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香港电影史记》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香港电影史记》读后感10篇

2018-03-15 20:5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香港电影史记》读后感10篇

  《香港电影史记》是一本由魏君子 主编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53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香港电影史记》读后感(一):印象里关于香港电影的吉光片羽

  作为一个在大陆北方小城长大的80后,在我小的时候文化传播手段很不发达,何况我所居之地偏之东北一隅,因此印象里最早的一批观影者所能看到的电影,是从录像机里播放的,以港台片居多。记忆中录像带的形状好似放大的磁带(好像也要灭绝了),甚至可以用铅笔进行“倒带”。记得最早看到的《唐山大兄》好像就是用录像机看的,不过由于录像带易磨损,同时由于盗录的电影很多都是反复盗录,传播到大陆的盗版带质量也会很差,因此仅供当时娱乐文化极其匮乏的大陆人民一解饥渴之感,说到享受自然是谈不上了,聊胜于无吧。顺便说一句,同时传播很广泛的,就是色情相关带子了。 后来不久便开始出现了VCD影碟机,此物甚至一度成为了家庭标配,由于该电子产品有了各种比较成熟生产解决方案,好比现在的山寨手机路人甲凑点钱也可以直接进行量产,因此市面上的产品质良莠不齐,国产的影碟机由于价格亲民,又以牺牲镭射头寿命代价经常主打所谓的“超强纠错”,因此让大众收益的同时,也火爆了碟片市场,记得当时租碟看的港台片片头印象深刻的好像只有那么几种,比如一个大大的粉色“M”、两个很不和谐的英文字母、还有一些则是汉字诸如“某某电影”一类,直到多年后,我终于能够对得上了——寰亚电影、邵氏电影以及嘉禾电影等。印象中比较深刻的电影有《东方不败》《倩女幽魂》以及李小龙成龙等的一批电影,当然,还有给我童年留下阴影的林正英的僵尸系列电影,以及开心鬼系列等。 不过现在想来,很多彼时的香港电影90分钟左右的“标配时间”也变相地促进了其在大陆的传播,比如有一次我租了一个好莱坞电影观看(《星球大战》系列),结果发现有一处切换莫名其妙,现在我当然清楚了,由于VCD碟片容量的限制(700M左右大小),因此对于一部一个半小时的标清电影来说,容量是足够的,然而对于好莱坞大片则显得捉襟见肘了,因此那些灌录人员显然做了最恶劣手脚:剪掉中间一段! 我上中学的时候,恰逢《古惑仔》系列传播广泛,记得有同年级同学受此影响,居然在书桌里放了一把砍刀!至于抽烟打架泡妞等学得更是个十足十!然后当时就有很多人呼吁禁止传播《古惑仔》系列的,但显然,怎么能禁止得住呢…… 接着便是PC开始兴起了,不过当时家里拥有个人电脑的还是极少数,很多人会去网吧娱乐,但是受当时的带宽所限,不可能有什么像样的点播技术,因此很多网吧为了招徕生意,会在共享磁盘里放上很多的电影,我的绝大部分周星驰电影就是通过在网吧观影完成的。 等到迅雷崛起之后,我也有了自己的电脑,终于摆脱了网吧电脑和碟片播放设备的种种桎梏,甚至有时都翻看起了林正英的一系列僵尸电影解闷,当然,彼时特别迷恋武侠的我,还看了很多根据古龙的小说拍的武侠电影,尽管剧情还算是比较贴近原著,不过水准以今日眼光来看,有些显得寒酸了…… 再后来当我看到备受好评的《无间道》的时候,感觉好像哪里不对,并非这部电影不够好,相反,其应该是在看过的港片中水平名列前茅的,但是原来印象里港片那种胶片感,无厘头感,小市民感,摆拍感,粗糙感等统统不见了,相反开始变得十分精致——画面,剧情,道具……其有着相当高的真实度,而不是原来港片那种“一看就是电影”的那种感觉,而这些,都是原来港片所不具备的,终于,港片也开始走向了一条不能回头的新路…… 当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在想,不知有没有哪个非骨灰级粉丝找出了那些在60年代之前出品的电影,曾经好奇找过一部来看,其质量真是不敢恭维,当然,作为先驱者,在香港电影的功劳簿上,其自然会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香港电影的未来会如何?我自己感觉并不乐观,这可以通过目前很多港片选择和大陆合拍等手段看出一些端倪,那种“纯港味儿”的港片,会变得越来越稀缺吧。

