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霸王别姬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霸王别姬读后感10篇

2018-02-16 20:3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霸王别姬读后感10篇

  《霸王别姬》是一本由李碧华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50元,页数:23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霸王别姬》读后感(一):故事里的人不必老去

  故事里的人不必老去

  ——记《霸王别姬》

  “人间,只是抹去了脂粉的脸。”

  末了,合上书,我只觉得有几分失望。不是对这个作品,而是自己长久幻想的故事情节与真正结局的反差,让自己有些失落。回想着前面的种种细节,才发现开篇这句话给人撕开看的现实有多么刺眼。所谓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那些都是故事,“根本不是人间颜色”。我所痴迷的恩恩爱爱、卿卿我我到头来都会被颠覆在现实与时间的洪流中万劫不复骄傲执着如程蝶衣,曾经流连于“游园”情丝袅袅摇荡如线的春色中的良辰美景,最终走回了那条普通人都会走的路,在平凡生活里,认命地,静静等待着自己岁月尽头的到来。

  小豆子在母亲“阉割”了自己的第六根手指后,在那个寂静寒冷的冬天就已经死了。也许像程蝶衣在那个胡同口看见的年少自己一样,我朝思暮想心目中的那个风华绝代的程蝶衣在那场所谓的“破四旧”、“打到牛鬼蛇神”的运动中也死了。妙曲销魂作飞灰散,只剩下断壁残垣尘土呛人。

  “霸王没有别姬,姬也没有别霸王。”——这才是人间的结局。但这结局的归宿又岂止程蝶衣与段小楼呢?与世俗现实的较量中,乱世枷锁夺去自由尊严,重重困阻消磨着志气,风流竟是这样被雨打风吹去的。放弃原本绚烂人生轨迹,与时间妥协,与社会妥协,他们算不算是输了?

  “如果人人都是折子戏,只把最精华的,仔细唱一遍,该多美满啊。”

  都说作者执笔辛辣,这部《霸王别姬》却又处处流露着怜悯与慈悲。如同曹雪芹写《红楼梦》,大大小小的人物照顾到了,那些自私丑陋的嘴脸背后的无奈心酸。你看看那个终日喊着活不下去了希望娘来带走他的小癞子;还有那个胡子又浓又黑,连耳朵里都有毛,生气时所有毛都会立起来的很凶的关师父,他也有过属于自己的瑰丽的青春呐!印象最深的必然是那倪公公,活在鸦片烟熏缭绕里的晚清遗民,仍旧做着支离破碎的残梦,长醉不醒。他看见小豆子那话儿,那本该属于完整男人的而自己今生今世再也无法拥有东西,竟拿着价值连城的白玉碗让小豆子尿在里头,无限怜惜地小心干净再将其放在自己颤抖的嘴里。这般淫秽的场景,我却只感觉到一种美,一种颓废绝望的美。好像张爱玲在《茉莉香片》中比喻的那张屏风,细腻柔滑的紫色缎子,织金云朵里的那只白鸟,因着年深月久羽毛暗了,发了霉,被虫子蛀出了破洞,可也还是死在屏风上。

  从一个封建腐朽的旧社会过渡到一个“大是大非大起大落大争大斗的新时代”,历史英雄们在风浪尖端指点江山,而底层老百姓只能随世事浊浪起伏,他们的人生要怎么选择呢?若是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看这个故事,该指责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愚昧无知人们只顾着自己的生死,在战乱中消极地希望和平到来,而不去抗争,以勇敢的搏斗驱逐鞑虏,振兴中华。但是作者从来都没有想展现一部英雄史。即便段小楼硬气不甘为敌人逢迎卖唱,他选择的也还是一个普通的生活,没有去前线战场抛头颅洒热血,而是和其他人一样,在那个战火纷飞年代艰难而不屈地生存着。“活下去,活得无风无浪。”而那个时代也以自己的面目,给社会底层摸爬滚打的人涂抹上属于他们的颜色,平凡凄美地演绎着他们的故事。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看见一堆日本官兵闯入戏园子,一声枪火响过,人群慌乱作鸟兽散,而戏台上的角儿仍旧呢喃歌着自己的唱词,那份纸醉金迷感觉让人真正感受到这两句诗的荒凉——一个国家的脊梁塌了。人心乱,世道乱,就连后台也乱得没样子了。那就谁也不要做独醒人,且在这硝烟弥漫中醉生梦死,等着来日的一把火将此秽乱得人间燃烧殆尽!可这样的纸醉金迷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呢?身为风尘女子的菊仙,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放弃繁荣醉梦的前半生,光着脚空着手,自己给自己赎身。白袜子踩在泥尘上,头也不回走出花满楼的门,那般孤注一掷的豁出去,没有丝毫留恋不舍。这样的刚烈傲气,不也让人为之钦佩,为之怜惜?也就是这样义无反顾的傲气撞上了同样骄傲的程蝶衣,上演了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为了另一个男人勾心斗角的戏码。

