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好河山可骑驴》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大好河山可骑驴》的读后感10篇

2018-02-22 20:4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好河山可骑驴》的读后感10篇

  《大好河山可骑驴》是一本由王这么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50元,页数:3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好河山可骑驴》读后感(一):无关驴事,只是云与月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蒋捷《梅花引·荆溪阻雪》

  茫茫江水之上,一叶扁舟,孤影如我,何处飞来的白鸥,流离眼眸轻声细语:“那船上的老头,你是不得已而留下来的,还是心甘情愿留下来的?”我心甘情愿吗?江水上印出一张老脸眉头紧锁。风起帘栊,灯影摇晃,一支寂寞的舞,冷冷清清。

  可还记得那年月,花楼掩映,杨柳岸边,清风舟上,你我携手,宛若梦里游。真是一场梦,一场梦呵!可我再也梦不到……今夜,船外江水寒,独自空流去。天漠漠,云湿湿,夜里,雪里,一株残梅独对,笑我愁。我说,你也愁似我。

  人说,宋朝是古代文人活得最幸福时代。可在宋词的世界里,总是充盈着这诉不完、道不尽的“愁”。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苏轼《西江月》

  就连乐观豁达如苏东坡,也免不了凄然一声“世事一场大梦……”。

  这是人生的消极吗?

  不!

  我一直反感这种拿“消极”或“积极”的标签去贴封丰盈厚重生命形态做法。我总觉得正是宋代文人这浪漫悲情,才熔铸了宋词流传百世仍能引人共鸣情感可惜现代人大多已无福消受这份“闲愁”了……

  《大好河山可骑驴》是在“豆瓣阅读”上一章一章慢慢推出来的关于宋词,关于宋代词人的文化随笔,今年五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王这么——一位涉书广博,走笔轻快,运思沉潜的写作者。

  我将这本书推荐给别人时,大家普遍表示很感兴趣,但当我进一步告知这本书的内容是关于宋词和宋代的词人时,他们便大失所望——我知道他们的兴趣点所在——“驴”。但我很难搞清楚他们究竟对这畜生怀有怎样一种心理期待,不过毫无疑问的是,“驴”正是这本书的卖点。当然,读者阅遍全书,就会发现,除写陆游的一章稍稍提及了这畜生之外,其他部分毫无牵涉——可见出版商用心之“险恶”。

  这本书无关“驴”事,故就此按下,不再细究。

  对宋词及宋代词人,普通人接触的途经恐怕只有曾经被迫背诵一首首佶屈聱牙的诗词语文课堂绞尽脑汁赏析连大意都无法知晓的古代诗词的语文考试卷——那曾经的一场场噩梦令多少人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对诗词望而生畏永远都提不起兴趣来。(少数文学发烧友除外)

  所以,讲解诗词的书在普通读者那里远没有一本低俗小说欢迎。但这本《大好河山可骑驴》在众多的有关诗词的书目里却是个另类。

  它不是正经的学问,也非枯燥知识梳理,而是随心随意的走笔,自由自在的讲述,跑野马般的沉思……总之,它的有趣在于,它可以带着你在宋代词人的世界里游走,可以帮着你在宋词的字里行间咂摸滋味,可以与你一起站在现代的高楼上回望彼时的云与月……

  我读书懒得做笔记,经常读过也就忘过。但这本书,我却忍不住摘抄了几页精彩的语段,因为我喜欢这样的文字喜欢静静地讲述,静静地思考,静静地关照……

  《大好河山可骑驴》读后感(二):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体制那么无情,那么险恶,为什么非要去掺和一脚呢?因为除了参与,你没有其他办法实现一生的抱负——哪怕是堂堂正正,济世安民的抱负。你没有超越时代的想象力,去寻找在体制外实现这一切的通道。只能去赌一把,赌注是自己单纯初衷。”

