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还是很喜欢你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我还是很喜欢你的读后感10篇

2018-04-20 21:1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还是很喜欢你的读后感10篇

  《我还是很喜欢你》是一本由苏豆芽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8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还是很喜欢你》读后感(一):一直都很喜欢

  这并非严格的书评,只是在被书中的某些东西戳中内心后想到的一个故事。看书的时候像一个人站在无边黑夜,那些熟悉孤独恐惧又通通袭来。我惊讶有人可以将孤独写的这么透彻,所以在看《拜托了,大魔王》《说再见的那一年》时忍不住掉眼泪谢谢豆芽。

  明天,不过是重复的今天,坚持到零点就到了。小说里写的明天也不过是一个又一个今天的重复。想明白这一点,是在她26岁的时候。

  一个人的生活没什么不好,吃饭,睡觉,上班,几个月一次出去见朋友,剩下的时间都在看书、写东西,打扫卫生。从未有人来过,但房间里却始终干净的让人以为主人有洁癖。没有洁癖吧,只是无聊的时候便喜欢收拾东西,扫地,一遍遍的擦桌子上的灰尘。看小说的时候不停幻想可能有一天自己不想生活了或者厌倦了这样的重复,就会离开,去另一个世界或另一个地方。没什么可牵挂的,父母遥远家乡,足够安度晚年。以前不敢想到死,因为不敢想象亲人因为自己死了要哭的多么伤心,害怕给别人麻烦。但现在,都无所谓了;他们可能会悲伤一阵,但总会过去。

  看小说看到嚎啕大哭,已经想不起前任的脸,感觉像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也幻想有魔鬼来到身边,如果他要求自己交出灵魂,那肯定愿意,就那样,慢慢的变成一个透明人也是不错结局

  死的念头始终缠绕着她,开始想象男人拥抱,亲吻,做类似的梦,被另一个身体环绕的感觉如此熟悉,醒来头痛欲裂。看大量的稿子,读很多的书,对着电脑不停的敲字,时间一天一天的过,从9月到12月像是被累积成一个点,看不到100多天的日子是怎样过的;4月和他分手的时候,她哭着求他不要走,哪怕不爱呆在身边也是好的。他走后,她吃了很多药,慢性自杀,却始终没死掉;再去药店拿药的时候,被拒绝。是真的想要离开,却靠一点点惯性又活过来,开始吃东西,打扫卫生,工作

  可生活就是始终的重复,长久的呆在房间里,如非必要绝不外出,头发很久没洗,衣服随手抓过来一件就穿,害怕听到任何陌生声音,拒绝电话

  像一棵草,长在贫瘠土壤,慢慢腐烂。

  《我还是很喜欢你》读后感(二):一位新女性小说作家的自我修养

  我曾经抄录过一段话,是在定义身为写作者目标:帮助其他人感受到这种惊奇与震慑。作者要能以全新的角度看世界,看见那些能令我们惊讶的一切,那些闯入我们局限的狭小天地事物。苏豆芽在新书《我还是很喜欢你》中做到了,所以,我看到了她写作世界里的天宽与地阔。

  在我有限认知和写作经验里,我发现小说家神奇之处也就在这里。她能够通过自己的叙述方式结构手法,把感知理解的世界,用一种几乎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方式,写下来,让他们看到这种已经存在的,但只有极少人感知到的东西。

  所谓观察能力、感知的能力、抒写的能力,都是对小说家所需做事情的拆解,因为在一个小说成熟之前,需要这些步骤

  苏豆芽的新书给了我很多惊喜,至少在阅读的时候,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在不断地接收信息,每一篇小说的内容都那么丰富,那种源源不断的信息,让我振奋和惊奇。

  写作是很容易陷入自得和自我的,自得容易满足,自我容易偏颇,所以小说家的感受在充满灵气同时,还不能过于跳脱。

  苏豆芽写了一系列都市女性故事,她们是虚构的,但来自于生活。不要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事情,会写和不会写的区别就在这里,这是一道沟壑深不可测。用生活滋养出来的作品会更有生命力,而用自己的经历滋养写作,很快就会被榨干。苏豆芽的女性小说属于前者,她有一种能力,可以从生活中一瓢一瓢地舀出水,用这些水来灌溉自己的人物和故事,让他们更饱满真实

  在这些故事中,我看到了无数种复杂而多变的组合,这些人物毫无关联,但又紧密交织,我从中看出了现实生活的景象。这是一面哈哈镜,苏豆芽用轻科幻和想象力让故事变形,夸张出我们平时无法自己发现的事实

