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好河山可骑驴》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大好河山可骑驴》读后感10篇

2018-05-02 20:5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好河山可骑驴》读后感10篇

  《大好河山可骑驴》是一本由王这么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50元,页数:3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好河山可骑驴》读后感(一):宋词那些感动你我的故事

  “读书这件事,与其说是好学上进,不如说是一种病症。娘胎里带来,后天不幸又欠管教,任它流毒蔓延,成了骨子里的祸害。”这是本书作者王这么谈及钱惟演时对读书这件事的一段戏谑自嘲,虽是戏谑反倒恰合我心,正如本书一以贯之的风格特点幽默风趣细腻透彻,再加上点特立独行、剑走偏锋,混合成了一种特别的风格,在一众讲解诗林词话的作品中抓住了我的心。

  《大好河山可骑驴》名字起得独特,不过文章讲的既不是游览河山的散文,也不是辨别驴马的说明,这是一本正儿八经讲述那些让人心折的大宋词林名仕的集子。从起名字上已能看出作者独出心裁的特点,但骑驴这件事在作者的讲述中也确乎和诗词山河有着莫大的关系

  自丢了燕云十六州,北方失去了屏障同时失去了牧马的草场,有宋一朝,马都是极紧缺金贵的战略物资。马匹紧缺,高官显贵者尚且能得之一二,到了本书论及的这些词林大家,能代步的大约也就只能是驴子了,这是现实一面精神的一面则是因为骑马总带有一种昂扬的气质,那是煌煌大唐的精神,到了宋朝,到底差着一层精气神,就如词这一体裁,要渺宜修,寄托幽思,这一种氛围和策马扬鞭春风得意就搭调不起来。

  如此就让这些词人骑着小毛驴看遍大好河山吧。首先出场的就是“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陆游,陆游的诗在上学时背过《示儿》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篇,印象里陆游就是一个一心为国却期望落空的悲愤形象,然而随着读书渐多,先是看到陆游的深情——错错错,继而又看到了陆游的顽皮——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再来又看到了陆游的豪迈——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总之,看得越多越发现曾经认定的那个悲愤的形象实在太过片面,但这样的固化印象在中小学教育比比皆是,幸好,我又看了那些后来的书。《大好河山可骑驴》中就讲述了陆游曾经的飞扬与后来的不得志,这里有个人性格影响,但更多的是大时代决定的共同命运,北伐失败,主战派势力不得不退缩,而后的派系斗争(并非全部处于私利)让陆游几起几落,但战争接连失利,主战派只能一退再退,纵陆游胸怀抱负,也只能叹一句“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与陆游同此一叹的还有辛弃疾,辛弃疾念着“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然而到死他也只能作此一叹,就如王这么写的,辛弃疾根本无心写词,偏偏写上了词坛高峰。辛弃疾曾经单枪匹马取叛将首级,也曾带领五十余人千里奔袭直捣叛军大营捉到张安国,这是一个马上英雄,胸有百万韬略,身有剑气长虹,可是最后这一切都只能写进诗词里,成就爱国词人”这一美名。

  作者王这么在豆瓣上写道在重新修订版本时将此书重看了一遍,“居然某几个段落自己看哭了,丢人!”其实不丢人,因为我也几次喉咙哽咽,眼眶湿红。其中就有写陆游为辛弃疾写长诗送行的这一段。“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这是一个真男人对另一个真男人的劝勉,然而国家到底没有重用他们,大宋到底一退再退,终于无路可退就此亡国。

  幸而王这么还写了后面的故事,辛弃疾虽然不得国家重用,虽然抱负难成,但日子终究还是过得蛮不错的。这也是一个略略让我惊讶地方,因为在固有的印象里,似乎英雄总是潦倒,而曾经读到的对辛弃疾的介绍里也少有提及这一方面,也许是为尊者讳,但我觉得真的大可不必,如王这么这样的摊开来写,不避讳不掩盖,非但不会损及辛弃疾的形象,反而让人更加了解辛弃疾的性情手腕,也因此更加敬佩他的选择

