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完美母女关系的秘密》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完美母女关系的秘密》读后感10篇

2018-05-04 20:4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完美母女关系的秘密》读后感10篇

  《完美母女关系秘密》是一本由[日]五百田达成 / 樱场江利子著作,后浪出版公司·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240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6-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完美母女关系的秘密》读后感(一):建设完美母女关系的三个原则

  前些天在壹心理做了一堂爱情心理公开课,探讨了关于『好的爱情软肋铠甲』的问题,中间也谈到了关于爱情与原生家庭的一些关系,无论是课堂里还是生活中工作里,经常会遇到询问自己母亲的关系,尤其是母女之间的关系。

  生活很忙,工作很累,而母亲的声音却总在耳畔萦绕:

  你这样一直单身,以后到底打算怎么办?

  工作那么忙,干脆辞职算了,还不如找个好人家嫁了。

  你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男朋友吗?

  好不容易遇见自己深爱的男生,想要与他相伴一生,却遭到母亲的极力反对

  不听妈妈的话,以后吃亏的是你自己。

  现实中,母亲都深爱着女儿,最期盼的就是女儿获得幸福,然而有时候愿望强烈,『担心』就越剧烈,一点点不安都会被迅速扩大。在母亲眼里,儿女永远是个孩子。另一方面,在女儿心里,总是把母亲的意见,看得非常重要,已经长大的女儿,也仍然很容易如同孩提时代一般,自然而然地被母亲操心着,女儿越是单纯善良情况越是如此。可是在某种意义上,女儿应该明白:母亲对女儿的束缚,正是源于母亲对女儿深深的爱。母亲只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并不完美的女人,她并不是能够理解你一切,能够帮助到你一切的超人

  日本有个心理咨询师五百田达成提到,如果母女间距离过近,从而感到窒息或不自由的话,就到了重新衡量母女关系的时候了。

  建立完美母女关系的开始,这里给出三点建议参考

  一、“离开母亲”:在精神实现自立,不再反复寻求母亲的包容和理解,而是在思想行动方面实现自己对自己负责同时当母亲向自己寻求包容和理解时,也与母亲划清界限,保持一定的距离。

  二、作为一个成年人与母亲和解:不再傲慢地认为『母女之间理所当然的应该互相理解』,而是努力弥补对话中的不足,相互承认与对方不同之处。

  三、组建自己的家庭:从母亲身边独立,建立自己的家庭,寻找一个比母亲更加重要的人,和他开始生活。首先把自己与伴侣的信赖关系排在第一位,除非出现紧急情况或者抚养孩子需要母亲帮忙,否则的话,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母亲介入,自己独立经营家庭。

  从母亲身边“毕业”,不再与其保持思想一致,以不同的“人格”与其对话,你们之间的关系,便一定可以更上一层楼

  做一个离开母亲也能过得很好的人,才是对母亲养育之恩最好的报答。

  《完美母女关系的秘密》读后感(二):你的父母观已经过时

  你和你爸妈的关系好吗?如果你正陷入痛苦,你要知道你面临的问题,也曾发生千千万万个家庭中,你并不是孤身一人。如何处理原生家庭关系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长久以来始终困扰人类的问题,也是一直以来人们不断探讨的问题。

  你没有结婚之前,你的三口之家就叫做“原生家庭”,就是你父母的家庭。“你没法选择你的爹妈”,这句话的确没错,虽然你也想有个“富爸爸”,可惜原生家庭是你没的选的。但这篇文章我要说的是:“你可以选择如何同他们相处”,我会教你3个心法和沟通技巧,让你也可以打造属于自己的完美原生家庭!

  《完美母女关系的秘密》读后感(三):启程远航

  读完《完美母女关系的秘密》这本书,我就想到一句话,我要的是飞翔,不逃避,更不是无形的束缚。从小到大,自己一直被要求做乖乖女,并且维持着乖乖女的形象,直到要结婚了,甚至是要不要听父母的不和这个工作努力,三观相投,感情稳定,但经济基础欠缺的男朋友结婚,因为父母,特别是母亲是害怕女儿嫁过去吃苦受累的。但是她所谓的受累就是需要自己努力挣钱,经营自己的小家。那是我第一次,不顾父母的好言相劝,自己拿主意决定结婚对象时间,以及后面的一些事情都是两个人独立商定的。最后父母只是说,自己选择的路,后面的自己去承担,我心里顿时松口气,母亲最终选择了原谅自己的孩子,她掩饰悲伤看着我走向自己的道路,前面也许是撞破头皮,她只是微笑着看着我向前走。

  在与母亲的谈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这样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效果

  1.采用商务化的沟通技巧,坦诚相见。对于80后的女性来说,多半是独生子女,母亲更是把女儿认为自己的一切,基本都有窥探一切隐私的癖好,但是作为成年人,我们需要有自己的空间,这些空间需要自己去争取,首先要坦诚说出自己想要什么,但不能赤裸裸的说,注意说话的分寸,谈话主要是为何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伤害感情,所以要带着目的,带着说话的艺术去聊天。

  2.定位好自己的目标。给自己的做好心理建设,不能在和母亲沟通过程中被她三催不烂之舌所迷惑,更不能为了眼前利益牺牲自己的长远利益,特别是婚后自己小家的事情,尽量不要和母亲沟通,而是要自己独立解决,远航时不能把坨留在岸上。

