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高难度谈话》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高难度谈话》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2-20 21:3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高难度谈话》经典读后感10篇

  《高难度谈话》是一本由[美] 道格拉斯·斯通 / 布鲁斯·佩顿 / 希拉·汉著作,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8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高难度谈话》读后感(一):如何有效沟通

  大学时代是和男友不可开交的吵架,毕业以后是无数次面对客户的高难度的沟通,大概每天面对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和形形色色的人沟通,这件喝白开水似的事情,却极大影响工作生活,有没有发现身边人缘好的人都极擅长于倾听?大家都知道倾听非常重要,可是你愿意倾听的时候人家不一定愿意讲。那如何才能擅长倾听?沟通分很多种,像我们总监见第一面聊几句的时候就大概明了对方价值喜好,气场强大,博才多学的往往令对方折服,倾听便成了次要的。可惜我既无才又不擅倾听编出来的故事都无可观赏性,只好踏踏实实修炼葵花宝典以期成为谈话高手,这本书应该是葵花宝典的前三式,把谈话的要点用试验和心理学分析一遍,然后提取要点,总结出针对前三式的具体实战演练。在具体实战之前要先定义下本书的高难度谈话,在本书中这个高难度谈话比较适用大多产生矛盾分歧的谈话内容

  有个好友,跟她的每次交谈都令人愉悦,即使长时间不见面不打电话,即使你是个极度沉默家伙都忍不住向她靠近倾诉。这样的人是不是都具有某种类似特质,如果做个研究应该是具有某种技巧魅力,他们总是让人感觉诚恳热情小心又渴求,善用这样的开场白,你能不能分享一下,我想了解你的私人生活安排。赞美你但顺应语境不露痕迹,他们善于发现美好迅速诚恳的表达感受,他们语速缓慢,吐字清晰,面带笑意

  回到这本书,从谈话的三层内容开始,依旧设前提,谈话内容产生矛盾分歧。

  1、发生了什么对话

  分歧的焦点无非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或是什么事情应当发生,谁说了什么,谁又做了什么?谁是对的,谁想怎样,而谁又应当承担责任

  2、情绪对话

  牵连出关于情绪问题极其答案,我的感受是正确的吗?恰当与否呢?我是应当承认,还是否认呢?我应当把事情提出来讨论,还是悄悄的查验呢,我做了什么影响了他人的情绪呢?如果他们因此而生气或受伤害,又会怎样呢?

  3、自我认知对话

  这其实是一种我们就眼前局面对自身的意义和影响所展开的自我对话,辩论的主题就是我们自己,这是否意味着我很称职,是否说明我是个好人,或者,这能证明我是否值得他人的关爱呢?它会对我们的自我形象自尊,以及我们的将来和幸福产生什么影响呢?

  《高难度谈话》读后感(二):稍显啰嗦,仍有收获,并非浪得虚名

  经常在沟通类的书籍推荐书单里看到这本书,在读这本之前读过非暴力沟通。或许是因为非暴力沟通的行文风格和这本书有些出入,并且从非暴力里面已经学习了一些沟通的基本理念,所以这本书在读第二章到第九章这个期间常常让我觉得实在是写的太繁复了。现在全书读完,客观的说,如果你是沟通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推荐你先看第一章,然后看第十二章,细细研读第十二章,里面不明白的再对照着看前面章节对应的内容。

  《高难度谈话》读后感(三):如何解决问题,及剖析起原因

  读完全本,收获颇丰。在以前,经常没有注意到争论的本质,总是站在自己是正确的这一前提下对对方加以指责,而没有考虑到场合和对方的感受。通读全文后,我发现,在问题发生时,不要只顾着自己,总是站在自己是正确的角度上进行批判。一个问题的发生,或多或少都有双方的责任,或者双方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或者双方不在一个点上,等等。要学会换位思考,即便自己是好意,也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感受和谈话的场合。要知道,光是抱怨永远也无法解决实际的问题。问题发生后,应该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解决它,预计双方开诚布公的讨论问题出现的原因,这才是相对正确的方法。总而言之,就是:明确双方观点的本质,换位思考,多考虑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