  不要管什么道德伦理纲常,喜欢需要理由么?我不认为同性之间萌生爱恋之情就错了。那是一个生命对这世间情感的倾心解读啊,却常常因为和世俗规定的不一样而被视为异端,受尽鄙夷和指责。可他人的评价,程蝶衣会在乎么?他那样耽溺在和师哥生死与共誓言里,做着从小就决定要持续一辈子的霸王别姬的梦。程蝶衣没有输给世俗偏见,而是输给了段小楼的选择——他要的是一个女人,一个“堂堂正正”的妻子

  往往最伤人心的,是你最爱的人。那个人捅的一刀,比千刀万剐来得更为撕裂痛心。同样的,那人稍微的温言软语也会让你如见救赎,那是比佛陀上帝耀眼光明。叹古今痴儿女,那心中的双丝网、千千结都是自己心甘情愿的系上的,哪里能恨什么风月无边呢?唯一的遗憾,霸王与虞姬,在各自的流年无可奈何服从时间的宿命。结局在作者笔下轻描淡写带过,我的执着却不允许它就这样落幕了。

  故事里的人不必老去的。

  至少那个人,那个风华绝代、遗世独立的程蝶衣要活着。

  梦回到最初的起点,戏台绚烂灯光迷离,给一景一物都蒙上了一层薄霭。其上演着程蝶衣的独角戏,步履轻柔,拈着兰花指,眼角凤尾微挑,淋漓尽致的“媚气”。这“媚气”媚得好,一定要那妖娆多姿的风尘女子看了都自愧不如,媚得风云变色山河失落,媚得人神共愤千夫所指

  没有了霸王又如何?醉酒的杨妃,游园的杜丽娘……程蝶衣的独角戏才是真正的凄艳绝伦啊。那日把自己锁在院子里晾晒行头戏衣的一片云蒸霞蔚里的孤傲身影,用剪刀一点一点将自己心爱的绣鞋,戏衣都一一裁毁,满院锦绣绫罗,在一阵接一阵的裂帛声中,玉石俱焚。孤标傲世、睥睨梨园,这才是程蝶衣。身心俱活在戏里,阴阳颠倒,男女难分,这才是程蝶衣。给普通老百姓唱,给受伤的国民党军官唱,给侵略的日本人唱,无分阶级无分立场,只求懂戏的知音,唱得黄泉碧落皆红尘,唱得满园春光尽凋零,这才是程蝶衣。

  读故事的心竟然可以这样被毫无遗憾的满足。就算是人我两散,也可以要虞姬再拿起笔,把面前的帝王像仔细勾勒,一点一滴再将恩爱从头唱遍……

  只是一台戏落幕了,却不影响其它戏的继续。这人间的戏剧何其多!待急管繁弦一起,随着报幕人的开场,新戏便又要上演了。

  《霸王别姬》读后感(二):贱妾何聊生

  一直把程蝶衣当做女娇娥的读完了这本书,脑子里全都是‘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书中对于文化革命背景写了程蝶衣‘揭露’段小楼的时候,心一直揪着。 而最后段小楼竟一直知道程蝶衣对自己的感情,知道真相之后的心更刺痛啊,程蝶衣选择在梦中自刎!(看哭) 李碧华对于文字掌握的度真的太好了,一开始的‘大局已定’只叫人心头一颤,似乎串起了整个故事! 喜欢看到的一句书评‘霸王是假霸王,虞姬是真虞姬!’

  (想随便写两句,结果短评超字数,书评有太短,哈哈~)

