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白鲸》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白鲸》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3-20 21:0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白鲸》读后感精选10篇

  《白鲸》是一本由麦尔维尔著作,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9.00元,页数:78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鲸》读后感(一):白鲸

  白鲸

  说实话,这一部小说我看的时候比较懵,我刚开始看的时候还特意去搜了大概意思以及背后的涵义,众说纷纭。我仅仅只看了一遍,只读了个大概意思。下面来谈谈我自己看法吧。

  先说说故事最大的主角——亚哈船长,在我的心里他是一位偏执可怕却又偏执的可爱人物。他因为一次事故失去了自己的双腿,在他的后半生甚至于不敢出海捕鲸,但是当他面临着一次复仇的机会时,他把握住了,但是他却把整条船上的人押上赌桌,他为了复仇不惜一切,他已经被仇恨蒙蔽了双眼,我仿佛看到了加勒比海盗中萨拉查船长,为了复仇不顾一切。但是你不得不承认他是伟大的,他是一个拥有着极强信念勇士,他不畏惧,他不胆怯,他不怯弱,他敢于同已经安排好的命运作殊死的搏斗。他让我想起来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刺客——豫让。他先后三次为主公报仇,不惜吞炭,毁容,最后刺衣三次而自杀。从我们的角度看他是否也有点不可理喻,为了虚无缥缈的为已死的主公报仇,不惜自残,最为重要的是赵襄子数次放过了他,他为什么不念及活命之恩,反而一心想要杀他报仇,这都是信念的作用,因为在豫让的心中士为知己者死,知伯之恩是恩,而襄子之仇便已注定。这与亚哈还是比较相似的,在亚哈船长的心中,先前的断腿之仇是仇,后面的你即使不和我有争执,也是在有仇的基础之上了。

  至于白鲸莫比迪克所代表含义我不是太明白,是无常的命运,还是大海的代名词,亦或是心魔。在这里面白鲸的身份是多重的,说他邪恶其实不是他的错误,说他正义也远远谈不上。他代表的可能是大海,人类无节制的向大海索取,必然会遭到大海的报复,鲸作为海洋5生物最具代表的的一种,而且遭受着人类无休止的捕杀,用他的复仇来表达矛盾合适不过了。又可惜代表命运,用一句这都是命来概括再准确不过了,正是因为命运的安排,才让船长走向复仇之路,才让船上其他人走向死亡,才让实玛利得以幸存,讲述这个故事。更是船长内心的心魔,也是我们心中的心魔,我们始终牢记着仇恨,一心想要复仇,结果迷失了自我。白鲸的含义实在丰富了,出现虽短,但是给我们留下思考事物却很多。

  解释这部小说小说必须要理解“请叫我实玛利吧”,而我确实知识较少,难以完全理解,所以评论到此为止吧。

  《白鲸》读后感(二):他为什么非要找那白鲸复仇?

  《白鲸》这部著作在诞生之时,并没得到读者的认可,差到一年只卖出5本。在麦尔维尔有生之年,这部书也没得到重视,直至20世纪20年代,他才声名鹊起。这迟来的荣誉,算是世人给他最好的赞誉,也同样证明了《白鲸》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这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被白鲸咬去一条腿的比勒达船长一心找白鲸复仇的故事。如果只单单看这个故事,似乎无趣,但这故事的象征意义远不止于此,这或许也是《白鲸》这部作品后来受人重视的原因之一吧。

  先来谈一谈这部书的创作背景作者麦尔维尔曾多年航海生活,他甚至登上过捕鲸船,对海上可能遭遇危险十分清楚,他的所见所闻、冒险经历成为他创作的素材。都说文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那么,《白鲸》的成功就不离不开麦尔维尔的航海经历。这也是为何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更为真实的原因。

  其次,作为一本小说,故事线索清晰明确。《白鲸》这部书的母题——复仇,这一线索指引人一直读下去,想要一探究竟,船长比勒达究竟有没有复仇成功。不过,故事的结局并非多数人所想的那样,最终比勒达船长与白鲸同归于尽,甚至几乎葬送了整条船人的性命(以实玛利除外)。

  那么,麦尔维尔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结局?这就不得不说到白鲸的象征意义。

  白鲸,当然是一条鲸鱼,但它更是象征了大自然,而这本书的寓意就在于,当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灾害与危险时,人类该用怎样的态度来面对?《白鲸》一书中,比勒达船长不惜一切,在海上航行数月,只为寻找白鲸的身影,最终他找到了,甚至与白鲸战斗。 比勒达的选择是以暴力对抗暴力,与大自然为敌。这自然是不该有的态度,这也是后来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

