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品味大数据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品味大数据的读后感10篇

2018-04-19 21:5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品味大数据的读后感10篇

  《品味数据》是一本由张玉宏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4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品味大数据》读后感(一):行文2500字介绍---我眼中的《品味大数据》

  我眼中的《品味大数据》

  你需要先成为一名酿酒师,才能品酒。

  --哈佛大学著名统计学家孟晓犁

  笔者同样认为,你不需要成为数据分析师,也能品味大数据!

  《品味大数据--张玉宏》,全书共计约62万字,共计 11 章。

  562条丰富而且经典的注解,确保了文中的观点有据可查;248幅内容丰富而且幽默风趣的插图,使大数据中相关晦涩难懂概念和术语变得通俗易懂。

  另外,书中或引用或借鉴的数百篇篇论文,也间接地暗示了《品味大数据》同样是一本蕴含“石油”的重量级图书!最后一章的Hadoop实战篇更是填补了大多数相关图书的短板--重理论,轻应用

  笔者认为作者(张玉宏)想通过《品味大数据》一书科普大数据相关的概念以及术语,使高大上的“大数据”变得不再那么神秘遥不可及

  品读《品味大数据》:

  对于学生,不仅可以开阔相关大数据技术视野,通过实战更能凸显自己积极探索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实力

  对于老师,“察纳雅言”也不失一种大智慧

  对于工作者,与科研工作者的思想灵魂的碰触,想必也能品出与众不同价值

  对于普罗大众,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除了知识力量更能够撼动某些难以撼动的东西之外,恐怕其他路途都更加险难。所谓读万卷书,才能行稳万里路。品书多了,再不济也会多几分智慧。

  总的来说,《品味大数据》一书内容还是丰富,适合的读者范围也很广泛,是一本不错书籍

  下面说一下我读《品味大数据》一书的所见所想。

  第1章“乌鸦的数觉”的故事,使我对人类数觉的建立过程有了更为形象理解

  第2章黄侃与胡适的有关文言文和白话文的“长短纠纷”,使我对信道以及数据的产生、积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读了“近代存储体系发展中的那些人和事”,我才知道冯·诺依曼的传奇华人王安电脑流星般的消逝,以及深深体会到每一次技术的进步对大数据的产生所作的革命性的奠基。

  第3章介绍了网状数据库、关系数据库、非结构化数据库等兴起与发展历程,使大数据的诞生呼之欲出。正是种种技术的不断飞跃式的发展,促使当下的数据体积之庞大种类繁多、呈现之迅速,以致于超过了当前秩序的容量,于是混沌出现,宣告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第4章介绍,通过描述大数据的发展以及人们思维转变,从学术界、政府、工商业角度层次、多角度剖析了大数据的内涵以及4V特征

  在第5章中,作者从哲学角度介绍了有关对大数据的思考;第6章则通过 3 个现实生活例子形象介绍了大数据研究的第四范式,最后通过詹姆斯·格雷的科学第四范式引出科学研究范式(多个)的发展与演变

  第7章通过谷歌利用大数据预测流感、“全数据”为叶诗文鸣不平、大数据是如何对抗癌症的3经典案例,更是契合,数据时代,“大数据,大有为!”的观点。

  任何事物总是有两面性。同样,大数据也是一把双刃剑。

  第8章,通过对比分析,形象地阐明了大数据的力量与陷阱以及小数据之美。第9章,顺理利用 12 个小故事,引出人们对大数据的思考。例如:

  你知道“醉汉路灯下找钥匙”的故事吗?

  你听说过“园中有金不在金”的寓言吗?

  你想知道“啤酒与尿布”到底在窃窃私语什么吗?

  你对苏格拉底的“诡辩术”感兴趣吗?

  ......

  第10章,通过或引用或借鉴的103篇文献资料系统地、分层次介绍了和大数据紧密相关的技术理论知识。例如,架构、文件系统层、资源管理层、协调器、数据分析层、数据集成层等。

  最后,第11章。如果你有幸读到了最后一章,那么她的价值你不得不一并带走啊!

  实战Hadoop,不仅能加深我们对大数据的理解,更是能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还有就是,古语“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你能静下心、品一品大数据,完整地读完《品味大数据》,体悟出自己对大数据的思考和感悟。那有何尝不是收获了“大数据”中的“石油”!

