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海伦的苍鹰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海伦的苍鹰读后感10篇

2018-04-01 21:0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海伦的苍鹰读后感10篇

  《海伦的苍鹰》是一本由[英]海伦•麦克唐纳(Helen Macdonald )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伦的苍鹰》读后感(一):心有苍鹰,飞过悲伤……

  透过拉着的窗帘半明半暗的光线,我看见她站在栖息架上,身体放松,戴着头罩,超凡脱俗强有力的鹰爪十分恐怖弯曲黑色鹰嘴,光滑的、厚实的、带欧蕾咖啡斑纹的前胸,可可色,泪珠状,简直就像一个卡布基诺武士。“你好,鹰。”我轻声说。听到声音,她警觉地把全身羽毛收紧…… 说《海伦的苍鹰》是一部优秀自然写作和驯鹰之书,就好比说新疆旅游就是手抓羊肉一样有限标签确实太难定义这部作品,它给读者带来的那种摄人心魄的美丽奇特和野性体验,以及把自己失去亲人事实中抽离,近乎疯狂投入到驯鹰和大自然怀抱中去,在悲伤中一点点放下、突围,一点点解救自己,这样切身的挣扎和疗愈是任何一本书和标签都无法捕捉到的!作者在书中把历史、自然、人物传记融汇在一起,多有涉及,以至于阅读的人根本拿不定注意书评到底应该从哪个点写起!怕写不好,更怕一不小心下了笔,而写出来的书评根本没有把握好这本书的主题内容浪费了作者的作品…… 这本书是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学家海伦.麦克唐纳的自传写作或者回忆录,在这本书里, 那只叫做“梅贝尔”的美丽的苍鹰不仅是作者的”养女“,它更是作者在痛失亲人之后躲避抑郁和逃离现实痛苦救命稻草,是作者儿时的梦、是记忆深处唯一与突然离世的父亲可以紧紧连接、紧握的细微线索纽带失去了那个即是父亲又是朋友的人,作者的内心安稳也一同被剥夺,生命残缺一下子倾覆而来,“难以理清的伤痛犹如一面沉重玻璃,可以把它放在任何不同地方”,能摆放在任何地方的玻璃也能照见了任何地方的悲伤,“连呼吸都似乎成了负担,”而唯一可以给予作者安慰暂时逃离悲伤的,便是童年与父亲一起深入到密林去寻鹰,以及作者关于训鹰资料的搜索和记忆!

  那时的作者9岁时,跟着父亲在空气中弥漫着松树和松脂味道的密林中等待鹰,那是一只雀鹰,旁边有他们的巢,而当时父亲就站在她身边。“我们希望能看到他们。他们在松树树顶飞出飞入,像潜水艇形成的涟漪那样。有时我们瞥见一只黄色眼睛,抖动的松针之间带条纹的前胸,或者映衬着蓝天的黑乎乎的剪影。盯着林间的暗处看,阳光在树丛中的投影一会儿深橘色,一会儿黑色闪的你眼花缭乱……”兴奋只持续一会儿,当你9岁时,等待是多么困难啊!作者用鞋子踢着围挡基部,扭动身体,深深叹一口气,抓住围挡把整个身子重量压上去,“父亲看着我又可气、又好笑,他耐心的像我解释。他给我解释什么是耐心。他说耐心是你要牢记的所有事情里面最总要的一个。当你非常想看到模样东西时,有时候你必须静下来,守在同一个地方,心里想着你是多么像看到那个东西,要耐心。“我工作时,为了给报纸照片,有时候我得在车里一座就是几小时才能拍到我想要的照片,我不能站起身倒一杯水,甚至不能上厕所。我只能耐心等待。你要想看到鹰,你也得耐心”……。他说这话的时候非常认真,毫不恼怒,但非常严肃。那时9岁的作者还不懂,然而现在,当她疯狂的去野外想寻找一只仓鹰回来,甚至在密林深处及膝深的密草里一站几个小时,还是在杂物堆积成山似乎鬼魂出没的不毛之地,作者做到了!也学到了!没有厌倦,只有耐心,所以,鹰来了……。

