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李叔同解经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李叔同解经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2-13 20:0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李叔同解经经典读后感10篇

  《李叔同解经》是一本由李叔同,太虚法师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0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李叔同解经》读后感(一):出世的精神,入世的事业

  出世的精神,入世的事业

  文/张素闻

  头一日还在书店翻阅启功先生手书的《心经》,次日,就收到这本《李叔同解经》,止不住惊呼:一则整本书清雅至极,丰子恺与朱光潜先生的文字为序,内文第一篇即是弘一法师解《心经》!二则,随书而赠的弘一法师手书真迹《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精致至极!忍不住对着虚空拜了一拜,以谢佛恩,成就众生与《心经》无上的法缘,也成就众生与弘一法师太虚法师的无上法缘。

  弘一法师专门撰文从一些极普遍现象纠正了大家对佛教的错误认识,又专门开示了一些关于律宗净土宗地藏门与药师法门的疑问,读到“沙弥戒第十,不捉持金银”,不禁为之凛然!除了弘一法师的这些文字,还有太虚法师讲解的《金刚经》与《阿弥陀经》。十六岁出家的太虚法师,曾与苏曼殊学英文,二十岁即学《楞严经》,二十三岁倡导“佛教三大革命”,深研唯识,曾任南普陀寺两任方丈及闽南佛学院院长,遍历英、德、法、荷、比、美诸国,宣讲佛学。并应法国学建议,在巴黎筹设世界佛学苑,开中国僧人跨越欧美弘传佛教之先河。太虚法师倡导“人生的佛教”,一生创办或主办的僧教育学院有:闽南佛学院、武昌佛学院、世界佛学苑、重庆汉藏教理院、西安巴利三藏院、北京佛教研究院。抗战期间,太虚法师与弘一法师虚云长老等等都积极号召僧团爱国救国,为现代中国佛教爱国、爱教的僧伽楷模。而从太虚法师“人生的佛教”的角度而言,已经非常符合朱光潜先生纪念弘一法师的文字《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该书有弘一法师自绘的罗汉,形象各别,栩栩如生,而法师的油画与水彩更具西洋绘画特点,法师的诗词也随其后,细读来,法师出家前的猛志铿锵如此:“魂魄化成精卫鸟,血华溅作红心草。看从今,一担好山河英雄造”,而学佛之后的心洞然如此:“以之度众生,非结贪嗔痴。色相声音空不染,法语南南尽归依。”1929年,五十岁的弘一法师与四十岁的太虚法师在小雪峰寺度岁,并合作《三宝歌》。此书也收录了这首歌,以记那时圣贤僧的无上法缘。

  附录:

  太虚法师——人生的佛教

  编者按:这是太虚法师1946年在镇江一次集会上的讲演。那时正值世界人民

  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从文章中我们仍可感受到当时的

  时代背景。太虚法师倡导的“人生佛教”,五十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佛教,至

  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

  现在国内与国际所有的人类,经过这次大战的痛苦,大家都希望社会安定

  世界和平,而且长远、永久不再受战争的灾难,这是人人普遍的心理!美总统杜鲁

  门讲:“在今日高度科学发展下,亟须高度的道德配合,重造和平幸福的世界。”

