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百亿之昼、千亿之夜》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百亿之昼、千亿之夜》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4-14 20:5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百亿之昼、千亿之夜》读后感精选10篇

  《百亿之昼、千亿之夜》是一本由[日] 光濑龙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百亿之昼、千亿之夜》读后感(一):智者深意,是一次又一次的思想共鸣

  作者光濑龙的这本《百亿之昼、千亿之夜》,确切的说更应该是一本哲学书籍,因为说实话挺晦涩难懂的,但是语言功底了得,唯美散文式的书体让人有种陶醉其中的观感,所以无论看不看得懂,都是受益匪浅感慨良多的。

  光濑龙,本名饭塚喜美雄,是日本战后第一代科幻作家同时也被公认为日本最重要的科幻作家之一。1958年开始创作科幻小说,他以无与伦比的笔调将东方的无常观和波澜壮阔宇宙史诗完美地融合到一起,创作出了一系列在科幻史上永不磨灭的经典作品。而现在我正在阅读的《百亿之昼、千亿之夜》,就是他的一本经典长篇小说

  我记得开篇的序里,光濑龙就全篇重复了这样一段描写

  潮起,潮落。

  潮起,潮落。

  潮落潮起的大海。千亿的星辰辉耀在波涛之上,又在黎明的微光中沉入广漠无垠的大海尽头。

  潮起,潮落。

  潮起,潮落。

  在潮落潮起、层叠起伏的浪花上,唯有时间不慌不忙流逝而过。

  迎来夜晚,迎来白天,又迎来夜晚。

  啊,那几千亿的白天和夜晚。

  阿修罗王想回到那个地方

  那里的安宁寂静,是那样令她怀念

  但是,已经没有回头之路;只有百亿、千亿的崭新的日月,展现在阿修罗。

  “潮起、潮落。”是作者重复了很多遍的词语,让人瞬时有种万籁俱寂海岸无边的孤独迷茫和安宁之感。而除了最直观的感受,作者更想表达的是,在世界诞生与灭亡的永恒循环中,又有谁能理解潮起潮落命运之流?

  光濑龙的《百亿之昼、千亿之夜》被称为日本科幻“金字塔”之作,作者脑洞之大,构思之巧妙想象力丰富,语言之唯美都是其他常人所难以匹及的。他以无与伦比的笔调,将东方的无常观和波澜壮阔的宇宙史诗,完美地融合到一起;以宏大的“时间”和“空间”为舞台,哲学的思索与诗的优美纵横交错

  可以说,一本真正的好书,是让人受益匪浅、流连难忘的,这本书读了不下两遍,可是还是有点晦涩难懂,但又不可否认正因为它的精彩和高深,所以更想一遍又一遍读懂它、珍视它。像与智者的交谈,即便觉得当时收获不多,但是回头看看,一切却早已不同

  《百亿之昼、千亿之夜》读后感(二):宇宙的空无与梦境的破灭

  我把这本书的内容认作是梦境,是人类自设的境地。在以不同的人类创造出的理念认知来追寻解答拯救我们自己精神家园中,还是被宇宙的空无吞噬了。潮落,潮起的过程是我们存在过的最真实美好的梦。而我们自己却是在寻找一个意义,一个存在的意义,一个精神世界里的意义。

  光濑龙,日本科幻作家,1928年生于东京。日本最早的科幻迷杂志《宇宙尘》的组织者之一。这也是第一次读到光濑龙的小说。(这个中文译本很赞。)他的小说被科幻读者们誉为“时间支配者” ——他所能用恢宏诗意的表达营造时空的消亡。这也正是《百亿之昼、千亿之夜》这本小说最鲜明的语言写作特点,我们能看到宇宙从无到有的整个激动人心的过程,恒星(太阳)的发展与产生,行星(地球漫长的巨变和孕育生命物质的形成,最初生命的起源以及演化。我们也能看到人类文明的重要闪光点和最后的陨落,在强大的哲学、宗教政治以及(自然人文历史学类的奠定基石之上,更有着如诗如歌的文字流转,每一章节都有着一幅场景画面铺陈开来,长卷徐展,光濑龙又赋予了全新而大胆故事设想,让我们熟悉的人类信仰大神面对我们终将无法逃脱的毁灭,迎接与抵抗。这让整部小说风格看起来既异诡又悠美。异诡在光濑龙的脑洞非常人能及的想象,悠美在徜徉于时空(宇宙)的非凡体验。这是一部伟大的小说。

