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单读15:我们的黄金时代》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单读15:我们的黄金时代》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3-27 21:2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单读15:我们的黄金时代》经典读后感10篇

  《单读15:我们的黄金时代》是一本由吴琦著作理想国 | 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页数:39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单读15:我们的黄金时代》读后感(一):单读15

  这本小厚杂志颜值绝对值得赞美,小巧、柔软,尤其是报纸样式封面,将封面展开真的就是一张报纸,散发着浓郁的复古气息地铁阅读十分拿得出手,充分展现着阅读的仪式感。 它的内容包罗万象小说诗歌散文图片报道评论,杂志的思路书籍形式出版,这些非同类的文章收录一书中,大部分撰文出自当下的知名青年作家,这是我们的黄金时代,是青年作家的黄金时代、新思想或者说是新思路的黄金时代,更是一个融合各种声音的黄金时代。 十几年前我喜欢《青年文摘》女友》,每一篇文章结束,除了连载的,也就完结了,《单读》则是作家们已经出版的书籍的优秀章节节选。通过选读,读者们如有兴趣可以再去读正本著作。小说和随笔比的部分我都比较喜欢,关于包慧怡的诗歌,我似乎没有一篇看懂的,关于波拉尼奥的评论,也似懂非懂。邹波关于孤独症的报道很精彩,本书开篇王德威关于青年作家的点评也非常到位且中肯,末尾的书籍的推荐,《专业之死》《无工厂经济》看上去比较有兴趣阅读。 日后书单的选择又多了一个渠道,十分欢喜

  《单读15:我们的黄金时代》读后感(二):不喜欢这批当代青年作家的风格

  之所以入手这本《单读》,是受了单向街的公众号里推荐语的感召——聚焦《单读》视野中最好的一批青年作家。想到平时读书以社科类为主,文学类很少涉及,此次正好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我国当代作家做个浮光掠影式的快速了解。因此看到单向街的宣传,立刻就心潮澎湃的下了单,做好了享受饕餮大餐的准备。拿到书之后,天天背着它坐地铁,迫不及待地想快速开始读。

  在谈论书的内容之前,要先承认书的设计确实很好。由于采用了报刊用纸,所以整本书虽然厚但是很轻,纸张手感很熨帖,开本大小也适合单手持握,封面的设计也蛮喜欢,可以说阅读感受非常舒服。至于书的内容,我只能说前面的小说部分没有一篇对口味的。除了阿乙的小说有点不理解以外,其他的小说都觉得描写过于琐碎,跟日常生活或是一个真实案件报道没什么差别,那些人物心理刻画也很容易猜测,基本就是我所认为的生活中常见的对应人群想法。所以,读完这些小说的感觉是,作者可能表达自己私人的感受和想法,但是这种描写读来并没有新鲜体验,因此也无法在脑中激起什么思考或者感受,很有点为了读完而坚持读完的痛苦。后面的随笔、评论等部分有趣的多,虽然不惊艳,但是仍值得一读。

  《单读15:我们的黄金时代》读后感(三):我们时代的小说家

  单向街的记者在书的一开始与王德威谈论中国当代青年小说家的写作现状,并让其比较他们与八九年代那批小说家之时,王德威以几句读得实在不多做了委婉的回答(这很可能是实话),并以每个时代都有不同困境圆满地化解了这个问题可能产生的尴尬。虽然王德威躲过了此劫,但对读者却是一次实在的爆击。如果他们还记得主编大人如何在前言里为这些小说家划定他们现今已然稳固的地位,在阅读这几篇短篇小说同时,尴尬肯定就会转移到他们身上。这是一种让人汗颜的感觉,遑论与八九十年代的小说家相比较,即便是文学爱好者闲暇之时自娱自乐写下的东西,恐怕也可能比这几篇小说要好

  这几位小说家甚至都还没懂得小说本质乃在于那位只以声音现身的叙述者,他们不耐着心思去为这位叙述者拿捏腔调,反而马不停蹄投入自我虚构的宏大伟业中,让人诧异。其结果自然显而易见,小说中不断涌现的“我”准确地证实了克里斯蒂娃对当代自传式虚构小说作出的一个评价——“超我的丑闻”。说得过分点,这些小说实则仍然停留在青春文学顾影自怜的感伤姿态中,急切地想要为自己描摹出一幅看似饱满、实则形销骨立的自画像。这种尴尬,他们自己不曾知悉,反而义无反顾地将其当作特长炫示出来,说明了以下两点。

