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牛郎织女》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牛郎织女》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2-13 21:3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牛郎织女》经典读后感10篇

  《牛郎织女》是一本由成君忆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牛郎织女》读后感(一):另类角度解读传统爱情----评《牛郎织女》

  对于中国古老的“牛郎和织女“唯美爱情故事,我想基本上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记得这个故事哪怕是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就早已经作为茶余饭后给讲述给我听的故事之一了。

  但是时隔数年后的今天,我居然读到了一本另类的《牛郎织女》。故事还是那个故事人物还是那些人物。只不过这里的故事被改编成了全新的格局;只不过这里的人物被给予了全新的出场白。同样是讲述爱情,我们在读这本由东方出版社编辑的成君忆版的《牛郎织女》会品味出全新对爱情的解说。

  通篇的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原本是一个连贯的传统爱情故事居然可以有这样全新的表达方式。本书改变了以往叙事形式的展现,而是另辟佳境地以短篇人物解说,独白剖析进行讲述。每个章节之中,我们读者可以新奇地发现故事中各大人角色的出场。哪怕是开篇的序都非常亮眼地借助着拟人的手法----“以喜鹊的身份对你说”拉开了全书的序幕。在这里,我们读者会发现自己不再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阅读小说;在这里,我们读者更会激动万分地发现这里的故事是写给世间的每个人们。突破了传统的爱情框架,借助以今日人们的现代思路交融于成版的《牛郎织女》,这便是本书让人耳目一新所在。一如本书编者推荐的,这里将会引领着读者观摩各个人物的逐一自我陈述,更由此及彼地带领你我感悟爱情的真谛现实情感。不可否认,爱情是一种奥秘。但是局中之人并非真正可以彻底地领悟和通透其中的一切。借助着这部全新视觉角度阐述的爱情小说《牛郎织女》,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由此及彼的,触类旁通心领神会。这里的角色其实早已经突破传统意义上的“牛郎”,“织女”,“老牛”和“上帝”了。因为他们更代表着我们寻常生活中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人物角色。我们呢不是旁观者,我们更是局中人,我们更是爱情意升华下的男女众生。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关联,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情不自禁地沦陷,更会身不由己地重新审视“爱的真谛”。除此之外,我觉得本书另外的一大看点还是知识渊博的作者很是独特地将诗经时代文化历史知识都巧妙地融入和贯穿于故事的始终。于是乎,一场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知识展现经典历史故事的创意作品之旅就此生动地于我们读者面前拉开帷幕。在如此独特角度表达下的传统爱情故事有了全新的生命。身为读者的我更是感受到了更加深刻直击爱情的解说。

  另类角度解读传统爱情,这样的写作创意着实让人震撼不已。尤其不可否认的是这部作品的哲学意义和灵性光芒无疑很是出彩地引领着读者情不自禁地沦陷其中。一读成君忆的《牛郎织女》,我深刻地品味到了用简单爱情故事也可以进行全新的诠释和表达。至少这里的丰富精彩等待着你我的发现和感悟。至少,我因此有了不少的想法------

  《牛郎织女》读后感(二):传说故事中的真实

  历史变成了传说。

  牛郎织女的故事家喻户晓,虽然我总也分不清其和董永七仙女的区别。现在七夕作为中国情人节地位越来越高,不免有人会考证七夕的历史来源。成君忆版的《牛郎织女》,就着重描写了传说故事的真实历史来源。这一点非常有趣,其实大部分传说故事都应该是有其真实的历史的。记得以前看过日本神话中的八岐大蛇,有八个头异常凶猛,为害一方,其实是当地一条大河每年泛滥,当地的人们苦于其害,又因河流与大蛇相似,就逐渐产生了恐怖的大蛇传说。在《牛郎织女》里,作者考证了牛郎和织女的姓名、籍贯,将传说中的天女织女,写成信仰上帝的女子,真实可信。并且在故事中穿插了楚国的风俗习惯,比如耕种、嫁娶等,读来轻松有趣。

