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迦太基必须毁灭》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迦太基必须毁灭》读后感10篇

2018-05-05 21:1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迦太基必须毁灭》读后感10篇

  《迦太基必须毁灭》是一本由[英] 理查德·迈尔斯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页数:63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迦太基必须毁灭》读后感(一):真正兼具学术严谨问题意识且不乏趣味的学术著作典范

  原本没想写书评,但是鉴于一般的评论根本说不清楚我的激动之处,所以不如开个书评好了,但是一旦要将兴奋的内心理理性文字时候,便发现灵感顿失,理出头绪也困难了许多,表达的时候又有遗忘,也只能姑且看看,免得最后该书只能留下一个印象吧。

  最初看这本书,其实只是单纯对迦太基感兴趣,因为我的学术兴趣最初就是从第一次布匿战争起家的,那个时候迷上了哈米尔卡·巴卡,最近关注主题好多也和迦太基有关,可以关注的对象又回到了第一次布匿战争,所以碰巧国内引入了这样一部著作,便趁着闲暇拿来看看,没想到看了以后一发不可收拾。

  当人们看到迦太基的时候,毫无疑问的第一反应就是两次迦太基战争,或者算上第三次,而且作者标题:Cathago delenda est! 其实也会给人这种印象。这个标题其实没错,因为我们对迦太基的印象,其实基本就来自于Cato的这句名言,但是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对迦太基的认识远远不够,我们只不过把迦太基当做罗马史的陪衬而已,如果想要真正理解什么是迦太基,那么就要重新去挖掘她的历史,而作者的凭借就是,古典作家以外的,丰富的考古资料

  毫无悬念,作者从腓尼基开始讲起,作为一个地域,各个城邦的发家史,最终如何建立以Tyra-Sidon为核心经济霸权(最近在听angela, 脑子总是回响着那首knights of sidonia = =),这种经济霸权如何与她的邻居亚述帝国有着密切关系,与亚述帝国微妙的关系(为亚述帝国提供白银冲动)使腓尼基向地中海世界广阔殖民,这个殖民路线最终形成了所谓的加迪斯-黎凡特贸易网,这个贸易网最核心的目的就是为亚述帝国提供源源不断的白银,而腓尼基的贸易网也因此而兴盛,但是脆弱国际关系只要一打破,那么这个贸易网就很容易奔溃,结果,随着亚述以及之后的帝国对地中海东部的控制,腓尼基的贸易霸权便逐渐衰弱了,但是,殖民活动的副产品——迦太基留了下来,并且开花结果

  事实上,迦太基一直保持着与腓尼基的宗教联系,虽然事实上迦太基已经有了自己的经济网络,以迦太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迦太基—伊特鲁立亚—希腊—罗马的经济贸易网络,这种网络不仅仅是物质交换的,同时也是文化网络,因此事实上,这一代文明,是一个高度文化混合的文化圈,而且作者也用考古资料证明,早在公元前5世纪之前,罗马就存在迦太基人的居住区,而且罗马的赫拉克勒斯神,与迦太基的麦勒卡特,还有希腊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这个文化圈的见证

  由于迦太基人的高度影响力,因此便不可避免要与西西里的希腊人竞争,这也是为什么西西里的史学家会以相当敌意态度去书写迦太基人的原因,希波战争的时候,就有了这种趋势,但是这种配合希波战争的宣传影响力还很有限,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这样的希腊人仍然抱着欣赏的态度去看待希腊人,但是随着迦太基人和西西里希腊人的竞争加剧,以及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这种冲突日渐加剧,也就有了大量抨击迦太基的史学小册子。

