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极简个性心理学:破解人格基因》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极简个性心理学:破解人格基因》读后感10篇

2018-04-04 20:1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极简个性心理学:破解人格基因》读后感10篇

  《极简个性心理学:破解人格基因》是一本由[美] 塞缪尔·巴伦德斯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017-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极简个性心理学:破解人格基因》读后感(一):别装了,我知道你是什么人

  有一部很火的电视剧,叫做《纸牌屋》,大家看后颇为认可。不仅仅是剧中情节曲折有趣,贴近现实,还因为大家从这部剧中,可以清晰的找到很多人的影子,如某个政要,某个国家元首。

  明明故事虚构的、台词是虚构的,人物造型完全不同,却让人很容易产生现实感,很容易起去代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而去接受,这是这部剧的成功之处,也是成功影视作品的必备特点

  只是,为什么大家会有这种感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美国心理学家塞缪尔·巴伦德斯的著作《极简个性心理学》,给了我们找出答案的提示。那就是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人格特点。当我们有很强的代入感的时候,说明作品的人格刻画非常的准确。

  中国人经常是讲“性格”,不讲“人格”。往往去评论人性格如何,开朗亦或内向积极亦或消沉?但如果说完整评价一个人,只是简单地去看性格是不够的。如果不理解,你可以想一想你单位里的“老好人形象。那种人人际关系往往不错,谁都不得罪,但是这是否代表大家会把他捧到很高的位置呢?肯定不是。因为性格中没有包含对工作、对事业态度。“人格”的概念,则是为了全面的刻画一个人的特点。

  很多时候,人们会说:这个人城府很深,为什么我就看不透这个人呢?

  而如果你看看这本书,可能答案就会呼之欲出了。只要是在生活中有足够的接触,人的“人格”特点总会从各个角度得到体现,你不用去听到他直接说什么,就可以相对正确的得到判断

  判断出一个人的“人格”,又能怎样的?

  这本书,可以看做是一本很好的工具书。它不仅告诉我们,怎么去通过几个大类的划分,去判断一个人的人格。更重要的是,它给我们解释了,不同人格产生的原因,这个就很有用了。

  我们也称会看到这种情况,很多人陷于矛盾的心理之中:这样的人,我们该不该接触?该不该继续保持关系?该不该断?

  人与人的交往,真的是一个神奇复杂的关系,这是由人相比于其他动物独特的社会性所决定的。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双生子同样不例外。那么怎样的性格才算相配?怎样的性格绝不适合在一起?为了孩子,你该找什么样的伴侣?这些问题,无疑都很重要。

  那么,有了这个工具书,这些问题,我们也可以相对容易的得到答案。

  其实,事情说简单,也不简单。人格的判断,属于心理学的范畴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研究方式作者为了力求把人格判断尽量做大极简,也付出巨大努力人类语言丰富多彩,人格形容词纷乱芜杂。在浩如烟海词语中,挑选出简单而有代表性的、有合适覆盖范围的词,来作为判断的依据,这是作者的主要贡献

  其实,我们也看到一类人,他们天生自带人格判断工具,就是所说的“看人看得很准”。但多数人,还做不到这一点。即便是上面的那种人,也有所谓的“玩鹰的让鹰啄了眼”。

  那么,不妨让我们从一个科学的方式入手,来去看人吧!

  等那时,我们也可以自得的在心里说:别装了,我知道你是什么人!

