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从A到Z:当代艺术关键词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从A到Z:当代艺术关键词读后感10篇

2018-03-26 20:3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从A到Z:当代艺术关键词读后感10篇

  《从A到Z:当代艺术关键词》是一本由《frieze》杂志著作,一好阅读/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48.00元,页数:36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A到Z:当代艺术关键词》读后感(一):读书笔记

  故事进入大脑,就是让人讲出来的,绘画有时也如此。——约翰伯格 《The encyclopedia of fictional artists》 略萨是谁(画家) Vargas Llosa 《The unknow masterpiece 》 巴尔扎克小说 《Woman》 Willem de kooning 毕加索为这本小说配图,保罗塞尚猛戳自己胸口说自己就是那个人 塞尚对虚构与现实的重合非常敏感,会因为左拉在1886年的小说《The masterpiece 》把他写成好高骛远等等形象而跟他吵架 《无名的杰作》还有一个影响,它进一步巩固了那个常见典型形象,即艺术家悲惨、堕落形象,其作品注定难以被自己的时代理解,对这些孤僻的艺术家来说,疯癫、众叛亲离,是再好不过的情节了,他们的事业大道通常以自杀提前告终。这些叙事手法不仅解释了艺术家作家的忧惧与渴望同时也揭示读者大众如何把艺术家作家看作与社会格格不入。 卡夫卡1922《A hunger artist 》 新事物带来的震惊,动摇了旧制度的人根基。 Jasper Johns “当人们只读人人都不读的书时,审查制度便实现了它的逻辑” 关于死亡,歌德说“让一个会思考生命思考它的不存在,去思考其思考生命的终结,是完全可能的。” “感谢上帝,没有让人会飞,否则人类会像糟蹋地球那样糟蹋天空。”梭罗 “于是,我们继续前行,小舟逆流而上,不停地向过去驶去。”盖茨比 “不管我们怎么嘲讽刻奇,它都是人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米兰昆德拉 “年轻人读书太多还会得另一种传染病——浪漫狂热(Schwarmerei)。有人担心浪漫小说会使意识不够坚定年轻人为情感所诱,混淆现实与虚构,无力承担自己的社会角色。” (这段话可以参加少年维特之烦恼) 2017.12.26看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P256 下次继续看 书太贵 不得不坐地铁来看

  《从A到Z:当代艺术关键词》读后感(二):艺术,从未间断

  感觉像是上个世纪的事,80年代吧,在区里的文化馆,竟然办了一次当代艺术展。我和同学,还是初中生呢,进去欣赏了一圈。“这也是艺术?!”当时小小的我脑袋里就这么想,面前是刚杀死的两只鸡,血流了一地。

  这个印象一直持续到现在,持续到我开始译《从A到Z:当代艺术关键词》。随着最后一个字的输入,随着这些如雷贯耳的当代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图片,一一展示在眼前,随着各路艺评家一针见血的分析,我心中这些年的疑云开始慢慢散开——“当代艺术看不懂?”那要看怎么去看。

  其实,以“反叛”为表象,以“拒斥”为主旨,以“潮流”为驱动的当代艺术,内里兜兜转转,都没有离开经典/古典艺术那条道路。在我看来,艺术品,作为美的表达,离不开“材料”、“形式/结构”和观念稀奇古怪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看起来跟古典建筑非常不同,“当代的伟大没那么难,它大声说,我们已经走出了过去的那种伟大,准备好迎接我们自己的新伟大了”,而且,艺评人也声称,“这个建筑的空间时间一致,你所看见的整体其他任何人都看不到,除非你腾空你的位置(让别的人站在你的位置上)”;但是,它对材料的探索,与古典绘画试图表现人体及织物的各种质地是一脉相承的。比如在提香的《基督与通奸妇》中,温暖肉体丰富多彩衣服和闪烁着光泽金属或丝绸表面形成了令人心旷神怡对比;而在古根海姆,“建筑的金属、石头玻璃元素冷淡漠然,以快乐方式结合在一起”。艺术,就是展现出材料的潜能,这一点,古往今来并没有改变,只不过当代艺术在材料的探索上走得更远。

