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里娅传奇》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里娅传奇》读后感10篇

2018-03-14 21:0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里娅传奇》读后感10篇

  《里娅传奇》是一本由虹影 著 / [英] 切丽·登曼 绘著作,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16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里娅传奇》读后感(一):当巫术遇上童话碰撞出的却是一抹乡愁

  大家熟悉虹影,应该是从《饥饿女儿》、《好儿女花》这样略带自传性质小说开始的,这么一个行文飘忽又略带着些鬼气的作家,写起童话该是什么样子呢?如果你像我一样好奇,那么请你一定要和我一样耐心地打开这本书。

  故事是借着她的上一本书《奥当女孩》来写的,当你打开这本书,首先你会被质朴平实的语言而惊颤,曾经文字女巫,在上海三部曲中行文用词那么炽烈,用词造境让人提心吊胆欲罢不能的人,残酷地捅破七情六欲窗户纸的女人突然温顺的好像一只猫。她在这本书里的行文好似自言自语,仿佛自己就是那个没有父亲,跟母亲勉强过活的小男孩桑桑,软绵绵的却又惹人怜爱。

  这种母性的转变自然和她有了个可爱的女儿有关。在写《好儿女花》时已经有了可爱的西比尔,所以我们看到了虹影在行文结尾处与母亲的和解以及对家庭的回归。后面的《小小姑娘》更是以半自传体的形式把她自己童年经历用文字串成了一个个或温情哀伤小故事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插画是她的女儿画的,是一本独一无二母女书。从漂泊无依的状态中挣脱出来的虹影自然而然地在作品中展现着脉脉温情,散发着一种自己都察觉不到的母性光辉

  由于她的亲生父亲,是一名船员,在《奥当女孩》中她这样写道:给我的父亲,他曾是长江上一名勇敢的船长。给我的女儿,没有她,就没有这个故事。童话中出现的七十年前沉没船,在童话的力量下,恢复秩序,繁盛的花园得体的厨娘,美丽女子王子般的船员,兴许是她对父亲职业美好想象

  她通过《奥当女孩》,把那些长江航运、三峡地区传说都一一展现出来,附带着小时候记忆、和绵绵的乡愁。她觉得老重庆的古老传说是如此之多,多到眼花缭乱,是可以一个接一个地把它讲给女儿以及和她差不多大的孩子听的,所以这本《里娅传奇》就在她心里长出来了。

  上一本《奥当女孩》是讲感恩,《里娅传奇》要说的则是同情心。如何让一个孩子明白同情心呢?虹影用了她最擅长的文字,在《里娅传奇》里,男孩桑桑救回母亲后,回到了现实世界,桑桑有一次不经意用媚娘留给他的羽毛召唤出了巴国至高无上的巫姑里娅,为了帮助因丧子而悲痛欲绝的葛太太,里娅不惜几千年魔法之身,让葛太太母子得以相见,而她却要接受死罪的惩罚。神女本无心,是至纯至真的桑桑把她的同情心激发了出来,为了可怜的葛太太而甘愿受罚。里娅的命运到底如何呢?还是希望虹影能快快地写出第三本佳作。

  作为一个虹影的资深读者来看,小男孩是虹影自己。在已经出炉的两本书中,桑桑虽然是以男孩身份出现,但他身上有很多作者的童年和成长影子。在此前的《饥饿的女儿》中,她写的冷酷真实见证了自己作为女人的成长。但她童年时光中的困惑敬就全都放到了桑桑身上。《里娅传奇》中的葡萄树和失去了儿子的葛太太在前作中都有淡淡的印记。她小时候就经常爬到那棵葡萄树上去摘葡萄吃。现实中葛太太是有两个孩子的,都死于文革,她一夜白头

  此外,虹影作品中展现了一个奇妙的巴国,巴国巫姑,巫术、鬼怪其实都重庆巴文化体现。她在《饥饿的女儿》中就写了:我手摔断了,妈妈深夜就把我带到会巫术的人家里去看病。我们小时候,如果筷子落到地上了,一定要说‘筷子落地,买田买地’,不然就是不吉利……

  我们是否可以猜想聪明的虹影用童话为载体,给自己的女儿写了一本带着浓浓乡愁的致女儿书呢?