  在文中,作者不断普及“神”、“上帝”其实不是外来词汇,而是中华民族惯有的词汇的观念,只是在不断传承中,演变成了玉皇大帝等。这一点真是学到了。

  此外,传说中牛郎织女的分离是天帝干的好事,这本书里,作者写成了婚姻生活中的矛盾——牛郎初为人父,心理上还没作好准备,对织女只关心孩子不满;而织女因为产后抑郁疾病,对牛郎的不闻不问感到委屈——还是缺乏必要沟通,最终导致织女的出走,这么一改,更合理现实,也引出了后半段作者对信仰、对内心世界的探寻。

  对内心世界的思索

  作者通过织女的出走,引发牛郎思考需要与爱的区别,引出真我与假我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的思辨,了悟每个人都是生命的一种形式,死亡不过是这个个体的消亡,但会以另一种生命的形式继续存续下去。这个想法与电影《超体》也有共通之处。

  人与人之间每一段关系的纠结与不满,总是由你想要的和得到的是不对等的所引起,解决方式无非是:1.告诉对方你想要的,对方是否能提供是未知数;2.调整自己的内心,降低或减少需求。只是,如此一来,是否还需要对方呢?我自己已经能给与自己需要的物质精神需求,为什么还需要对方?这是我目前的困惑

  捉虫:

  83, 第二段,“张先生说”应该为“妘先生说”。

  《牛郎织女》读后感(三):爱情中的人生密码

  爱情是什么?是如牛郎织女般短暂甜蜜之后的永久可望不可及?还是如爱到骨子里、却被对方以爱情的名义送给其他男人的西施之哀?还是如丈夫在外已为别人夫、自己却在寒窑无悔苦守18年的王宝钏之痛? 还是如相思两世、今世终得相遇相知却不能得成姻缘、终究因绝望而丧失生命的林黛玉之苦?还是如相敬如宾、温淡如水的你侬我爱?

  是了,每个人的爱情都是不同的,唯有身处自己爱情之中的人,才能体会到其真味。因为爱情就如人生,它里面有人生的真谛、生活的哲理。所以,与其说成君忆在《牛郎织女》中为我们诠释的是爱情,不如说是他在通过爱情诠释人生、诠释生活。

  成君忆以人人耳熟能详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为背景,对人性人心进行了内在关照。虚实结合,读不懂哪是“我”哪是“阿媔”?说是在讲爱情,但是作者以意义为“美”的“媔”为织女的化身,即是说这里的爱情其实就是我们追求美的意象!但是,“美”作为人人渴求的对象,却永远满足不了人类欲望,所以,在“我”得到阿媔之后,从欣喜到厌倦到后悔到追随到永相望,这个过程不正好是人对美追求的过程吗?成君忆说男人永远填满不了女人的黑洞,一个女人也永远填满不了男人的黑洞。可以说,这是一种对人类欲望的非常形象的比喻。当你渴求的东西成为你拥有常态,当你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事情,当你认为对方的付出天经地义之事,那么你内心的黑洞自然就会逐渐扩大,直至抹弃对方所有的好,剩下的只有她的不是!如此,若你自己走不出欲望的深壑,就算是世界级的心理大师,也无法修补你的黑洞!

  我们常常如书中的“我”一样自己喜欢孤独,但是身为群居生物的我们,又哪里有人会真正地喜欢孤独!所谓的喜欢孤独大抵是无奈之感!所以,书中的“我”一方面说自己喜欢孤独,一方面又说自己寂寞的时候就和老牛聊天!瞧,这就是明证!所谓的喜欢孤独,是因为自己在他人那里找不到认同感、找不到价值感、更找不到自尊……由此,我们就“喜欢”了孤独,就如“我”一样寻找老牛那样的倾诉对象来宣泄自己的寂寞!

  在“我”的心里,阿媔很长一段时间曾经是天帝的女儿,是至善至美的化身;但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让“我”彻底推翻了这一想法,并将阿媔从自己的身边生生地推离。将爱的人从自己的爱情中推离,就算是后悔就算是痴诉又岂能唤得回已经碎了的心?正如我们,将努力梦想坚持青春、从人生中推离,将来就算是日日悔彻心扉、痛断肝肠,又怎会唤得回人生?