  《高难度谈话》读后感(四):浅评个人感想

  这本书断断续续读了得有2个月!不能说我不失败,简直太尼玛失败了。《明朝那些事》1--9就本书我读了不到一个月完事。这本破书却耗费了那么多时间。而且我最早读这本书的时候是强烈推荐的。

  刚读的时候确实被强烈吸引了,因为里面的一些观点和我平时的想法不谋而合,只是我没有这么详细系统的总结过,于是乎便抱着认真学习的态度去读,他提出的一个观点在里面是最有价值的。 发生了什么 情绪 自我认知。而且整本书几乎全是围着这个观点在说。刚开始你详细介绍还好,结果叨叨起来没完了,用我自己总结的一段话就是 在和他人进行高难度谈话时要站在一个中立的角度去进行谈话。完事了。。剩下的从头到尾的给你解释。将近300页啊,全是来回说这么几点,孙悟空为啥一棒子打死唐僧的,太能叨叨了!!而且这也是一本翻译过来的书,本身存在环境就有一些差异,现在真就是又无限放大了。。到后来我直接就是扔了那里去了,后面的大部分我都是看题目。。实在不忍继续叨叨了。

  总体说来这是一本能让人有很大改变的书,只要领悟了那个主要结构,剩下的事就是在生活中运用了。

  《高难度谈话》读后感(五):《高难度谈话)部分读书笔记

  第五章 掌握你的情绪——不然,它们将会成为你的主宰

  第六章 为你的自我认知做铺垫:问问你自己,什么受到了威胁

  1. 高难度谈话威胁到了我们的自我认知

  2. 导致我们如此焦虑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得不面对他人,而是因为我们必须面对自己。即将进行的谈话很可能会颠覆我们之前对自己的认识,或者说,它会照亮我们自己心中对自己的期望,但同时也会让我们忧心忡忡:如果我们辜负了自己的期望,那该怎么办?

  3. 三大核心认知:1)我称职吗?2)我是一个好人吗?3)我值得他人关爱吗?

  4. 认知的动摇让我们失去了平衡。就在你的内心世界发生巨变的同时,你正在试图完成一项极其棘手的任务——清楚有效地与对方进行沟通,疲于应付。

  5. 要想提高自我认知对话的能力,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自身的弱点——我们的心理是如何失衡的。导致自我认知易受到攻击的一大主要因素就是思考方式过于极端:我要么很称职,要么就根本不称职;我不是好人就是坏人;我要么值得人关心,要么就死不足惜。

  6. 极端的思考方式的最主要的危险就在于,它会让我们的认知时刻处于一种极不稳定状态之中,对任何反馈都表现的极其敏感

  7. 当我们打算进行高难度谈话,或是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我们就必须做好准备,迎接那些和我们有关却让我们感到不悦的信息

  8. 当我们选择了放大信息,我们就会把他们的反馈意见当成有关自己的唯一信息。我们把一切都想的很简单,并且任由他人的意见来左右我们对自己的认知。

  9. 捍卫你的认知:要想提升管理自我认知对话的能力,你可以分两步走。首先,你需要熟知那些对你很重要的认知问题,只有这样,你才能在谈话中迅速发现它们。其次,你需要学会用一种健康的方式吸纳新信息,并将它们融入到你的自我认知当中——在这一步当中,你必须放弃之前的极端的思考方式。

  10. 你承认自己有错的态度越爽快,表明自己复杂的意图的决心坚定,以及认可己方责任的姿态越高,在谈话中,你内心的平衡感就会越好,而谈话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几率就越大。

  11. 问题关键并不是你是否会被这些考验所击倒,而在于你是否能够像不倒翁那样,迅速找回平衡,并引导谈话继续朝着有成效的方向发展

  12. 在高难度谈话开始之前和进行中,你可以通过四件事来保持或重获平衡:1)放弃想要控制对方反应的想法;2)做好准备迎接他们的回应;3)畅想未来而获得关键的视角;4)以及如果你失去了平衡,不妨稍作停顿。

  13. 我们不应该试图控制他人的反映,相反,我们应该做好准备迎接他们的回应。

  第三部分:创造学习型谈话

  第七章 你的目的是什么

  1. 三种毫无意义的对话。有的时候,发起谈话是明智之举,而有的时候却恰恰相反。是否应该发起谈话?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请你先回答以下三个关键的问题。1)真正的矛盾在你身上吗?2)除了谈话,还有更好的解决方式吗?3)你有任何意义的目标吗?