  3.心怀感激,自由飞翔。离开母亲并不是意味着我们变了,只是在人生不的不同阶段,我们家庭生活的重心转移了,所以不满怀自责,不能释怀,常回家看看是不错的选择。

  没有父母愿意看着自己的孩子不快乐,当你要启程远航,一方面要自己羽翼丰满,另一方面要好好告别。

  《完美母女关系的秘密》读后感(四):《完美母女关系的秘密》书评 ——与母亲各安其位的相处之道

  这是一本心理学范畴的书,它像心理学的专业导师帮助我们认识一种心理状态,寻找解开母女间困局的答案,它在告诉我们如何用独立人格与母亲相处,实现完整的自我,获得心灵的独立,做到用成熟健全心胸角度来看待母女之间的代沟与隔阂

  一、困局形成根源

  (一)过度操控的母爱

  现实中,很多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偏离她预先设定轨道,时时盯紧、牢牢掌控孩子的动向,一时兴起羡慕“别人家孩子”,对自己孩子缺点的不满让她歇斯底里地逼着孩子认真学习工作、趁早恋爱结婚,处处要满足母亲设置的标准,发自肺腑唠叨为了让孩子能够过得幸福、不被伤害,以爱之名的家规告诫孩子“听妈妈的话”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二)价值观的束缚

  孩子价值观的雏形会受到母亲的影响,母亲的价值观可以被孩子直接拿来复制。价值观是时代的产物,时代的变迁导致价值观的不同,不少母亲因为受教育程度职业经历限制更容易接纳一些强烈的、格式化的价值观,时不时憧憬般地规划子女的“职业、婚恋蓝图”。这些被灌输的建议往往被证明只是错觉,她的想法并不具有绝对性和普遍性,时代的更迭、形势严峻早已超越了母亲那代人的理解范围;而且“不论谁去作选择,都会有失败风险。然而如果能够获得自己所期待结果,那么所收货的巨大喜悦也是无可替代的。”

  (三)诅咒式的劝告

  很多母亲未必是个心智成熟的人,也并非是教育专家,她们评头论足式的诅咒紧紧勒住了子女思想的缰绳,拷上沉重的精神枷锁,仿佛言听计从才会被幸福眷顾,没有母亲的修正人生的不幸便会应验。口头禅式咒语“其实只是个把戏,它利用了你的罪恶感与恐惧心理,而这个把戏并不具备左右你未来能力”。当现实中的子女与母亲期盼的形象发生偏离,母亲看似庇护的诅咒有时候会适得其反,爱的缺失反而会招致危险缠身。

  二、解除“魔咒”的相处之道

  (一)冷静分析与认真思考

  分析母亲到底是什么性格的人,有着怎样的处事能力,探寻母亲真实的想法和行为背后的心境;思考在母亲眼里出格的事物,它真的会让你远离幸福吗?遵从母亲的喜好放弃原本自己喜欢东西,是符合常理吗?再按同样的方式征求自己的意愿并寻找更高层次老师。这是个自由而丰盈的多样化时代,面对学习、工作、婚姻方方面面,我们会迷茫、会困惑,但仍要自己去思考并选择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多与他人交流阅读书籍欣赏电影,将目光向外打开,接触丰富多彩世界,构筑自己的世界观,摆脱母亲价值观的强行干涉和支配。

  (二)采用“斡旋”的沟通技巧

  为了争取贯彻自己的主张,与其赤裸裸地对峙,不如把母女关系看做下属上司之间的事务性关系,巧妙地与上司“斡旋”。

  人际关系相处的普世之道是不必一一讲明自己的观点,不必作义务性的汇报,不必强行与对方争论,在尊重对方的同时也保持不失礼的距离。这个道理亦可以适用母女之间的相处,面对母亲的咄咄逼问,可以练习搪塞,也可以随便敷衍。以理性态度与母亲相处可以避免焦躁和争吵,巧妙地吐露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可以抵挡母亲的唠叨,用软化协调的沟通方式可以缓和激烈局面,与母亲交流沟通保持基本的尊重和礼貌必要时的夸奖和称赞会磨平她尖锐的矛头。

  三、完善自我的力量源泉

  (一)找回自信

  不过分地在乎他人对你的要求、不在意外界的声音,寻找自己真正喜欢的事物,工作也好、生活娱乐也罢,只要你热衷去做并逐渐找回自信,“能够自我肯定,幸福就会离你很近”。惶惶度日不过是浪费青春,对未来踌躇不定、得过且过只会成为你人生旅程回首时的遗憾。找回自信,做一名自我认同度高的人,做回真实的自己才能慢慢感知到幸福的模样。“是否拥有才华或能力,不应该由你的母亲来判断,而是由目睹你工作成果的人判定。”

  (二)保留空间

  保留空间是一门重要的智慧,它包含三个方面:精神自立、达成和解、组建家庭。精神自立即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按照自己的判断作出人生的选择,不被母亲的言行迷惑、不被幸福的假象蒙蔽,遵从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的决断力;达成和解即承认彼此价值观的不同并相互尊重,从亲情感解脱出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建立新的家庭,以“合伙人”的身份履行自己的职责,努力经营新的幸福,“结婚意味着找到了一个比母亲更重要的人”。

  (三)重塑价值观

  遵从自己的意愿,抬头挺胸迈步向前,作一个有担当的成年人对自己负责,冷静淡定地实施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判断事物。倾听内心的声音,尝试新鲜事物,发现各种乐趣,以自己的价值观作出选择,在行动中充分贯彻自我责任,“无论结果如何,都要为自己的决断负责,积极的思想觉悟是极为重要的”。“坚持走自己的路,做一个离开母亲也能过得很好的人”。