  在《我还是很喜欢你》中,有势均力敌的小编辑和小明星的猜忌和心机,有患有失恋后遗症到三里屯甜品屋寻找慰藉少女,有爱上穿睡衣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龄未婚精英青年,有与情史恰似盖茨比的影视公司老板相关的杀人案,有天才女童成长嫁人后遭遇可怕谋杀和奇幻梦境,有所有秘密都在人与人不信任荡然无存的新世界,有代笔作家与作家与助理之间的情感纠葛,有不同人的视角呈现出的斑斓而诡异的夜晚……这些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有的故事还能从故事中分裂出另外的、崭新的,能够重新定义的新故事。这才是最令我称奇的地方。

  我觉得这是一本读起来不会疲惫且容易停不下里的书。因为,它是完整的,丰富、层次分明、充满变化和多样性。我从第一个故事《噩梦主角》开始熟悉苏豆芽的写作方式、语言风格,但直到最后一篇读完,我还是觉得她是没有停止,她在每一篇里都有呈现出新的东西。精巧的结构也好,锋利且贴合的语言也罢,总归是让人觉得应该如此的。

  苏豆芽的有趣还在于,即使在最后一篇,她还能让我觉得不舍得读完。前面十篇我已经熟悉和适应了她,但就像打牌一样,我以为自己摸清楚对方的牌路,其实,她总会在我以为猜对她下一张要出什么的时候,亮出一张让我输得心服口服的底牌。

  我个人很偏爱《拜托了,大魔王》和《说再见的那一年》。大魔王的整体走向和剖析出的内核很像推理日剧给我的感觉。那种递进和抽丝剥茧,如此纯熟,她多像一个拿了二十多年菜刀,能够轻易就烹制出一席盛宴的名厨。而那一年里的L,他所经历的成长是许多人青春期的缩影。我能够从中看到自己,并在他经历一年真正获得成长后感到解脱

  在读完整本书之后,我发现,苏豆芽所写的很多女性都是有心机的、善于伪装自己本心的、能够在获取物质之外想要追求更多精神的。这是她们的群像,并从故事中坦露出一些孤独、不快、悲伤的迹象,她们在生活中挣扎,现实碾压着她们必须武装起来,用美貌、小聪明圆滑世故

  写作者的慈悲心和责任感,或许可以在锋利如刀的生活里,成为一种抵挡戳透皮肉的案板。

  所以,苏豆芽在呈现这些不快和失落之后,并没有真正的让人物坠落,她的故事里有一张无形的网,接住了这些人,她们的友情爱情,自我治愈的能力等等,让她们在都市里能够获得喘息和恢复的机会

  这是一种温柔包容,让人心生警觉但不悲观

  《我还是很喜欢你》读后感(三):花花世界里,还是她知女人心

  文/残小雪

  苏豆芽辞职在家后,完成了自己第一本的作品,真是算得上厚积薄发之作。多年的资深图书编辑,对于好作品自然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而她,也必然创作的出如此的好作品。

  最初注册豆瓣之时,就已经开始关注她,那时还是个多多分享书籍和生活的文艺少女(尽管现在已经是一个花式秀恩爱专家),她喜欢用各种清单安排自己的生活,每一日的计划井井有条,我很羡慕一个把日子打理的清晰明了的人。

  秋天安排了密集的出游计划,在各种语言混杂的候机厅和飞机上看完了这本书。苏豆芽的故事陪着我翻山过海,去过很远的地方,然后又回来。

  书里几个小故事女主角都是赵小青,她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了一群人,一群那样在爱里摸爬滚打女人

  尝试过爱与被爱,擅长伪装却又带着点自私的女人;或者是结了婚却丢了爱的家庭主妇;又或者是寂寞的爱着机器人的姑娘

  女人的一点点的细腻小心思,都被作者写进故事里,用她独特的舒缓的节奏讲述出来,在巧妙的结构里,带着冲击力量。每个故事都有让人一口气读完的吸引力,让人期待着这一次,赵小青又做了什么样的选择

  让人心动的情节都是源自与生活的,被深深的挖掘和精心的排布,在充满了奇思妙想的风格里,罗列出专属于苏豆芽的一种叙事方式。读着读着,就按照文字指示,慢慢看穿人与人之间无可言说的关系

