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时光映画——镜头中的二十四节气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时光映画——镜头中的二十四节气读后感10篇

2018-02-20 21:0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时光映画——镜头中的二十四节气读后感10篇

  《时光映画——镜头中的二十四节气》是一本由林帝浣著作,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248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13-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时光映画——镜头中的二十四节气》读后感(一):离人心上秋,是愁。

  长年居住城市,老农历几乎无用,于是我们似乎都快遗忘了二十四节气的存在,只记得清明这一个年年放假的日子,而这偏又是个缅怀追逝的节候。

  原以为在书中照片下配文赋的是一位姑娘,那颇有绯句之风的字里行间,时不时溢出细腻感伤的小思绪敏感而多愁。看完后百度作者,才知道是位三十余岁的倜傥男子突然就十足好感了。

  羡慕作者,去得了那么多地方,又不用担心生计。其实这本书里要说的,是作者自己去过的那些个天南地北,二十四节气只是诉说的载体。照片拍的是一个简单风景一个简单的人,配文写的是一些琐碎片段一些无关重要细节,而正是这些琐碎无用细节,构建了我们的一生,又或者,终我们一生的回忆,皆是些琐碎细节组成的罢了。

  作者那样的旅游,才算是旅游罢,慢吞吞地,于零星风味陶醉,于琐屑世情中凝思;而非随团扬旗吹哨,匆匆追赶,亦步亦趋人云亦云

  翻查日历,发觉昨日竟是芒种,螳螂生,鹏始鸣,反舌无声,盛夏将至。今年已将过半,回想这半年的恍惚日子,“浆白信笺晕开了墨浓雨浅,写不成那一窗的酴釄开晚“,没得在温润如酥的淅沥春雨里再游一次周庄,竟是最让我觉得缺憾的事。

  最喜欢书中的一句:

  ”秋日里,时而会想,何谓之秋

  年岁渐长,答案渐渐分明起来

  离人心上秋,是愁。禾谷熟且登才是秋呢“

  果然是成熟了。

  《时光映画——镜头中的二十四节气》读后感(二):邂逅一场温柔

  『那些美好青春时光里,为你拍下这些照片,只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 BY林帝浣《时光映画》

  一个真正喜欢读书、写字和摄影的人,无论性格是如何迥异,倘若能够集三者于一身,则多多少少都会有着一种共同的灵性

  向来都觉得,文艺这种东西,较其他任何都更加主观和抽象,没有什么统一的衡量标准在。并非受众广就好,更不是得的版税高就胜人一筹。当然,也不是一些自命不凡尔等皆是俗物之人的作品就更为珍贵感觉之所以是感觉,是因为大多时候难以言表,难以道明,所以也才有了音乐绘画、摄影等等这样一些直观表达之外的艺术形式

  所以我读书会比较挑剔,有时也会显得偏向小众化;这在音乐、电影方面,也不外如是;而若是偶尔有人欣赏自己的文字或是照片,便十分受宠若惊。这并非自卑,而小众向的爱好更与清高无关。我很赞同边沁的观点,他说,品味无所谓高低。我只是会在这种时候感叹,世界这么大,而你我感觉竟相同。此是中夹杂着淡淡的惊喜

  铺垫略长了些。我们说回林帝浣这本书。

  在我读过的那么多大家的散文里,小林老师此书中的文字并无什么出彩之处;而在我认真品味过的那么多大师的摄影里,他收录在这里的照片也谈不上有特别的光影技巧、艺术表达。是的,很普通。普通到让我觉得,从自己所认识的诸多书友、或是摄影同好中,都能挑出许多作品来共作这样一本小书。身边哪些普普通通的平凡人里,有才华不在少数。而如林所言,这本书里的照片、绘画、文字,都不过是这些年来行走各地 的星点记录罢了。

  然而却是毫不犹豫的入手了,并每读一页就觉得惊喜。就像是与多年未见的老友在春风拂面的桥头偶然重逢,他将这一生所遇向你娓娓道来。只是安静不语的聆听,便足以让人感叹这场邂逅的温柔。

