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假性亲密关系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假性亲密关系读后感10篇

2018-03-21 21:5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假性亲密关系读后感10篇

  《假性亲密关系》是一本由史秀雄著作,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0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假性亲密关系》读后感(一):人与人之间产生共鸣才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彼此

  “亲密关系是什么?普通人又该如何避免卷入假性亲密的漩涡中?”

  这本书解决我很多的疑惑。在毕业之后,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从来不会很自然表达我的感情,包括爱慕,而别人却很轻松;在往后的日子里我又该采用什么态度去看待和父母的亲密关系;另外,最重要的是如果目前内心和外在表现出现矛盾了,该舍弃又该保全谁呢?

  很庆幸在2017年的最后一天读完这本书,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安慰启示。安慰的是让我觉得我所有的动机背后不一定都是个人问题启发的是我可以从现在开始慢慢改变,慢慢去认识自我。

  本书作者史秀雄,一名心理咨询师同时据说也是一枚高颜值暖男。在书中,作者以自己作为咨询师的经历和本身的自己心理改变历程事实依据,从爱情,自我,亲情三个方面讲述了亲密关系下的人们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爱情的假性和真相,与自己对话,来自父母的爱和伤。整本书读起来非常流畅,相比严肃心理学巨著,作者似乎更希望从经验出发去探讨每个行为的背后隐藏的情感诉求,以此来启发人们对自己的思考

  事业,爱情,家庭成长,只要我们是在生活,就永远离不开这些话题。所谓假性亲密关系,作者指出是指曾经两个非常紧密的人开始有了越来越多无法探讨的问题,不敢表达的情绪,以及难以掩饰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

  从几何时,人们开始变得越来越陌生,看似感情自由年代却总被束缚着。读书,考试,上大学工作,遇到爱情,以为一切都会那么自然,也希望一切都可以自然而然,却不知道所谓那个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的背后是需要自己的反思和成长。爱情的神圣让我们以为爱情不需要作出改变,而父母的伟大也让我们以为不需要跟爸爸妈妈好好沟通,可事实就像作者说的那样,人是情感动物,那个人都需要被爱。不管是恋人还是年老的父母,只要平等的沟通和对待,关系才能维持在高质量。而如果可以早一点看到这本书,早一点醒悟,早一点知道什么是亲密关系,或者我们可能不至于失去前任或者跟父母产生了那么多的代沟。

  整本书中,在我看来有两个关键词交流学习。所谓交流,是指彼此之间能相互。作者说,当两个人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但是又找不到谈话的切入点,都有些不确定或者畏惧不前的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观察自己此时此刻感受并分享给对方,然后询问对方的看法,感受和意图。这是最简单又最有效的交流方式,以至于我们有时候都有可能忘记这种方式的存在。这里,不单单是指爱情,包括亲情和职场在我看来都适用。回想起自己,每次回家,都可能因为某些小事老爸吵架,我当然知道老爸的用意,而我却从来没有去真正的把自己的感受分享出去,而造成老爸“受伤”。所谓学习,是指不管处于什么阶段,都自己先认识自己,让自己成长起来,就像作者说的,“稳固的关系靠的不是死守,而是持续的学习和适应”。

  有人说,为什么我来说遇不到那个白马王子,我想,最大的可能就是共鸣不够吧!

  《假性亲密关系》读后感(二):我们只是看起来很好

  前几天,一个朋友和我抓狂地抱怨到后半夜,起因是她和父亲的通话。

  她父亲的问题简直就是中国老人关心的典范:

  还没有对象吗?

  打算什么时候结婚

  你岁数也不小了,可得抓紧要孩子!你们小年轻不懂,孩子一定得要!

  老二也得要,国家政策都放开了,怎么能不要!

  翻来覆去的一句一句,锤得她心烦意乱,她敷衍几句,父亲的语气马上冷下来,苦口婆心又带着强迫的意味:什么年龄做什么事儿,到了二十好几,就应该抓紧找对象结婚!结婚了不要孩子干什么,别人都要孩子,怎么就你不要孩子,孩子就得趁年轻要!