  《拜托了大魔王》有最新鲜的视角,呈现出故事主角们千丝万缕联系,都市里的男男女女,各自怀着心事穿着面具,见面然后告别,身后都有长长的一出戏。原本这样的关系通过传统的方式是很难表达的,有了大魔王这个视角,仿佛又能看穿一切,带着些残忍,给读者们呈现着真相

  《失恋甜品屋》大概是最能收割女人心的故事了,在极度的失恋的悲伤之后,谁不想在一口甜腻腻的蛋糕里忘记了全部的过往。可真的把那些记忆忘却,又要千方百计找回来,想要忘却的前男友,还要再去爱上,最后只得无奈放手。女人就是这样矛盾结合体,反反复复的,绕着路过日子。故事里的赵小青内心的期待、孤独、失望,在浅浅的文字里,混合在一起像杯滋味丰富的鸡尾酒,每一口都是惊喜。

  《穿睡衣的男朋友》是个陪伴与寻找爱的故事吧,赵小青被机器人照顾的井井有条,幸福的像小公举。经历曲折,又遇到属于自己的爱情。真是个暖心派作品,让我们沉浸在这样庞大的想象力中,愿意相信,有些人总会相遇。

  也许所有故事里的赵小青都是我们每一个人,或者说,多少带着些都市女青年的影子。爱幻想,有小悲伤和小欢喜,然后回归在平淡的生活里,各自离场。

  从头至尾的阅读,每一篇作品都让人喜欢。与市场上的其他小说集相比,如今这样精雕细琢,字字有心的品质已很少见

  我还是很喜欢你。在读完最后一个字之后你也会这么说。

  《我还是很喜欢你》读后感(四):虽然封面少女,这却是一本真正成熟而优秀的小说集

  苏豆芽说得很对,她实在是太适合写小说这个行当了。看到《秘密银行恐怖袭击事件》的时候我就这样想,整本书看完之后,我更加确定了这样的想法。这本书虽然是她的处女作,却没有任何新手的青涩和磕巴,从曾经的资深图书主编,到现在全职创作的作者,苏豆芽交出的是一份成熟而让人满意的答卷。

  目前市场上由青年作者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很多,要么有套路可循,读起来毫无惊喜,要么剑走偏锋,在文学性上面钻得太深,少了些讨人喜欢之处。而苏豆芽这本书做了一个很好的均衡,11个故事的可读性都很强,同时在语言和叙事结构方面又有所雕琢。总的来讲,这本书即使还不能用“惊艳”这样的词语来形容的话,它的综合得分可以说是在青年写作者中以黑马的方式平地里杀出来,然后遥遥领先

  这本书有两个我很喜欢的地方。一个是奇,剧情奇,想象奇。看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苏豆芽如果转行去做编剧的话,可能会产生奇妙化学反应吧,难怪书里很多故事都被影视公司看中了。众所周知,以都市为背景写小说,通常是很难写出新鲜情节的,来来去去无非是尔虞我诈、相爱相杀,但是苏豆芽做到了,这来自于她的幻想能力,在每个故事里加入了一点幻想的元素,顿时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了。比如《失恋甜品屋》里的记忆清除术,比如《穿睡衣的男朋友》里的人工智能技术,比如《拜托了,大魔王》里的大魔王形象,还有《秘密银行恐怖袭击事件》里的黑科技。这种新奇怎么体现出来呢,举个例子,很多写作者都尝试着用过多线叙事、人物交叉的结构,但是这种群像式的描写很容易让故事的内核无法统一,苏豆芽加入了“大魔王”这样一个形象,直接就有了一个表达出口,并且如同一个悬念一样留到了最后。

  另一个喜欢的地方是精,字里行间精心锻造过,人物形象精心雕刻过,却有丝毫没有刻意的感觉。或许是长期的编辑工作给苏豆芽带来的语感,行文之间毫不做作,既不艰涩难懂,也不粗糙生硬,写都市题材角色本身就自带了三分“作”性,稍微看两眼电视里热播的都市题材电视剧就明白了,书中无论是对话也好,动作描写也好,能够摆脱掉这种“作”性,着实是很考验功底的。书中大多数主人公都叫“赵小青”,却又都是截然不同的“赵小青”,但每一个心里都住了一个苏豆芽,她能够捏住她们最柔软或者最阴暗的部分,然后写得恰到好处。比如《我还是很喜欢你》里,“赵小青”这个小助理刚接触偶像时的欲言又止、委身于偶像后的惴惴不安、与同事暗中较劲儿时的小鸡肚肠,全都跃然纸上

