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钢铁之路》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钢铁之路》的读后感10篇

2018-03-29 20:5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钢铁之路》的读后感10篇

  《钢铁之路》是一本由[英] 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著作,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页数:40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钢铁之路》读后感(一):【书评人俱乐部】一部铁路视角工业革命

  最近阅读了一本非常有趣历史书,就是我刚刚看完的这本《钢铁之路》。

  铁路这一事物对于我们来说,可以算得上是承载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了,被称为工业革命最大的创举之一的铁路,改变了在此之前我们绝大多数人类的交通出行方式,毕竟我们是陆地生物,相对于船的发明,路上交通更为重要,而铁路的出现大大提升了交通运输效率,我们可以活动范围大大扩展,而且节省了平常依靠马车出行所造成的大量路途时间,而在除了运输人之外,铁路对于我们运输其他物资也是产生了巨大作用,在人类交通、运输等等领域造成了翻天覆地变化,在火车出现之前,人类可以移动的最快速度为马的奔跑速度(对,飞机是之后的事情了),即每小时60公里左右,火车一下子将这个速度提高了一倍以上。在火车诞生100年之后,英国大西公司列车运行速度达到每小时161公里。而即使在乘坐飞机已经非常方便的现在,我们依旧没有淘汰铁路,而是开始着手开发高速铁路网络高铁),因为,铁路相比飞机运输,还是有太多的便利了。 来自英国的铁路历史学家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先生,不仅精于研究英国铁路,他也熟知中、美、俄、印等许多国家的铁路发展历程。对于铁路技术如何推动不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沃尔玛尔有着独特见解。在多年的铁路史研究中,结集出版了多部历史研究著作,而这部《钢铁之路:技术、资本战略的200年铁路史》则是他第二部被引进国内的铁路史作品。与第一部被引进的《铁路改变世界》不同在于,第一部主要写铁路的发展历史及它对世界带来的影响,注重于社会影响上的描写,对铁路技术的发展描写较少。而这部《钢铁之路》则是开始“均衡”描写,通过历史、技术、资本、战略多方面结合的方式来叙述,而且得益于原版DK出版公司的出版特色,全书精美全彩色配图注解,使得本书在对铁路史讲解上比前作更加详细完整,无论是地图标志、还是隧道设计图、车轮设计等等都非常完美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真的是非常棒(作者上一本中文作品全书一张图都没有,坑爹简直)。除此之外本书装帧方面非常地考究,布面精装对手感和观感的提升也是毋庸置疑的。 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先生在写铁路史时,没有单一使用编年体记载铁路和铁道技术的发展纪年,而是跳出了时间的框架。将整书分为五大专题来讲解。在一开始从早期轨道这一专题开始切入,一面向我们展示铁路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诸如推进动力发展、铁路修造设计、隧道开凿、高架桥设计等等技术细节发展进程的同时,一面结合当时美国、英国等工业革命国家的历史、资本背景,为我们分析那个时间段铁路对世界、世界对铁路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真实历史,可以说,这不单单是一本铁路史、一本铁路发展百科全书,它更是一部铁路视角的工业革命史,200年的铁路发展史所承载的,是人类对科技研究和工业发展,是人类社会加速进化的标志所在。 如今的铁路,早已成为连接人类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而人们对于铁路事业的发展并没有停步,更加先进与现代化的高速铁路还在一次次刷新我们的想象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高速铁路会再次引发像几十年前铁路那般的社会变革,我们拭目以待吧。。。。。。

  《钢铁之路》读后感(二):铁路,通南北,连东西

  据说爱因斯坦、霍金、马斯克等科技天才都对钢铁之路有着浓厚兴趣。在物理学的教材中,距离等于时间乘以速度,而距离和时间总是客观的,速度是主观的,时间某种意义上等于生命,等于金钱,要让生命更加延长、要让金钱更加丰足,我们就要提升速度。农耕社会中,我们从此地到彼地是十万八千里,有可能需要步行三年五载,但是在工业社会呢,由于铁路的出现,只需要三天两夜,这已经是很高效的了,暂且不说后来的飞机、飞船,我们一般人可以经济能力可以承受的、相对便捷交通方式,莫过于铁路了。

  高铁是中国新四大发明,它提高了效率,缩减了距离,丰富了人们生活视野。以前,人们总是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形容人生的修炼,但是行万里路,也是需要工具的,仅仅凭借着肉体之躯,我们就很难在有生之年达到万里的距离,当然读万卷书也是夸张,要是能静下心来读五百本、一千本,也足以拓展视野、遥望苍穹了!