  但是,迦太基和西西里的势力均衡都因为罗马的出现而被打乱,两次布匿战争已经是被研究烂的主题,但是该书非常精彩地方便在于,面对罗马这样一个不仅对迦太基人,而且对大希腊和西西里的希腊人造成冲击的强权,汉尼拔的希腊朋友们(他的斯巴达老师等等)如何将汉尼拔塑造为赫拉克勒斯的继承人,鉴于赫拉克勒斯和麦勒卡特的关系,又如何将罗马人塑造为将被赫拉克勒斯征服的九头蛇。在罗马发生的天灾使这种宣传对罗马人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也是在这一时期,雷电击中Iuno Regina神庙,恐怕因此产生了Iuno憎恨罗马人,偏爱迦太基人的传说,并与Troy毁灭的故事联系在一起。但是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后,迦太基逐渐被塑造为背信弃义典型,从Fabius Pictor开始,开始塑造一个经由勇气美德战争懦弱、背信的迦太基,这些被后来的Cato,Naevius继承。

  然而,毁灭迦太基和科林斯两座城市,恰恰表明,罗马也不过是下一个因为自己的扩张欲而要自我毁灭的强权而已,接连不断的内乱和暴动证明了这一点,但是罗马人要掩饰自己的背信弃义的实质,因此便借抹黑迦太基来达到目的,而这随着帝国时代的到来而逐渐终结。Scipio Aemilianus曾诅咒迦太基,不得有人移居于此,但是到Caesar时,他似乎便有意愿要重建这座城市,而到了Augustus时期,为了宣告内战和解又不显得像个伪君子,他没有将这神庙建在罗马,而是将宣告和解的神庙建立在迦太基的废墟之上。而维吉尔的史诗,则进一步宣告了罗马与迦太基的和解,一方面,对迦太基的描述使人想起新城的建立,另一方面,狄多咒骂背信弃义的埃涅阿斯,而这个咒骂曾被罗马人用来讥讽迦太基人。

  迦太基后来成为了罗马帝国相当有影响力的行省,上层精英对罗马逐渐能够产生影响。而当有阿非利加血统皇帝赛维鲁登上皇位的时候,似乎罗马与迦太基的百年恩怨才算终结了。

  《迦太基必须毁灭》读后感(二):一部海洋贸易帝国盛衰史

  这本《迦太基必须毁灭》虽然很感兴趣,但是拖拖拉拉看了两周才看完,很是汗颜。当初犹豫着先看这本还是波里比阿的《罗马帝国的崛起》,结果查阅资料发现迦太基建城更早就选了这部,结果发现作者引用了无数波利比乌斯在《历史》(即《罗马帝国的崛起》)里面的话,早知道真应该先看后者。

  本书架构还是颇为宏大的,从泰尔公主艾丽莎逃亡北非建立迦太基城开始,先后详细描述了三次布匿战争,直至最后迦太基的毁灭,一部海洋贸易帝国的盛衰史跃然纸上。其实中途我几次想放弃看这部书,因为一者翻译有些拗口,不知道原文为何,但是话语感觉长句偏多,理解起来很费劲;二者神祇偏多,还分迦太基的、罗马的、希腊的……看得我眼花缭乱,不熟悉西方神话史的只能跪了;三者虽然作品写了很多故事,但是却没有故事性,作者讲两句故事就开始不断议论,洋洋洒洒地引经据典,看得我一点脾气也没有了。不过,当我坚持着看完之后,我认为我应该抽时间重新看一遍,因为我发现这里面讲述了迦太基和罗马之间的关系和历史,真的需要细细品味和咀嚼,作者的评论并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有着鲜明的目的性,只是我在看的时候没有真正用心,所以感受不到这些看似古板的文字背后的温度

  本书最大的优点,我觉得是客观阅读的时候明显可以感觉到作者根本没有偏向任何一方,他所描述的历史全部是客观的,或者说最接近真相的,比如对迦太基和罗马民族性格的描述、对汉尼拔其人的描述、对大小西庇阿其人的描述、对三次布匿战争的过程描述……作者试图用历史还原出迦太基必须毁灭的真正原因,而他还将自己所有的意见思考都融入了自己描述的历史中去。

  本书缺点也很多,一是插图不够,很多地名忽然出现,让人摸不着头脑,读起来很费劲;二是有些注释没有必要可能作为学术文章来看著名出处重要,但是作为阅读者来说这些就显得多此一举;三是故事和人物描写不够生动,很生硬,好像是教科书一般,读起来没有情感的赋予。总体来看,本书偏向学术方向,阅读性较差,不过我还是会再读一次的。