  《极简个性心理学:破解人格基因》读后感(二):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材 —评【美】塞缪尔•巴伦德斯作品《极简个性心理学》

  最近看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想来中国著名高校的出版社和普通出版社也许有所不同,出的书自有特色。却说这本书是美国作家塞缪尔•巴伦德斯写的《极简个性心理学》。书名下有一行字“破解人格基因”。书做工考究,护封风格清新,军绿色白色为底,上面有一个速写人物头像,偏发长脸清癯端庄目光炯炯有神透出睿智。想来这就是作者了。

  作者塞缪尔•巴伦德斯,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生物学与精神病学中心主任”。 护封左侧注解介绍,这本书属于“极简应用心理学系列深入浅出的识人科学体系发现内心深处真实一面,在人群中找到更适合自己存在方式与相处方式”。这话虽然有些拗口,意思倒还能懂。这本书是三位重量级“老美”推荐的,他们分别是诺贝尔奖得主、精神病学会主席、哈佛大学教授。这本书从有趣故事开始。“序言”中通过说小布什回忆普京的故事,结论“很多人都发现,自己很难清楚表达对人格的看法,这些不仅包括对其他人的看法,还包括对自己的看法。”一番讲述竟像当代美国教授解说两千多年前中国哲学理论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这本书毕竟是大学出版社出的学术著作,又是美国人写的。书中很有一些让人不习惯的措词表述方式。例如“我们都是人格专家。从孩童时起,我们就开始关注身边的人各有特色的存在方式,试图预期他们的行为,并依靠这些信息与其相处。”“将所有这些关于人格倾向模式品质身份的信息有系统组织起来,有助于你对他人的认知,可能还会影响你与他们交往的方式。”这本书正文包括三部分7章,分别是“描述人格差异”、“ 解释人格差异”和“完整的人,完整的人生”。

  这本书每一部分开始时都有一张图,上面有一句可以认为是“智者格言”的语录,第一部分的这句话是“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意思是说人有了是非之心便是智慧开端。人一旦有了是非之心就会有明辨是非能力才能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位加州大学主任如此看重中国文化引用孟子语录,顿时让人产生亲切之感。这本书采用讲课方式,大量地引经据典显示了作者极丰富知识面(加州大学主任果然了得啊!)譬如第二部分第4章“塑造个人的大脑”,在“大脑的自我塑造”一节中,讲了神经元,讲了细胞,讲了神经回路,讲了神经网络……,一直讲到“最著名的大脑重塑事件”。把一个本来外行根本看不懂的题目讲得一清二楚,真不愧是“深入浅出”啊。

  还有这本书在每一部分结束时还来一个“实用总结”,根据该部分内容写出提纲挈领文字。让读者回味反思。总之这本书是由中国人民大学推出的美国教授的著作,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材。不妨尝试一下中美文交流结果口味

  《极简个性心理学:破解人格基因》读后感(三):快速识人之术

  生活中我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当你第一次见一个陌生人时,你如何判断此人是否能够与你志同道合,性格合拍?毕竟在人类看起来差不多外表之下,隐藏着的其实是各不相同的人格与个性。或许你的直觉能够给你一些建议指引,但是事实证明有时候我们的直觉往往还真是不够靠谱假设再往后来讲,你和这个陌生人渐渐熟识了,不管你喜不喜欢他你都要与之打交道,那么为了大家彼此之间的安定团结,你又该如何避免你们之间产生误会与矛盾?

  古人曾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放在人际交往中或许有些夸张,但是你若是对旁人的性格多一些深入的了解,对于你与他的交往过程来说,的确是有诸多益处并且可能会避免许多麻烦的。

  曾有学者根据不同人的性格倾向,将人所具备的人格总结分为五种,其分别是外倾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和开放性。而《极简个性心理学:破解人格基因》的作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神经生物学与精神病学中心主任 塞缪尔•巴伦德斯,这位一流的精神病学家和神经学家将会在他的书中,更进一步的为你深入分析思考大人格的性质特征

  一个人的性格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曾经有人一起到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就将性格缺陷与其联系起来,但是事实证明有时候一个在父母双全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其性格行为未必比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好到哪里去。反倒是一些单亲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更具有爱心责任感一些。

  “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环境固然可以造就或是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但是与生俱来的性格基因影响,的确也占据了性格形成的大部分比例。这样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同一个家庭中出生并长大成人的孩子会出现不同的性格差异,虽然很难判定究竟环境与基因谁的影响力更大一些。