  我喜欢这种原只是为生活而记,出版是计划之外的文字和摄影作品。至少让人读来是这种感觉。像周国平的《人与永恒》,安妮的《眠空》等等,在写作时,他们似乎未曾想过有朝一日这些碎片会被整理和出版。如是的作品里,没有参杂太多复杂情绪目的在,一切都显得纯粹自然。没有什么比同这样的书交流更让人舒适愉悦

  为数不多的几张人像是我非常喜欢和佩服的。这方面于我而言从来都是弱处,所以对那些能通过一张照片,就讲述一个故事的人,我都是自愧不如,心感自己要进步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在各个方面。艺术离生活从来不远。不了解生活,就永远讲不了故事。无论是文字,还是摄影。

  人生经历浅薄,又没有什么想象力。对于一个想讲故事的人来说,这简直是致命的硬伤。残念脸。给自己点一只蜡。

  如果有无意间看到这篇评论朋友。如果恰好你觉得小语的文风读来舒适。

  那么推荐这本书给你,你会喜欢,而且同我一样心生惊喜。

  《时光映画——镜头中的二十四节气》读后感(三):一个人悠闲时光

  拿起这本书,不仅因为透着文化气息书名,更因为活了近30年,24节气至今也搞不清楚。翻开书的序,第一句就是包含24节气的节气歌,我认真读了一遍又一遍,一个个对照相应的节气,才有种喜出望外之感。我也觉得很惭愧小学时的功课,等到长这么大再重新补过。

  这本书的特点,是用镜头让大家体会24节气,每幅图片都配有小字。一页页地翻阅过去,竟被配的小字所吸引,干净、简洁,有些讲得非常幽默有趣,不仅呈现景,还呈现了人,呈现不同的风俗。在悠闲的时光里,捧着这本小书一页页地翻过、欣赏,这本身也是一幅很优美闲适画面,正如这本书传达给我们的一样。可是,总觉得这些图片放在24节气这样的大框框下有些牵强,看完之后,并没有感觉对24节气有更深地了解,反而觉得作者的文字很风趣。总之,我认为这本书用来打发一下闲暇时光还是不错的。

  《时光映画——镜头中的二十四节气》读后感(四):小暑节气,清凉时光

  时逢小暑,小林老师的新书《时光映画·镜头中的二十四节气》到货,从快递员的手中签单接过,方知这是一本32开本的小书,小巧雅致、温情脉脉,既不张扬,更无喧哗,随时可以拿起,亦随时可以放下,放下时余韵悠悠,拿起时又可让人调心于渐安,时光之美、节气之美、人文之美,只要你细心体会,生活中的美好总是无处不在,不管是否是位喜欢按响快门的朋友,总能讶异于小林老师的镜头之外如是多的真善美,七月流火,溽夏中捧一册清凉在手,我想,我们便已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

  004.随处可见的三角梅其实开得并不随意,此花性喜阳光,即使花开四季也是绽放在日照充足的地方,并且常常诗意地栖居——总是枝繁叶茂地缠绕在盖着瓦片的老屋门前恣意绽放。曾经,伫立在一株花开正浓的三角梅前,良久都拍不出一个合适角度,却原来,春天灿烂有时也在删繁就简处。

  007.这幅犹似水墨画的小东江,在那条会错意的狗扑通进冷江时,让人想起了柳宗元的那句诗:欸乃一声山水绿。

  008.这张容颜欣喜夫妻合照背后所承载的情感分量是那些极尽奢华见证所谓愛情的婚纱照所远远无法比拟的,只因小林老师轻轻地写了句“我说 帮你们拍张合照吧 他帮她整理了半天衣袖”,便让微博上那位远在天涯的读者媳妇泪流满面

  016.木棉花盛开的日子,好多人都跑去滨江长廊拍照,而我却在百思不得其解如何才能拍出别样风韵前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花期,现在知道了,细雨中,“那花颜色也一时清亮起来”。

  026.一件精致的瓷器似乎只有在被摆上专柜时才能凸显其价值,殊不知,景德镇里那些深藏不露的陶瓷文化却在这些饱经风霜的老工匠手中流转千年。

  036.湿漉漉的湘西,湿漉漉的小情侣,耳边响起的却是从水里捉了大白鸭子才上岸便被翠翠轻轻骂了一句的二老的笑声:“怎么,你骂人!你不愿意上去,要呆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

  039.这张带着“西泠印社 龙井茶 虎跑泉 扁舟西湖”印记的照片,其构图色调都给人留下了许多的思索空间

  044.我想这辈子我也很难有机会坐上这么好的车了,而你,这辈子坐上的那么好的车又是什么呢?会不会是父亲那一辆二十八寸的大凤凰呢?