  (四)做到自食其力

  进入社会加工作,转变角色既能拥有养活自己的经济实力也能规避生存风险。通过工作不断磨练自己的能力,不论多么琐碎的工作,只要认真去做,做出成果,自然会受到好评脚踏实地地往前走,一点一滴积累经验。在伴随成长积累经验的同时,工作和收入可以助你脱离母亲的庇护,以成年人的姿态面对母亲,从物理上和经济上实现双重独立。

  (五)赢回主动

  离开母亲、实现独立后,两者之间的关系会发生微妙变化,让时光来冷却一切争吵和对抗,让距离培养母亲的一步步放手时刻保持在礼数上尊重母亲,顾及母亲的心情婉转引导她,赢回主动权。可以是“表面上作出让步,实则贯彻自己的主张。表现出尊重对方的同时,巧妙地把场面应付过去”。

  (六)包容并深深感谢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理解并包容母亲截然不同观念和想法。人与人的相处本来就讲究缘分,只要维持在不失礼的层面,即使存在教育理念差异、价值观迥异相处起来也不会成为难题。感谢母亲给予我们纯粹的爱,感谢母亲的悉心爱护和谆谆教诲积极引导母亲转移生活的重心,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向母亲传达当下的价值观和社会氛围,让母亲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也是子女报恩的孝顺项目

  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成长环境,努力成为心智成熟的成年人,以敢于冒险的超人勇气追求独立自主自尊自爱,我们勇敢前行,不再畏惧母亲施加的“魔法”,呼吸愈发畅快视野更加明亮。我们认同自己、肯定自己、爱自己,牢牢抓住自己想要的幸福。

  爱是一种自由的选择,而不是强迫。

  《完美母女关系的秘密》读后感(五):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这句话常常用来调侃婆婆媳妇之间的摩擦与纷争。可是,在越来越多的女性心中,这句话用来形容母女关系也颇为贴切

  很早之前读过冰心的一首小诗: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在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在您的怀里

  母女之间的关系本该是亲密无间的,但是越来越多的女性却在为无法与母亲和睦共处而烦恼。我自身就有强烈的感受:明明知道母亲是在关心自己,明明知道母亲只是想靠近自己,明明把母亲视为重要的人。

  可是,为什么在面对母亲时,总会不自觉地暴躁?为什么一旦与母亲交谈,却总会生气、伤心、失落。母亲嘴里冒出的一个句子,脸上流露的一个表情,总是轻易地打击到我的情绪。有时候顶撞母亲后,又独自坐在黑暗的角落里后悔,可心里却始终残留着那个芥蒂……

  直至最近读了日本心理学家五百田达成和樱场江利子写的《完美母女关系的秘密》,突然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作者用细腻温情地笔调娓娓道来,将我埋伏在内心深处的那些对母亲的纷争与不解,重新从阴暗处抽离出来,一点一点地打开尘封已久的心结。

  《完美母女关系的秘密》读后感(六):做一个离开母亲也可以过的很好的人

  翻看《完美母女关系的秘密》这本书的时候,也恰巧快到母亲节了。我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需要知道怎样经营母女关系。

  我从小就是乖乖女,我和母亲特别要好,是那种可以一起逛街购物聊知心话的人。她对我的影响也是方方面面的。然而越是亲密的人就越会有争吵有不解有沮丧。

  我知道我有一个世界上最爱我的妈妈,可有时候母女相处并不能总一帆风顺。明明知道母亲是在关心自己,明明把母亲视为最重要的人,母亲如果有事,必然会特别担心。明明把母亲当作家人和人生的前辈,想要愉快的相处,可有的时候母亲嘴里冒出的一个句子,母亲脸上流露出的一个表情,总会轻易打击到我们的情绪。有时候,我们会因为顶撞母亲而使得母女关系产生摩擦。那么,我们究竟该怎样处理好母女关系?

  “母亲诅咒”

  “你怎样了?真的没事吧?

  “你那个男朋友似乎有点。。。”

  “你恐怕做不到。”

  母亲的唠叨仿佛如秤砣一般悬挂在内心,有时掺杂着叹息,有时令你焦躁,从而引发争吵。

  “妈妈,你什么都不知道!”

  即使想要反驳母亲,可总显得那么无力。有时候内心还更加困惑“我真的没问题吗?这样做真的可以吗?真的没错吗?”

  是的,有时候在母亲面前我真的挺没自信的。总觉得母亲说的是对的,她让我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其实,母亲的唠叨仿佛咒语,虽然初心绝对是好的。我知道,她想要让我变得更好。而我有时候却有不同观点。

  很多母女遇到这种情况,要么就是听话,要么就是争吵。而我们的关系也经常在两种之间变换。其实,这是价值观的问题。母亲那一代的女性认为“女性应该这样,”而现在女性认为“自己应该那样”,两者之间有许多互相矛盾之处。

  其实,母亲的影响力大的惊人,从孩童起,我们就特别依赖母亲。青春期时,母亲所灌输的价值观会干扰到孩子。确实,回想起我从小的衣服大多是妈妈挑选的,我的穿衣经也是这么建立起来的。觉得我就是应当穿这种范儿的衣服。

