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切莫声张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切莫声张的读后感10篇

2018-03-31 21:3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切莫声张的读后感10篇

  《切莫声张》是一本由王掩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页数:30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切莫声张》读后感(一):切莫声张

  切莫声张

  《切莫声张》是一部中篇小说集,作者是当代八零后青年作家王掩,作品有《明日又天涯》《五天工期》《石钟山》等,为众多读者所喜爱。本书收录了作者的六篇中篇小说,分别是《房东太太》、《惆怅》、《逍遥游》、《切莫声张》、《跋山涉水》、《庄生蝴蝶》。在这六篇小说中,读出亲情友情爱情人性,在特定的年代和城乡之间时空轮换,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回忆穿梭。

  生平最爱读的文学载体就是小说,小说与其他文学载体不同拥有独特表现方式,多通过人物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带领读者深入作品的场景中,感受生活的张力与紧缩。正如本书的六个不同的故事,塑造了多种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物,每一个人都有一段过往,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丰富世界。在人物叙事中,揭露背后隐藏的情感,在描述环境中,反映社会生活,代入感强烈,激发灵与肉的碰撞

  在《房东太太》中以第一人称我,来倾听一个上了年纪的房东太太接近一个世纪的诉说。从当下的青年人租客中,引发“我”回忆起年轻时候租住的时光。多年之前在庭院租住了日子里,一个人享受着静谧的时光,房东太太的到来,并没有打破这种和谐安静,共住的日子里,房东太太和“我”总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经历半世沧桑,辗转几次婚姻,房东太太尘封多年的回忆向“我”娓娓道来。在“我”回忆房东太太的回忆中,揭示几代人命运,也呼唤对未来的追寻。

  在《惆怅》中,一个因家族遗传而秃顶的高中生牛鹏,在秃顶中自卑,也被人嘲笑捉弄过,也在高中生涯遇见友谊暗恋对象,虽然恋情无疾而终,学习成绩收效甚微,至少在假发和秃顶中,找到了真实的自我。在牛鹏父亲车祸离开人世时,班主任语重心长的分享自己人生一些感悟,从努力读书改变穷苦人家孩子命运,对牛鹏来说,起到一定的安慰作用,不会因父亲的离世自暴自弃,树立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来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相信,这段往事,对当下在已经因为读书而改变命运的农村中青年来说,一定深有感触

  在《切莫声张》中,一个妇女小心翼翼的言语来控诉自己的丈夫刘放,生活在乡村,刘放好吃懒做,在赌博中欠下债款无力偿还,竟让一个陌生男人爬上了她的床。在怀孕和流言中,失去理智的她向顽固不化的丈夫举起了手中的菜刀,这是一场注定悲剧的命运之歌。在愚昧封建理念下,在逆来顺受中终会爆发对命运的不甘。

  作者虽然是个八零后青年作者,但对农村生活的洞察力和感官力,让读者钦佩,在六个故事的阅读体验中,感受另一种生活气息和情感的宣泄。文字平白质朴表达的情感却波澜壮阔,在切莫声张中,暗潮汹涌

  《切莫声张》读后感(二):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这是一本朴实的书,犹如它朴素封面简单的装帧。王掩,这不是一个熟悉名字,我也不知怎么就读起这本书来,但是阅读它没有让我感觉是在浪费时间

  书中一共记载了六个故事,我通常喜欢看封面故事,也就是和书名同名的一篇。故事不长,是一个女人叙述她和她丈夫的故事,很快就读完了,读完却觉得有些莫名,一时间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想要表达什么。便把书搁置在一边,忙别的事儿去了。大概一整天的时间,没有再摸这本书,头脑里却对于那个故事,对那个女人的自述念念不忘。自此,我才发现了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作者是八零年代的人,整个八零年代好像都充斥着“新概念”那种风格的文字,而作者写的却不是那种青春疼痛小说,读起来不痛不痒的那种。他的这本书在我看来可以归类为“文学作品”。作者叙述的故事中有好几个是发生在农村,可能是与他的经历相关,对于农村生活的描写非常生动,对人物性格的把控也十分到位,读起来感觉那些人物好像就在你面前,活灵活现。作者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他的语言非常顺畅,很口语化,读起来很顺溜,让人不自觉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的读下去。有些时候甚至会有一些相对粗俗的语言,却能产生幽默效果,对人物塑造上加分很多。