  读到这儿,真的是被深深触动。陆游、苏轼、辛弃疾、欧阳修、李清照、秦少游……一个个文采飞扬的人物,为什么要变法?为什么又反对变法?为什么可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无非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家国情怀,在利己主义盛行的当代看起来似乎是很遥远、过于理想主义概念,但从他(她)们的词中,看到的那些个郑重和坚持,确实如作者所讲:“那些句子,平时根本不在意,却在某些未曾预料的时刻,涌上心头,一句一句地敲击着你,让你有了宿命般的领悟”。

  《大好河山可骑驴》读后感(三):宋朝的文艺青年都是怎么过日子

  文/残小雪

  (微信ID:yigeren9891)

  大好河山可骑驴。能够慢慢的看看这世界,大概算得上是宋朝的文艺青年们能过的上的日子,那可不像现在,飞机晚点,火车迟来,高速拥堵,所有人都抱着手机,早忘了雾霾底下的大好河山。

  宋朝,一个中国历史上难得的自由且开放的时代。一个时代的美,是书中的主人公的美,也是他们眼中所看的到的美。

  前几天一个前辈对我说,你们这些年轻作者,肚子里缺了些古诗词的沉淀。正想寻得什么书来读一读,王这么的这本新书刚好。比起唐诗,更偏爱宋词一些,句子的平仄顿挫,长短的排布,连词牌名都带着些只有中国人才读得懂的腔调。每次想到这里,都能想象出当年那些文艺青年们凑在山间的凉亭里,喝酒聊天,有的日子过得好些,有些日子过得差些,大家难得聚在一起,你说上句我说下句,满脑子转的都是风骚的情怀。

  这书说是写宋词,可也并没有白话文的解读,幸好不会拿做教材来读。而是选择用现代的视角去了解那些词人诗人生活状态

  在一个谁都不懂什么是装逼的年代里,他们的逼格达到了一个后人都没办法企及的高度

  我后来终于明白了文人需要感受诗词的理由

  比如对于山水世界的体验,是我们天天坐在办公室空调房里所看不见的。“一万里,斜阳正与长安对”

  比如一字胜千言的哀愁,没有哀,也没有愁,几个字却明明白白写着自己内容倾诉不尽的负能量。"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比如那些毛孔如触角的细腻,一切都在他们的眼中逃脱不掉,让人忽然觉得,岁月坎坷,可生活终归值得感激。“谁教岁月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一匹驴子,一支毛笔,你可以周游山河,亦可以表达自我。宋朝的文艺青年,我们怎么会不羡慕。

  《大好河山可骑驴》读后感(四):魂归何处

  都说落叶归根。有时候朗朗晴空下走路,会有一瞬间的恍惚杞人忧天地想,不知道自己有天走到生命尽头、变成火葬场烟囱里一缕PM2.5的时候,若是真有灵魂、该归于何处。浮在城市灰暗的天空中、透过尘埃和立交桥,我还认得哪一处钢筋水泥我家吗?家坟十几年前已平了,再没有绿水青山的一个归处,惶惶人间,何枝可栖?

  “离开村庄的人将长久漂泊。”城市的诅咒,是对身体,更是对灵魂。

  城市里的人,季节模糊的。没有“红了樱桃”,樱桃是冬天二十四小时大卖场里美国车厘子一百二十块一斤的明码标价,只要付得起价钱四季都是红的。没有“绿了芭蕉”,芭蕉是二十年前外婆家遥远的午后回忆,弥漫着苔藓的青瓦女儿墙早就推倒成了商业街。没有“微雨燕双飞”,燕子在十年前已经不再来,林立的小高层没有飞檐供它们筑巢、小燕儿学飞。没有“雁起青天”、“岸锁画船”,天是灰的,大雁不见,大运河上亦没有听雨的游船,只有捞垃圾的河政船突突突突来往于爆发的蓝藻间。城市里,人的悲伤与喜乐,全都无处安放。柏油马路和红绿灯没有文学类比的功能汹涌人流里,每个人喜怒哀乐都伴着小苹果音乐,那音乐那么嘹亮那么嘈杂,没有人的心声被他人听见。

