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读库1604》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读库1604》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4-21 21:3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读库1604》经典读后感10篇

  《读库1604》是一本由张立宪主编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页数:3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读库1604》读后感(一):读库1604

  我逃离了一份痛苦工作,进入新的岗位新的团队,但是煎熬并没有随之完全消失;我的朋友痛下决心终止了一段不幸婚姻,然而陷入了新的困惑悲伤终结不快乐的事可能不一定会快乐起来,转换跑道也不一定就能迎接胜利。可能需要改变的是自己,可能只是需要耐心熬过长长一段不顺心日子,不知不觉的好起来。再可能,中年危机已经拉开序幕

  还好,我有书和电影,任何时候求助于他们,都能获得短暂平静

  《读库1604》中最喜欢文章是《从军记》,让我们写出来一定是无聊流水账,可是这样的文章容易读又耐读,好看且让人时时感慨。这篇文章总让我想起《巨流河》。庆幸自己生在和平年代,能吃的好穿的好而且家一直在不会回不去。

  《他们》中一百多字的片段硬着头皮看,不是作者写的不好,而且写的太真切,不想面对这样不堪的生活,很像萧红的《生死场》,人们生了活着死了,死气的、丑陋的,可是真实的。“雇她看孩子的是个做生意老板,没设过小陷阱测试她偷不偷东西女人也不是这不吃那不吃,很自然地和她一起做家务。都觉得难得遇上,就一直做了下来。孩子放暑假,她说让我们领回农村去你们敢吗,两口子都笑说那有什么不敢的,不一直是你带吗。就上了火车,孩子终日在她家里骑猪、上树、下河捞鱼,晒得黑瘦黑瘦。”这是最后一段,温情美好中带了一个现代社会中“不寻常”的背景。假如像《巴别塔》中墨西哥女佣把孩子带回墨西哥结果出事了,这对这两口子和“她”又会是怎样的交流呢,不敢这样脑洞打开的乱想,这样下去人要变得太复杂,这样不好。

  《“大师,也许不是想要成为大师的人“》看这篇文章想到一句话: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根本没有达到拼天赋的程度。

  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过,“为了在组织中取得成效个人价值观必须与这个组织的价值观相容。“看了《山寨之王》我猜想我一定没有办法在这样的公司工作下去,以我追求高逼格的三观,对这样的公司简直嗤之以鼻。但是对于他们抓市场需求客户定制的经营模式,还是拍手叫好。世上的工作,没有高低贵贱,靠智慧力气经验靠刷脸都一样值得尊敬,每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就好。

  看完《瓦伦蒂诺:最后的君王》,突然想起茱莉亚罗伯茨凭借《永不妥协》拿到奥斯卡小金人时穿的黑色礼服看起来很像瓦伦蒂诺,网上搜了一下,果然猜中。然后顺便看了一下历年奥斯卡女星着装,共计花费上班时间小时左右。

  《圣徒》一文中充满了各种在聊天时可以用上的高逼格知识点,可是看完就忘记了。

  《炼成一个共同偶像》是一个很有意思角度,如果把这篇文章放在朋友圈进行扩散,应该很快就会产生各种点评此文的文,批判此文的文,反驳此文的文,还有点评“点评、批判、反驳“的文……

  感谢读库,总是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让我看到很大的世界,让我和自己独处对话

  至此,读库落后阅读进度已完全赶上,坐等1605

  《读库1604》读后感(二):我读《读库》1604

  夜跑回来,天空刚下了点小雨,南方秋天的湿冷已经侵入皮肤

  窗外机器汽车轰鸣声从来没有停息过,仅从照片看,也出奇安静,远处长江边上灯火通明,有一种让我进入这良夜的欲望

  坐在写字台前,来撰写这一期读书笔记

  《他们》作者贾行家,一闪念、一片段、一言行、一场景、一旧事。读罢,微博原来可以这样写,做一个日常生活旁观者记录者。更多感受到的是生命无常,活在当下才是最重要的。同时感受到的也是普通人对生活的无奈,要过好这一生,需要的智慧不是一点点。生活是禅,你我都是修行者。