  在大好河山中骑驴而行的人还有许多,苏轼、李清照、秦观、晏几道……这些人都有他们为人知或不为人知的故事,王这么则用或诙谐或细腻的笔墨将他们一一书写,带给我们或理解或叹息或感动

  《大好河山可骑驴》读后感(二):魂归何处

  都说落叶归根。有时候朗朗晴空下走路,会有一瞬间的恍惚杞人忧天地想,不知道自己有天走到生命尽头、变成火葬场烟囱里一缕PM2.5的时候,若是真有灵魂、该归于何处。浮在城市灰暗的天空中、透过尘埃和立交桥,我还认得哪一处钢筋水泥我家吗?家坟十几年前已平了,再没有绿水青山的一个归处,惶惶人间,何枝可栖?

  “离开村庄的人将长久漂泊。”城市的诅咒,是对身体,更是对灵魂。

  城市里的人,季节模糊的。没有“红了樱桃”,樱桃是冬天二十四小时大卖场里美国车厘子一百二十块一斤的明码标价,只要付得起价钱四季都是红的。没有“绿了芭蕉”,芭蕉是二十年前外婆遥远的午后回忆,弥漫着苔藓的青瓦女儿墙早就推倒成了商业街。没有“微雨燕双飞”,燕子在十年前已经不再来,林立的小高层没有飞檐供它们筑巢、小燕儿学飞。没有“雁起青天”、“岸锁画船”,天是灰的,大雁不见,大运河上亦没有听雨的游船,只有捞垃圾的河政船突突突突来往于爆发的蓝藻间。城市里,人的悲伤与喜乐,全都无处安放。柏油马路和红绿灯没有文学类比的功能汹涌人流里,每个人的喜怒哀乐都伴着小苹果音乐,那音乐那么嘹亮那么嘈杂,没有人的心声被他人听见。

  崖山之后、再无中国。那么我们是谁呢?以谁的后人自居,百年之后归于何所?古书上找不到道琼斯指数,现实里亦没有灵魂的居所。所以我们不再读词了。我们说,读了有什么用呢?不会为加官进爵做一点贡献,不会让银行账面的数字多一点,不会让酒醉的头痛消失不见,不会让夜深人静汹涌的寂寞减少一些,不如去唱K、去跳舞、用最原始欲望抵消这脆弱的一刻的清明。反正已经没有人再在院子里置一壶酒对月而歌了,没有人用筷子敲打着节奏回旋起舞了,没有红袖添香,也没有汗湿红粉。连月亮也变成了PM2.5里朦胧的一圈光晕,沉默地照着暗红色天幕下闪动着各色霓虹疯狂世界——也许连月亮都变了,不再是一千年前的玉蟾了,还谈甚么人长久、共婵娟?没有西夏敌虏可退、还读甚么“西北望射天狼”!哪首诗里有不断走高的房价、有找不到的飞机?来啊!不如去读张宗昌:“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然而哪里又有家乡。

  我们终是需要古诗词的,因为没有一个更好的方式能把一个人的悲喜放大成一个民族集体共振,穿越时间,在血脉里奔流。然而我们与古诗词之间隔着的,并不只是文字的诘屈聱牙本身,还有已经湮灭的物件工艺生活方式。宋词的主体,都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浅白、被现代汉语原样继承的诗句之外——若是不知何为“碧纱橱”、怎么懂“半夜凉初透”;不知“寄奴”何人、怎么“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要接近诗词的真实意义,就必然需要接近诗人和歌姬的生活本身。用一本书,一颗赤子心,一枝深情笔,娓娓道来,轻轻弥合看惯了电脑屏幕、用惯了爱疯手机的现代中国人与千年前已然断裂的生活的鸿沟,是大功德也。

  《大好河山可骑驴》读后感(三):骑驴仰望宋朝大家

  某人特特的买回来送给我,让我膜拜的,知道我好这口。夜静倚床,捧书在手,细细端详。不是所有的作家都这么受热捧的,瞧这书名起的,跟说相声似的,一般人看不懂。偏偏书的封面上配了个古代老者金色鲤鱼的画,越发玄妙。猜字谜式的戏谑,一下子就把人的好奇心勾起来了。