  崖山之后、再无中国。那么我们是谁呢?以谁的后人自居,百年之后归于何所?古书上找不到道琼斯指数现实里亦没有灵魂的居所。所以我们不再读词了。我们说,读了有什么用呢?不会为加官进爵做一点贡献,不会让银行账面的数字多一点,不会让酒醉的头痛消失不见,不会让夜深人静汹涌的寂寞减少一些,不如去唱K、去跳舞、用最原始欲望抵消这脆弱的一刻的清明。反正已经没有人再在院子里置一壶酒对月而歌了,没有人用筷子敲打着节奏回旋起舞了,没有红袖添香,也没有汗湿红粉。连月亮也变成了PM2.5里朦胧的一圈光晕,沉默地照着暗红色天幕下闪动着各色霓虹的疯狂世界——也许连月亮都变了,不再是一千年前的玉蟾了,还谈甚么人长久、共婵娟?没有西夏敌虏可退、还读甚么“西北望射天狼”!哪首诗里有不断走高的房价、有找不到的飞机?来啊!不如去读张宗昌:“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然而哪里又有家乡。

  我们终是需要古诗词的,因为没有一个更好的方式能把一个人的悲喜放大成一个民族集体共振,穿越时间,在血脉里奔流。然而我们与古诗词之间隔着的,并不只是文字的诘屈聱牙本身,还有已经湮灭的物件、工艺和生活方式。宋词的主体,都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浅白、被现代汉语原样继承的诗句之外——若是不知何为“碧纱橱”、怎么懂“半夜凉初透”;不知“寄奴”何人、怎么“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要接近诗词的真实意义,就必然需要接近诗人和歌姬的生活本身。用一本书,一颗赤子心,一枝深情笔,娓娓道来,轻轻弥合看惯了电脑屏幕、用惯了爱疯手机的现代中国人与千年前已然断裂的生活的鸿沟,是大功德也。

  《大好河山可骑驴》读后感(五):那人、那史、那词

  《大好河山好骑驴》的封面上有这么一句话:“中国之美在宋朝”。那么宋朝之美又美在哪里呢?当然是首屈一指的宋词。

  读书时喜看唐诗,倾心于唐诗的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相形之下,大多数宋词却总是断断续续,愁肠百结,美虽美矣,但字里行间的气度不及唐诗的高远,词人的性格又不及唐人豪爽,所以我曾是不太喜欢宋词的。然而,唐诗宋词毕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宋词的美映射着整个宋代文化与历史的变迁,那时的我只是从文学的角度去评判、审美,并没有触摸到孕育它的土壤,又怎能把握住它的脉搏,参透它的精髓。

  《大好河山好骑驴》以词为引,重在写人,顺带写史,穿插介绍词。全书共收录了十五篇文章,前十篇重点介绍陆游、王安石、苏轼、陈亮、蒋捷、欧阳修、秦观、李清照、晏殊等词人,后五篇介绍了诸如赵佶、李煜、朱淑真、朱敦儒等身份各异的词人,颇有些“世家”、“列传”的味道。作者犹如一位娓娓道来的说书人,从词人的人生经历讲到他们的政治主张、性格特点感情世界、词中天地,让读者在了解宋代词人生活的过程中窥见了整个宋代文化的风貌、历史的变迁。

  诗的“兴”、“观”、“群”、“怨”效用在宋代那些胸怀大志的文人志士心中,成为了“远之事君”,抒发一己之“怨”的最好工具。他们或怀才不遇,或执着不悔,或风流俊逸,或任性自我……而无论怎样词人的性格如何,经历如何,总能在词中找到安慰,留下线索。揭开它们背后的故事,也就看到了宋代词人的风骨,窥见了一整个时代的文化风貌。

  虽说是一部关于宋代文化生活的研究作品,但作者采用了随笔的形式,用详尽的史料背景和犀利风趣的语言把读者带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生动鲜活的历史时代。陆游的壮志难酬、苏轼的旷达赤诚、李清照的英雄才华、秦观的温柔多情,等等,这些大大小小的词人在泛黄的历史画卷之中缓缓焕发出新个光彩,而他们最爱的词,也因为被置于源头活水之中而显露出了从容、风流、精致、仁爱的本质光彩。

  读过《大好河山好骑驴》,不但再次领略了宋代的文学之美,还收获了不少为人处世、对待生活的知识与态度。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美的时代,无论是骑马骑驴,还是乘鲤鱼,那个时代的文人都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有着自己的态度。历史本就如此,现代亦应如是,我们,是不是也一样呢?