  常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从0到1的过程固然艰难,但是突破了隐形之中的限制后,继而至无穷也就没那么遥不可及了。

  有一种可贵品质叫“坚持不懈”,有一种刻骨铭心胜利叫“风雨之后见彩虹”,有一种高度的自知叫“行动永远大于空谈”。希望通过《品味大数据》一书,帮助生活在数据时代的我们淘到自己渴盼的“石油”。

  通常只有深刻地写一篇书评,才能融会贯通的理解一本书。为了迎合自己想学好“大数据”的愿景,也为了让自己更好地读懂这本《品味大数据》,我觉得写一下这本书的书评,这算是对自己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总结吧。

  不无夸张地说,近一个月的时间,穿行于大街上、公交车中、地铁口处的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写好这篇有关《品味大数据--张玉宏著》的书评...

  不太喜欢那种一看便知内容、便知用意的“僵尸文”,实在是没有那种写的必要;而没有信手拈来式的能力,还有就是怕写的不好有损于本书的雅致

  于是,休息日通过网上各种资料,我查阅有关书评的资料,费了几十张纸张,拖延到夜深还是不能满意地写出一段文字

  ......

  著名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李长之说:“书评,要同情了解,无忌惮的指责,可以有情感而不能有意气,可以有风趣而不必尖酸刻毒,根据要从学识中来,然而文字仍需是优美有力创作。”

  没有“无忌惮的指责”,就不能叫合格的书评。同样,我对这本书也有一些指责(或称建议)。第一,作者引用了很多他人的观点,显得自己的观点较少,或许是因为作者自己觉得“人微言轻”而不愿意多言,但这就显得有点“妄自菲薄”了。第二,有些章节、有些话存在重复地方,从而显得有些不够简洁。第三,书籍的排版太密,看起来容易疲累,导致本书显得有点儿类似“读者不友好型”的图书。不过,相信作者后续会用心矫正啦!毕竟丰富、精彩的“大数据”--内容才是我们追求本质

  通过粗读、精读几遍,终于与11月17日夜完成此文。这便是我对《品味大数据》的所想所感。

  希望每个人都能从《品味大数据》图书中品出属于自己的味道互联网如此流行的时代,大数据,你懂了吗?

  是为,我的《品味大数据》。

  《品味大数据》读后感(二):推荐

  在书店偶尔看到了这本书,书名没听说过,最吸引我的还只是是“大数据”三个大字,毕竟它太火热了。一般我在看书之前都会在网上搜一下书名和作者,这本书也不例外,可是这本书目前影响不大,作者虽是名博士,但是名气不太高,看了一下出版年份,16年10月的,新书,于是我就只是想抱着简单了解一下大数据的心态,掀开了这本书…… 然后,不常评书的我来为大家简单推荐一下它,推荐对象为对大数据认知程度不深但是很感兴趣的人,这本书绝对可以成为你们关于大数据的优秀启蒙图书。 作者学识挺广泛,此书虽是大数据科普类图书,但能从中看出作者挺有文学素养一般来说科普类的书籍都比较乏味,可是这本书不同联系我们身边的生活实际,举了很多典型的例子,也有好多以故事的形式来向读者进行阐述说明,语言不形式也不官方,通俗易懂。既能让读者认识到大数据,过程中又不会产生压力或者难以读下去的想法。从这本书中,我们几乎能看到整个“大数据家族”,大数据相关人物、书籍在书中都有说明体现。 事无完美,我个人认为这本书仍存在一些缺陷,书中对大数据讲述很全面,但是觉得深度还不太够。不过话又说回来,“大数据”覆盖面很广,没有哪一本书能全面覆盖住大数据,而且大数据还在不断发展中。还有,价格上对于我这种没毕业没工作而且家庭不太富裕的人来说确实有点贵。虽然做了一番思想斗争后我买了,不过为了其他潜在读者着想,降降价吧,不少人会在价格方面望而却步。如果作者能看到的话,希望考虑一下我的意见哈。 这本书质量还不错,对大数据感兴趣的朋友们,不妨看看此书。

  《品味大数据》读后感(三):猝不及防的一波安利!