  当我们能够回忆起或者是憧憬未来的美好之时,都会达成有同样的想法——天长地久。这部小说击碎了这样的美好。让我们清醒了解离别与消亡才是这宇宙法则常态。当柏拉图踏上追寻着亚特兰蒂斯的时候,希腊的城邦已成为众矢之的,他把希望寄托于那传说,找寻那未知的风土。悉达多,也就是佛祖释迦摩尼,他用一生领悟世间真谛,也无法逃脱释迦国的衰亡与破灭。还有耶稣基督,西方的救世主啊,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帝国的文明遭受践踏,可一切都变成了泡影。最后一切都被宇宙之外的神秘力量所毁灭,不仅是人类自身在与之进行中的毁灭。一切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往复的推倒与重建,是否是宇宙的奥秘——如潮落、潮起般的大海一样。——“从多少亿年、近乎永恒的岁月之前,就一直不变地响在这个世界上”。

  小说的最后,阿修罗王的孤寂失落证明了宇宙的空无与我们梦境的破灭。“那究竟有什么意义呢?这个世界的流转,实在不过是更大的流转的一部分,更大的流转中形成的细微的旋转之一。死又在何处?真正的超越之路又在何方?”没有给出答案,我们也将永远不得而知,在如今的探索发现当中,我们也只能窥视宇宙一隅,人类的生命演化自然是伟大的,但面对浩瀚宇宙,谁也无法抵挡消亡。我相信只有精神长存留在时空之中,在永恒之中幻化成为新的宇宙奇迹

  《百亿之昼、千亿之夜》读后感(三):失落感

  坚持读完,体会读完最后的那种失落感。。。

  阿修罗王突然感到巨大的失落。从今往后,无论进退,她都将孤身一人。已经没有回头之路;只有百亿、千亿的崭新的日月,展现在阿修罗王的面前

  翻过一座山,总想知道山那边是什么。生活在这宇宙里面,总是想问:这一切的最初是什么?

  就想书里面的悉达多和阿修罗王一样,费劲心思去探寻这个宇宙背后的秘密,去探寻控制这个宇宙命运的“死”的组织,可惜,到了最后,却发现:

  那究竟有什么意义呢?这个世界的流转,实在不过是更大的流转的一部分。而这又仅仅是在更大,更大的流转中形成的细微的旋动之一。。。

  好绝望感觉

  坦白而言,这本书我感觉一般,原谅我读不出来里面文字的优美,情节的优美。我对这本书的最初的期待就是想它能给我一个解释,可惜没有,哪怕是一个愿景也没有。我想作者自己也无法想象出来,到底是谁在控制着一个个宇宙的生死吧。

  不过这本书还是有一个地方给了我启迪,我一直以为人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我们能够摆脱基因的控制:动物不能,基因想把自己传承下去,于是会控制着物种进行繁殖。而这本书里面所描述的,我们对于科学追求,对于信仰的追求,对于真理的探索,也有可能是行星开发委员会奉“死”之命,根植于人类的基因里面,让人类从一开始就开始逐步走向灭亡的流转的一环。我们不过是“流转的形象中的一个部分而已”

  《百亿之昼、千亿之夜》读后感(四):未来在文明终结的地方孤独盛放

  海水是所有秘密与真相的钟。

  潮涨、潮落,从久远的岁月之前到超越时光流转的孤独未来,海水从未落拍一分。人们跟不上海水的拍子,听不懂海水的歌,却试图通过海水探究人类起源的真相,寻找人类真实的命运。日本战后第一代科幻作家光濑龙则置身于无垠的星海,合着潮水涨落与星球旋转的节奏,书写《百亿之昼、千亿之夜》,展开了关于人类过去与未来的思考和想象。

  如果科幻始于疑问,那么宇宙之于人类,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科幻的场景。有人寻找夜空中最亮的星,有人探究时光一往无前的真相,可是宇宙到底是人类的希望还是广漠的虚空?宇宙之外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在茫茫宇宙中,人类的命运是否早已被注定,被书写?以宇宙为背景展开书写,时间和空间可以被极度压缩,也可以被极度放大,无论在现实中,还是虚空里,所有疑问的答案总在令人孤独绝望的地方盛放。光濑龙所探寻的,正是那样一处地方。