  2. 单纯地试图改变他人的企图几乎很少能够成功,而一次以互相学习和了解为目标的谈话却往往能够帮我们实现改变他人的愿望

  3. 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与自己谈判,从而改变自己的谈话目的,这样做不仅仅可以大大降低谈话的风险,而且能够使谈话出现有利结果的几率大大提高。

  4. 如果你想说点什么,那就说清楚。把你的想法说出来,告诉对方。如果你真的想说,就不能蜻蜓点水般地一掠而过。你绝不可能在30秒内完成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谈话。只有真正的谈话可以解决问题。如果你只有“打了就跑”的勇气和能力,那就最好什么都别说。

  5. 当你认为谈话可能会陷入困境时,不妨想想以下三种谈话的目的:1)了解他们的故事;2)表达你的观点和感受;3)将问题积累起来一次性解决。

  第八章 开始谈话:从第三个故事开始

  1. 为什么那些直接的开场白无助于事,因为一开始,我们就触及了对方的认知对话。我们的故事(虽然大多数时候都不是有意的)所表达的无非是对他们的评判——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以及一个事实:在我们这个版本的故事当中,他们就是问题。像这种简单的开场白之类的话一经说出口,就立刻暴露了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2. 一方面,我们置对方的故事于不顾,另一方面,我们又试图在双方的故事版本以及各自的感受中找到平衡点。

  3. 第三个故事,即由一个立场中立,且具有敏锐观察力的局外人所讲述的故事。讲述第三个故事的诀窍就在于,让两个对事情持不同观点的人接受同一个关于此事的故事版本。

  4. 问题的关键在于该描述你和对方故事之间的差距,或者说差异。无论你有何种想法和和感受,你至少可以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你和对方看待事情的方法和角度都是不同的。

  5. 第二步:发出邀请。1)陈述你的目的;2)发出邀请, 但不能强迫他人接受;3)让你的同伴来做决定;4)持之以恒

  6. 几种具体的谈话1,传递坏消息开门见山。当你既有好消息又有坏消息,而决定谈话先后顺序的不应该是好或者坏,而是哪个消息更容易被听众所接受。

  7. 几种具体的谈话2,提出请求:不要让请求变成要求。不是要低三下四地去求对方,而是在提出请求之前对现实情况有个更加透彻的认识。了解对方对你的请求这件事的想法,可以缓解双方的压力,让谈话平稳展开。

  8. 几种具体的谈话3,旧话重提:在谈话开始前,你就已经知道,一旦提出那个尤为敏感的话题,对方可能立刻就会做出消极或否定的反应。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先谈谈你们的谈话方式。把“我们谈话时事情的发展方式”当成问题,然后从第三个故事的角度出发,将这一问题描述出来。

  9. 谈什么:三层对话:1)探索每个故事的来源;2)告知对方你所受的影响;3)承担自己应担负的责任;4)描述你的感受;5)回顾自我认知

  第九章 学习:用心聆听,听明白

  1. 聆听有两个好处:第一,了解对方;第二,聆听他们的述说,他们才会听你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方不愿听你说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固执,而是因为他们觉得你并没有把他们的话听进去。换句话来说,对方不愿听你说话的原因和你对他们的评价一样:他们觉得你反应慢,或是你很固执。所以,他们的对策和你的如出一辙:不断重复自己的话,尝试各种新的表达方式,提高音量等。