  她只觉得无力又烦躁,难道感情的事儿是能够强迫和按照日程表来的吗?如果真有一个完美的人出现,她难不成是非要一个人单着?

  胡适先生曾经说过,能说出为什么的生活,才是有意思的生活。她想不出非要照搬别人生活的原因,他们都过的很幸福吗?他们都享受现在的一切吗?还是仅仅因为,大众都这样做了,所以她就必须也要这样做来迎合普世价值观

  正如《假性亲密关系》所说,每天只是忙于生计、疲于应酬或履行义务,并不太关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心理变化,这就是活得不认真。大多数人都会在不加反省的情况下,盲目跟随主流推崇的社会剧本,误以为跟随常规就会得到幸福结果很多人都成了社会剧本和体制牺牲品,既找不着幸福,更失去了自我。

  作者史秀雄,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本硕毕业,做过摇滚乐队的主唱。现在上海开设心理咨询工作室,专注于 80 后、90 后的情感生活、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知乎「心理学」领域下的优秀回答者。

  焦躁的爱情

  《假性亲密关系》中提到,在爱情这种关系当中,如果出现问题,往往是因为不知道对方的真实想法,这时唯有敞开心扉坦诚自己的感受,才能有所好转。

  失败,通常是世界在提醒你,你的方法错误的。如果不反省,甚至可能一错到底。而当他人讲述失败时,需要的是共情,是情感的呵护而非指导。至于打骂,出了打击自尊自信,进而自卑,不会起到任何正面的作用

  我这位朋友的情况,其实具有某种代表性。她的父亲大男子主义,如果不顺从他,他就会打骂她,甚至打她的妈妈。而她妈妈觉得一个完整的家庭是非常必要的,于是长久忍受这样的日子。所以,她从小就目睹父母之间的不和睦,不敢表达自己的感受,更觉得人就应该忍受。

  后来她的泪点、笑点都很高,就好像心里立了一堵墙,时刻保护着她,让她时刻保持回避和压抑。确实少受到了伤害,但也阻拦了她感受幸福。处过对她很好的对象,她无法感受到直达心底快乐;处过对她不好的对象,她也在一直忍受,没有提出分手

  是以,她想不出有什么要结婚的必要,反正也没多么高兴,孩子也可能重蹈她的覆辙。与其这样,不如自己一个人。

  后来她开始尝试着感受情绪,表达感受,毕竟余生很长,还有一辈子要过。

  可怜的自己

  要做到自我成长,就要了解自己真的要什么,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想;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又需要什么,而这些需求根本原因是为了得到认可,还是为了增加对生活的掌控感?

  要多爱自己,记住自信不是通过取悦别人而获得。

  分手是最好的认清楚自己的机会寂寞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自己对话。

  她开始思考到底为什么要找对象?她罗列了几条原因:父母催得紧,同龄人都有对象了,一个人很寂寞。

  而这几条对应的真正原因是:取悦父母以得到认可,看似也可以掌控生活,觉得寂寞是失败的表现。

  而当她想通这些后,她发现其实她对于真正有用一段这样的关系并无兴趣,不过是因为过度在乎他人的眼光,和自己太过无聊而已。

  因为希望自己更加有趣充实,她给自己报名了摄影课程,还参加了一个跑团。越来越多的朋友来问,她朋友圈里的照片可不可以拿走用作背景,更有同事来问,她最近怎么瘦了那么多!