  在《百亿之昼、千亿之夜》中,光濑龙以诗歌般的语言描绘了广漠虚空的宇宙和未知时空的消亡,展现了一段本应存在于未来的历史,从人类诞生之前到哲学、宗教、政治、经济、历史发展成形,再到命中注定的覆灭,每一个章节中都有着真实而大胆的想象。故事中,柏拉图、悉达多、耶稣和阿修罗王在察觉到世界注定逐渐消亡的同时,也感知到了更为强大的存在。主宰者人类的命运的那处存在,被人们称之为“神”,早在地球处于孕育原始生命的萌芽时期,便已被“神”掌控。“神”主宰人类的生死,干扰人类的心理活动,一切文明的闪光点都只是昙花一现。怎样在人类存亡的无限轮回中,打破文明一定会覆灭的命运,是人类永恒的谜题,故事的走向也在逐步接近谜题的答案,然而在故事的最后,当阿修罗王孤独地站在文明终结的地方,等待她的并不是言之凿凿的答案,而是无言的真相。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凡能用语言说透的只是假想,倘若当真存在天书,恐怕也是无字。

  “时间无形又实在,从悠久的过去流向永恒的未来”,没有终止就没有开始。生命的人类存在的岁月与宇宙近乎永恒的时光相比不过短暂一瞬。在这个瞬间中,漫长的哲思与诗意的瞬间不断在宏大的时间和空间中交汇,有人悲观欣喜,也有人客观地憧憬,而在时间之外,光濑龙创作了 “时间支配者”式的作品,令人感受到了幻灭的凄美和绝望。

  近乎永恒的百亿、千亿岁月中,无可挽回的破局总会悄无声息地降临。人们向往生活在理想国,然而潮水涨落,星球转动,时光流转,万物周而复始,从虚无到繁华,又从繁华到虚无,真真切切的死亡预感与繁华生活一同迫近,未来只在文明终结的地方孤独地盛放。

  或许,渺小的人类只能接受无常的命运,陪海水走一段无常的路,再留一点哲思在曾经生活过的土地上。

  《百亿之昼、千亿之夜》读后感(五):《百亿之昼 千亿之夜》书评

  《百亿之昼 千亿之夜》 是一本布局恢弘、描写细腻、充满哲思的科幻类文学作品。作者光濑龙是日本战后第一代科幻作家。在序章中就以“潮起、潮落”来记录几亿年时间的更迭,永恒岁月中,任何事物都在改变,同样也重复着标志性的动作

  文中色彩声音的描绘极其生动细腻,海底各类动物和海水相互碰撞的声音在耳边交叠,时而轻扬如摇篮曲,时而轰隆隆像山崩地裂。带来的轻柔感和压迫感都让人身临其境。奇伟瑰丽的想象和生动细腻的文笔占据了主基调。你会跟着这奇特幻想世界到了不曾到过的海,看到宇宙光年的变化,细微之处看到一朵花的诞生,有着一花一世界的感慨,宏大之处会有沧海一粟的渺小感。

  宇宙和海洋如此广阔,千万亿年的梦境织就了牵扯前尘的迷醉。生物兴亡盛衰,去复又来都

  如雪泥鸿爪,白驹过隙。恍然前尘俱已矣,新的万物正在蓬勃生长。而世界毁灭,时间终结,看上去是漫漫无尽,却不得不在人脑袋里留下印象

  阿修罗王所追寻探索的,一路经历、思考和磨练。最终都成为她与宇宙对话,认清自身价值和宇宙运行,世间法则的养分,或许顿悟在电光火石,稍纵即逝的一瞬。但那时候已经完全明白浮生如斯,起起落落,唯有世间亘古不变的流转着。旧事物的消失、新事物的出现,在各种碰撞中,随时在形成一个全新的宇宙。

  时间的流转,到了今天也滴滴答答精细到秒。在一路探索之后,幻灭与生存终不离宇宙轮回之道,相比起人或神的渺小,宇宙囊括这个世界,时间是它的使者忠实的记录这永无止境,绝不回头的路。