  因科学发展,制造新式武器,如不以道德运用、驾御,为害人类实甚,此则非昌

  明高度道德性的宗教不可。世界三大宗教,以佛教教义博大精深,最适合人类实

  际生活之道德,足以补科学之偏,息战争之祸,以维持世界的永久和平与幸福。

  佛教的本质,是平实切近而适合现实人生的,不可以中国流传的习俗习惯误会

  佛教是玄虚而渺茫的;于人类现实生活中了解实践合理化,道德化,就是佛教。

  所以拟定这“人生的佛教”题目,来和各位平平实实地谈谈。

  在人类生活中,做到一切思想行为渐渐合理,这就是了解了佛教,也就是实

  行了佛教。因为佛陀教人持戒修善,息灭烦恼,就在使人类的生活合理化。人类

  生活中可共同通行之道,便是道德;互相欺诈、淫乱、争夺、杀害,皆是不道德

  的行为。佛法切实的指导改进,使其互相推诚、仁爱、谦让、扶助,这就是学佛

  的初步。学佛,并不一定要住寺庙、做和尚、敲木鱼,果能在社会中时时以佛法

  为轨范,日进于道德化的生活,就是学佛。

  若以合理的思想,道德的行为,推动整个的人生向上进步,向上发达,就是

  菩萨,亦即一般所谓贤人君子;再向上进步到最高一层,就是佛,亦即一般所谓

  大圣人。故佛菩萨,并不是离奇古怪的、神秘的,而是人类生活向上进步的圣贤。

  佛教,并不脱离世间一切因果法则物质环境,所以不单是精神的;也不是

  专为念经拜忏超度鬼灵的,所以不单是死后的。在整个人类社会中,改善人生的

  生活行为,使合理化、道德化,不断的向上进步,这才是佛教的真相

  人生的解释:狭义说,是人类整个的生活;广义说,人是人类,生是九法界

  的众生。人类是九法界一切众生的中枢,一念向下便为四恶趣等,一念向上便为

  天及三乘等,故人类可为九法界众生的总代表,也就是九法界众生的转折点

  全宇宙的一切存在,尽是众缘所生,由于因缘和合关系相续,流行为宇宙间

  一切存在的事物。一切存在中,有一部分是有情众生;这一切有情众生,是指具

  有情感意识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及天等。众生中的人,是众生中具

  有聪明才智的一种,故谚曰:“人为万物之灵”。因为它太灵活,所以向上也容

  易,向下也容易,人做得不好就可以堕下,做得好就可以向上。若不能向上,总

  要保持为人之道,勿使堕落才好!

  人生,不论古今中外的宗教贤哲,总是教人为善,与人为善,向上进步以养

  成完美人格;增益人类共同的生活,以求安乐、和平。佛教于充实人生道德,

  极为注重,人生佛教尤以此为基本。依佛教进修,更可由人生进升三界诸天,以

  及于出世三乘的罗汉、辟支佛、菩萨。即所谓依五戒进修十善、四禅、八定而生

  天,观四谛而成罗汉,悟十二因缘而成辟支佛,修六度万行而为菩萨。再由天及

  三乘加功进行,成大菩萨,以大愿大悲,遍一切世界普度众生,即成为遍在三乘

  六趣的大菩萨。由大菩萨积功累德,福慧圆满,乃证尽善尽美正等正觉的佛果。

  所谓佛果,即以全宇宙、尽虚空、遍法界究竟清净为身,也就是人生烦恼痛苦完

  全消灭,至于最合理最道德的和平安乐的境界

  由此以观:由人向下为一切有情众生,由人向上为天及三乘、菩萨、佛。上

  下总依人生为转依,可见人生之重要性。我们应依佛的教法,在人类生活中,把

  一切思想行为合理化、道德化、佛法化,渐渐向上进步,由学菩萨以至成佛,才

  是人生最大的意义与价值

  佛教,狭义说,佛是释迦牟尼佛,教是释迦佛所说三藏十二部的学理,故亦

  曰“佛学”。广义说,一切众生皆是佛,一切世间人及众生的思想行为、精神物

  质、正报依报的一切,总不出佛说的因果法则,故亦曰“佛法”。所以,普泛言

  之,佛教是一切众生所依的佛教;切近言之,就是“人生的佛教”。今天感谢

  位冒暑开会,即以此略为贡献!

  《李叔同解经》读后感(二):说些琐碎

  前几天偶尔看到台中莲网上李炳南居士关于助念团的讲话稿。想起这本书中相同内容。虽然不是助念,一些身后的细节都是言之切切。

  我鬼祟地握住已经界定为昏迷的奶奶的手念过佛号。。。不知道她是否听见。至今自己酒戒未戒,所以也未三皈。想到这些就会着急,但是还苟且以为自己可以在最后前至诚的醒悟。再没有的实用主义了。

  忘记在哪里看过说最流传的经文不是最精彩的,比如金刚经之类。我从寺庙的流通处取了阿弥陀经来读,之后就是金刚经。

  没读懂,睡前都会看,然后书合起来。第二晚会打开看,经常同一处看很多遍。迄今江味农居士的《金刚经讲义》没有看到三分之一。

  孔子说,上智和下愚不移。我一定是半瓶醋乱晃的中下愚,如果错过了这次为人的末法时代,大概只能朝生夕死被爆炸而死了。

  说着,还是无法戒酒,心里难过事情都不应该算难过才是。

  可是依然难过,于是成了喝酒的理由

  说了一堆毫无逻辑的话。至少现在开车会微笑,不按喇叭了。

  也算一丝丝去掉的嗔?

  《李叔同解经》读后感(三):静心读佛

  读<李叔同解经>

  08.2.22 小满

  李叔同,即是弘一法师,文学艺术方面成就甚多,不胜枚举,也是一代高僧。这本<李叔同解经>就是他所讲解的<心经>。<心经>很短,即使加上讲解及行痴大师的注也没有多少篇幅,因此还加入了太虚法师讲解的<金刚经>和<佛说阿弥陀经>。除此外,尚有李叔同的其它文章、书法作品等数篇。同时,还插有历代名家所写经文以及彩图印刷的佛像等,印刷精美、内容丰富,让人手不释卷