  书以南宋诗人陆游开篇,“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谜底瞬间解开。此是自问自答,毛毛细雨中骑着一头小倔驴走向自己的被贬之地。本是极为失落黯然的境况,却被一个“入”字扭转乾坤,骨子里的那股是倔劲似那从不曾枯委的野草顽强而皮实,生生不息,只要有一点可能,便要绿满神州。

  “修身治国平天下”这是古代文人的不懈的目标,“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登科取仕既可光宗耀祖,又能显身扬名。可是仕途官场不是清水池塘,“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没有几重城府、虚实手腕,不能混得如鱼得水,又如何一展奇才报负。所以越是才自清明志自高的,越易受排挤贬谪。更何况还有一位难测圣心、翻脸比翻书还快的皇帝。所以,贬谪是绝大多数文人必修课。没有被贬谪的官不是好官,没有被贬谪的诗人不是伟大的诗人。苏轼、王安石、辛弃疾……皆是如此。

  看到这些大文豪被贬的经历,忍不住敬佩这些人的心理素质,在这般大起大落人生中,没有自甘堕落、没有丧失操守,在苦雨凄风中仍能保有一颗宽容温暖的心,对迫害自己的,刁难自己的,不过是一笑泯恩仇。受害者这般豁达,施害者过的也不如意、甚至也很拧巴、硌应。因为很多时候迫害者、刁难者也是不得已,也是受害者,有时是为了政治报复,有时是为政治报复了。文人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太过理想化,会把很多复杂问题想的简单,以为扫除异已,以为拿大咖开刀就可以以儆效尤一劳永逸了,自己的施政理念就可畅通无阻了。却不知,最大的障碍帝国、皇权本身,是那些既得利益者,是那些看不见的隐形的力量。帝皇最谙权衡之术,其可怕在于,他要得不是真理,不是对错,要的是平衡,是要看你们咬的黑白难分,由他来分黑白,他要的是你们都匍匐在御阶下,献媚邀宠。

  然而,有一点相对还令人称赞的,宋朝是从不杀文人的。拜宋太祖所令,宋朝禁止杀文官。而且整个宋朝,重文抑武是历代皇帝谨遵的圣命。所以虽然苏轼被一贬再贬贬到天涯海角再无可贬,却没有被砍头。所以才有现代的许多文人学者对宋朝大唱赞歌,据说如果可以选择古代的一个朝代生活,据说绝大多数的文人都会选择宋朝,说那是文人最自由舒服的朝代,即使苟且偏安一隅的南宋也是。

  不过看了此书,倒并不觉得那个朝代有多么优越,倒是觉得那个时代的文人比较可爱。苏东坡、王安石、陆游、辛弃疾、李清照、朱淑真……无不文采斐然个性鲜明,每个人的一生都极富传奇跌宕起伏。文才与个性交相辉应,不知是文才激扬了个性,还是个性了升华了文才,宋代的文人如群星争辉,百花斗艳,让时代生辉,江山增色。

  最后再赞一下作者,夹叙夹议夹舒情,特别是对失意落魄平生不得志的几位词人(朱敦儒,晏几道)特别饱有悲悯,作者有文中有说道,世间绝大多数都是平凡庸人,看不透、放不下、斩不断,不是高大尚的伟人,也不是奸邪坏的恶人,只是挣扎在对与错、让与争之间的小人物,善与坏都不够彻底,想要的太多,顾忌的也太多,所以苦恼挣扎,人生一地鸡毛,乏善可陈。他们犯的错我们也会犯,他们受到的诱惑我们也会有,所以有点类似俯视自己的悲悯,有感同身受的同理心。