  《霸王别姬》读后感(三):从一而不终

  从一而不终 很早之前就看过多遍电影版的《霸王别姬》了,而作为新世纪青年去看这样的老电影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主演是芳华绝代的哥哥张国荣,更是因为此电影在经历了几十载的岁月后依旧奉为电影界的珍宝。电影里,不论是那段芦苇荡里一群少年昂首叉腰唱出的《霸王别姬》的阵势,又或是蝶衣颠倒是非般的唱错《思凡》中的男女,还有整部剧中哥哥张国荣将小豆子、蝶衣、虞姬真真演到雌雄不分的境界,和巩俐的菊仙演绎到不语胜过千言万语的演技,都使这部电影在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演员演技上无处吐槽、场景选择上引人入胜,从而将这一剧推向了更高的层次。也正是这一剧《霸王别姬》成就我对那位跨世纪的绝代影星张国荣的数载爱意。 在电影的基础上读李碧华的《霸王别姬》是较容易些的,我喜欢李碧华的清新文学,寥寥几笔勾勒出整个世界。而对于这个故事中那么多纷纷扰扰,那么多爱恨情仇,我只想谈谈为何两千年前的乌江之际霸王自刎,虞姬从一而终,而蝶衣却只能在梦里与他的小楼哥哥从一而终呢? 先是在爱情观上,那时一个怎样的时代,一个封建中似乎夹杂着现代气息时期,而在本质上说那个时代仍旧是个封建社会,普通老百姓的思想还是禁锢为“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就是这样,他们连不门当户对都无法接受,更何况是“男男”之间的恋情呢?可笑,可笑!柴静在《看见》中提到那些不尊重同性恋的人时写道:他们把生育当作性的目的,把无知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是啊,在我们当今这样一个“腐文化”正在滋生的时代都会有如此多的偏见,何况是那时呢?小楼自是那凡人堆的一员,又怎会对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产生其他情感呢? 这样,人们就会想问为什么同样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蝶衣会产生“男男”之间的爱情的想法呢? 首先,那年冬天寒风凛冽,小豆子断了指头,丢了母亲,遭了歧视,就在这时跑出来一个哥哥,给自己怀抱,替自己撑腰,小豆子自然会对他产生好感。可这只是一部分原因,因为即使这样还是可以当做一辈子的好兄弟,可他却偏偏想与他做恋人。原因有其二,蝶衣不清楚了自己的性别。那段《思凡》,“我本身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蝶衣不止一遍的唱成“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其实说明蝶衣开始还是清楚自己的性别的,可是后来是他与师哥就一旦一生,戏里演着那一对对穿越古今,传阅佳话情侣,尤其是那虞姬与霸王,戏外与师哥从小生活在一起,相依为命惺惺相惜。最后一个原因是蝶衣“不疯魔不成活”啊,戏里戏外,蝶衣早已经傻傻分不清喽,记得电影中在菊仙没有出现之前蝶衣许多次以着一副贤妻良母的样子来对待师哥,其实,很显然,蝶衣已当自己是小楼的妻子。而正是这样,蝶衣陷入他和师哥的情网已深。 为什么说这些呢,我接下来想说的是小楼,这个“霸王”。“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正是出自师哥小楼之口。而小楼真的是假霸王吗?我想其实也不见得,还记得那个当年为小豆子挨打,为小豆子解难的小石头吗?那就是小时候的小楼,那时的他其实也是真霸王,他让小豆子睡他被窝,帮小豆子洗澡,为小豆子求情……可是后来呢?他却成了在万人面前揭发蝶衣“罪行”的“假霸王”。真亦真,假也假,连你我这些旁观者都分不清,何况是沉浸在戏里的蝶衣呢! 霸王意气尽,贱妾何廖生?其实从一开始边都是错的。关师傅说:人纵有万般能耐,也抵不过天命啊!万籁俱寂,终无法从一而终啊!

  《霸王别姬》读后感(四):另一个虞姬

  遥想两千年前,西楚霸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听闻四面楚歌,项王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项王慷慨悲歌,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和之:“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唱罢,乘机拔出项王所佩宝剑,自刎于项王前。

  多少个轮回后,在同样“身世浮沉雨打萍”的岁月里,一对戏子,一个婊子,三人同在时代的舞台上,用刻骨铭心真情重新演绎了一出《霸王别姬》。

  段小楼与程蝶衣师出同门,经过几番折磨最终成角成名。在十几年朝夕相处中,程蝶衣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师兄段小楼。原以为可以与师兄白头偕老,然而菊仙的出现彻底毁灭了蝶衣的幻梦。在蝶衣顾影自怜同时,时代的巨浪无情地翻滚,一次次将人心狠狠摔打在岸边的礁石上。三个人同时经历着时代的煎熬,也经历着背叛仇恨。最终,菊仙上吊自杀,小楼与蝶衣各自飘零。十多年后两人重逢,却是物是人非,欲说还休,只剩伤逝凄凉之感。

  初读李碧华的《霸王别姬》,我被蝶衣对小楼近似疯魔的爱深深打动。由于偏爱蝶衣,我对菊仙只是嫌弃与不满,并替蝶衣打抱不平,恨菊仙横刀夺爱。后来,我在李碧华的另一部作品《胭脂扣》中读到了同是婊子的如花。如花对爱情执着的追求让我重新反思自己对菊仙的态度。我发现自己原来的态度有失偏颇,菊仙并不可恨,她在这三人同台的戏中,是另一个虞姬。

  菊仙本是花满楼里的妓女,结识小楼后被他的英气打动,便下决心为自己赎身,最终如愿嫁给小楼。嫁给小楼后,她“只洗净铅华,干些良家妇女才干的事儿”。然而看似甜美夫妻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小楼因不愿为日军唱戏被捉;在一次打斗中菊仙为了保护小楼失去了腹中的孩子文革中原本对爱情充满信心的菊仙自认为遭到小楼的背叛最终上吊自杀……