  虽然以我这样的凡夫俗子评论这样的书有些不够资格,但考虑到即使是一沙一草也有它的作用,因此我也壮起胆子说上两句。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主要受儒释道三家影响最大,但说起来,读孔孟的多,读老庄也有,但读佛经的却少之又少,不知是何缘故。像这部<心经>中的名句:“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即使是街边小贩恐怕也能说出来,可见其影响之大,但若问谁看过<心经>,或者<心经>是什么,恐怕就没有几个人能答得上来了。其实佛教自传入中国后,早与中国文化结成一体,今天早已不是佛教在中国,而变成了中国本土的佛教了,所以读佛经其实也是在了解自己的文化。

  读佛经不代表一定信佛,更不代表一定出家当和尚,但大家好像却还是有这样的误解,其实是大可不必。就像有人去读读圣经、古兰经,也不代表一定要改信他们的宗教了。只是佛经大部分比较难懂,普通人又很少接触到译本,因此可读的经也确实不是很多。这本<李叔同解经>是一个好的选择,<心经>作为佛教重要经典之一,历来受各朝各代文人所重视,全文仅260字,却包含了大乘和小乘佛法的思想结晶,是了解和认识佛教非常好的读本。<心经>历来说法非常多,李叔同这一版本,修正了很多说法的谬误,还其以本来面目

  工作之余,读一读这本书,修心养性,也是很好的选择。

  《李叔同解经》读后感(四):住心降心,人法无我

  我是个抵触接受他人思想的人,所以在接触到书、电影音乐,这些用来描述他人观点的媒介时,几乎很难产生共鸣,很难在心灵上得到冲击和快感,这种冷漠性格特点让我的工作和生活显得很疲软,感受和情感充其量就是倒水时洒在桌上的水痕,很快会被缺乏激情的抹布擦干。但今天在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我该写点什么,不想雁过无痕的让仅有的共鸣也消失在时间里。

  嫉妒李叔同老师的才情,是在第一次听到送别这首歌曲的时候,如此会表达情感的人,是多么招人嫉恨,后来拜读了他关于佛学方面的作品之后,感觉自己狭隘的像个小市民,一瞬间就变得谦虚了。再回归到这本书里,这本书很多地方写的真的是太美好了,虽然只是对几部经的一个注解,但是文字的流畅性确实让我觉得读下来很舒服完全不生涩,记得第一次读金刚经的时候,我就觉得经文很美,我那时候单纯从文字上就是觉得美,没见过世面的四处与人说,逢人就说这经写的太美了,还有人说我这是着了相了,不能这么执着字句。今天读完这本解经,我依旧是这种感觉,书中用了很多正反对比,逻辑性非常强,每读完一段,就会不禁发出:“哎,说的真好,真是这么回事儿”的共鸣,这对于我来说可是稀有中的少见了。下面就具体的标记下,我的共鸣点。

  首先这本书虽然叫李叔同解经,但实际真实的弘一法师解经只出现在第一部分心经,就先从心经说起,都说心经是入门经,我道真是觉得不然,心经虽然字少,但却蕴藏了很深的意义,初学者读起来非常难,很多词的理解都是很辩证并且抽象的,所以这里弘一法师标注的注解都很简洁,可以说简明易懂,之前也看过很多版本的心经,也花了好几天打坐思考过,但仍然是云里雾里不识庐山真面,再次看弘一法师解心经还是有不同收获的,比如关于心经说空,其实不是真空,宁起有见如须弥山,不起空见如芥子许,起有见者,着有而修善业,着空见者,拨无因果,则直趣泥犁,若再进言之,空见既不可着,有见亦非尽善。特别喜欢这种“亦正亦邪”的方式来阐述问题,很温柔但有个性。其次关于得的解释,智与得皆不应执着,智者用于破迷,迷时说有智,其实是某个固定环境下的对比,实则悟时即不待言,得也是对比未得而言,既得之后,便知此事本来具足,在凡不减,在圣不增。故云无得。这种诠释方式本来就是非常有逻辑性的,特别的有共鸣。说完第一部分再说说这本书后半大篇幅的解释金刚经和佛说阿弥陀经,阿弥陀经我是尊敬的,但相比之下,还是更喜欢金刚经,金刚经是去年一门深入时候我选的经,大概看了6个月左右,写的美让我很有好感,可能我天生就是爱着相的人吧,这本书里关于金刚经的几个观点阐述,我也是非常喜欢并且有共鸣的。特别要提的是关于心的描述,这一段写的我很喜欢。心含空间,无影无迹,不可言有,不可言无,过去心已过去,则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住,则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还未来,则未来心亦不可得,过去、现在、未来之心均不可得,是假立而非实有,诸众生不察,以无为有,种种颠倒,所以一切心皆非心。文字流畅,无一字赘言,对于前一段时间的执着,瞬间了悟,真的是受益匪浅。