  你是谁?我又是谁?生命中所有的一切是否遮住了真实的你我?我们纠缠于失望悲伤仇恨,却唯独忘记了快乐幸福!所有的失望、悲伤及仇恨都是我们心灵上的黑洞,人生的黑洞。因为有这些黑洞,我们或是奋起或是沉沦,并试图通过别人的观点肯定自己的人生!然而,你不明白的是,所有的赞赏正如“我”对阿媔的感情经历一样,根本无法真正地填满自己的人生黑洞!所有,所有的一切,还是得基于内心对自我的关照、自我的肯定,基于一种自我对欲望程度控制

  千古的神话,并不仅仅只是消遣时间的法宝,也不是乞巧节我们提一提的话题!若你,懂得自我关照、若你懂得读懂它的真谛,我想我们的阿媔一直就会是最初的阿媔!

  《牛郎织女》读后感(四):像牛郎一样学会自省

  文/友竹

  刚读本书时的感觉是成君忆这个作家真有趣,竟然把一个口口相传的古老民间故事改写成了这个样子——牛郎偷偷跑去织女家看心上人,结果越看越不想走,害了相思病昏睡六天七夜才醒,不明所以的家人以为牛郎即将离世,于是匆忙中竟准备为他料理后事;婚后的织女因为受到周围男子关注,而导致牛郎醋意连连……还有更让人意想不到的,织女在生下一对龙凤胎后竟得了难言的妇科炎症和产后抑郁!

  等到把整本书看完,才发现作者要讲的重点不在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想让我们跟着牛郎的经历去重新审视自己和人生。根据他的说法是——每个人生命中都存在黑洞,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去面对生命中的黑洞,并在黑暗中看见自己的上帝。成君忆说,上帝不是西方宗教中特有的神,而是“华夏信仰系统中的至上神”,上帝信仰是古代中国文化和楚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特征。他还说,每个孩子的诞生都是来自上帝的作为。无论牛郎还是织女,甚至活在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是上帝的孩子。

  织女对这点毫不怀疑,她一直对牛郎自称“上帝的女儿”,并说上帝会“帮助我们”。织女在刚认识牛郎不久的时候已经对牛郎说出了这番话,而当时的牛郎却完全搞不懂“每个人都是天父的孩子”究竟是什么意思。但是出于对织女(他的女神)的信任或者是“有上帝会为他们的姻缘做主”这样的希望,他在脑子里已经认定不论她的信仰是什么,织女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仙女。

  正是这种想法为两人后来的矛盾埋下了伏笔:那个粗野的叔武不但编造有关织女的荤段子,还敢送具有特殊象征意味的木瓜给织女!这下牛郎忍不下去了,终于曾经羡煞旁人的夫妻俩分开了——织女离家出走,把两个年幼无知的孩子丢给了牛郎。我们看到了远不同于传说的一幕:织女自行离去,没有王母娘娘的强行拆散、没有天兵天将的生拉硬拽。还好,作者保留了通人性的老牛——老牛虽然已死,可他的皮、他的灵魂可以帮助、指导傻乎乎的牛郎去追回心爱的妻子

  老牛是个称职的好伙伴,上帝是个称职的好父亲,他们引导牛郎走出黑暗,重见光明。作者说,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体验找到通往上帝的路径。但是如果你在心中感受不到上帝的存在,他也就无法帮你找回灵感信心了。所以我们大部分人面对的问题是发现上帝的过程,而不是像曾经的牛郎那样一味抱怨生命中满是痛苦和黑暗,并在黑暗中发出祈求上帝快来解救的呼声。事实上,在我们能够发现上帝之前,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是先发现“自我”。

  作者借上帝之口告诉我们:一个人忘记了真我之后,就会陷入分离和不足的痛苦中,然后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需要。当这些需要暂时被满足之后我们会感到极大安慰,但是这些需要不能替代我们的真我,所以分离和不足的痛苦永远在那里。于是,我们就陷入了反反复复的失望和挫败之中,并因此加重了我们的痛苦。牛郎在上帝的指引下,一步步找回了自我,也渐渐获得了化解危机享受生命能力,并最终找到织女重拾幸福。仔细想想,我们都是牛郎,我们都需要找回自我,与上帝对话