  053.这一幅的农田,温如玉,似极一首朦胧诗篇,你或朗读,你或倾听,总有诗心柔软如水。

  059.实属寡闻,不看此书,竟不知武夷山的大红袍长满山谷,只是应是何等的高人才能够把这一心三叶的春茶使成江湖暗器呢?

  063.乌镇外老茶馆的这只茶壶肯定是一只有历史有故事的“古董”,三十多年前潮州产的这只茶壶叫六三点八式合壶,六三点八指的是壶身上的这朵绿映红的小花,我家厨柜中仍然使用的一甲4.5寸碗上贴的也是这朵红绿花,上世纪六十年代,贴有这朵红绿小花的餐具便已开始大量生产开来。

  065.这幅下梅村夕阳里的长廊一度以为其在乌镇,光影交错、稍纵即逝中,最抚慰人心的却是这一句:艳遇一个地方 胜过艳遇一个人 那人最后消失了 那里一直在等你。只是,在拆迁所无不在的国度,那里,真的能够一直在等你吗?

  066.极简的几竿翠竹,却迫人梦回童年:开元寺内、观音阁后,夕阳西下,禅深无俗客,几个孩童,偷偷摘走转角处疏竹上银针也似的竹叶芯。

  073.杭州有西湖,西湖有断桥,小林老师在湖边坐了很久,不等任何人,常常,作为孤单的行摄者,即使不等风景,我们也不等任何人。

  074.婺源理坑,虽未亲临,然而如若猜得不错,或许亦是个见面不如闻名,只是在多情的摄影师眼中,便也成就其了它的秀美如画。

  075.自从看过《活着》,遇见这种勤肯的老牛,便也爱想起福贵,何况,画面的远处,是位种下土豆的老农。

  076.忘了是博客还是微博,总之拜读过小林老师写的这篇车窗外若白驹过隙的白桦林,原来,如梦境般划过的画面也是一种拍摄手法。

  078.青岛八大关,看图片,但更爱看小林老师写的从文先生在青岛的故事。

  079.黑灰又不失细节的瓦片屋顶,远远地,回首来一只白色的猫,那种沉默,让人深感此处的安静与宁定。

  085.庐山、竹林、老头,吾所想起的却是《笑傲江湖》的绿竹翁,他给令狐冲送琴谱时那轻轻一跃,便已把林平之的外祖给镇慑了个住。少不更事时,听前辈影友说起竹林的难以拍摄,横竖构图都不对,看此作品,想来拍摄之后或许还需狠得下手裁图吧?

  088.“村里的打米机扬起的粉尘 至今留在我的相机上”玩数码单反的朋友看到这句话竟是否有了忍俊不禁笑意呢?那些留在相机里看不见、清不去的轻尘绝对的是个令人头疼不已的难题,或许,这样的难题只能等相机制造商去慢慢解决了。

  096.这幅绍兴东浦的午后,虽然没有人物出现,可因了一场雨,画面便丰富了起来,更有近处河上的绿色植物、远处檐下停放的摩托车,许多的故事,只待你自己细细地追寻。

  098.小林老师总能把别上眼中平淡无奇的画面调节出层次丰富的效果,改天,一定要向老师讨来这个调色的模版。

  10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108.看南都的专栏,摄影师阮义忠似乎也有一张类似的作品,印象中,画面的主角是个老人,而且是个背影,亦是如此地眺望远方,故事性很强的一类作品。

  113.不知沈从文先生从文之前,是否也曾如此于沱江边上凌空一跃呢?

