉了生活的未来的轨迹。How unfair the fairy is!

  凯斯·唐纳斯,妙笔生花,他把小时候自己是否为仙灵的怀疑流诸纸上,付诸笔端。他的《失窃的孩子》新鲜神奇,他的故事揉进了美国、爱尔兰、德国的文明。他是个博学的作者,也是个讲故事的好手。

  但是听他的故事,总感觉人类都是不自信的。当自己的文才突显,总会认为、或者被认为是文曲星下凡,或是仙灵换生。在这方面古今中外莫不能冲出这一思维的迷信。凯斯·唐纳斯,带着爱尔兰的神话,携着中外共有的思维,向我们娓娓讲述了那些失窃的孩子。

  或许,他就是被换生的安尼戴?抑或许,他就是再次经历环生而才华四溢的古斯塔夫?……

  难道说,他果真就是一个unfair fairy?

  《失窃的孩子》读后感(二):“童年,我们曾向世界投以一瞥。余下的尽是回忆。”——读《失窃的孩子》

  这本书使我深深感动。读的过程中不时回忆怀疑着自己的出生。。。。变幻莫测的迷幻中的梦境交织着前世今生。。。。嘿。我宁愿相信自己也曾换生过。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的记性一直不好。而童年的记忆简直一片空白。。。。

  刚开始读的时候。还很瞧不起作者交替的叙事。觉得不过是又一本假模假样的小说罢了。叙述竟然交叉得这么规规矩矩,毫无技术含量可言。

  可随着阅读渐渐深入,却逐渐坠入另一个世界。这或许首先应归功于作品文字魅力。当然原文怎么样,不得而知。只知道自己记住了这个翻译的名字。这是一个功底很好的翻译。文字华丽而又煽情,美丽而又忧愁。充满了文学的想象和华美的诗意。不久,便被字句感动得稀里哗啦。晕。真不知道是不是最近太滥情了= =|||

  “长大的诀窍就是记住要长大。”这句话是换生灵们必须持有的信念,这样在换生后才有可能不会被识破。而对普通世间的孩子来说,这或许无足轻重,因为普通人都会自然而然长大。但是,毕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顺利长大的!有些人拥有着成人的外在,可内心呢。当你的内心依然挣扎着童稚和青春,而梦想却已成了一个中年人时,该怎么办?这个时候就应该像古斯塔夫一样告诉自己这句话么?

  这么看来,做被换生了的安尼戴倒也没什么不好了。可问题就在于有禁忌。当初他离家出走行为,似乎是对人类世界离弃的象征,突破此在。可当他被换生成安尼戴后,不也后悔了,不也轮到他开始离弃换生灵的世界了么?他不得不开始突破彼岸。所以我知道当我处于换生灵的处境时,我也会开始怀念那个人类世界吧,或许会吧。想来禁忌是任何生灵都想要冲破的。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一直忙碌着,明知不可抵达,不可冲破,再也换不回来了,可还是要持有这种“冲破”的姿态,不然就真不知道该做什么好了。

  安尼戴在冲破,因为他得要回自己的身份,他要冲破无情的永恒童年。而古斯塔夫在艰辛等待一百多年成功冲破换生灵的束缚,成为人类后,还有什么要冲破呢?很多。这个渐渐成长起来的孩子,所需要面对的这个世界的条条框框难道不够多吗?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安尼戴会离家出走。

  看来这困扰着成长的问题绕来绕去,周而复始无处不在。还好,作者是仁慈有爱的。爱和希望才是他想要表达主题

  他让泰思拯救了古斯塔夫。“这一次,我理解了另一个人想要告诉我的事情星光下,孩子们的笑声和汽笛风琴的乐音糅合在一起。我向她求婚。”“我吻着我们的孩子,想到出生真是个普通的奇迹,是我生命中的意外之喜,我对这个孩子的出生充满感激之情。”人间普通的奇迹们拯救了古斯塔夫,让他真正重生、真正成长起来,成为了亨利戴。

  而安尼戴则从斯帕克那里获得了生活下去的无限希望。想来用对所爱的人的追寻作为此生的印迹是人之常情吧。“我无法确定我能在如此广阔土地上找到她,但可能性使我一开始就坚持了下去。”这样就很完美了!相信安尼戴一定会找到斯帕克的。那时“她会想莓果一样地黑,头发纠结成团,胳膊大腿因为在海里游泳而如绳子般结实。”多美好,祝愿安尼戴和斯帕克,像童话般那样幸福

