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快速阅读》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快速阅读》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2-15 20:5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快速阅读》经典读后感10篇

  《快速阅读》是一本由东尼·博赞(Tony Buzan)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快速阅读》读后感(一):你为什么要快速阅读?

  博赞的这一套书都有借回来,其中第一本看的就是《快速阅读》。看完之后还是有些失望

  书中的理论知识比较完善。翻看书评的时候看到有读友一一列举出来了,不在此赘述。我对此不太有兴趣。这些技巧比较适合用来读读报纸新闻,或者应付考试理解得浅,忘记得也快。

  书里的测试也都做了,数据列举如下

  用了两天的时间读完这本书,测试也是按顺序做的,基本可以理解为:不同注意力状态下的多次不同文体的阅读速度测试。所以测试与测试之间的数据,没什么可比性。

快速阅读阅读成绩第一次 876字 73%第二次 757字 76%第三次 1154字 66%第四次 1888字 50%第五次 1190字 80%第六次 1361字 66%第七次 1412字 40%

  做完这些测试,明白了几个书里没讲的道理

  1. 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呈反比;

  2. 阅读速度和阅读内容息息相关

  3. 理解能力和注意力息息相关;

  4. 通过选项猜答案还能蒙对几题,理解力这一项不够靠谱

  书里有一句话说得特别正确

阅读也包括一个非常重要但常被忽视的功能——思考

  说到底,阅读只是一个过程,无论阅读是为了获取知识、应付考试还是说只是看看小说消遣消遣,它就是一个过程。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理解,之后才是获得知识,参加考试,看着网文边YY边乐呵。

  所以快速阅读的目的难道不应该是快速理解吗?

  只读不理解,不是和没读一样嘛?

  那作者有没有讲如何快速理解呢?讲了,讲了一点点,和没讲一样。

  在7.4 段落的结构位置一节中有提到:

关于段落结构,你可以使用两个窍门来帮助你理解和保持注意力。第一个窍门是在阅读时,为每一段的主题和次要主题设定一个关键词。这种练习将迫使你在阅读时深入材料并思考。最终你的目标应该是在不中断的阅读情况下,提高你选择这些关键词的能力。用这些关键词特别是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你就完全可能记住整本书的全部细节事实上,用关键词配图像便能组建起思维导图的基本架构(见《思维导图》)。用这个窍门,继续练习至少4个段落。

  可以肯定的是,设定关键词这个做法肯定是要在已经理解的基础上的。

  难道一个段落还没看懂讲什么,仅凭这段话中某个词出现最多次,就用这个词作为关键词吗?

  如何快速理解?作者没讲。

  我觉得就算讲出来也是一晚毒鸡汤,就是多读呗,没什么捷径。

  见多识广了之后,很容易就能在新的领域融会贯通

  小学老师教算数的时候,也是先教加法,再教乘法。

  “5×9是什么意思啊,就是5个9相加呀。”小学数学老师一定这样讲过。

  为什么网文读起来爽,一些学术著作读起来费力。因为网文里没有什么需要费脑理解的,作者为了凑字数不都一五一十仔仔细细写清楚了吗?你让网文删掉50%的字数喏,保证成文艺书籍含蓄、有伏笔、有深意。

  始终觉得阅读是一个拾阶而上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那么一本或几本适合自己的书,读起来两眼放光。而其他的书或幼稚无趣或艰涩难懂。过了这个阶段,则有另一些书就在那里等候,过往读来津津有味的书再读便不复有彼时那般激动心情。就像是游戏里的打怪升级,总有适合每个等级打的怪兽。