  一带一路,是战略,还是规划,其实只是用词的差异,但是这路,无论是古代、近代、现代、当代,都是异常重要的,有句俗语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没有路,我们很难加强文明的交流物质的交换。我们都知道,有一群人是成天与路打交道的,正如自己父母、祖辈都是在铁路工作的,我小时候还经常在铁路边行走,看着南来北往、轰鸣的火车,心中的梦想也随着它在奔腾,尽管目前从事的工作不再与铁路相关,但每当想起这段美好童年回忆,我就无比的开心、无限的迷恋。

  《钢铁之路》是一本良心之作,它从技术篇、历史篇、创新篇三个角度条分缕析了我们的铁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虽然铁路的历史到今天只有二百余天,但是在铁路的沉浮中已经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富有雄心、创见和魄力的创新者,这不仅是民心的向背,更是国运的兴衰。我们从一部铁路史中,看到了现代文明进化的影子

  无论如何赞扬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都不过份,他的好几部作品都是与铁路相关的。在这个世界,不是缺少力量与美,而是缺乏发现,在这个相对小众的话题能够深耕细作如此,也是一种精神,我们的视角可以入微,也可以入宏,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一位有心之人,并将这颗上帝赐予之心化作一首首动听乐章,一幅幅美丽画卷

  《钢铁之路》读后感(三):中国的高铁时代,是人类铁路史的继承和发展

  电影《让子弹飞》一开始,县长带着夫人和师爷,坐着马拉的火车赴任。火车竟然是用马拉的?当时觉得非常神奇。后来看了影评,知道清朝洋务派刚开始修铁路的时候,由于朝野内外的普遍反对不得已采用了“马拉火车”的办法,替代蒸汽机车。直到看了《钢铁之路》一书,才发现在铁路技术的发展历程中,在蒸汽机车技术还不成熟的时候,铁路运输依靠的正是马匹或者人力

  《钢铁之路》一书,对世界铁路史进行了全面的回顾。铁路技术推翻了关于距离和时间的一切固有概念。人们不再依附于土地,开始有了统一的时间。距离不再成为人沟通和交流的阻碍。很多家庭相隔两地工作,长途旅行不仅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也丰富了人们的想象力。货物可以从原产地快速运往全国各地。如果说有什么技术能代表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铁路无疑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可以说,人类坐上火车以后,才来到现代世界的。

  而这一切,都需要追溯到煤矿主用带有铁轨的矿车运送矿石。这是铁路技术的开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直接推动了纺织厂、磨坊和轮船的长足发展,间接推动了蒸汽机车的发明。而后者,则归功于“铁路之父”乔治•史蒂芬森。他于1830年修建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技术成熟的蒸汽铁路——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英国铁路局主席曾在该铁路的150周年庆典上说道:“整个世界就是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的分支线”。

  各个国家推动铁路发展的动力不尽相同。英国推动铁路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民间,来自商业需求。而欧洲的其他大国,法国、德意志联邦等等,则主要基于政治的考量。铁路不仅保证了战时的军需物资供给,更是与他国结盟的必备条件。对于德国而言,铁路是统一国家的重要手段。对于比利时而言,修建铁路系统是促进这个新生国家民族意识最为理想的方式。而对于意大利和俄国,铁路最开始,只是为了连接分散在各处的皇宫

  尽管如此,在铁路的发展史上,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个个野心家、一个个梦想家的身影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被他们的梦想、远见与激情所驱动。时任印度总督的英国人达尔豪西勋爵完成了印度铁路大开发;奥地利人卡尔•冯•盖加修建了一条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铁路;“疯子朱达”在年轻的时候就立志修建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干线,并且几乎单枪匹马的说服了国会立法修建。伦敦律师查尔斯•皮尔森在19世纪40年代,就意识到修建地铁重要性。而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则要归功于财政大臣谢尔盖•维特。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只不过,这些都是外国的故事。

