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4-15 20:5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经典读后感10篇

  《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是一本由蘅塘退士 / 金性尧 (注)著作,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5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读后感(一):如果我在高中遇见

  前一段,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火遍各大社交网络,趁着这股东风,我读了《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让我折服的不仅仅是唐诗的美,还有金老师的注释,最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了积累对一个人重要性

  人的积累决定人的视野,而人的视野就决定人解决问题思路方法,所以我们说人们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会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因此,我们要争取最大限度地积累自己能量:读书,走路等。

  从小在农村长大,尽管父母重视对我的教育,但由于条件限制和周围环境影响,我读的书很少,在小学初中阶段都是靠自己踏实肯学成绩不错成功考上了当时的县一中。到一中以后,就发现尽管自己依然很努力,可是成绩平平,当但是自己并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了哪里,只是提醒自己智商不够勤奋来凑。于是,做大量的题,依然不见起色,心累。

  记得那时语文必考的一个提醒是诗词鉴赏,因为读的书太少,自己的文学素养也太差,对这种题经常凭感觉在写,也得不了高分,为了得高分,我背大量的诗与词,甚至背了卷子上的问题和答案,寄希望于这样能提高。这是一种典型守株待兔,如果考试出了我背过的,还好,如果出了我没背过的,还是不行,因为我的思路都是不正确的。想要真正地去鉴赏诗词,我需要了解不同朝代历史文化背景,诗词是一种文艺,但它和政治、历史、生活都是分不开的。从大方向把握诗词的背景,了解词诗词中常用的一些典故,一些基本的语法与常用的情感寄托方式才能找到鉴赏的方向和突破口。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唐诗三百首》是从《全唐诗》中精选出的三百余首具有代表性的诗及乐府。作者包括唐代的“三教九流”,皇帝和尚、歌女都有,但以唐朝的李白、杜甫、王维和李商隐为重点

  《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首先介绍了自己为什么选择给《唐诗三百首》作注,从篇目数量、作者分配、文体风格艺术手段接受程度方面分析,其实这也是给唐诗的鉴赏提供方向。我们自己在鉴赏唐诗时也要从这些角度思考这首诗的历史价值

  在具体的注解中,分门别类,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乐府等。也是在这次阅读中,我了解了这些诗之间的差别特点。金性尧老师在注解时,先介绍作者生平和作风格,从整体上把握诗人的价值取向。接下来是对诗做很详细的细解,遇到常识性文学问题会进行总结,最后还会说明创作背景。

  这样的流程下来,一首诗涉及到的文学背景、诗人情感、文学手段等都很清晰,这样以来自己也能对这首诗进行一些鉴赏。每读一首,积累一些知识,读得多了,只看诗就能自己想到很多,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词也会吟。不仅仅对于唐诗有了更多的了解,最主要的是掌握了一些鉴赏唐诗的方法和思路,视野更加开阔

  我在读这本书过程中,需要把我的手机输入法切换成手写模式,因为我遇到了不少不认识的字,我需要百度去查这些字的读音以及含义,这也充分暴露出我知识面的狭隘,我也更加确认自己在高中时期努力却没有收获原因

  如果我在高中读过这本书,我会用一种大视野去看待诗词,而不是靠背一首首的诗词,一道道的题。社会发展推动着知识的向前,用知识武装自己,用成熟的思维看待问题需要从每一天做起。唐诗作为中国诗词上最璀璨的一颗明星,我觉得家长孩子都有必要读读这本书,提高成绩是次要,主要是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品位

  《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读后感(二):品读唐诗,品味人生

  在我们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中,最可珍贵的应该就是唐诗吧,它们流连于历史深处,却独蕴光华,他们流动在文人士大夫的指间,又被传诵千年,不论在什么年代,唐诗都独得宠爱,或许也是因为其中蕴藏着唐朝的繁盛、恣意与风骨吧。而在众多唐诗选集中,流传最广的无疑是《唐诗三百首》了。作者蘅塘退士最初是为“世俗儿童就学”选编而成,最终这个选本却以篇目适度,体裁兼备,雅俗共赏的特点得到了众多喜爱,而在此基础上对于唐诗进行重新注释,则让《唐诗三百首》焕发出不同的光彩,金性尧先生注释的这一版本就有如许魅力