  按虹影的想法,这7本童话连起来就是一部长篇,而第7本书中会有一场巴国巫文化的决定大战,我们拭目以待

  《里娅传奇》读后感(二):里娅传奇 节选

  这是我的新书,继《奥当女孩》第二本写给孩子大人的故事。

  学校放假后,天气更是热得要命,灰暗的云层下,小小的房子就像个大蒸笼。大清早,桑桑睁开眼睛,用湿毛巾擦了擦脸和脖子上的汗,顾不得吃饭,就要去江边等上夜班的母亲回家。他连蹦带跳下石梯,经过粮食仓库,发现院墙内的葡萄树上,居然挂着好些乌红乌红的葡萄。

  桑桑马上停住脚步张望了半分钟,便爬上墙,从那儿跳到一大块杂草丛生空地上。空地朝西是一条小溪,空地朝北是一人高的陡峭的坡,坡顶是石头砌的花台,花台内是葛太太的后花园。花园里,古老的无花果树枝叶繁茂,除了几株茶花和茉莉外,花草大都枯萎了,小水池漂着荷叶,边上长着杂草。葡萄树虽不在葛太太的地盘里,可缠着无花果树,这葡萄树就成了葛家的了。桑桑爬上无花果树,摘了一串葡萄,一口咬两颗,真是比蜜还甜。他连籽一起吃,吃完,马上摘了第二串。

  突然葛家的木门吱嘎一声打开了,从里面走出一身黑衣的葛太太,怀里抱着一堆衣服。她四十来岁,却是一头白发,在脑后梳了个髻,眼睛大而无神。葛太太取下挂在墙上的一根绳子,衣服都掉在地上了,她也不管。她走到葡萄树这边,将绳子系在树枝上,弯腰捡起地上的衣服,将衣服一件一件晾在绳上。衣服大的很大,小的只适合婴儿,她一边用夹子夹衣服,一边自言自语:“毛毛呀,你的衣服都霉掉了,让太阳晒晒,你回来还要穿的呀。”

  她的动作不利索,每晾一件,都仔细地摸摸,还不时将衣服抱在怀里、贴在脸上,依依不舍

  晾完衣服,她慢慢走回木门里。戴着眼镜的葛先生在门口,待她走进后,轻轻关上木门。

  桑桑看着,心里很不好受,又摘了好几串葡萄,放进裤袋,灵巧地爬下树。知了鸣叫,声音好大,大到桑桑的耳朵发痛。他这才发现,有一个大个子男孩正凶狠地扯着他的耳朵,另外三个大男孩围上来。

  “吃独食的臭小子教训他!”他们骂着,抓着桑桑便打。桑桑只有双手抱紧头。他们把桑桑抬起来,扔进水池里,哈哈大笑,然后像猴子似的纷纷上了树,摘葡萄吃,吃到酸的,便吐掉,一树葡萄连吃带糟蹋,颗粒未剩。坐在水池里的桑桑觉得手臂和腿痛不堪言,但却忍着,没有哼一声。

  这时从葛太太家传出重重的一声响,树上的孩子全都跳下地,其中一个男孩嫌晾着的衣服碍事,一把扯下扔在地上,跟随伙伴们逃得无影无踪

  桑桑从水池里爬出来,察看手臂,还好,只是青肿,没有伤着骨头。看着地上的婴儿衣服,桑桑捡起来,晾在了绳子上。腿上黏黏的,他这才发现裤袋里的葡萄挤破了,只得掏出来,双手染得紫红,便索性将袋里的东西全掏出。天哪,他的羽毛,湿成了一团!桑桑连忙将羽毛浸在池水里,手上和羽毛上的紫红色都洗掉了,可是羽毛仍舒展不开,可怜地蜷缩着。他用嘴去吹,用手当扇子扇,都没有用。桑桑心疼得泪水夺眶而出,止也止不住,有几

  滴落在了羽毛上。

  忽然感觉一道光闪过面前,桑桑擦擦眼睛,没有什么闪光的东西呀。他低下头来,发现手里的羽毛鲜活光亮如初,他心下一喜,这时听到一阵奔跑的声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小小的金毛犬,长长的耳朵和毛发一起飞扬。一串清脆歌声紧接着随风传来:

  哈尼哈尼别捣蛋,

  天外沙堡云中屋,

  推呀推,移呀移,

  哈尼到了目的地

  那条叫哈尼的小狗掉头往回跑,跳跃着欢叫,没几秒钟,歌声停住,一个小小姑娘出现在花台上,桑桑惊讶得张开了嘴,瞪大了眼睛:小小姑娘比他矮一半,青春活泼靓丽得出奇,长长的眼睫毛,鼻梁周周正正,嘴唇有点自嘲地紧抿,除了双颊上有几颗小小雀斑外,长得几乎完美头发长短不齐,几条长长的小辫子随风飞扬。哇,她穿着金黄的布质衣裳,长长的绣花飘带自然地掠过胸前,闪亮的银腰带下是一条白狼皮毛的短裙,露出光洁修长的腿,穿着一双软软的红皮靴子,斜挎着一个红皮小包。她蹦蹦跳跳走过来,停在桑桑的面前:

  “小弟弟,有何吩咐?”

  “什么?”桑桑不解地问。她那么小,居然叫他小弟弟。

  “是你召唤的,今天我值日,便来了。” 小小姑娘瞧着他,诚挚地说。

  桑桑还是不明白。

  “你好吗?没事吧?”

  桑桑点点头。哈尼围着桑桑,摇着尾巴,往他身上扑。小小姑娘伸出手来,拍拍它,它便安静地趴下了。她指了指桑桑手里的羽毛,他赶紧握在手心里。

  “小弟弟,我可以看看吗?”

  看着她热切的眼光,桑桑把羽毛递过去。小小姑娘看了看羽毛,又看了看桑桑,然后对着天光,朝羽毛吐了一口气,羽毛竟然飞了起来。桑桑着急得跳起来去抓,没抓到,抓第二下时才抓着,赶紧把羽毛放回裤袋里。

  小小姑娘和哈尼走上花台,站在那儿,四下看看,突然回过头,朝他灿烂地一笑,轻声说:“我叫里娅,你需要我时,再叫我吧。后会有期。”说完便与小狗一起往墙下一跃,不见了。

  《里娅传奇》读后感(三):童书的另一种创作:魔幻与现实相结合的童话

  童书的另一种创作:魔幻与现实相结合的童话

  ——读《里娅传奇》 文/阳光漫天10

  安静的午后,睡在阳光中翻看这这本书,仿佛又来到小时候的魔法世界,神奇有趣。然本书作为儿童文学的童话作品,却让我读到创新的童话模式

  温馨的童话,现实的关爱

  主人公桑桑是一个十岁的男孩,懂事善良富有同情心。桑桑父亲早逝,家里只有他和妈妈相依为命。他会大清早去接下夜班的妈妈回家;他会被小流氓打了后,隐瞒怕妈妈担忧;他会一个人去买米做饭;他会在妈妈睡着的时候,给流汗的妈妈摇扇子…….他没有抱怨。单亲家庭下的孩子,没有娇宠。桑桑用自己小小的肩膀支撑着能为家庭做到的一切。作者成功塑造了一个正能量满满的男孩,一个有担当的小大人。

  这样的家庭,桑桑不是只担当,他更有妈妈温柔的爱。他们虽没有健全的家庭,却拥有爱的温暖幸福。桑桑睡着的时候,妈妈会悄然给他的伤口擦药,却没在醒来后责怪。当桑桑像做梦一般,见识了传说中的神奇巴国后,真诚地询问妈妈 “有没有巴国”,妈妈并没以自己大人的观点去决定孩子的认知,而是说“信与不信看自己,信让你高兴,你就信。不信让你不高兴,你就不信。”这种大人给孩子的教育,正是最宽容的探索,最自由的爱。这种温馨的亲子成长模式,也是现实中值得家长学习的。