  在所谓的逆反期,有孩子会与父母产生冲突,他们会顺利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而有些孩子青春期并不叛逆,遵从母亲价值观,长大之后就会遇到很多问题。“妈妈说的都是对的。”确实,我就是这种没有叛逆过的孩子。其实我的内心特渴望所谓的自由,就是展现自己。可我总觉得自己被束缚在一些条条框框里,这些是母亲从小教育的,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所以,随着真正的长大成人,我们就会产生摩擦,因为有了自己的价值观。不再像小时候那般“听话了”。

  “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

  人人都希望家庭是自己的避风港,希望和母亲和睦相处。希望母亲支持自己,理解自己。可是,我们必须明白:母亲只是一个极为普通的不完美的女人,她不是能理解你一切的超人。不要对母亲有过高的要求和期待,这样一来,你才有可能过的更加轻松。

  也许,以前太希望和母亲保持一致,其实从母亲身边“毕业”,不再与其保持思想一致,以不同的“人格”与其对话,关系便会更上一层楼。

  重要的是,女儿应该把母亲当成自己的上司,努力和”上司”翰旋,争取贯彻自己的主张。

  是啊,如果我们把母亲当成自己的上司,我们就不会和妈妈说话的时候这么暴躁了。我们也应该充分了解母亲的立场,可能彼此交流换一种方式,就没有那么容易争吵了。

  彼此虽说是特别亲密,其实更需要自己的空间。人是需要独处的。有时候,其实我更爱一个人出门转转。身边没有母亲或是其他人,静静的思考一些事情。无需许多纷扰,寻找自己存在的价值。我想,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拥有自己的主张,是很重要的一点。可能母亲更希望我成为那样的人,其实我更想要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母亲认为一生需要稳定,可我希望精彩纷呈的生活。这时候心存疑虑是自然的,可有时候要问问自己的真心,如果真的想做那就去做吧。不要去和母亲争吵,如果你做出了一点小成绩,相信母亲肯定会支持女儿。无论什么样的困难,人总要学会克服,如果想离开母亲独立,就必须告诉母亲“我一个人能行。”

  满怀感激的“解雇”老妈

  女儿离开母亲,从物理上和精神上都需要独立,这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慢慢成长,离开母亲这个亲爱的守护者。但无论何时,母女之间的爱都不会消失。

  喜欢周杰伦为母亲写的一首歌,“听妈妈的话,不让她受伤。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我们会明白母亲的”诅咒“,一切源于爱。明白母亲的心理后,就请好好感谢母亲给予的纯粹的爱。

  首先,对母亲说声:“谢谢。”

  然后,长大成人,自立更生。我们会永远记得母亲爱我。然而当初的小姑娘已经长大,我们该向外面的世界前进了。

  也许我们会开始新的旅程,找到爱人,步入婚姻,可并非和母亲别离。只是要换种方式和母亲相处了。这张“感谢状”,同时也是交给母亲的“解雇通知。”做一个离开母亲也可以过的很好的人,才是对母亲养育之恩最好的报答。完美幸福的秘密,你找到了吗?

  母亲节就要到了,祝所有的母亲幸福健康,每一天都快乐!

  《完美母女关系的秘密》读后感(七):不会当妈的孩子不是一个好闺女

  基本上我在家里的画风就是一真汉子。宜家买回来的除了大衣柜都是我装,沟通物业、交水费、交电费、交煤气费,选幼儿园、选房子、选车子……我家里的男人只有一个主要功能:挣钱。我并不引以为荣,我也想娇小可人,傲娇耍赖,可我妈没给我选择的机会。

  我小时候跟一群院里的男生踢球,我是女生经常被欺负,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他们都让我守门。他们失策的是我每回都守住了。然后拖着残废的身躯回奶奶家,让奶奶看我一身荣光。然后被揍一顿。我妈有一颗女强人的心,但可惜没有女强人的命,因为心软因为顾家,我觉得更因为胆小。她经历过浪潮中的真正的九死一生,反而不那么超脱,更珍惜眼前的小幸福。

  我妈在我心里就是女神一般的存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我一直怕我妈,小时候写作文,老师表扬了也不敢给我妈看,怕被喷,怕我幼小的自尊心受伤害。我妈的光辉一生基本上出书都能出个上下集,所以她在我眼里无比高大。

  我妈跟我说一生最大的失败就是把我教的太善良,没心机没心眼朴实无华人见人骗,我持保留意见,但是我没有顶嘴。家里的规矩是哪怕长辈说的是屎也不能顶嘴。所以我顺从的在我妈声旁当一只小绵羊。老人多爱絮叨,年轻人多爱冲撞。我情商高,所以我妈絮叨的时候我闭嘴,我妈闭嘴的时候我在心里冲撞一下。

  我女儿两岁半,我经常跟她对话,用成人的方式,很多专家批评这种教育方式,我并没有鸟过。

  我跟闺女说:“你要想吃糖得按我的方式来,因为我买的,不是你买的,你没有钱,我有钱,等你有钱能自己买糖的时候你才能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吃什么糖,现在决定权在我,我有权利规定你什么时候吃什么糖”(原话)

  “好吧,妈妈”(原话)

  我不知道这种管理方式和教育方式以后能教出个啥,我只知道我从小就要把闺女当一个独立的人看待,我们是平等的,我们的权利义务也是相等的,我不会强求她做家务,她也不能强求我买糖。我尊重她就如同尊重我的朋友我的同事我的老公一样。我只能强求我自己,锻炼、看书、学习插花与钢琴、动手园艺和烘焙,她可以看着可以参与,我不强求,她想要试试我会鼓励她,她讨厌我也不会强迫她,我活一个真正的自己给她做一个人生的参考,她可以选择模仿也可以选择完全相反,这一切都随她,因为她是独立的,是自由的。我想我应该做的就是给她容纳各种选择的平台,让她站在这个平台上尽请选择,我的尊重就是对她最大的爱。