  《大好河山可骑驴》读后感(六):骑驴看宋词

  呐!做人呢,最重要的是开心

  读书?也是一样咯,要愉悦自己先。在这样热腾腾的夏天,瘫在沙发上,吹着空调吃着瓜,再有本好书,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呀。

  刚刚看完的几本书都很让人开心,其中一本书叫做《大好河山可骑驴》。听这书名是不是很有趣?作者的名字也很有性格,叫做:王这么!再一查,原来大名王芳芳,笔名王这么,好吧,芳芳的确没有这么酷。

  这个书名看上去很混不吝,其实内容很正经,讲宋词和那些词人,属于很雅,很学术的范畴。通常这类文章都会写得很严肃,好像银行保险从业人员一样,可王这么偏偏没有那么干,语言诙谐幽默,看似散漫,偏偏又有出处,展示出扎实的阅读根基。而最让人欣赏的是客观公允的立场,不会因为喜欢某个词人而去贬低对手,比如明显大爱苏东坡,但对曾经打击过苏东坡的王安石、章淳、舒亶等人,也是尽量还原他们为人的一面,没有脸谱化。

  而且作者文笔很好,流畅自然,娓娓道来;选择的角度也很大气,又有趣味性,正史、野史、个人观感相结合,针对词、人漫谈而已,不煽情,不矫情,让人很轻松,但有时候又能一针见血,道尽世情,的确是有生活呀。

  书的编排也很有意思,开篇就是“会作词的强盗”,原来是及时雨宋江,《全宋词》里有二首署名宋江的词呢,不知道是他写的,还是说书人,文人托他名代写的呢?接着是个爱看美女的和尚---仲殊大师,这个和尚本来是个“成功人士”,但也是个浪荡子,年纪轻轻中了进士,之后整天鬼混,寻花问柳,呼朋唤友,老婆怎么劝都不行,一怒之下在他酒里下了砒霜,但可能没有经验,剂量不够,让人灌了大量蜂蜜救活了,不过没有除根,之后每顿饭都离不开蜂蜜,而且不能吃肉。无酒无肉,生活还有啥意思,不如做和尚算了,于是他就做了和尚。当然,这位法师做了和尚也不安生,照样游山玩水,混吃混喝,词也写得一流,最后还不拘佛门清规,随性而去,真是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

  由此可见,这本书是不走寻常路的,后面有妓院里的姑娘,朝堂上的相国,贬在天涯海角的官员,总之,轻松自然,随性由心。

  话说文如其人,从这文风就能看出作者追求自然的心态,所以她对纯真天然的苏东坡,潇洒豪放的辛弃疾格外喜欢,着墨甚多,杂七杂八地各自写了4章多,看得人着实痛快。

  苏轼是大才子,但命运似乎一直不太好,不管谁上台都没好日子过,究其原因,图样图森破,总说大实话,于是谁上台都认为他是对面那伙的,然后就贬贬贬。他倒好,适应环境能力超强,心态又好,走哪都开心,贬到黄州,开荒种地(自号东坡由此而来),还去研究红烧肉的做法,顺手写个《赤壁赋》名垂千古;贬到惠州,和当地人玩得很嗨,写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常作岭南人”的佳句。他这样完全没有因贬官而流露出凄惨相,搞得上面的人很不高兴,接着再贬,最后60来岁的人了,被当年好友贬到海南去了。当时的海南还是蛮夷之地,要啥没啥,快苦死了,都快写遗书了,结果凄风苦雨没几天,又活泛起来了,和当地黎族人交朋友,开书院,教书授课,忙得不亦乐乎,到他要走的时候,当地人都很舍不得他,哭得哗哗的,后来还特别给他建了祠堂,纪念他为海南文化事业做的开拓性贡献。