  《牛郎织女》读后感(五):一种解读、一份心态

  牛郎织女在我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其中自然包含了很多传统文化的因素,还有就是人们对美好爱情和生活的向往。成君忆写的这本同名小说也是借了这个故事的轮廓而写成的,没有太奇的情节,没有太过的曲折,也没有太新的改变,一切都是大家约定又熟悉的元素,不过这是一个以现代的心理去解读传统文化的过程,读完全书,感到这是作者个人的心灵历程,有一定的文学性、历史性、思想性和哲理性,也是作者对人生的一些反思和自我启迪

  因为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传说,所以大家也不太会过于认真地去考证其原型到底是谁,可作者却无意间把隐藏在历史中的一些密码解读出来,从逻辑推理上看来是合情合理的,尽管书中那些对牛郎与织女的考证,对地名、姓氏的解释事物来龙去脉的溯源说得头头是道,其实细究也是无从考证的,仅仅是一种大胆的联想和巧妙的连结,而作者这么做的真正意图也并不要证明什么,而是通过这个推理的过程,把一些传统文化的因素作一个大串联,从中让读者了解社会的结构与发展,个人在其中的位置,人生在不同阶段面临的困惑与挑战,同时还展示了古老诗经的优美,展示了道家学说中的一些精髓,甚至还展示了基督教中令人信服的思想。

  新约中马太福音里说:“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作者在书中也引用的相似的意思,其实,当我们为生活而忙碌、辛苦和烦恼的时候,也思考过此类问题,自己是否可以像天上的飞鸟一般,不劳不作,无忧无虑?当人们被不断膨胀的欲望勾引,渐渐迷失自己的时候,心灵是否感到了困惑?当想要的爱情敌不过对物欲的追求时,你是否也曾失落?当社会的的功利和浮躁大浪波及到自己的时候,是否能把持住原本自我?……面对这些人生的命题,你一定能感到与作者心灵间的发出的呼唤与共鸣,也是本书最大的亮点。

  猜想大家一开始选读这本书的动因多半是冲着爱情而去的,我也一样,但在看完全书后,留在脑海中的决不仅仅是牛郎与织女的真情,更多是对人生的思索,是对内心的诘问,也是对世间百态应该保持的适当心态!