  没有一段故事不被铭记,可千百亿的岁月里,个人罪恶善良都将消失湮灭。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而文学则是思想的赝品。正如中国的阴阳学说,万物相生相灭,以柔克刚,阴阳相取,此消彼长。不论生死,心怀宇宙,则世间一切渺小如尘埃性情通透。如果我们念念不忘,一切都将成为障碍。看透万物直达本心难能可贵,许多哲理诗都传达了追求天人合一,追求本心的思想。

  时间永不褪色,光芒万丈,人类追求的一切是令自身的通达,思想的成熟心性的磨练,在这样宏大壮阔的宇宙中,一花一世界,同样潮起潮落的更迭。

  《百亿之昼、千亿之夜》读后感(六):潮起潮落

  该怎么形容读后感呢?

  像朦胧迷雾一样,晕乎乎的,始于虚无,归于虚无。莫名的失落,缱绻的孤独。

  柏拉图、悉达多、耶稣、阿修罗王,四个不同身份年代、背景的人以漫漫时空为舞台,努力寻找毁灭之外的出路

  而最终的答案是什么?阿修罗王化为转轮王,也只是感受到更深的失落。从今往后,无论进退,她都将是孤身一人,已经没有回头之路;只有百亿、千亿的崭新的日月,展现在阿修罗王的面前。

  潮起,潮落。

  潮起,潮落。

  世间的命运流转莫不像那起起落落的潮水。

  我想起高中时学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在这人类注定走向毁灭的命运流水中,潮水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沉默地看着人世离合。

  在更远的无限之外,是否也有个旁观者沉默看着我们,而我们只是他的一场试验而已?

  自我意识萌芽以来,人们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寻找所谓的意义或寄托,以抵抗必将灭亡的宿命。这种西西弗式的抗争,在天外的旁观者眼中,像不像一场滑稽剧?

  迷惘的人试图挣脱层层迷雾,却被雾中的怪物吃掉了。

  绝望的人放弃抵抗坐以待毙,结果反而活了更长时间。

  面前是一场必输的棋局,你会怎么办?试图填漏补缺,还是乱下一气?还是直接打翻棋局,和对手打一架?

  可你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

  阿修罗王选择对抗和寻觅,到故事末尾,她似乎找到了,却还是如斯孤独。

  啊,那几千亿的白天和黑夜。

  阿修罗王想回到那个地方。

  那里的安宁和寂静,是那样令她怀念。

  但是,已经没有回头之路;只有百亿、千亿的崭新的日月,展现在阿修罗王的面前。

  《百亿之昼、千亿之夜》读后感(七):棋子还是棋手?

  开篇见字如画,作者的文笔优雅流畅,细腻不粘滞,如同一个置于太空的广角镜头,观察着地球的一举一动,这边厢还在观察一个生命缓慢诞生的过程,如涓涓流水浸润万物,那边厢又突然风雨雷电山河突变,如白驹过隙一眼万年。满眼望去,只剩下时间二字。生命周而复始,不断演化,山海湖泊交相运作,生命的进化和适应能力让人惊叹,但是在无穷的时间面前不过是沧海一栗,在勃勃生机之下又点多了几分悲凉之感。

  时间之于科幻,一向都是最重要的元素。科幻的魅力在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真实发生,但我们可以想象的到。即使你想不到,也有人会想到。科幻并不是遥远的事,生活中任何一点,捋出来,都可以幻化出无数的故事。好的想象力有两种,一种根据现实存在的事物想象可能的解释,例如倪匡,他写了很多匪夷所思的故事,用外星人等理论解释了很多现实中存在的谜题。一种像大刘,他描写我们未曾见过的情景,在想象的设定里发生类似现实的故事。前者由现实到虚幻,后者由虚幻到现实。而这本《百亿之昼、千亿之夜》它横跨了过去和未来,作者的幻想和逻辑功力非常深厚。