  金性尧先生是知名的文史大家,在对于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写作技巧方面,都有所涉及,文末还附有蘅塘退士孙洙简史以及重版附记,让人对于本书的创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每个人对于注解的诗文以及唐诗的选取都有自己的见解,看金性尧先生在文首所写的前言,不仅是对于《唐诗三百首》选集的一个总结,其中也包含着自己对于唐诗的选取取舍,读来颇有趣味,在阅读先生注解过程中,不仅能够欣赏到唐诗的文字之美,对于如何欣赏唐诗的意境,也是大有裨益的,不愧了“博而能约,浅而能切,通而能清”,实是注释佳妙的版本,读来也如读诗,余味无穷。

  这一版本尤其珍贵的是,作者的注释说明均简约明晰,不做太多的引导注解,而只是介绍成诗的背景,以及诗中所引的典故,这样可以帮助读者树立起诗歌创作的整个背景,让读者自己品读诗中的意境与感触,幼时读唐诗时,务求讲解详细,现在却读来益发喜欢简言少议,而是更愿意在品读中感受到作者当时心境人生的况味,唐朝虽然繁盛,却是一个中间颇具战乱的朝代,在阅读过唐史之后,再读唐诗,自然能够感受到列位诗人在不同时期对于人生与世代感慨,而金老先生对于诗人生平的简短注解不仅部分补全了唐代的历史,也为我们树立起了诗人的群像。在这个基础上再次品读,仿佛唐诗更加鲜活,诗人的形象也更加立体。

  而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金老的率性幽默,读书却如与金老先生对坐闲谈一般,在阅读元稹著名的悼亡诗《遣悲怀》时,作者提到这三首作于元和六年,也正是“纳妾安氏”的时候,一笔轻轻带过,其中一点讽刺不言而喻,对于李义山那首众说纷纭的《锦瑟》,作者干脆两手一摊,认为沧海蓝田两句,实在不易得解,这里也只好存疑。不做过度演绎结果却是激发出了读者内心真正的兴趣,去愿意继续追寻那藏在唐诗中的大唐气象。

  《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读后感(三):唐诗,歌不尽的大唐风流

  高晓松在《鱼羊野史》序言里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自己最想生活在两个时代,一个是春秋时期,各种思想碰撞,大思想家辈出,可以跟同时期西方的希腊相媲美,上可以像苏秦挂六国相印,下可以去各君子府上做门客,那时的文人很有地位,不愁没出路;另一个时代是盛唐时期,但一定要在安史之乱前,可以结交大诗人如李白等游山玩水,结社吟诗,日子过得快意潇洒

  我也对大唐盛世神往已久。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最繁荣,最发达,最开放的时代之一。从小看《西游记》就被唐僧那句自我介绍洗脑:“贫僧从东土大唐而来,前往西天拜佛求经。”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撰写的《马可波罗行记》当时被欧洲人大量传抄,可那些14世纪的人根本无法相信他这些东方见闻,他们无法想象世界的东方元朝大汗之国有如此惊人财富庞大人口宏伟殿堂,认为他是个爱说大话的人,对此,马可波罗临终前回答:“我所说的,还不及我见到的一半。”

  而当年的盛唐物华天宝绝不亚于此,首都长安的繁华与开放度亦是惊人的。譬如,唐朝的女性权利极大,《唐律》规定结婚前可以自由恋爱、私订终身,只要二人情投意合法律会给与绝对支持,而且女人可以对自己的婚姻说不。离婚不仅为法律允许,而且不受社会舆论非议。唐朝还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当时社会政治经济高度发达,各国民族交流融合也极大促进了艺术文化的兴盛发展。唐朝的影响力在世界文明史是都是数得着的。在宋代时,“唐”就已经成了东南海外诸国对中国的代称。他们以“唐”作为中国的代称 ,并称中国人为“唐人”。

  要说唐代的艺术成就里最能体现大唐文明的非唐诗莫属,唐诗的江湖地位宛若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光芒四射,华彩斐然。据记载,唐朝有名有姓的诗人就有2000多人,全唐诗收录了四万八千余首诗,诗歌在唐朝的普及和成就几乎达到巅峰后世只有仰望的份。