  《牛郎织女》读后感(六):水煮天仙配,油炸鹊桥仙,白灼一锅的牛郎织女

  不知怎的,这几年我每每看到牛郎织女的传说,总会相应的联想到灰姑娘的童话。或许是因着这两者间微妙的相似共通之处?作为同样在许多种语言中都有着不同版本,举世一同的民间口传故事,能够像西方灰姑娘的童话故事这样在全世界各地都流传广泛,版本众多的类似脚本可能不少,但恕我浅薄无知,我所唯一知道版本众多到能够与之相媲美的脚本,大概也就只有东方的牛郎织女了。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哪怕是作为女性向的西方童话,和作为男性向的东方神话这两者之间,居然也有着如此之多的相通共性。不说其在不同的版本中有着相同的结构与角色的脚本身份。无视两位主角的性别的话,就两个故事本身来看,同样都是受不公正对待的主角,终于获得了超自然力量的帮助,与身份地位高不可攀的异性相遇,最终也往往会是以男女主角的结合为完满结局。当然对于极大可能是在文人纯粹创作欲望下诞生的牛郎织女来说,快乐的结局,或许?但那绝非是完满的结局。 但两者间最根本的不同就在于,一个是女人的梦想,在平凡的生活中为王子拯救;另一个却是男人的意淫,能平白将天之骄女拽入凡尘了!于是,在灰姑娘脚本的故事里,女主角总是通过某物被确认身份坐待荣华加身,而牛郎织女脚本的故事里,男主角是要靠着好心人的帮助才能够力破艰难险阻地抱得美人归。只是有悖于书面版的故事中常会出现的女性形象“被迫害的天真女孩”,口传版的故事大抵的肇始自民间,所以相形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前者的塑造要更加独立坚强许多。 其实现在想想,以前小的时候不懂事儿,还能觉得七夕鹊桥会是很浪漫很唯美的,等后来长大了才慢慢的发现,牛郎他居然只是个趁人之危的小人嘛_(:зゝ∠)_哎嘛,果然比起这种纯男性的意淫设定,还是女性的绮丽梦幻更加吸引人些。毕竟,神话更倾向于颂扬男性的成就,童话故事才会将重心集中在了女性身上。于是,一代代的母亲将这个故事讲述给自己的孩子,孩子长大了再讲述给自己的孩子,这大抵也是灰姑娘的故事会如此受到世界各国人们如此簇拥的关系了。 有民俗学家总结了一下,“灰姑娘”式的童话在世界各地流传的神话传说里不同的版本及其相类的脚本,不下于1500种,最早版本甚至可追溯至公元一世纪。在中国56个民族及一些已消亡融合的民族里也有不少类似的传说,被记录保存至今的异文故事就有72篇之多。如此惊人的庞大数量,可见千百年来人们对“灰姑娘”的现象都存在难以割舍的情结。相形之下,虽然牛郎织女亦是有着各种不同版本的传说,可绝没有“灰姑娘”那么大的影响力。 不过,既然西方人都会担忧,“女孩子从小听的童话,就是那些公主们之所以成功,仅仅因为其美貌令她们与众不同。” 同样的,男孩子听多了牛郎织女这样的民间故事,是不是也会生出种种问题呢?故事中人物善良和勤劳只是美好的品质,却并不是完满结局的前置。说白了,故事中的主人公会获得幸福,只是因为他们是主角,所以付出总会有回报,受到伤害总能够遇难成祥。但是现实是,我们只是自己人生中的主角,都不是童话中的主人公。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人,担心从小在美好童话传说中长大的孩子,在真正面对生活的现实与残酷的时候,感到完全无法承受。 说白了,不分汉族还是少民,不分国内还是国外的各种版本的牛郎织女这样的套路中,男的都要是被恶人亲族欺压却无力反抗,但受苦的人总是有福的,总能够遇到眼残的人觉得他老实忠厚值得托付,不说为了牛郎舍生赴死的连身后的牛皮都保不住的老黄牛,和姐妹们在水泊中裸浴都能倒霉被偷窥的王母好玉帝的女儿,就算是犯了老糊涂的天神老爹和龙神爷爷也是大把大把的出现。 好吧,如果该书的作者仅是像让这个古老的传说,随着时代的改变焕发新的生机——比如现在的新版本的灰姑娘类型的故事中,灰姑娘们再不是被动无力的等人拯救了,而是也要靠着自身的奋斗与成就,来征服王子的家人与朋友博得他们的认同。反正,如果仅是和该书前三章给人的印象一般,是由民间传说到带点幻想色彩的历史故事的改造,根本是不会让人看着感觉跟现在这么别扭似的。问题是,作者根本是把“牛郎织女”这个故事玩坏了么(〃>皿<)!!! 如果你单去看了故事的结尾和开头部分,甚至根本无法想到它们居然能是同一个故事。终于理解那些个在读罢暗黑版童话,和恶搞版古典名著之后感觉自家三观崩裂的心情了……这完全就是毁经典,作者也就是借了个牛郎织女的故事架构,实际上两者间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不过,相对于写作时削弱了跌宕起伏的故事性,夹带了尽可能多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的介绍说明,这样的借由某个故事来普及历史等知识的行为,我全无异议。 哪怕这个故事在作者的大笔一挥之下,充斥了大量哲学的命题与思考,通过无时无刻不在自省与质疑的主人公牛郎的自问与对话来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彻头彻尾的变成酷似《苏菲的世界》一样的哲学小说,带点科幻点缀的伪历史故事也好。至少这样还能让人耐着性子把它读完。不幸的是,后面得赖于作者的奇思妙想,是越来越奇葩了〒▽〒 哪怕主角牛郎给人的感觉分明是个现代人思维的家伙套进了古代人的背景里去,那种无病呻吟的劲头儿让人看得有点胆颤,但公允的来说,作者笔下的牛郎总是比贾宝玉要强吧。但那种幼儿园小朋友式的稚拙天真,实在令人不得怀疑,他真的已经长大到了能够承担生命中不可逃避之责任了吗?但就算是这样,是那些个《水煮三国》、《水煮红楼》的也不是没看过…… 可我累个擦吖,到后面书理的幻想色彩已然丰沛到让人惨不忍睹的地步了,神来一笔给弄得是神神怪怪的,像牛郎和老牛的彼此语言上的交谈,还有牛郎冥冥中与上帝的对话什么的。能听懂牛的语言能够和牛对话还好说,和冥冥中的神明对话也没所谓,可是连牛皮飞毯都弄出来了Σ(っ °Д °;)っ这个故事越往后越荒诞陆离,等到了末尾的地方,好么,一个大翻转——干脆变成了如此富有科幻色彩,如此极具意识流的奇葩产物。总之,大概是我的想象力太贫瘠了,对这个故事实在是无福消受!