  《迦太基必须毁灭》读后感(三):大道青天,我独不得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升庵一首《满江红》道出古今多少英雄,宦海浮沉,凄婉动人的一曲悲歌。命运有时候就会和你开一个不大不小玩笑,今朝城东弄潮头,明日城西垂钓叟。看完《迦太基必须灭亡》,其中汉尼拔和西庇阿为一世英名所累,晚年不得不流落异乡或者在惶惶中猝然离世,令人哀叹。政治漩涡的浮沉,源于对拔然于凡夫俗子中,惶恐强烈妒忌。李康的“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已盖棺论定是是非非,功功过过,对对错错,已然不是特别重要。西庇阿英雄落寞,纵然使人伤怀,倒是地米斯托克利和汉尼拔,委身敌国或者被逼去谣言叛逃之国寻求庇护,才最令我们不甚唏嘘。仿佛听见一声响在历史的年轮中,惆然和凄哀的不断回声: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地米斯托克利,挫败伟大的“万王之王”薛西斯西征之后,他并没有逃脱掉他的同胞们的嫉妒。基于同样的恐惧和米太亚德一样,他们也用陶片放逐法驱逐他出境。当地米斯托克利备受尊敬的退隐居住在阿戈斯时,斯巴达人派遣使节到雅典,在他不到庭的情况下指控他与波斯王结盟,妄图奴役希腊人。在他缺席情况下,判处他叛国罪。一路逃亡之后,根据修昔底德的记载,地米斯托克利前去面见阿塔薛西斯,并说:“我,地米斯托克利----在我必须同你父亲作战、保卫我的国家的时候,在所有希腊人中对你的家族做过最多坏事的人----已到你那儿。··· ···,但现在我被整个希腊所围捕,逃到你这儿,寻求你的友谊:如果我能得到它,你将得到一个最好的朋友,··· ···。”他许诺如果他的建议被采纳,他将会以战争政府希腊。他的死,众说纷纭。修昔底德说他的骨灰他的朋友秘密埋葬在阿提卡,因为法律不允许犯有叛国罪的人埋葬在本土

  汉尼拔·巴卡,他的平民主义做派令他永远不可能得到元老院的欢心,他似乎完全成了众矢之的。元老院向罗马人提出报告,说他与塞琉古帝国的君主安条克谈判。汉尼拔只能被迫东逃,而这条指控只能让他别无选择去安条克处寻求庇护。而公元前189年,塞琉古人最终在马格尼西亚被罗马人击败。其后的汉尼拔只能在各个希腊王国宫廷度过了自己的余生。当公元前183年,罗马将军提图斯·昆西图斯·弗拉米尼乌斯拜访比提尼亚王国时,国王普鲁萨斯选择交出汉尼拔。当比提尼亚士兵封锁了汉尼拔位于海滨地区的藏身之处的所有出口时,后者意识到逃跑无望,于是服下了一直随身携带的毒药,从而避免了沦为阶下囚的耻辱。迦太基最伟大的儿子就这么戏剧般地谢幕了。

  “非洲征服者”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当他与哥哥卢吉乌斯从战胜安条克的战场上被召回罗马时,人生下坡路已然开始。与马尔库斯·波尔基乌斯·加图为首的政敌就在签订停战协议时从安条克处获赠500塔兰特白银一事做出解释时,自己成了众矢之的。最终,在公元前184年,西庇阿耻辱地因收受安条克的贿赂的罪名而遭到法院起诉。西庇阿意识到政敌的势力正在蒸蒸日上,当即选择离开罗马,前往他位于坎帕尼亚利特隆的庄园。然而,不到一年,这位扎马会战伟大英雄就在一蹶不振中去世。