  由古至今,婊子常常被当作“无情无义”、“插足者”的代名词,受人唾弃遭人鄙视。菊仙也不例外。但正如书中所言:“她是姑娘儿,一个婊子,浪荡子在身畔打转,随随便便地感动了,到头来坑害了自己。‘婊子无情’是为了自保。”菊仙虽是婊子,却也渴望过上良家妇女的安宁生活。她不求荣华富贵,只求在人世间还能找一个好的归宿——可这看似平凡的要求,于菊仙也是个奢求。何况出入花满楼的多半是些不可依仗、朝三暮四的男人,菊仙只好把这奢求深埋心底,装着无情无义。段小楼的出现给菊仙带来了希望,为了抓住这难得的机遇,菊仙孤注一掷,最终如愿以偿。

  菊仙的如愿以偿却毁掉了程蝶衣的美梦。对蝶衣而言,菊仙是个彻底的插足者,他憎恨她,她的背景不清不白,身份地位低贱,却轻而易举地和自己心爱的师兄结为连理。可悲的是蝶衣的憎恨是徒劳的。首先,菊仙出身虽不清白,她和小楼的婚姻却完全是她靠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取来的,小楼对她是明媒正娶。其次,蝶衣与小楼虽是十几年朝夕相伴、演了无数场夫妻,小楼却丝毫感受不到师弟的“爱意”,即使感受到了,小楼也只是逃避而不敢面对,但小楼与菊仙却是你情我愿。更重要的是,菊仙是真真正正的“女人”,蝶衣一生只想做“虞姬”,却终究是“男儿郎”,而不是“女娇娥”。在那个年代里,同性恋毕竟不为正统所接纳,菊仙与小楼的结合才更加顺理成章。作为旁观者,我们没有理由责怪菊仙。她和蝶衣一样,也是在拼命追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幸福。她所谓的“插足”,只有在蝶衣那里才能成立。

  菊仙对小楼的情之真丝毫不亚于蝶衣,区别只在于菊仙比蝶衣晚出现一步。或许菊仙对小楼并没有所谓的“爱情”,她依附他不过是觉得他是个值得信赖的男人,他可以让她过上良家妇女的安宁生活,而他也的确帮她如愿了,为了维持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也为了感激他的不离不弃,她尽己所能对他好,牢牢拴住他的心。之后菊仙为了救小楼向蝶衣妥协、为了保护小楼失去孩子都足见她的一番真情。菊仙是个婊子,但她并不无情。她对小楼的真心付出不能被草率地视为心计或对蝶衣的报复,而应该得到肯定。

  然而,菊仙毕竟是个“婊子”,她这抹不去的污点,让她最终逃不过凄凉的下场。在“文革”的摧残下,蝶衣、小楼和菊仙的信念和人性都受到考验、遭到扭曲。菊仙是坚强的,她坚定不移地信任着自己的男人,相信坚守能让她在与蝶衣的“感情战”中“取胜”。面对拷问,她毫不畏惧地说:“我是他‘堂堂正正’的妻!”当听见小楼喊:“我跟她划清界线,我坚决离婚!”时,菊仙多少年来的真情付出和苦心经营全都化作泡影,她觉得自己被背叛了,她觉得自己还是输了,输给了蝶衣,输给了一个男人!也输给了自己。她的信念被彻底颠覆,曾经的奢求到如今仍只是一个奢求,看来人世间本就没有属于婊子的真情,不如到阴间去,做个清白的人吧。菊仙的死令我感到惋惜。小楼的表现令她失望,但她是否明白,小楼的初衷其实是为了保护她呢?她肯定明白,但为什么还要自杀?自己依附的男人不顾一切保护自己难道不令她感动吗?以我拙见,或许在菊仙眼里,小楼这样做就彻底让自己的“情敌”蝶衣得逞了,这不是她想看到的;或许,小楼提出和她离婚,就意味着她失去了“妻子”的名分,她又是原来那个不清不白的“婊子”了,她多年来全部的付出都付诸东流了;或许,她认为自己身为一个弱女子,面对严刑拷问都没有轻易同意离婚,而段小楼堂堂七尺男儿、曾经在台上风光无限的“西楚霸王”如此轻易地就说出“离婚”二字,她看透了他懦弱的本质,曾经仰仗、信赖、崇拜的丈夫面对苦难竟然都不如自己坚定,她感到深渊般的绝望,活在人世间唯一的也是最后一点希望都随风飘散了。

  和菊仙一样在对真情的追求中遭遇重大打击的还有《胭脂扣》中的如花。同是婊子,同样在妓院里结识了自认为可以托付终生的男人,同样幻想着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面对生活的刁难同样都勇敢面对,但都同样失败了,同样在最后对自己曾经无比信赖的男人失望甚至绝望了。正是如花和菊仙身上这许许多多的相似之处促使我反思自己曾经对待菊仙的态度。若说人生如戏,其实菊仙和如花都演了同一场戏,那就是《霸王别姬》。她们都是虞姬,执着于对真爱的追求,哪怕汉兵略地、四面楚歌,为大王自刎也在所不惜。段小楼和十二少都是西楚霸王,他们都如项王般懦弱,他们以时代的沧桑变化和岁月的无情为借口,试图掩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懦弱与空虚。菊仙与如花可谓“明珠美玉,投于盲人”,她们的命运悲剧不禁令人唏嘘感叹。

