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恐惧状态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恐惧状态读后感10篇

2018-02-20 21:3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恐惧状态读后感10篇

  《恐惧状态》是一本由(美)迈克尔·克莱顿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5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恐惧状态》读后感(一):不要輕信

  實事求是地說,這本書在同類懸疑小說里,不算好看的。

  情節既不曲折故事也不動人,唯一吸引俺讀下去的是它里面描述的觀點:

  地球并沒有發生氣候的惡劣變化!

  跟不要說變暖了!

  即使局部地區變暖,也未見的就是壞事!

  ……

  天哪,難道過去十多年來的宣傳真的就是一個陰謀?為了讓人們——全人類陷入恐懼之中?

  我不知道,但我非常理解其中一句話的含義——“社會控制的最好辦法是恐嚇。”

  對俺來說,閱讀這本書的最大收獲就是:

  不要輕信政府、媒體、專家等和你說的那些似乎言之鑿鑿的事情——例如全球氣候變暖——要有證據,要獨立思考努力求證(有必要的話),要能看到肯定的語氣背后的東西。哪怕是所有人都在這么說!

  《恐惧状态》读后感(二):那些常识都对吗?

  《侏罗纪公园作者作品喜欢那部电影,于是下载来看。一开始有些看不下去,里面有大量的关于全球变暖的论述和专业术语,但也竟然坚持看完了。

  我也像书中主角一样,认为全球变暖是毋庸置疑的,这种观念的形成没有任何科学根据,而是来自印象中大量的报道。随着剧情深入,固有的观念动摇了,“城市热岛效应是造成城市气温升高的原因”,“土地不同用途造成地面气温的差异”,“一些冰川在融化,而更多的冰川事实上正在增大”,“海平面近6000年来在持续升高,而非进入工业时代后才升高”,“京都议定书的实施结果是在2100年将温度降低零点零四摄氏度”……虽然这只是一部小说,但大量的论述及文中角色讨论让我开始相信作者关注认真研究过全球变暖这个议题,并借以小说的载体去陈述。那么炒作概念、制造恐惧的用意何在?表象是也许是极端环保主义者,也许是打着慈善的旗号谋求利益的实体(借此获取捐款、科研经费、诉讼收益等),实质或许是文中疯癫博士关于“社会控制的最好办法是恐吓”“政治-法律-媒体综合体打着增强安全感的幌子制造着恐惧”的论述,这也是此书书名的来历吧。

  犹如另一位网友所言,此书最吸引人的或许不是它的剧情,而是它带来对你我固有观念的冲击,引发对所谓常识、所谓理所当然的思考,这才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恐惧状态》读后感(三):恐惧的是被指引着去恐惧的

  看了这本书后,对克莱顿的逝世感到由衷的可惜,小说界又失去了一位人文关怀的高科技作家.

  网上也有人评论这本书里,克莱顿的状态有所下滑,也许吧,也许他讲故事的才能没有十年前,二十年前那么的汪洋恣肆,奇思妙想不绝,让人读着他的文字完全被他的文字所牵引,阅读快感是这本书所没有的.但是,这本书确实是克莱顿有着对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当今这个信息爆炸但绝对不对称的信息时代里,人们应该怎样去接受怎样去相信你所接触到的知识内容.

  全球变暖,多么时代化的话题,一贯的延续了克莱顿关注于最前沿的风格,可惜,他的视角永远的那么独特,那么的与众不同,环保组织环境运动人士不再是,至少不再全是大家眼里为了人类未来所忧虑所采取应该采取的行动正义人士,他们已经沦为了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日益变质的,反而成了危害公共的害群之马.当然,政客,媒体的各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鼓吹,也是书里一再强调的所谓利益共同体.

  当然,回到故事本身来讲,本书还是具有一定水准的悬疑小说,不过与故事中作者希望表达东西来讲,就显得落了下层.也许这就是有些朋友觉得作者江郎才尽的原因吧.

  想想,近年来中国可曾出了什么值得人深刻反思的高科技小说?为什么我们出不了这样的书,我们看到的都是众口一词言论,而本应该有的独立思考,人文关怀,反思内省却未见踪影!这不能不说是种遗憾!当然,也让人不得不对克莱顿由衷地敬意,他的这种独有的视角,开辟了我们所缺少的封闭的视野,让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这个世界这个时代这个不断变化着的社会!

  《恐惧状态》读后感(四):你害怕转基因

  书名为恐惧状态,但对恐惧状态在文中好像只出现一次,是由一个路人乙般的专家说出的。这位专家研究思想生态学(不知道是否真的存在可能是社会学和什么的交叉学科吧)---统计一些词汇新闻媒体上的出现频率发现政府联合媒体与法律竭力给人们灌输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让人们对自己的安全产生很大的疑虑,生活在恐惧之中,从而控制他们。我认为这一段话是这部小说的核心,而对环境变暖的调查不过是展开其中的一个例子

  各种保健骗局,左旋肉碱,酸性体质理论,胶原蛋白,涉水产品,保胎产品,可能看成这个理论在商业上的运用,它的执行者也是商人。对转基因食品舆论控制自然远非商家操作这么简单,但此处讨论是不合时宜的。

  这篇文章给人最大的特色就是信息灌输,强迫你了解大量专业性很强的文件数据细节。很让人怀疑自己的大脑什么时候会内存溢出,不过我喜欢。如果文章中的论据都是正确的话,那么全球变暖确是一个骗局,这篇小说有相当一部分就成了科普。我读的时候倾向认为这个观点真实的,因为和我零星看到的资料一致。如果数据是作者自己编造的,那么我更崇拜他了==~。对成篇累牍的资料不感兴趣同学这里肯定要打负分了,如果豆瓣有负分的话。