  作者也不单单在讲故事,在故事中穿插了很多值得让人摘抄下来慢慢琢磨的句子,例如:

  “只有当别人爱你的时候,你才会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你才会义无反顾付出自己的一切。”

  “光是人类的最后一道防线,假如彻底失去光明,人类也将陷入无尽的痛苦。”

  “我曾经一度以为,有光的地方就会有希望。可现在,那条光线却昭示着难以忘记的过去。有些心事说出来内心反而不会轻松。”

  “人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自己度过的,因为爱才有了路上的回忆。”

  “生活里必须有谎言,否则所有的话都不可信了。”

  “她的眼睛死死地盯着远方,好像那即将到来的,不单单是一辆载人远去的汽车,更像是一次贪婪的留念。”

  “这世界根本认识你,也没工夫跟你作对。等你足够成功的时候,别人才兴趣跟你作对。所以我不要你做一个富人,我只希望你做一个内心足够强大的人。”

  “也许绝望是另一种死亡,而且比真的死亡还要凄惨。”

  这些暗含哲理感悟语句适时出现在故事中,如同看似平静水面,其实暗流涌动。让人在看故事瞧热闹同时陷入思考,看别人的故事,感悟自己的人生。

  还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句子,能够看出作者的心思巧妙。如“夜已经深了,几只兴奋的狗还在隔空对话。”“到了夏天,总飞过些小虫子来吵人,有时一不留神还会落在你的后背上叫你背着它。”这些拟人化的写法显得俏皮可爱,减轻了话题沉重之感,在紧凑的故事情节发展下带给人一丝轻松。

  总的说来,这是一本不错的小说集,通篇读下来可能get不到作者想要表达的点,但是流畅叙述不会让人失望

  《切莫声张》读后感(三):《切莫声张》读后感:不仅要有自知之明。。。

  可能我读小说,一直代入感很强吧,还记得去年初次读余华的《活着》时,不知湿目了多少次——亲人的相继离世,只剩下自己孑然一身,面对无尽的孤独。让我唏嘘不已。最近听说王掩的作品延续了余华、王小波的风格,立马来了兴趣,试读后发现,是我喜欢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基本以讲故事语气来叙述。

  六部作品的情节都很吸引人,让人体验了各种不同的人生,且都有死亡的呈现:房东太太死了三任丈夫;惆怅里牛棚死了父亲;逍遥游里朱大壮死了爷爷;切莫声张里女主角用菜刀砍了丈夫;跋山涉水里王小哼父母相继离世;庄生蝴蝶里龚文捅死了高春雨。可能,只有死亡,才能让人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吧。

  1、《房东太太》★★★

  拿到新书,一口气就先把这篇小说读完了。读的过程中,房东太太的悲惨经历让人唏嘘,直看到最后,结局还算是幸福的,才让我松了口气。房东太太,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太太,竟然有过三次婚姻,而且是三次“不幸”的婚姻,也算是稀奇。不断经历着丧夫,结婚,再丧夫,再结婚的循环。后一次婚姻总比前一次要幸福,每次婚姻都有悲惨的遭遇。最终只剩老太太独守空房。老太太的一生虽然不幸的事太多,好在遇到的伴侣一次比一次好,最后竟幸运地与分隔若干年的儿子得以相聚,使我甚感欣慰

  2、《惆怅》★★

  这篇小说看的意犹未尽啊。一个普通的农村娃牛棚,不好好学习,上高中后初涉爱情——有了心仪的女孩,于是默默地关注着。多少让我回想起自己年少时的茫然。可牛棚没这么幸运,那时的他叛逆,在父亲离世后,为了不让爷爷为自己挣学费而外出打工,毅然的选择了退学,打工。再加上一直被秃顶所困扰,牛棚的心理大多是不顺心的。直到退学后给心仪的女同学写了封长信,然后就继续踏上了未知的人生旅途。看后我还百度了下“惆怅”的定义,我的理解是失意。或许只有出去闯荡闯荡,才能消解牛棚的失意吧。