  拥有赤子之心的苏东坡真是太有魅力了,让人相隔千年依然仰慕不已,作者感慨道,“他像个天才儿童一样,神奇地跳出了所有浊世的污染,人性的圈套……这个人就是苏东坡,古今中外只此一个的东坡先生。谁能像他那样冰雪聪明,又没心没肺呢?”

  除了东坡先生,作者还大大写了一番辛弃疾。和苏东坡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欣赏陶渊明,都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梦想,不过东坡先生还可以修堤,建学校……而辛弃疾却在最壮年,最有精力的时候闲居在家,生生把一个能力超群的人改写成了爱国诗人。但让人欣慰的是,他从不抱怨,哪怕朝廷对他朝三暮四,今日起用明日打回老家去,他也是有机会就赶紧做事,不让做事就回家,纵情山水逍遥自在。最后,在64岁高龄再次被征召,委以军国大任,已经八十岁的陆游写长诗为其送行,“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嘱他不要计较小人们的排挤,要一心为民族作战,但最终还是因为上面猜忌排斥在决策圈外。二年后回到家里,因病过世。回顾他这一生,真是“大材小用,管仲萧何一样的才华,就这样被浪费了。可没有人能够,庸俗地以成败论他,他的人生,从来就没有虚度。”

  两宋过后,中国社会进入长期的停滞状态,政治加强了对人的压制,经济、文化再没能恢复曾经的丰茂,但那些美丽的诗词、潇洒的文人依然留在历史的画卷中,一遍一遍被后人仰慕。

  《大好河山可骑驴》读后感(七):大好河山可骑驴-思维导图

  首发于我的blog:耐凡Hao的简书

  第一次用思维导图做笔记,不足指出,还愿交流指导。

  思维导图工具用的是:百度脑图

  本书是从豆瓣阅读出来的,电子版评分很高,纸质本稍低,但也不差。可见两个受众很不一样。我觉得本书还是很适合对诗词研究不多的非专业读者。看看词,听听故事,发些感慨,是非常惬意的读书体验。若是对历史比较严谨的读者就不适合了,很多是野史记录,对于某些历史”奸臣“的评价,不必较真。

  本书通过讲王安石、陆游、苏轼、辛弃疾、陈亮、舒亶等人的故事,以词做解说,叙说词人当时的情怀机遇,顺带也就引出了那个时代的大背景。尤其是王安石、苏轼、舒亶等人的纠葛,使人对北宋时期的变法背景有了很多了解,对于新党、旧党认识更深,也侧面塑造了宋神宗、宋哲宗、司马光等人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至于缺点,我觉得可能是本书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等等,实在不是对一本闲书所应该持有的态度。作者的态度大概是马骑不了,骑驴也可以的,没有”君子正气“,也难得实在。