  他们没落的轨迹简直如出一辙,他们的英雄事迹在各自国家的政体内部,被别人视作一股危险而不稳定力量----在他人的眼里,完全是一位潜在的独裁者。 也就是弱者强者的畏惧。也许强者始终不会明白,飓风过岗,浮草唯生的道理。在我眼里,我宁愿相信,他们是英雄,他们宁愿不明白,也不屑明白这般道理。

  无论是青史留名还是罄竹难书,而他们只有无力的背影,落寞地行走在帝国的余晖之下,弓腰驼背,步履瞒珊,孤独感慨或者哀鸣出一句: “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

  《迦太基必须毁灭》读后感(四):印象迦太基

  绝大部分中国人对于迦太基这个古代文明是比较陌生的,一般了解过古罗马历史的人才会对其有些印象。因为迦太基出了一个非常有名将领叫汉尼拔(不要提沉默羔羊里的那个变态医生,他们不是一个人,不过汉尼拔这个名字正是一个迦太基名),他率领迦太基大军成功翻越了阿尔卑斯山,神出鬼没的从后方杀入了古罗马的腹地,并在著名的坎尼会战中采用侧翼包抄的战术痛击罗马军队,使得古罗马在其崛起的道路上遇到了新的危机。然而仅仅这部分内容,对于一个曾经创造辉煌文明的迦太基来说,实在是太少太少。

  最近看了这本《迦太基必须毁灭》,使得这个古文明在我脑海里的形象丰满的些许。

  1. 迦太基从哪里来?

  大家知道迦太基是北非文明,迦太基城位于现在的突尼斯。其实迦太基并不是个土生土长的北非文明,迦太基他爹叫腓尼基,儿子和爹都是基。腓尼基是个地域名,指地中海东部的亚洲沿海地区,这里林立了许多政治独立的城邦,其中有个比较强大的叫泰尔。

  传说泰尔城的老国王在临终前把王国分封给了儿子和女儿艾丽莎。老国王去世后,儿子决定独占王国,迅速采取行动杀掉了对王位有威胁的人,其中包括艾丽莎的丈夫,而艾丽莎则躲过了劫难,带着亡夫的财产从海上逃去了非洲,在那里女王的迦太基城拔地而起。当然这只是个传说,更有可能的是,迦太基是作为腓尼基的殖民地而逐渐崛起的。

  2. 为什么迦太基的航海和贸易特别厉害?

  迦太基特别会搞经济,一直以商业强国的形象闻名于世。迦太基的航海和贸易传统继承于他爹腓尼基,腓尼基人就特别会搞贸易。腓尼基人擅长加工贵重金属,金银加工的能工巧匠荟萃云集,金银制品是当时上流社会最热衷的奢侈品,所以他们可以把这些奢侈品拿去和别人进行贸易。

  腓尼基人很早以前就开始和希腊人做生意,希腊文明中的很多元素就来源于腓尼基,譬如希腊字母就脱胎于腓尼基文字。腓尼基人的贸易逐渐向地中海西部渗透发展,他们的殖民地遍布西西里岛、撒丁岛、一直到伊比利亚半岛甚至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当时叫赫拉克勒斯之柱),到达了伊比利亚半岛的大西洋沿岸。

  在公元前8世纪的时候,腓尼基的邻居亚述王国征服了叙利亚北部地区,而叙利亚北部地区是贵重金属的原产地,因此诸如泰尔这样的腓尼基城市的金属加工产业就缺少了原材料,而此时他们在西班牙发现了大量的银矿;同时为了保持独立,还不得不向亚述王国缴纳大量的税赋。基于这两个原因,腓尼基城邦加快了向西地中海地区的殖民贸易进程。

  再往后,到了亚历山大时期,亚历山大向东征服了亚洲所有的已知世界,腓尼基城邦也不复存在,其中的泰尔围攻战便是一场著名战役。而腓尼基在地中海中西部的殖民地自然的为迦太基所接收了。

  3. 为什么汉尼拔最后失败了,反而名气那么大?