  曾有一段时间我穿越剧和穿越小说看多了,忍不住会想,假如让我选择穿越回古代,那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一定要回到唐朝。首先唐风女人以胖为美,以自己这种身材过去肯定是吃香的。另外我虽不敢像高晓松想的那样直接结交李白,但要是让我穿越到李白杜甫白居易家,哪怕做个小丫鬟也行,亲眼目睹一下这些大诗人的日常,看看他们醉饮高歌作诗挥毫,人生可就真的圆满了。我喜欢雪莱的诗,喜欢叶芝的诗,但最喜欢的仍是中国的唐诗,五绝凝练,乐府婉转。汉语言意境之美之广,尽在唐诗。中国历史上知名的诗人诗作多在唐朝出现,无论社会民俗还是秀丽河山,政坛轶事还是边塞风情,无不透过唐诗即能窥到一二,这是何等的光辉灿烂

  说起历来编选的唐人诗集,共有一百多种,但最有影响、最有生命力的就要推蘅塘退士所辑的《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在辑唐诗三百首序中说: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

  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唐诗三百首堪称诗歌启蒙和入门的绝佳选择,注解版本也很多。《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是著名古典文史大家金性尧晚年大成之作。初版以来重印无数,刊行数量超过300万册。金性尧曾任职于上海古籍出版社一生钻研,是踏实做学问的人。他晚年倾力注解的这个版本很有特点,深得我心,区分作者小传、作品、注解、说明,四部分非常清楚。其中对作者小传生平轶事写的简约有味,对作品的注解说明也浅显易懂切合重点,评价相当中肯。这些都非常有助于我们读者更好地理解诗人和作品。

  试举例:

  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说明:在李白那个时代里,梦境也许比现实更值得流连,而当梦醒之后,一想到那些权贵,他还是想骑上白鹿去访问名山洞天。全诗杂用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九言以及骚体。信手写来,笔随兴至,也只有李白那样的才气,才能写出那样的作品。

  在孟郊《游子吟》中说明:此诗与《烈女操》分列前后,同以妇女为诗中主人,同是写伦理关系,但《游子吟》今犹万口相传,《烈女操》几已为人忘却。可见读者还是有选择的。

  唐诗三百首中共选了七十七位作者,杜甫的作品最多,其次是王维、李白、李商隐。说到著名的诗人,我和很多人一样尤爱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仙人李白奇谲的想象力和旷世风采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歌手李荣浩有一首歌叫《李白》,撒贝宁的外国太太竟给自己起了个中国名叫李白,就在前两天,微博上还有一个“李白太过分了”的话题网友称杜甫写了15首诗致敬偶像李白,而李白却写了一首《赠汪伦》,我知道在恶搞抖机灵的背后其实也说明了人们对这些诗人和古诗深深的喜爱。

  唐诗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广为流传,或顽童或白首少有不会背诵唐诗的。上小学的女儿每天跟我一起背诵唐诗已然成为习惯,无论在春眠不觉晓的早晨,还是夕阳无限好的黄昏,抑或是举头望明月的静夜,吟一首唐诗,家国情义悲欢离合惊艳岁月,流转了华年。我知道很多诗她尚不能理解其中真义,没关系,这优美隽永千年流传的诗歌迟早要在她记忆深处生根发芽,当腹有诗书,人生都变得美好

  《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读后感(四):唐诗之美

  刚刚结束的中国诗词大会又一次引发了大众对诗词的热情,不过似乎这样的热情在一年前也曾出现过,之后呢,热爱诗词的人依旧热爱,跟风追逐的人则渐渐忘却。诗词依然离我们不远不近,随处可见却又视而不见。但不管如何,一场诗词大会总会让一些人真的爱上诗词,尤其是一些孩子们,对于他们,唐诗三百首就是最好的启蒙。

  唐诗三百首是由清朝蘅塘退士编选所成,流传至今版本众多,但最为流行的便是如今所见的这个版本,以五言古诗为始,以乐府为终。其实对于初学者来说,五言和七言绝句更为朗朗上口,也更为简单易懂。但是版本惯例如此,也就一直延续了下来。