  分析推断一个人的人格,其人格倾向、模式、品质、身份、生长环境,性格基因都是必不可少因素,将其系统的组织起来进行推断,或许可以大致的得出一个人的性格全貌,能够让你更加清晰的认识一个人。

  而作者之所以写作此本书的目的,恰恰就是是想要教会读者如何去提升自己对他人的认知,学会合理利用对他人的了解去促进改善彼此之间的关系。让你科学理性的去认识一个人,掌握一套快速简单的识人之术。

  《极简个性心理学:破解人格基因》读后感(四):如何真实的认识一个人

  文/初晓

  人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复杂的生物,《三字经》首句便是:“人之初,性本善。”可荀子却说:“人性本恶。”由此可见人性的复杂性。大千世界中,人是不能脱离社会单独存在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人只要存在于社会中,就要与其他人交往。如此以来,如何辨别其他人,如何分析其他人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怎样真实的认识一个人呢?《极简个性心理学》就给我们开了一扇窗口。这本书中教给我们正确认识他人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而准确地发现自我、理解他人,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描述人格差异;其二,解释人格差异;其三,完整的人,完整的人生。从书的目录看,《极简个性心理学》用较多的篇幅讲述了人格差异,还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与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更进一步,从对人格的分析转向个人,教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正确的评价别人,让自己的生活幸福,人生更完整。

  谈及人格,似乎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句,可对人格进行分类,却是极为困难的事情。即便是专门的研究人员,也进行了长时间的摸索,最终才形成了相对科学的研究成果,这就是20世纪80年代早期路易斯·戈德伯格总结的大五人格。这五种倾向分别是:外倾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和开放性。这五种倾向主要用来评估人们在社交环境、物质环境互动方式上存在的差异。其中,外倾性、宜人性、尽责性主要关系到与其他人的互动方式,另外两种倾向,则更全面、更完整。

  20世纪80年代,保罗·科斯塔和罗伯特·麦克雷在大五人格的基础上,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分析,这就形成了大五人格2.0——大五人格量表。它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方便、准确,而且它将人格评估更加清晰化了。

  可在其后的研究与整理中,精神病学家选取了10种特别重要的模式对人格进行概括,这就是——“Top10”。通过如下表格便可以十分清晰的分析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

  《极简个性心理学:破解人格基因》读后感(五):学会识别人格基因,让自己变得更出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与人聊天时会提到某个人是怎样怎样的,比如他比较懒惰、她特别勤奋、他爱耍小聪明、她美丽可爱、他总是对生活充满热情、她容易恐高……这些脱口而出的形容词准确而具体地说出了某人的性格特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印象或者直觉。而往往我们所感受到的对他人的描述只是部分,不足客观表达出这个人全部性格。其实,想要深入了解某个人并不难,只需观察他的行为举止就可以看出来。

  当然,这个观察并不只是随便看看那么简单,而是通过分析他人的做事做人的态度,从心理学角度解读其到底具有怎样的人格特性。在美国精神病学家和神经学家塞缪尔.巴伦德斯著作的《极简个性心理学》一书中,就提到了这个特别的人格解读方式。 在人的一生中,我们总是在寻求他人的肯定,努力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做个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之人。但是,你知道吗,也许你所看到的一切只是表象而已。

  作者基于自己对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十年的研究,将思考人格的四种方式结合起来,总结出了准确而有效的识人技能。很多时候,由于误交损友,常常害人害己,而学会使用这种技能,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避免一些错误抉择,让人们变得更加幸福。

  记得在书中有段这样的话让人印象深刻:“我们每个人都是人格专家。从孩童时起我们就开始关注身边的人各有特色的存在方式,试图预期他们的行为,并依靠这些信息与其相处。”也就是说,我们天生就能揣度他人,并在脑海中无意识地形成对他人的印象。同时,作者也提到,有时人们也会有意识的进行系统划分,而这时在互相矛盾的宗教道德文学、众多心理学观点的轰炸下受到影响。 那么,如何学会通过识别人格了解自己或者他人呢?在阅读本书之后可以知道:首先,我们需要认识人格的差异,分辨诸多令人烦恼的模式;其次,要明白人格的差异不仅受先天基本的影响,同样也会因为后天环境和个人经历发生改变;最后,想要成为完整的人,过上有价值的人生,要学会自我养成优秀的品格品质,塑造属于自己的故事,确立身份认同感。