  《失窃的孩子》读后感(三):人性-永恒的主题

  书是给人看的,所以也是这本书中描写的人性或者说这本书的内容能打动人地方所在,真的是一本简单的书,简单的故事,简单的内容,说实话,没有跌宕起伏情节,也没有奇幻的魔法,虽然这其实是一本奇幻类的魔幻小说。作者其实还能在2位换生灵人物之间再挖掘一些深层次的内心独白及感受,但是写的很浅,只见骨架血肉填充的不够,应该还是可以在亨利·戴内心忏悔赎罪及探寻心灵深处方向等方面再近一步。安尼·戴的心路历程也描述的浅显了些。感觉其实给成人读后的可供思考的回味的地方不是很多。也许比较适合青少年。呵呵。

  翻译的我感觉也不算太好,我记得书中把美国著名电视少儿节目《芝麻街》翻译成《芝麻大街》,多了1个大字。没有使用大众流传的说法。另外好像易卜林也翻译成其他字样了,不是一般大众通用的用字说法。具体这些都在第几页的我都忘了。但是大家看到的话可以注意下。

  《失窃的孩子》读后感(四):stolen child

  神灵小说<<失窃的孩子>>讲的是一个关于换生灵的故事。

  换生灵从人类家庭中窃取七岁左右的小孩,然后自己化身为小孩的样子,在人世间生活。被窃取的小孩则变成了换生灵,只能等待着时机,再次窃取人类的孩子,取回属于自己的生活。就这样循环着。该小说吸引的地方,不是离奇的情节,而是在于其对人性的刻画。换生灵虽然是神灵,但小说中并未赋予其强大的魔力,他们拥有的魔力也仅仅是为了其生存所需。他们有灵敏的嗅觉、听觉和敏捷的身手,这些对于大自然中的动物来说,也不是什么离奇的事,仅仅是为了逃避危险的基本技能。他们唯一的离奇的魔力是能够保持一副不变的孩子脸和能够变成窃取孩子的模样。但那个变身却是痛苦的经历,扭曲的身体,伴随着骨骼折断、重接的喀喀声。但重回人类的文明生活像温暖火焰一样,吸引着"飞蛾"。换生灵的目标小孩是要经过精挑细选的,他们喜欢选择一些内向孤僻的小孩,这样的孩子更易于模仿。但往往要等待很多年,故事中的安尼戴生灵等了足足100年,才重回到人间。稚嫩外表下有着一个久经岁月老去的心,却还要在人世间装扮着七八岁的小孩。整日生活在另一个的阴影下,担心会被身边的人识破。

  这是一个关于两个人,四个人,同时又是每个人的故事。

  两个人是指安尼戴和亨利戴,安尼戴是换生灵,而亨利戴是他的猎物。换生灵安尼戴扮演着两个人,一方面他要扮演着窃取的孩子亨利戴,同时又一次次在睡梦梦见自己的德国父亲,找寻着自己真实的身份,找寻着自己的前生。

  被窃取的孩子亨利戴也过着两个人的生活,变身为安尼戴生灵,过着换生灵风餐露宿日子,同时也苦苦的找寻着自己的人世间的身份,眷恋着母亲的拥抱,思念着两个孪生妹妹的胖乎乎的脸蛋。安尼戴和亨利戴同时有着双重身份,四个人。

  说是每个人,难道安尼戴,亨利戴不就是我们自己的缩影吗?人世间,有多少人不是戴着面具生活着?过着不属于自己的生活。

  这是掠夺与再掠夺的故事。生灵掠夺了孩子的生活,被窃取的孩子成为神灵后要想再次回到人间只能选择再掠夺。换生灵知道被剥夺一切的痛苦,知道重回人间后要过着的那种胆战心惊的日子,可为什么还要把痛苦传递给下一个无辜的孩子呢?一个如孤魂野鬼在森林里游荡了百年的灵魂要再次回到人间,又需要多大的勇气呢?是否记得<<海上钢琴师>>的1900的一生都在海上度过,为何不离开大海,他说,城市给他恐惧高楼大厦挡住他的视线。这也许是为什么伊格尔选择了自我牺牲放弃了那无辜的孩子。