  2. 如果阻碍他们聆听的障碍就是他们觉得自己说的话没人听,那么,去除障碍的方法就是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话有人听了——你先退一步,聆听他们想说什么,而也许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他们知道,你已经明白了他们想说的话以及他们的感受。

  3. 在交流过程中,人们看重的无非是你是否真的对他们所说的话感兴趣,你是否真的很在乎他们。聆听的关键就在于:你是否好奇?你是否很在乎?最核心要素是——真诚

  4. 要想克服真诚的聆听过程中的最大障碍,发现并留意发自内心声音——你想到了但没有说出来的观点或想法;不要掩盖它,让它大声地说出来;然后管理内心的声音。两个方法:1)通过协商让自己好奇;2)实在自己想法太显著,就别忍了,大声说出来,别影响聆听的质量

  5. 优秀听众的三种技巧1,为了了解而提问:1)不要用提问的方式来掩饰自己的观点;2)不要把问题当作盘问对方的工具;3)提出开放性、不受限制的问题;4)就三层对话提问;5)让他们觉得即使不回答问题也是安全的。

  6. 优秀听众的三种技巧2,为了明晰而阐释:1)检验你的理解(人们之所以会在谈话时不断地重复自己的话,完全是因为他们无法确定对方是否已经听到了自己所说的话)。

  7. 优秀听众的三种技巧3,认同他们的情绪:1)回答那些看不见的问题;2)如何认同情绪;3)顺序也很关键:解决问题之前须先认同;4)认同不等于赞同。

  8.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认为,面对他人,我们要么赞同,要么反对,再无其他选择。事实上,我们完全有第三种选择:一边认同对方情绪的作用和重要性,一边对他们所说的话提出异议。

  第十章 表达:清楚有力地表达自我

  1. 在高难度谈话中,与雄辩和机智相比,自知之明和正确的信念——相信自己要分享的信息的重要性——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

  2. 认识到自己说话的权利不仅可以帮你在谈话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且还将赐予你勇气,让你战胜恐惧和懦弱。

  3. 你可以把表达自我当成一种资格,一种鼓舞,却绝不能当作是一项义务。表达自我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而寻找表达自我的勇气则是一个贯穿于你一生的历程。

  4. 说出问题的核心1,从最重要的事情开始

  5. 说出问题的核心2,直截了当地说出你的意思,不要让对方猜谜语。1)不要依赖与潜台词;2)避免弄巧成拙;3)不要过分简化你的故事

  6. 清楚明了地说出你的故事,三大原则:1)不要把自己的结论当作真理;2)告诉对方,你的结论从何而来;3)不要让“往往”或“从不”夸大其词:给他们以改变的空间

  7. 帮助他们理解你:1)邀请对方阐述你的话;2)询问对方,他们有哪些不同看法及其原因。

  第十一章 解决问题:谈话的引导者

  1. 引领谈话的技巧1,再构造:你可以对他人说的任何话进行再构造,从而将谈话引入学习型模式。可以将真想——不同的故事,控诉——意图和影响,职责——规则,评价、刻画——感受,你有什么问题——他们的境况。

  2. 引领谈话的技巧2,时刻聆听:当你发现对方已经变得十分情绪化时,最明智的选择就是闭上嘴巴,聆听,然后表示认同。

  3. 引领谈话的技巧3,适时重拟话题,让麻烦清晰化

  4. 开始解决问题1,双方达成一致。对很多人而言,当他们意识到,自己并不一定非要与对方意见达成一致时,他们就立刻觉得如释重负,之前的失望感和绝望感也顿时不翼而飞。

  5. 开始解决问题2,收集信息和测试你的感知:1)说出仍然被双方所忽视的问题;2)说出那些可以说服你的话;3)询问对方有什么(如果有的话)可以说服他们;4)征询他们的建议。

  6. 说服对方肯定是一条双行道:要想说服对方,首先你必须愿意接受对方的观点。经验告诉我们,凡是深知这一道理的人都几乎很少会因为无法说服他人而苦恼。坚持己见的处事原则不仅为他们赢得了强者的美誉,也赢取了大多数人的尊重,而更重要的是,这一原则还能让那些习惯利用他人的人敬而远之。