  通本书看下来,还是觉得前几章节写的大气恢宏,后面几章有点过于雕琢。

  《大好河山可骑驴》读后感(四):总有一种情怀面对资本不认输

  总有一种情怀面对资本不认输

  上周末,我终于有空看了吴天明的遗作《百鸟朝凤》。此前,这部电影已经引起了不少的话题争论,这些争议使我对这部电影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我认为好的作品不需要通过炒作来吸引观众。但我看完这部电影后,我被深深感动了。于是,本文的题目应运而生,这个题目也是我近期看过王这么写的《大好河山可骑驴》后的感受

  当这本书放在我的办公桌上时,每位第一次看见它的同事都会说:《大好河山可骑驴》,有意思的名字。然后,我每次都会回答:嗯,我一见这个题目就喜欢上了这本书。而这本题目有意思的书,谈的还是我钟爱的古诗词,这成了我不可错过的另一个理由

  有好的题目只是第一步,对题目的解读才是真正的考验。本书的第一篇就是写的骑驴与诗词一种和谐的关系。在作者解读之前,我从未想到过这种关联,而经过作者的刻画,一张陆游雨中骑驴的水墨画在眼前展开。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作者通过对陆游诗句的解读,深入到陆游的生平再进一步隐身扩展到宋朝的历史,可谓是层层叠进,引人入微。

  本书写了接近二十位宋朝的诗词人,既有陆游、苏轼这样家喻户晓热门作者,也有陈亮、钱惟演这样的小众作者,不过可以看出王这么对他们都倾注了同样饱满感情作为读者,我每读一本书,都会暗自比较自己与作者的差距。如前所述,我自认是一位诗词爱好者年少时不知天高地厚尝试过写诗。如今上了年纪闲暇时整理自己背过的诗词,才发现自己背过的诗词也一共才600首上下。而陆游一人存世的诗词就有9000多首。我背过、看过的诗词,只是沧海一粟,而对诗词的理解,越读此书越感受到自己之浅薄

  日本俳句中说:未曾痛苦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而作者认为,所谓旷达,正是在味尽人生苦涩后,依然保持从容淡然。而苏轼,正是这样罕见的千古一人。读过这书之后,我很有兴趣有空读一下《苏东坡传》。在为世人熟知的一首《定风波》里,他写道:一蓑烟雨任平生;而在不那么为世人熟知的另一首《定风波》里,他写出了“此心安处是吾乡”。

  不过,当我合上这本《大好河山可骑驴》的时候,我不禁又感到一丝失落,我知道,在当前这样的时代,这样的选题,这样的书,是注定会被埋没的,无论它写得多么好。诗能穷人,在这个时代是一种荒诞的真实。但王这么还是写出了这样的一本书,但还是有不少人做着自己明知道不会赚钱的事情。

  总有一种情怀面对资本,不认输。

  《大好河山可骑驴》读后感(五):一书在手,了解宋词大家

  对我而言,需要一本书来了解宋代的词人。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呈现在纸面上的就是短短的几十个字。课本里选载的,都是词中精华,有着非同寻常的意境,流芳千古。仅从字面上去理解,缺少了作者的身世、思想,缺少了时代的背景,理解起来必定是有局限的,不透彻,不深入。那些如雷贯耳的作者名字,念叨在嘴边,却无甚了解,时间一长,还容易混淆。纵然记住了,也不知,这一个和哪一个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如果能有介绍这些伟大词人的书籍,我愿意一读,想必有这个需求的不会太少。

  《大好河山可骑驴》就是一本专注于宋代词人的好书。这本书的妙处并不在于收集了多少词,而是能将人、词、史、事结合起来,赏词,写人,叙事,记史。宋代的著名词人,王安石、晏几道、辛弃疾、苏东坡、李清照、秦少游……个个都是鼎鼎大名的大家,都鲜活起来。根据词人生活经历、政治主张或者人生际遇,或合写,或单列。