  要逃离不能自控的悲伤,要遗忘,海伦在北爱尔兰一位育鹰人手里领养了一只在鹰舍里孵出的幼鹰,海伦为它取名“梅贝尔”,希腊语意为可爱的或亲爱的。这是一只独属于海伦自己的美丽的苍鹰,海伦认为相比于野外的苍鹰,她还没有那么难训的嗜杀和野性;她要驯化她的鹰,陪伴她适应环境,海伦辞掉了剑桥大学的工作,带着她的鹰上街,于是,21世纪剑桥的街道上,一位女士、女学者目光犀利拳头上站着一只鹰,旁行的人们或纷纷躲避,或视而不见,因为大家不知道该怎么跟她打招呼,更不知道该如何与她和她的鹰相处。只有”小孩子、十几岁的游手好闲少年无家可归的人,外国留学生游客、醉鬼,度假的人“跟她打招呼,她觉得自己成了一个外来人,已经不是海伦,变成了一个玩鹰的女人!”我真蠢!我曾经研究员,名正言顺学问的;现在我是一个小丑!”对梅贝尔的爱,让一个矜持体面的学者可以抛下颜面放下自尊,毫不顾惜自己是谁,孤单又突兀地站到了世俗世界的另一端! 海伦到皮革厂找来制作皮鞋的下脚料,亲手为梅贝尔制作头套、脚带和手套;给她的梅贝尔喂生肉或者兔腿儿,在鹰架上给梅贝尔喂食或者驯化;然而,鹰的本性就是杀戮,即使是人工孵化的鹰,也避免不了凶悍、嗜杀,桀骜不驯生性温和害怕杀生的海伦曾一度怀疑动摇,责怪怀疑自己难道嗜血成性甚至残忍吗?她为梅贝尔脚下的猎物难过,甚至感到窒息,但,她的鹰也是仅仅是自然界中的一员啊,刚刚长成一个孩子模样并且明白了自己是谁!她一次次又陪伴她的鹰到野外训练、捕猎,看着它孜孜不倦自得其乐的捕猎杀生,同时亦是忍受着自己内心的煎熬和噩梦。生命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自然界中这些上一秒还在草地上蹦跳下一秒便成了猎物,被吞噬、被撕裂?她还经常性受伤,“一天下午,梅贝尔从栖息架跳到我的拳头上,一只脚张开,把利爪埋入我的光秃秃的右胳膊上。我一下子僵住了,雪滴在厨房地板上,我无能为力,她的握力如此强大,我唯一能做的是等待,直到她决定松开”有时候是梅贝尔的误伤,有时候是野外密林里的摔倒和刮蹭……海伦并没有把对鹰的驯化当作普通驯鹰人所认为的那种“战胜”,而是给予梅贝尔无微不至的爱护和照顾,而梅贝尔在于海伦的接触中,也渐渐超越了一个凶残动物该有的表现,在它不那么狂躁吃饱肚子想做游戏的时候,看海伦的眼神竟然那样的目光温柔兴致盎然……

  海伦对梅贝尔的驯化过程很艰难,但却并不是孤单。因为英国作家T.H.怀特和他的《苍鹰》也一直陪伴着她,这也是书中另外一条非常重要的主线, “对于它,我仍然只是唯一可以容忍的敌人;而对于我,它永远不是死亡的化身。死亡将是我的最后的失败。”这是怀特对他的苍鹰高斯的描述。怀特为了驯化鹰和它搏斗了6个星期,而他对鹰的举动也使得鹰回归野性,甚至认为它成了死亡的化身、不可征服!海伦把怀特驯养高斯的过程与自己驯养梅贝尔的过程彼此对照和贯穿始末,只是对于怀特“面对一个野性十足、自由纯真而且充满活力的东西,他要与之搏斗。而成功代价则是把鹰降服,让他听从呼唤,羽毛折断目光呆滞,只剩下一个鸟的影子”无法认同,海伦更加认同用巨大的爱和关注对梅贝尔进行驯化,甚至自己也成为一只鹰,而事实上,海伦也确实做到了。她用鹰的方式思考、像鹰一样与梅贝尔相处,以至于在某一刻害怕自己是否在悄悄脱离了人的常态而与鹰“换体”或者“依附”,这是很可怕的。人类学家莱恩.维勒斯莱在西伯利亚关于尤卡吉尔猎人闯进鹿群与麋鹿”换体“的故事,让海伦害怕甚至恐惧,让她想找回自己,作者驯鹰的怪异过程,同时也是作者心里治疗、走出伤痛找回本心的艰难历程

  “我以为世界末日到了,但我的鹰再一次救了我,一切恐惧再一次烟消云散……!” 一个历史学家和世界名校的学者,孤身一人与一只鹰回归荒野,当世界渐渐从头脑撤退,这头雄鹰陪伴她抵达了内心最深的伤痛和自己最真实的本性,那个既黑暗又有着令人惊讶光芒的地方,作者终于发现: “人的手是用来与别人相握的,人的臂膀是用来和别人紧紧拥抱的,他们不是用来扭断野兔的脖子的,我们各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只是愉快的分享着自己的生活……”

  《海伦的苍鹰》读后感(二):悲伤的时候,变成一只苍鹰

  带着一只苍鹰行走,在哪里都不多见。毕竟,苍鹰是动物界最桀骜难驯的动物之一。当海伦·麦克唐纳的苍鹰不再因见到生人而紧张,海伦转而以苍鹰的眼睛看到了人的心态:“一个陌生人手上架着一只鹰可以促使他们坦诚相见,促使他们交心,让他们说出诸如'希望'、'家园'和'内心'之类的词语。”尽管,纵使心向往之,人与自然的关系依旧是脆弱的。