  这是掠夺和反掠夺的故事。安尼戴掠夺了亨利戴的生活。当安尼戴有了自己孩子后,整日担心自己的孩子被掠夺走,自己的生活被掠夺,整日生活在诚惶诚恐中。孤寂,痛苦,谁人能知呢?安尼戴和亨利戴最终见面了。不是那一句"对不起",而是那时间和各自的痛苦早已将仇恨化为乌有。缠绕他们一生的不是那仇恨,而是一个真相,一个属于自己的真实身份。安尼戴为换生灵们谱写了一曲乐章。亨利戴选择了离开,找寻远方海边那份等待着他的爱情。那一刻他们像破茧而出的飞蛾,终于抛弃了束缚自己的一切,获得了重生。安尼戴

  不再是安尼戴,而是亨利戴;亨利戴也不再是亨利戴,而是安尼戴。

  心脏里搏动的不止是血液。名字、爱、希望。

  《失窃的孩子》读后感(五):凯撒的归凯撒,天主的归天主

  小时候,总听大人告诫:不要去水边玩,那里有水鬼。水鬼是淹死的人变的,等你一到水边,就被它拉下去顶替它,然后水鬼就又能做回人了。

  这个充斥着自私、卑鄙的阴暗心理传说让我一直不敢对湖沼江河有任何亲近的感觉和举动

  不同地域和国家文化也自会有它的相似性。在爱尔兰的民间传说中,中国的水鬼改版成森林里的仙灵。这些坏仙灵们时常会趁夜偷走人类的小孩,再把自己伪装成这个孩子的模样,居住在人类的世界里,享受着本不属于他的人间的温情,并且将会像正常普通的人们一样,成长、工作恋爱结婚、生子、老去直至死亡;另一面,人类的孩子将会逐渐失去人类的特征,享有仙灵所有的魔力和特质,而其外在的形态,就永远是像童话里蓝精灵那样的孩童模样。

  相同的故事被爱尔兰裔的美国作家凯斯•唐纳胡搬移到了宾夕法尼亚,出现在这位文学博士的处女作《失窃的孩子》中。

  “造文”应当“为情”。在家里七个孩子中排行老四的唐纳胡,从小就觉得自己可能就是一个“换生灵”。我们会在阅读中发现,唐纳胡已经将自己过去和现在的不论合理与否的所有想法钅容铸到他的文字中,他就是在描述自己痛苦的成长经历,以致于他的文字有时候显得相当的情绪化,但我们却又常常感觉不到,那是因为在作者情绪化的同时,我们也刚好或者惊喜或者颓唐,或者抱怨或者激奋起来。就像《出版人周刊》评论的那样:“对局外人来说,这成就了一本深刻的小说,因为那感情自然不过了。”

  但所有事情终归是“凯撒的归凯撒,天主的归天主”,这是《圣经》为我们作出的庄严而郑重的描述和预言。伴随着生命而来的,有许多固有的本质和特性,它们像一块块塑模,在对生命的外在形貌进行塑造的同时,还影响了生命的心灵和思想。缤纷而繁盛的生命世界因为这些塑模的不同而精彩。所以,当捣蛋的仙灵成为人类以后,他面临的是孤独,面临着身份的丢失和新一轮以及一轮又一轮的尝试与适应。铁凝女士在她那篇优美散文《我有过一只小蟹》的最后写道:“远处是车的洪流,人的洪流。我忽然觉得小蟹就在其中。我甚至知道它在朝着哪个方向不停地奔走,那是一个美丽、迷人的地方。可是,你能闯过那车的洪流人的洪流吗?你走得那样急忙;你懂得去看那不停变幻的红灯绿灯吗?你的眼睛又是那样痴呆;你能逃过那些调皮孩子之手吗?也许一只小鸡、一只小鸟都能使你粉身碎骨……”就生命的历程而言,最大的困难就是“不了解”和“不适应”,而一旦克服了这两样最大的困难,生命的力量才会彰显,生命的光芒才会迸发。当然,远离人类文明而变成仙灵的孩子同样遇到了痛苦,像小说中的安尼戴,他已经忘却了自己的名字、家庭、身世,忘记了过去的所有,但潜隐在他生命最深处的零散琐碎的记忆,却日常敲击着他的心灵,并借助梦境重新向他靠近。在现实生活中,仙灵的世界也不是万象太平,不但环境是复杂的,形势是严苛的,他们还要为生存担忧和奔波,还要想尽办法来消耗那些消耗不掉的无聊光阴。从“有意义”到“无价值”的沦落,是每一个有着文明背景的社会人所不能容忍的,都必须为恢复自身在社会和文化方面所本身就具有的功能性而奋斗和努力。终于,安尼戴掌握了阅读的方法,他常常和斯帕克泡在图书馆,去汲取人类文明的精华。由于精神中的文化参与,安尼戴的思想发生了很多改变,包括他对斯帕克的感情。他试图回到家人的身边,但当他找到家人以后,莫名的距离和陌生让他再度陷入悲哀困苦的境地。