  《牛郎织女》读后感(七):如果没有时空的烙印,谈什么牛郎织女?

  在我本科受着各位哲学大师的熏陶时,我特别喜欢这样一个隐喻:假设你指着月亮,对别人说:“看,月亮!”当别人透过你的手指而望向月亮时,那就叫做“忘形而得意”;但我们太多的人,会耽搁在那只手指上,而忘了那指向的皎洁月光(很多小朋友就是这样,他们会专门研究这只手指是干嘛的)——这说的是语言对真正意义的指向和遮蔽。

  哲学也是如此,真正的价值,不在于你揭示了怎样一种振聋发聩的哲理,而在于你用什么语言去表达它,使读者乘着你这条小船,晃晃悠悠,不经意间达到“顿悟”的“彼岸”,因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真正的“道”,都是“不可道”的。佛家讲究的就是这种“duang”一般的醍醐灌顶,然而,在这之前,必然是长时间的酝酿,慢慢达到心灵和语言的共振,才能突然来那么一记猛的。

  所以,在看这本成君忆先生的《牛郎织女》时,我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不是一种能与我发生共振的语言,它写的是古代,虽然也有很多古典的考据,也嵌入了很多《诗经》中的古风诗歌,但是语言上太有现代感,总的来说,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一种“袪魅”与“解构”,让我觉得,我不是在这样的一种文化中生长的,因此,我也无法在他语言中的这种文化里获得救赎。以刚才说的那条小船为例,成先生让我上的这条船,让我颤颤危危提心吊胆,又如何能让我安心去眺望那个彼岸呢?

  再说回“救赎”,这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心灵找寻洞穴之光的跋涉,把这个过程刻画得最好的作品,是托尔斯泰的《复活》。而在这本书中,牛郎的“救赎”来自于最后部分——与上帝的交谈。这种转变来得有点平地惊雷,而此前绵长的叙述,包括与哥嫂的矛盾、对织女的追求、与老牛的相依为命,后来与织女的矛盾与冷战,都显得如此地幼稚,难道真是因为困极知返,大愚方有大悟?另一方面,更多地来自于“上帝”的说教,而非自我的找寻。就像我一开始所说的,真正的哲学告诉我们,上帝说得太多,反而会让人找不着北。

  在附录中,君忆先生尽力地自圆其说,他泛化了管理文学的界定,并在为他旁征博引的文字寻找合理性。但是,在正文中无法给予答案的话,再多的附录也没有用啊。作为一个中国人,一种儒家的世俗伦理应该是更适用的,“本我”不是所有世俗符号剥离后的东西,人对于自我的思考,不能脱离于他所存在的时空与文化烙印,不能脱离于他存在的社会关系,这才能使我们作为一个有根的人,获得一种源远流长的生存价值感(或者说是使命)。否则,没有时空烙印的我们,谈什么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读后感(八):《牛郎织女》——成版新解说

  传说之中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儿时就已灌满脑海,牛郎和织女被银河隔河相望,喜鹊搭桥,每年的7月7日相会。有些悲疼,有缘人不能相聚,只是在每年才能相见一面。

  在 成君忆的《牛郎织女》中,作者通过考察,走访许多地方,对传说重新进行包装,重新进行创作。许多新元素如上帝等等被放置其内,对人物也进行重新刻画,几位主角性的人物,如牛郎、织女、老牛,等等都引入了大量的内心描述、内心独白。当出现困惑之时,上帝便来到了牛郎的身边。

  为了破析自己,上帝询问牛郎:你是谁。自然很简单的问题,得到各种各样的回复,如我是牛郎、我是钟幼稘、我是个负责任的男人、我是谁的父亲等等,只是都被上帝一一否定。

  上帝所询问的问题本质,是要撇开任何标记的答案。按照上帝的提示:未生之前是真我;既生之后,自己就披上了各种标签,层层包裹,于是成了自我,自以为是的我。之后所经历的各种痛苦,则演化为心灵上的黑洞,而这需要用各种各样的物质或价值来填补这些黑洞。当牛郎和织女,有了某种的分歧,进行冷战,也造成了各自黑洞。这需要其他外来的赞誉、相互间的理解来填补它们。好有思想性呀!