  就像村上春树的那本书《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在夜风中,她彻底放松下来,拥有了更多时间和自己内心对话,深层挖掘自己的真正想法是什么。她愈发自信,不再为得到他人的肯定而刻意委曲求全

  对于曾经极端无疾而终的恋情,她也想明白,或许这并不是对方的错,而是她自己的问题,对方或许就是那个正确的人,但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不正确的,他们用了错误的方式相处

  而这些的根源,需要从她的家庭寻找答案

  原生的家庭

  书中还提到一个很火的词--原生家庭,每个人的性格都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原生家庭会有很多问题,包括认可无能高压、压抑,继而造成孩子的性格产生一些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是取悦型人格

  取悦型人格,成因主要是生长于高冲突家庭,或者拥有挑剔和难取悦的父母。取悦型人会优先考虑他人的感受,表现为“懂事”,而他们在取悦他人的同时,会变得缺乏主见,忽略也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不懂得拒绝别人,同时却在内心充满抱怨和愤怒,从而对人际关系逐渐失去兴趣。

  但是原生家庭的问题并非无法可解,个人在成长,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就要成长。

  我那位朋友的情况,几乎和书中一样,她的父亲大男子主义,不容任何反驳,不然就是一顿毒打。而她的母亲一直压抑自己的感情,对她严格要求,时时将她和邻居家的孩子对比,她从没听到过对她的任何表扬。

  她尝试去分析小时候她所受到的待遇,尽管几乎鲜血淋漓,但确实让她通过分析,找到自己现在情况的根源。进而她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包括和父母保持适当距离,来让彼此的关系更加舒适

  同时,她也明白,强迫自己和父母和乐融融是不现实的,也是几乎不可能的。如果她能让自己在日常中不再受到父母的影响,在没有父母在场的时候没有自卑与讨好,那么她的目的就达到了。

  《假装亲密关系》作为一本接地气的可实际操作性非常强的心理学书籍,其对于帮助解开心结、处理夫妻关系、解放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和认识自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操作性强,简单可行,又通俗易懂。

  原生家庭是一切的根源,但并不是一切的借口,最重要的还是后天我们如何调整。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独一无二的,短短几十年,总不能只为了取悦他人而活。

  学会感受情绪,才能享受生活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假性亲密关系》读后感(三):适合用来做练习

  2018第一本书,源于不想自己再浑浑噩噩,总是沉浸于负面的泥潭走不出(糟糕的舒适圈),而希望通过学习直面心理/性格的弱点,有所成长。

  这本书语言很浅显易懂,像温开水,让人很舒服喝下去。不过也有浅尝遏止的缺点,应该是给个点触发读者思考吧。还有就是不够系统化,里面有些心理名词出现,总觉得不大能串起来,立体的进行理解

  全书三部分

  第一部分爱情的假性和真相。最大的启发:两个人是要共同成长的,沟通也要注意方式。

  第二部分与自己对话。带给了我最大的启发。里面对于一些负面情绪的描写很有有人懂我的感觉

  第三部分来自父母的爱与伤。大概心底里觉得自己原生家庭和书里描写的都不大一样,所以不是很看得进去。不过里面写的要理解父母,还是很受触动的。

  由于书的信息量太大,很多内容其实是需要做练习,深度思考的。后面应该会把对自己有启发的章节做深度练习。

  今天跟老友电话,说到“掌控力”,突然联想到书中描写(光是看书感触还不够深),再联想到一个经历,就想明白了。而当时是非常自责的,倘若没读书没有这通电话,我可能要一直责备自己。“将不可控因素和自己的掌控感剥离”,还有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可控和不可控的事,只把不可控因素当成人生的主心骨,会崩溃。

  想到《摩登家庭》,很喜欢里面的相处方式,都不完美,都有很多缺点。但是大家都能好好说话,积极沟通,真的很棒!

  《假性亲密关系》读后感(四):打破《假性亲密关系》迷局,构建自己的幸福人生

  《假性亲密关系》是史秀雄所著的一本心理学入门级的书籍,由中信出版社于2017年9月出版。

  中信出版社在近年来出版的大多书书籍,都代表着这个时代,国内外各领域的新知,新思想和新行动,所以,阅读中信的书,你涉及的知识领域会更广泛、全面而具有时代的代表性。

  作为一个新锐作家,首发书籍在中信出版,就代表了这个时代对他的作品在心理学领域的认可。

  我也带着这样的认可,开始花了二个小时阅读《假性亲密关系》,阅读完毕,感觉就象吃了刚出锅的的上海小笼包一样多汁、味美,心灵饥饿感得到了满足,对于心理学的知识缺失又补上了重要的一课。

  下面请你和源妈一起来分享这本书的阅读体验

  第一小节:如何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数

  对于幸福生活来说,我们先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哪些事情与你的生活相关?你的哪些行为与选择与幸福指数相关?在你的排序里,按照它们的重要性,如何相应地分配你的时间与精力判断一个人幸福与否,特别是生活是否幸福,最关键因素在哪里?