  首先明确一下,罗马和迦太基的三次布匿战争,迦太基都是战败者。第二次布匿战争汉尼拔仅仅打赢了几场战役,但是并没有决定性意义,罗马一惯都是打不死的小强,最终胜利的天平还是倾向了罗马。汉尼拔的名气主要来自于军事史上的创举,一是翻越了阿尔卑斯;二是坎尼会战中使用的侧翼包抄战术,这都是前无古人的创新。

  我们捋一下三次布匿战争:

  第一次布匿战争前,罗马刚刚征服了大希腊地区,崛起的速度越来越快,可以说正是欲望膨胀不可一世的的时候。而由于希腊世界的衰弱,迦太基控制了地中海的主要贸易航道,在地中海的影响力达到了顶峰,可以说是迦太基的全盛时期。并且迦太基还有一大优势,就是海军一枝独秀,地中海上完全没有对手,而罗马压根就没有海军这个兵种。吊诡的是,罗马仓促组建的海军,在与迦太基的海战中大获全胜,一举成为地中海的海洋霸主。第一次布匿战争断断续续持续了二十几年,最终迦太基认输求和,从此退出了西西里的舞台,不久后也失去了撒丁和科西嘉。

  第二次布匿战争是迦太基的复仇之战,也是最有名的一战。迦太基在失去了意大利周边的几个殖民岛屿后开始全力经营西班牙。国力逐渐恢复后,汉尼拔便策划了翻越阿尔卑斯,从腹背进攻意大利的壮举,当然这也是由于丧失了海洋控制权而做出的无奈之举。汉尼拔的军事行动在初期确实收到了一些成效,打出了坎尼会战这样载入史册的经典战役。但随着罗马的反攻,汉尼拔逐渐力不能支,不得不撤回了迦太基。罗马在占据了上风之后决心痛打落水狗,大西庇阿率军远征迦太基本土,并在扎马会战中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以汉尼拔的战法击败了汉尼拔。迦太基战败,割地赔款,退出伊比利亚,自此丢失了所有的海外土地。

  第三次布匿战争完全是因为罗马眼红嫉妒迦太基的财富,迦太基在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失败之后以飞快的速度偿清了战争赔款恢复了经济,罗马唯恐迦太基再次复兴,率军将迦太基夷为平地,面对罗马大军孱弱的迦太基几乎无还手之力。

  4. 迦太基的海军号称地中海最强,但是在和罗马的对决中完全不堪一击,这是怎么回事?

  通常海洋贸易强国的海军必然强大,迦太基也不例外。迦太基当时确实有着那个年代最先进的战舰,有着地中海最大规模的舰队。但是他们的对手罗马人发明出了一种叫做乌鸦吊桥的新型装置,交战双方的舰船相互靠近后,罗马人解开竖在船头的乌鸦吊桥,吊桥的前段有一个像乌鸦嘴一样的巨大金属钩,吊桥重重的砸在敌舰的甲板上时,金属钩便牢牢的勾住了敌舰,罗马人沿着新架出的桥梁直接冲向敌舰,生生的把海战变成了陆战。看到这种情形,迦太基海军战士目瞪口呆,被罗马人打的大败亏输。

  5. 在罗马崛起之前,迦太基和希腊的关系如何?

  希波战争的萨拉米斯海战中,雅典海军击败波斯海军,扭转了整个战局。与此同时,西西里岛上,叙拉古军队在希梅拉击败了一支来犯的迦太基军。所以有阴谋论流传,波斯人联合了迦太基人,从东西两个方向同时向希腊合围,希梅拉之战是波斯和迦太基联军部署的西线战场。

  这种言论自不可信,但希腊和迦太基一直有所交锋。争夺的焦点在西西里岛,西西里岛位于地中海的中心位置,是地中海航运的枢纽,也是地中海强国的必争之地,迦太基逐渐崛起之后自然的参与到了西西里的争夺之中。迦太基在西西里岛的势力范围一直都在西西里岛西部,最顶峰时大概也只占到了西西里岛的50%。西西里岛实力最强的希腊城邦叫叙拉古,是迦太基在西西里岛的主要对手。叙拉古的阿加托克利斯曾一度打到过迦太基本土,古典时代的战术大师皮洛士也曾代表过希腊世界和迦太基交过手。

  6. 为什么迦太基必须毁灭?