  眼下大数据风头正热。感觉大数据已经成了创新力,生命力先进标签,各种文章自然是谈个不停,而且无不描述的神乎其技却又十分科学让人信服。惶恐于压死在知识链低端的现状,我琢磨着该了解一下大数据是什么了 于是我怀着对大数据虔诚憧憬,打开电脑,输入[大数据是什么?]

  《品味大数据》读后感(四):评一下《品味大数据》这本书

  作者:rockzhy(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590821118/ 今天要好好评一下《品味大数据》这本书。 我是标准文科生,觉得所有自动生成的好评,都不足表达这本书之好。这是一本理工男写的人文书,更是一本人文素养深厚的理工男写的理工书。这样的评论,不是矛盾吗?一点都不矛盾。 在书中,你可以看到作者在书中恰当好处地引用杨伯峻先生的《论语》释解,要知道杨要甩某丹不知几条街。在书中,你可以看到众多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包括人文领域的的大咖在张博士的笔下一个个都鲜活了。中国历史大咖黄仁宇教授大家都不陌生吧,在这本品味大数据中也有客串噢。 这本书不仅关于大数据,更有很多很深刻的思想在里边,只要打开书,随处都有思想闪光点。比如对“磁芯存储”技术的评论,就具有很强大的审辩性思维特质,就是critical thinking特质,由于这种特质在现今的教育话语中极其稀缺,尤显得珍贵。 灯下醉汉寻钥匙的哲思故事,更是令我激动不已,这不就是“We are our choice.”的最好注解吗? 这是一本不仅适合理工男读的书,更是一本适合文科逗逼读的书。是一本理工男写的人文书,更是一本人文素养深厚的理工男写的理工书。 稍有遗憾的是要是,书的后面有Index就好了,就是“索引”。这个索引很重要哦,人名索引,理论索引。能够让我们按图索骥谢谢作者,谢谢北京大学出版社。收起

  《品味大数据》读后感(五):《品味大数据》——我的读中感

  之所以叫“读中感”,是因为我还在阅读中,却已经忍不住跑来评论了~~~

  拿到此书,迫不及待的去看《品味大数据》的序。不知是什么时候养成的习惯,也忘记是谁教给我的方式:每次,面对一本书,就会先去看序言。总认为序言是一本书的点睛之笔,说实话,虽然有些鲁莽,但是我很大程度上喜欢用一本书的序去判断一本书。喜欢先看前言、序,早已成为我的一种怪癖。《在路上,学而时习之》,如序中所述,大数据如此火热,很多人都想从中分一杯羹,可是没有太多的人知道到底什么是大数据。这“很多人”里,就有我。此刻《品味大数据》在我的手中,很受用。整片序读完,让我十分急于接着看,因为在序中,看到了十分想了解的东西。这篇序看完,让我感觉作者是位涉猎面很广的学者,不仅仅局限于大数据。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点想法与感悟:

  在第一章中,开始阐述大数据史。关于数字,以时间顺序讲解了数字的来源、计算方法等,统计学的诞生,促进了数据思维的渐起。

  其实,个人而言,不太喜欢西方古代的那段历史。也许是我的认知太过肤浅,总觉得那段历史,成就了一些人、也埋没了一些人,因我为埋没的人感到无比的惋惜,而不喜欢那段历史。想来,其实都一样,哪个时代不会埋没人呢?哪个时代又不会造就人呢?只是在看西方古代史的时候太过突出这一点而已。于大数据的兴起,也是因为那时人们的发现改变,才促使后人能才在巨人肩膀上,更好的发展这个世界

  在这一章,我细读了1.10和1.11。这是美国近代的人口普查与中国古代的人口统计。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黄仁宇先生的论断确实让我眼前一亮,但个人认为缺失数目字管理”带来的混乱与作假猖獗,只是明朝灭亡的一颗炸弹,而导火索和火种,便是统治者官员与一些不可抗力(如天灾)等。

  在想,何为“大数据”,个人觉得,很早很早就已经有了大数据,只是那时的人们并不太刻意去定义这种现象行为,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事物的研究越发精细深入完善。尤其在这个经济时代,讲求效率收益,对资源的整合利用,促进了大数据的定义与兴起。