  也许互换角色成为亨利和安尼戴人生的转折点。这令人想到卡夫卡的《变形记》。两个人的道路本来依循着自然的自我,现在却要努力地追寻对方的影子,去扮演一个扮演者的角色。特别是亨利,他渐渐发现自己有着演奏钢琴的奇异禀赋,这也是一直伪装着自己的他唯一伪装和掩蔽不了的。到后来,他历经艰辛苦难,寻找到一个德国少年钢琴家,却又惊奇地发现那其实就是自己:一百年前,一个钢琴神童被偷换到使他失去记忆的森林里。这个离奇的结果其实并不离奇,对钢琴的特殊感觉已经成为亨利身上流淌着的血液了。这证实了那句话:人呵,唯一骗不了的是自己。

  大多数人照镜子的时候总会有一种怪异感,那是两个世界的影像,相似而对立。面对着自己,似乎心中还是会有一些紧张。所有人的人格都是双重的,一方面对自己有着经验性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接受来自不同方向的角色确证。双重人格决定了我们的矛盾。我们常常考虑一件事情的真实与否,可一旦涉及到自己,这些发问都最终不了了之。勿庸置疑,一切人格地位和社会角色都是由相应的文化背景支撑的,也是由文化综合力所产生的。个人、文化与社会——在仙灵的世界中,或许可以用“群体”来代替“社会”这个称谓,它们之间的关系,或者说互动性,正提示了人们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对于“自我”的找寻与确证,是人生最为重大的课题。从小到大,我们历经了那么多的角色转变,接受到了那么多不同的评介,是否会有助于增强自我认知的可信度呢?结果恰恰相反。因为这些使我们社会化的形式把过去所有对它的具体化发挥过促进作用的东西都包含在自身之中。当越发迷惑的我们读到亨利和安尼戴的故事时,真的会有一种似曾相识更或似曾遭逢的“触电般”的感觉。这部“写给大人的奇幻童话”埋藏着我们所有人曾经有过的失落与彷徨。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行,就像安尼戴的寻找属于自己的过去、寻找他认为应该属于他的爱情而进行的征途。一个又一个的目标让我们不断鼓起勇气,但这些勇气的背后,还是有着很多的愧疚和无奈,因为我们扮演了很多不属于我们的不该扮演的角色。当所有得到最终的归结后,人格的精神还是化为本原。

  “不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而跟在我后面的,谁也不能成为我的门徒。”谢谢凯斯•唐纳胡,谢谢他提示起了我们那曾经的忘怀。

  《失窃的孩子》读后感(六):做真正的自己

  走吧,人间的孩子/与一个精灵手拉手/走向荒野和河流/这个世界哭声太多了,你不懂

  ——叶芝《失窃的孩子》

  看完手头这本唐纳胡所著的《失窃的孩子》,感触良多。一开始只是被这故事的题材所吸引,以为会是一本普通的童书,曲折精彩的冒险故事,结局是绝对的光明。现在看完后,心里头溢满了朴实无华的暖。

  印象最深的是故事结尾处,近五十年以后,已是壮年的亨利·戴与安尼戴在图书馆地下房间里面对面的场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彼此相互记挂相互憎恨相互害怕。亨利恨安尼戴在成为换生灵后还来搅乱他正常的生活;安尼戴恨亨利夺走了原本属于他的生活,恨亨利偷走了他的名字、窃走了他的经历。

  一直以来,人类的本能都在推动着亨利和安尼戴两人不由自主地追寻真正的自己。时光模糊了他俩被换生前的所有记忆,只留下谜一般星星点点的线索。钢琴,图书馆,催眠师,日记本。听着耳边呼啸而过的风,他俩疑惑地抬头望天,在相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反复追问着“我是谁”。

  这并不是一个打败的恶龙拯救世界的动人传说,这只是一个关于两个孤独男孩寻找自我的心灵旅程。童话故事里彼得·潘是整个无忧无虑的小人儿,可同样长不大拥有无限寿命的安尼戴却只能任心灵在时间中蹉跎苍老;拥有永恒寿命,却必须面对十分现实的问题:换生灵们也必须为了生存而奋斗,去寻找食物到人类的镇上偷东西,供养受伤的伙伴,寻找新的家园……而亨利又何尝真正感到幸福?一百多年来向往的人类生活并没有想像中美好,过去束缚了亨利的心灵,一方面他在不断寻找着前生的自己,另一方面他又苦苦隐瞒作为换生灵的从前。