  《海伦的苍鹰》讲述因丧父深陷悲痛的海伦驯养一只苍鹰的故事。苍鹰是海伦从小的迷恋,跟父亲一起仰望天空时,父亲寻找飞机,海伦欣赏飞鸟。常年浸淫在和苍鹰有关书籍中,及至真正养苍鹰,海伦仿佛一个天性使然的母亲,流露出对孩子本能的爱。她想要稀释对父亲的思念,却因这种类似亲子感情愈加迷惑;她想摆脱死亡的不安,却随猛禽的捕猎、杀生经历死亡;她想让历史和时间消失,却发现绵绵不绝的共性。

  苍鹰走入海伦的生命,将海伦也变成了一只苍鹰。就像人类学家莱恩﹒维勒斯莱弗在一群古代遗族中看到的那样,装扮成麋鹿的猎人恍然生出麋鹿的意识,真正堪称“获得了对方的身体”。海伦则是耐心揣摩苍鹰细微变化的潜台词,渐渐像苍鹰一样思考,甚至先于苍鹰预知她下一步的行动。她不像那些围观苍鹰的路人那样对自然充满理想化的憧憬。苍鹰要面对活生生的现实,残酷冷漠:“饥饿欲望好奇、发现、飞行和猎杀需求”。全身每个部位都为生存而造,生活才可以不受干扰地推进,弱化情绪影响。如同母亲学着分辨婴儿哭声的不同含义,婴儿最终要变成一个社会人,海伦也总结:“我把鹰带入人类的生活,同时把人类的生活引入鹰的生活。”世事相辅相成,一切事与愿违变成理所当然表面上的矛盾都有了解释。

  比如海伦最想忘记的死亡,她发现,见证苍鹰杀生反而激起她对自己、对这个世界、对世间一切事物责任感;她悟出,想要最大限度感受自己的人性,必须首先知道不是人的感觉;她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疏离了苍鹰的枪械捕猎并不能掩盖自然的历史;还有她不能苟同又难以释怀、贯穿全书的怀特的《苍鹰》,怀特想借驯养苍鹰印证的“自由”论调以失败告终,海伦也终于学会不把悲伤假于苍鹰。

  变成苍鹰的海伦有许多哲思,转换角色,同时改变了看待问题视角,对人的生命、对苍鹰的生活有更深刻理解,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也有了切身体会。凭直觉观察包容和认同,不把人类以为的爱和救赎强加给动物,不以礼赞动物为名标榜自我(如富人津津乐道他们高贵的隼),不满足于粗浅空泛的认识,就像感叹“希望”、“家园”的旁观者们。

  故事的最后,海伦暂别她的苍鹰。在驯养之初,苍鹰就拒绝戴上海伦为她定制的精致头套——人们发现蒙上苍鹰的眼睛就能令她们不再张皇易惊——她似乎在表态,要认识世界,不要闭目塞听。海伦也在兜兜转转后意识到不能放任自己隐藏在苍鹰的皮囊下。她的悲伤将随时间冲淡,在此过程中,应当继续前行、砥砺成长。苍鹰会是她不定时的观照,虽非海伦的归宿,但好比远行的子女放手父母,各自安好、各自珍重,割不断的血脉相通,化牵挂动力,同样是种幸运

  ——丁酉年读海伦﹒麦克唐纳《海伦的苍鹰》

  《海伦的苍鹰》读后感(三):带翅膀的悲伤

  看这本书的时候一度时间让我想起年初看的那本美国作家琼•狄迪恩为了纪念逝世的爱人而写的一本回忆录《奇想之年》,而这本海伦·麦克唐纳的《海伦的苍鹰》,也是因为作者在挚爱的父亲离世以后,为了忘却的纪念,买了一只被叫着梅贝尔的苍鹰,通过训鹰来怀念和度过这段失去亲人的悲痛时期。听上去有点奇怪,一位历史系的女教师居然会对鹰很感兴趣。其实海伦从小就对鸟类特别感兴趣,曾经的梦想是想当一位训鹰人。如果一个人过度悲伤,要么沉浸在痛楚一蹶不振无法自拔;要么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事业中去,转移自己的痛苦。海伦是后者,她在训练梅贝尔的同时,一直患有轻度的抑郁症。梅贝尔如同她的朋友和家人,她在一步步接近梅贝尔的同时,也在一步步认识到自己,一步步地和悲伤渐行渐远,通过梅贝尔的成长,终于跨出了失去父亲的痛苦过渡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