  这本书里提到了那么多的沟通技巧,其实最根本的就是尊重,我的母亲从来不会翻动我的东西,本子、纸片、信件、所有的私人物品。她明确表示各自私人空间的保护,我不能私自动她的东西,她也会保护我的隐私,虽然我经常乱翻她的抽屉,也被暴打过无数次,但是她作为一个母亲从来没有窥探过我的隐私,她会在选择六一节礼物的时候擅自给我买一些我并不喜欢的东西,比如一幅图都没有的故事书全集,也会在商场里大声斥责要买芭比娃娃而不买培乐多彩泥的我,但我想那是她的权利,她挣的钱她有权利决定给我买什么娱乐用品。就如同现在,我在母亲节的时候给她买了一对俗气的大金镯子,她可能不喜欢可能很喜欢,但钱是我挣的,所以我有权利决定送给她什么礼物。

  温情橄榄球看过好几遍,里面后半段对于养子未来生活的处理我觉得非常棒。中产阶级白人养母鼓励黑人养子去参加橄榄球考试,去优秀大学的橄榄球队,当养子心中的矛盾爆发的时候,布鲁克的回答不能更赞了,大意是:“你可以选择去念大学,也可以选择去当一个蓝领工人,你想做什么都可以,只要是你想的,虽然你的家人(指收养他的一家)都去了那所大学,但不代表你也得去……”。

  我小学毕业升初中的时候,成绩很好,去了一所很棒的中学,然后又以高分直升了高中,研究生毕业之后,我爸有一次喝多了跟我说,他跟我妈当时不知道我能不能考上初中、高中、大学,做了不同的准备,初中如果被分配到一般的初中就按我的兴趣读个职高什么的都好,学个剪发,当个理发师开个小店,他们帮我选个店面,要是高中没考上,我想读个什么技校的都好,学个裁缝,在家做个衣服,要是大学没考上,直接工作,干个超市收银员什么的也不错。结果我在他们的冷淡处理中读到了研究生。母亲对我的处理就是一切随我,他们做好一切准备,让我能够按照自己希望的轨迹生活。

  包括上学、跳槽、结婚、生子,如果是母亲她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和人生的规划,她是个理智有想法的女性,她的选择不会太糟她也有充足的自信,但是她教育我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她没有干涉我的选择,在我决定是之后,支持我、鼓励我走一条我自己选择的路径。这种尊重是我觉得最大的爱,也是她作为母亲最大的成功。

  前天,闺女在床上玩耍,盯着我五秒钟之后,甩我一大嘴巴子,我连两秒钟都没有回敬了一个大嘴巴子,轻重适度,不急不缓。闺女停顿了两秒大哭。招来爸爸、爷爷、奶奶一群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我把门关上,等她哭完。

  “首先,我打你是因为你打我,你无缘无故打我,所以我要反击,你打我是我打你的原因,我打你是你打我的结果,你哭是没有道理的。其次,我现在打你还是为了告诉你不要无缘无故的使用暴力,暴力不能解决问题,只能制造问题,如果遇到了困难,用脑子思考解决方法,不要用暴力来解决。最后,我是长辈,你个小兔崽子敢动手打长辈,反了你了。”(原话)

  《完美母女关系的秘密》读后感(八):妈妈,请别把我吃掉好吗?

  做心理咨询师的朋友聊起最近经手一个姑娘的案例。那个在争吵中将自己的母亲重重推倒在地然后愤然而去的26岁姑娘,自己也是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

  “我的人生像是我妈的影子一般,她一路替我选择小学,中学,大学,替我选择朋友,替我选择爱人。”她说,“我一点自由也没有,稍微不如她的意,她就一哭二闹寻死觅活的说我不听话。说我翅膀长硬了不认娘。”

  她亮出自己胳膊上的青痕斑斑,“老公出轨了,对我越来越不好,甚至于有时会动手打我,我想要跟他离婚,可是我妈居然以死相逼要求我继续这段婚姻...我真是想不通,她是我妈啊,口口声声都是为了我好,为什么就能这样眼睁睁的看着我不幸福呢?”

  排给她的心理辅导,是两周一次的固定课程。第六周的时候她没来,朋友打过电话去问,只听在那头她声音低低,“我妈说...心理咨询都是骗人的,这周开始我就不去了,剩下没上完的课可以退钱吗?”

  他立刻帮她办理了退款手续,长叹一声说,“这种人,被我们戏称作【被母亲吃掉的人】,不管年龄多大,心智能力和判断能力都还是个小孩的水平,抱怨东抱怨西,抱怨完了一切听妈妈安排还是他们唯一的方法论。”

  就像...被一点一点的溺爱,控制和掠夺吃空了灵魂,只留下一具还在生长的皮囊的感觉,活的像个傀儡,又像个影子。

  他这么形容道。

  亲子关系,尤其是母女之间的关系,或许是绝大多数人都需要直面的问题。

  做母亲的想要表达关怀,却总是难以把握尊重的分寸,一不留神,关心演化成掌控,深爱便成了让人厌烦的唠叨,而爱意的叮咛成了诅咒,

  做孩子的想要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拒绝的话却总是难以说出口。“谢谢你的爱和关心,但是我也需要一点自由”,这句简单的话,出口却总成了“行了行了,你能不能不要烦我”的不领情和不耐烦。

  有多少父母在感慨自己为孩子做牛做马操碎了心,就有多少孩子在抱怨自己的生活被父母掌控。

  我们明明都是从爱的起点出发,为什么最后总是沦落到恨的荒野?