  魔幻的现实性文化来源

  桑桑家住在重庆南岸区的乌龟石半山,书中出现的地点再比如奥当兵营、纱厂、长江边等,都是真实的地理位置。书中的里娅、巴国等栩栩如生人物和魔幻场景,也有着现实来源。它们不是作者凭空幻想出来的灵异,而是来自巴渝上古民间传说。这种把地方民俗巫文化创作在作品中的模式,也是一种对风俗文明的有趣探索。

  此外,本书故事的构架背景在七十年代年代的重庆,穿布衣买粮票等都是当时社会的写实体现。这种构建在真实社会背景下的魔幻传奇,也是一种全新的创作手法。它把历史、民俗、传说统一写在一个童话里,阅读起来,不仅能驰骋于虚构的想象中,也能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

  传奇的想象,现实的结局

  桑桑有一个住离他家不远的邻居葛太太,她是一个因丧子而悲痛欲绝的老奶奶,一个身边还有老伴却只觉生无可恋的衰老情人。刮风下雨,她每天都会到江边守望,只盼能再见儿子。桑桑十分同情可怜她,便求助于自己巴国的好朋友里娅。里娅用神奇魔法帮助葛太太母子得以相见,同时也唤醒了葛太太珍惜前人,她终于看到了爱着自己陪伴着自己的丈夫

  可美好的结局,也伴着沉重失去。里娅为了帮助桑桑,救赎葛太太,使用魔法违背了巴国遗训,会受到重罚。即使桑桑将自己能通往巴国的羽毛交出,或许能帮里娅免去死罪,也免不了里娅永受鞭笞沉石的皮肉之苦,而桑桑也将永远再见不到心爱的朋友里娅。幸好,里娅最后的告别是快乐的。这就是友情的义气和承担,心甘情愿付出牺牲

  《里娅传奇》不是西方童话中,所有结局都是完美收场的理想模式,而是一种现实主义象征。你有所收获,就得有所付出。桑桑和里娅都为他们的友情和所想达成的事情,付出了代价。这不仅是儿童应该学习的承担,对于成人,也是一种可以学习的责任感

  《里娅传奇》读后感(四):虹影:为女儿写作--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吴小曼 北京报道

  继《奥当女孩》后,作家虹影“系列童话传奇”第二部《里娅传奇》日前出版并在京举办了小型见面会。《里娅传奇》是一本包含东方巴国神话与西方魔法的有趣童书,它以南滨路上的法国水师兵营为想象源泉,讲述了十岁男孩桑桑的历险之旅。

  该系列虹影计划创作7部,其后的5部将在近两年完成,共同组合成她心中的“巴人文化与巴人传奇”系列。

  传奇与虚构

  《奥当女孩》是虹影转型儿童文学的第一部童话书,当时她说自己是因为给女儿讲故事萌生了为女儿写童话书的想法,此后又萌生了写第二部,如今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叙事架构,那就是通过现实与传奇故事再现“巴人文化传奇”,这也是目前国际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流行思路,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与“普世价值”的结合,但虹影说她并不倾向于一种纯虚构与魔法故事的结合,而是要在魔法传奇中找到一种与现实的对应,所以她的故事可以伴随女儿的成长,这也回应了她“为女儿写作”的初衷。

  《里娅传奇》的故事背景与《奥当女孩》一样,也发生于重庆南岸一个现实与虚构中的“奥当兵营”,现实是奥当兵营真实存在,它目前已被作为文物保存了起来,虚构是在奥当兵营发生的魔幻故事,小男孩桑桑走进了奥当兵营,随后发生的故事让他在现实与过去中穿越。

  但它又不同于《哈利·波特》等纯魔幻故事,而是延续了虹影《饥饿的女儿》的叙事风格,让苦难的童年生活闪现其中。如果说《饥饿的女儿》是写一个少女成为女人的成长,也是那个时代苦难的底色,那么《奥当女孩》、《里娅传奇》则是写一个小男孩的成长故事,而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桑桑也是虹影童年成长的缩影。虹影说桑桑就是她自己,因为她在这个男孩身上追溯了自己的过去,所以从文学性上来说,虹影依然在写自己和记忆,这也是她尝试了不同的文学题材,从虚构又回到了现实,而这里的现实是她记忆的开始,也是思想的原点,通过一个男孩的情感来承载,也可以说是过滤后的理想现实,这个男孩逃离了物质生活的匮乏,而回复到善与真的亲情、友情的沐浴中,从这一点来看,它又是虚构的,因为这一切的美好都是要通过魔力来实现,包括他所成全的大公主的爱情和他通过巫姑里娅的法力让葛太太得以与死去的儿子相见,在一个少年的“担当故事”里却也充满着无奈,这就是作为一个作家的成长即或是要抛开一切生活的干扰也难以回到真正的“童话世界”的原因。