  《快速阅读》读后感(二):《快速阅读》的读后感

  博赞的《快速阅读》这本书主要讲了博赞自己对于“阅读”的理解,重新定义阅读,同时介绍了快速阅读的技巧还有我们平常在阅读的时候会遇到的坏习惯障碍。 自己之前在没有读《快速阅读》这本书之前自己经常会发现自己在阅读的时候出现“回跳”和“跳行”的情况。自己的阅读总是受到影响。自己在阅读了《快速阅读》这本书以后,自己在阅读的时候“回跳”和“跳行”的情况在逐渐减少,还有自己的略读和跳读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以及自己的眼睛在阅读的时候能够做出更加有效的移动。 毫无疑问,《快速阅读》这本书里最让我受益匪浅部分就是关于快速阅读的技巧这部分。 让我受益匪浅的内容: 将阅读的速度提高一些 每次凝视的时候尽可能同时吸收更多的字 在阅读的时候利用引导物来引导眼睛的运动 自己在亲自尝试过博赞所说的阅读技巧后,自己确实感觉自己的阅读质量得到了改善。 我现在每次阅读纸质书的时候,不是用笔就是用手指来引导自己的眼睛的运动。

  《快速阅读》读后感(三):熟能生巧

  分了两个时间段看完这本书.第一阶段粗略看了100页.今天花了5个番茄钟+1个打断番茄完成余下的180页内容

  7次测试结果

  ① 5.75 min 652.17字/分 66.6%理解率

  ② 3.63 min 834.71字/分 42.8%理解率

  ③ 2.88 min 1041.66字/分 40% 理解率 (用引导物)

  ④ 3.63 min 831.95字/分 46.6%理解率 (用引导物)

  ⑤ 1.16 min 2051 字/分 53.3%理解率

  ⑥ 2.91 min 1202 字/分 53.3%理解率

  ⑦ 1.83 min 1338.8 字/分 60%理解率

  后面的四次是今天的结果.

  问题来了.里面的测试都是判断,选择,居多.即使不看文章,也有可能用

  自身的知识面来答对问题.速度上的加速,并没有提高理解率,相应的至少对于我来说,理念很吸引人,但上手难,做到需要一个长期的锻炼积累

  关于引导物

  个人觉得是另一种形势上的限制,从自我数据上开始,用的2次数据也不理想,让自己陷入眼睛跟不上引导物.导致注意力分散.

  后面的几次抛开引导物.用眼睛去吸收更多的词和行,反而效果更好

  还有关于本书里面词汇的问题.觉得英文和中文本质上有较大区别,中文每个字与字之间很难产生具体的联想,连带看起来很吃力.

  举个例子,一个完全不懂任何语言的人看到中文句子和英文句子.如果其有一定逻辑性和分析能力,学英文的难度更容易.貌似听见过某学校定义英文难度是1 中文是3. 有点跑题了,其实只想表达书中的一些方式方法可能并不十分契合中文

  比较好的地方

  书中提供了很多不同角度去观察,应用,以及一些清新的方法方式.

  大脑的无穷力,眼睛的功用,还有著名的思维导图.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

  《快速阅读》读后感(四):思维导图快速阅读

  今天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了,对于今后的阅读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也是今天决定每读完一本书,都为它们留下点文字,一方面作为自己阅读过的书籍做一个记录,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醒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注意质量,努力用简短精炼的语言来写书评,这样可以要求自己在系统阅读之后进行思考总结,最终转变为自己的东西

  这本书对于帮助提高阅读速度很有作用,运用了思维导图等方式提炼著作的主要内容并深化记忆。对于可接触到的媒体文字(包括报刊、杂志网络媒体等)同样可用书中的方法进行快速阅读,合理地运用跳读、略读等方式,关注大脑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与记忆。本书也概括出几点重要的结论:阅读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阅读的环境灯光、桌椅、视觉引导物、坐姿等),阅读时应用大脑而不是眼睛作为注意力的中心焦点,控制眼睛运动以求快速与变速阅读,避免复读与回跳,提高注意力、增强理解力,利用段落结构知识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用已知的知识进行合理预判,有效的预读对文章结构有初步清晰认识。学得越多,你就越容易学得多,所以努力让阅读变得更轻松且高效吧,通过不懈的积累,会让你的眼界、知识储备、学术、涵养等更加立体更富有吸引力