  据说“迦太基必须毁灭”是罗马共和国的元老加图说的,他在元老院每次演讲都以这句话作为结尾。

  对于希腊来说,后起的罗马毫无文明可言,罗马就是希腊世界的野蛮人。而当罗马征服了希腊后,罗马觉得自己和希腊一样代表了文明世界,在这个文明世界以外的人都是野蛮人。所以迦太基就是一个野蛮人,所以必须消灭迦太基。

  在罗马称霸地中海之前,除了希腊,迦太基文明实际上是地中海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迦太基的成就在罗马文化中并没有相应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希腊人成功的将数百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融合所带来的进步,完全归功于自己。西西里岛、撒丁岛、西班牙、北非,这些罗马从迦太基接管的土地可不是尚未开发的不毛之地,而是一个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趋于成熟的世界,这些都是迦太基的成就。

  最后,书中看到的让我觉得有趣的点

  Ⅰ迦太基建城的传说里有件牛皮圈地的事,泰尔的公主逃亡到北非后,向当地的国王索要一块牛皮大小的地方供他们栖身,国王就同意了,而此时机智(奸诈?)的公主将牛皮切成了一根很长很长的细丝,因而圈出了相当大的一块土地,从此建立了迦太基。

  这事很有意思,在其它很多地方也能看到这个故事。西班牙人在吕宋干过这事,荷兰人在台湾干过这事,葡萄牙人在澳门干过这事。我查了一下,还有更多的地方有过同样的故事记载,但几乎都在大航海时代以后的亚洲,也就是亚洲逐渐开始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时期。

  迦太基牛皮圈地这件事是记载在《罗马史》里的,西方人对此可能是很熟悉的。所以我猜测,有没有可能是西方人在殖民亚洲的过程中,每遇到一块新土地,就用他们从小熟知的伎俩来欺负亚洲的当地人?我只负责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事就交给你们了。

  Ⅱ 腓尼基人发现西班牙蕴藏银矿,最早开始了对西班牙沿海地区的殖民开发,随后迦太基的巴卡家族,也就是汉尼拔他们家,在西班牙进行了长期的建设经营,可以想象掠夺和杀戮是必不可免的,当地的凯尔特原住民肯定是没少吃苦头。而在大约2000年后,西班牙在南美洲发现了银矿,也开始了对南美的疯狂掠夺。

  原来欺负别人的帝国主义老流氓,在她小时候也曾被另一个强权流氓欺负过,而且欺负别人和被别人欺负的原因都一样,家里有银子。这事也是挺逗,出来混迟早要还。当然大航海时代的西班牙人可不是当年被欺负的凯尔特人了。

  Ⅲ 迦太基人很早就开始探索了地中海以外,直布罗陀海峡以西的世界,有记载迦太基的航海探险队沿着西非的大西洋海岸一直探索到几内亚湾。按中国人的传统,突尼斯人可以声称他们对非洲大西洋沿岸的探险比葡萄牙人早了两千年。

  实际上从这里可以看出,地中海世界的人们,他们的基因里早就写入了航海这一串代码,航海是他们的传统,他们有着天然的海洋属性。在经历了漫长的中世界后,葡萄牙人接过接力棒,扬帆起航,开启了探索全球的新航程。

  Ⅳ 有一个大国叫迦太基,他的海军实力在地中海综合排名第一,他的对手罗马临时抱佛脚拼凑了一支海军。双方初次交锋,排名第一的迦太基海军从此丧失了制海权,而他的对手罗马则开始走向了富强之路。

  这个故事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熟悉?