  7. 开始解决问题3,创造选择。

  第十二章 总结

  1. 一张为高难度谈话而准备的清单。

  2. 十个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棘手问题。

  《高难度谈话》读后感(六):强烈推荐想提升沟通水平的同学看

  因为工作生活中总是会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需要去面对去沟通,在开口谈之前,总希望能找到好的方法,以便能顺利达到自己想要的那个合理的目的。一直在寻找如何谈话,如何提升沟通技巧方面的书。在当当网上找到这本书时,看到其宣传:“全球畅销10年;哈佛谈判项目15年研究,数千次咨询研究的结果;对客户,对同事,对亲人,突破沟通中的最艰难的时刻;”这不正是我需要的吗?立即买来,开始读起来。

  因为以前反思自己每次跟老公谈儿子的生活、教育方式问题,我们的谈话都是没有实际结论,即我们没有达成共识,所以谈话后,我们仍是各自做各自认为对的事情,读书时回顾以往关于儿子生活教育的谈话,我深深理解了本书第二部分的内容,即每一次谈话都包含三部分的内容“发生了什么事?有哪些情绪?自我认知是什么?”回忆一次跟老公的谈话,说明一下:

  起因:儿子三岁五个月时,一次感冒了,有点咳嗽,没有发烧,晚上咳嗽的厉害一些,我下班回家,老公也回来了,儿子有三个小时内咳嗽了三四阵,每阵咳嗽两三声。

  老公:“儿子感冒好像很严重,赶紧带他去医院,现在就去。”

  我不认同老公对儿子感冒的判断,没有回应他。因为在我的育儿观念里,小孩有点小咳嗽,没有其它症状,我不会带他去医院打抗生素,吊水,我宁愿让其自身慢慢增强抵抗的能力来抵御疾病的入侵。

  老公看我没反映,又开始催了一下:“你去不去啊?”

  “不去,要去你自己去。”我坐在床上冷冷的回答。

  “你这个做妈的是怎么做的?儿子病了你都不管。”老公恨恨的说。

  “你这个做爸的是怎么做的?一点点咳嗽就要带去医院打吊水,你以为吊水对小孩很好吗?”我也不示弱的回。

  ………………

  现在回想起我们这样的谈话,以前真的很多次发生在我的生活中,现在来分析,当时面对儿子有点咳嗽的问题,我和老公在对同一件事情上,两人的情绪是完全不同的,现在分析一下:

  老公提出去医院,他说这句话的情绪是担心,是害怕,因为他没有带小孩的经验,也没有面对小孩有咳嗽时应该如何处理的经验;

  而我不认同他的提议,是因为我知道小孩有点小咳嗽,可以帮他调整一上,推推背,饮食调整一下,对他提升自身抵抗力是有益的;而每次去到医院的经历都是开抗生素消炎,吊水,这样对小孩身体是无益的;

  接下来的情绪各自都开始对抗,老公开始说你是怎么做妈的,一听就是在指责我做妈妈不负责责任,这可伤害到了我的自我认知,在我的自我认知里面,我是一位非常负责的妈妈,我尽最大的力量去做对小孩成长有益的事情,包括去看如何帮小孩推拿,增强身体等等。他的话已经影响到我对于“我是一个好妈妈”的认知。

  于是,我开始反击,你是怎么做爸的?我在反击时,也没有去想是否伤害了老公的自我认知?据后来的观察和判断,我应该也是伤害到他的自我认知了,在他的认知里面,他肯定是一位好爸爸,全心全意为家庭奉献的爸爸。

  再接下来,关于这件事,我们肯定谈不下去,结果无非以下:

  一、他不再跟我谈,他自己一个人带儿子去医院;

  二、我不再理他,一个人给儿子做推拿按摩;

  三、两个人各自生气,互相不理对方;儿子的咳嗽暂时不做处理;

  这样的谈话没有结论,没达到理想中的结果。

  精读完《高难度谈话》后,仔细把生活中,把工作中的一些发生过的事情回顾后,都不会离开“发生了什么事?情绪是什么?有哪些自我认识?” 这些。

  如何真正达到书中的介绍,以“和”的姿态,引领构造一场学习型的谈话,其路真的还是很远……但至少我现在知道了方向,知道如何去做,剩下的事情就是如何行动,从每一次的谈话中去总结,去反思,去运用……

  感谢这本书,感谢写这本书的团队及主要创作人员!真的让我获益不少!