  总觉得苏豆芽脑海里有一个奇妙的世界,里面住着很多具象化的人物,她对他们了若指掌,伸手拨动着他们的人生转盘,然后就有了一篇又一篇的小说。个人最喜欢的是《说再见的那一年》,很有村上春树的感觉,写青春少年时的彷徨感伤,写得沉稳内敛,个中的情绪又止不住地往外冒,让我直想拍手称赞。

  当然,这本书我觉得最赞的地方,莫过于扉页那一行“给苏先生,第五年了”,这一对朋友圈最强秀恩爱CP,都能够写出如此好的小说来,并且风格各异,着实让人艳羡。

  《我还是很喜欢你》读后感(五):爱情是一道难解的谜题,而我们则妄图成为破解它的人

  周末朋友小聚,聊来聊去总躲不开爱情这个话题。但通常情况下,只要一聊到爱情,大家立马就高潮起来了,不管是有对象的还是没对象的,不管是有正牌伴侣外搭秘密情人,还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立刻都化身成情感达人、两性专家。

  甭看他们谈得热火朝天,内心深处的孤独寂寞冷总是不为人知的。

  爱情是一道难解的谜题,而我们却总妄想成为那个能够正确破解它的人。

  所以,我们就难免会因爱而恐惧、因情而生疑。于是,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便总会有那么一两张面孔浮现出来,比如在深秋冷雨之夜,或者酒醉心碎之时。

  如果你像我一样,心头挂着一个沉甸甸的名字,那么不妨看看苏豆芽的《我还是很喜欢你》。这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短篇小说集。故事里那形形色色的人物、各种各样的人生,都在苏豆芽的一支妙笔下渐次地铺展开来。

  她写的故事,好像是别人的人生,可这故事里的人物却又带给我们一种格外的熟悉感。比如,《这可怕的恋爱》里的励志女神赵小青。原本是个又胖又土气的姑娘,结果通过坚持不懈地塑身以及提升自我能力,成为了一个工作能力突出且优雅成熟的女性。她的种种励志行为,无非是为了一个暗恋对象,这与大多数姑娘们的日常生活何其贴近!只是,当她真的感受到了恋爱的滋味时,那个爱着她的人却又出国培训了。爱情的花朵可能再次凋零,但这个故事里的赵小青却在一段关系里迅速地成长起来,而不再是原来那个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的那个自卑姑娘。

  爱情可以成为一种动力,但也能成为杀机。

  就像《盖茨比杀人案》中的宋星辰,一副江湖习气,却为了自己少年时代爱慕过的姑娘而卯足劲头。其实,他也只是想尽力地让对方生活得好一些。他守护她,就好比守护年少时代最美好的梦想。为了她,他失手杀害了自己的妻子,对此,他倒也言行坦荡,敢作敢当。

  爱情带给人勇气和欢喜,但也有数不尽的哀愁,而那种青涩、稚嫩又朦朦胧胧的情感则彷如细密的雨丝,缠绵悱恻且清新清香。

  《说再见的那一年》,便是一个洋溢着清淡哀伤的情感故事。站在人生十字路口上,任谁都会生出一些迷茫和焦虑。而苏豆芽正是通过讲述一个个相聚、别离、相互争执又完全释然的场景,再现出一个纤弱少年向文弱青年的“进化”。

  这十一篇故事,风格各不相同,犹如十一个姿态迥异的佳丽。你不能说哪个比哪个更好看,只能听从自己的内心,找出与自己心灵真正投契的那一个。

  苏豆芽的文字,力道老辣、灵动十足。男男女女之间的情情爱爱,多少人都写过了。可是,爱情这道难以破解的谜题,依然没能解答出个因为所以来。

  可是,至少我们还有好故事可以读,还有那么多的悲欢离合等着我们来感慨。我们倒不必成为破解爱情谜题的那个人,只要感受它、享受它、经历过它,不就足够了吗?