  2014.3.9

  《快速阅读》读后感(五):快速阅读介绍

  最早见识快速阅读是在一同学身上。当时跟他交流过,基本上就是一目十行。那时候不知道快速阅读,只当他有什么特异功能。后来稍微大一些,我给自己制订了一套阅读计划,却发现很难执行下去。因为我读书是很慢的。基本上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往往一句话读完了却不明白什么意思。因为不明白什么意思,所以经常性的往回跳读,阅读的速度可想而知

  15年年底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份梁小民的书单。就是翻译《经济原理》的那个梁小民。书单是对10本书的推荐介绍,而这10本书是在他全年读过的300本书里挑出来的。竟然有人一年能读这么多本书,我觉得他一定是用了什么方法。也正因为此我开始了解到这种技巧原来叫“快速阅读”,已经被研究很多年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觉得自己取得了相当的进步。到目前为止,已经能够做到两三个小时读完一本小说,并且能够复述下来了。有时候在来回地铁的路上,一本书就这么读完了。当然了真正的高手是能做到几分钟读完一本书的。那样的能力不是每个人追求得来的。对于普通人类说,几个小时能够消化下一本书,这对于学习成长来说已经大有裨益了。

  这篇文章是我结合自己的实践和东尼·博赞的《快速阅读》写成的。

  普通人的阅读速度介于200字/分钟到400字/分钟之间,并且大部分人是接近200字/分钟的。而世界顶尖的阅读者能够做到3850字/分钟,普通人经过训练阅读速度能够提高到原来速度的3倍左右。

  我们先了解阅读的过程。典型的阅读行为包括识别、吸收、内部融合、外部融合、保留、回忆、交流这几个过程。我们研究的是阅读速度,那么我们关心的就是识别、吸收这两个阶段。

  眼睛是怎么识别文本信息的呢?

  我们的眼睛并不是通常人们认为的做平滑的扫视,而是做一些较小的、规律的跳跃。这些跳跃的大小比一个单词多一点,并且在跳跃的额停顿期间才能吸收信息。虽然说只能在停顿期间吸收信息,但是这个时间非常短,大概0.25-1.5秒就足够了。阅读能力较差的阅读者通常会有时间较长的停顿,造成凝视。另外,他们会经常性的反复前面的内容。有时候往回跳两三次才能充分理解句子的意思。较慢的阅读者每次吸收一个字,而这种慢而仔细的阅读正是妨碍理解文本的罪魁祸首实际上如果强制性的不允许他们凝视和停顿,大部分情况下他们是能够理解文本的意思的。

  对于快速阅读者来说,他们会在没有回跳也没有复读的情况下,同时具备着较大幅度的跳跃。这个跳跃的幅度大概是12个字。一般来说,纸质书一行内容眼睛停顿三次就能理解这一行的内容了。

  关于吸收信息的阶段。真正读懂文字的是大脑而不是眼睛,这是大家都明白的。但这正是快速阅读的关键所在。对于熟悉的语言,我们的大脑中会建立相应的心理表征。这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也是人类能够进行小数据学习的根本。在一段文本中,字组成词语,词语组成句子。在每一个领域,常见短语搭配情况是有限的。我们日常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词语和句子在我们的大脑中,我们并不需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读才能读懂词语,也不需要一个词语一个词语的读才能读的懂句子。也正因为此,把一句话打乱顺序你也能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本意。这也是大跨度阅读得以进行的原理。

  如何练习快速阅读

  对于初学者开说,用手或者意念引导眼睛,找到适合自己的跳跃间隔和停顿时间。练习一段时间后,尝试增大跳跃间隔并且减少停顿时间。要想增大跳跃间隔,强制控制自己的瞳孔放大,让眼睛同时吸收更多的信息。只要按部就班的依照上面的原理进行训练,一般来讲是能够做到快速阅读的。并且,如果快速阅读的层次够高,能够做到同时阅读几行文本,也就是一目十行了。

  《快速阅读》读后感(六):你读得够快吗?——关于托尼•巴赞的《快速阅读》

  “天下武功,无坚不催,唯快不破。”——金庸

  面对信息时代的海量读物,你准备好了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阅读方法,绝对让你可以事半功倍,看书更有效率,磨刀不误砍柴工!