  3、《逍遥游》★★★★★

  故事是围绕七十多岁的老(小)杨,厌倦平淡的老年生活,受到一个长途骑行的年轻人的感悟,离家出走的情节展开的。虽说没有骑到拉萨,但在与三个萍水相逢的年轻朋友的相互鼓励下,老杨战胜了自己,而且第一次出了省,着实逍遥了一把。在后来经过集体出走未遂,探访敬老院后,老杨明白一个道理——“永远不能随大流没什么好处”,而且为自己的孙儿感到失望——年纪轻轻就没有了激情。。。想想现在的自己,算不算一个失去激情的年轻人呢?要不要趁还不太老,做一些一直想做的事情呢?至少不要总宅在家里吧。

  老杨的这段心里话,好像是一位长辈在提醒我:老杨缓缓地睁开双眼,和自己的孙子对视良久。老杨失望透顶,杨开鸿说的话竟然和杨银富说的如初一辙。可是杨开鸿不是杨银富,而是严实、平安或者朱大壮那样的年轻人。他应该像他们一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轻易否定自己,或者否定他人。他应该知道,人生来就有无限的可能。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限制一个人成长的,只有他自己的胆怯。老杨凝视着杨开鸿的双眼,感觉他的眼中有一股年轻的烈火正在渐渐熄灭。那是希望之火。

  《切莫声张》读后感(四):一部厚积薄发的作品

  首先,说一下我对《切莫声张》的评价,语言风格非常有趣,但整体基调却是悲的。这种写法很高级。尤其很难想象,这本书竟然出自于一位85后作家之手。

  其次,说一下这本书的内容。从第一页开始,似乎就已经营造了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就是乡村的荒芜。处处可见,但又处处陌生。陌生的是我们看到的永远是他人的生活,陌生的是我们永远是他人生活的看客,陌生的是我们再也不愿意自我反思了。但是看到2,3,4篇的时候,风格立刻变得轻快,好像一种调剂,能让人不会一直沉浸在痛苦和晦涩的心情当中。然而归根结底,似乎每个人物的结局都无限接近于我们所认定的那种悲剧。可是这种悲剧往往又无限接近于我们的生活。悲,不在于痛,而在于生活本就如此。所以我们要好好活着,一定要好好活着。直到《庄生蝴蝶》,故事结束,读了读作者的自序,合上书页,惊出一身冷汗。这书应该被更多人看到。

  最后,说一下对这本书的预期,这本书可能不会太火,因为大部分人都在跟垃圾文学的风,对严肃文学越来越不感兴趣(原因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自行判断)。但这并不会降低它的价值。它依然会对一小部分群体产生影响。这个群体需要一段时间来聚集。但是一旦聚集到一起,就会产生巨大能量,和影响力。总而言之,这会是一部厚积薄发的小说集。

  相信这本书不会被时间的长河过滤掉,能够经得住大浪淘沙

  《切莫声张》读后感(五):像驴一样个性十足

  1. 写作大概都是一厢情愿的事情。 当你写下第一行字的时候,这故事就跟你有关系了。就像你看见一个心仪的姑娘,她用力瞥了你一眼,你就觉得,这辈子绝逼要栽在她手里。 在这种一厢情愿里,我们注定只能是个孩子。 我们没法为这事、这人负起全部责任。 不是不愿意负责任,而是责任这东西腻歪人。你越较真,它越黏你。直到被折磨成一个疯子傻子神经质,你才终于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你才开始后悔,过去怎么那么愚蠢。 后悔无所谓,愚蠢也无所谓,却还搭上了一辈子。 我们甚至还自命清高地说,这辈子不够用,下辈子还给你做奴隶。 不光笨,还傻;不光傻,还他妈有点儿驴。 2. 我的故事大部分都是不负责任的。 不是对读者不负责任,而是对故事里的人不负责任。我觉得,那些人只有经历一些痛苦之后,才能明白生活的意义。 所以在写的时候,我特别着重于写“惨”这一块儿。 好像显得自己特别腹黑,其实不是。在我看来,痛苦和幸福是可以共存的。但是人们未必能感受到幸福的存在。浑浑噩噩的人尤其感受不到。书中的这些痛苦,大概就是为了提醒幸福而来的。 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极少会有人说:这故事让人不舒服。因为我换了一种写法。或者说,让故事中的人物换了一种面对痛苦的态度。所以就显得这些痛苦十分隐秘,不容易被发现。 3. 这本书写了两年。刚动笔的时候,我还不像现在这么稳重、这么深沉。 那时,我觉得这个世界运转的方式特别简单,就像驴拉磨一样,无非是做绕圈运动。我只要在这个圈子上好好转,绝对可以游刃有余。 那时,我觉得自己能量充沛、性格鲜明我会一直生猛、无人能敌。我相信一些道理,尤其相信这些道理所牵扯出的另一种人性。 那时,我觉得自己可以说一辈子情话,不带重样儿;为了自己相信的东西,可以奋不顾身一往无前;我可以在没有星星的夜里,依然觉得夜空很美。 那时,只要让我爱自己爱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我就可以长生不老。 4. 我是巨蟹座,却有双子座的很多特点。最明显的是,拧巴。没事的时候,总爱跟自己过不去,和自己抬起杠来特别带劲。写完这本书之后好多了,终于知道自己该怎么活着,该以怎样的心态活着了。 倒不是说想开了。人哪有想开的时候啊。只是越成长,人就越明白自己应该舍弃什么。我虽然不赞同舍弃,却依然相信这是抚慰心灵的最佳选择。 写这本书,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寻找问题。我们最苦恼的往往就在于,不知道问题何在。所以,在读的过程中,你可能不会得到任何答案。但是这并不妨碍你阅读。有时候,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你更能得到酣畅淋漓的感受。就像看一部悬念迭起的惊悚片一样。 5. 这本书没法和任何著名作家的作品相提并论。 其区别就在于,我现在还不是一个著名作家。