  现在,随着京沪高铁的开通,1318公里的路程,只需要4.5个小时,人类已经进入高铁时代。如果说蒸汽机车时代是欧美推动的,那么在接下来的高铁时代,历史的进程将会由中国所推动。高铁给世界带来的深刻变革,我们也将拭目以待。

  《钢铁之路》读后感(四):钢轨上的历史车轮

  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为后世带来了许多变革,史称第一次工业革命。随后这些蒸汽发动机改造成可以安装在车轮上的小型设备,变成了蒸汽机车,后面再挂上车厢,火车由此诞生。然而今天的火车与最初发明时已有天壤之别

  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作为著名的英国铁路历史学家和知名记者,对于铁路相关知识可谓信手拈来,他长期为为铁路工业领域的机构企业提供咨询。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铁、血与金:铁路如何改变世界》《战争的引擎:铁路如何改变现代战争》《烈火与蒸汽:英国铁路史》《地下铁道:伦敦地下铁路史》等。

  《钢铁之路》是沃尔玛尔的又一巨著,该书秉承了dk出版社的特色,用诸多精美的图片和贴近大众语言勾勒了自火车发明以来的铁路史。从经济、文化、技术、战争等多角度入手,展现给我们一副清晰的铁路史画卷。

  火车刚被发明的时候并不被人看好,人们甚至把蒸汽机车和马拉车的速度来做比较——短时间/距离内马的速度是要比机车快。当时的人无法预料在一百多年后,铁路网遍布全球,轨道运输成为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铁路建设需要克服很多技术难题海拔高度、冻土问题、机车动力、隧道建设,无一不是科学家工程师们需穿破重重阻力克服的障碍。从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修建中国首条自己设计建造的京张铁路,到后来的青藏高原铁路,都蕴含着他们的智慧执着。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在某些地方还可以看到齿轮火车和铁轨,这些火车可攀爬坡度48%以上的陡峭斜坡。如果你有机会去参观欧洲第一高峰——瑞士的少女峰(Jungfraujoch),依然有幸可以乘坐这种齿轮火车。

  铁路带来的经济影响也是难以预料的,在铁路穿过的地方,尤其是在建立车站的地方经济总会被带动、得到极大繁荣。而车站、交通线路也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的重点对象。美国早期铁路的建成,连接了中西部与东部海港,南北战争爆发时已几近三万英里,美国从此也摇身一变成为工业强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火车也从最初浓烟滚滚的蒸汽机车到更加清洁环保电气机车,再到耗油更少运行成本更低的柴油-电力机车,火车跨过了一个又一个时代。在高速铁路成为重要客运手段的现代,欧洲各国着手于建立自己的高速铁路网,日本也不甘落后建成了新干线。而中国则后来居上和谐研发成功实际运行时速达到世界最高:350公里!

  钢铁之路一书,带着人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虽然运输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铁路的作用也今非昔比,货运被卡车陆路运输抢走大半。但客运对于火车来说仍然极为关键,因为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火车越来越融入人们的现代生活,在未来翻开铁路史的新篇章

  《钢铁之路》读后感(五):铁路发展

  无论是古代的人还是现代的人都离不开交通工具的所带来的行便,可以想象如果没有铁路的,那么现在的交通是多么的落后而又贫困。而人类发展也会停止不懈,也不会有现在社会的繁华和交通发达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很显然,铁路是全世界发展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英国铁路历史学家,知名记者,时事评论员。沃尔玛尔的代表作品包括:《钢铁之路:技术、资本、战略的200年铁路史》,《铁、血与金:铁路如何改变世界》,《战争的引擎:铁路如何改变现代战争》,《烈火与蒸汽:英国铁路史》等等。