  一年多前,从豆瓣上发现了这本《快速阅读》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916049/,其广告语说“可使你达到第分钟10000字的有效阅读速度”,对于龟速阅读的我来说,真是有莫大的吸引力。

  曾经有不少人说过,看书要像吃饭一样,细嚼慢咽、反复品味才能理解得深刻准确。这也许是我长久以来看书慢的借口,因此也让我对“快速阅读法”持怀疑态度,到底靠不靠谱啊?

  抱着质疑、批判、好奇的心情,连忙找来断断续续地读了多半本,因为后面的训练过于枯燥,就没有继续看下去。而且书中所讲的提升快速阅读法,似乎只对“字母拼读类”语言有效。以英语为例,文章中,由于字母的大小写、字母的高度错落有秩,利于眼睛捕捉作为停顿点,甚至可以将整个单词作为一个图像符号进行记忆,从而实现高速阅读。但中文方块字高度一致,因此书中讲的方法似乎帮助不大。

  尽管如此,这本书仍给我很大的启迪:

  一、看得快一些,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

  《快速阅读》的作者托尼•巴赞,在书中说,适当提高阅读速度,用平时与人聊天的语速,来阅读是比较合适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类用耳朵听到的信息,比用眼睛看到的信息更容易记忆,这是为什么?其实也是因为,人脑适应以正常语速接收并处理信息。

  当你的眼睛以较慢的速度来阅读时,就像有人用很慢的语速在你耳边说话,想想看这是什么样的感觉,很像催眠有木有??跟摇篮曲的效果差不多了。这也许就是不少人跟我一样,书看得很慢,看不了一会儿就犯困的原因了。

  二、不要拘泥于文字上的只言片语:

  之前,我有个习惯,看书时遇到生僻的字,就要随手拍。。。哦,不,随手翻字典查查,不然心里不踏实(我也是不爱看《红楼梦》的原因,生字太多有木有!!!!!)。曾经自诩治学严谨,孰不知,这是个不利于阅读的坏习惯。读书是为了理解书中的内容,而不是研究文学或语法,没有必要逐字逐句的去理解。

  跟朋友面对面聊天时,并不需要听清每个字,就可以理解对方讲的什么意思。还记得上听力课吗,老师是不是也反复强调过,个别单词没听清、不理解不要紧,继续听后面的,通过上下文关系和语境,去理解整句的意思。

  佛教禅宗初祖达摩推崇“藉教悟宗”,六祖惠能提倡“不立文字”,也都是表达了同一个意思,文字只是知识的载体、传播的途径,但不是知识本身。拘泥于文字的细枝末节,就是走入了歧途。

  三、看得再仔细也会遗忘:

  专家研究证明,即使是系统学习过的知识,经验4个月到半年的时间,也会遗忘80%以上,很不划算是不是?当然,通过一些合理的复习方法,可以记得久一些,但长时间不用终归还是会忘的,这是人脑自我保护的方式。也有专家说,这些遗忘的知识存储在大脑皮层的褶皱中,通过外界事物的刺激,还可以再唤醒。

  大脑对于感兴趣的内容记得很牢,记得上学时看武侠小说,因此剧情吸引,看得非常快,有些情节却至今记忆犹新。这估计得益两点,一方面是有兴趣,另一方面是看完后跟朋友们交流过,加强了记忆。

  要想记忆力持久一些,学习过的知识要经常与人交流,给别人讲解的过程,不仅仅复习的过程,还是大脑对知识梳理消化的过程。读书后整理一份笔记或者写写读后感,效果也与朋友交流类似。