  牛郎在自我破析之后,主动的道歉,最终换来的喜鹊搭桥,心爱的织女回归。当然是长久的回家,和孩子们、和牛郎在一起,而并不是和传说中的年年搭桥(那样真要累死喜鹊哦)。鹊桥上的相互述说,告知分离之苦、分离之想。当初的织女分离,竟然是因为产后抑郁症。你能想到是这个原因么?

  钟幼稘,你咋有变成钟子期了,成为了音乐大师,和伯牙在汉江边相遇,演绎出一段《高山流水》的一段神话。看到这段,怎么有点似曾相识之感,想起来《寻秦记》里的项少龙,哇,项羽的父亲。

  图书中,充斥着许多的古诗歌,尝试着进行解释,如“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木瓜、木李、木桃是啥呀?琼琚、琼瑶、琼玖又是啥呢?当美丽的织女回答到,木瓜木李木桃指的就是乳房!竟然指的是女性身上的。琼琚琼瑶琼玖呢,自然也演变为男性的... 真是一首表现青年男女爱情的作品。还有,弄璋之喜、弄瓦之喜的解释,也延伸到男女之身上。怎么感觉,有点成版黄色的味道呀!嘻嘻。

  这还有呢,牛郎在湖边偷衣服、与心爱的女人谈情说爱,竟然是织女与空气在说话。因为,只有牛郎的灵魂飘在哪儿,飘了7天。而织女也是夜夜幽会,裸露在美丽的酮体,听着牛郎的情话情诗。最后一起向上帝祈祷,希望能克服困难,两个心爱之人会聚合在一起,过上美丽的日子。哈哈,玄幻也来啦。

  看着很短的小说,却能接受到许多古老传说的新解说,让读者有种耳目一新之感。不错不错。

  《牛郎织女》读后感(九):水煮牛郎

  我并不觉得这是一本小说,它更像一门学说,有很多哲学的东西,关于身份、我、自我的思考,关于爱情、苦难、婚姻、幸福等诸多可以引发思考的问题,作者都一一拷问并注解哦,所以这传本小说极其脑补,可以脑补很多知识,关于时空,关于历史,关于地理,甚至上帝啊,传说啊,诗经啊,都被作者信手拈来细细品味,分享给我们,显示了超强的知识储备,就像一个信息库,感觉他脑海中有无穷无尽的关于各种知识的思索,一个导火引,他就可以牵连出一大块的各种信息和知识,所以说极其脑补啊。

  比如有一个章节:爱情、价值感与黑洞。诗曰:未生我前谁是我,既生我后我是谁?老子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名就是名词,就是身份,你的身份,我的身份……从名,到爱情,到黑洞,作者将这些深奥的哲学问题,全部放进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中,假牛郎的身份一一给我们讲述,像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一样。

  我想问,成君亿先生的职业应该是一位老师吧。

  我读这本书的时候,一方面觉得特别轻松,因为牛郎织女的故事再熟悉不过了,小时候就听大人们讲过,每年七夕的时候都会讲,不同的人会讲出不同的细节,不同的地方也会有不同的习俗。比如我老家的地方,七夕这天要赶早起来,到河或池塘里洗头,说能洗去烦恼什么的。我不知道其它的地方是不是也有许多类似的习俗。这本小说中的人物,既然都耳熟能详了,自然也设置不了什么悬疑情节,再怎么设置,最后的结局早就大白于天下了,所以作者果真是老老实实的在讲这个故事,把它的发生地,把它的起源挖出来,从源头起一一道来,并影射给古代的人物上,叙述起来更加真实起来。读来并不吃力。但是另一方面,我要读得沉重起来,因为作者不断的脑补,不断引发各种哲学思考,把我的思维也运动起来,我必须跟随他的脑脚,跑到牛郎织女故事的发生地,去看一遍,去听一遍,再想几遍,这样的阅读,自然变得沉重起来。但是非常有意思,真的很意思,我无法准确的描述这种有意思,因为一本书不同的人会读出不同的感受,我也不能把我的感受强加于其它人,只有请他们自己来读了。