  关怀与尊重的比率如何把握?爱和自由又该怎样平衡?

  想要做一个“不被吃掉”的女儿,维持健康良好的母女关系,可以从以下几步开始。

  1.培养自己的价值观

  “我妈说,女孩子应该考公务员,图个稳定,也好找对象...”

  “我妈说,你要嫁一个有钱人,这样今后能少吃好多苦...”

  “我妈说,忍一时风平浪静,家丑不可外扬...”

  生活中的确有这样的一些人,她们从小就被原封不动的灌输了母亲的价值观,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逐渐将母亲的观点,意见奉若真理。

  她们将自己的生活缩小到无限小,小到用母亲的影子可以覆盖,并渴望在这样的阴影中过上一帆风顺的生活。她们以为母亲的智慧和经验就是万能,却往往忘记了,母亲也不过只是一个普通人。

  在时代剧烈的变化中,她也会落伍,对于无穷无尽的新鲜知识,她也会不懂。

  对于母亲的建议和意见,我们可以参考,但是并不能照本全搬。通过阅读,跟人交往,不断的反思和思考之后的判断建立自己的价值观,才是摆脱“母爱魔咒”的不二途径。

  “可是妈妈并不能理解我的想法,一定是我错了吧...”,我曾经听过这样的顾虑。

  摒弃“无论如何母亲都应该可以理解我的想法”,则是打破自我怀疑的第一步。

  日本女作家在樱场江利子在《完美母女关系的秘密》中写到:

  不想要复制母亲的道路,就不要对母亲抱有太高的期望,希望她成为你的避风港,包容理解你的一切...冲突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母女彼此也一定会有无法理解的部分,但是这并没有关系。不要对母亲抱有太高的期待。你才有可能过的轻松一点。

  在保持尊重的同时坚定的贯彻自己的主张,像应对上司一样应对母亲。相信自己,冷静的思考和判断母亲的劝告。坚持走自己的路,做一个离开母亲也可以过的很好的人,才是对养育我们长大的母亲最好的报答。

  2. 不带诱惑的深情,不带敌意的坚决。

  楼下上高中的小妹妹,每一天早上出门都像是打仗。

  “我都说了不吃不吃不吃,你不要管我行不行啊,烦不烦。”,她一边说,一边重重的摔上门。

  一路气鼓鼓的跟我抱怨,“我都上高中了,还需要我妈提醒我每天要写作业这种事吗?还有,我做卷子正全神贯注的时候她老是过来给我送牛奶水果,打断我的思路不说,我自己要吃自己不会去拿吗?进我房间从来都不敲门,一点也不尊重我的个人隐私。”

  “那你跟她好好说过这个问题吗?”我问,“不吵不闹心平气和的沟通?”

  她愣了几秒,反倒自嘲的一笑,“姐姐,你看看我都这么闹腾了,她还是该怎么怎么,我好好说就更没有用了。”

  这个听上去自洽的逻辑,很多时候只能将结果导向的与目的越来越远。

  矛盾越发尖锐,争吵愈演愈烈,做母亲的只知道自己的女儿进入了反叛期,却不知道她的反叛源头是自己无限制的溺爱,和出于看似“为她好”而对她生活的掌控。做女儿的对母亲的不解更加生气,而这生气又会逐渐带上一些赌气的成分,你为我好是吧,那我就偏偏要让自己不好给你看,看你还控不控制我。

  逃学,旷课,落榜,喝酒,夜不归宿,交一个糟糕的男朋友。

  这些都是女儿以自我放逐形式的报复,可母亲依然不懂,她只会垂泪叹气,“可是我对她那么好啊...”

  心理学家科胡特创造了两个充满诗意的语句,来描述最和谐的亲密关系:

  不带诱惑的深情,不带敌意的坚决。

  在母女关系中,第一句可以适用于母亲,我无条件关心你,但是我不会营造出一个让你需要我,离开我就什么也不行的假象,我爱你,也尊重你的选择。

  而第二句更适用于女儿,我知道你很爱我,但是我需要自己的空间。虽然我拒绝你,但是依然感激你的付出。

  3. 想要有自由的生活,就必须先有自由的能力

  办公室里曾经有一位实习生小姑娘,

  她常常在我们面前抱怨父母管的太多,擅自翻看她的日记本,不尊重她的想法,把她当作小孩子一样对待。

  有人给她出主意:“你既然这么觉得,为什么不搬出去住呢?”

  “搬出去?我也想啊,我现在的工资还不够每个月自己买东西呢,在家里住着吃爸妈的喝爸妈的,搬出去肯定十几天就没钱花了。”她这么回答。

  另外一个小姑娘立刻附和,“对啊,不仅是这样,我去年搬出去住的时候节衣缩食就不说了吧,有天晚上停电了,外面又刮着大风,不知谁家的窗户被风吹的哐当作响,特别像恐怖片里的场景。我当时就吓得给我妈打电话接我回家了,从此断了自己住的念头...”

  两个小姑娘互相露出心有戚戚焉的表情,剩下我们在一旁面面相觑。

  每个人都渴望自由,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承担自由的代价。

  刘墉老师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

  “今天有多少孩子跟父母讨价还价,既要美式的自由,又要中式的宠爱,却没有美国孩子的主动,又失去了中国传统的孝道?”