  《我还是很喜欢你》读后感(六):我们深刻地付出时间和生命,却轻而易举的薄待了感情

  我们深刻地付出时间和生命,却轻而易举的薄待了感情

  苏先生

  大概在近十年出现的女性文学里,我没有遇到过像《我还是很喜欢你》这种文字:精致、高妙、性感、深入骨髓的心颤,宏伟的现代性和未来感,以及超乎寻常的信息含量。

  它们饱含着女性文学特有的灵气和才情,娇嫩又受宠。

  不论这些小说的主题多么大,它依旧站在少女般那精巧的新鲜里。在那最好的年华里享受年纪赋予的一切特权。

  打开苏豆芽的文字,就像站在第一次为某个人哭泣的那一天。就是这种态度,难以置信的迷人。

  要给它们给出一个明确的感觉,那就是富有活力的倔强倨傲,令人羡慕的欲罢不能。苏豆芽的文字就是一种自信,她带着出生时的干净。她能写透,也能抓住,抓住被人们逐渐忽略的那么多个体差异,而这些震撼其实来自于我们都曾经历过,觉察过,却最后被我们忽略,甚至遮蔽,直至自耻的内心。

  更加坚定的是,苏豆芽的写作无比广阔,她用极其先进的元素,去解决普通小说元素无法解决的问题,使得小说无比炫目多彩。这些独特的品质出现在《穿睡衣的男朋友》、《失恋甜品屋》、《幸福中转站》和《秘密银行恐怖袭击事件中》。

  爱情那么急迫的消失,不安随处袭来。要是爱情能储存转移,那是多么美好的愿景。《穿睡衣的男朋友》不仅仅给出了一个寄托,更深刻的是展现了都市女性情感的孤独症结所在,人和人之间的冷漠令人心疼,还不如人和器物之间的链接渗入血液。《失恋甜品屋》用一个概念来展现歇斯底里的爱,爱的折麽,无可删除的铭刻,使得在爱中竞跑的人们选择轮番去清除记忆,是啊,爱情是那么美妙又是那么残忍。关于日常生活转化在记忆里的情感对我们的改变,《幸福中转站》给了答案。当我们失去一个人,或者一个熟悉的人变的陌生时,只有记忆是存真的。《秘密银行恐怖袭击事件》是一种对秘密的惩治,每个人害怕所有的秘密不胫而走,而秘密也是我们区别和他人关系亲疏的最佳证据。

  爱情的消失、获取,记忆,秘密,苏豆芽在我们猝不及防的阅读习惯中,用新的写作手法,给了新的思考方式。几乎在我们有产生意料之中的节口,她便极速反转。

  理解,是这部作品中很突出的一个主题,作者用特别独特的设计来展示人和人之间的隔阂。《噩梦女主角》里两个从小对生活惶恐的女孩子,在十多年后的城市里彷徨,相互怜悯又相互信任,意识流记忆式书写串联整个故事。《拜托了,大魔王》分别用几位不同主人第一角度展现自己内心的恐惧,一位无所不知的魔王会在他们最最无助又冷静的时候光顾,是心魔。《飞机城堡里的小男孩》这个复线文本是每个少女都有的谎言,她们在自己年少的时候为自己建造的童话,对美好的未来的期许和对现实生活落差找到的平衡的理由。这几个小说外表冷峻内里炽热,关爱悲悯之心跃然。

  在《我还是很喜欢你》、《这可怕的恋爱》、《说再见的那一年》《盖茨比杀人案》中,作者尽情发挥了她对孤独的书写。人啊,是多么聪慧又对么无知的物种,它们伪装自己,给自己戴上种种面具,然后去接近自己想要获取的东西。《说再见的那一年》中少年L的成长心理那般孤独,友情的寡淡,使他把内心寄托于一个陌生女人,最后破茧成蝶长大了,读来刺入人心。《这可怕的恋爱》中的不满、《我还是很喜欢你》中的不适、《盖茨比杀人案》中的不解,作者采样广博,书写极富深情。

  在适当的时候,遇到一个理解自己的人,能牵手常伴左右以应对生活的无常,这是多么需要精心去遇见的?是小说在不断探讨的课题。苏豆芽是个复合型选手,她的写作有纯文学摄取人性和社会的本质素养,有类型文学的故事构架能力基因,她的作品关照内心深处,重视社会和成长对人心带来的复杂和无解。她在为我们忽视的谜题进行解谜,记忆、恐惧、秘密、童年、贪婪、不轨、举手无措的爱情,这些我们必须接受的,又无法分享的,借用她的小说我们去联结。

  这本小说还隐藏了一个功用,那就是用同一个叫“赵小青”的人,幻化成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去为我们冒险,替我们狂烈、撕碎,替我们承受。同时作者在随书的别册里给我们配好了十一把钥匙,以解开十一个故事。我们在活着的时候,那般注重我们付出的时间和生命,得失成败都以它们来计算,而忽视了感情。恰好是因为我们经历的感情,让我们是我们自己,让我们区别于他,让你爱上了他。也正如此,我们生活的孤独和不解才那么难以启齿,不便与人随意谈起。