  为什么李碧华要塑造菊仙和如花这样两个“婊子”,而不是两个出身清白的纯情少女,并让她们担当追求真情的角色呢?一方面,正因为她们是“婊子”,正是因为她们地位低贱,受世人奚落,生活在社会黑暗的角落里,才更显其对真情的渴望与执着。在妓院这看似没有半点真情的地方却依然有这样情真意切的人日夜期盼幸福的光辉有一天能洒在她们身上。而她们付出的真情一点不比那些出身清白的女子差,甚至比她们更甚。另一方面,《霸王别姬》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香港,那时的香港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时期,经济的高速发展以人心的浇漓为代价。人们在高速运转的城市中穿梭的同时渴望真情的抚慰,却也屡屡被冰冷无情的现实打击。李碧华塑造的“婊子”形象让人们看到了另外一种真情,那是来自妓院的真情,是“出淤泥而不染”的真情。这样的真情令人感动却也是一种讽刺。正如《胭脂扣》中的阿楚所言,这人间真情难觅,倒不如去妓院做个妓女。

  遥想两千年前,虞姬在垓下看云敛晴空,冰轮乍涌,好一派清秋光景。可惜夜色虽好,四野俱是悲愁之声。她想起自己自从随大王东征西战,受风霜与劳碌年复年年,却对大王无半点埋怨,恨只恨无道秦把生灵涂炭。

  多少个轮回后,程蝶衣和段小楼在崭新而又陈旧的时空里把垓下的爱情悲剧在台上重演了无数次。然而不要忘记,这《霸王别姬》一共演了两出戏,一出在台上,一出在台下。而台下这一出,还有一个菊仙——她是另一个虞姬。

  《霸王别姬》读后感(五):不一样的《霸王别姬》

  早就想读李碧华,但她的书在大陆很难找,就更想读。 就像程蝶衣想得到师哥段小楼的爱,越得不到,越想要。

  真得谢谢新星,出了一套文集。封面艳俗带三分诡气,倒也合李碧华的行文和为人——据说她在香港也深居简出,寻常难得见到,又有一支狐魅的笔。

  当然是先读《霸王别姬》,为的是陈凯歌的电影的缘故。

  由书改编成电影,所在多有,就像藤绕上了树,两者都分不开了。必然有个问题,书好,还是电影好?

  大多数情形是书好。文学更细腻,有余裕,有影像所传达不出的婉曲丰富。也有例外。像斯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赎》、辛夷坞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在我看来,都是电影改编得比书好。《霸王别姬》也是如此。

  陈凯歌的《别姬》真真是为他自己在影史上留名了。新时期以来的电影如果选三部,定有《别姬》;选两部,也该有。只选一部,我也会可惜《别姬》不入选。

  这电影是真正的史诗。大气磅膊又细腻哀婉,借一对伶人的生死纠葛展示了从晚清到民国、日据、解放、文革各个时期的历史画卷。既有宏大叙事,又有小人物的情爱歌哭;既有曲折抓人的剧情,又有对近现代史的洞见,对人性的痛切拷问。

  陈凯歌的《别姬》是好一台大戏,李碧华的《别姬》是则是个青衣女子弹着琵琶的小唱。

  李碧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竟然没有电影来得饱满。电影中的程蝶衣是个戏疯子,痴情种。“不疯魔不成活!”这句经典台词小说中并没有,看来是编剧的贡献。

  小说中的程苍白了许多,平庸了许多,不如在电影中光彩照人。情节上电影结尾文革后,段陈二人来到废弃已久的老戏院子重新登台,虞姬拔剑自刎。

  这真是最精彩的高潮动作,这一结局,电影的主题得以揭示,程蝶衣的形象最后加上了点睛的一笔。

  程蝶衣是什么人?无论对戏,对情,对人,对生活,他都太投入,太认真,太执着。“不疯魔不成活”,这样的人最终是无法苟活在当时的世上的,他彻底绝望了。

  李碧华小说的结尾部分反而拖拖拉拉,让程蝶衣活了下来。后来还作为访港京剧团的艺术指导和偷渡到港的段小楼见面。两人一起上饭馆泡澡堂子最后登台绝唱“霸王别姬”。

  程蝶衣最后也抹了脖子,但流了几滴血,没死,就回大陆了。程蝶衣在大陆甚至按照组织上的安排娶了老婆,这是煮鹤焚琴大煞风景!

  艺术家必须心狠手辣!