  六七年前,我曾有过一个设想,我希望把漫天神佛聚在一起,再把各路邪神聚在一起,他们互相争斗,最终却一起茫然迷失在时间之前,但最终笔力有限,未曾成文。力量永远都是一个无穷尽的故事,鸟鸣山的《龙珠》里,不断出现更强者的设定一直是漫画迷们津津乐道的吐槽点,但是现实就是如此,如同,人类以前局限于一个流域,后来是一个国度,再到天圆地方,再到世界地球村,再到太阳系和银河系,再到整个宇宙,宇宙的边界又在哪里呢?认知和力量注定是无边界的存在。

  每一个神明,每一个传说,都有着自己的独立架构,作者把这些架构打碎了揉在一起,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对这些神明和传说了然于胸,否则只会让故事支离破碎。作者在前几章分别讲述了几个不同架构内的故事,然后又通过时间的跨度把不同的传说最终引到了一起,表面上来看,这是一个未知高文明不断晚上延伸的故事,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三千世界环环相扣,孙悟空纵使大闹天宫,也逃不出如来的五指山。连传说中的神明也不过是更高文明的棋子而已。这个设定让人悲凉,而从人类自身来看,人类为了自己的能够一直存在,反而却把自己逼到毁灭的路上,这听来讽刺又可笑。

  在如此强大的更高力量面前,我们虽然渺小且无知,但是每个存在都在努力的掌控着自己的命运,然而你又怎知这种掌控,不是神明赐予你的另一步棋呢?

  《百亿之昼、千亿之夜》读后感(八):开始与结束

  科幻故事的优势是没有限制,你可以把思维无限延伸,无论是宇宙深处或是时间尽头,都可以。这个故事,可是荒诞,可以合理,可以是现代科学的延伸与畅想,也可以是自创的世界语体系,这个故事中可以加入任何作者愿意的元素。

  《百亿之昼、千亿之夜》的作者光濑龙是日本战后第一代科幻作家,同时也被公认为日本最重要的科幻作家之一,这部作品是他重要的长篇,有些科幻作品,特别是硬科幻很容易让人读的很乏味,不像一部文学作品,更像是生硬的一篇科普论文报告,很高兴看到这篇作品时作者的文字是那样的让人舒服,故事再好,表达不出也是不行的,然而这篇作品的文字有着诗一般的优美,细腻的表达让人不会因为文字而错过一个好故事。

  文学作品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大概是里面有着让人思考的东西,这才是一部作品的核心。科幻作品有着一种优势,它可以任意结合与想象,它可以让很多不可能结合在一次让我们看见结果。在漫长是时间中,在广阔的宇宙中,我们总会失去什么,我们也总会得到什么,我们只有短短百年,但是人类的进步便在于寿止百年却忧千载,我们总是会在短短的时间里尽可能的为未来做打算,尽可能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思考着更多。

  从希腊的哲人柏拉图、印度的王子悉达多、拿撒勒的救世主耶稣,他们感受到超越的存在,他们却敢于去探寻那个存在,它用宗教为引,却反抗着。时间的流转,阿修罗王在需找着她心中的答案,我们一直探寻着宇宙的起源,一直思考着发展,我们认识时间,我们定义时间,渺小的存在,思想却难以意料的强大。

  潮起潮落,日夜交替,循环。它没有结局,也许就像它所说的一般,开始与结束的循环。

  《百亿之昼、千亿之夜》读后感(九):世界的尽头在哪里?

  这本书终于被新星引进出版了,因为了解到书中所讲涉及宗教,一度害怕以自己的水平会很难啃下这本传说中的日本科幻金字塔,所以看之前还是粗略的了解了一些关于宗教的问题。但是整本通读又感觉和真正的宗教信仰关系也不大,只有在牵扯到各派学术的术语时读起来稍显晦涩,悉达多那一章更甚。好在还有较为详细的译注,相信宗教小白看完至少会在哲学宗教方面颇有收获。

  在科技尚未发达到对世界宇宙开始探索的时期,人类社会已经形成,人们开始思考宇宙,思考一切的根源。宗教的产生就是人类对神秘世界未知现象的一种憧憬式的解释。

  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一世纪,是人类文化的轴心时期。印度出现了释迦牟尼,希腊出现了柏拉图,在犹太人世界出现了耶稣,这三位圣人是本书的主角(除此之外同时期出现的还有孔子、伊斯兰)。