  成长与记忆

  正是这种“两难性”让《里娅传奇》具有独特性,这也是很多作家写作“儿童文学”与纯儿童作家的创作不同的地方,像马克·吐温、托尔斯泰等作家都为自己的孩子创作过童话、诗歌与格言故事,他们中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保留了人文特性,基于对真善美的传达而不是任由想象力驰骋。

  虹影说之所以把这一系列故事立意于“七宗罪”对应的7种普遍情感,是她的宗教兴趣与对中国传统善恶观的回归。虹影说她每本书都会讲述一个主题,《奥当女孩》是感恩,《里娅传奇》是同情,还会有原谅、牺牲……

  虹影说她的灵感起源是电影《七宗罪》,这世上有七种人类不可避免的缺点,就应该有七种相反的爱与救赎。

  具有明确的写作目标,更多是出于一个母亲的责任,虹影说孩子大一点时,她已不能满足于很多童话故事书,孩子又尤其爱看书,而市面上充斥的流行漫画、卡通故事多是《喜洋洋》、《熊出没》等充满混乱价值观的书,于是她只好通过自己给孩子写书,来传达一种正面的价值观。

  所以,虹影的童话故事不同于玄幻故事或者纯魔法故事,而是要在故事中寻找现实生活的对应。而虹影反复讲述的其实是一个男孩、一个女孩该如何成长。

  虹影通过一个小男孩的成长故事,也是她自己的成长故事来串联起母子亲情、男女友情、爱情等普通情感以反观我们童年的情感缺失。她也是在告诉女儿母亲的过去,由于她女儿是一个混血儿,她有意给她的成长中植入中国一个边远城市的记忆,让女儿从母亲成长故事中了解中国文化的复杂与多样性。

  显然,为了叙述的方便,虹影采用了慢节奏、意识流的方式,也穿插进魔法、公主、羽毛、巴国等民间传说与近来年流行的玄幻、魔法、穿越结合,让小朋友更好地进入故事中。

  不过,有评论家说它的诗意与忧伤也会抵消故事的快速行进,让部分读者感觉有阅读障碍,这也是目前结合两种叙事的儿童文学要突破的地方。不过,它依然是很不错的亲子阅读书,可以让两代人触摸到成长过程中相同的问题,如何对待亲情、友情与挫折,然后在奇幻旅程中体验生活的神奇与趣味。

  《里娅传奇》读后感(五):虹影:讲故事时她就是女巫

  虹影:讲故事时她就是女巫

  2015-04-30 岳尚华 百道网

  【百道编按】虹影的作品总有一种鲜明的特色,她为孩子创作童话,仍然将个人的生活经验和记忆书写到作品里,不同的是现在的作品平和、节制,多了一份母亲的慈爱。同时,她把中国巫文化引入到创作中,为童话创作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春节祖先会回来吃饭,大人小孩要出门回避,过后发现筷子的方向发生变化;人死后第三天、第七天鬼魂会回门,如果在门前铺上炭灰,第二天早上上面会有奇怪的脚印。这些神秘的传说是四川、重庆地区从巴国上古文明中流传下来的巫文化。虹影就是在这种巫文化中成长,巫文化在她的记忆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于是,有一天虹影在为女儿找故事的时候,很自然地想到了这些民间传说。女儿瑟珀是半个中国人,她希望女儿知道中国的故事和传说。这就有了由蒲公英童书馆推出的《奥当女孩》和新近面世的《里娅传奇》。两本书都是以七十年代的重庆为背景,神秘的巫文化将这座城打造成迷雾中的城堡,似真似幻,所有的故事都是在富有神话色彩的背景中展开。