  唐诗三百首除了有金性尧注释外,还有顾青、陈婉俊等人的版本。各个版本所选诗文基本没有出入,但每个人的讲解注释都有自己的偏好与不同。金性尧版的特点在于对作者的全面介绍和细致分析上。就拿本书的第一篇感遇二首来讲,在介绍作者时,金先生不仅仅只是介绍了作者的字号家乡曾任过的官职,他还写了作者人生的重大经历,以及作者生活与所选录诗文的关系。张九龄曾弹劾安禄山狼子野心,为玄宗不喜,其后又直言否定李林甫,而后罢相。张九龄的诗作感遇与他的品格和经历都有密切关系,就如他的名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金性尧版的另一个特点则是并不注重诗文的逐句翻译。当然古诗词中应有的翻译和注音都是有的,但在诗文的后面并未将古诗翻译为现代白话。其实对于诗词,逐句翻译有助于帮助初学者明白诗文的含义,但同时也限制了人们对诗文的更多理解。诗词拥有的意像有时很难用语言明白讲出,反复诵读,与内心对照也不失为一种理解诗文的更好方法。金性尧不强求翻译,但他在每篇诗文后面都会有自己的说明。在说明里,金先生写的是他对于诗文不易被读出的深意,也有他独具个人风格的点评。在孟浩然的《送别》一诗后面,金先生点评到“若无末尾二句,诗即毫无意味”。这种点评带有相当的主观色彩,但在这点评里也能看到大家对名作真实看法。而在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一诗的后面,金先生则征引数位诗评大家曾经点评过的话,在征引之后,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孟浩然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牢骚联系起来,更可看出他“羡鱼”之情的急切。

  在这样的说明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诗词的不同理解,也能在诗词中学到更多的典故知识,还能看到大家对这些诗词的态度。相较于译文,我认为还是这样的说明更有韵味。而金版唐诗三百首也就在这韵味中,有了值得拥有的意义。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感遇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孟浩然送别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读后感(五):中华诗词之美

  文: 薇薇爱阅读

  今年春节的的时候每天晚上吃完晚饭之后都会跟闺女一快看中华诗词大会的节目。选手答题的时候也跟着一起答题, 有对有错也是。 不过孩子答题的热情高涨。 因为之前每天晚上的时候都会给她读一些唐诗三百首里面的, 遇见她会的题目的时候就会很高兴的抢着答题。 春节假期从老家回来之后,闺女把拿本唐诗三百首的书拿出来开始找一些她比较熟悉的,看着配图很不错的诗拿出来读, 有时候还自己按照插图画一画。 对于语言类的知识的储备不像其他的科目, 突击一下也能补上。 是要日积月累长期累计下来的。每次看这个节目的时候, 采访到百人团的选手的时候, 有几个是还在上小学的小朋友, 那么小也能说出那么多的诗歌, 有的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经历,都能说出来, 不得不让人感叹。

  这本《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 是有金性尧注解,蘅塘退士摘录的。 整个唐代是诗歌特别繁盛的一个时期。 全唐诗的篇幅和数量可谓是庞大的。

  蘅塘退士,这个名字大家了解的很少, 几乎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真实的名字, 孙洙,字临西,一字芩西,号蘅塘,晚号退士,清康熙五十年(1711)生于江苏无锡,祖籍安徽休宁[1] 。早年入京师国子监学习,乾隆九年(1744)中举,乾隆十一年出任江苏上元(今江宁)县学教谕。乾隆十六年中进士,以后历任顺天府大城县知县、直隶卢龙县知县、山东邹平县知县、江宁府学教授等职。以上是来自百度的信息。 相对于清代的知名的大家, 蘅塘退士知道的人确实是不多。

  金性尧(1916—2007.7.15),别号星屋,汉族,笔名文载道,浙江定海人,民进会员,当代古典文学家。 上海古籍出版社支部主任、一代文史大家、资深出版人。

  诗词是美好的, 是经过几百年的历史流传下来的。 这本书所选取的是全唐几万首诗里面的三百多首。 至于为什么是三百首, 可能蘅塘退士当时也考量了诗的数量如果过多, 会使篇幅过长,过少又会显得摘录难度太大容易失于片面。 三百首的数量刚好, 也可能是依据“诗三百”来做的选择。

  一个作者的同一类别的诗也没有全部摘录, 而是选择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诗歌。 这里面既收录了一些我们在课本上就学过的唐诗, 也有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诗歌, 还有一些是作者比较有代表性的诗。 金先生在每篇诗歌之后做了词句的注解,以及作诗的诗人的介绍,诗歌写作的背景的介绍。

  之前开头说起特别喜欢诗歌大会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两位老师会讲一些跟这首答题的诗相关的知识, 这些都是我和孩子特别喜欢这个节目的原因。 同样这本书也有着这样的详细的说明, 所以看起来放不下。