  《大好河山可骑驴》读后感(八):一腔磊落气,化作江山情

  虽说从一个人的文字推测其人个性未必妥当,例如叔本华的文字智慧深沉,其人在生活中却暴躁易怒,尼采的作品奋发强健,生活中却是一个风度温柔的谦谦君子。不过这么的作品读了两部,皆非说理谈情的文字,不过生活随笔,读书感悟之类,倒可不揣冒昧的对作者个性勾画一二。 《万物皆有伤心处》是这么写的一部生活随笔,谈往事,谈吃喝,谈读书,有乐事,有趣事,亦有糗事。我看完一本书一般记不住多少内容,思考起来却天马行空,通常会想想作者是怎么写出这些东西的,从《万物皆有伤心处》看出作者是个不拘细节的大气女子,用这两年的流行语倒可称为“女汉子”。 再来说说这本书。这书是豆瓣阅读根据兴趣推荐给我的,读它还在《万物皆有伤心处》之前,那时候尚不知道王这么其人,看了书名,看了简介,看作者名,王芳芳,多少有些惊讶。近年来写这些新式词话的作者,哪个不取个文艺气质爆棚名字,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才子才女的身份。这作者倒好,估计直接用的原名,大伙小学到大学叫芳芳的同学朋友都能开几桌麻将了,直接重名的也是不少。“这么”不会包装自己,你这书怎么火。才看第一章,便被作者流畅大气的文笔吸引住了,一口气看完,对作者的见识和智慧赞叹不已,怪不得不注重包装,一方面估计性格使然,另一方面的确真材实料,超脱于众多东拼西凑、矫揉造作的同类作品。要我说,这么的文字里充满了磊落之气,没有矫饰,更不矫情,须知某些同类书我看几行鸡皮疙瘩都能起来,直接抛开,从此不敢接近。这么给我的感觉是其人真正胸有丘壑,从她谈苏轼的心境,谈和章惇交往历程,谈辛稼轩、陈亮和朱熹三人的交流,你能想到作者是个真正有阅历体悟的人,这种心境发诸笔端绝不是靠模仿些文字就能伪装的。 说来,前几年那种没有装有,不懂装懂的新式诗话词传大行其道,让我对这么的书担忧不已,劣币驱逐良币本是常态。唯一能做的也只是向几个有阅读习惯的好友推荐一下本书,聊天时提上几句。如今本书终于正式出版,自然要写个书评支持一下,限于时间,人又懒散,暂且置笔。

  《大好河山可骑驴》读后感(九):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大好河山可骑驴》读后小记

  这本产自豆瓣的书,从严谨程度和知识性上可能自是难以经得起推敲,但私以为宋词本就是青楼歌一曲,煞有介事地去考究反而没了兴味。聊宋词,就是要带着闲情逸致,聊聊野史八卦,管它真假呢,反正都是人间往事。

  本文的题目就是从文章里看来的,让我还没想好要写什么,题目就先想好了。成年之后在几个城市间流转,心中的不安大概即来自安全感的缺乏。虽然现在也有些随遇而安的心态,但总是不洒脱,因此看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这句子时,心里真是万分羡慕。羡慕这种坦然、顺其自然。类似让我动情共鸣的句子还有很多,说不上写的有多文采斐然,但至少质朴动人。不过更重要的是,重温或新识了许多词句:

  一入官场岁月催,不胜人生一场醉。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天命无情,人意卑微,声名速朽。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阻风中酒,流落江湖城白首。历尽艰关,赢得虚名在世间。

  宁可老死长安无人问,亦不回家乡含饴弄孙。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待到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哦,对了,也许有人想问,为啥是“骑驴”。

  因为宋朝缺马,文人墨客也只好骑驴了。

  《大好河山可骑驴》读后感(十):哎呦喂!让人脑洞大开的宋朝那些事!

  还没看到书的内容,我先被王这么的新书书名给逗乐了——《大好河山可骑驴》?不是应该骑马走天涯的么,为什么要骑驴?再一看书的介绍,豆瓣阅读上线,长达近4年保持9分以上的高分作品。哎呦喂,这么高的分数,想必文章写得非常牛逼有趣啊!到底有多牛逼,多有趣,我到要领教一番呢。

  坦白讲,只读第一篇《大好河山可骑驴》我就被征服了,作者果然对宋朝历史文化颇有研究,她将宋词解读,文人生活、历史事件相结合,写出了见解独到,新鲜有趣的文化随笔,让人瞬间脑洞大开。亲,关于宋朝的历史,你还记得啥?除了被电视剧安利的那些被篡改的面目全非的历史,估计和我一样,除了能说出几个著名的宋词作者,如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外,估计连南宋和北宋的区别也傻傻说不清楚了吧。