  剧情的话我一向认为自然就好,不必谲诡,而且我也记不住了。反正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至于主人公命运,和全球没有变暖这个观点比起来,随他去吧。顺便问下,谁能告诉我最后主角被残酷资本主义竞争和谐了没。

  如果你现在搜索“全球变暖”这个词条,会发现存在一些对立的观点。这并不代表因二氧化碳产生的一些个人国际费用会停止征收。我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这些观点在学术上甚至在舆论上达到统一

  《恐惧状态》读后感(五):克莱顿的怪异著作

  迈克尔•克莱顿一向是我喜欢的科幻作家,此人可以视为将硬科幻与软科幻出色结合的代表。虽然他对于具体的科学细节掌握得非常之多,但是对于总体的科学,对于科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他一向是表示怀疑的。他最著名的《侏罗纪公园》一方面是对于混沌理论的出色科普,一方面又根据混沌理论,对于人类试图依靠科学掌控自然的狂妄,进行了批判。

  对于《侏罗纪公园》,大部分人只是电影观众,不是小说读者。但即使如此,这部由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也不仅仅是商业惊险片,同样也表达了相当的对于科学及其技术的质疑和批判——虽然比小说弱了很多。在他的早期电影《西部世界》中,未来的机械世界是一个令人恐怖的世界,人类成为机器人的追杀对象;前几年的《猎物》则对当时最为时尚的高尖技术纳米进行了批判,描述了一个纳米技术充分发达时所达到的一种恐惧状态。

  然而,在这部《恐惧状态》中,他却对当下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表示了怪异的看法一般而言,对于科学技术的批判,与对于环境问题的倡导,在立场上是一致的。但是这一次,克莱顿所质疑的却是当下环境运动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全球变暖。他告诉我们:全球变暖并不存在足够的证据,因为全球气温一直在浮动者,把时间尺度放大,我们现在的所谓升温其实微不足道,甚至,即使这微不足道的升温也是建构出来的。因为有些地方升温了,有些地方没有升温,而且还降温了。(340页)冰川融化也没有足够的证据,因为全世界有十六万条冰川,被仔细研究的只有几条,有五年以上数据的只有七十九条。(379页)物种灭绝也是这样,因为我们不知道全世界究竟有多少物种,而且每年还有一万五千个新物种被发现(378页)。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增加,都是没有足够证据的,甚至只有否定性的科学依据。(380-390)进而,他还试图说明,如果真的全球变暖,对于人类生活却可能有更多的好处。(381页)

  在他的小说里,他认为当下已经被普遍接受的“全球变暖”是被绿色分子建构出来的,而建构这个事实目的是为了自己利益。

  小说大概是这样的。

  一位富翁,乔治•莫顿,一直从事环境慈善事业,对绿色组织投了不少钱。这个人出场不久,就借助一场车祸隐遁了,直到故事结尾才出来。隐遁的目的是为了旁观,是为了揭露阴谋。于是故事的主角就成了他的律师埃文斯。埃文斯在莫顿假死后仍然为他工作处理他的后事和生前签署的文件。莫顿的长期资助对象是国家环境资源基金会,基金会的负责人是尼克•德雷克。在故事开始的时候,莫顿捐助了一千万美金,一百万用于支持瓦努图诉讼上——一个岛国因为海平面上升国土危机而起诉西方大型工业企业;九百万给基金会以后的公益官司。在莫顿隐遁之前,他与德雷克发生了小小的不快,并把小说的重要角色科贝尔介绍给埃尼斯。科贝尔在这部小说中,是科学的阐释者。此人学识渊博,能文能武,兼有卡尔•萨根和詹姆斯•邦德的双重功能

  在小说中,德雷克为了不断换取经济资助,需要把全球变暖这个概念炒热,引起全球的关注,为此,他组织了一个会议“气候突变研讨会”。全书的惊险场面都围绕着这个研讨会展开。为了给这个研讨会造势,德雷克试图动用高技术手段炸裂南极冰盖,甚至要制造一起海啸,而为了让这起海啸有更大的效果,他们还施展手段,让大量的美国家庭和中小学生在会议那天到河边的公园度周末,使他们在海啸中遭受直接的损失。德雷克为了实现这个阴谋,使用了用毒的海水生物,以及人工控制的雷电谋杀知情者。毫无疑问,科贝尔发现了这个阴谋,他带着埃尼斯等人,南极南太平洋地全世界跑,历尽艰辛,最终粉碎了德雷克的阴谋。

  (待续)

  《恐惧状态》读后感(六):克莱顿先生使命

  ‘自然平衡是种幻想大自然永远不会平衡,自然界总是处于失衡状态,人类曾被定义为自然秩序的最大破坏者,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整个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受到种种破坏’--------迈克尔.克莱顿。

  我相信,作者更多是出于一种类似‘使命感’的驱使,而非经济利益,写下这部作品以警世人,书中大量关于环保理念与事实的叙述及辩论是个佐证,这么做显而易见有损于故事的流畅及精彩度,通常而言,这不是一部通俗小说的常规做法

  就如同很多人长期以来深信不疑有左脑右脑之分,某些环保观念也有源自粗浅认识或甚至被既得利益者刻意灌输的误谬之处,这本书的意义显然不在于讲一个多么惊险刺激的故事,而在于对某些惯常认知的反思以及对伪科学的警惕。作者当然不是反环保,作者只是以这部作品为契机,阐述自己对环保的思考与探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恐惧状态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