  《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读后感(六):任何时候都值得读一读的一本书

  从前两年的《中国成语大会》再到今年的《中国诗词大会》,越来越多的传扬中华文化的节目登上影评,作为观众的我们也是喜闻乐见,毕竟看了太多的一味搞笑的综艺节目,也是会审美疲劳的。而作为旨在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的《中国诗词大会》,确实掀起一场全民爱背诗的风潮,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也在此时上市,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这些不去深究,但确实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读后感(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我们童年的时候,都会吟诵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灿烂耀眼的明珠,是汉文化最珍贵最优秀的文化遗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唐诗在题材上是非常广泛的,很多是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壮丽而多娇,也有抒发个人的抱负和自己的怀才不遇的遭遇,有朋友之间的情谊交流,有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歌颂正义,揭露黑暗。在创作方式上,有现实主义的,也有浪漫主义,内容丰富多彩。

  唐诗的选本曾经涌现出很多版本,虽然《千家诗》很受重视,在私塾学习中常见,而流传最广的当属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广泛,收录了77位诗人的诗作,共310首,诗歌作者上到皇帝,下到和尚、歌女等皆选入其中。在数量以杜甫诗篇最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这些诗歌的巅峰之作,流传至今,对中国的文学发展有着极为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成为中小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这本《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是著名古典文史家金性尧在晚年时期注释的大成之作也。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风靡,诗人评价中肯,译注精当,不仅有释意,还有典故出处,而且注释相当准确。使现代人能够理解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的思想感情,解读了唐诗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欣赏唐诗的文学精华所在。

  本书的注释者金性尧(1916—2007),笔名文载道,别号星屋,浙江定海(今属舟山市)人。作家、著名古典文史学者、资深出版人。青年时代曾主编《鲁迅风》《萧萧》《文史》等杂志。上世纪七十年代后任职于上海古籍出版社。一生笔耕不辍。文学作品有《星屋小文》《风土小记》《文钞》等。散文成就颇高,风格受鲁迅影响甚深。周作人将其与时人纪果庵并列,即是后来文坛盛传的“北纪南金”。文史著作有《伸脚录》《土中录》《饮河录》《不殇录》等。晚年时倾力编注:《唐诗三百首新注》《宋诗三百首》《明诗三百首》。

  金先生曾经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老主任,旧书塾读出来的大学问。他的注释通俗易懂,自初版以来重印无数,发行数量已经超过了三百万册。

  唐诗的精炼与语言美是什么都不能相比的,可以从中学会寄情于景,培养一种文学素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读的多了,才能真正体会诗中的意境美,自己的文化素养也就提升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细细品味唐诗,定能从中获益。

  这本《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收录唐诗的精华,注释准确,不仅适合青少年儿童的学习,也适合各阶层的人经常学习吟诵,增加文化修养,学着诗人的方式思考问题、看待世界。

  《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读后感(八):弦歌未止,薪火相传——你当真知道《唐诗三百首》吗?

  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 一提到唐诗,可能会有很多人都会拍着胸脯说:我从孩提时代就会背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乡音无改鬓毛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唐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之作。不仅象征古典诗歌的成熟,继承了汉魏民歌与乐府传统;也开创出新的局面,将古典诗歌的艺术形式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可是,你当真知道《唐诗三百首》吗? 要不我来问问你吧: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是谁?他的真实名字叫什么?” “《唐诗三百首》诸多版本当中,以哪一版注解最优?” “全唐诗共48000余首,为什么只选三百首?” 我随即把这三个问题发到了群里,看看群友们对于唐诗的认识。

  《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读后感(九):美哉,古诗!