  《里娅传奇》的主人公仍然是小男孩桑桑,这本书讲述了少年的同情与担当。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故事?源自虹影记忆中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小说中葛太太的原型。

  在虹影的记忆中,葛太太总是极少出门,她很衰老,行动迟缓,看起来很可怜的样子。虹影6岁时听到邻居在院子里议论,得知葛太太在文革中死了两个儿子,并且一夜白头,虹影很同情她,也触摸到了人们对于他人不幸的漠视。

  葛太太喜欢看书,她用看书转移悲痛,那是些很厚的泛黄的书。有一天,虹影非常好奇书里面写了什么,让她这么着迷,葛太太给了她一本,那是虹影人生中第一本小说,从某种程度上,它改变了虹影的一生,也开启了她们的亲近关系。

  现实生活中,葛太太很少被人关注,是一个弱者,却不失对弱者的同情与怜悯。在小说中,虹影放大了葛太太的形象。之所以做这样的安排,虹影说,文学可以把现实生活中不被关注的人表现出来,也可以让不易被察觉的人性的另一面昭然于纸上;世界上有坏人,也有好人,她要放大好人,通过这些人物传递同情心、怜悯心,如果这样的作品足够多了,世界就会好起来。

  整个故事虹影计划出7本,为什么是7本?虹影说,电影《七宗罪》中表现了人类七种最可怕的罪恶,作为对电影的回应,她要写七种美德:感恩、同情、原谅、牺牲、超越自身局限性等等,每本书对应一种美德,足够让小男孩桑桑成长起来。

  所有作品都有鲜明的虹影风格

  虹影的作品有十分鲜明的特色,抛开诗意的语言不说,从早期的《饥饿的女儿》《好儿女花》,到现在的《奥当女孩》《里娅传奇》,她总是将个人的生活经验和记忆书写到作品中。对于虹影来说,记忆是发现生活的眼,是创作的源。记忆中总会有被意识故意掩埋的部分,还原了这些部分才能看清生活原貌。因此,她喜欢回忆,回忆成长过程的每一幕。她从小就喜欢幻想,现在回忆常常以梦的形式呈现,在梦里她飞回到过去,在那里,船员、民工都像以前一样在生活,推开院门能听到声音,有人在厨房里讨论怎么做鸡蛋可以让每个人都分到,有人在天井里吵架,所有场景都栩栩如生。一个记忆能让她想起很多事,包括葛太太家的境遇,邻居的议论,甚至她家的台阶、通道、厨房、后花园都清清楚楚呈现在脑海里。对她来说,回到过去就是回到根,只要有回忆就有写不完的故事。

  虽然都是基于生活经验的写作,但与早期的作品相比,虹影的作品风格发生了很大改变。早期作品中的感情是冲动锋利的,现在的作品则平和、节制,多了一份母亲的慈爱。

  同样是写文革的书,在《里娅传奇》中,虹影没有过多地描写灾难,她更关心灾难过后人的感受,相对于灾难发生时,幸存后的漫长岁月,才是对人更大的考验。还有被打成特务的老巫师,他自焚而死,死的时候手放在心口,因此,其他地方都烧焦了,但心还是好的。火没有牵连到别人的房子。在这一个人物身上,着墨的重点是表现他的内心世界,虽然他被烧死了,但“心是好的”。

  对于虹影写作风格的变与不变,文化批评家解玺璋评论说,一个作家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会有所变化,但基本的东西不变;对于虹影来说,不变的是一直在处理生活经验和记忆,改变的是处理的方式和出发点。他认为这些改变都是有迹可循的。首先,从女儿成为母亲,身份的变化改变了虹影对很多事情的看法,表达的东西自然也随之变化。其次是多年的海外生活,开阔了她的视野,让她受到西方普世价值的熏染。所谓普世价值是从人类角度出发的一种爱和善,而不是从某一个群体。虹影在叙事中传达的同情、爱、付出等等都是普世价值。