  宋朝面临金的威胁、入侵,主战、主和两大派斗争不休。有的皇帝锐意改革,有的偏安一隅。真正的好词人,不是立志书斋做学问。上面提到的词人,除了李清照是女词人,出将入相、收复失地不是她考虑的问题,晏几道是个另类外,这些词中名家多是为国分忧之人。王安石官至宰相,是个坚定的改革派。陆游也是梦想成为将军,一心想着北伐,一生起起伏伏,临死不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辛弃疾,“辛苦遭逢起一经”,一生如其姓—— “辛苦”的辛。辛弃疾这个人,读到他的故事,是很值得佩服的。只知道他词写得好。没想到是个伟男子,带兵打仗很有一套。这种人最让人佩服,本无意成为一名词人,作品却是一流的。只不过,宋朝大势,辛弃疾得不到重用。苏东坡为人豪放,这样人的在历史上人生轨迹如何?多受排挤,常常流放。政治斗争就是太复杂。还有欧阳修,什么性格,执着,顽固。但是为人、治学、为官都颇有建树。让人叹服。另类小晏,原来是这样的富二代。才女李清照,外表柔弱,却争强好胜,好赌。

  我喜欢这本书。鲜活的作品离不开鲜活的人。读作品也是了解作者。了解作者也有助于理解作品。愿你也能读到这本书。

  《大好河山可骑驴》读后感(六):骑驴看宋词

  呐!做人呢,最重要的是开心。

  读书?也是一样咯,要愉悦自己先。在这样热腾腾的夏天,瘫在沙发上,吹着空调吃着瓜,再有本好书,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呀。

  《大好河山可骑驴》就是这么一本好书。听这书名是不是很有趣?作者的名字也很有性格,叫做:王这么!再一查,原来大名王芳芳,笔名王这么,好吧,芳芳的确没有这么酷。

  这个书名看上去很混不吝,其实内容很正经,讲宋词和那些词人,属于很雅,很学术的范畴。通常这类文章都会写得很严肃,好像银行保险从业人员一样,可王这么偏偏没有那么干,语言诙谐幽默,看似散漫,偏偏又有出处,展示出扎实的阅读根基。而最让人欣赏的是客观公允的立场,不会因为喜欢某个词人而去贬低对手,比如明显大爱苏东坡,但对曾经打击过苏东坡的王安石、章淳、舒亶等人,也是尽量还原他们为人的一面,没有脸谱化。

  而且作者文笔很好,流畅自然,娓娓道来;选择的角度也很大气,又有趣味性,正史、野史、个人观感相结合,针对词、人漫谈而已,不煽情,不矫情,让人很轻松,但有时候又能一针见血,道尽世情,的确是有生活呀。

  书的编排也很有意思,开篇就是“会作词的强盗”,原来是及时雨宋江,《全宋词》里有二首署名宋江的词呢,不知道是他写的,还是说书人,文人托他名代写的呢?接着是个爱看美女的和尚---仲殊大师,这个和尚本来是个“成功人士”,但也是个浪荡子,年纪轻轻中了进士,之后整天鬼混,寻花问柳,呼朋唤友,老婆怎么劝都不行,一怒之下在他酒里下了砒霜,但可能没有经验,剂量不够,让人灌了大量蜂蜜救活了,不过没有除根,之后每顿饭都离不开蜂蜜,而且不能吃肉。无酒无肉,生活还有啥意思,不如做和尚算了,于是他就做了和尚。当然,这位法师做了和尚也不安生,照样游山玩水,混吃混喝,词也写得一流,最后还不拘佛门清规,随性而去,真是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