  古代朝代每个国家都有对交通有着很重视眼光,而希腊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路轨运输的国家,在那时候就有了马车拉出的路的痕迹。在古代的中国为了出行方便有着轿子,马,马车,牛车等等,水上有木舟,船等等水上交通工具,,虽然各类各式各样交通工具层出不穷的出现,给人们带了很大的方便,但是在速度上还是太慢了,由于速度拖慢,往往会延误很多事情期限,特别是战事上,谁先优先传递信息,谁就会胜者,所以发展交通科技是每个国家都要强力发展的必要因素。正是因为这样才会出现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这些古代开辟的交通给全世界人们带来了广泛的文明认知和商业交流的基础,促进了人类文明交通发展,随之也出现了火车这样更强大交通工具的出现。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工业革命的爆发,给交通枢纽带来了飞一般跃进,机器时代的英国是最早发明铁路国家,而就如同古代四大发明一样,那时候蒸汽机、煤、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铁路机车之父”乔治·史蒂芬森,他于1814年研制出世界第一辆蒸汽机车,取名“火箭号。1825年,火箭号在第一条商用铁路上试车成功。这也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火车机车的出现也昭示着铁路交通迅速的发展。19世纪中期世界又再次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我们把它称为“电气时代”,电气化铁路出现更是加大了人们出行方便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随着第三次第四次工业革命,现代的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快速度加大了人们出行方便,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给运输带了巨大的质变。

  本书对铁路发展史介绍的很详细,图片丰富多样,不同时代的铁路火车历史给读者们带来了新的认识,无论新的时代怎么样发展,铁路的依旧是人们出行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大国的利器。

  《钢铁之路》读后感(六):铁路的历史也是现代的历史

  本书的作者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是一位权威铁路史学家,他的几部著作几乎都是关于铁路史的,《铁路改变世界》之前已经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引进出版。本书应该是他的第二部引进著作。相比《铁路改变世界》,本书图文并茂,全彩色印刷,用纸排版都非常考究,封面也采用布面精装。

  前两年写作《现代的历程》时,我曾经参考过《铁路改变世界》一书,后来写成“运输的革命”一节,不妨节选一部分:

  火车这种神奇的东西,即在钢铁轨道上运行的钢铁车轮,由蒸汽动力机车牵引,车辆的承载量一下子比马车高10倍,乘客数量比马车高几十倍。这种彻底的成本与距离之间等式的重新演算,直接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以及经济和社会格局。

  在火车出现之前,人类可以移动的最快速度为马的奔跑速度,即每小时60公里左右,火车一下子将这个速度提高了一倍以上。在火车诞生100年之后,英国大西公司的列车运行速度达到每小时161公里。

  在火车出现之前,人们一般不会离开自己的家或村子太远。有记者说,“英国人对自己的国家就像月球一样一无所知”,很多人没有甚至见过海,火车带来的旅行改变了这一切。

  铁路促成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金融帝国,而一位伦敦银行家则对铁路忧心忡忡:“这让我们的职员有可能监守自盗,然后以每小时30多公里的速度逃往利物浦,再从那里逃往美国。”

  火车甚至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在火车出现之前,一本精装书售价1英镑,这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一个多月的工资;出版商威廉·亨利·史密斯将书价降到2先令以内,这只有从前的1/10。1848年,威廉在尤斯顿火车站开设了他的第一家铁路书店,并在15年内发展到500家。铁路使图书第一次实现了网络化销售。从此以后,书籍成为英国人在火车旅行中必不可少的伴侣。

  1838年,英国拥有500英里铁路;到1850年,铁路长度达到6600英里。英国一位铁路规划师说:“过去慢的现在变快了,过去远的现在变近了。”1855年,英国的铁路里程已经达到12800公里,火车票价下降到从前的1/10,人们的出行成本大大降低。铁路一旦达到一定的规模,就会发生决定的改变,其革命性的价值才得以体现。如果说商业是工业化英国的血液,那么铁路就是英国的动脉和静脉。铁路引发了技术和组织的重大变革,铁路建设不及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也完全改写了陆地的面貌。作为工业文明的汽笛,蒸汽机火车对人类的震撼前所未有。