  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亨利在上面,安尼戴在下面。他们本是一体。唐纳胡用迷茫中不失希望的文笔缓缓地告诉读者:世界是这个样子的,永远不可能与想像吻合,但是——只要有爱,有勇气,有希望,我们就可以让世界比想像中的更加美好。

  所以泰思出现,用她强大的爱带给亨利温暖的家庭与可爱的儿子,而斯帕克引领安尼戴到一个崭新的世界,教他阅读给他光芒。

  所以,当亨利与安妮戴在图书馆的地下房间面对面时,他们都轻易地原谅了对方。亨利想方设法地请求安尼戴的原谅;安尼戴则终于发现了挚爱女孩斯帕克遗留下的行踪。

  一点一点,他们都在一点一点地接近真正的自己。

  觉醒,追求,悔恨,拯救。在寻找自己的过程中,他们的灵魂得到了救赎,生命终于变得完整。

  当翻看到结尾时,我才恍然发觉这也是一则童话,一则写给长大后的人的童话。在结尾,人性的温暖毫无保留地全部回归。亨利的母亲温和地告诉亨利这么多年来她一直都知道。她知道什么?唐纳胡留给我们以遐想的空间。母性的形象瞬间光辉,心头也瞬间温暖。

  亨利别出心裁地开了场小小的音乐会,为安尼戴而奏。纵使两人语言不通,可音乐却是他们共同的语言。这是一场仪式,一场告别与新生的仪式,两个重叠的生命从此真正一分为二,走上自己想要的路。亨利终于明白自己已不是那个不惜越境也要追寻到的前生,钢琴神童古斯洛夫,当然也不是换生灵肖邦——他是亨利戴,是亨利戴,一个拥有爱妻爱子的幸福的普通人。

  而安尼戴也已长成了一个全新的人,不再会因为和母亲闹脾气地任性地离家出走。至今他仍挂念着母亲,并且固执地认为双胞胎姐妹们依旧还是胖嘟嘟的小婴儿。他宽容淡然地望着亨利享受原本属于他的一切,背上行囊要跋山涉水地找寻挚爱的女孩。他不畏惧失败,要为了目标而坚忍地去努力。他是安尼戴,是换生灵安尼戴。

  几十年前的换生,改变了亨利和安尼戴两个人的命运。到最后他们距离太远,再也无法交换回来了。这样也好,因为他们都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放手了过去,救赎了灵魂,完整了生命。

  很多时候,人生总是身不由己。成长总是会历经迷茫与苦痛。当困境来袭时,我们必须去接受它;然后再去把它改变得更美好。因为世上并不存在百分之百的绝对,心脏里搏动的不止是血液,还有爱、勇气和希望。就像斯帕克教给安尼戴的,——安静地听。听向自己的心中,那遥远的声响。那是返璞归真的自己,闪耀着温暖的人性。

  做真正的自己。

  我们都是芸芸众生。(罗森格兰兹说:和芸芸众生一个样。)

  http://aisi0402.blog.163.com/blog/static/2164315520097785425109/

  《失窃的孩子》读后感(七):谁偷走了孩子,谁被偷走了,谁又找到了

  这是两个主角的故事。是两个被偷走的孩子,他们在各自的生命里挣扎。都开始不约而同地想要找回自己。那真正的自己又是谁呢?最后才发现,谁是谁又有多重要,名字又有多重要,正是之前每一分每一秒的一点一滴才塑造了今天的这个自己。“我只是我”而已。

  故事里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小细节。伊戈尔为什么选择自杀呢?是对仙灵世界的厌倦,对上面世界的恐惧,还是对自己的厌倦?虽然他看起来是个孩子,可其实已经生活了百年。外面的世界在不断改变,他一边想要追赶,一边却在倦怠。可最终他也没有勇气打破仙灵的条约,宁愿选择了死。在这个事故中,仙灵世界里没有人知道吗?我想斯帕克是知道的。从后来奥斯卡的回忆里,是她救了他。我想,也是那个时候开始斯帕克更确定了“离开”吧?