  《切莫声张》读后感(六):读后之感,难登大雅

  在我的浅薄的固有观念中,总是把88、89年的孩子归为“近90后”。这些孩子虽然也在奔三的路上越走越远,但是他们仍然应该有些闹,有些偏激,有些人尽皆知的狂妄,有些不为人知的个性。他们大概跟非主流的关系近过跟存在主义的关系,他们的关注点应该在大明星而非小人物,他们应该更爱解放天性、放飞自我而非与自己的灵魂深度对话。

  (当我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我最擅长又逢写必用、百试不爽的“欲扬先抑”要开始了,这里必然将有一个“但是”。NO,其实用“然而”也是一样。)

  然而,王掩却是一个颠覆传统观念的88青年,他稳重、深沉,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与年龄不符的成熟与老练;他还有点拧巴,有点驴,但是感觉他多数时间是在跟自己较劲;他还有点自我,时常活在专属的精神世界中。我与王掩从未谋面,但他于我而言,却像是多年的老友。我了解他,仅通过他的作品;我喜欢他,也仅因为他的作品;我甚至尊敬他,也都是源于他的作品。

  我欣赏他作为一个工科男却走了一条文科女也不爱走的不太好走的路——文学路。这是一条崎岖坎坷不见天日甚至永无止境的路,但是他说,“为了自己相信的东西,可以奋不顾身,一往无前;我可以在没有星星的夜里,依然觉得夜空很美。只要让我爱自己爱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我就可以长生不老。”

  你经常会被这个年轻人震撼,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个性,都分外真实,又与现实有着鲜明的反差,他不在乎世俗,也不看重名利。他绝对属于“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类型,无心的一句话却能击中你的心灵,这一点尤为可贵。

  抱着私心说了那么多关于作者的感受,现在说说作品本身。

  我的编辑同事们更爱《逍遥游》,所以强力推荐,但是我却鬼使神差的先读了《切莫声张》。读完之后,我只有四个字——惊为天人。也不说写法有多新颖,语言有多犀利,结构有多精致,单单是那宁静的质感下涌动的暗流,细腻文字背后复杂的数学变化,动人的少年心绪中夹杂的人世叹息,都让人心惊。

  中篇小说《切莫声张》讲述了“我”“被嫁给”了“坏人”刘放之后,遭遇的一系列悲惨经历。小说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一直是“我”的自说自话,但是却一点都不单调,而且很有料,又极引人入胜。在王掩笔下,“坏人”并非让人咬牙切齿、恨之入骨的坏,“传话者”也在坚守自己“永不说谎”的人生理念,“我”又有自己的无奈、妥协与懦弱。