  《香港电影史记》读后感(二):香港电影记忆

  对香港电影的记忆源于07年,那年我读小学五年级。那个时候所有对电影的印象都来自于港片。这些陪伴我童年的香港电影的载体几乎都是盗版光碟,现在老家还有一箱子的碟片,最终都随着年岁流逝尘封于不起眼角落里。 最早的一台影碟机是VCD的,那个时候还没有DVD压缩刻录的光盘流行于市场。这台厚达两块砖的VCD机是父亲从几百公里外的宁波背回来的。距离我家附近两公里的地方有个集镇,黄昏时刻我就和五六个小伙伴骑着自行车浩浩荡荡地奔向小镇。犹记得几乎每家店面最前面的台子上都有这一大箱的碟片。几个人就围过去翻来翻去,片子几乎都是香港的,最多的就是鬼片和动作片。可我们很少买,我们都是直接拿,揣在怀里就顺走了。 我们这些小子最青睐的电影与当时大众的趣味完全重合,成龙的武打片和林正英的僵尸片是我们经常搬着小板凳坐在VCD机前看的。 香港电影的成功从内地四处泛滥的盗版光碟可以很贴切的看出,而港片也一度因为盗版而进入低谷,倒闭了好多影视公司。 电影诞生的这一百二十一年,港片始终走在内地和台湾的前面,到目前为止仍然以先前的历史经验和运作模式时不时地制造着成功之作。 舞台之上永远人们关注焦点可人们而往往忘却幕后。

  《香港电影史记》读后感(三):《香港电影史记》读后感

  九月份拿到的书,断断续续地看到今天,终于才算看完。我没有买书的习惯,对港片的兴趣基本上都是在网络上完成,除了看片之外也很喜欢看一些影评文字,经常去魏君子和竹聿名的新浪博客闲逛,这两位大神的文章有关于港片的各种奇闻轶事,各种或严肃认真、或稀奇古怪总结,令人大饱眼福,不忍释卷。但是近来一段时间,魏君子和竹聿名的博客早已不怎么更新了,这两位在新浪娱乐频道所办的新航标栏目也已经结束,就连时光网港片据点“红花会”群组也冷清已久,似乎一下子网络上就没有多少关于港片的有趣文章可看了。待知道魏君子又有关于港片的新书上架,赶紧入手一本,期待可以一解饥渴。

  拿到书的第一感觉就是"厚",敢称“史记”的果然是大部头,心想不知道要看多久才能看完。全书内容是按照史记的格式来写的,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从港片诞生之初一直写到成书前的2012年,洋洋洒洒不知道多少字,各个时期的电影公司巨头、背后金主,台前影星、以及幕后精英均有细述,可谓工程浩大,蔚为壮观。在港片没落的今天有一群人愿意做这么一件事,不管结果如何,这份心力都是值得称道的。

  我并没有按照书本内容的先后顺序阅读,而是挑了自己最熟悉的内容,从九十年代的部分开始看,熟悉的内容看得比较快,但是遇到不熟悉的内容就看得很慢了。看这种书肯定是要给自己的看片经验结合起来的,我个人的看片经验只能到邵氏部分,这还得益于天映在新千年后发行的修复版,同时期的国泰和时代更早的港片我就几乎完全没有看过了,所以本书前五卷内容就看得非常吃力,总是看一看停一停,只是偶尔发现一些熟悉的名字或者面孔时才会振作精神,有些前辈影人的名字在港片里经常提到或者直接用做角色名,如吴楚帆、张活游、梁醒波等,有些前辈影人则是曾在港剧里见过,多饰演主角父辈一类的陪衬角色,却原来年轻时也曾是当家明星,以前只知道秦沛、谢贤、胡枫、曾江等人,这次在本书中又认识了几位,如周聪(《创世纪》罗嘉良父亲)、江汉(97版《天龙八部》大理皇帝)等。

  全书内容之中,个人觉得较有价值的是各卷的本纪和世家部分,即是关于各时期主要电影公司或机构发展史的介绍。电影界最耀眼的自然是台前明星,但是真正对电影业起主导作用的还要数各个时期的制片、院线、经纪公司及其幕后老板,但这些背后故事往往不为人所知,资料不易得,本书就做了很不错的总结。从这部分内容中,可以了解到港片各个时期是哪些大老板在叱诧风云,手下有哪些重臣良将,哪些电影公司在同台打擂,各大明星身处哪一阵营等等,阅后便会对香港影坛风云历史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如果有人想写一部关于港片的小说的话,这部分内容对于构建各方势力来说应该是很好的参考资料。