  如果我们说古典艺术某种程度上呈现为一种单向的、静止的形式,那么很多当代艺术把这种形式变成了双向的、互动的。菲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的代表作品是展览上堆叠的海报糖果,它们不断被人取走,又不断被补充,形象地回应了本雅明所说的“当代大众想要让事物离自己‘更近’”的欲望;而徐震的“香格纳超市”,里面每样东西都是普通超市随处可见物品,只不过这些物品只是外包装而没有内容,参观这个“超市”的观众,有人会拿起空空的一罐饮料,按饮料的实际销售价格付费,完成了艺术品的意义塑造。但这其实也不是当代艺术的“发明”。提香的名作《圣母升天》安放在弗拉里教堂的祭坛上,其构图与教堂本身的哥特式建筑风格相呼应,创造出这样一种幻觉:祭坛画构成了窗花格拱形后殿中的一扇巨窗,而神迹似乎真的就在祭坛上直接发生了。当代艺术在形式上的探索只是更进一步告诉我们:艺术的美、艺术的意义,存在于它与观看对象、与周遭环境的互动中。

  如果材料、形式只是物质性的“形而下”,那么艺术品的“形而上”的主旨、观念,也并没有经历翻天覆地变化。比如达米安•赫斯特的“牛头”,有两个,是一对,但彼此掉过头去,艺术家以此来表达对“关系”的看法,他甚至将四个摆满瓶瓶罐罐(里面装着两头牛的内脏和大脑)的柜子称为《妥协的爱人》;而他对制作艺术品的兴趣,出自他对生与死的思考:“我看着我的拼贴作品:所有这些烂木头块儿,地板上那些腐烂的、被抛弃的垃圾,在我设计的形式安排里,(我觉得)很像死亡,还有一些几乎碎裂的塑料和脏兮兮的薄纱。‘我身上也在发生这些事儿,’我想。这改变了一切。所以,你瞧,它们既是生又是死。”达米安用拼贴作品来探询的人与人的关系、生与死的关系,难道跟古典艺术比如神话画里对什么是永生什么是凡人终有一死的刻画有什么不同吗?

  我觉得我慢慢有点理解当代艺术了。其实,不管是艺术家,还是我们普通观众,一生在面对的,难道不是我们可以掌握的材料吗?不是我们可以将这些材料体现出来的结构形式吗?不是这些由材料构成的结构所呈现或追问的意义吗?艺术的使命在于探索新的可能、新的边界、新的领地,当代艺术在古典的基础上前行着,它从来没有失去这一根基,也没有所谓的“决裂”。套用《从A到Z:当代艺术关键词》编辑评价《frieze》的话,“每一期都书写历史”,每一个当代艺术的发生,都是历史的螺旋式重现。

  《从A到Z:当代艺术关键词》读后感(三):王家新x向京x刘韡x汪民安x秦思源x杨好:从前卫(A)到时代精神(Z)

  按:《从A到Z:当代艺术关键词》由一好阅读(Boundless Books)出版,于2017年9月上市,是首部面向中文世界全球当代艺术“黑皮书”。全书文章以字母顺序排列,用27万字,150余幅高清原图,探讨了当代的59个话题,集合了国际顶尖艺术杂志《frieze》创刊以来最精彩的文章。这里有最真实的安迪·沃霍尔、达米安·赫斯特、特雷西·艾敏、格哈德·里希特。这里谈的是IKEA的家具苹果的界面,还有对酷儿、废墟、赌博的艺术思考。2017年9月2日下午,《从A到Z:当代艺术关键词》在UCCA举办了新书发布暨论坛。一好阅读出版人杨好携诗人王家新、艺术家刘韡、艺术家向京、学者汪民安、策展人兼评论家秦思源,以“从前卫到时代精神”为题,围绕当代艺术与当代生活、当下中国的艺术书写、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未来等话题展开了精彩讨论。杨好在致辞中称,对于一好阅读来说,每一本书的出版不仅是策划生产、印刷的过程,更像是触摸这个时代的产物。就像一好阅读最新奉献的《从A到Z:当代艺术关键词》,我们在用它表明自己的态度品味,同时也赋予了它全新的、先锋的气质。“在这个多元的时代,我们并不拒绝新兴的方式,纸质阅读、电子阅读、甚至音像阅读其实是并行不悖状态,就像《从A到Z》这本书里26个字母一样齐头并进,并没有等级排序,而是各自承担着各自的使命,这就是一好阅读。”(以下文字整理自9月2日一好阅读《从A到Z:当代艺术关键词》新书发布会嘉宾发言)