  如果想记得更久,就需要把学来的知识运用到工作生活中去,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知识才能成为自身的一部分。领域专家之所以记得住众多专业知识,就是因为工作中经常用到。

  既然看得快慢都要忘记,每本书都仔细地看就不划算了,不如先粗略地看一遍,对于有兴趣、有价值的内容,可以再多看几遍。这样即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系统全面的了解一本书的内容,还可以加深记忆。

  四、树立信心,你也可以读得很快

  书中介绍,二战时期,盟军飞行员经过训练,可以在高速飞行中准确分辨敌我飞机。常人经过练习,也可以提高阅读速度。书里还列举了亮许多够名人读书的故事,和他们的阅读记录。因为都西方人,数据仅供参考。

  说实话,书中介绍的快速阅读方法和训练对我帮助不大,但快速阅读的观念对我影响很深。

  就我本人来说,有兴趣看的书,可以看得非常快。比如看武侠小说,大学时曾用一个通宵(大约7~8小时)看完2本《侠客行》,广州花城版字数约60万,以此计算可达1250字/分钟。对于兴趣不大的、作者语文没学好的、尤其是枯燥的专业书,看得非常慢,而且看完印象不深,跟没看过差不多。

  通过《快速阅读》的介绍,我调整了自己的阅读习惯,阅读速度和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1、选择一个舒服但不过于放松的姿势来读书,可以使注意力集中,如果半躺或爬着,很容易犯困,眼睛也容易疲劳。这有点儿像参禅,你的身体放松,精神才能放松,精神放松则会让身体更加放松。

  2、选择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让自己除了看书外做不了其它事的环境,对于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分心的人比较有帮助。记着,一定要远离网络、手机、远离微博,这货是精力集中的宿敌。

  3、不要花心,每次只看一本书,看完后再换下一本,不要多本同时看。这条我其实没做到,还有十几本没看完的书等着收尾。

  4、看书时,有意识地加快速度,久而久之,阅读速度就会提高。

  5、每次先看序言和目录,然后把书大致翻一遍,对整本书的内容与结构有大致概念后,再从头阅读。看完一遍后,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回头再看一遍,复习时,不要从第一页开始,只看有疑问的章节就可以了。

  6、读后整理笔记或写读后感,对脑海中的知识进行梳理,是强化记忆的好办法,将短暂记忆转变成长期记忆,必须将看到听到信息,用自己的言语转化。这条我也没做到,当是从这本书《快速阅读》开始吧。

  1:近来经常在班车和津滨轻轨上看书。班车上安静但颠簸,经常看串行,而轻轨行车平稳,但环境很嘈杂,有人在身边大声聊天或打电话时,我的注意力就没办法专注了。

  2:一些快速阅读的牛人真是让人自愧不如(比如像这位箫秋水大侠,似乎是个MM,这是她的博http://www.xiaoqiushui.com/),基本平均每小时100页的速度,记录是春节长假9天内,阅读了16本书(赶上RFID了都),写了20篇文字。一目十行,还能过目不忘。这绝对是天赋,我不羡慕嫉妒,只有恨。

  《快速阅读》读后感(七):如何快速阅读一本书 总结

  快速阅读

  如何快速阅读一本书

  (不适用太经典、专业、深刻的书)

  思路

  两者相比较,哪一方的观点更有道理?原因是什么

  对于这个核心问题其它人有什么不一样的观点,依据是什么?

  对于这个核心问题,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根据是什么

  作为读者你怎么看?

  书籍讨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挖掘到深刻的部分,并将事实、概念和问题在大脑中串连起来

  围绕核心问题,不断找线索、找证据,最终发现答案

  技巧

  避免发声

  减少注视点

  缩短眼睛停留的时间

  避免回视

  方法

  浏览法

  扫读法

  跳读法

  寻读法

  猜读法

  注意事项

  注意力集中

  提高整体识读意识

  正确处理好阅读速度与理解、记忆的关系

  阅读目标

  A、我为什么要阅读这本书?