  在文章最后的几个字儿,也是书评标题,点名了金刚经的金刚所在,住心降心,人法无我,是名般若,大乘因果,真是美的我无话可说。

  这本书的最后部分是李叔同老师的诗书作品,前几天我用一首诗写了一首叫世梦歌,描述的是关于现实和梦的也是理想与实际的一首歌,应该算是目前意境和词我最满意的一首歌,所以综上所述,这本书,真的是非常有内容且非常有意境的一本书,我记录下来的只是冰山一觉,日后应该还会再次重温,希望那时候依旧有遇不断灵感的和此起彼伏的温情。

  《李叔同解经》读后感(五):非常非常好

  发表于 2010-03-24 22:22

  这本书我先后买了两本,另外一本送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因为其好,才送之。尤其喜欢所赠的弘一法师手书真迹的印刷折,做工考究,其实单就此折来讲,业已超值。

  法师是令人敬仰的,风光之时竟入空门,身怀六艺潜心修行。他教诲世人要惜福,这与佛法所宣扬的无二,法师本人身体力行,譬如喝粥,必尽,然后心水冲之,使粥之薄糊亦不浪费。恪守修行,弘法布道,从生活点滴处入眼,化佛理于平常,贯通教于大众。法师过午不食,不仅是一种修行的遵守,也是一种养生之法,我曾试过午(下午二三点钟)饱食,肠胃果不舒服,如试者三,信矣,过午之后我辈众生倒可食,但量要少,味要淡,反之无益。

  人在得意时舍弃物欲,是很难做到,即便如《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亦耐不住空门(与家境无奈有关系)欲求闻达。世人受挫折起落后入空门者多,反之几无,弘一法师则是极少中的一例。当我乱弹《送别》,那诗一般的词句,与曲调竟如此吻合,把李叔同与弘一法师名字合一的时候,是一种何样的机缘呢?

  有时想,是佛道成就了弘一法师,还是李叔同弘扬了佛法?纵有因果乎?深思不已!

  《李叔同解经》读后感(六):非常推荐的一本佛教入门书

  发信人: coast (蓝色海岸), 信区: Reading

  标 题: 读心经,金刚经,阿弥陀经毕

  发信站: 武汉白云黄鹤站 (2013年09月22日16:50:01 星期天), 站内信件

  我看得版本是《李叔同解经》,应该算是了解了一点佛经里到底讲什么的知识。前面有几位同志都提到了佛经的读法,认为佛经单纯看原文是不行的。确实如此,标题提到的三部经书是比较经典的几部,他们差不多算是众多经书的缩写版,里面会引出很多概念。比如,举一个例子:心经中提到“五蕴皆空”,这就是一个超文本条目的开始。首先是五蕴,五蕴是指,色,受,想,行,识。那张桌子叫色,色是从视觉来的,佛教提到色,一般是指外界的事务;受,是指外界客体被你观察到,这种联系而言。想是你觉得这个东西是个什么用途的,行就是你开始尝试试着用这个桌子来吃饭和写字。识,就是,你知道了这张桌子有器之用。

  有没有想到过,经书中会提到这些东西,这些概念?李叔同把心经解得很通俗,心经就内容而言,是一种世界观的陈述。可以转变为一篇说理文。所以,别觉得它神秘。它是可以理解的,单纯用神秘感是无法支撑起一个宗教的。

  阿弥陀经完全是妄想狂的呓语——起码对无神论者来说是这样的。其他两部经书值得一读。须菩提听到金刚经的内容时曾经哭了。你说它值不值得读?

  :对于大多数佛教的门外汉而言,李叔同解经这本书,五星级推荐。我还剩下最后60页。如果有兴趣讨论,可留言。

  书末的诗文集,错别字怎么能达到那么惊人的地步?又是临时工?

  李师傅最后四个字是“悲欣交集”,书里可以看到这四个字,手写,书中包含大量插图,非常精美,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后面的诗文集的校对工作没有做好很奇怪,那个编辑一辈子看到这本书,我觉得都不会原谅自己。

  里面提到的佛教的戒律的严格让我很震惊。因为佛教认为轮回皆苦,而如果想往生极乐,那么这个人必须在生前严格遵循律法——也就是持戒。你达不到一定的程度,是无法受戒的,因为知法犯法和不知的过失是两回事。佛教中提到一种终极果报是不可退的果位,既然有不可退,那么生前的反复是不可原谅的,你在自己的这一关就过不去。勇猛精进,这些话不是形式上的套话,而是有明确含义的。 --我不知道这种修行的方式是否属于净土宗。

  书中附带一些针对佛教的疑问。这里有一个概念要给大家澄清一下:出家不是说对现实生活不报希望才可以出家的。出家意味着一种积极地态度,以积极的对智慧的领悟,来积极地回报社会。这是出家的基本出发点。想要找一个避难所的人恐怕要失望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