  《我还是很喜欢你》读后感(七):少女苏豆芽的奇幻王国

  每个小女孩内心里都有一个童话世界,但不是每个女人都能驾驭一个奇幻王国,少女苏豆芽在《我还是很喜欢你》的短篇小说集里用十一个故事,便建立了这样一个王国。

  那些片段的、模糊的、风格多样的、挠人心痒的幻想,都是少女苏豆芽敏感内心里的王国布景。它们有种魔力,让你想去抓住、窥探,却发现象谜一样,如同苏豆芽般让人抓不住,猜不透,又有细微处的感同身受,充满吸引力

  十一篇故事里,个人最偏爱《说再见的那一年》,文章偏日式文风,让我联想到了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和《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少男少女的小心思、小情绪、小混乱,有着淡淡的忧郁,懵懂原始的冲动与性,对身边好友理不清的眷念。L、林娜娜、小喵和陈锋之间的那种暧昧、纠葛、微乱与挂念的感觉,让我觉得很“村上”。L和乔乔火车上的那段邂逅,以及恰到好处的一些对白,都特别合我胃口。如果类似于“就是什么都不做就会幸福的年纪,只做一些无聊的事情就可以很开心的年纪”这样的话语,稍换地方,一定会让我看得十分尴尬。我想苏豆芽是深刻感受过孤独的人,在那些抑郁情绪笼罩她时,不然不会有L问乔乔:“为什么会喜欢这样风格的音乐呢?”(北欧的哥特摇滚音乐)乔乔回答的那两句,“只有真正寂寞过的人呢,才懂得的。”“你要学会一个人生活,一个人好好的”。倘若没在那种语境之下,随口就出的“一个人也要好好生活”这碗鸡汤,不会让人听得那么赞同。

  十一个故事里,有九篇女主叫赵小青。作为脑洞少女,我试图在这些独立的故事中找到蛛丝马迹,以此证明它们之间微妙的联系。赵小青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呢?如果单从外貌来看,不算美也不丑,可是看不清样子。“长得不丑,却是一种需要修饰的美”(《噩梦女主角》);“她长得挺萌,挺有辨识性的”(《幸福中转站》);“扎着马尾辫,五官说不上好看,但透露出一种美人的气质”(《秘密银行恐怖袭击事件》);“很瘦小,五官说不上漂亮,但是很文气”(《拜托了,大魔王》)。我想,苏豆芽在创造故事人物时,或许也没有刻意想象过女主具体是什么样子,而是一种感觉,大概的感觉,所以她们才会那么相似。

  虽然只是十一个故事,却包含了不同的风格,我瞎揣摩自个分了个类:《穿睡衣的男朋友》是科幻题材的;《飞机城堡里的小男孩》偏虐心童话型;《这可怕的恋爱》是少女心言情剧;《秘密银行恐怖袭击事件》是刑侦类的;《我还是很喜欢你》可以说是悬疑恐怖类的;《盖茨比杀人案》属于江湖片;《拜托了,大魔王》是都市孤独文艺片;《幸福中转站》属于心理学治疗,有点《催眠大师》的味道;《说再见的那一年》属于青春文艺片;《噩梦女主角》、和《失恋甜品屋》属于都市故事片。好了,我也是尽力分类了,不要嫌弃我毫无逻辑。

  女高管、研究员、小三劝退师、作家、编剧、私人调查事务所老板、诗人、医生、律师、归国博士,这一系列的身份,其实也蛮有吸引力了。我感觉到了苏豆芽对“归国博士”等高学历人士的青睐,因为真的好多这样的定位呀。如:《幸福中转站》里赵小青,英国读得硕士,二十五岁的女博士;崔健兴归国博士,于姝姝也是高学历。苏豆芽还很少女心,就拿《幸福中转站》里,空旷的草地,白色的大床,高大的柠檬树,下雨、刮风、打雷,铺满薰衣草,大马士革玫瑰,橡树,豹子,浣熊,兔子,老虎,翼龙。天呐,这真的是自带玩具的小朋友。