  你能够冲破迷局,思考过这些问题吗?关于这些问题,你有没有答案?

  心理学家史秀雄给出的答案是:

  在占据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人比如伴侣、父母、子女以及自我本身的关系如何,决定着我们的生活是否幸福。

  我们在和谐、亲密、还是疏离、甚至是埋怨、恨意、冷漠中与我们最亲爱的人相处,决定着我们生活以及生命的质量。

  第二小节:与伴侣(爱人)的关系怎么样,决定着你的幸福指数

  如今伴侣之间的假性亲密关系非常的普遍,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却貌合神离一。即使是看似亲密的伴侣之间,也逐步地开始有了越来越多无法探讨的话题,不敢表达的情绪,以及不信任和不安全感。

  一、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情况呢?

  一是很多人并不了解自己,二是亲密的伴侣(爱人)之间并不了解彼此;三是很多人自身的心理问题阻碍了亲密关系的发展。

  这种普遍存在于亲密爱人之间的“假性亲密关系”怎么破?

  二、还是先问自己几个问题吧

  你对自己的情绪要有觉察和思索吗?

  如果遇到了矛盾无法解决时,你会寻找专业帮助的帮助吗?

  建设高质量的亲密关系,你能够有效的沟通、理智地探讨吗?你能够积极的表达,积极面对出现的问题吗?

  怎样才能共同努力建立亲密和信任,求同存异?

  以上问题如何答案都是:我愿意面对这些问题,并努力去尝解决这些问题,你对破除假性亲密关系有了思想上的准备。

  三、构建与伴侣亲密关系的行动上,你更需要做出如下的努力:

  (一)、彼此都要坦诚;

  (二)、彼此创造无话不谈的氛围;

  (三)、认可关系重于一切,包括信任、耐心、专注、支持和关系等等促进更亲密关系的元素。

  (四)、彼此提升自我认知,化解潜意识中压抑的不良情绪。

  (五)、彼此都要改变对情绪的认知,在亲密关系中学会共情,懂得易地而处,这是每个渴望幸福的人一生的必修课。

  (六)、学会建设理想中的爱情:

  1、理解相爱的两个人必须形成共识,知道每对相爱的人之间都会有矛盾冲突,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合适彼此;

  2、学会不逃避矛盾,冲突是两个人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信号。

  3、学会有心情平静的时候去探讨关于个人成长的事情;

  4、相信所有的言行是为了让彼此变得更美好。、

  请记住我们是相爱的,我们都希望彼此变得更美好的,我们所有的行为都为了建设更美好的、更亲密、更幸福的关系。

  最后的忠告是:如果经过彼此的努力但仍然无法继续建设的感情,应该予以止损。该离婚就离婚,该分手就分手,不要让彼此成为冷漠无情的怨侣,纠缠一生。

  第三小节:认清与自己的关系,决定着你人生的幸福指数

  如何认识自我,是很多人用毕生时间去寻找的答案。很多人不了解自己的性格,情感、内心,也不愿意花工会去关怀、照顾、提升自己。认清与自我的关系,有几个简单的步骤与方法:

  第一,正确的认识自我的打开方式:

  一是承担起学习和自我探索的责任;

  二是始终将自我成长作为亲密关系的核心目标;

  三是要创新,在学习、对话和反思中不断成长。

  第二,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及什么对自己是最重要的,增加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感。

  在生活起居,经济收入、工作事业、精神生活、人生方向、兴趣爱好、朋友圈子、情感方面等等,觉察哪些是你可以掌握的,哪些是需要听从别人意见的,哪些又是你现在无法掌控,但通过进一步努力是可以掌控的。你可以掌握的事情越多,你就会更有信心、更快乐。