  《高难度谈话》读后感(七):沟通和说服不一样

  这本书是一种真正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沟通书籍。

  它的谈话技巧、架构并非是用气势磅礴的旁征引用或是巧妙的陷阱话术,亦或是巧言令色的压制对方,同时挥舞胡萝卜和大棒来达到一种说服效果。

  而是把问题摆上桌面,思考如何以一种更平衡,更不损失对方利益(或另外方式补偿)的基础上扩大己方利益。

  本书提倡的对话结构: 

  1发生了什么事实:

  2情绪对话:

  3自我认知对话:这些话和我有什么关系

  实际上是鼓励大家开诚公布的交流:双方各自这个问题的看法,双方原本是怎么想的,事情发生成这样双方情绪,如何归责,以后如何杜绝再次发生。

  有几个词语给我的影响很深刻,每个人理解不同,故我不在此赘述:

  一:情绪分享

  二:学习型谈话

  三:归责、指责

  四:意图

  五:第三个故事

  六:认同、赞同

  《高难度谈话》读后感(八):一些感受

  这是第二次看《高难度谈话》了有一些零星的感受,希望跟大家分享一下。看这本书时,我总想起一个词叫巴别塔;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谈话,就像上帝设置的巴别塔;我们在以为和别人谈话,其实是在和自己的潜意识中的别人在做谈话,在和自己的情绪辩论。

  谈话之所以变成高难度在于我们要涉及到事实、情绪、意图三个方面,还要裹挟着过去的经历对我们的个人影响。看这本书让我反思最多的是当事情发生时,我应该更加积极的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包括那些潜意识中夹带私货的东西。当别人的行为惹怒我时,应该更加积极的去告诉别人这种行为带给我的感受,让我产生那些不美好的想象,而不应该泛情绪化的指责别人,或者试图用嘶吼、说脏话的等无益于解决问题的方式。当愤怒时,多提醒自己,我对别人意图的猜想只是基于别人行为对我带来的影响,是夹杂了过去经历的假设,并不是真实的。而假设是需要去验证的。我们应该更多的去学会换位思考,更加积极的沟通。

  另外,要学会归责,学会反思自己。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双方互相作用的结果,指责对方只会让事情更加糟糕。

  《高难度谈话》读后感(九):如何避免沟通障碍

  “鬼谷先生 , 六国 时纵横家知大局,善揣摩,通辩辞,会机变,全智勇,长谋略,能决断。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这里指游说开合有度、纵横自如。没有不可以去的地方,也没有什么不会成功的事情。

  他们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策划计谋多以国家政治需要出发,这里所说的就是纵横家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走于各国之间,他们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在职场中,自己也经历大大小小无数的沟通,也碰到了形形色色各种人,有善解人意的、有高冷装逼的、有偷奸耍滑的、有胡搅蛮缠推卸责任的,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和同事撕逼、和其它部门撕逼,和领导撕逼,各种撕逼不停,在这种大染缸里修炼出来的都是千年老妖,但大部分人本意是不想这样的,但说着说着就可能翻脸,其实心里都明白,有些话只是没有说出口而已,说出来可能更伤人,但不说出来就会产生焦虑,心里失衡头脑一热做出来的事情会更傻逼。

  为什么会抓不住重点,实际上是我们忽略了沟通中应该注意的三个问题:

  首先,便是情绪的运用,合理的在谈话中避开情绪,能够让你的言语更加理智化。

  情绪对话: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情绪高难度谈话其实并不仅仅与发生了什么有关,它们还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我们的情绪。这时,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我们是否会产生强烈的情绪,而在于当情绪产生时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它们。

  了解情绪、谈论情绪、管理情绪——这正是我们作为人类要面对的最大的挑战之一。没有任何人和事能够让处理情绪问题变得容易而无需承担风险。但是,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却都可以在情绪对话中表现得比现在更好。谈论情绪似乎并不轻松,可是这的确是一项我们能够掌握的技巧。

  自我认知对话:这些话和我有何关系在这三层对话中,自我认知对话可能是最敏感,同时也是最难以应付的一种“对话”了。可与此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自身处理之前两层对能力的大好机会。

  保持自我平衡:当你开始感到谈话隐射到了你的自我形象时,你的内心可能就已经开始失衡。

  转向学习型谈话:在谈话中,真正扮演中心角色的是情绪,而不是事实;你渐渐地明白了这一切对每位谈话者的自尊和自我认识究竟意味着什么。最终,你发现,传递信息型谈话早已没有任何意义。事实上,你可能会发觉自己再也没有任何信息需要传递,取而代之的是,你想和对方分享某些信息,向对方提出某些疑问。

  在所有的谈话中,我们头脑里都会有一个假设:我是对的,你是错的。但从没有人会仔细论证一下,你是不是真的对了,谈话双方关注的并不是事实究竟如何,他们关注的是什么才更重要。

  究其原因只不过是我们自己对自己进行保护,我们在潜意识里捍卫我们的主权,我们并不清楚事实的真相,或者我们知道事实的真相但并不想说出来,因为说出来会让自己失去谈判的价码,所以只有怒怼,歇斯底里。

  谈论错误和谈论真相一样——只会产生不和与否定,以及少得可怜的对这件事情或局面的了解。它会激起我们对于可能降临的惩罚的恐惧,并让我们更加坚持之前的观点。谁都不愿意承担因为过失所产生的责任,尤其是在一种不公平的状态下,所以,为了不做“替罪羊”,我们必然会全力以赴地为自己开脱责任。

  最明智的行为就是想尽一切办法,首先弄清楚究竟是什么蒙蔽了他们的双眼让矛盾愈演愈烈,接着才是想办法阻止问题的再一次发生。专注于谈论过失只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无法集中精神找出产生错误的真正原因,以及纠正错误的方法。

  理解过失设定和归纳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导致问题的真正原因,并纠正我们错误的方法。追究责任与归纳责任之间的差别可能很细微,可是,弄清楚并了解这一细微的差别却是值得的,因为这一点小小的差别将会让你处理高难度谈话的能力有大大的提升。

  必须学会用心聆听,听明白再发表自己的观点。

  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同时,每个人所关注的焦点也有所不同,所以,即使是同样的事物,在我们每个人的眼中也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更加关注情感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的人眼中则只有身份和权利,而在有些人看来,事实和逻辑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当中既有艺术家和科学家,也有实用主义者。

  我们当中的有些人一心想证明自己才是正确的,而另一些人则只想避免冲突,或是掩饰矛盾。有的人会把自己当成是一名受害者,而在他眼中,其他人要么是英雄,要么是旁观者,要么就是生还者。因此,我们最终选择吸纳的信息也就各不相同了。

  几乎所有引发争论的境况都可以看成是归责体系作用的结果,即双方“通力合作”的结果。将责任归于一方只会让谈话前景愈加昏暗不明;要想让谈话的前途一片光明,双方归责才是明智之举。学会在每件事情当中发现自己的责任。你也许无法改变他人所应承受的责任,但是你却能够经常地借助于归责来改变自己的责任。

  在工作与生活中,相互之间的谈话是促进自身与领导、同事、朋友之间的关系最有效直接的方式,巧妙地运用谈话艺术,学会谈话的技巧,可以让自己的人际关系遍地开花;更正自己谈话的陋习、去除自己表达的障碍,学会如何说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让工作更加顺利、让生活更加精彩!