  但是不得不说,本书的不足之处也是非常多的。首先,它的可阅读性并不强,缺乏故事性和趣味性,更像是一本辞典式的工具书,如果不是有港片情结的人,估计看不了几篇就会放下。虽然全书看起来非常厚,但是具体到某一个影人时,内容其实是非常少非常简单的,只是用类似百度百科的形式流水账式地罗列了一些关键事件代表作品,几乎没有可供玩味的细节内容,如果你是某位影星的粉丝,在本书中看到有关自己偶像的篇幅只有那么一点,估计不但不会开心还会有点不高兴

  其次,作为一部自称“史记”的书来说,本书内容在严谨度上也有所欠缺,这一点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部分影人的资料不够全面,比如按照本书的设置,“列传”是专门为影人(包括演员导演、幕后等)做传的,但是有些组建过电影公司的演员则是放在“世家”里介绍,那么“世家”显然要承担在介绍公司的同时介绍演员生平责任,但是有些“世家”只是将公司发展史介绍完,却并没有将演员生平讲完,比如成龙世家那一章只是讲到他在“嘉禾”的卫星公司“威禾”结束便收尾,显然是不合适的。这有可能是编著者刻意为之,因为焦点影星的资料在其他途径容易获取,本书不想重复,因而偏重于介绍电影产业,但是在书中也有为部分其他影星做传的情况下,刻意忽略某些影星的演员身份,未免有些因噎废食,也有点不公平

  此外,本书不严谨的地方还体现在选择影人专门“列传”的标准有点不太统一,虽然魏君子在序言中说入选的标准是“对香港电影及其产业发展影响深远的电影人”,但是从正文内容来看,这一标准并没有很好的被贯彻。比如我个人最不能认同的就是,出演过多部港片名作的吴倩莲居然没有入选,而几乎没有什么电影代表作的Twins却都可以入选;又比如同样是以美貌著称的张敏、邱淑贞都有入选,但是同时期的大美女关之琳、李嘉欣却都没有入选;再比如七十时代的艳星胡锦、恬妮、余莎莉都能入选,但是九十年代的艳星叶玉卿、李丽珍、叶子楣等却无一入选。凡此种种,实在让人看不清标准在哪里。

  以上所说的两个不严谨的地方,还可以说是见仁见智,但是书中出现不少明显错误则是无可推脱的。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列传”部分,在这些资料可以很容易通过网络或者其他方式找到的情况下,书中出现如此多的错误,就不免令读者怀疑书中内容是不是从别处不加考证地直接摘抄过来的,虽然我不认为是这样。本书的编著者们都是对港片非常熟悉的人物,只有稍加检查或者考证,这些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现在这种状况实在是不应该出现的。如果作为故事书的趣味性欠奉,作为工具书的严谨度又不够,未免有点......

  说了不少不好听的话,但绝对不是刻意找茬,真心希望编著者们可以做出更好的作品。

  《香港电影史记》读后感(四):一副骨架,自行长肉

  期末复习周,纵观整个图书馆悠哉游哉的也就我,基本上复习神马的和我绝缘。每年也不怎么看书。人家挑灯夜战复习,我熬灯耗蜡看闲书。由于不满意最近图书馆的瞎折腾,能借阅的书越来越少并且没啥新书了,我下午又溜达去了书城。主要目的就是看最新出炉的图书。新书推荐栏上有本魏君子的书,就是这本讲香港电影的史记书。我特佩服自己,让我看个语言学,我能倆礼拜看4页,结果这书我两个小时干完400多页。而且是坐在寒风刺骨的楼梯口上。看完了还有点意犹未尽

  现当代电影市场虽然疲软,大陆片已然走出来,不过对港片,依旧期待与怀念。不过自从《无间道》后,一路下滑,近几年鲜有优秀作品问世。之前大学语文没好好商,倒是打游戏的时候听了一耳朵说“香港电影受经济影响是很大的”。没有研究过,不敢妄下结论,倒是10年的《岁月神探》讲述了香港复兴啊什么的,当天回寝室熬夜到两点看完,哭的一把鼻涕