  也正因为这样,我们看这本书时,也感受到了有趣好玩。文学少女,谜一样的短篇小说集。

  《我还是很喜欢你》读后感(八):越认识你,越羡慕你

  14年夏天,我第一次敲下第一行字开始写我的第一个故事,当时写好的时候拿给朋友看,朋友读完我写的故事,说你写的好不好,我作为朋友是一关,放在网上,网友读了给出评价是一关,但是这些都带有太多“场外”因素了。如果有一天你写的东西可以被她夸了了,可能你就真的是有了质的提高。

  我问我朋友说,她是谁?我朋友敲出了苏豆芽三个字。

  苏豆芽这三个字,我算是记心上了。后来有一次我得知她在常营的单向街做活动,我特意去参加,那时候我刚刚进入出版行业,心理上还有一点点小紧张。远远的看到她站在角落里,带着一定白色的小帽子,小小的一只。

  之后我们互关了豆瓣,再之后我们慢慢的就有了很多交集,但见面的次数还是屈指可数。知道她自己开始在家写书,是去年十月份,我总是会在朋友圈看她会看到她偶尔牢骚,做一个“坐家”有多累,也会看到她自己朝自己耍耍小性子,用做家务逃避写小说。对于在家专职写作来说,太需要强大的意志力了,稍不留神一天就晃荡过去了,但没成想,她居然写完了一本书。扎扎实实的一本书。

  《我还是很喜欢你》读后感(九):想给赵小青一个拥抱

  《我还是很喜欢你》这本书像什么呢?也许有点像我手边的这只柚子,11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一个饱满多汁的柚子瓣,有甜蜜,有酸涩,你仔细吃,又有说不出的万千滋味。

  这些故事,充满着吸引力,让你迫不及待剥开它们,一口气读下去,这些故事,充满悬念,在阅读的上一刻,你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在阅读的最初,你不知道故事会上演什么样的结局。就这样,你满怀这期待,在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中,一点点寻找惊喜。等到你读完它们,慢慢回味,有些许遗憾,又有些怅惘,更多的,则是不舍。

  在这本书中,有个叫“赵小青”的姑娘,她化身为无数个角色,以不同的身份,投身于各种各样的生活空间,爱着、恨着、往前走着、孤独着。这个带着一腔孤勇的姑娘,像一个女战士,去经历,去战斗,去寻找,去承受。

  这个叫“赵小青”的姑娘很孤独。

  《噩梦女主角》中,乔乔身上投射出来的恰恰是赵小青的恐惧与孤独,纵然她去爱苏洋,她想方设法抓住唐颂,可是又有什么用,恐惧和孤独不是一个怀抱可以消解的,安全感也无法从另一个人身上获得。故事的结局,她依然孤独,她想起了小时候,她被死亡场景吓住,那是她恐惧孤独的源头。她与自己的孤独恐惧再一次深深对视。

  《失恋甜品屋》中,赵小青去失恋甜品屋寻找慰藉,可是这也并不能让她真的忘掉痛苦,获得真正的解脱。

  《穿睡衣的男朋友》看哭了两次,一次是赵小青的母亲躺在病床上说,她后悔没有早点生下她,那样就可以多陪她几年,她后悔没有逼着女儿早点结婚,那样也许可以遇到一个一辈子对她好的人。而赵小青抱着母亲的肩膀,说:“那个人会出现的。你可以想象的对不对。未来我会遇到那个人,他会高大英俊,很喜欢小孩,他会是我的灵魂伴侣,读懂我的每一个心思,就像爸爸一直宠着我,护着我,让我到六十多岁还像个年轻的小女孩,你可以想象到的,对不对?”这愿望很美好,却需要用想象来完成。后来她擦干眼泪,自己勇敢的走未来很长的路。

  另一次是警方的特种部队将机器人P’js喷解成灰,而在最后一刻,P’js听到赵小青尖叫,仍然试图走过来给她抚慰的拥抱。这个地方看得我泪流满面。我们是有多么孤独,才会对机器人产生依恋,而我们的情感世界里,甚至要靠机器人,来完成人与人之间无法完成的抚慰。