  《高难度谈话》读后感(十):跨越沟通中的最高峰

  沟通,人类亘古的难题,太多的问题,源于沟通,要解决,并不是几本书、几部电影(如《撞车》、《通天塔》等)能够做到的事,否则,不会持续地有类似的书或电影问世,但是,人不应放弃在沟通方面所做的努力,增进知识、了解沟通途径和技巧,未必能够解决本原问题、所有问题,但一定有所增益。

  读,比不读好,用,比单纯的读好。一本书只是引子,长时间的实践、调整、改进,才会使知识转成智慧。

  在读《高难度谈话》的过程中,我有时候会停下来思考,对照自己曾经遇到的高谈度谈话,以及自己当时的应对,进行反思,有些事情,若是当时了解并且应用在这本书中习得的知识,可能会更好,但是,也有可能,知道是知道了,但在事情发生时,受情绪的驱动,仍未必更好。知和行,很多时候未必合一,当然,这也是需要努力的方向。归根到底,要改变,往往是先有知,后有行,从基础的概念开始。

  《高难度谈话》是一种解构方法,书中给出了不少情景案例,这些案例,我们也并不陌生,很多时候我们也会遇到,而且我们最初的应对,可能和案例中的主角颇有类似之处,不论古今中外,人性其实是恒常的,并没有随着科技的进步、文明的进步而改变多少。我认同书中的观点,每段高难度对话都有三层对话结构:

  发生了什么

  情绪

  自我认知

  看上去,仿佛是把每一段对话都复杂化了,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应对之所以不够恰当,正是因为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简单无错,但简单往往是由复杂化来,如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三个境界,学习这种解构方式,认真了解对话背后的东西,增强自己的洞察力,练习到一眼能够洞穿本质,这样的时候,未必能够瓦解高难度,但会使难度降低。

  针对三层对话结构,书中分别又给出剖析,如同剥洋葱,层层深入,不难看出,这里面涉及到心理学范畴,所以也可以把这本书当成引子,我觉得这本书最重要的意义是教人一种思考方法,包括了同理心、对于信息的解读原理、倾听和理解的原则、表达的方式、站在各个角度的全方位分析,综合所有信息,进行钻取、提炼、分析、结论、应用,提升自己的格局,增强对他人的理解,从而达到沟通方面的“和”,这个“和”字,我理解为和谐,但并不是普通意义上被用滥的和谐,而是《易经》中所谓阴中有阳、不断转化、最终达成的动态和谐。

  用静止的、孤立的、僵化的思维模式来看待问题,无异于刻舟求剑,但是遗憾的是,很多时候,人类往往会犯这样的错误,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空前增多,更多交流带来更多机会,也会带来更多误会,发生更多的问题,平衡其实不是一直静止的状态,而是不断地失去平衡又重获平衡,对于问题同样如此,不应惧怕,而应面对,在问题的发生和解决之中间,不断失衡又重回,而自身的修为,也会不断加深。小国寡民的状态是一种特殊时段的理想平衡状态,但在如今的时世,并无法达到,既然如此,就应该开放心胸,面向更阔大的世界,而对于沟通中产生的难题,则需要以探究的心态来面对。比如《通天塔》,如果能够深刻洞悉地域之间的不同文化、洞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共同向好的一面努力,未必不能解决问题,当然,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又一个复杂的模型,涉及到太多的丝丝缕缕,这也是需要面对的客观实相,并不必一味乐观。

  化解高难度谈话的方式,同样也是高谈度的,即使书中给出的建议可以总结为五步清单,但每一个步骤后面,都需要相应的知识体系和不断实践,但即使如此,它值得人去探求。

  另外,我感觉书名不算很好,一般人有知难而退的情绪,一看这书名也许就会吓回去了,加一个动词,如“克服”可能会更好。一己之见。

  关联阅读:

  《正见》:觉知自己的情绪

  《当和尚遇到钻石》:了解何谓“空性”

  《少有人走的路》:一个人幼年时的经历,会对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