  118.实在搞不明白,去鼓浪屿为什么就必须喝奶茶跟看流浪猫,而最应该避开的就是龙头路,只是,赵小姐的豆沙饼又确实好吃

  134.何其壮观的羊群,害得小林老师追着累躺在草原上,其实,带着相机旅行绝对要有运动员的体魄,那可是真心地累人哟。

  139.据说前副总理吴仪最喜欢东坡居士的《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平生。”,从来风流名士若非生活得有些悲催,又怎会有那么多的铁杆粉丝呢?当然,郭小四除外,小四只是个成功商人,而非文人

  141-239.白露-大寒。原谅我的怠惰,节气伊始,再来续写笔记,那时是否会有更为妥帖的的领悟呢?

  其实,只要关注过小林老师的数码生存个人网站、POCO的博客以及新浪微博的朋友,对这本书的相片、绘画、文字都不泛有旧时相识之感,如今,它们被印刷成书,那种捧在手心里的散发着油墨清香温度应是更多爱书人所乐意感知的吧?

  :读这样一本书,总是难免带着小小的功利之心学习摄影师的拍摄技法,只是即使不懂绘画、不懂书法,却也能够感知同一位作者在不同领域的作品所表现出的个人风格,就像二十四节气前的绘画,一如图片一般简约而隽永,并且散发着深深的人文关怀

  《时光映画——镜头中的二十四节气》读后感(五):追求唯美《时光映画——镜头中的二十四节气》

  追求唯美《时光映画——镜头中的二十四节气》

  开始读这本书,真的是一次误会,从书名封面和介绍上看,我以为这镜头中的二十四节气,就是我在网络中看到的那套美得让人无话可说的那套图片,我曾经耐心的一张一张下载下来,保存好。我以为这本书就源自于那套图片,直到书在手中翻看了很多页以后才确定这本书和那套图片并我关系。

  这本书虽然是摄影图册,可是每个节气第一页,写着节气的名字的图案却是手绘的,而且画的是圆形扇面的构图,这也是我看了好几张图之后才能够确定,因为那手绘的水墨和唯美的照片真的差不多。不过除了这二十四个图案外剩下的都是摄影了。

  这些摄影这美啊!想当年我也学过四年美术,在学美术的过程中我也特别喜欢摄影,所以一看这些照片就知道作者肯定是学美术的,特别讲究构图,和当年的我喜欢的风格是一样的,算起来我也拍过很多类似的作品。

  不过作者每张图片的下面都有自己的文字,这文字可不是单纯的解说,很有味道,能够把摄影和文字结合起来的真的不多,结合得好的就更少了。从这些文字中,可以看出来,作者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从黑龙江到三亚,中国的名胜基本上都走遍了,而且作者并不是那种背包客,并不是去那些人迹罕至的纯自然,里面拍的地方基本上都是比较热的风景区,可是你却看不到一点风景区的影子,你看到的只是一片树叶,一只小船,一棵树,一片云,一座山,你不会看出来这山是什么山,这水是什么水,更不要从这些照片中找到一个游客的影子,至于那种带文字的石碑,你想都不要去想,如果你不看文字你绝对不知道这照片到底是从哪里拍的。可是你看看文字就会知道,很熟悉啊,这里是乌镇,这里是婺源,这里是青岛,这里是绍兴,这里是苏州,这里是西湖,可是我们去的时候看到的不是这样的啊,我们看到的都是人啊人,还有画册上的那种风景标准照,还有那些历史建筑,我们拍的照片,甚至连没去过的人都知道那是从哪里拍到的。

  看这照片不禁让我想起我刚毕业的时候,拿着相机,去寻找不同的角度,去拍一个房子的檐角,拍一棵落光了叶子的树,去拍一个水洼,拍水洼中的一片叶子,喜欢漫天红色的彩霞,喜欢一望无际的水面,不为这风景是否有名,只为了那种纯净的美丽。只要你去找,我们的身边就到处都有,喜欢那种干净的画面,纯色的背景,喜欢特殊的光影效果,喜欢拍出来的陌生感。

  翻过去看看作者,呵呵,名字好可爱,叫林帝浣,挺特别的挺有味道的,和他拍摄的图片写下的文字一样。我想他一定也看过网络中的那些二十四节气的图片,只是要用自己的相机来重新拍过一遍,我想那每个节气前面的团扇画,肯定出自他的笔下,虽然找了半天没找到证据,但是我就是那么肯定,只有喜欢画画的人,才能够拍出这么讲究构图,这么讲究韵味的照片,其实那不仅是照片,也是作者用相机完成的一幅一幅的画啊!