  太多人心目中定义的自由,并不是真正的独立,而是既可以得到宠爱,得到享受,又要求保持独立自主的奢望。

  追求自由,需要从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开始。

  经济不独立,你永远逃不出寄生的命运,永远只能寄居在家里,听着父母一遍又一遍的唠叨,抱怨,试探,“你看人家XXX的男朋友多体贴”,“人家小X今年又升职了”,或者“你为什么还不结婚?”这样的话。

  精神不独立,不管你走到多远的地方,都还是个依赖母亲的孩子。刮风下雨,打雷闪电,停电停水,工作上不顺利,感情中受了委屈,从不考虑解决方法,只知道拿起手机拨通妈妈的电话求助或者哭诉。

  不独立的人,注定是无法自由的,像是开头朋友讲述的那个例子一样,她那么恨,那么渴望自主,潜意识里却依旧会将母亲的意见奉为圣旨,从而放任自己在“被吃掉”的漩涡中,陷得越来越深。

  从努力工作存下第一笔钱开始,从第一次打落牙齿和血吞开始。成长会痛,但是不经过这样的痛楚,你永远无法成长。

  只有成长,才能迈出自由的第一步。

  《布鲁克林有棵树》中,弗兰西的母亲在弗兰西失恋回家痛哭之后,有过这样一段心理独白:

  “终于来了”,她想,“这个时刻终于来了,无法在呵护孩子,不叫他们遇见不幸了。过去家里吃的东西少,你可以假装自己不饿让他们多吃点。夜里寒冷,你起床把自己的被子盖在他们身上,好让他们不受冻,谁想要伤害他们,你会跟他们拼命。

  可是终归有一天,或许阳光灿烂,他们走出去,或许会遭遇一些不幸,而你却无法知道,你拼了一生要阻止他们去遭遇的痛苦,总会找上他们的门。

  这或许是每一个母亲都必须要经过的心路历程。

  你疼爱的那个孩子,终究要长大了。

  你无法永远将她捧在你的掌心,她有自己的人生要过,也有自己的痛苦需要面对。

  你能做的,并不是一直拉着她的手,而是放开她,让她成为一个离开你,也有勇气和能力能够很好的面对生活的人。

  而一个女儿对母亲最高的致礼,并不是成为你。而是在你的爱中,我终于成为了自己。

  推荐书目:

  《完美母女关系的秘密》 【日】五百田达成,樱场江利子

  《为何家会伤人》【中】武志红

  《谁在我家》【德】伯特.海灵格

  《布鲁克林有棵树》【美】贝蒂·史密斯

  《完美母女关系的秘密》读后感(九):想摆脱家里的控制?请先自行断奶 !

  分享一段我和我妈的日常

  “……你工作中别毛毛躁躁的,我知道你有这个毛病…..”

  “我干什么了你非得说我毛躁?”

  “我就是说这个事儿!告诫你!”

  “我感觉膝盖中枪!”

  “你会不会说话?”

  “你会说话啊”

  “怎么跟你妈说话呢?”

  “………”

  工作以来,我和我妈的对话时常以这种尴尬收场,她怕我犯她曾犯的错,我急于证明自己,对这种无缘无故的指责莫名其妙。如果你和你妈也沟通无力,或是想干什么却碍于家里的阻碍,我推荐你看看这本《完美母女关系的秘密》。

  天下的母亲都一样,女儿也一样,母亲希望自己女儿安全,快乐,女儿都希望母亲能健康,长寿,幸福。但可能因为有血浓于水的感情的牵绊,我们对于母亲的说的话,母亲的否定和质疑,母亲犯的错好像更加在意。就因为她是妈妈,所以就该理所应当的了解我们内心的感受。我们对于家人的要求其实比对公司里的同事高多了,把好的一面留给了陌生人,最糟的一面给了最亲近的人。这么说倒不是要求你把最糟糕的一面留给你的上司或者同事,只是和母亲相处的时候,多一点理性,多一点理解,就能更好的交流。

  书中首先提醒我们要正确认识母亲,母亲也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也会犯错,也会有偏见不客观,对于母亲的错误我们要理解,要有耐心。书中介绍了个方法我觉得挺好的,就是把母亲当成上司相处,对于上司或者同事,我们都会多一点的客观理性,少一点冲动批判,大家不妨试试。

  再来就是我们要看清与母亲产生争论的根本原因——价值观,母亲生活的那个年代跟现在这个时代的价值观已有很大的不同,她们的时代强调牺牲与奉献,这个时代却高呼个人实现与梦想,这两种价值观,没有对错,只是不同,但可能正因为这种不同,产生了争执和隔阂,认识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她总是强调结婚生孩子的重要性,总是想要安排我们生活中的一切。

  最后一点觉得很值得大家反思,有的人机遇不济,觉得是家里干涉过多;换不了工作是因为家里不同意,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是因为家里从中阻挠。

  想摆脱家里的控制?请先自行断奶 !

  “能够冷静地谈钱和性,才是真正的成年人。工作挣钱,为自己的恋爱负责。能做到这两点,就已经是很棒的成年人了。” 如果你不能做到以上两点,那么跟妈妈发生冲突的时候,无论如何也别都怪到她的头上。

  或许跟母亲相处根本没有什么秘诀,人和人相处,最重要的不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吗?