  有一个大清国,他的北洋水师在亚洲综合排名第一,他的对手日本砸锅卖铁组建了一支海军。双方甲午一战,排名第一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他的对手日本则开始走向了富强之路。

  中堂大人泉下有知,肯定气得冒烟,这本书怎么不早出。

  《迦太基必须毁灭》读后感(五):迷一样的城邦小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灿烂的一瞬间

  在阅读罗马、希腊和亚历山大等历史故事时,都会涉及到迦太基,一个曾经的海洋强国,一个产生过军事天才汉尼拔的神秘国度,但其中的介绍大都是片段化的、断断续续的,而无法窥其全貌,正因为如此,反而激起我们一探究竟的欲望。

  这本讲述了迦太基从建城、崛起,到殖民萨丁尼亚岛和西班牙,从殖民西西里岛到与叙拉古划分势力范围,从结盟罗马到与罗马争夺西西里岛,经过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布匿战争,逐渐退出西西里岛、萨丁尼亚岛和西班牙,直至灭亡的历史全过程。

  迦太基是一个神秘的城邦小国,在历史上曾经占有辉煌的一页,与罗马和希腊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她,罗马历史就会缺少最精彩的一个篇章。没有她,罗马就不会跨出从内陆城邦小国到建成环地中海大国的关键一步。没有她,罗马、希腊甚至西方的历史也不完整。

  迦太基脱胎于地中海东岸黎凡特地区的一个腓尼基人的城邦泰尔。泰尔位于耶路撒冷以北,历史上与大卫王、所罗门的以色列-犹大王国有着供赋与贸易往来关系。当一部分人逃到利比亚的北部海岸,在获赠的一小块土地上创建了迦太基。

  鉴于其地理位置,以及其传统的生活方式,迦太基人也主要以海上贸易为生。为了拓展其海上通道,扩大生意,迦太基人先后在萨丁尼亚岛、西班牙南部和西西里岛建立殖民点。

  迦太基可谓生不逢时,在其逐渐兴旺的过程中,面对罗马的打压,迦太基选择了抗争,经过三次布匿战争,导致迦太基城毁国亡,最终从历史上彻底消失。当然,这里也有迦太基自身的问题。如果不是汉尼拔复仇心切(罗马也是逼迫太甚),贸然发动第二次布匿战争,引起罗马人的恐惧,必欲除之而后快,迦太基也未必一定会亡国。

  这是一个历史学家写的一本严谨的历史著作,作者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结合历年考古的成果,介绍了迦太基兴亡的全过程,同时给出了大量的考证结果与分析结论。例如,加图是否说过“迦太基必须毁灭”这句名言。再如,作者也考证了如下故事的真实性:在第一次布匿战争期间,迦太基让俘虏的罗马前执政官雷古拉斯返回罗马,说服罗马缔结合约,但雷古拉斯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反而要求罗马拒绝和谈。最后,雷古拉斯依约返回迦太基,听凭迦太基对自己命运的处置。

  作者也不厌其烦地介绍了迦太基人(包括希腊人和罗马人)的神灵崇拜,供奉的神祗。当时的战争,除了战场上的较量之外,双方均很看重宣传,双方的统帅均以某个著名神祗的后人为荣,这既有争取人心,祈祷神祗庇护的一面,也有宣扬自己就是神祗的化身,正在践行神祗的神迹的一面,其最终目的是首先从精神上战胜敌人。

  书中有一章叫作“英雄末路”,专门讲述汉尼拔的结局,想当年那是何等的英雄,到后来却走投无路,无奈之下,唯有自杀一途,下场非常凄惨,读来令人唏嘘。讽刺的是,打败汉尼拔的西庇阿,同样也遭到元老的打压,抑郁不得志,最终也是英年早逝。真是其兴也疾,其亡也速也。

  总起来讲,这本书的翻译还算可以,至少能看懂书中的内容。不过书中的长句子太多,翻译时没有适当地断句。例如,443页的“消除汉尼拔及其顾问极为巧妙地在罗马统治精英的集体意识中所灌输的自我怀疑与不安感那旷日持久的过程的开端”,就是一个典型的长句实例,读起来很费劲。还有一点就是破折号太多,显得内容散乱,徒增阅读的困难。

  此外,本书的排版也成问题。作者提供了大量的注视,但编辑把大量的注释都放在每章的后面。想看注视则需要前后乱翻书,最后统一看时又无法前后对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