  童书创作的另一种可能

  《奥当女孩》《里娅传奇》与以往的童话创作有很大不同,它们的故事设定在七十年代的重庆,时空坐标非常明显。之所以做这样的设定,虹影说,虚构只有与真实联系在一起才有意义。在她看来很多童话过于把现实社会和历史分开,造成了传统文化的断代。为什么不把曾经发生的故事写成童话?把消失了的童话、文明、传说,比如巴国历史展示出来?七十年代的重庆,没有文学书,百姓的娱乐就是说唱、口述文学,口述文学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巴国神话。但巴国文化到现在几乎没有文献记载,几近失传。虹影希望通过改写传说,延伸出新故事,让它们成为新的现代童话流传下去。

  作家止庵说,想象不仅是文学的重要因素,也是生活的重要因素;生活如果缺乏想象,就是一个乏味的生活,文学如果缺乏想象,就是一个平庸的文学。虹影用童话的形式表现六七十年代,把童话的时限更加拉近现实生活,她对巴国文化的想象,对于童话史和文学创作都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自由作家崔曼莉认为虹影对于传统巫文化的处理有积极意义,她让读者用很容易的方式进入上古文明,打开了一道了解上古文明的门,呈现给读者的,不是西方的骑扫把的巫师,而是中国的神话。这正是当下儿童文学、成人文学中缺少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教授吴岩评价虹影的小说增补了儿童文学的创作版块,也将是幻想文学里对巴蜀文化探访的最重头一部,而且她引入民间文学作为想象的素材的做法非常重要,符合了把民族文学成分融入到幻想文学作品中的世界流。

  《里娅传奇》读后感(六):真的心眼才能看到一切

  真的心眼才能看到一切

  ------------读《里娅传奇》 文/纪汐

  天主教明言人性“七宗罪”:暴食、贪婪、懒惰、嫉妒、骄傲、淫欲、愤怒。《里娅传奇》就是虹影继《奥当女孩》之后的第二部,书写七宗罪相反的爱与救赎,饱含了担当、善良和同情心的童书。

  《里娅传奇》需要结合《奥当女孩》来解读,十岁的桑桑因为解救了小灰鸽(原来是个公主),被公主带入了奥当兵营去体验美妙生活,哪知奥当一天,人间半年,出来后发现妈妈因为找不到他已经伤心过世,后来在小公主的时光倒带中回去,救回了妈妈,同时也协助小公主撮合了她姐姐媚娘的缘分。因此收到了媚娘送给他一支羽毛,桑桑就是用这支羽毛召唤出巴国至高无上的巫姑-里娅。桑桑为了救葛太太,落入水中,后经里娅解救,里娅感动于桑桑的无私和善良,最终动用了巴国巫术,让葛太太和她的儿子相见,使葛太太有了活下去的勇气,而里娅必须接受死罪的判刑。

  虹影,这个原来书写成人小说的作者,由于在给女儿瑟珀读外国童话小说时,由于女儿觉得自己讲的故事更精彩,更有趣,反观中国市场充斥的童话---《喜洋洋和灰太狼》等对于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三观形成带来的影响觉得不太好,遂产生了为女儿书写童话的念头。一如书的开篇写到:“给瑟珀、惠云、喜宝和晨晨。”全书结合巴国神话和中国传统的善报结缘,书写了桑桑的成长故事,而在成长的过程中,桑桑和里娅有担当,善良,富有同情心,可以由此及彼的感染读者,这个是作者最想要达到的效果。同时也让小朋友能对中国神话产生兴趣,插上想象的翅膀。还是沿用了《奥当女孩》的中英双语,还是采用了插图加文字,适合小朋友阅读,其实大人也一样可以收获一些不同。好的神话童书,现在比较少了。

  虹影曾说过:“没有什么比孩子舒展天性更重要,我只会在她合适的年纪逐渐告诉她这个世界的真实,让她有承付和担当的能力,每个人都会面临被世界打得粉碎的时候,她要学会做好准备。”所以她选取了葛太太,这个平凡的角色,因为思念儿子,哀莫大于心死,思念过度甚至希望随儿子离去。可是在里娅的帮助下,见到儿子后,她才知道其实最对不起的是,葛先生,也唯有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人才是最好的生活态度。