  希望大家都能跟母亲和睦相处

  《完美母女关系的秘密》读后感(十):你是女儿也终将成为母亲

  有多少母亲有这样的行为:在外人面前不断揭女儿的短处,拿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比自己家孩子的缺点,过分控制女儿的一切思想和行动,在上学的时候让女儿远离男生,在谈恋爱的时候又着急女儿为什么找不到男生。有多少女儿如我:青春期不叛逆,再叛逆已不青春,在内心深处一直对母亲过分依赖却从未察觉。

  当两代人的思想观念发生冲突时,糟糕的母女关系一触即发。彼此都想为对方好,心里都把对方当做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却不能好好沟通、和谐相处。直到看到五百田达成、樱场江利子所著的《完美母女关系的秘密》才找到了答案。作者从客观冷静的视角审视母女关系和她们各自的特点以及彼此的相处之道。同样从属于亚洲的日本与中国的很多社会思想观念、家庭伦理观念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对中国读者而言会有更强烈的共鸣和感悟。

  一、成因

  孩子价值观的雏形就是在母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长大成人后,倘若你仍被母亲的价值观支配,那就会永远按照母亲的要求生活,并且一旦违背了母亲的意愿,你就会被母亲不断责备,并且被强迫进行反省。

  青春期叛逆的孩子会顺利确立自己的价值观,青春期不叛逆的孩子会遵从母亲的价值观,逐渐长大后发现原来自己持有的价值观完全不适合现在这个时代,这时自我的内心冲突,与母亲的冲突便不断出现。这是必然的道路,因为他们总有一天要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二、审视

  试着冷静分析母亲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有着怎样的能力。分析完,再按同样的方式分析自己。

  1审视母亲

  由于母女的亲密关系,女儿常常会把母亲的意见当做绝对权威的经验指导,把母亲的意见看得非常重要,然而母亲的价值观仅仅是一个平凡之人的个人见解,并不具有绝对性和普遍性。当你认知到这一点,形成自己的见解并面对母亲,你才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熟。

  2审视自我——你是不是有缝儿的蛋?

  自卑、寂寞、对他人察言观色、渴望被他人守护、难以填补的缺失感、价值观不够稳定,种种心绪早已渗透到女人的言行举止当中。这类女人轻易会被坏男人骗,而这却是长期的家庭成长教育中母亲对女儿无意为之的。而自信的女人很有魅力,往往能吸引到自我认同度较高的男人。

  三、做法

  1建立自信

  如果一个人以母亲的价值观为人生标准,而自己的价值观又尚未成形,这个人就会缺乏自信。

  当女儿成年后,她不必再与母亲保持思想一致,而可以以不同的“人格”与其对话。学着在精神上实现自立,即使被母亲责备,也不要丧失自信。不对母亲偏听盲从,努力从母亲身上学习自己需要的东西。你要找到自身的优点,逐渐培养对自己的肯定,渐渐倾听自己的心声,做回真实的自己。

  2相处方式

  把握好说话的度。不要把向母亲事无巨细的汇报当做义务,戒除从小以来对母亲的依赖心理,作为一个成年人,你需要清楚的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适当汇报自己的工作、生活、感情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如果母亲的建议有用,女儿当然应该参考。但如果女儿对母亲的建议心存疑虑,担心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那就无须认真听取。你可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你的身体、人生属于你自己而非母亲,这样你便无所畏惧听到她的任何非难。然而如果能够获得自己所期待的结果,那么你所收获的巨大喜悦也是无可替代的。

  对母亲说“不,谢谢”,从而不带任何罪恶感地摆脱母亲的控制,才是最佳方案。

  应对母女冲突的不正确方式:反驳,顶撞,对峙,抵触

  应对母女冲突的正确方式:

  1与母亲聊天,了解母亲的想法,谈自己的想法,寻求理解

  2沉默不言,保持距离,远离母亲的干涉

  3无法获得理解,放弃寻求理解,实施自己的想法

  4转移话题,把母亲当做上司般奉承

  四、母亲“诅咒”(预言性的、不吉利的话)的危害

  如果你是大大咧咧性格的女儿,不把母亲的话当回事是最好的。但如果你太过老实,母亲说啥你都认为是对的,往心里去了,这样就很危险。

  当女儿感到害怕并屈从于诅咒时,就不得不回到母亲的控制范围内,危险性在于你可能会给自己拷上沉重的精神枷锁,陷入消极情绪,无法依照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不知不觉中,你就可能真的以为自己无法获得幸福。请立刻驱散你身边的雾霾,解除母亲的诅咒,因为它并不具备左右你未来的能力。

  五、学着理解母亲,因为你也终将会成为母亲

  母女关系也是人际关系的一种,不能因为关系亲近在言行上就无所顾忌,扮演好自己作为女儿的角色,尊重是最基本的前提。把你培养成一个知性且愿意思考的大人,要归功于伟大的母亲。

  母亲在经营家庭时必然有她自己的风格,必然会朝着她心中理想的家庭形象努力。守护家庭和家人的职责要求她不断提醒大家不能做她认为危险的事情,理解母亲好心办坏事的“诅咒”。

  时代在不断变化,相比于母亲的那个年代,女性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普遍的社会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一个出色的成年女性要求一个比自己社会经验少的对象理解自己,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坚持走自己的路,做一个离开母亲也能过得很好的人才是对养育我们长大的母亲最好的报恩。

  我是女儿也终将会成为母亲,我不希望我的母女关系重蹈覆辙。亲情是最亲密的情感也是威力最大的情感,秘密的根源在于每个人是否有独立健全的人格、思想,和彼此间深情而长久的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