  接着第二章,重点细读了《不能遗忘电气时代的传奇——特斯拉》与《现代通用计算机的奠基者——图灵和冯·诺伊曼》。

  第一次听到“特斯拉”是在初中的讲光学的物理课上。只记得当时物理老师特别惋惜此人,却记不起原因。刚开始翻看本书的目录时,就被“特斯拉”这三个字给深深吸引了。经过短短七页的浏览,我真的是一声叹息:既生瑜何生亮。电气时代的悲情人物,并没有埋没才华,却始终无法施展才华。对于爱迪生,觉得对人物的评价要客观啊。可是转念一想,一个人总会有人喜欢、有人讨厌。作为局外者,要尽可能的看到双面,客观评价;而作为当局者,要平衡心态,明白自己的目的与追求,不过多的被世人的眼光牵绊。在创新的道路上,总会有天才与普通人,总会有成名者与被埋没者,追求自己想要的就好了。

  读图灵与冯·诺伊曼的故事时,觉得他们所做的贡献是改变历史的。两人相辅相成,把计算机科学与工程问题解决。随着计算机的诞生,进入信息时代,出现“数据化”。数据不再只是数据,而成为了信息。为之后大数据的提出与发展创造条件。

  进入第三章,如书中所引用:“混沌中自有宇宙,混乱中自有秩序”。本章作为大数据兴起后的叙述,以秩序的探讨为线索。如作者所说:“每一次,从混沌到秩序的过程,都是一个时代的风口科技的浪潮都会带来重构社会的力量。大数据,恰是这样的风口。”也许,所谓真理不是永恒的。就如书中提到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可能真的就只是因为时代的局限、认知与能力的欠缺,而在现有条件下的划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如此的概念有待改善。还是很赞同作者的观点的。

  历史的链条,总是一环扣一环。我们所处的阶段既不是开头,也不是结尾。前三章,用一个个简短又富有文学性,又幽默的故事阐述了大数据的发展历程。

  步入第四章,结束了对大数据史的阅读,进入了对大数据内涵的解读。曾听不同的人们提起的关于“大数据”的各种名词,在这一章中多半都有涉及。对“大数据”的多角度看待和多特征描述,让我对其了解更加的全面。

  而第五章是我尤为偏爱的一章,也许是因为我对哲学的偏爱,更多的是自此之前,我未看过其他有关“大数据时代的哲学思考”的系统叙述。所以很高兴作者能够写出此章,以供阅读。当平常接触的哲学知识与大数据联系在一起时,不仅使我更好的去理解大数据,而且让我换了一种新的角度去看待大数据。

  之后章节的事例,让我更加清晰的了解了大数据的应用。将我从不同地方看到的一些事例更加清晰的呈现在我的面前。而那些我不知道的事例为我提供了更好的了解大数据的渠道。

  其余章节,待我阅读过后,再写感悟。

  如果,你跟我一样,面对书海中纷杂的有关大数据的书,不知该从何读起;你希望了解大数据却又在看其他书时看完几页后昏昏欲睡;你想接触有关大数据的软件却又对着专业书苦苦烦恼,那么请不要犹豫,这本书是一个好的选择。

  《品味大数据》读后感(六):《品味大数据》——不一样的大数据科普

  作为这个时代最为热门的科技话题,大数据相关的书籍备受追捧,本人也不能免俗。在所阅读过的大数据书籍中,这本书最为明显的特色:随性。虽然用这个词来形容一本科普书籍显得极具违和感,但是确实是我能想到的比较切合的词汇。

  本书并没有摆出一副刻板严谨的口气,对大数据概念进行剖析,每部分内容都像一段兴之所至的随笔感悟,将看似毫无关联的故事、哲学、历史随手拈连,细读却都能从中读出“数据”这一连线,从而使文章显得枝蔓交错却毫不凌乱,逸趣横生。

  书的前半部分从数据的产生到数据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的认识和应用,从历史到科技,转换轻松写意,非常适合非专业的阅读者了解大数据的“前世今生”,完全不会让读者因为没有相关知识背景而感到枯燥;后半部分开始逐渐转入大数据的学术和技术领域,介绍学术研究典型的应用和思维,以及最为流行的大数据处理技术Hadoop,对于入门者和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来说,能快速打开观察的视野,也不会让有相关知识背景的读者因浅显而觉得毫无收获。