  由此可见,这本书是不走寻常路的,后面有妓院里的姑娘,朝堂上的相国,贬在天涯海角的官员,总之,轻松自然,随性由心。

  话说文如其人,从这文风就能看出作者追求自然的心态,所以她对纯真天然的苏东坡,潇洒豪放的辛弃疾格外喜欢,着墨甚多,杂七杂八地各自写了4章多,看得人着实痛快。

  苏轼是大才子,但命运似乎一直不太好,不管谁上台都没好日子过,究其原因,图样图森破,总说大实话,于是谁上台都认为他是对面那伙的,然后就贬贬贬。他倒好,适应环境能力超强,心态又好,走哪都开心,贬到黄州,开荒种地(自号东坡由此而来),还去研究红烧肉的做法,顺手写个《赤壁赋》名垂千古;贬到惠州,和当地人玩得很嗨,写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常作岭南人”的佳句。他这样完全没有因贬官而流露出凄惨相,搞得上面的人很不高兴,接着再贬,最后60来岁的人了,被当年好友贬到海南去了。当时的海南还是蛮夷之地,要啥没啥,快苦死了,都快写遗书了,结果凄风苦雨没几天,又活泛起来了,和当地黎族人交朋友,开书院,教书授课,忙得不亦乐乎,到他要走的时候,当地人都很舍不得他,哭得哗哗的,后来还特别给他建了祠堂,纪念他为海南文化事业做的开拓性贡献。

  拥有赤子之心的苏东坡真是太有魅力了,让人相隔千年依然仰慕不已,作者感慨道,“他像个天才儿童一样,神奇地跳出了所有浊世的污染,人性的圈套……这个人就是苏东坡,古今中外只此一个的东坡先生。谁能像他那样冰雪聪明,又没心没肺呢?”

  除了东坡先生,作者还大大写了一番辛弃疾。和苏东坡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欣赏陶渊明,都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梦想,不过东坡先生还可以修堤,建学校……而辛弃疾却在最壮年,最有精力的时候闲居在家,生生把一个能力超群的人改写成了爱国诗人。但让人欣慰的是,他从不抱怨,哪怕朝廷对他朝三暮四,今日起用明日打回老家去,他也是有机会就赶紧做事,不让做事就回家,纵情山水逍遥自在。最后,在64岁高龄再次被征召,委以军国大任,已经八十岁的陆游写长诗为其送行,“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嘱他不要计较小人们的排挤,要一心为民族作战,但最终还是因为上面猜忌排斥在决策圈外。二年后回到家里,因病过世。回顾他这一生,真是“大材小用,管仲萧何一样的才华,就这样被浪费了。可没有人能够,庸俗地以成败论他,他的人生,从来就没有虚度。”

  两宋过后,中国社会进入长期的停滞状态,政治加强了对人的压制,经济、文化再没能恢复曾经的丰茂,但那些美丽的诗词、潇洒的文人依然留在历史的画卷中,一遍一遍被后人仰慕。

  《大好河山可骑驴》读后感(七):无关情节透露。

  无关情节透露。

  我觉得我能了解作者写下这本书时浮现在她思想中的情境,那些我们从未得见,却又念兹在兹,不断想象与重构的过去的浮华岁月。

  宋人的世界,浮华吗?也许不是。一直以来,对于唐诗与宋词,我有着严格的性别定义:唐诗是阳性的,宋词是阴性的。只论唐宋,只有唐人可以豪放,我有西域,我有北庭,我乃天可汗之臣民,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你宋人有什么?只有强虏。辽夏金元,哪一个你也惹不起,岁岁称臣,朝朝纳贡,这三百年活得多么憋屈?你纵想西北望,射天狼,但也不过是老夫聊发少年狂,西北可望,却难射天狼;你纵想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但是到头来,也只能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但是若守得住边关,宋人却有唐人没有的温柔乡——唐人或许也有,但是唐人却没有一本《东京梦华录》,却没有把那么多日常的香屑写在词中,吟唱在执红牙板的十七八女郎口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独爱婉约的宋词?我想会不会就像每个人在少年时间最初的怀春,都会喜欢那些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起码我少年的时候,就只爱宋词,不爱唐诗,那时候我们还小,还无法想象万里西击胡,无法想象无定河边骨。我们只有最初爱慕的人,还羞怯于牵她的手,于是只好在那些旖旎的宋词里,想象着彼此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后来我们长大了,我们有了一次又一次爱情,我们的生活却越来现实。早起,囫囵鸡蛋灌饼,挤公交车或者挤地铁,被变态佬蹭屁股或者被怀疑为变态佬,然后在傍晚将这一些倒序重来。在这无趣的人生之间,在一些放空的瞬间,我们是不是又会想起那些曾经读过的诗词?