  安尼戴的生活不断在和亨利戴交错着。安尼戴捡到的那本书的主人是亨利戴之后碰到的心理学家。亨利戴在海边遇到的仙灵是安尼戴的斯帕克……他们在交错中各自成长着。

  这个仙灵的法则伤害了那么多人。没有一个人幸福,爸爸因为时时挥不去怀疑,最后还是自杀了。女人在这个时候却显得坚强。如果说怀疑,那妈妈才是和安尼戴最接近的人,可书最后那句“亨利,我一直都知道。”让人震撼。那是她的孩子!不管是仙灵也好事原来的亨利也好,他已经长成了他自己。而这个人,就是她的孩子。而从亨利戴寻找到的自我来看,那个替代了他的人,那么衰老疲惫。他看上去是世界上最老的人。是啊,谁说不是呢?而他的家人也一辈子活在痛苦中,父亲疯了,哥哥即使到死都怀念自己那个被偷走的小弟弟。而这个替代他的仙灵,随着年龄成长,却再也不和别人说一句话。

  结局的时候,所有的仙灵几乎都放弃了换生。贝也许是为了爱情,斯茂是因为智慧,鲁也许是因为爱情和友情,而卢也许是因为她的纯真……他们安于现在,承认了自我,打破了千百年来仙灵的规条。只活在当下,快乐而满足。这又比上面的人类,比那些一辈子害怕被发现惶惶不可终日的换生灵要幸福多少啊!

  作者和译者都喜欢斯帕克,我想我把更多的偏爱给了安尼戴。从刚开始他是软弱的,无力的。可是他却在所有仙灵蒙昧地,按部就班地生活时,渴望着成长,渴望着美好的生活。他从来没有被生活被环境压倒,他永远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他不像亨利戴曾放弃音乐,他永远都不放弃写作和读书。他从来都不屈服于浑浑噩噩的日子。他要知道时间,要记录自己的生活,他要想起自己的名字,要去看看自己的家人。这比亨利戴的自我回归早了近百年。最后他又最终宽恕了这一切,宽恕了那个抢走自己一切的人,宽恕这个世界,宽恕仙灵……

  故事的最后虽然是离别,而仙灵的离别又是那么残忍。一旦分开,又怎么再相见?可没有人伤感,所有人都带着祝福和希望。好像安尼戴只是过河采个橘子,下午就会回来。

  当我们长大,我们会发现,离别天天都在发生。很多时候,并不是距离上的,一次争吵,一次冷战,一次成长……就可能变成十几二十年的疏远,曾经再亲密的人可能都会慢慢陌路。就好像后来的亨利戴,仙灵观察他,说他变得没有朋友。从这个层面上来看,仙灵显得那么融合那么长久……

  可每个世界都有每个世界的痛苦和烦恼。安尼戴想要爱情,想要真正的家和永不离弃的亲人……亨利戴想要证明自我,想要找到自己究竟是谁,总是害怕自己被发现,总是惶恐自己是个怪物……

  可这些矛盾都不妨碍,爱。身体里流动的不止是血液。名字、爱、希望、

  《失窃的孩子》读后感(八):换生灵的假面自我

  根据北欧古老神话,在森林里住着一些诡异的小人儿,他们是精灵,也是永远的小孩。换生灵在孩子的身躯中生存一个世纪,便找寻新的小孩作为转生对象,他们偷来那个孩子,用魔法把自己变成孩子的翻版,用侦探般的技法研究孩子的生活,为的是换生灵在尘世中生活下去而不被发现。偷来的孩子要经过溺毙后的念咒仪式,脱胎换骨成为新任换生灵。据说,被换生灵选中的孩子总是早熟而孤独。

  有趣的是,作者从小就觉得自己是个换生灵。凯斯•唐纳胡很可能使用了自身青春期困惑为素材,却一鸣惊人,在长达八年的讲稿撰写工作中,他利用课余时间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再用七年时间写下了处女作《失窃的孩子》,讲的正是换生灵和小男孩的故事。美国亚马逊网上书店秘密买下其电影版权,作为进军好莱坞的第一炮。随后,该书不仅囊括各大畅销书排行榜,更获得2006年《轨迹》杂志(Locus Magazine)最佳新人作品奖、鹅毛笔大奖入围、亚马逊网上书店文学小说榜和奇幻科幻榜双料冠军。

  世界在这故事中分成两瓣,像一只橘子被切开,流淌着酸涩的汁水,闪烁着凄美的光芒。我读这个双轨并行的故事时,总有一个深深的困惑: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故事呢?没有神乎其神的魔法,没有跌宕或壮观的拯救世界之类的命题,只有两个孤独的男孩,在无法选择的命运中前进。谓之朴实亦可,但精灵的生活从未显得这么苦过,这么无奈,这么迷茫,纵然可以吹口仙气让麋鹿死而复活,却不能对自己的命运表示主动。