  当然,毕竟只是一本书,不可能面面俱到,在纯粹的技术层面,介绍的就不够全面深入,但是从科普的角度讲,是一本不错的大数据书籍,虽然不够系统,但胜在颇具意趣,能让读者无论是否精于该领域,都能开卷有益。

  《品味大数据》读后感(七):《品味大数据》,我的大数据思维入门书。

  翻开《品味大数据》这本新书,作者在自序中引用TED创始人丹·艾瑞里(Dan Ariely)的用来描述大数据的一句话就深深吸引了我:“Big data is like teenage sex : everyone talks about it, nobody really knows how to do it, everyone thinks everyone else is doing it, so everyone claims they are doing it. (大数据就像青少年谈性,每个人都在津津有味的谈论它,却没有人真正的知道如何来做,而每个人又认为其它人在做,于是每个人都声称自己在做。)”

  是啊,在当今时代,大数据所受到的追捧和期待已经达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高度,并且无论是从学习生活中还是实践活动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大数据已经无处不在,在各个行业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人是一名电子商务系的在读大学生,所以更倾向于用相关领域的实例来说明大数据在当今时代的作用和重要性。就电子商务而言,大数据与其关系及其紧密。构建在互联网基础上的电子商务和传统零售比较的优势之一就是数据的可获得性。电子商务可以实时得到顾客的来访源头,在网站内的搜索、收藏、购买行为,以及购买的商品间的关联性。这些数据可以帮助企业更精准的为顾客服务。举个例子,某电商平台可以利用对大数据的分析给顾客发送个性化EDM(Email Direct Marketing 的缩写,即电子邮件营销,简称为邮件营销)。若顾客曾经在电商平台网站上查看过一个商品而没有购买,则有几种可能:1、缺货;2、价钱不合适;3、不是想要的品牌或不是想要的商品;4、只是看看。若在顾客查看时该商品缺货则到货时立即通知顾客;若当时有货而顾客没有买就很有可能是因为价格引起的,则在该商品降价促销时通知顾客;同时,在引入和该商品相类似或相关联的商品是温馨告知顾客。

  再比如2016年11月11日阿里双十一对交易额的统计和分析:20秒,超1亿元,小目标就这么完成了!52秒,10亿!去年用时1分12秒!6分58秒,100亿!去年用时12分28秒!1点57秒,362亿,破2013年双11记录!6点54分52秒 ,超571亿元,打破2014年天猫双11全天交易额纪录!10点25分19秒,无线交易额626亿元,超过2015年天猫双11全天无线交易总额!12点29分26秒,超824亿元,打破2015年全国社会消费品日均零售额!15点19分,912亿,破2015年双11记录!18点55分36秒,天猫成交额破1000亿!22点12分,天猫成交额1111亿!22点13分,天猫双11无线交易额912亿,超过2015年双11全天交易额!23点35分,天猫双11交易额已达到1178亿!!23点58分,天猫双11交易额达到1203亿!!这些数据不仅仅是数字而已,通过这些数据阿里不仅可以确定哪些品牌的销售良好、哪些种类的商品的销售量排行榜、还有哪些年龄段的人群是主要的主力消费人群、哪些地区是主力消费地区……而根据这些对数据的分析,淘宝又能在以后的经营中通过有针对性营销手段获利多少呢??这个谁也预测不出来。

  可是作为一个“业余人”,我们怎么才能去搞明白这个当今时代的重要工具呢?我觉得《品味大数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入门的机会。

  在读了张玉宏博士的《品味大数据》之后,想对这本书做一个整体的评价。此书的总体布局大致如下:前三章主要介绍了有关大数据的历史、发展与兴起等方面的知识。接下来一章是介绍大数据的内涵和特征,第五章介绍了大数据时代的一些专业性质的思考,第六章和第七章是作者在介绍完大数据基本知识之后,举出的几个成功的典型的大数据例子并加以分析,第八章是大数据和小数据的比较,第九章是有关大数据的12个小故事及思考,第十张是作者专业性翻译的一些国外大数据专家的大数据文献,最后一章是介绍了大数据工具Hadoop的相关技术和运用。这样由浅至深的布局再加上书中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对复杂隐晦的知识点进行解释描述,很方便我们这些新手在大数据知识储备方面进行从无到有的知识积累。