  我们将自己代入。有些人,比如我,想着宁肯去那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之地,图一清静,也胜过被嘈杂吞没;而有些人,比如王这么,想着不如去那可骑驴的大好河山!

  这是一本什么书?

  说宋词吗?是的。

  也不是。

  如她自己简短的序言中所言,是说宋代的社会生活吗?是的。

  也不是。

  这是一本描绘理想世界的书。

  宋词、宋代社会,都只是引领我们进入这种想象空间的道具,就像催眠师摇晃在被催眠者眼前的道具,一但我们被自己催眠,我们便进入了我们以为的宋代,进入我们以为的任何时代,那里有我们以为的任何美好事物,只有美好事物,再无强虏,再无辽夏金元。

  王这么的这本书,王这么的理想世界,最重要的不是告诉我们几首宋词,重要的是告诉我们如何引领我们进入我们自己的理想世界。如果通过一首词,去构筑一切前因后果,去构筑一切前因后果所存在的世界,然后游走于那世界,还骑着驴!

  对于我们而言,我们其实是有着这种经历的。比如窥探情人的只言片语,去猜想她究竟在何时何地为何说过这些话?这些话里究竟有他妈多少潜台词?

  那么如果我们能把这种方式变得像王这么描述的这么富有艺术性,富有故事性,人生岂非愉快许多?

  这是一篇无须勾选下方“有关情节透露”复选框的书评——一篇技术指南,我希望我们都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构筑我们的理想世界,在我们无穷尽的思想中。

  《大好河山可骑驴》读后感(八):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体制那么无情,那么险恶,为什么非要去掺和一脚呢?因为除了参与,你没有其他办法去实现一生的抱负——哪怕是堂堂正正,济世安民的抱负。你没有超越时代的想象力,去寻找在体制外实现这一切的通道。只能去赌一把,赌注是自己那单纯的初衷。”

  读到这儿,真的是被深深触动。陆游、苏轼、辛弃疾、欧阳修、李清照、秦少游……一个个文采飞扬的人物,为什么要变法?为什么又反对变法?为什么可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无非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家国情怀,在利己主义盛行的当代看起来似乎是很遥远、过于理想主义的概念,但从他(她)们的词中,看到的那些个郑重和坚持,确实如作者所讲:“那些句子,平时根本不在意,却在某些未曾预料的时刻,涌上心头,一句一句地敲击着你,让你有了宿命般的领悟”。

  《大好河山可骑驴》读后感(九):大好河山要骑驴

  这么君写了一本书叫《大好河山可骑驴》,要我来给她写个书评。我素来不擅长写书评,但她声称如果不写便要“潜规则与我”,甚至要毁我容。我一害怕就写了。这本书的封面上是个古人骑在鱼身上了。有个读者问我应该是骑在驴身上,怎么会骑在鱼身上了呢?是不是那个编辑是南方人,导致鱼、驴不分。我说可能是样的吧,但我觉得错的也很好,什么东西弄得太对、太实,也是挺乏味的一件事!

  在中国诗词的长河中我觉得没有一种动物比驴更有影响力的了。驴这个牲畜它自身有一种诗性存在,我曾经想把宋代诗词的关于驴的词条给换一下,结果整首诗或者词的光焰就熄灭掉了。比如陆放翁的“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细雨骑驴换成成细雨骑马,哎!味道不对了,那种落拓不羁的诗味就没有了。

  山水画中点景;驴是一大项,《芥子园画谱》中设有骑驴式,有图为证。

  《大好河山可骑驴》读后感(十):陈亮老家是永嘉?

  刚开始看感觉还挺好的 但是看到105页 我的疑惑就上来了?陈亮怎么老家变成永嘉了?是我才疏学浅 还是作者在忽悠我…带着这样的焦虑 我很难再读下去 因为我认为就算是文化随笔,基本的常识和对这些名人的调查考究也必不可少吧。读这种书,也不过是为了消遣罢了。但作者切不可敷衍读者。

  大好河山可骑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