  1845年,英国政府颁布法令,规定铁路的标准轨距为4英尺8又½英寸,即1435毫米,这个英国标准后来成为世界标准。随着铁路网的延伸,格林威治标准时间也无远弗届地成为世界标准时间。英国通过铁路这种媒介,建立了一种全新的世界秩序,这就是现代文明的“火车头”。

  铁路与火车成为人类命运的象征,历史如同火车这个钢铁巨兽身下冰冷的铁轨,伸向无穷的远方。霍布斯鲍姆将19世纪称为“革命的年代”,“铁路的路堑、桥梁和车站,已形成了公共建筑群,相比之下,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引水渠,甚至中国的长城也显得黯然失色,流于一种乡土气。作为历史上推动经济起飞的最强有力的单一因素,铁路无疑是人类经由技术而取得巨大胜利的标志。”

  本书对铁路历史的叙述当然比我上面这段文字要详细得多,甚至写到了很多技术细节和一些背景性的历史。比如写到巴拿马铁路时的华工生存状况,我们过去都知道梭罗曾经谴责说“每一根枕木下都有一个华工的尸体”,但这部书中竟然透露出这样一个令人惊讶的细节:

  但是,这群中国劳工吸食鸦片成瘾,当纽约公司的一名会计因为成本和来源问题切断了他们的鸦片供应后,一百多名绝望的中国劳工选择了自杀。一些人选择在树上上吊身亡,或者身系石块投河自尽,还有些人则乞求马来人将自己砍死。(p117)

  《钢铁之路》读后感(七):时代发展见证者与推动者——钢铁之路

  “要致富,先修路”,脑中突然碰出了这个中国历史发展中经常听到的口号,话糙理不糙,口号完美的体现了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因素,而铁路无疑是促进社会进步、推动历史发展的最重要的交通运输形式。

  这本《钢铁之路》是英国铁路历史学家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总结出的关于世界铁路发展的历史著作,是一部世界铁路发展的百科全书。

  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背后总离不开利益追逐的影子,铁路技术的发明也不例外。随着工业革命的来临,人们对货物流通的速度已经不满足于现状,世界需要一种新技术来提高运输效率——性能优良的蒸汽机车+轨道成为当时的最优选择,这也开启了世界快速发展的序幕。铁路的成功运行和它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提升,让世界为之疯狂,人们都认识到这背后蕴藏的巨大利益与商机,纷纷投身甚至投资于这个“暴利”行业,有人因之一名不文,有人因之成为巨富。

  铁路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利益上,更要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上去认识。工业革命起之于英国,英国也积极把握了这个契机,借着铁路的大量建设,包括随后在其殖民地的铁路建设,使得它拥有了比其他国家更高效的货物流通速度,更高效的财富积累和增值速度。美国独立后也不是一步跨入世界强国的行列,美国也是在全国铁路的大面积建设后开始快速发展的。

  加婆的一部传世名作让“东方快车”的名号闻名遐迩,而东方快车将欧洲发展的触角以更高效的方式转到了神秘的东方。车上从未发生谋杀案,却一天天地加深着东西方发展的联系。正是认识到了铁路发展的重大意义,认识到铁路能够加速拉近东西方联系的“距离”,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这为中国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还有更重要的国家战略层面的巨大推进。

  中国这些年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在交通运输领域不遗余力地投入与建设,高速公路、铁路、水运、空运,每一种方式都在变得日新月异。前些年,中国的高速公路网建设地较为完善,短途距离上汽车的速度已经逼近火车了,但显然国家并不满足与此,高速铁路的建设开启了又一波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序幕。高铁的普及正在改变着中国经济运行的方式,更新着人们日常生活模式,生活在一个城市,住在另一个城市已经不再只是个梦想,而逐渐成为一种常态。

  中国不仅自己要发展高铁,还要让高铁走出去,走向世界,中国高铁在世界的市场份额逐年提高,中国正用自己的方式改变着世界,推动着世界的发展——而这离不开铁路这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

  沃尔玛尔在《钢铁之路》这部作品中详尽地讲述了世界铁路发展的历史,里面有很多珍贵的史料信息与图像资料,完美地阐释了铁路在社会经济进步及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扮演的关键角色,可以说“钢铁之路”是时代发展的见证者与推动者。当然,书中还有很多有趣的历史事件可能是你以前所不知道的,等待你去发掘。

  :最后说一句,这本书竟然是引进的DK版权!