  数据对我们而言已经是在熟悉不过了,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创造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利用数据,每天我们都在和数据打交道,就像我们常说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就像我们常说的“上得山多终遇虎”,而数据的四个基本特征:大量(Volume)、多样(Variety)、快速(Velocity)和价值(Value)也逐渐被重视和运用,可以说,前三个V在本质上说是在为第四个V服务的。我们收集大量数据,处理和分析不同类数据,不断地快速地生成和处理数据其目的就是为了数据背后包含的价值。未来还有更多的领域可以用到大数据,如大数据医疗,大数据营销,可穿戴设备等等。

  可以说,数据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影子一样,无时无刻的在我们的身边活动。适当了解大数据也同适当了解互联网一样成为了当代大多人应具有的基本知识。《品味大数据》文笔幽默又轻松,内容实在又令人深思,值得一读。

  《品味大数据》读后感(八):值得品味的《品味大数据》

  说实话,这是我读到的最具有情怀的大数据图书,如其书名,它很有滋味,既清新,又有层次感,值得品味。

  说它清新,是说作者的文笔,这是一个理工男写的文艺书,文笔流畅,行文幽默,并不输给很多文科生,还时不时还冒出几句有思想火花的金句,很受益,有点心灵鸡汤的感觉;

  说它有层次感,是说作者从历史、内涵、哲学和历史等四个层面来阐述,这和其它同类大数据图书,是决然不同的。特别是作者可以辩证地引用了很多领域大家的观点,针对“热炒”的大数据,构造一个百家争鸣的态势,正如王符在《潜夫论·明暗》所言:“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闇者,偏信也。”

  在市面上,面世的大数据图书,基本都是鼓吹为总基调,在这种氛围下,书中的反思(第九章),是难能可贵的。

  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前三章,赞同那位“胡说君”书评的看法,如果说沃尔特.艾萨克森沃(Walter Isaacson)所著的《创新者:一群黑客、天才和电脑迷如何掀起数字革命》(The Innovators: How a Group of Hackers, Geniuses, and Geeks Created the Digital Revolution),是一本计算机行业的史记的话,那么这本《品味大数据》,在某种程度上说,也可算是大数据行业的史记,(大)数据发展相关的重要历史人物,基本悉数登场,情节跌宕起伏,有赞叹,有惋惜,有莞尔一笑,有蹙眉冷思,非常值得一读。

  最后,说到吐槽点,也不是没有,那就是图书的排版,确实不那么受人待见,费眼啊!(为这个缺点,扣掉一颗星!!!)

  《品味大数据》读后感(九):《品味大数据》的“魔力”

  大数据这个词时下被炒的热火朝天,作为一个IT行业的在校生,自然免不了对此产生强大的好奇心,在当当浏览了众多书后,我最终买回来了《品味大数据》这本书。(其实是因为打五折,便宜,嘿嘿)

  在我看来,本书具有一种“特殊的魔力”。初看封面,是作者对于读者的发问:“大数据的历史、内涵、哲学与技术,你了解多少?”,本人作为一个IT在校生,之前也看了不少关于大数据的专业文章,看到这个问题脑中不禁一懵,大数据不就是一门单纯的技术么?怎么还就扯上历史、哲学和内涵了?好啊,我还真要看看这所谓的大数据历史哲学内涵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就不信你能写的让我服。于是,带着这个疑问,带着要和作者“一决雌雄”的决心,我迫不及待的翻开了书,结果......这一翻就着了魔,好吧,我承认,作者你赢了。

  读完序言的时候,你会发现本书的第一种“魔力”,那就是行文语言的通俗流畅。简直太容易消化吸收了啊有木有!没有高高在上的学术名词,全是地地道道的口语式表达和生动诙谐的贴切比喻,偏学术的书里,这样平易近人的文字真的不多,我不禁看了看自己书架上的专业课教材,深深的叹了口气,陷入了沉思......这就是差距啊,反正这样的写作方式已经把我深深的“圈粉”了,于是我开始继续往下读。短短的几页序言里,随处可见生动形象的小故事,和对百家之言的旁征博引,而且都注解了出处,我心里不禁暗自赞叹,看来作者肯定狠下了一番功夫,这本书不会白读。