  《时光映画——镜头中的二十四节气》读后感(六):有人之境,无人之境?

  认识小林老师,是在我开始“迷恋”摄影的时候,误打误撞进入了小林老师的个人空间。我觉得最好的摄影作品,必定是与人有关。这也是我中意小林摄影作品的原因,镜头下总是弥漫着浓浓的人文关怀。因为有人,才有这个世界,是人赋予这个世界以意义。这也是相比唯物我更倾向于唯心的原因。青简在她的作品集中说道:“我曾迷恋奇山异水的自然之美,如今却越来越发现有一种世俗的美更让我流连忘返。”大抵是同一个意思。

  在这本作品集中,除去一些风景抒情小品,如天桥上火红盛开的三角梅,一望无际的紫色苜宿花田,梅子黄时雨中的幽幽青竹,逆光中一叶知秋的黄叶。可这不也是人眼中的景人眼中的物吗?王守仁曾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人生何其短暂,世界却浩瀚无边,有无数的“花”在你不知晓的角落与汝同归于寂,它虽存在,却与你无关,你不甘心如此,便不远万里来寻此花,用“镜头”去记录你眼中的此花,用你的心去感知去体验此花的存在,这或许就是大千世界中的每一场人生之旅。

  小林摄影深受中国绘画审美影响,非常讲究画面布局,注重计白当黑,虚实相生,追求空灵之境。尤其是那些山水作品,简直就是一幅水墨画,这当然跟他的中国画功底有很大关系。近景远景交相辉映,留下大片空白,于恰当位置拿豆大的一飞鸟、一舟楫、一人物剪影点缀,虽其形小,但其动之势、人之气对整个画面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动静皆宜,虚实相生。这种艺术手法在中国绘画(尤其是发展到后来的宋元山水画)中屡见不鲜却往往屡试不爽、妙趣横生。当然能在摄影中加以恰当运用也会使作品生色不少。

  最后,这本书与我喜欢的另一本摄影集同样美中不足的是:印刷质量不佳,尤其是这本,每一幅都是相同的尺寸,还这么小,大呼不爽!

  《时光映画——镜头中的二十四节气》读后感(七):静美之外,更多心意

  看到微博上都是@小林老师的,心里便对此书生出很多向往。

  晚上拿到后抽出时间静静地翻看,照片和文字同样让人喜欢。再配上一段《雨的印记》,读来真是一件美事。

  摄影在于心,在我看来但凡是好的照片都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要拍摄者善于从生活中和路过的风景中去获取和捕捉,才能留下这些令人心生爱慕的且有感情的照片。

  自己接触摄影也好几年了,从刚开始拿着相机就不停地按快门到现在开始懂得省思,其间思索是不是每次按下快门都能讲所见记录,但却并非如此,所以面对大美,很多时候更愿意它停留在心间。而摄影教会我的是善于从细微处看到更多美,所以很多时候我没有相机在手,但是却也感动于陌生人的相拥,欣喜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想这是摄影之于我,最大的收获。

  小林老师以二十四节气为章节的形式将不同季节的美呈现在出来,春去秋来,一季又是一季,风景的变化,人物的变化,寻常却又令人产生几分惋惜之意,并非所有都能用这样的方式呈现出来。

  画面中的美,有时候难以形容,却又带来安静,更多的是在这些美丽的照片后,还附上文字,静美之外的心意,油然生出,怎能叫人不喜欢。

  从书中不难看出,小林老师对绍兴的偏爱,对古镇的偏爱,也许每个人都有一个偏爱的地方,正如我,大海和大湖的偏爱。

  夜里忽然起风,关上门窗可依然听见屋外大雨将至的大风呼啸声,对于南方生活惯了的我,一时还真是难适应北方这种大风,可是想象一下,夜雨大风下,依稀可见的霓虹灯下的人影和穿梭的车辆,若是拍下来,会是怎样的风景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