  《钢铁之路》读后感(八):一部丰富的200年铁路史

  “要想富,先修路。”这样浅显的道理是深为芸芸大众所普遍接受的真理。各式各样的道路,山间小道、乡村弯道、公路、铁路、高架桥、航路、水路,延伸至外太空的宇航之路,不一枚举。随着科技的发展,道路越来越先进,交通更加便捷。英国铁路历史学家、知名记者,时事评论员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以这部《钢铁之路——技术、资本、战略的200年铁路史》,展示了其丰富的铁路历史学识,这部书中珍贵的照片带领我们进入曾经辉煌但却已然逝去的旧时光。

  铁路从诞生之日起到现今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将发挥着和参与着社会世界的构建。在这本书里更有铁路对各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的对比分析,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的独特见解,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人们来说可以避免少走许多弯路,再远的距离都可以通过道路相连结。目前,铁路是最为快捷的国家现代化建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互通有无,万物互联的现代经济模式,铁路仍占有重要地位。一列奔弛着的火车,为冰天雪地的人们带来生的希望,试想,人类的智慧可以为时代的发展创造了多么宝贵的财富。没有传承就没有未来,尊重历史就是尊重人类自身。一张张老照片,透视出时代的风云人物。若想了解整个人类铁路发展史及演变进程,这部由英国铁路专家克里斯幸福安·沃尔玛尔所著的《钢铁之路——技术、资本、战略的200年铁路史》必不可少,此书从铁路如何产生的契机入手,18世纪后期蒸汽发动机时代的到来,为铁路的发展和传播打下坚实的需求基础,工业革命时代的伟大创举使世界变得不再遥不可及,思想技术文化的传播打破了地域的局限,大一统的发燕尾服使各国统一基本的国际认识,而这些都是由铁路而推翻了可视的距离和时间。铁路的发展也同样可以挽救众生的生命,一切的人类发明创造只为使生活变得更便捷美好,铁路是利器也是双刃剑,如何运用得宜与发展,在于创造它的人类。

  世界首条铁路“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在1830年于英国开通后,拥有雄厚国力与资本的国家便步入现代化的进程。人类严酷的生态自然环境中扎扎实实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印迹。第一条技术成熟的蒸汽铁路——“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的开创者乔治·斯蒂芬森值得后人缅怀。乔治·斯蒂芬森全凭个人勤奋刻苦自学成才,由乔治·斯蒂芬森设计的1435毫米轨距成为世界通用标准,而标准化的进程开创了铁路史的高速发展。也许这句话“整个世界就是‘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的分支线”可以做为对乔治·斯蒂芬森的最好赞誉。历史终将记住那些对人类发展有巨大贡献的人。

  本书由源头将铁路发展的大量史料阐述至今,缅怀先人是为了更好的走向未知生活,一切的资本逐利都将带来更深刻的变化,铁路行业在21世纪的蓬勃发展必将在现代化生活中发挥辉煌作用。

  《钢铁之路》读后感(九):铁道迷的春梦

  一段铁路一段记忆,相信每个人都有乘坐火车的经验,但不是每个人能够把这段记忆保存在非常重要的地方。我总是在想,为什么日本会有大量的铁道迷,而中国似乎缺少了什么,要么是因为发展速度太快,铁道进入百姓生活才半个世纪,积累时间太短,要么是因为中国人行色匆匆,没有把对铁道的功能当回事,就觉得天下老子早就拥有这样的速度,要么我们已经把这种情感转移到其他更好的交通工具身上了。无论如何,每种托词似乎都不能完全成立。或许真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别人的幸福感比我们强,所以爱屋及乌到了铁道这里,别人会享受生活,知道这来之不易。