  小说读起来并不是费力的、带着情绪的、消极的,反而感觉是轻松的、荒诞的、黑色幽默的甚至可以说有些愉快的阅读体验。小说中的这些痛苦,隐秘低调、不宜察觉。王掩似乎在故事人物与读者中间划下分界线:痛苦只属于故事里的人,读者只是这些痛苦的旁观者,也许能看到人物们的痛苦,却不用感同身受,这些痛苦似乎就是为了提醒幸福而来的。这有违于一般文学作品的移情,而是让读者抽离出来,冷眼观瞧故事人物的“惨”和“痛”,这绝对是一次新鲜而又伟大的尝试,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让读者很舒服、很自在的尝试。作为一个读者,我不太希望为了故事里的人哭、笑或者气愤,我更愿意平静的读完一个故事,合上书,闭上眼睛,静静的感受内心的波澜,看完一个故事,就像走完人物的一生。你会发现,再波澜壮阔的人生,再精彩绚烂的过程,到最后都会归于平静。所以,平静阅读才是读者真正追求的舒爽的阅读体验。

  说完阅读体验,来说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切莫声张》中的“我”有点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意味,我不想说什么女性对社会的抗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样的评论,因为“我”是比祥林嫂更加头脑清醒、处事冷静、聪明机敏的人,放在现实生活中,应该也是奇葩辩手马薇薇的角色。为什么这么说呢?就说“我”杀了人之后,“从家里出来时,正巧碰上刘放他妈,她看见我手里那把沾满血的菜刀,捂着脸尖叫起来。我说,你快进去看看刘放吧。”而后,“我”又找到许嫂问了流言是从哪儿传的,走之前还说,“你接着织你的毛衣吧,刘放爸妈那里,麻烦你帮忙照应着点儿。”这就不是普通的冲动杀人能做到的,如果是激情杀人,杀人过后肯定是紧张、慌乱、后悔,而“我”却按部就班的做好一切,然后自首。淡定从容,就像彩排过一样,你就会知道,这一过程已经在“我”心中上演过无数次了。这是一次预谋已久的杀人,但是杀了人后,“我”依然是个好人,只是“我”变成了一个杀过人的好人。

  整篇小说其实是“我”的自白书,“我”一直很害怕,怕的不是杀人,也不是杀人后应该受到的制裁,而是“像刘放这样的坏人”。小说最末说,“即使刘放真的不在了,也会有另一个人冷不丁地站出来继续做坏事。刘放只有一个,但世上有许多像刘放这样的人,他们就藏在我们身边,随时准备着。”这段话细思极恐,法律的制裁是已知的、可见的,而这种未知的东西却是隐形的,又是无处不在的,你不知道是谁在什么时候会用什么方式来折磨你,这才是最痛苦的。

  其实,无论你带着何种目的翻开这本书,我都相信你会有所收获,也会有所感悟。也许你读不懂作者的真实意图,但这并不妨碍每一篇小说超强的故事性和戏剧性,就当在看一部悬念迭起的推理小说,这应该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小说集我读了三遍,每次都有新鲜的体验和感受。但有些东西是太过私人的事情,不该拿来分享,也无法表述清楚,应该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吧。

  寥寥数言,权作读后之感,不尽之处,敬请谅解。

  《切莫声张》读后感(七):人生的故事集

  一部《切莫声张》的小说集,将我们带入了一段段丰富的故事中。对于这样一部小说集,我第一印象应该是一个年长的作家,经过长时间的人生阅历才写出的这样一部充满故事,却又很现实的故事。但是查阅了作者的经历之后,我才发现,其实这位作者只是一个85后,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他叫王掩,他用他的文字为我们讲述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故事。

  小说,并一定是虚构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着生活的意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像是雪,一点点的被你吸收,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只要你愿意观察生活,愿意将你的心放在这生活之中,体会宁静之中的带有的波澜,这生活会为你的文字,会为你的讲述带来生命,赋予更加鲜活的生命。不是空洞的讲述,不是空洞的文字。而是真真切切生活的记忆。似乎他的小说就有这样一种淡淡的味道。