  、这本书对我来说有多重要?

  C、我想要获得哪些信息?

  D、我打算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哪些方面?

  步骤

  泛读本书,把握整体脉络

  快速阅读和反复精读相结合

  回顾知识点,系统理解全书

  练习

  避免回读和回跳

  使用引导物

  训练自己扩大视觉范围

  放射性扩大

  多行同读

  有意识的提高阅读速度

  更高级的能力-眼脑协同:预判与跳读

  《快速阅读》读后感(八):快速阅读方法的来源!

  下定决心要跳入读书这片海时,就想着先磨磨刀,学会阅读方法,这本就是用于提升阅读速度的一本书籍。首先。要介绍一下作者,东尼·伯赞,世界脑力奥林匹克竞赛等脑力竞赛以及快速阅读阅读比赛的创始人,拿到过许多方面的奖项,最出色的成就是发明的思维导图这种学习总结方法,至今全球有2亿人都在使用思维导图。其次,这本书确切的来说是一本工具书,通过讲述方法与历史&自我测评的方式帮助读者提高阅读速度,并且讲究速度与理解并重,由于本书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质,所以我只是粗略的领略了全书的方法并进行了自我测评,结果是有帮助,我的阅读速度提升到了1000w/min 以上,并且理解保持在60%以上,事实证明,阅读速度的提升并不会降低理解程度,只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加以练习,就获得丰硕的成果。最后,有机会的话,我会把东尼·伯赞出的一系列书籍都读完,以提高个人阅读能力,感受脑力的燃烧~

  《快速阅读》读后感(九):对《快速阅读》的几点体会

  花了两个多小时看完,效果一般。

  原因在于没耐心,到处都是测试,一会这个翻到第几页,一会那个翻到第几页,很令人抓狂。

  不过好在自己坚持看完了,途中有数次想放弃看着本书(觉得有点深奥,好在把它看完了,不容易),几点收获:

  1.创造适宜阅读的良好环境。在阅读前整理自己的房间和书桌,把不相干的东西都拿掉,自己觉得大学图书馆的那种环境就很适合读书哈。

  2.了解了自己大概的阅读速度,知道这个世界上一些牛人他们的阅读速度。差距还是蛮大的。

  3.每30-60分钟休息一次,以便改善注意力和使大脑及眼睛得到必要的休息。

  4.在阅读前确立阅读目标(我就是这样子坚持下来的,一开始就设定下午要看完,虽然中间有数次想放弃,但还是坚持下来了)。

  5.了解了思维导图的一些情况,把看《思维导图》的任务列入doit计划。

  :建议,没耐心的同学勿看这本书,是个坑。

  《快速阅读》读后感(十):好书,但有老外写书的特点--罗唆

  思维导图大师写的一力作。不过,老外写书可能大抵如此,先是花费了许多的文字来阐述本书观点的正确性。

  什么人脑的强大,展开有多么的大反正就是证明一个观点:你的脑袋很好很强大,但你没有开发利用好。

  据我所知:约占人体重量2%的大脑需氧量却占人体的20%。如果将普通人的用脑量提高2倍那得有多少氧气去供?这哥们一高速用脑就得一直在那边喘气狂吸氧了。我们的环境污染又那么严重,这么拼命的呼吸下去还不得搞成肺污染了?

  读了下,发觉本书有规律:章开头是概括,加点扯淡。然后,习题。再下来,总结本章。

  建议读的时候,每个章节掐头去尾的读就可以了,中间部分的训练题仅给大脑做个锻炼用。

  方法还不错,可以借鉴者学习下。但凡事要正确看待,读小说之类的轻松读物。但一些需要精读的文章,可先速读下,然后带着问题细读。能得到多少内容,你懂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