  麦尔维尔如此写,似乎是在警醒世人,在面对自然灾难时,人类应该选择与大自然和平相处,并非像比勒达船长一样,不惜一切抵抗。

  若是往小处看,只看比勒达船长,他身上似乎有一种执着追求精神,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执着的精神是可取的,但如果为了目的不择手段,只顾自己,不顾及别人的安危,就已经失去原本的意义。

  《白鲸》这部书用以实玛利的视角来写这个故事,让人感受到的除了真实之外,更多的是客观。这样的视角,更能让读者认清比勒达,认清这个人自私。而书中所描写的细节真实,阅读时不由的沉浸于其中,似乎跟随以实玛利见证了这一场复仇。如此伟大的作品,即便不能被那个时代的人所理解,也终将被后人挖掘出来。

  写到这里,如果有人问:比勒达船长为什么要找那条白鲸复仇?我想:答案显而易见了。但他的选择并不正确,当复仇的种子从他内心生长,悲剧已经造成了。大自然不应该成为人类复仇的对象,人类应与大自然和平相处。

  这就是《白鲸》给世人的启示,这就是麦尔维尔给后人最好的礼物

  沐夕瑶 2017.12.8

  《白鲸》读后感(三):浪漫现实主义

  赫尔曼·麦尔维尔这位作家在美国文学史上十分出名,他是一位浪漫主义作家,作者身处的时代背景也决定了他的创作方向。这本小说塑造了一位性格十分独特的船长,而且讲述者是一位幸存再来的船员,亚哈船长因为那条白鲸夺去了一条腿,从而失去理智一心想要复仇。这个故事并不是单纯的探险小说,而是反映了这个社会真实的人性写照,这位船长更像是经常会被得失之心所扰乱的大多数人,在处理这件事上不同的人会抱有不同的心态,也不是说纠结是坏事,但是只看眼前而不考虑结果是绝对不可取的。

  在我看来,白鲸跟人类比起来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这就像一个消瘦青年要和一个中年壮汉对打一样。况且弱肉强食这也没有错,如果你不去海上,白鲸是无论如何也伤害不到你的,这些选择和后果都来源于选择的人本身。在这个故事线以外,作者还讲述了相关的科普知识,使得这本书看起来更加真实,同时又能够多方面掌握知识。

  这位船长虽然并不讨人厌,但是他在书中无疑是一个反面教材,他当然有亮点,但是在复仇这件事上他从一开始就错了。这本书可以任意切换角度来理解,无论它有没有其背后的含义,这都不重要,因为道理总是可以讲出来,但是与事件完全符合的答案却永远不会有,只会有多种答案。一部好的作品的基础是要有想要传达的东西,而我得到的讯息是不要被复仇冲昏了头脑

  这本书也是需要深厚的文学积累才能够写出来的,所以它可以成为经典,书中讲述的这些背景很多都是有来源的,而且它也并不是我们身边时常发生的,所以说这种故事是知识和想象力的结晶,这是它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看一本好书还是要看适不适合自己,而不是看谁推荐的,一个好的故事绝不仅仅是用来消遣时间的,而是看过之后在心理能够达到升华效果。一个道理可以适用于很多时候,能够学会知识的转化也是一个不错技能,毕竟人生宝贵的,还是要把时间留给值得阅读的书。这本集合了人性、哲学、科普等等一系列知识的经典著作,无疑是值得去花时间阅读的。

  最后提一点,这本书的封面是最大的败笔,因为书名叫《白鲸》所以就在封面画了一只白色鲸鱼,显然在制作方面并没有太过用心

  《白鲸》读后感(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若干年前,我听闻过一部美国小说——《白鲸》,作者叫赫尔曼·麦尔维尔。后来,又有几次粗略了解过这部小说的梗概及荣誉,它被誉为一部伟大的作品。此后,《白鲸》就隐驻在我心里。

  现在,才算真正地认识了这头“白鲸”。我读的这个版本是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译者为诗人马永波。我不曾读过其他译本,但就眼前的这版而言,正如书中作家榜推荐词最末一段所说:“诗人马永波先生的译本会给这头白鲸披上奇异色泽。”诗人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其语言有着某种源自诗歌的轻灵,引人入胜

  《白鲸》是一部巨著,容量甚巨,读起来颇费工夫。不过,伟大作家总是能够攫取读者的注意力,一步步将人引入胜境。然而,就是这样一部现在被公认为伟大史诗的作品,最初出版的一年内,仅仅售出了5本,使人不胜唏嘘