  第三,找到自己的存在的意义。

  知道自己的能力界限和天赋所在,为自己创造一份充满热爱、有趣又有价值的工作。

  第四,提升自我认知的方法:

  一是将自己的人生划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用一个重要的事件或时间节点来界定。第一个阶段是从出生开始,最后一个阶段是当下;

  二是在每个阶段里罗列出10件对你影响重要的事件;这些事情对你的情感、性格、生活轨迹、人际关系产生过比较重大的影响 ;

  三是在每一个事件下面,回答几个问题:这件事情对你带来了哪些认知和想法上的变化 ?这件事情对你带上了哪些情感上的冲击和影响?这件事情如何影响和造就了今天的你。

  做到以上三项,将使你更加理解自己,看到周围环境和各种人生选择对自己的影响。

  第四小节:自己与父母的关系 ,决定着你人生的幸福指数

  在所有不健康的家庭关系中,表现在大多数的成年后仍走不出孩子的角色,在成年后还依然在经济和生活上依赖父母;而父母也会沉迷于这种关系,依然对孩子有十足撑控感和无限的权利。而孩子在成年后,有了自己的独立判断和思绪,以及自我意识和情绪感知后,与父母的冲突就会增多。

  这个又怎么破局呢?

  首先,我们要打破固有观念中对原生家庭的认识误区

  随着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很多人都接触到了原生家庭的概念,也了解到了原因家庭是如何影响人格形成方面的理论;但关于原生家庭的影响,有三个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原生家庭毁一生。

  正确的答案是:原生家庭确实会影响我们的某些行为模式和情感模式,但不是唯一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变化,我们会产生新的行为和表达方式 。

  误区二:原生家庭关系差等于缺少爱。

  正确的答案是: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有自我认知、自信、情感表达、韧性、界限感等因素,而并非缺爱。

  误区三:我们都应该具备安全型人格。

  正确的答案是:客户地评价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正确处理积压的那些情绪,重新决定和选择与父母保持什么样的关系。

  第二,我们可以自主构建良好的家庭关系

  总体目标:忘记过去——从父母过去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我们;面向未来——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

  1、明确与父母的界限感,但不是关系的疏离;

  2、孩子获得独立感。从而避免焦虑、不接纳自己和犹豫不决的情感因素,获得独立的自我成长空间;

  3、让亲子关系不断进化,随着孩子的成长,让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进化到成年人与成年人的关系。

  4、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重新构建与父母的关系,多一些轻松、释然和对自我的掌控感。在成长的路上,不断了解自己,了解父母,认知世界,尊重生活,成为一个身心健全的人。

  以上,就是《假性亲密关系》这本书里,告诉你如何破局与伴侣之间、和自己之间、和父母之间并非真实的亲密关系的答案。

  希望,我们在人生路上,跳出与自己最亲爱的人假性亲密关系的迷局,构建属于自己的一生幸福!

  《假性亲密关系》读后感(五):和伴侣之间的爱情关系

  非常感谢C美女,最近很鼓励我“失业”在家了解心理学相关知识,并送了我这本她很崇拜的Steve老师带签名的《假性亲密关系》。书本内容浅显易读,排版也是我喜欢的风格,所以我这连看小说都得一个字一个字读的工科男4小时也读完了全部。

  该书一共三部分,可能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读的过程中,个人对于第一部分关于伴侣亲密关系的共鸣更多,一边读一边画一遍备注,现将对于第一部分的解读和大家做下简单的分享。

  与伴侣的亲密关系产生问题的核心原因是:

不了解彼此

  可能很多人觉得这有点不可思议,但大家可以想象下,有多少情况下,你们只是通过表面的语言和肢体亲密来维系感情,而彼此忽略了对方的情感模式、内心状态和成长经历。爱一个人就应该爱对方的全部,包括优点和缺陷。而我们基本上是把所有的目光都关注在了两个人相遇之后,而且只是聚焦在彼此的表现。当一切都顺利,也许还没有问题,但是生活中总会出现矛盾和冲突,这个时候因为不了解彼此而带来了误解、埋怨、甚至分离。