  世界上最美妙的东西莫过于人类的幻想,因为幻想可以无边无际自由开阔,为了把人类美丽的幻想记录下来,于是有了文字。偶然拜访了一下度娘,据说全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一共有四种,分别是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古埃及人的象形文字,咱们中国的汉字和古玛雅文字。其他的几种文字早已失传湮没在历史长河中,遇到相关的文字记载还需要今人逐步的解读,唯独咱们的汉字一直沿用了几千年,直到现在依然长盛不衰,虽然样子逐渐的发生了改变,但那横平竖直的方块字蕴含的道理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追根溯源,我们依然能在古代遗迹中找到汉字本来的面貌。 中国的文化离不开汉字!正是汉字记录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智慧,同古代中国人的思想一样绽放出绚丽的火花!提到文学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几个朝代,如果生活在食不果腹的时代,人们的第一目标就是吃饱肚子,是没有心思创作文学的。如同欧洲的文艺复兴,如果要是在战乱纷纷的中古世纪,估计也是不会有的! 每一种文学的昌盛都代表了每一个朝代的繁荣,唐朝正是其中之一。汉有乐府唐有诗,提到唐朝,就不能不提唐诗,唐诗可以说是代表了唐朝时期的文化文化缩影。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的“中华诗词大赛”余热未歇,引发了大众对我国古典诗词文化的探究热。唐朝,我国诗文化最最璀璨的一个时代,边塞诗、闺怨诗……品类繁多;诗仙、诗圣、诗佛、诗鬼……这些名号无一不代表了对唐朝著名诗人的尊崇。唐朝,我国诗文化的唯一高峰,其他朝代无能出其右。 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诗也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曾经有人说过,中国的故事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翻译的文字,唯有汉字才能表现出诗中哪一种极其深沉的美!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如果用外语翻译回事什么样子的呢?我特意查找了一下,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翻译成英语是这样的“At noon hoeing up the crops in the sweltering sun,Sweat dripping onto the soil beneath the crops,Who knows that the meal in the dish,Each grain is filled with hard work。”也许意思大致相近,但是失去了诗中那种独有的悲凉。 “唐诗三百首”是由清代的蘅塘退士孙洙从全唐诗四万八千余篇诗文中编选的,开始的目的只是为了能让读书人接触更多的古诗体裁正如孙洙在“唐诗三百首”序中所言“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个,故流传不废。但其诗工拙莫辩,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制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正如孙洙所言,“唐诗三百首”里收录了五言七言的律诗,绝句,乐府诗等多种体裁的诗,的确是比旧时的《千家诗》多了很多。在序中孙洙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验证谚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是真是假。却没有料到唐诗三百自起编纂以后成为历代私塾的启蒙读物,流传了数百年。 唐诗三百首历来有很多注释版本,这个版本是由金性尧先生注释的,此外还有顾青、陈婉俊等人也曾注释过。虽然各个版本所选诗文大体相差无几,但每个人的注释又不尽相同。金性尧版的特点再于在于对作者的介绍和分析,所以在金性尧版的唐诗三百首中并没有对古诗每一句进行解释。我想金性尧是想让读诗的人通过他对作者的介绍和一些关键字的注解去理解诗中包含的真意!我觉得这是极好的,读诗在与品味,而不是咀嚼别人的牙慧。而且金性尧在每一篇诗文后都会加上自己的个人见解,尤其是对一些画龙点睛之笔的关键字更是推崇。“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的“撼”字,“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通过金性尧的注解更是让人人体会到古人用字的匠心独运。 中国的古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文字记录了,据说诗的起源于甚至还要早于汉字的发明!在中国的各个时期都能看到古诗的身影并且其地位也不低,一直持续到了近代,西方思潮冲击下学者们推崇西方文化,古诗才在我国文化舞台上褪下了光环,但是古诗那最深处的美丽是永远不会消失的!“一生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这样的豪情也是现代文学中所体悟不到的! 美哉,古诗!

  《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读后感(十):把自己放进诗里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真是百读不厌。我一直觉得,冥冥之中,这首诗似乎和我有某种隐秘的联系。我不信轮回,但我总感觉自己好像就是那位雪夜的归人。这似乎是很好的读书状态。——读得入迷,把自己放到了诗里。好比喝酒,喝得痛快,把自己喝成了酒。

  十五六岁的时候,有阵子每天起来都会背一首唐诗,到学校了再誊到本子上。用的不是蘅塘退士的本子,而是武汉大学出版社的《新选唐诗三百首》。

  有段时间迷上了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喜欢得不行,索性把它演绎成了一篇文章。做老师之后,我做的第一个专题便是「古诗今绎」,就是教学生把古诗演绎成散文。

  拿到这本《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先翻目录,欣慰的是,里头有不少老朋友,惭愧的是,老朋友还不够多;然后注意到字体,诗歌正文的字体应当是方正宋刻本秀楷简体,比较耐看,字号再大一点会更好。做这样的注本,靠的是笨功夫,吃力而难讨好。而作为读者,我表达喜爱与尊重的方式是手抄,把自己喜欢的诗抄一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