  《霸王别姬》读后感(六):霸王别姬?姬别霸王

  《霸王别姬》这本书讲述了梨园师兄弟段小楼和程蝶衣一生的经历与感情纠葛。

  段小楼和程蝶衣是梨园同门师兄弟,二人从小一起学艺,互相陪伴,一同成长,一样的生活轨迹,却造就了不同的模样,十年苦学后,一人成小生,一人成花旦,一生一旦,性情各异。两人在四十年代红极一时,共同演绎着许多才子佳人,英雄美人,恩怨情仇的故事,同时,他俩的故事也在一步步进行着。

  程蝶衣是用了情的,对霸王,对段小楼,台上台下,那个男人都是他的全部,他深爱着的,而且无法自拔,深陷泥潭。单相思的蝶衣一个人建造着他和小楼的感情世界,他想和小楼一直在一起,他仿佛活在梦里,活在戏里,不愿醒来,

  段小楼则没有过多心思,台上他是霸王,蝶衣是虞姬,台下他们是师兄弟,是哥们,都是男人。

  在一段男同关系中,好像确实小受更容易受伤,强攻弱受的设定,可以很暖,但如果强攻不是强攻,不是基佬,暖的也不是自己,那小受就是程蝶衣这样了,单相思+自我受伤+自我疗伤,不过程蝶衣这一辈子的跨度是一般人没有的。

  段小楼和名妓两情相悦,成双入对后,蝶衣美好的感情世界瞬间崩塌,进而开启了与情敌长达几十年的感情战争,你爱他,我爱他更多一点,你付出,我也付出,他爱你,不行,他必须多一点爱我...

  段小楼在这段感情纠葛中如同局外人般,虽说他是战争的爆发中心,但他并没有做什么,也不能做什么,一场悲剧,也不算悲剧,感情纠葛谁没经历过,段小楼没错,菊仙没错,程蝶衣也没错,都是爱了自己爱的人罢了。

  这世间的恩恩怨怨,男男女女,不都是这样吗

  感情的这汤浑水,谁都得趟,只是有的人更愿意自保,有的人更想溺死其中。

  喜欢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说过来说过去,都是自己一个人的戏罢了。

  结尾更为讽刺,一辈子的爱恨与纠缠,到头来,好不容易熬过生离死别,却又平静地各自东西,那爱,那过去发生的一切爱恨情愁,就像从没存在过?也像确实来过,烟消云散了。铜锣戏散,只留轻叹。

  《霸王别姬》读后感(七):心中有戏,目中无人

  其实在看完电影之后,就已经想动笔写篇影评讲述一下看完这部目前豆瓣上评分最高的国产电影,可是很不自信,觉得自己拿捏不好的,原因前面说了------目前豆瓣上评分最高的国产电影。于是决定把书也看了吧,这样或许会好些。可是看完书,却更不自信了... 2:55 80年代的歌 来自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故事的结尾在文革结束 ,大概就在80年代,选这首歌的原因是歌词让我觉得符合小说意境 “我无法拉近你我的距离 这距离就像飞鸟和鱼 爱慕你的我却没话说 想着想着就要到站了” 孟大宝的翻唱版本。 因为懒,若不是绝佳的小说或者影视作品,很难迫使自己去看相关的影视或者原著。所以都看了的,至今也只有金庸的部分小说,杜拉斯的《情人》,斯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赎》,马识途的《夜谭十记》以及最近刚看完的《霸王别姬》。 陈凯歌把电影捧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度,可读了原著。我只觉得遗憾,因为我最喜欢的两段,电影都没进行演绎。 【八千子弟具散尽】 读这章时,总是要想起最近在学的《狭义相对论》,可能是李碧华把时间的流逝表现得太触目惊心。 从晚清到抗战,从内战到解放,从土改到文革,都是那么漫长而又在均匀地流逝。可是段小楼,那个哪怕是在《智取威虎山》中饰演土匪都威风凛凛的段小楼,变成为了谋生寄人篱下的段小楼,却仿佛只是一昼夜的事,因为蝶衣的背叛,还有菊仙的自尽。 小楼早就认清生活和戏的不同,所以他对蝶衣说,“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他到底是那个求活的霸王。可他也想蝶衣活,所以拉下面子去求曾经不屑袁四爷;他也想菊仙活,所以不顾及多年的感情也要将那句“离婚”在红卫兵面前喊出口。他既舍不得菊仙,也放不下蝶衣,可最终只剩下自己孑孓一生。 霸王无颜过江,小楼只是求活,终究是渡江来到了香港。 “大时代有大时代的命运,末路的霸王,还不是面目模糊得生活着?留得青山在,已经没柴烧。”尘满面,鬓如霜,他已经是六十多岁了。 他是想随便或者胡乱地过完这一生,踏上一列电车,回到不属于自己的小屋,和上楼来的逗龟的小胖子说话,好的时候可以在街边的电视机旁停留,看看自己曾经待过的陆地现在怎么样了------也就这么过去了。 无所寄托和牵挂之后日子就会慢下来------反正只要活着就好,所以对周遭的一切也都无所谓,何况曾经在文革中,性命都是最轻贱的。 直到,也只有在他再次闯入他那已经不再鲜活有力的生命时。  【虞姬虞姬奈若】 我是相信阴差阳错,或者天意,命运以及一切能表达意料之外又想象之中的词汇。 于是,过了江的霸王,未自刎的虞姬,在还未回归的香港,相遇了。 所有的久别重逢大概都是这样的,设想了千遍万遍的台词都只凝聚在眼睛里------因为变成哑巴了。 还是小楼先开口“你好吗”,如同《情书》中在漫天大雪中渡边博子对藤井树的大喊,病床上昏迷的藤井树对藤井树的喃喃。 陈凯歌给了虞姬成全,在只透过一道光的体育馆中。 两个没有未来的人所谈的也都只有往事,旧日科班的合照,捡来又被时代裹挟的小四,最怀念的盆儿糕。蝶衣也和单位安排卖茶叶的姑娘结了婚。 身为女性的李碧华对待两位男性的爱太残忍,小说中小楼一直都知道蝶衣对他的爱------就这样毫不知情若无其事般地隐瞒了多年... 那么最后和你唱一出霸王别姬。 “戏唱完了”  电影和小说都只看了一遍,所以谈的很空乏也浅薄。我最真实的感受,最多的是感动。一个男人对另外一个男人执着的爱,还有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无私的爱。前者是戏子,后者是妓女。 这个戏子有情,婊子有意的故事。