  《“大师,也许不是想要成为大师的人”》作者黄建鹏,中国摄影史上绕不过去的一位重要人物。这个重要人物是蓝志贵,他在西藏呆了20年,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一直到七十年。在如今这个用手机拍摄十分方便的时候,很难想象当时拍摄照片的不易。上次听台湾摄影家阮义忠讲座,在越来越方便拍摄照片的今天,大家都不会去珍惜每一次拍摄机会,也就很少去研究构图。仅仅做到的是记下,这种记下有点稀缺穷人心态作祟,就像去一个旅游景点刻下到此一游一样。蓝志贵镜头下的西藏和我今年去看到的西藏是那么像,在西藏本地可能不易感觉到西藏对时间固化,只有对比几十年前的照片才发现,那个地方几十年真的变化不大。这样挺好,如今这个遗忘发展更快的时代,不变或者慢慢变化才更值得珍惜吧?

  《从军记》瘂弦口述,王立整理,孙立人的一张招生告示把我带到台湾,决定了我的一生。挺喜欢读关于台湾的一些文章,可能因为不熟悉,也可能因为暗地里觉得台湾还保留着中国传统的美好吧。因为抗战王庆麟的一生被大军裹挟着从湖南到了台湾,一辈子的命运就被改变了。

  《瓦伦蒂诺:最后的君王》作者Archie M,“瓦伦蒂诺让每一位时装模特蜕变成名门淑女,把每一位名门淑女幻化成时装模特。”这是一个富二代开挂的一生,在这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有两个成功的女人——奥黛丽赫本、杰奎琳·肯尼迪,他选择了在自己最辉煌的时候谢幕,而他的设计似乎更多影响的是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日常服饰,而不是现在在T型台上看到的夸张服饰。

  《山寨之王》作者刘思羽,二十年“零亏本”的“精神病院”完全解密。有时候不一定要正面竞争,做一个追随者,榜着大款就可以赚钱,“精神病院”的确是这样做的,永远追随者的策略

  《炼成一个共同偶像》作者刘勃,每一个追述者,都讲述了最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故事。这个是管仲被神话过程,每一个传记人以自己需要的方式来撷取素材,加工再造输出,其实他就那样,历史真不是那样。读的过程中让我想到娥皇女英与帝舜的爱情故事,帝舜南巡而死,细思故事细节与纠查历史细节,帝舜非自愿南巡,而是不得已战争行为,恐极!

  《读库1604》读后感(三):#彤悦读#

  #彤阅读#《读库1604》

  这一期的内容我都挺喜欢的。

  《他们》每小段用130个字,精准描绘一个个微小说,笔力十足,角度辛辣,真真不容易的表述功力

  《从军记》看到了当年多少懵懂不知的人被历史裹挟,一生的故事波澜壮阔,同样唏嘘不已,从十几岁的学生视角描述当年国军撤退台湾,以及后期发展过程,没有经历事件本身的人,真的很难想象,也很难有同理心去理解

  通过文章的写实描述,很感慨,国共内战,当年的国军更多败在了宣传和政工工作上。

  说到当年蒋介石为了提高军队素质要求师长以上的懂些现代兵法,在庐山开会,各地军头都去。

  西北军的军头回去给士兵训话:

  “委员长让我们效法克劳塞维茨”

  士兵问:“报告司令,克劳塞维茨是谁?”

  军头说:“喔,这个委员长到是没讲,我想吧,还不是我们西北军那几个老人儿嘛!”

  这一段描写让我不禁莞尔,想当年我军的口号多么简单易懂:“打土豪、分田地

  谁都懂

  《读库1604》读后感(四):瓦伦蒂诺的高定时装和普通生活

  《读库》1604里有篇题为《瓦伦蒂诺:最后的君王》的文章,描写意大利高级女装设计师瓦伦蒂诺的设计师生涯开篇就提到拍摄于2008年的同名记录片《瓦伦蒂诺:最后的君王》(Valentino: The Last Emperor)。

  把纪录片和文章放在一起来看,会从不同角度发现一个人更丰沛的世界。

  Valentino,在国内通常被译为“华伦天奴”,和Chanel、Louis Vuitton、Dior、Versace等一样,作为国际时尚界的顶级奢侈品牌,是我等一般的工薪阶层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对象。但正因其顶级,才具有了一般服装所无法拥有的除功能性之外的艺术性。所以,它们虽不可亵玩,却并不妨碍欣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