  王这么却用一篇近四十页的文字,洋洋洒洒侃侃而谈为啥大好河山可骑驴,全文一气呵成,将陆游、苏轼、王安石的故事与其词完美结合,给我们带来了新鲜的阅读体验。

  比如,我最开始的疑问,为啥骑驴,不骑马?原来是因为宋朝的军事力量很薄弱,两宋严重缺马,是中国历史上最缺少马匹的朝代。在日常生活中,就算普通官员,想找马来骑,也很不容易。冷兵器时代,战马是衡量军事力量强弱的重要指标。没有战马,就没有能在战争中作为制胜关键的骑兵部队。为什么没有马?历来产马的地方全被其他民族政权占走了。所以,平时在民间,人们只得驴子骑。这样,四十九岁的陆游骑入剑门关时,虽然心向马匹,也只能委屈的骑驴了。怎么样,是不是和我一起很长涨姿势的感觉。

  谈到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时,仅是文章的标题《我姓辛,艰辛的辛》就道出了辛弃疾一生的艰辛。和我们平时的认知不同,原来,辛弃疾根本无心写词,可他却偏偏写上了词坛高峰。他这一生,可以是英雄,是战士,是将军,是封疆大吏,及至乱世枭雄,唯独不必要去当一个词人,这并不是他的志向。他的祖父辛赞给了辛弃疾一生的志向。

  当家乡沦陷于女真人铁蹄下时,祖父辛赞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跟随皇室南逃,而是暗地里搜集着情报,寻找时机,给女真人以打击报复。这个诈降兼无间的策略,在没有同盟,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悄悄地进行着。而辛赞一生都没有等到合适的复仇机会,却把种子种在了儿孙们的心里。

  更让人脑洞大开的是,原来辛弃疾是一个非常勇猛能战之人。你能够想象么?当年,辛弃疾曾经单枪匹马,连夜追击,夺回帅印,砍下了叛徒的头颅。当年,辛弃疾曾经带着五十余骑人马,千里奔袭,直入叛军大营,捉住叛徒,并召集一万多名义军,马不停蹄,南渡淮水,投奔了南宋。其战斗力之强悍,个性之雷厉风行,应变力之高,让人不得不佩服。

  只可惜命运弄人。辛苦,辛辣,辛酸,种种难尝的滋味,是辛家人的宿命。所以,我们才读到了一首首感人肺腑的爱国之词。

  对于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作者的评价是“为赌徒的李清照”。除了其丈夫赵明诚,没什么人知道,李清照是个赌徒。他们煮茶,赛写词,打双陆,下象棋,而她总是赢,赵明诚总是输。

  李清照人生最大的一场赌局发生在再婚之后。先夫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再嫁。新夫张汝舟于婚后露出真面目,原来张娶她只为贪图她手里的文物,发现她看守得严密,竟对她大打出手。张汝舟婚后得意之时把自己科场作弊的事情说了出来。李清照抓住了这一把柄,一状告上官府,申请离婚。

  根据宋代法律,无论什么原因,妻子告丈夫,就得坐上两年牢。虽然婚离掉了,但是李清照也被抓了起来。幸好朝中有人帮忙,才被赦免释放。

  这一场赌局,她先下错招,然后弃卒,保将,终获险胜。宁可面对世俗嘲骂与牢狱之灾,也要寻回自由身,其勇气与决断,近乎壮士断腕。难以想象,李清照柔弱的外表之下,有着赌徒般强悍的决心。才女不为人知的一面让人刮目相看,心生敬佩。

  纵观整本书,作者都在用这种幽默、犀利的文笔来品评诗词。在作者细致的品评之中,那些大家原来已经熟悉的诗词,又焕发出全新的光彩,让人觉得有趣至极。小至词人的生活、个性,大至政治事件、战争,全都带给我大大的惊喜。

  读过全书之后,我心中升起的最大的感慨诚如作者所说:“像我这种小小百姓,理想就很简单:骑马也好,骑驴也好,步也行可,开车也不错,只愿大路平坦,桥梁巩固,美丽的山河,能让我自由旅行。所见都是人们坦荡的笑脸,而不是痛苦和忍耐,那会让我的心情也变坏——完全够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