  民俗学家说,换生灵的传说源自古代居民对孩子丢失的恐惧,是一种变相的心理安慰,譬如说生下了怪胎便会让所有人相信:这个孩子被换生灵捣过鬼了。但这本小说也没有深究神话传说的来历。似乎只想坦陈一种可能:我们有可能在过另一个人的生活,而且不是自主选择的。

  故事里的亨利•戴在栗树洞里被仙灵捕获。之后,永远以七岁的外表游荡在森林。仙灵们唤他为“安尼•戴”,教给他生存能力、小小魔法。时光流徙,往事褪色,安尼•戴与仙灵们在星空下高歌,在雪夜里沉眠。他淡忘了语言和姓名,却努力想要记住自己的家人与过去。身边的仙灵们都忍受了更长期的无聊和孤寂,但他是唯一一个追问过往、唯一一个关注时间的换生灵,也只有他写日记。

  两个被交换命运的孩子各自长大,分头追踪过往——也就是真正的自己。

  以“亨利•戴”之名混入人间的换生灵获取了家人的信任,离开了森林野人般的生活,他突然重返世纪之前隐约而模糊的儿时记忆——说着德语,学钢琴。换生灵努力按照人类标准拉长身躯、恰到好处长出青春痘、更换成熟的脸庞,这些都是假的,是魔法,只有惊人的音乐天赋是前世带来的、是埋藏得很深很深的“自我”的残余。他在催眠中道出真相,虽是胆战心惊,却也一吐为快,终于有机会不用演出亨利•戴。他恋爱,结婚,生子,甚而去德国、捷克追踪家谱。当自己的孩子也可能被换生灵偷走时,他迅速苍老起来,整日疑神疑鬼。百年孤寂都沦为泡影,现实中的他却始终摆脱不了“假面”的罪恶感,以及对森林仙灵的恐惧。

  与此同时,七岁外表的安尼•戴却历经沧桑,成熟而深沉的情感在挣扎中酝酿,还爱上了向往大海的女孩——斯帕克。其实他一直生活在家附近的森林里,也偶尔几次遇到过家人,亲生父亲在目睹他真相之后饮弹自尽,取代他生活在人间的男子很快成家立业,变得酷似自己的父亲,生下的小孩却越来越像德国人。安尼•戴开始跟踪亨利•戴的生活,在夜里溜进他家,偷走他的乐谱……他用这种方式认知自己的过去,但也仅仅是过去。

  这两人古怪地互为表里、互为过去和未来。最后,安尼•戴不再忿恨亨利•戴,尽管他偷走了他的身份、相貌、家庭和人间。亨利•戴也用属于真正自我的音乐才能谱写了一首讲述愧疚和无奈、前世和今生的交响乐,赢得了安尼•戴的谅解。两人这才正式交换了命运,未来人生充满了新的希望——为了深爱的女子好好生活,不懈努力地做新的我。

  回到我刚才的困惑: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故事呢?被交换的人生。假如我们不是自己,假如我们被带走了、偷走了、改头换面了……还会有回家的路吗?究竟怎么才能保证镜子里的这个人真的是自己呢?真正的自我,怎么才能坚守呢?

  等到高潮结尾时,安尼•戴在大火中眼看着记录回忆的书本纸张被火舌吞没,却又痴痴望到天花板上的地图标识,心爱的女孩以这样的方式留下了踪迹,俨然是过去让位于未来、留恋让位于爱恋的时刻,一切就像涅磐重生……我也恍然大悟了:所谓自我,不是天生的、家族的,哪怕被偷换、被截断退路、被推入陌生和无常,自我依然是能够从新塑造的,但是你需要爱人的信任,以及对新旧自我的共同珍重。过去拥有我们,但可以改变的是未来。

  [若需转载,请联系我]

  《失窃的孩子》读后感(九):回。忆。

  回忆,用期望和悔恨将我们梦醒的生活弄得狼狈不堪,当时间在不经意间脱了节,也许只有它才是我们尘世间唯一的慰藉。

  第一遍,只读了四五页便戛然而止,对于什么北欧神话还提不起什么兴趣。第二遍,才一鼓作气顺着故事情节走到了底。我觉得这是一个“回忆”为主题的故事。

  当换生灵与普通的小孩交换,两条生命轨迹从此踏上本应属于对方的道路。只是过去的零星片段仍然时不时地冲进脑海,搅乱现实的生活,交织着影响着情绪,感情,爱。

  无论是德国音乐神童还是真正的亨利,他们都是过去式,不复存在了。虽然有不懈地追寻过曾经的痕迹,但当一切重新展开历历在目时,都释然了。恨,恨夺走了自己原本的生活,最后成为放下了的包袱。清清楚楚地明白回不到过去,何不认真地走自己现在的路。当安尼戴决定去追随斯帕克时,我看到了,他已把回忆这个慰藉深深地放在内心。