  《切莫声张》是一本小说集,收录了六个中篇的故事。《房东太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古怪安静,似乎在周围并不起眼,但是她的身上却拥有着多年的秘密……《惆怅》一个对爱情怀揣梦想的牛鹏,一个为自己的形象沮丧的青年,在爱情面前不敢迈出脚步,直到母亲为他购置了一顶假发,让他似乎找到了前进的方向……《逍遥游》一个具有年轻的心的老杨,似乎并不满足于现阶段的生活,对一切充满向往的他,像年轻人一样追寻自己生命的意义,并且带着周围的老伙伴,一起走上了“梦想之路”……《切莫声张》一个婚姻不幸的妇人,在经受一切留言和丈夫的顽固不化之后,最终选择的是用一把菜刀结束自己这噩梦般的生活……《跋山涉水》一个高考失利的王小哼,一个似乎找不到自己的前进之路的青年,在出外打工之时,找到了自己的勇气以及生活中处处存在的温暖,于是选择了回到自己本该行走的生命踪迹中去……《庄生蝴蝶》一切都是梦,在爱与恨交织的生活中,一切对于龚文来说,都是罪恶一般的存在,自己的母亲,自己的初恋以及初恋的父亲,剪不断理还乱的生活,最终,将去往何方……

  生活就和小说一样,尽管每个人的境遇不同,经历不同,但是生活的千滋百味,正是让我们的的日子变得有趣。我们在自己的经历之中,在别人的故事当中,依旧要选择勇敢的生活,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切莫声张》读后感(八):切莫声张待天亮

  当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中就有一份期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心中最认同的几家出版社之一,他们选书的质量可以信任。同时,书籍封面的朴实无华,更让人相信书的内涵的分量。

  等到掩卷之时,这种感觉更进一步加深。

  整个小说集,由六个故事组成。六个故事,六段人生,六段普通人不普通的人生。

  传说,女娲娘娘在造人的时候,就已经分别出了人天生的不同,那些她用柳条甩出的人,天生就是命苦。这就让我们总会看到,有些人的运气为什么总是那么差,没有缘由。

  比如连续嫁了几个老公都不得长久,比如年纪轻轻就谢顶,比如被走眼的父亲安排了错误的婚姻,比如从中考失利开始即数经丧乱。

  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期待着平安和幸福,但幸福却并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她总会舍弃某些人。在这些故事里,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人世的沧桑和痛苦,和逆境中的人努力和不甘。

  再翻回到扉页,真的很难相信,这样的深入刻画生活的故事,竟出自于一名“八零后”作家之手。王掩,真实的88年生人。一名石油化工大学毕业的理工男,却走上了一条文学之路。我相信这首先源自于他的爱好,谁说理工男必须要去当工程师、技术员。但是他的故事,确实有他这个年纪人少有的阅历和体会;他的文字,也确实有他这个年纪难以理解的成熟和沧桑感。

  生是一种痛苦,死,未必是一种解脱。死亡,往往是对活着的人的更大的枷锁。在这个集子的六个故事里,都有死亡的存在。讲故事的人没有死,但那些死去的人,都重重的压在他们的心头。《房东太太》的几个老公,每个地死去,都荒唐让她在世人面前加深了罪责;《切莫声张》中的女子,终于被逼抡起菜刀杀死自己的丈夫,自己也陷身困地。《跋山涉水》中的小哼,对父亲的意外死亡,一直认为是自己叛逆的恶果;《庄生蝴蝶》,美丽的名字下,是持刀挥向混蛋的不伦。

  在《惆怅》中,作者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来到这个世上,一多半是在谈论生,因为生下来就得活下去,但是当人遇到意外时,死就成了终结生的一种途径。所以生是一种状态,死是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的选择和实现,常常由不得自己的选择,也常常不会因死亡而终结一切。

  留给生的人,则是更深的绝望。“也许绝望是另一种死亡,而且比真的死亡更凄惨。”对那些还在苦苦挣扎的人,夜晚是痛苦、是回忆,更是逃避。天亮之后,依旧要去面对生活的不堪。

  在小说里,我们总可以看到作者的一个善意安排的结局,如房东太太终于等到了自己的儿子,如老杨依然选择了跟随自己的激情。但愿真实的生活也会如此。

  《切莫声张》读后感(九):一个80后的小波式写作

  有幸看到未刊稿,忍不住想夸。

  这是一个80后的男生写的小说集,一些笔法和思维却有前辈王小波的影子。

  小说中的人物很多:有年过七旬的”小杨“,有嫁给了”坏人“的普通农村妇女,有初中就开始秃顶的青年,也有人生经历曲折的老太……他们有不同的生活,不一样的人生故事,让我想夸的,一是这些故事的精彩,看了就停不下来,看了一篇还想看另一篇,这个80后显然是个会讲故事的人,看着书,就好像在不知不觉中听到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没有重复,也没有雷同,就那么不经意地、顺溜地听着,听完才发现,原来故事这么多啊!原来人生可以这么过啊!