  《从A到Z:当代艺术关键词》读后感(四):定价过高,内容没太多实质意义。

  《frieze》是一本英国艺术杂志,以当代艺术评论/报道为主,由私人创办于1991年,持续至今,创办人Matthew Slotover、Amanda Sharp和Tom Gidley。本书是该杂志创刊25周年推出的精选集,共收录59片文章,分别放在一些看似与当代艺术有关名词下,如:前卫、书籍、穴居人、批评家、策展人、死亡、设计、异议、经济、情感、随笔伦理……

  可能是杂志的风格和方向决定,它的文章几乎都是倾向新闻性和信息性的报道式文章,包括与艺术有关的人、展览或事件等,其中几篇访谈或对谈文章,也很浅显,在我看来整体上不能称作是一本“艺术评论”的书,也不太具备学术上的研究性,它更具即时性和现场感。

  本书原版是英国费顿(PHAIDON)出版公司出版,它在编排和设计上还是很聪明的,将所选文章装在了一个吸引人的套子里,此中文版在腰封宣传语上写着“与英国费顿原版同期推出”。

  本书精装,无护封,内文普通双胶纸(似国产70g)全四色印刷,360页。成品尺寸:240mm×170mm(这里有个问题版权页上写的用纸是787mm×1092mm,但这个正度纸在不裁特殊尺寸开本的情况下,正常出的成品图书尺寸是260mm×185mm,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正16开,要比这个开本大,而这个开本合裁的用纸应该是720mm×1000mm)。

  《从A到Z:当代艺术关键词》读后感(五):作为一种清晰姿态

  翻开《从A到Z:当代艺术关键词》这本书,第一感觉激起的是我读书时的一项工作。记得在2010年前后,还在学院研学的我与几位同窗在导师组织下用关键词设立的方式梳理当代艺术的词条。这本书类似字典,便于大家理解当代艺术中不同的词汇意义,算是一本基础的工具书。在整个编撰工作之后,我们留下了不少遗憾,最主要的是当我们选择普及性写作方向和形式的同时,缺失了一些对当代艺术主体性的把控和呈现。

  或许在研究中,我们终究能够找到一种角度和方式来处理当代艺术的写作问题。当代艺术的繁复性在于其内部结构的错综复杂学科研究的蔓藤交错,如何剥离蔓藤而串联出当代艺术理论核心骨架,是很多具有抱负的研究者及写作者想要触及到的。这些人中众多者并不太相信艺术史的方法论来解决当代艺术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说瓦萨里的《名人传》的写作方式成就不了对当代艺术的成功梳理,也看清不了当代的“迷途众生相”。

  其实,问题莫过复杂。当我们走向死胡同时,跳开原有的观察方式,也许能够为观看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好的思路线索。写作的沉重总在于我们强调“肯定”和“否定”,轻松的处理就是一种随机的态度。用大写字母的方式选择当代艺术的关键案例和角度,诚然有些简单。但在我看来,随意中却带来了某种惊艳。当代艺术的脉络不是线性的单纯,而是平面化的交织。研究艺术史我们常常用风格和艺术家构成从点到线的勾勒性写作。但面对当代艺术的面相时,个案就是这些在平面中闪光的点,联络他们之间的触点,当代艺术的问题意识和构架的面貌将会更加轻松的呈现出来。从“A”到“Z”的梳理中,他拉平的是艺术案例的时间和空间,最终凸显的是当代艺术的核心活力,即不断蠕动的“问题意识”。如同我们小时候常爱玩的连线游戏一样,在这些个案写作的背后,“问题意识”构成的写作内涵将连接成不同的当代艺术图像,给予每一位读者。作为一本有意思的书,《从A到Z:当代艺术关键词》可以做到的是在轻松中解决问题,不需要抓住我们似乎抬不起来的当代砝码,去用“跳梅花桩”的心态让研学者和大众都找到观看当代艺术的方式及角度。