  本书的第二种“魔力”,在于对问题本质的追根溯源。看完一到三章,你会发现这是一部沿着从古至今的时间线写成的“数据简史”,作者从远古时期的人类祖先讲起,探讨了数据的来源和数据思维的形成,然后讲到近代存储体系发展带来的数据量的飞速增长,最后便是数据库的发展和今日大数据的兴起,短短三章,便道透了大数据的“前世今生”。合上眼,一幕幕画面从脑海中飞驰而过,那是千万年间数据发展的历史画卷。睁开眼,烟云散去,今日之大数据,跃然纸上!

  本书的第三种“魔力”,在于对客观事实的深刻思索,也就是本书四到六章所讲的大数据的内涵和哲学。第四章大数据的内涵讲述了信息的形成与信息集合所带来的价值,第五章大数据的哲学思考从本质上探讨了信息以及大数据对人类的意义,第六章大数据研究的第四范式则探讨了大量信息的产生导致的人们对研究世界所遵循的科学方法的转变。读书时让我思考(或者说走神)最多的也是这三章,其中要特别说一下第五章——对于大数据的哲学思考,前面有书评说第五章写的不好,看不懂,只能“呵呵”,可能是没能理解作者之前的铺垫。个人认为第五章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因为它预言了一个极有可能成真的未来世界,那就是“万物皆数”——将万事万物都算法化。这个观点和《未来简史》不谋而合,令我一度陷入了长时间的思索,试图理解其本质。个人认为,唯有一本能真正发人深思的书,才是一本好书。

  本书的最后一种“魔力”,是作者对大数据正反观点的思辨和对现有大数据技术的全方位罗列,也就是本书七到十一章的内容,第七章讲述了大数据应用的三个案例,第八章是对大数据缺点的冷静反思和对小数据的探讨,第九章则论述了一些针对大数据的反面观点,第十章是大数据生态圈的全技术介绍,第十一章则是一个具体大数据平台技术(Hadoop)的介绍。读书时这五章是最最最难啃的,特别是第十章大数据生态圈的全技术介绍,大数据现有技术之多,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读这一章时我胆战心惊如履薄冰,生怕自己一个走神就遗漏了一个重要的实用技术。作者通过这一章揭开了大数据技术学习的冰山一角,如果想要真正让大数据落地生根,就需要这些实用技术的支持,而这些技术需要几十本书甚至上百本书的积累!大数据之路,任重而道远呐!在此我友情建议此章可略读,掌握技术概念即可,若想深入理解则事先预留大量大量大量时间用以查阅注解资料,如果你能都学会了......那也顺便教教我吧:-D

  说了这么多本书的“魔力”,也来谈谈本书的一些缺点吧,个人认为本书各章节之间的逻辑性不够强。书整体分为了历史、内涵、哲学、技术四个模块,但是各模块之间没有统一的串联起来,这算是本书的一个小瑕疵吧。

  最后,通读本书之后我还收获了一个意外的惊喜:看《大数据时代》这本书时,我惊奇的发现这本书我好像已经读过了一样心领神会。我想这得益于作者在《品味大数据》中大量援引的有关《大数据时代》《数据之巅》《文明之光》《乡土中国》等书的观点,这些书虽眼未读,但心已读。这也是本书没被其他人发现的一个优点吧,哈哈

  《品味大数据》读后感(十):《品味大数据》读后感

  正所谓“人丑就该多读书”。趁着这段时间有些闲暇,自知不是帅得那么乱七八糟的我,就找来一些闲书读读,经过几天的奋战,终于拿下了这本由张玉宏博士写的《品味大数据》。

  我这人缺点很多,比如说,记性就不大好,所以,就来凑热闹,写写有关这本书的心得体会,主要是想给自己留一个念想,如果忘记了书中的一些观点或收获,能把这个读后感翻出来瞅瞅。