  这部小说主要是以一个旁观者以实玛利的叙述视角来完成的,这本不足为奇。但小说开头第一句却很有味道:叫我以实玛利吧,简洁、干练、平易,仿佛是一位陌生客终于抵达一个村庄,因为迷路向人问路时,那人伸直胳膊,用食指为客人指路一样,读者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以实玛利吸引了。

  读过《白鲸》的人,恐怕大部分都会对船长亚哈誓死向一头沉默白鲸复仇的行径最感兴趣。这也是引我好奇、发我深思的地方。译者马永波先生在他的评述《命运启示录》中对此有着一段很好的阐析:

……白鲸象征着什么,恐怕连麦尔维尔本人都没有很确切的理解。然而,亚哈船长的动机却显然不只在于狩猎的乐趣和对一个哑巴畜生的刻意复仇。几乎每个读者都能依据自己的理解,为书中的象征给出自己的阐释。例如,以弗洛伊德心理学为基础,可以将白鲸视为麦尔维尔的清教徒良知,与他的自我处于生死攸关的斗争中。还可以将白鲸视作恶的象征,将亚哈看作与恶对抗的当代基督或者是普罗米修斯。还可以将白鲸等同于宗教,亚哈便是自由思想的象征,甚至将亚哈与白鲸的斗争看成是个人主义与社会习俗科学与自然等等之间的斗争。

  我们需要为《白鲸》定性吗?当然不需要。但是,不同的读者,完全可以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思考。倘若从现实主义角度来分析,亚哈在绝对清醒状态下向一头让他致残的白鲸盲目复仇,即便是在与白鲸鏖战三天并丧失勇气情况下,最终仍旧盲目诉诸复仇,把自己和整船捕鲸人的生命引向死亡和虚无。毫无疑问,这是非现实或超现实的。反之,它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和象征主义气息

  亚哈身上展现的无限勇气,值得赞颂吗?从不同视角去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对于《白鲸》的斗争主题,我有一种有别于前面诗人评析的思考。

  从个体生命面对大千世界开始,尤其是面对漫长波折不断的人生,不同的生命个体呈现着不同的生命硬度。有的倾向于逃向虚无,甚而走向毁灭;有的足陷深渊,却能奋力拼争,以求生命的完美舒展。《白鲸》的象征性意义,我更乐意把它理解为人与未知永恒博弈,更多时候,我们可能深怀恐惧,同时又清楚地知道抗争只是徒劳,但作为可毁灭却不可战胜的人类,我们宁愿赴汤蹈火、向死而生。

  《白鲸》读后感(五):《白鲸》是一本哲学书吗?

  《白鲸》是一本哲学书吗?

  文/平方

  很早就知晓这本奇书,一直没有读,现在摊开大星文化出品的《白鲸》,定要细细品读。今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鲍勃迪伦还在获奖词里频繁提到《白鲸》,作为麦尔维尔的代表作,也是他的经典之作,《白鲸》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诗人何三坡在推荐词里将其称为史诗,誉之为“一颗巨大宝石”,宝石的光辉正是它的意义所在翻译者马永波也是诗人,他能否使《白鲸》焕发一种更明显诗意呢,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进入作者麦尔维尔的文字世界去感受一下。

  先来看其中一些比较突出的段落,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出来:

  ·凡是伟大的都是病人

  · “我对任何人的宗教义务都怀着最大的敬意,从不介意它有多么滑稽,我心里没有丝毫轻蔑的意思……”“但是,当一个人的宗教信仰变得过于狂热,对他成了一种纯粹折磨……”

  . 无论一个人的智慧如何超凡脱俗,永远不能保证他对他人拥有实际可行的无上权威,总需要借助于某种外在技巧和防卫手段,而这些技巧和防卫手段本身,又或多或少总是含有卑鄙渺小成分

  ·山鹰在俯冲到最低处的时候,也比翱翔在平原上的其他鸟类飞得要高。

  之所以引用这几条,先来认识作者的思想形态,麦尔维尔在小说里很开明的讲道理,讲得还是很有思考性的见解,赋予了小说一种哲学性。抽象的思考建立故事的根基上,易于接受和传播,所以《白鲸》不单单是一场冒险故事,更多的外延决定了小说的新高度

  以实玛利,作为《白鲸》的叙述人,负责渲染故事的精彩,时而流露的议论,又像是作者自己的口吻在参与叙述,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以为以实玛利就是麦尔维尔,麦尔维尔就是以实玛利。以实玛利在《圣经》中就是一个苦难的形象,也是阿拉伯人的祖先,所以有一种从人到英雄的寓意,而《白鲸》以此名字为主人公,似乎有其深意,这也是昭示主人公成长为伟大者的一个过程,叙述人将捕鲸看做升华人生的事业,一项光荣成就,把捕鲸船当做自己的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于是他们勇往直前为的是证明自己。