  系统的解读,清晰的知识框架,带领读者走进神秘的心理学,揭密五大人格、十大人格模型、基因与环境的影响和差异、六种被普遍赞誉的美德等对人们的心理塑造,并通过一大波案例进行实证,让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个性心理学的本质,以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同时进行自我反思,使自己的变得更出色。 《极简个性心理学》,这是一本可读性强,且充满趣味和吸引力的心理学入门读物,精简但不失内涵,帮助人们在人群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存在方式与相处方式。

  《极简个性心理学:破解人格基因》读后感(六):倾向和模式

  倾向和模式

  每个人在某些方面

  (1)类似于所有人,

  (2)类似于某些人,

  (3)和任何人都不像。

  --克莱德.克拉克洪和亨利.莫里

  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是唯一的,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这里的不同,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外表的不同,一个是心理的不同。

  正如这本书名:《极简个性心理学--破解人格基因》。说的就是第二个不同:心理的不同,即人格的不同。

  目前,没有受过系统化人格训练的人,对于他人的问题都是凭着直觉去进行的。但是有时,仅仅依靠仅有的直觉去判断一些事情,是不足以完整的。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戈登.奥尔波特和他的同事奥德伯特在用统计学知识和词汇之间的相关性,将上万个关于人格的词汇中将描述性格特质的词汇归结为5种倾向,路易斯·戈德伯格将其称为大五人格。即:

  《极简个性心理学:破解人格基因》读后感(七):看了这本书,终于知道了“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

  文 / 芮娜

  在大千世界中,我们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有的人初见就有好感,有的人则容易被人厌恶。可能你没有特意做什么,却能够轻易的获得成功;可能你奋力拼搏了许久,最终迎来了失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我听到他说话,就想逃?

  为什么有的人只见一面,就能对我如此了解?

  为什么妈妈每次训我,我都想马上反驳她?

  太多的为什么,心里无解。

  我渴望获得解锁的钥匙,相信你也是一样。直到我遇见《极简个性心理学》,心里的这把沉重的大锁才终于得以解开。

  看这本书之前,我心中有惊喜有期待,因为终于能够解开我心中的困惑,但我更多的是抵触,这也就是这本书我看了很久的原因。为什么我会有抵触心理呢?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遇到问题想解决无可厚非,可一旦有了解决办法又会开始犹疑,我真的可以进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么?那样的话,我还是我么?我真的会适应那种状态么?

  现在我可以告诉你,我依然是我,更好的我。

  这本书的作者塞缪尔·巴伦德斯,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神经生物学与精神病学中心主任,一流的精神病学家和神经学家,美国国家医院科学院和美国人文与科学院成员。这本书通过大量的研究文献,浓缩、提炼,为我们解读了较为全面的人格心理学。它就像是一本操作指南,教会我们观察不同人的类型,也从中找到符合自己的队列,让我们在了解的过程中,启发对人生的思考。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一些词汇来形容某个人的特质,例如张三性格开朗,容易与人打得火热;李四平日少言寡语,经常一个人在角落里发。我们会用“外向”、“孤僻”、“热情”、“冷漠”等词汇形容身边的人。那么,你会用什么词汇来形容自己呢?

  20世纪80年代早期,研究者发现描述性格特质的词汇可以被归结5种倾向,即莱韦斯戈登伯格所称的“大五”人格特质。每个特质都有一个恰当的名字:外向性、宜人性、责任心、神经质和开放性。

  对照表格我知道了自己的人格倾向,接下来就是我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倾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