  速度的获取并非是人类一夕成就的,对速度的热爱却是与生俱来。如今的互联网把全球缩小为一个村庄,但这依然不能削减铁道带来的快感,这种快感承载着天然的家族情感和对远方的向往、对异域的渴求、对美食的难以抗拒。当然铁道更多地保留了人类活动的记录,或实体或虚拟,站点的竣工总是伴随着人类的经济繁荣,站点的衰落也意味着荒芜的开始。或者这样说也可以,铁道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行为,喜欢铁道的民族本身是喜爱折腾的,他们会为原本线性的铁道路线设计出各种花样,让人们沉浸在机器的世界里不能自拔,让各种票据成为另外一种经济生活的起始。

  就像20世纪20年代的汽车崇拜和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摩托车爱好,对速度、力量、运输能力的癫狂式的迷恋,本质上是对时间逝去和不确定性的恐惧。统治者如希特勒也知道这其中的奥妙,铁道上的列车一方面是对固定性的限制,另一方面却是对移动性的限制,把密密麻麻的人群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整齐划一,犹如一个整体孤独地达到被指定的目的地,这是多么有权威和权力的一件事。铁道也被一次次提速升级,似乎没有极限,科学力量的规划整合让铁道一次次实现了人们对于克服时空延宕的梦想,那些落后的铁道和机车,则成为人们欣赏废墟一般的道具,做着一个个与自己相关却永远回不去的悠久的梦。

  《钢铁之路》读后感(十):铁路经济的助推器

  书收到的时候包装真的很精美啊,沉淀的的拿在手里好累人啊,只好放在我的小桌儿上看,虽然页数不多,还有不少的图,让你了解铁路一路狂奔的历史过程,当然了自从古代的一带一路到今天的欧亚大陆桥和海上贸易通道,贸易总是繁荣的很,话说虽然古代因为王朝的更替和战争的关系,贸易时不时的受阻,但是在利益的驱动下还是不停的前往贩卖,俗话说的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受利益驱动(信仰,好吧历史上也用这个驱动过某些东西)人们在科技上无限接近“神之领域”,从最原始的石头到今天的黑科技,铁路也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的,从畜力开始、蒸汽、内燃的转换,人们可真是遇河架桥遇山开山,连带着相关技术也是一代又一代的更迭,到今天的高铁和新干线欧洲之星磁悬浮列车,甚至有未来畅想的真空管道列车时速超级快(来自谣言,不知道,这书里只是说了一下磁悬浮和轻轨城铁)一切为了速度,金钱,很想问一句你不累么?

  最近总是想不通到底人类的各式科技到底是用来节省时间和体力的还是让人更加累的?是麦子驯服了人类还是人类驯服了麦子?这类的问题很多就说铁路好了,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以前还是向往的现在是现实了,今儿在这儿工作明天辗转到另一个地方,打仗也是,运兵速度很快,以前只是局部地区的小范围短时间,到如今的一战二战、中东火药桶,难民这都多少年了?科技到底带给我们什么呢?即便是和平地区也还是会有铁路事故,好吧很少了,只不过是有些人卧轨,抑郁症之类的也很多。

  现在这类问题多,可是从最开始的铁路就已经伴随着这类事情,我不想用事故这个词是觉着铁路还是造福了很多人的,其实还有陆运、空运、海运也起到了同样的作用,只不过是占比的问题,不过是各有各的局限,比如说铁路只能在国内进行运输,好吧有例外的渝新欧之类的,可是这是例外。不过不会例外的是中转站会非常繁荣,无论是水路还是铁路或者是公路。如今已经是成片的繁荣了,以前课本上说三角洲经济带现在叫湾区,其实是换个名称罢了,文字游戏。本质上还是集散地,不过说出来难听的很。

  突然不知道说点儿什么好了,有点儿断片儿了,其实给你谈技术对于我来说太不现实了,我是个技术白痴不懂理科的东西,虽然看的懂可是和给人说明白就不是一回事儿了,所以讲讲别的好了,算是让前言里的一句隐藏在铁路背后的精彩不止于此,不过我还是比较悲观的家伙。总觉着世界小了,我辛苦了,以前那种蜷缩在木桶里晒阳光的日子再也没有了,大概我就是个犬儒。

  溪川上

  2017.12.06 傍晚时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