  《霸王别姬》读后感(八):沉默的虞姬

  以文字的形式,以胶片的形式,时间穿过我们的躯体,让我们回头张望它的踪迹,在迷雾重重的岁月长河中,寻觅历史的身影。

  自是先看了陈凯歌改编的电影《霸王别姬》,感叹哥哥的演技真真儿让戏痴程蝶衣偏偏然活了过来,拈着兰花指,一下云手回眸,一下穿掌托腮凝思。那一颦一笑,和着袅袅糯糯的嗓音如连着线直直往上扯的绣花针,不断拔高。这位身覆华美衣冠,倾国倾城的虞姬一生追随着自己的霸王,电影末,蝶衣和小楼阔别重逢再唱那出《霸王别姬》,蝶衣拔刀自尽,当真应了“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恍惚间,我竟分不清蝶衣、虞姬和哥哥了。

  电影的结局是蝶衣死在小楼怀里,算是圆了蝶衣的愿。而小说,却更加赤裸裸地将戏子、婊子的无情与有情,卑微与隐秘刻画出来。就这样将满目疮痍的现实丢在你面前,真实的哽咽,让你的心随着那个时代、那些个小人物一道沉入凝重的灰暗。

  在这里,晨光暧昧之际的太阳是被哭喊出来的;就是漫天暖意也驱不走人心的荒凉;良辰月圆之夜,有的也只是可怕的悲秋之声;在阴一阵晴一阵的冬阳,人们也只能过一天算一天……

  悲凉麻木沧桑,那个时代的主基调,在这样一个时局,小人物的浮沉自可窥见一斑。而程蝶衣,不仅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戏痴,拼着不疯魔不成魔的劲力,把自己的生命融进那些早已消散在岁月长廊的古人身上;他又是特殊的,他是依附在小石头身后的懦弱师弟,是分不清自己究竟是女娇娥还是男儿郎的戏子,是功成名就依旧柔情忠于段小楼的程蝶衣,更是一辈子都卑微苦恋霸王的虞姬。

  小说里,李碧华老师并不只描写程蝶衣和段小楼的感情纠葛。他们的关系,随着时间、政局的更迭,也发生着微妙、深刻的变化。特别在文革,即使是将上批斗台,程蝶衣仍不忘给自己的霸王勾眉,以为跟很久很久很久之前一样。但在那个牛马蛇神的时代,群众光瞪着眼睛就能把你逼入绝境的环境,每个人都好似换了血般疯狂,段小楼的揭发让程蝶衣绝望,伴着窜天的火舌,对段小楼的怨,对菊仙的恨,对时代的绝望在那瞬间爆发。

  之后的批斗、改造,有人死了,有人虽活着,却不如死了。

  程蝶衣的无助、可怜、可悲、可耻,并不仅仅是他的性格所致,更是他身后巨大的社会之手压得他喘不过气,卑微的地位、动荡的年代、更迭的格局、变换的政策,想单纯陪着我的霸王唱一辈子的戏,本身就是痴心妄想,更何况“我本是男儿郎”又怎能启齿我对你的情真意切?