  说实话,读这本书算是自己的一次拓展,是对思维的开拓而非领域。因为本人在此之前读了很多本关于大数据的书。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前几章写的确实不错,带给我的是脑洞大开的那种喜悦和对我的一次提升的挑战,而恰恰是这本书的前几章决定我要给这本书写点什么。

  第一天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痛苦”的读完了前三章,为什么说是痛苦的?因为这部分内容在我的脑海里没有出现过,其实每个人在接受新的知识的时候,都是痛苦的。而人痛苦的过程恰恰是我们提高的过程。在痛苦中,人的成长往往是最大的。我看过很多大数据方面的书,但是这本书是唯一告诉我大数据是如何从zero to one ,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大数据的应用。由此,也可以看出笔者阅读面之宽泛和缜密的思维能力。

  我给前三章的定义是:寻其本源,这种思维是很多人不具备的。而这种思维往往是技术走向尖端的必备,最基本的往往是最难的。所以,我觉得若想成为大数据的从业者,此书不得不看。

  而对于毫无理工科背景的人来说,这本书是极佳的开拓眼界的机会。这种开拓眼界的机会的回报必将会在未来工作中得以彰显。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未来的企业运营,商业管理都将是以大数据管理为中心。而作为新时代的打工者,面对企业改革是在所难免的,没有大数据认知体系的人必将在企业变革中淘汰。

  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书中第9章——“12个小故事,思考大数据”,这是作者发表在CSDN的文章“来自大数据的反思:需要你读懂的10个小故事”的扩展版。

  老实讲,正是借助度娘,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那篇文章,感觉写得还不错,才让我本人开始关注作者本人。不得不说,这些小故事(或小段子),充分而又生动地说明了大数据对于我们生活的利与弊。

  大数据时代才刚刚开始,特别是在中国大数据资源还很稀缺。这里的资源特指:大数据从业者。

  对于已经入门的大数据从业者,书中第10章的“大数据技术漫谈”不应该仅仅是走马观花式的读一下,而是应该认真的研究一下。作者为读者搜集了如此丰富的大数据经典文献,着实让人感动。这103篇的大数据文献,是大数据技术发展史上的经典。对于经典,我们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应该错过。

  这本书最后一章的Hadoop实战,是所有大数据从业者都必须要掌握的技能。我们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未来不管是数据类型和处理数据的基本模型都将是非结构式的,而这也恰恰是Hadoop成为主流的原因之一。所以对于有意成为二十一世纪最性感工作——数据工程师的初学者们来说,这本书应该被视为入门备选之一吧。当然了,如果想深入,还得找更加深入的著作来读,比如,就像这本图书的作者在文献中建议的《Hadoop权威指南》、《Hadoop实战》等。

  但是,不得不说,也不怕得罪作者哈,这本书有一部分着实让人头疼。那就是书中的第5章——“大数据时代的一点哲学思考”,我只能奉送两个:“呵呵”,完全搞不懂在讲什么嘛。对于这部分,我不能说笔者写的不好,只能说明我还有待提高。对于哲学零基础的我,完全搞不懂这些哲学上的问题。所以,在这里奉劝各位无哲学基础的读者,此章可以略过。当然,如果你有意要挑战一下自己的话,你可以试试看。

  这本书的信息量非常庞大,这是缺点,更是优点。这也恰恰为读者解释了书名的本意,品味的过程在于任重道远。在品味中不断回味,才是真正提高的过程。建议读者不要像猪八戒吃人参果那样,在短时间内整个吞下。好书要慢慢品味,细细品尝。给自己一些时间不断的回味,人的能力都是在回味中不断提高。

  这本书的美中不足还在于,虽然,图书作者力图让读者形成自己的大数据认知体系,但书中并没有涉及到比较系统的大数据商业实战化案例。虽然书中也提到不少大数据的商业化应用案例,但是仅仅是泛泛而谈而已,这对于从事商业人员的影响是远远不够的。起码对于本人来说,这些案例根本不足以满足我的需求。建议笔者再版时,能增加一些最新的大数据商业化案例,加以分析。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关于这本《品味大数据》的浅薄认知,如果拍砖,还请轻点,我都说我人比较丑了,再拍扁了,还能找到媳妇吗?如果你想用钱砸死我,来吧互相伤害吧,哈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