  作者关于小说的创新写法,还是很值得称赞的。我算是读过很多书的,但是从来没有读过这种类型的小说,并且对这种写小说的手法从没见过。他的文字一方面极其浅白,平铺直述,讲述的就是众所周知的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另一方面有掘地三尺,无限度的深挖,就像一层层剥开最里面的"内我"一样,向内的深度挖掘,最后必然展现出多目的光彩,这种光彩我从没见过,但它照进了我的脑海哦.

  quot;每个男孩都是牛郎,每个女孩都是织女,直到他们成为天上的恒星.“成君忆自己说,这是一部探索身心灵的小说,是一部为所有人写的小说,他是奔着"人类集体的作品"去的,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仅仅是小小的读者,我们也是故事的作者,也是故事里的人物,把自己置身于一切之中,再读这本书的时候,果真是不一样的感受.

  其实我读了第一个章节,就知道我一定会读作者的其它作品了,《水煮三国》嘛,下一本就读它了哦。

  《牛郎织女》读后感(十):“水煮”《牛郎织女》,再掀“起源地”之争

  “水煮”《牛郎织女》,再掀“起源地”之争

  牛郎和织女原是银河系的两颗星宿,相距16.4光年。把两颗星宿编排成一对有情人,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杰作。著名青年作家成君忆用写实的、现代的笔法重新解读了中国人最熟悉的、经典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

  如何理解爱与相爱的真谛,是每个人要面对的课题。成君忆以传说版《牛郎织女》为底本,用穿越时空的自述方式,创作了具有现代性的小说版《牛郎织女》。“成君忆绝对称得上最会写故事的人之一,对小说突破性的冒险写法,完成了一段心灵史和爱情史的短片回放。”一如作家邱华栋所言,小说从对“我”的思考开始,带着行云流水的思辨,将“我”具化为“牛郎”,用一系列慢镜头组合(构筑)了一道古典韵味与现代意识相叠加的小说语境。

  “天上一条河汉,地上一条河汉。天上一位织女,地上一群织女。”对于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成君忆以时下年轻人最容易接受的讲故事的方式重新解构。成君忆将古老的、耳熟能详的《牛郎织女》从民间、从梦中带进了书卷。而进了书卷 ,就不再只与成君忆一个人有关,而是和你、和我有关了。一如何蔚在“推荐序”《我以喜鹊的身份对你说》中所言,“每个男孩都是牛郎,每个女孩都是织女,直到他们成为天上的恒星。”

  “人生所有的经历都是为了理解人生。”何蔚援引成君忆的名言来诠释成版《牛郎织女》的写作高度——“成版《牛郎织女》的魅力,恰巧就在于其设置的每一种场景,无论开始、转折还是中止,都从先入为主的传说版中拔出了足印,将意外的新鲜不断引入我们原本平淡的阅读中”,“在成君忆的叙说中,牛郎织女其实就是我们内心里的一袭倒影,一直与我们的生命同在。”

  客观的说,成版《牛郎织女》颇具颠覆感,赋予了新的解说,让人有种耳目一新之感。全文中贯穿着成君忆对本我、假我、生命本体等深度思考。借用作家邱华栋的评论说:成君忆的《牛郎织女》“是一颗重磅的双响炮,头一个炸向了爱情完美主义者,后一个炸向了婚姻悲观主义者。”通过这部小说,成君忆绽放了自己的芳华。作家邱华栋、何蔚等,刚好见证了这个开花的过程。但是,现实意义呢?

  有媒体高度评价《成君忆:功利社会的逆行者》。这个评价不低,我相信是客观公允的。但是,成君忆评价“郭敬明的《小时代》,可能迎合了社会上某些人的价值观,能够哗众取宠。……很多人喜欢,是因为他们需要这种毒品一样的刺激。但是它是有毒的,我不需要这些东西。”郭敬明的作品是否是“毒品”,还真的可以留给时间去检验。那么,成版《牛郎织女》呢?是否也可以留给时间去检验,或者“花几年的时间做个调查,看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比如,成版《牛郎织女》是否会再度引起其原地之争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