  亚哈船长是另一个鲜明的形象。他以君王的心态操控着捕鲸船,之前遭遇过白鲸莫比迪克,并因此失去了一条腿,从此开始了复仇之路。对于这样一个狂妄形象,作者的笔调是含有嘲讽之意的,以蚂蚁之力撼大象,去对抗自然的威力,毫无英雄气概可言。 “这是什么,这是什么无以名状、不可思议、神秘可怕的东西;是什么欺诈的、隐秘的主人和残忍无情的暴君在支配着我……”亚哈的心魔控制了身体,却让整条船遭受了覆灭的命运,这不是伟大的宣战,更多的是反面的意义。

  从第三十六章开始,出现了戏剧手法,语言也变了成色,人物或独自吟诵,或集体出现,叙述手法的多变证明了麦尔维尔多样化的文学功底。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的多样化,以及思想的深度,《白鲸》做到了思想的深入探讨,这样的不同点,让它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

  《白鲸》读后感(六):瞧,这个1年只卖出了5本代表作的人

  叫他M吧。

  很多年以前——别在意到底有多久——他分文不名,甚至穷困潦倒,人世间已经再没有能懂他的人了,他终于闭上了双眼,直到许多许多年过去,永远活在了越来越多人的心里。

  他的身世是悲惨的,12 岁丧父并失学,18 岁逃到船上做水手,期间还被关进塔希提岛上的监狱里。接着,越狱,重回大海,做了整整五年的捕鲸劳工。

  他的家庭是不幸的,虽然有一个身为马萨诸塞州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的岳父,虽然岳父总是想着要如何在事业上支持他,但他最终还是走向了抑郁、酗酒,家暴的道路。儿子自杀,妻子则公开宣布: 丈夫已经精神失常,并差点将他送到疯人院。

  他的文学之路是崎岖的,编辑在给他引以为豪的作品写退稿信时候不无讽刺的落笔道:“我们的一致意见是完全反对这本书的出版。这是一本又长又老旧的书。首先,我们想问的是,为什么必须是一头鲸呢?船长为什么不可以是因为一个又年轻又撩人的少女而堕落,并因此挣扎呢?”好不容易熬到了这部作品出版,整整一年,卖出了五本。

  这就是他和他的代表作,赫尔曼·麦尔维尔,代表作——《白鲸》。

  是什么原因,让这个1年只卖出了5本代表作的人再度被人记起?是什么原因,让这本写于1851年的小说,在今天仍然有理由让读者不厌其烦的翻阅?

  是因为它曾入选The Top Ten 百位作家票选“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十部小说”,并被“卷福”、卡梅伦等百余位知名人士钟爱吗?

  事实上,许多人都曾表示,《白鲸》除了有关捕鲸和鲸鱼的描写外,对于宗教神话的着墨也颇多,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知识背景(比如对鲸类学、捕鲸史、捕鲸船的人员设置和装备、捕鲸业的习俗和传统,神话、宗教传说等的了解。),读起来会觉得艰难晦涩,更不要说感受到它的伟大和魅力了。

  是因为它的作者是一个曾经失意,如今逆袭的人,我们必须对此保持十二万分的尊重吗?

  很明显,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我们应该抱着“中国好故事”或者同类作品入睡,而不是去瞧一个150年前美国老头的热闹,读一本竟没有一个女主人公,没有哪怕是一小段爱情描写的著作。

  也许,阅读它的原因只需要一条,就像麦尔维尔在其中写到的那样:“我爱航行在禁断的海域,踏上未知的土地。”

  是的,“我爱航行在禁断的海域,踏上未知的土地”,多么熟悉却又让人感觉到陌生的词语,它的价值显而易见——

  它让我们避开无数学者曾经以书中饱含的所谓象征主义为主要研究路径,却终究难以从当时的历史、文化、思想等层面精准把握麦尔维尔的创作意图与文本内涵,且陷入解读千篇一律的怪圈,从零开始,带着一份敬畏心去阅读;

  它带我们以小说记录的情节为切入点,追溯麦尔维尔创作的思想根源,进而考察他的文学创作和美国社会文化及时代精神的关系,梳理他同西方传统文学渊源;