  让我想夸的第二个理由,是文章中的一些话语和句子,”我走五十步,能看见雪山;你走一百步,却什么也看不见。“一个年过七旬老头说这话,这不是挑衅现实吗!又比如,什么”人这一辈子,一多半时间是在想办法变成别人。如果有了权势和地位,就会费尽心思地让别人变成自己。“看似文中人物的心理描写,不也正是你、我生活中的一些思考吗?这样 的句子读起来不累,读完了能回味,像是茶酒的回甘,可咂摸,可细思。

  不该总拿年龄说事。看这个集子 ,确实有小波式的黑色幽默感,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和内心很活跃,即使曾经沧桑,也都归于平静,用现实的一饭一粥抵抗了人生的无奈、悲哀和痛苦。这样的人物、这样的人生,让人笑着去看,内心却想哭泣。是喜剧,还是悲剧,留给读者自己去体会。

  《切莫声张》读后感(十):安放好人生的苦难与幸福

  《切莫声张》这本小说集的作者王掩是河北的80后,因为与之相同的地域和相仿的年龄,我在阅读时对词句和内容有明显的亲切感,尽管我是生长于城市而对乡村故土记忆有限。由他独特的经验而讲述的这些独特的故事,让读者发现了生活的真实一面,而其中很有可能也包含属于读者自己的记忆。

  王掩说他写这些故事时特别着重写“惨”。的确,人生多磨砺,苦难有时是避无可避的。《房东太太》里的房东太太一生经历三次婚姻,大半生的遭遇带给她多少失望与绝望;《惆怅》中因家族遗传秃顶而受困扰的牛鹏暗恋同学兰,他还要面对祖孙三代之间的情感与矛盾,父亲的离世,爷爷的艰辛;《跋山涉水》里王小哼离家出走,父亲意外去世而未能得见。《切莫声张》和《庄生蝴蝶》里都有人物在命运捉弄下的愤怒而起,造成人命悲剧。旧时代的环境束缚,社会家庭伦理对人物的捆绑以及自身抗争过程中所受的伤痕,让人唏嘘、惋叹、同情。但作者讲述诸般“惨”事其实意在说明,苦难和幸福是可以共存的。人得经历过一些痛苦才能有所成长,明白生活的意义。

  是啊,当一个人遭遇不幸时,总还是有亲人的陪伴与安慰,那也是自己的一份寄托和希望。房东太太虽说一路风风雨雨,到头来老伴儿都走得比自己早,但最后总还是盼回了自己唯一的儿子,再者说,她觉得三个丈夫一个比一个要好,努力生活积极追求的过往也让老人看透了人生。王小哼的父母都已去世,但她还有丈夫和孩子,自己也体会到为人父母的不易与幸福。至于《庄生蝴蝶》的于凤,大梦一场似的尝遍酸甜苦辣,对龚文的和对自己的心痛,好在有二儿子龚武得以抚慰。

  纵观书中6个故事,《逍遥游》难得给人一种豁达奔放的自由之感。年过七旬的老杨回忆自己的过去,面对长寿村当时的面貌状况,竟决定走出村子见见外面世界。他的这番经历及其带来的豁然感悟与他的家人、村里人的保守陈旧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不禁认真思考生活的宽度和人生的意义。不管对“长寿”有怎样的谈论,老杨的“逍遥”当真令读者突破某种忌讳,随之过了一把瘾。

  作者的叙述是平稳宁静的,而暗中的波澜又能渗到读者内心。也许因为这种平稳宁静,小说人物在面对苦难与打击的态度也并非是典型的歇斯底里,有隐忍,有理由充分的冲动,这反倒叫人能理解、接受他们的选择。

  小说中对人物的心理着墨不少,包括各种心态的转变与平衡。大大小小的人物命运都受困于所在时代,这是其不幸与无奈,但我们仍可以看到字里行间的有温度的情感流动,珍贵无比。也正因此,作家王祥夫评价王掩“对世事有一颗垂怜之心”。

  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如房东太太所说,“在你选择一种幸福的同时,你也选择了为得到这种幸福所要经受的苦难。”作者通过讲述这些故事亦在提醒人们,无论面对的是什么,都要努力安放好人生的苦难与幸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