  他们提出的思想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引领人类一步一步走向成熟。不夸张的说,算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全部了。本书以引领人类的其中三位来做主角,直接从人类思想的萌芽阶段开始切入,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是将人类流传至今的精神世界给予了全新的解释和传递。

  抛开哲学宗教不谈,作者如诗一般的描写也让人心驰神往,在极其优美、壮丽的语言之下,塑造出了古典又神秘的另一个恢弘世界。加上一些哲学思想更让本书披上了迷人的面纱。玖羽的翻译也算是精雕细琢,可是文中的对白与渲染的美丽背景对比而言还是显得有些苍白,最后打斗的几章节奏感也不是那么让人紧张刺激,不过瑕不掩瑜,本书算是一本能读到废寝忘食、不知东方之既白的佳作。

  最后作者留给读者和他脑洞一样大的结局,让我们也真正去思考,在这浩瀚的宇宙、世界之中,真正的尽头在哪里?还有多少未知的空间?我们主宰不了任何事物,自始至终都不过是旁观者罢了。

潮落潮起的波浪涌动的声音,从多少亿年、近乎永恒的岁月之前,就一直不变地响在这个世界上。 世界的尽头在哪里?不只是轮回王,这世界永无休止的变化之前,我们都不过是一个旁观者罢了。

  书读完了本想继续趁热看漫画,才发现网上这本漫画还没有汉译。。。我对光濑龙的其他作品也是满怀期待,《百億の昼と千億の夜》在很久以前便已问世,本书中文的出版未免也让国内的读者等的太久了,希望更多的优秀作品能被引进国内。

  《百亿之昼、千亿之夜》读后感(十):押井守:名为失落的热情——《百亿之昼、千亿之夜》解说

  这篇文章是本书于2010年重版之际,邀请押井守撰写的解说。由于和书的内容实在没什么关系,不能放在书里(基本全都是押井的私货……),在这里发一下。我接下来也会陆续翻译一些和本书相关的文章或作品

  -------------------------------------

  翻译:玖羽

  名为失落的热情——《百亿之昼、千亿之夜》解说

  电影导演 押井守①

  有一种情感,叫做“没有对象的热情”。

  而这种热情,正是因为没有施予的对象——在施予之前,能够接受热情的对象就已经消失了——,所以才变成了更加激烈的思念。

  我不由得这么想。

  在那个时代,“革命”这个词还没有褪色,依然是年轻人们施予热情的对象——那是这个国家还存在着新左翼,也就是“全共斗”等政治势力的时代。

  当时,一个在这革命运动的最下层活动的高中生(也就是我),作为东京某高中②的图书委员,以委员会发行的《图书新闻》的记者的身份,采访了作家光濑龙。

  高中生革命活动家以《图书新闻》的记者的身份采访科幻作家——为了使读者理解这一复杂情况的来由,先在这里作一点说明。

  如今,对50岁以下的人来说,“浸透战术”、“寄生虫战术”这种词大概已经根本无法理解了。简要地说,这是指这样一种战术:加入现存组织,在这些组织内部进行合法的宣传活动和政治工作,最终从内部控制这些组织。那时,他和他的朋友们属于学校中的弱小势力,正被学校一方的攻势所包围;他们在斗争委员会的命令下,开始了“浸透”学生会的活动——换句话说,他们自己命令自己,转而从事这种活动的实践。

  他轻易地“浸透”了谁也没兴趣加入的图书委员会这个土气的组织。负责购买藏书的他当然首先要购入新左翼的文献,但他在身为革命活动家的同时,也是科幻爱好者,因此连续不断地购入了他感兴趣的科幻小说,最后甚至去当了《图书新闻》的记者,以“作家访问”的名义,试图采访令他心醉的科幻作家光濑龙。他从事的,可真是“革命”性的以权谋私的实践。

  理所当然地,学校一方对这么幼稚的战术一直洞若观火,只是因为他们在学生会内部的活动全都合法,才不当一回事地暂且不加追究。在负责生活指导的教师们看来,他这种身兼革命活动家和科幻爱好者,同时宣传新左翼思想和科幻小说的行为,实在非常怪异。他的班主任还曾直接问他“你脑子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言归正传。

  在这样的来由下拜访了作家光濑龙的住所的他,受到了亲切的对待,在他家吃了晚饭,饭后还就科幻、历史、文学等话题侃侃而谈,直到必须去赶末班电车的时候。——值得惊讶的是,光濑龙是把这个年轻气盛的高中生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格对待的。