  它为我们了解美国内战前后的文学革命提供了充分且有益的资讯,并从主题深度与广度,叙事上大刀阔斧的气势以及充沛的情感投入入手,揭示着麦尔维尔关于自然、关于生存、关于历史等问题的讨论与思考,大大拓宽了我们的眼界;

  它让我们通过亚哈船长、斯塔布、弗拉斯克等一干人等的所作所为,认识到人性的深不可测、令人不安的共谋与残暴,以及说不尽道不明的虚伪;

  它让我们在读到麦尔维尔给给霍桑那封信中“我写了一本邪恶的书,但它却像绵羊一样洁白无瑕”的内文时候会心一笑。

  瞧,这个1年只卖出了5本代表作的人,他懂我们的无知,让我们探索,让我们发现,让我们欣喜,让我们不再迷信权威的推荐,让我们看见他在作品中对殖民主义的暧昧态度和矛盾的世界观,让我们终究明白,原来“美国的莎士比亚”并非浪得虚名。

  《白鲸》读后感(七):大白鲸即是自我臆想

  大白鲸即是自我臆想 ◎ 东渔 这个主题似乎有些靠拢心理学科了,但这并不重要,如果必须从一本经典小说里获得感悟,就必须深思:是什么令人触动。《白鲸》是一场男性荷尔蒙的伴奏,写下这一句,并不是从男权女权的意识来解读,甚至与此毫无瓜葛,一切对应的还是常见的问题:一个人物的成长需要经历多少挫折。于是,以实玛利想要过不一样的人生,选择了冒险;亚哈船长必须证明自己不可战胜,走上了覆灭之路。“男人”在战斗中证明自身,人类战胜自然力才能满足,然而,《白鲸》的深层意义即是如此吗? 《白鲸》版本很多,大星文化这一版,启用了诗人马永波来翻译,更多倾向于诗意,当然值得读者细品其中韵味。小说开篇人物皆带着神游出外的豪情壮志,每个男人都想去航海,以证明自己的伟大。“沉思和水始终是紧密相关的。”向往自由,挑战自我的本性赤裸裸展现出来。那么,白鲸是什么?是一种征服对象吗?还是最终的高山止境呢?打败它可以成全自己吗?而将其当作一种对抗的集中意象。 麦尔维尔的小说以一种循序渐进的叙述口吻推展,时而夹杂着幽默的解嘲和大段的议论,议论在某些小说中属于苍白乏味的环节,很容易倒了读者的胃口,《白鲸》里的议论却有清新的感觉,承载着作者的思想态度。那些浮现在表面上的调侃,内里其实透着深邃的意味,麦尔维尔是一个讲道理的高手,他的思想在故事里不会被掩埋,反而因“议论”更显突出。小说的故事叙述服务于思想议论,这些思想来自麦尔维尔渊博的学识,他不是敷衍潦草的,所以是可贵的,麦尔维尔不但是一个作家,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思想哲学家。在故事中阐述哲学思想,也使得理论不那么枯燥抽象,这也是其他学术派哲学家所做不到的。 麦尔维尔的大智慧从小说《白鲸》中体现出来,就像庄子以一篇《逍遥游》鉴定了他的哲学思想,《白鲸》这部小说从被人埋没到成为经典所经历的过程,也就是麦尔维尔的思想被重新认识重视的过程。他给我们解读了关于人生、宗教、科学、哲学,以及对社会现象的种种见解。其中关于捕鲸的工具和方法,即是典型的科普知识,虽然与故事有所疏离,整体来看还是起到了辅助作用,这些说明书式的文字也是为了与读者互动,让捕鲸的事业更加明晰,易于读者构思场景。 带着最初的踌躇满志,“我想去看看世界。”,说明主人公想要复述一个实现梦想的故事。故事的传奇色彩是必要的,奎奎格这个人物和发生的事件是一条明亮的线索,野蛮人形象的异教徒,从狰狞到温情,慢慢有了交融,而对亚哈船长的塑造,摆列一副狂热的形象,“为赌博而生,为赌博而死”,带着一种嘲讽,寓意人类与自然的对抗。歌颂的笔调也占据一定的篇幅,高昂激荡,气势磅礴,将白鲸看做神圣的象征,把捕鲸事业当做伟大光荣的使命,这种象征意义是显然的。 令人唏嘘的是,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竟是棺材做的救生圈,宿命般的结局是对前面所有人事的戏谑,当然也有警醒的意味。捕鲸人打败了大白鲸吗?还是大白鲸打败了捕鲸人?没有白鲸,没有大海,没有敌人和朋友,一切都是内心无限的臆想,其实,你面临的唯一问题就是,怎样去战胜自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