  关于爱情,Steve老师在书中有讲到如下4个最基本的观点:

爱情不是两人一成不变度过终生,而是两人不断成长的动态过程,及时修复爱情出现的问题更助于双方成长

  爱情最动人的地方就在于能够帮助双方不断成长,不断完善。所以爱情不是你们所确定的情侣、夫妻关系,而是存在你们相处的每一次互动中。理想的爱情是能够让你们欣赏对方的优点,宽容对方的缺陷,并进而引导自己和双方更多地学习、更快地进步、更好的成长,让个人变得更加完善,让双方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当然,任何人的相处都会遇到矛盾、挫折,这个时候,Steve告诉大家一定要直面,就像我们每个人自己遇到了瓶颈一样,直面它、挑战它、继而战胜下,这个过程是你成长的加速器,对于爱情也是一样。即使修复爱情出现的问题更有助于双方成长

爱情不是两个残缺的人用对方来慰藉自己,而是两个完整的人一起庆贺

  teve老师希望大家能够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因为需要弥补什么才去寻找另一半,而是在自己已经很完善的情况下遇到了对方,发现和对方一起能够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书中原话是这样的:如何判断他是你的真爱?我的回答是:在爱过了各种人,对各种所谓的幸福甜蜜都看透了,发现自己完全可以掌控生活、照顾自己、不需要依赖任何人而让自己快乐和满足的时候,缺突然爱上了他。

  所以,我们首先需要完善自己,在这个前提下遇到的爱情才可能是最完满的。

爱情是理想的感受(情感)和实际的相处方式(关系)的结合,缺一不可

  对于那种“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似的一见钟情,Steve老师认为这只是满足了爱情两个条件中的一个,那就是在情感上产生了爱慕。但是除此之外,两个人实际的相处方式也是爱情中不可或缺的,所以还需直面实际情况。当两个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或者表达亲密和情绪的方式相差很大,这可能都会给之后不美满的爱情埋下隐患。所以一下子陷入情网的双方请再耐心一点,给彼此多一些时间,别担心爱情的感觉会消散,因为会被时间带走的,注定是没有结局的情感。

个人从小形成的依恋方式会影响与伴侣的相处方式

  teve老师在这里提到了原生家庭的概念,认为一个人的依赖方式和自己儿时的经历非常相关。所以当两人相处时,尤其是引导重复和对抗时,你内心需要冷静地分析对方的表现是针对你个人的还是是他儿时形成的依恋方式的提现。更多情况下应该是后者,所以你需要采取一种包容的心态。当然更重要的是,你需要去了解他的儿时经历,和他一起面对,一起改善不良的依恋方式。

  个人最感兴趣,也是共鸣最多的,就是书中讲到的两个非常实用的爱情秘诀,虽然字数不多,但是如能好好使用,堪称宝典。

多听少说不反驳,通过共情来感受对方心情,建立情感上的联结

  这个社会节奏太快,导致我们做什么都在提倡高效。然后我们把这种高效意识也带入到了和伴侣的沟通中。似乎任何的沟通都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个问题在我们男同胞身上更是显著。其实伴侣间的沟通,沟通的发起方绝大部分只是想达到倾诉的目的,并不需要任何解决方案,而接收方若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考虑解决方案上,反而在聆听这块有很大的不足,进而满足不了发起方的需求。所以,你只需要作为一个聆听者,给予对方足够的重视,通过简单的互动、反馈来鼓励其进行完整的表达。

  另外,当两个人是在矛盾、冲突的氛围中沟通,切记一定不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反驳,这对感情的伤害堪比核武器。还是依照前面的原则,你要先做一名合格的聆听者,耐心地听完对方的所有表达,并且确保自己完全听懂了(可以采用复述一遍的方式),然后再发表你的高见。