  《从A到Z:当代艺术关键词》通过巧妙的构架方式不仅获得了大众的基础性青睐,也给研学者带来了多重新角度的启迪。在另一个层面上说,全书的写作者们是另一个重要的元素。作为还算专业写作领域的人来说,我并不认为自己把艺术批评写作能够完全放在爱好的位置上。或许在今天,很多当代人文学科的学者,甚至非人文学科的研学者都能够在当代艺术批评写作中做出一定的贡献。正如法国学者斯蒂格勒先生的更相信“伟大的业余者精神”,或许带着非“套路”性思维写作模式的业余者能够注入当代艺术的品评更多鲜活。从这个路径中来看,我们重新回到了当代艺术所强调的“问题意识”,它不愿意设定边界,承认当代艺术并不是艺术的事儿,是人间思想范畴内的庞大综合体,写作者的写作可以向“定式”发起挑战,在合乎写作精神和职业准则的前提下,做到大可为的结果。

  非常幸运的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这本书的阅读机会,在碎片化时间的被动生活暮景下,我们残喘着来读书。在地铁上拿起《从A到Z:当代艺术关键词》的我,能够感受到某种轻松和舒适,这种经验式、脉络式的写作,无疑更加能够帮助我们从碎片中找到一种连贯性的阅读体验。它也并不像很多炫技理论辞藻的艺术书籍那样令人炫耀,最后无所得。写作的快感应该和阅读的快感一致,这才是一本好书让人记住的理由。作为一位有幸的先读者,我并不希望更多读者抱着速成的心态来阅读此书,它并不适宜。但如果你是一位当代艺术的持久爱好者来说,你会在漫漫旅途中,找到它的价值,在回味中产生新的知识。

  宋振熙

  《从A到Z:当代艺术关键词》读后感(六):真正配得上“黑皮书”

  尽管马修・斯洛托夫(Matthew Slotover)和阿曼达・夏 普(Amanda Sharp) 坚称他们在想到Frieze这个名字时并没有看过达米安・ 赫斯特(Damien Hirst)策展的 “ 冰冻 ”(Freeze),然而这个发音已经如波普(Pop)一样成为这个行业中的经典发音,并且所指着这个行业中最令人兴奋不已的前卫艺术,并且有着不随时间推移而褪色的前卫属性。

  中国的当代艺术评论的有效性在当代艺术中的缺失是不争的事实,使得中国当代艺术无法与艺术理论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现去参与到国际性的当代意思思想交锋当中。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其实也是对西方前卫艺术评论阅读的缺失,语言的隔阂也是阻碍传播的一大原因。《从A到Z:当代艺术关键词》的出版在此时此地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具有历史性意义。首先它不仅是第一版《frieze》的中文纯享型读物,其次是在时间是几乎同步于世界的当代艺术评论合集。中文读者是第一次在相同时间与西方观众共同享有阅读近年顶尖当代艺术思想成果的机会。最让人振奋的是,这本书拥有多种文体与及其广泛的文体意识,涉及时尚、IKEA、苹果的界面,还有对艺术介入、性别问题、

  战争的艺术思考,让人直观的感受到当代艺术在当下社会当中的当代性与及物性,也使得阅读极具快感。

  引用书中的一句话“也许,艺术家最初的目的不是去做艺术,而是去认出它,它早已在他周遭的世界中达至完美。通过这一辨认,艺术家可以给这些现成的显形洗礼,宣布它为艺术。”可见拥有识别的能力是最总要的,否则你依然只会觉得杜尚的小便斗只是一出荒唐的闹剧。这本当代艺术的“黑皮书”能够有助于我们去勾勒出当代艺术的时空轨迹和思潮,联系美术史的上下文关系,从而去更加精准地的洞见到当下与未来的思想流变,参与、分享到当代艺术最为迷人的头脑风暴之中去,享受思辨与审美带来快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