  有些历史被埋葬于夜暮的箫声,但故事里的人儿,他们的悲欢离合被文字、被胶卷、被画面记录,记忆被传衍。我仿佛看到皱纹满脸的他们,渐渐和国家融为一体,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我虽看不见他们,就像我看不见自己,可我知道,他们就在那里,正如我知道,我就站在这里。

  《霸王别姬》读后感(九):霸王依旧在,虞姬已升天

  霸王别姬。

  先接触的是这个词,少不更事的时候,也学着混说,霸王别姬,就是霸王别着BB机。小孩子胡闹。

  后来,就看到了好评如潮的电影,虽然,当时也不大懂其中的情感纠缠,但还是觉得,老人、老事、老情怀还挺有看头。

  再后来,就是手上这本李碧华的大作。

  我不大爱看小说,总觉得是闲书,大体看看故事,或者有的是闲扯,或者有的是瞎编,多不着调。当然,更多的是咱没有鉴赏的才情,也没有文人的雅致。

  读这本书,一是因为媳妇喜欢,爱屋及乌;二是因为,戏里戏外,故事太多,故而,便也想看看原作是怎样的。

  周五晚上拿到,手不释卷,读到半夜;周六继续捧读,一鼓作气,终于读完。掩卷之际,不禁怅然。戏子和婊子,是通篇的主角。他们的幸或不幸,都离我们很远,或者又是很近。

  我没有断袖之癖,也不懂男人和男人的情欲纠缠,我所喜爱者大约有二:一是才华,这是最难得的,不管是作艺的,还是做官的,有才华,都是难得的。譬如文中常说,一二百年也出不了一个这么好的角。有本事的人,总是让人敬佩的。不疯魔,不成活,这句话好像是电影中新添的,醉心其中,既能成就,也能毁灭,天壤之别的区分,只在第二:命运。这实在是让人捉摸不透而又着迷不已,小石头和小豆子,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或者说那个时代的人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时代是大的背景,拗不过,形势比人强啊。对于每一个人而言,则要看自己的造化,两个戏子、一个婊子,外加和他们有瓜葛的人,都是命薄福浅之人,又一味的作,几乎都是凄凉的下场。

  而我们旁观的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呢?我们的时代究竟怎样呢?我们时时刻刻又何尝不是在作呢?我们每个人的结局究竟是光荣谢幕还是晚景凄凉抑或是半途夭折呢?天意难测,自作自受。

  但愿在我们鄙视别人荒唐,责怪别人糊涂,耻笑别人滥情的时候,能够实时自省,好多事情在天不在我,也有很多事情,在我不在天,自求多福吧。

  戏里,霸王含泪别姬,自刎乌江,还埋怨“非战之罪,天亡我”,至死尚在梦中啊;戏外,霸王依旧粉墨登场,虞姬早已羽化登仙,自弃人间。世事难料,各自珍重吧。

  《霸王别姬》读后感(十):君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是看过了电影《霸王别姬》爱上了哥哥,才对原著小说感兴趣的,也才对作者李碧华有所关注,知道了《青蛇》、《胭脂扣》这些我喜欢的电影都是她的作品。

  第一次看过《霸王别姬》的时候心里酸酸的,最后一声“小豆子”一直回旋在脑海,很少对一部电影这样有感触,接着看了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到现在也忘了几遍了,每看一遍都有不同的感觉,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这部作品这么成功的原因吧!不会像王家卫那种,看三遍以上才能慢慢体会他想表达什么。本来自己也不是个文艺的人,但是哥哥的演绎直击我的内心,或许当中真的也有他本人对角色的认同感吧!电影的大时代背景是动荡的年代,文革的前后时期,李碧华的描写和陈凯歌的表达,让我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性的扭曲和无奈,活在当下的我们是幸福的更是幸运的,珍惜生活是我们最应该做的。

  看过小说之后,内容上有些出入,没有了电影浓墨重彩的戏剧效果,作者最后还是给了蝶衣正常人的生活,段小楼的辗转迷茫,和程蝶衣所谓的成功形成了对比,也是彼此上半生与下半生的对比,段小楼演了半生霸王,而蝶衣活了半辈子的虞姬。所以到最后小楼也只是个假霸王,他始终没有领会到霸王的精髓,顺应时势是他唯一学会的东西!用了半辈子的时间,蝶衣终于从虞姬的生命中感受到了自己,那也正是文革结束后,他跟小楼别后11年的最后一场戏,霸王不再是霸王,那么虞姬当然不再是虞姬,他突然看见了自己,真正的自己,蝶衣被救活也是一次重生,作者还是偏爱蝶衣的,之前的种种不受他自己控制,可重生后的一切他终于可以自己选择。也是文革之后人们对世界有了新的认知,找回了自己,人性的回归,盲目的可怕,淋漓尽致。

  之后再重逢已是满鬓白发,小楼是潦倒的,风光曾经的他接受现实的吹打,蝶衣也已经不再是虞姬的蝶衣,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霸王别姬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