  《失窃的孩子》读后感(十):追寻失落的童年记忆

  【读品】罗豫/文

  一个人回首童年,常会发现七岁以前的生命在脑海中只留下一片混沌,就像一个明知精彩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的梦。长辈们聚在一起闲话家常,不时说“你小时候……”如何如何,而你一头雾水又若有所失,仿佛他们在谈论你内心深处一个自己永远无法开启的房间。幼儿时期的那个世界,清晰的自我意识和可靠的记忆能力尚未发育,于是成了人生一桩谜案。

  这桩谜案给民间故事和小说留下了想象空间,在欧洲广为流传着换生灵的传说,便是一例。换生灵是一种居住在森林里的小精灵,他们偷窃人类的小孩,把他们变成换生灵,又把自己变成小孩的模样,在人类家中继续生活下去。传说中这些由换生灵变成的孩子常常丑陋畸形有先天疾病,所以换生灵的故事为中古时代那些遗弃自己婴孩的父母提供了辩护的借口。当很多小孩逐渐长大,发现自己和父母、兄弟姐妹并没有相似之处,甚至常常因为“太不相像”而发生冲突时,换生灵的传说,又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解释。

  凯斯·唐纳胡从小就怀疑自己是换生灵。作为他的第一本小说,《失窃的孩子》正是对困扰他多年的“幼儿记忆谜案”所做的一个诗性解答——

  一群换生灵偷走了七岁的男孩亨利,他们中最年长者变成了亨利的模样,顺利地开始了自己作为人类一员的新生活。被换走的男孩亨利改名安尼戴,成了换生灵族群中的新成员。身为人类的小孩有许多成长的烦恼,而森林里的换生灵也法力有限,需要在恶劣的环境中艰难求生,等待自己的换生机会。

  换生灵与人类孩子交换的自然法则原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可双方都对记忆深感不安:“亨利”谨小慎微、步步为营,唯恐别人发现自己占有了安尼戴的一切,却独独没有他七岁以前的记忆。安尼戴和换生灵生活在一起,却向往文明,对自己的过去充满好奇。然而“亨利”并不是一个冷酷的掠夺者,他没有安尼戴的过去,却拥有自己儿时的记忆:一个多世纪前,他也是一个被换生灵偷走的人类小孩。拥有人类身份的“亨利”,也踏上了追寻自己过去的旅程。同时,无辜的安尼戴作为一个换生灵,注定要在将来的某一天亲自去偷一个孩子,变成他的模样去占有他的生活;与此同时,他爱上了换生灵女孩斯帕克,一颗成年男子激动不安的心灵在七岁小孩的身体里倍受煎熬。善与恶、掠夺与被掠夺,成为了他们各自角色所赋予的任务。两个无辜的小孩,被命运放在了尴尬的位置上。

  直接的交流在人类和换生灵之间最终无法实现。换生数十年后,“亨利”和安尼戴再次相遇,各自对当时情形的判断却已大相径庭。他们终于用自己的行动与对方达成了和解:“亨利”用自己的交响乐表达了被换生孩子的内心苦难,安尼戴也选择离去,他和同伴们结束了和人类交换小孩的传统。爱和希望战胜了命运,为他们带来了心灵自由。

  《失窃的孩子》看似一本奇幻小说,字里行间却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唐纳胡对换生灵世界的想象不仅毫不夸张矫情,反而感人至深,其中的温馨浪漫,时时带着忧伤;残忍冷酷的背后,又隐藏着同情与怜悯。换生灵的身体永远年幼,他们成熟的心灵却渴望着爱情;专横暴戾的换生灵领袖伊格尔,在自己换生的最后一步,悄悄选择了放弃并结束自己的生命;“亨利”得知妻子怀有身孕,满心欢喜期待孩子的出世,又担心自己的身份让孩子身体畸形……一颗颗善良真诚的赤子之心,在身体和角色的限定中苦苦挣扎。唐纳胡用一个奇幻的故事背景,再次诠释了这一古老的悲剧主题,并展现了自己强烈的同情和悲悯。沉重的肉身和沉重的记忆,为这个看似轻浮的故事增添了不少分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