  甚至不拘于自己当时也是教师——任教于女子高中③——的身份。

  告别的时候,他对“有空再来玩”这句话作了最大限度地好意的、也就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解释,回答“有机会会再来拜访的”,这也不用多说。

  能与自己心醉的作家交谈,这对他来说自然是美得不得了的。正因如此,他基本不记得作家说过什么——只有一点,关于阿修罗王的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婆罗门所说的,阿修罗王因为自身的业报,攻入兜率天净土,与帝释天的军队进行了四亿年之久的战争——就是关于那一段的讨论。

  那“业报”,也就是永恒之战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呢?

  在记忆里,作家当时微笑着回答“因为她爱上了一位少女,而少女的父亲帝释天拒绝了她的求婚。”。

  因为对一位少女的思念,而向世界之王帝释天挑起了永恒的战争④。

  与小说完全不同的、另一个阿修罗王的样子鲜明地出现在脑海里,使他——虽然是革命活动家,但同时也不过是一个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的大脑瞬间陷入麻痹。从此,阿修罗王对他来说,就成了一个永恒的人物。

  多说一句。还记得,看到时而送茶点来的作家夫人,他在心里意会道,这大概就是作家所描绘的女性的原型吧。

  阿修罗王向帝释天挑起战争,真的是因为无法抛弃对那位少女的思念吗?

  从那个令他陶醉的夜晚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四十年时间。现在,他又有了别的想法。

  也许,阿修罗王的战争根本就没有理由。

  永恒之战的目的、动机,可能在这之前就已经失落了。但正因如此,人们才会向往那炽烈的身姿。

  作家所说的“对一位少女的思念”,大概也是他“希望事实其实如此”的痛切愿望的表现吧。

  他这位高中生革命活动家一直梦想着人们所说的“七零年决战”⑤、“东京战争”⑥,最终不再相信它们的目的;而他在投身于学生运动的同时,又令人难以理解地沉溺于科幻小说、特别是抒情诗式的所谓“破灭型”科幻小说、更加具体地说,就是《百亿之昼、千亿之夜》这本小说——这难道不正是因为,对他来说,战斗的目的在这之前就已经失落了吗?我觉得,只要这么想,就可以理解了。

  其实,正是“失落”这种感觉,才更能给人以强烈的热情。难道不是吗?

  “阿修罗王突然感到巨大的失落。从今往后,无论进退,她都将孤身一人。已经没有回头之路;只有百亿、千亿的崭新的日月,展现在阿修罗王的面前。”

  在这宏大故事的终结之处,作家向读者提示的“失落”,正是只有共同拥有这一思念的人们才能理解的、热情的宣言。

  我不由得这么想。

  2010年3月10日

  -------------------------------------

  译注:

  ①:原文如此。

  ②:东京都立小山台高等学校。

  ③:光濑龙于1958年至1967年在洗足学园第一高等学校(位于东京的私立女子高校)任生物学及地学教师。

  ④:《百亿之昼、千亿之夜》1973年版后记摘录:“在经典的记载中,阿修罗王对乾达婆王美丽的独生女一见钟情,向她求婚,但身为异教之徒,求婚不可能被答应。阿修罗王哭泣着离去,可是怎样也无法放弃,因此就领精兵向乾达婆王发动进攻。乾达婆王向佛界第一王天轮王求助,天轮王命令帝释天讨伐阿修罗王,于是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激战。阿修罗王的魔力和军力都极为强大,但帝释天和天兵却决不会失败。阿修罗王必须和自己不可能战胜的敌人永远地战斗下去。不可能战胜的敌人,也就是绝对的存在,阿修罗王必须和这个对手永远战斗下去。这一切都是为了得到一位决不可能得到的少女。”(文学评论家宫野由梨香曾在1980年向光濑龙问过这个典故的出处,他的回答是“肯定有,但我不记得了”。)

  ⑤:以阻止日美安保条约在1970年自动延期为核心的左翼学生运动,包括从1967年持续到1972年的一系列骚乱事件。

  ⑥:1969年9月30日在东京爆发的一次左翼骚乱事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