  人生来就是孤独的,哪怕身在热闹处,周遭喧嚣无比,孤独依然无处不在。哪怕拼命去爱一个人,奢望找一个温柔的怀抱,来抵挡孤独,但是孤独就在那里,不离不弃。

  赵小青是孤独的,我们亦是。

  不过,我们依然愿意在孤独中行走,释放温暖,寻找温情,爱自己,也爱这个世界。

  赵小青,这个孤独却勇敢的女孩,像一个女战士,在拼杀中或许遍体鳞伤,但依然在寻找,在战斗,在经历,在承受。

  真想给赵小青一个拥抱啊。

  《我还是很喜欢你》读后感(十):复杂而迷人的小说集

  一般来说,一个作家的处女座能看出一个作家的可能性。

  在这个许许多多人都能出书却不能称为作家的年代,可能性正在慢慢丧失,特别是年轻一代写作的人。

  读完苏豆芽的新书《我还是很喜欢你》,最让我欣喜的是我又看到了这种可能性。它预示着她作为一个作家,会有很多的可能,会走向一种更高远更博大之境。她已经是一个好的作家了,而她还能更好。小说在她的笔下,重现了消失许久的迷人。

  实际上,这种感觉在读完第一篇《噩梦女主角》之后就有了。之后一篇篇读下去,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苏豆芽进入了真正的小说写作,以纯文学的笔法和结构,用类型文学的一些技巧,表现的是都市人的各种情绪情感。这是些痴男怨女,是些孤独的人,寻求温暖的人,留恋过去的人,走向未来的人。

  《盖茨比杀人案》中,“东三环盖茨比”宋星辰从东北小地方出来,终于混出了头,而他的过去,以彭浩和顾溪宁为代表的,他在内心深处不可触摸的过去,他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地和他们打交道了,甚至还能为顾溪宁投资拍电影。除了社会地位、金钱带给人的提升,还有一种人内心深处觉得自己终于融入了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的骄傲感。然而骄傲感还是被打破了,因为他的成功带有依靠他妻子家室的嫌疑(实际上并非如此),所以,与其谈论爱情在这个杀人案中占了多大比重,还不如谈谈那种骄傲感的丧失,那种对自我肯定的丧失。

  我还喜欢《说再见的那一年》,这一篇有点像一个残忍的童话。苏豆芽说自己是一个自带玩具的小朋友,看了这一篇,我相信了。这个玩具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各种奇妙的心思,可以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执念。L是个孤独的孩子。他一直停留在和陈峰、小喵、林娜娜的四人时光中。那种时光就像是个梦幻城堡。然而另外三个人都在茁壮的成长着,去奔向未来,甚至陈峰和林娜娜做了那件事,以一种更自然更直接的方式对待成长,而L还是那个小小少年,他心中纯美的一切,都还停留在梦幻城堡里。而他在火车上遇到的乔乔,是他走向未来的某种桥梁,而这座桥梁凭幻想而搭建,更像是落花有意,直到真正的桥梁小楠出现,他和她恋爱了,他走向了他的成长,而“这样一个简单的过程,他却走了整整一年。”

  这两篇是书中不以“赵小青”这个名字为主角的两篇。而我们跟随着赵小青,通过她所过着的不同生活,面对的不同烦恼,看到了我们此刻的生活,甚至是未来的生活。《穿睡衣的男朋友》,带些科幻的性质,设置精巧,表达的却是一个未来都市人,没有温暖,只能以机器人来适应一个人的独居生活。机器人在不断改进,而我们的心却越来越孤独。《失恋甜品屋》里,人失恋了,喝酒已经无用,于是去只在凌晨一点到三点的甜品屋选择失忆,这就像是孟婆汤,像是忘情水,实际上,是人的无能为力,是都市生活人的漂浮无定。《这可怕的恋爱》中,赵小青面对三个男人,白宇、梁楠、高云城,然而她依旧没有归属感,这是可怕的恋爱,是带着面具生活,是带着镣铐起舞,可谁能说清自己到底是怎样的?又需要怎样的呢?

  苏豆芽擅长写这些女人们。他们或许要为物质上偶尔忧愁,但那不是重点。她们身边不能缺少男人,她们始终在追求爱情,或者说,追求物质生活之外的一种慰藉。而她们身边还会有一些别的女性朋友。女人和女人相处之间的情绪是微妙而复杂的,苏豆芽也各尽其态地写了。

  《我还是很喜欢你》是一本复杂而迷人的小说集。读完它,有些瞬间我想到了麦克尤恩的《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它们相似的是,它们都有一种曲径通幽的迷人。这种迷人是由那些转折的情绪、迷人的文笔、不可捉摸的故事、峰回路转的结构(比如《噩梦女主角)等构成的。一个小说家做的,是在构成一个好的小说的各个方面下功夫,在他(她)的天赋之下,走向更好。苏豆芽正走在这条路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