  其一,中国当代的青年小说家确实无法与他们的前辈相比,仅从文本中就能看出他们已经丧失了八九十年代那批小说家对经典作品热爱。但凡他们曾经有过悉心研习现代小说的经历,便绝不可能拿出这样的东西来糊弄人。什么样的小说拿得出手,在大量阅读后自会有判断眼界决定水平,阅读的不足造成了辨实水准的困境。其二,如王德威所言,两代小说家处身的时代背景确实发生变化,当下远非改革开放初期有着理想主义热情集聚。写作的目的也判然有别,一种为小说艺术本身而写作的意图堕落为生产作品贩卖给读者的投机心理,这反映出当下社交媒体文化时代进入了快餐式售卖的书写模式

  如果真如大多数人所认为的,小说乃是用来衡量一个时代文学真实段位的界标,那么上述这个现象就值得我们深思。书中除小说外的其他部分——无论诗歌、随笔、游记、书评,甚至访谈——其水准已然远远甩过了这几篇小说。这样讲或许有夸大之嫌(散文很可能只维系在正常水平),只是小说过于糟糕使其相形见绌。但要怪,就怪这些小说家吧,是他们自甘堕落,拉低了小说的身价。怎么办?我可给不出答案

  《单读15:我们的黄金时代》读后感(四):建议期待

  整个系列都囤了,但还只看了第一期和最近一期,第一期觉得《单向街》野心很大,文学、哲学政治、经济……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虽然一些门类的文章看不太懂,但至少第一期的文章文从字顺,能阅读下去并有所收获

  这最近的一期就有点儿,不好说,标题是《我们的黄金时代》,以文学为主,选取了小说、诗歌、随笔、报道,甚至文学评论。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有两篇简直不知所云,也许是因为自己才疏学浅吧,这些年一直专研中国古典文学,西方文学的确疏漏了,但至少当年考研至少也通读过西方文学史,知道点皮毛,也不至于一句话都读不通,但这本单读的选的几篇实在是,平常拿到一本书我会从第一个字看到最后一个字,这期竟放弃了好几篇作品,现代诗和《波拉尼奥镇魂曲》实在不堪卒读。

  但还是能看见这本杂志的诚意,好作品是有的,双雪涛的、还有写穆旦那篇文学评论,报道《词语》也写得很好。另外书的厚度,装帧,无一不体现用心

  不过既然打出了“全球青年思想策源地”和“我们的黄金时代”这样的大口号,就希望对文学的关注不要局限在现当代和外国文学理论的引进中吧,我们的语言有自己本身的灵与美,也有些很多未被大众熟知的好的艺术。如果想要提高杂志的格调所以在“全球书情”光里放些外文书以彰显态度,未免有些拿来主义了。希望不要只有野心与口号让人振奋,而内容本身变成一本中文的作品读不通而外国思想理论拿过来也说不清的东西。

  《单读15:我们的黄金时代》读后感(五):“我们”的黄金时代

  第一本单读,竟然是这样开启的。有惊喜,有失望,有感动,有更深度认知,有近乎与绚烂的迷幻感,比如第一次发现了颜歌李娟,比如其它一些作者文选略感失望,比如邹波对孤独症者的报道,比如作为译者的彭伦陆大鹏,比如张定浩对穆旦诗歌译文的整体评价,比如范晔对西语文学届人士魔幻般描述。当然也有略微熟悉的阿乙,以及语言影响极具历史厚重感的王顷。又或者一些其他尚不熟悉的80年左右的“新秀”。亦如王德威老师所言的意思,作为一位严肃认真的读者,我很少阅读同代人的作品,有时候甚至是有点苛刻,但是文学个人体验感以及对文字敏锐度真是没办法屈服,但也会发现很多惊喜。

  “我们”的黄金时代,期待更多优秀华语作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