  沟通中,“共情”这种高技能将能够非常好地促进你们感情的升华。我们要竭尽自己的全力去感受对方在表达时候的感情,并且给予回应和呵护,这也就是所谓的同理心。试想一下,当全世界都把你忽视了,而有一个人对你感同身受,这将多么珍贵。

  书中有几句话特别到位:

  解决方法可以由普通朋友给出,情感上的呵护照顾只能由最亲近的人来做。你无法在情感上照顾对方,就不能成为他最亲密的人。

  恋人之所以是独一无二的,就是因为他可以在所有人都对你摆事实讲道理的时候,让你感到你的情感是他最为关注、最愿意呵护的部分。

沟通时多反馈当时当刻的感受可以拉近双方距离

  这也是沟通方面的技巧。作为伴侣,我们无需任何事情都那么理性,而更应该关注我们的感受,因为感受是时时刻刻包围着我们的。所以在沟通中,多反馈你当时当刻的感受,少让对方去猜去琢磨,尤其是对于心思大条的男生,可以促成有效的沟通,拉近双方的距离。

  说完了爱情秘诀后,Steve最后提到了在爱情中不能做的三件事情,因为他们是把爱情带往坟墓的罪魁祸首。

沉溺在被爱中而忘了回应

  爱情虽说是不带目的的,一个人单纯就是想对对方好,不求回报。但作为单向接受爱的你如果一直都没有回应,那再美的海誓山盟也是不持久的,最后会破灭的。

  爱情是两个人一起付出一起收获的过程,可以不用计较付出程度谁多谁少,但不能没有。当你遇到了一个对你无要求付出的人,那你非常幸运,一定好好珍惜,珍惜的方式就是给出积极的回应,不管是感激、赞赏还是回馈都可以,你要在让自己开心的时候也要努力让对方开心,这样的伴侣才能相伴终生。

通过惩罚式激励来表达期望

  一味地批判和否定,你本想通过这种施加压力的方式来刺激伴侣的成长,但这也可能会造成太大的负面情绪,最终导致伴侣不得不选择离开。

  所以如果你要表达期望,直接说明就行,不要再让这种惩罚式激励大行其道了。

无止尽地坚持没有希望的感情

  当然,这世界上不可能所有的感情都是完满的。像我们普通人,一个人不经历个几段感情都无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所以当一段感情真心无望时,请选择尽快结束。无止尽的坚持只是说明你的懦弱,你在逃避,而在这样的氛围下,无论是身边的孩子,还是其他亲人,都会受到不良的影响。

  上面就是本书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最后再摘录些个人感觉有重要提示意义的句子:

  理想的关系,应该是不断成长和成熟的。但是因为一些原因,很多亲密关系很早就停止了成长,伴侣之间为了避免矛盾,谨慎地回避着一些重要或者敏感的话题。两个人对彼此的了解,接纳和信任并没有随着时间渐长而增多,相处也仅仅依赖于习惯、义务和责任。

  在亲密关系中,很多人往往会在尚未完全理解对方就开始批判和反驳,这种方式看似能够说服伴侣,让对方在压力之下顺从你的意愿,可是却会让对方害怕在你面前畅所欲言。结果就是你以为你很了解对方,其实他内心还有许多保留的秘密。

  在亲密关系中,语言的强势并不等同于对关系的把握能力。只有当伴侣发自内心地想要和你袒露心声时,才是真正的亲密。

  遇到人际关系的问题,我们习惯的方式是说服、做思想工作、讲道理,而很少去感受对方的心情。

  当你们开始修复关系的时候,会去探讨两个人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这样的探讨,就是关系高速成长的机会,也会给对方带来信任感和亲密感。

  人与人的感情是相互的,付出是因为在乎和爱,虽然不苛求回报,但是长久单方面付出的一方,难免会动摇。

  一个乐于付出的人,其实并不需要太多回报。站在他的角度,让对方知道你理解他的心意,也感激他的爱,或许就是对爱人特别暖心的回应了。

  愤怒和焦虑,往往可以在当下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注意力,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强迫性的索取,并不利于双方形成亲密的回应模式,而是会让一切亲密行为看上去都像完成任务一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