  全书出现巴国时,都只有桑桑才能看得到,为何会如此呢?或许就如丰子恺所说:“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看到。”桑桑的担当,善良和同情心,让他真的心眼还未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所斫丧。

  : P90 第二行 an eleven(十一) year old boy called Sangsang….,可是前面写的是“一个十岁的男孩桑桑。。。。”岁数对不上。。。。

  2015年5月18日星期一

  如有转载经授权后方可,请豆邮联系笔者或273104504@qq.com。

  《里娅传奇》读后感(七):古巴国神秘巫风

  古巴国神秘巫风

  读《里娅传奇》/by烟波浩渺1980

  第一次读虹影的童书,浓烈的巴渝风情,充满了古典韵味的神话传说故事。在我的脑海里出现的一个联想就是,三星堆。当我读过之后我感觉不只是给孩子们阅读的,大人也非常合适。书中的女巫,巴国遗民风俗,简直是就是儿时曾经梦到过得场景。

  70年代怀旧风

  据虹影自我介绍时,本书的灵感来自作者小时候一段经历。故事原型葛太太是一个痛苦的妈妈,思念逝去的儿子成疾,困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不能自拨。即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也是在生活中邻里四舍中某个可怜人物。作者虹影吧这个悲痛欲绝的妈妈写到故事中,日日在江边遥望儿子的身影,可是船来船往皆不是,死去的人物永远不会再来,等待的人只能空空等待。

  作者把故事的地点放在七十年代的重庆,两江汇流,烟雾缭绕,连绵不断的群山,人去楼层的房子,带着鲜明的地域和时代特色。

  虹影把人所遇到的选择和灾难没有扩大化,而是用清淡的笔调描写。没有写毛毛哥哥是如何死亡,重点写葛太太失常行为,日复一日的晒儿子的旧衣服,日复一日在江边等待。

  没写里娅做出困难的思想斗争,做出来帮助实现桑桑的愿望,只写用白胡子老爷爷的话语说出,里娅和哈尼收到怎样严厉的惩罚。

  没有写古巴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只写了桑桑如入桃源一般,经历了真实和梦境。虚虚实实,纷纷扰扰,似真还假,不知道这是作者的幻想之作,还是古籍中不曾记载一个神秘民族,读完令人唏嘘不已。

  巴国巫族

  当我读到故事中间,在我的脑海里出现的一个联想就是,三星堆遗址,那太阳神树,那怪异的青铜面具,青铜人像。非一般遗址出土文物,当深入其博物馆中参观时,配合其中的布置,格外令人浮想联翩,很想有人能够解读这被埋藏在历史尘埃下的古蜀国先民,是如何创出如此与众不同的文化,像是一块磁铁一样吸引着我。

  但是本书突出的是古巴国的巫族神秘宗教风。在本书中突出巴国巫族使用的要素:一片羽毛、兵营、女巫、木船。这片羽毛像是一个神器,如同孙悟空的避水诀。小男孩桑桑借此羽毛可以自由穿越入古巴国内,如免死金牌一样免生死,是信任的通行证;可以召唤女巫里娅;可以凭此飞翔。

  女巫里娅一个心事多多,永远长不大的女巫,在友情和生命中纠结,最终选择了友情。

  哈尼这只有神奇魔力的小狗,忠诚可爱亲昵,同样选择了桑桑的友情。

  白胡子老爷爷身上的古怪文字,像是长老的符咒一般充满了魔幻特征。

  招魂的古老神奇之术,魂兮归来,然而是要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得到招魂后的毛毛哥哥如幻影般拯救了葛太太及葛先生,但是里娅和哈尼却如梦境中的神秘人一般,永远离开了的桑桑的生活。

  故事篇幅很简洁,文字充满了巫风,虹影说当自己在讲故事时就是女巫的身份。她因为女儿讲神话传说,而得到创作新式的传说故事。这故事即是妈妈的爱女之作,又是幻想中的梦境。引起我对古巴国的浓厚兴趣。在儿童的心里不知借着这样的故事,会增加怎样的想象。这可是我们各个民族中最为难得一种文化遗产。

  2015年5月18日星期一

  如有转载经授权后方可,请豆邮联系笔者或2933702061@qq.com。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