  香港电影审核制度不甚了解,大陆只是有所耳闻,观众近几年吐嘈国产电影以及电视剧陈旧拖拉无聊甚至“雷同”严重的同时,也得想想,这不赖编剧,有好剧本如《无人区》,到广电总局照样咔嚓好几年。要不傻呵呵看旋律雷同剧,要不拒看。这点来说,香港电影电视剧产业当之无愧的成为国产的风向标。港产不抄袭,基本上都是以讲述本土为主,由于香港历史复杂地理环境优越人口杂多热带夜生活丰富行业齐全,故事自然接二连三。早年TVB讲述医生的《妙手人心》可谓开创行业剧收视率的典范。于是大陆也开始效仿,出了《大法官》。香港人的生活主要就是上班回家晚上夜生活,香港电影也是细细品位其中精髓,把上班族的爱情故事拖上屏幕,就成了爱情电影的先河,比如《甜蜜蜜》。对比大陆电影,香港此类电影制作精良,台词考究,场景温馨,剪辑精准,呃,大陆,哪次不是出一部骂一部?当然,警匪片也是从香港传来的,而且个人认为,即便现在港片不行了,至少在警匪片里,大陆还是不及。《无间道》自是不提,《黑社会》的酷,《窃听风云》的紧凑,《英雄本色》的美,即便是去年的《寒战》,依旧沿袭着警匪片的精良制作。而且一本香港刑警都很帅很有范,再看大陆的,基本上都在演着正邪从来都是对立,杀身成仁,舍身求法的政治宣传片。香港的喜剧片,个人觉得才算是真正的代表。“港产喜剧”中尽显港男港女的风采。《92家有喜事》里张国荣,周星驰卖力演出,《东成西就》里全大腕的豪华阵容,《92黑玫瑰对黑玫瑰》喜剧片都能拿到金马奖的实力,港产喜剧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欢笑。可惜近几年,也只能看看苦情片滥情片国产喜剧打发无聊时间了。周星驰卖力演出,92年干脆成了“周星驰年”,出了一打较好卖座的片子,最后金马奖虽然给了喜剧《黑玫瑰对黑玫瑰》的梁家辉,别忘了,梁可是正剧出身呐!星爷也只能无奈陪跑那么多年。影以及电视剧陈旧拖拉无聊甚至“雷同”严重的同时,也得想想,这不赖编剧,有好剧本如《无人区》,到广电总局照样咔嚓好几年。要不傻呵呵看旋律雷同剧,要不拒看。这点来说,香港电影电视剧产业当之无愧的成为国产的风向标。港产不抄袭,基本上都是以讲述本土为主,由于香港历史复杂地理环境优越人口杂多热带夜生活丰富行业齐全,故事自然接二连三。早年TVB讲述医生的《妙手人心》可谓开创行业剧收视率的典范。于是大陆也开始效仿,出了《大法官》。香港人的生活主要就是上班回家晚上夜生活,香港电影也是细细品位其中精髓,把上班族的爱情故事拖上屏幕,就成了爱情电影的先河,比如《甜蜜蜜》。对比大陆电影,香港此类电影制作精良,台词考究,场景温馨,剪辑精准,呃,大陆,哪次不是出一部骂一部?当然,警匪片也是从香港传来的,而且个人认为,即便现在港片不行了,至少在警匪片里,大陆还是不及。《无间道》自是不提,《黑社会》的酷,《窃听风云》的紧凑,《英雄本色》的美,即便是去年的《寒战》,依旧沿袭着警匪片的精良制作。而且一本香港刑警都很帅很有范,再看大陆的,基本上都在演着正邪从来都是对立,杀身成仁,舍身求法的政治宣传片。香港的喜剧片,个人觉得才算是真正的代表。“港产喜剧”中尽显港男港女的风采。《92家有喜事》里张国荣,周星驰卖力演出,《东成西就》里全大腕的豪华阵容,《92黑玫瑰对黑玫瑰》喜剧片都能拿到金马奖的实力,港产喜剧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欢笑。可惜近几年,也只能看看苦情片滥情片国产喜剧打发无聊时间了。周星驰卖力演出,92年干脆成了“周星驰年”,出了一打较好卖座的片子,最后金马奖虽然给了喜剧《黑玫瑰对黑玫瑰》的梁家辉,别忘了,梁可是正剧出身呐!星爷也只能无奈陪跑许多年。曾经的小伙伴梁朝伟几个影帝都拿下了,星爷还是孑然一身。对于喜剧演员的不认同难道是世界通病?金.凯瑞拍了《楚门的世界》这么有内涵的正剧,还是连个提名也没有,呵呵。倒是大陆很吃这一套,赵本山是国宝,拍片要是能请到他和小沈阳等于通天了。呵呵。

  当然,大陆还有一种片仿不了,就是色情片啦!8.90年代香港产了多少经典又卖座的软性色情片!吴启华,舒淇这都是三级捧红的巨星,尤其黄秋生凭着色情暴力的《人肉叉烧包》夺得影帝,怕是借内地审核100个胆都不敢的。

  90后的我不了解我出生成长的同等岁月里,香港电影是何等辉煌,只能靠电影慢慢带入,可是知识有限视野狭窄,需要一本指南。魏君子的这本《香港电影史记》只能算个百科提纲,肉还得自己填。

  刚才看了下微博,2013年,失望十佳书里上榜此书。虽然不是很好,但绝不至于失望。估计失望的人全是专业人士,专业人士的专业书普通大众又看不懂。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