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假如这是真的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假如这是真的的读后感10篇

2018-05-05 21:4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假如这是真的的读后感10篇

  《假如这是真的》是一本由(法)马克•李维(Marc Levy)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假如这是真的》读后感(一):是时间改变了你,还是你改变了这世界

  《假如这是真的》是马克•李维的处女作,也是这部处女作座使他得来这样的高度赞誉 “拥有让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只看两页书稿,就重金购下电影版权神奇魅力。”

  根据本书改编的电影《宛若天堂》在2005年上映时曾拿下当周北美票房冠军,尽管放在当今的影视业来看,人鬼爱情故事这样的桥段并不新奇,充其量只是一个老套的美国喜剧爱情片。但正是这样老套的剧情依然吸引着人们热情,因为不论是跨越种族、还是穿越时空故事的内核始终都是“成长”这一全人类关注话题,不论观众或读者是否承认,你的内心总是渴望突破现实获得成长。

  没错,这其实是一个有着爱情外衣的成长故事。

  这也是为什么本书是作者送给儿子礼物,他希望孩子在三十岁时遇见三十岁的老爸了解老爸的心情。马克•李维说“在我给我儿子写的书里,我不会给他讲一些大道理,而让他成为一个他想成为的人,有希望、有欲望去为世界创造价值和一些人文情怀东西。”

  我们能看到,尽管有着爱情中对等的男女主角,但整个故事都是围绕着阿瑟来讲,他的童年,他的母亲,他的爱情,他的决定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当我读到阿瑟母亲的来信时,内心的触动不可谓不大:法国人浪漫优雅世代传承的,且这种优雅不止是女性,包括作者这样的男性在内,都深谙优雅的内涵。这个内涵既包括对孩子体验认识世界的鼓励和引领,也包括及时且恰当放手让孩子自由顽强生长成为独立个体

  阿瑟的母亲在离开阿瑟时所做的一切几乎可以当作幼儿教育的范本来参照。马克•李维从事过许多职业,但其中没有教育相关行业,与其最接近的就是父亲角色。也只有当一个人真的面对孩子、发自内心的深爱着这个与自己的生命从此息息相关小家伙时,才能无师自通的深谙教育的真谛,才能写下如此包含爱意深情文字

  从心理学上讲,无论母亲以多么委婉的方式离开年幼的孩子,无论她做好了多么万全的准备母爱缺失都会是孩子心中难以跨越的情感障碍。劳伦的出现其实是作为母亲的替代品,代替母亲完成她无法参与的阿瑟的成长历程,也完整了幼年时期阿瑟心中的母亲形象

  如本书中灵魂踏出身体的囚笼,在作者此后的作品中,我们发现他十分擅长以这种超然视角看待人和事物模式,《偷影子的人》中读懂他人心声的小男孩、《如果一切重来》中重回过去找到事情真相调查记者,这种特别设定既是这些作品区别于其他故事的独特之处,更是吸引读者的深层原因。我们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我们处于成长这个大迷局时,有时真的只有跳脱出身体、自我、甚至时间和空间的限定,才能看到你所想要的完整的生命轨迹

  也只有越明白人才会越懂得每个当下的重要性,劳伦给阿瑟讲了那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时间银行的故事,尽管彼时的劳伦抱着终会离开的决绝,尽管她最终醒来忘记了阿瑟,但是所有他们相处时刻共同完成了阿瑟的成长。也许灵魂出窍不是真的,也许与灵魂对话不是真的,也许人鬼恋不是真的,但成长是确确实实的真的。

  是时间塑造了我们,同样的,也是我们利用时间去成长自己改变世界。

  《假如这是真的》读后感(二):假如这是真的,真的没有假如

  假如这是真的,真的没有假如

  《假如这是真的》一看这个书名,就觉得好奇怪,很郁闷,怎么是这么个名字,真的挺奇葩,挺另类。这么吸引眼球的书名,怎么有些标题党的意味呢,笔者非常好奇,真的好想知道结果如何,男女主人公结局如何。

  马克•莱维《假如这是真的》这本书写的真得不错,非常有诱惑力。旧金山一家医院的住院实习医生劳伦出车祸后成了植物人。有一天,她出现在年轻建筑师阿瑟的浴室壁橱里,阿瑟成了唯一能见到她形象,听到她说话的人。两人不久产生恋情。为了阻止院方对劳伦实施安乐死,阿瑟不顾一切滴从医院里盗走了劳伦的躯体几经周折,劳伦终于苏醒,却不认识阿瑟了。

  作者曾在旧金山生活工作了7年,视美国为第二故乡。返回法国后,创办建筑设计事务所,并利用业余时间开始文学创作。处女作《假如这是真的》还未出版,电影版权即被斯皮尔伯格的梦工场买下,此书因此大卖,曾在畅销书榜上盘踞250周之久。此后,马克?莱维一发不可收拾,几乎以每年一部的速度继续为全世界的读者带来更多惊喜

  马克•莱维的存在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思辨与晦涩之外,法国也有符合“浪漫”这一指称的作家。浪漫到只讲述一个爱情故事,一见钟情之后可以放下所有准则界限的那一类古典爱情故事,而与简单的浪漫相配的,是跌宕的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对话(同样很古典)和若干属于现代想象域的因素:穿越或者阴阳两界,偶尔也会有诸如东柏林墙以及二次世界大战社会政治因素。

  是的,有的时候,我们宁可相信,文学的作用原本可以很简单,就是给人以极为简单的愉悦,像好莱坞大片那样。让我们在已经变得极度疯狂的生活节奏之外,能够会心地笑一笑,或者痛快地流流眼泪,为一个自己也不相信能够存在的,似乎已经远古到属于史前社会的故事。这类故事是没有负担的,因为它不会戳到我们的痛处,不会把我们逼到手足无措境地。但是它带给我们类似乡愁”的东西,让我们隐隐约约地觉得,放下了只有人类才有的思辨——我们谓之为人根本的东西——,简单的世界也可以很幸福。文字(不完全是文学)有什么理由、又有什么权力让世界变得复杂起来呢?并且,复杂起来的我们并没有能力解决各种早就困扰我们的问题,我们并没有拥有让自己生活得更好的能力。

  这么吸引眼球的书名,怎么有些标题党的意味呢,笔者非常好奇,真的好想知道结果如何,男女主人公的结局如何。

  《假如这是真的》读后感(三):珍惜是最好的对待

  看过马克·李维的很多作品,比如《偷影子的人》,比如《伊斯坦布尔假期》,这些作品,真实中透漏出美好品质,让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希望看到光明

  《假如这是真的》是马克·李维凭处女作。他凭借这部作品窜升为文坛新星,瞬间爆红成为畅销作家。所以这部作品也是非常值得我们阅读的,通过这部作品,我们能够了解作品的最初创作的作品,当然也能够看到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神奇的爱情故事。旧金山医院的住院实习医生劳伦因为车祸住进了自己就职的医院,她陷入深度昏迷。劳伦躺在医院的病房里,灵魂却不由自主地回到了自己曾居住的家中。建筑设计师阿瑟搬进了位于旧金山的新公寓,他发现自家的壁橱里竟然藏着一个女人,而全世界只有阿瑟一人能够看见她,听她说话,与之分享秘密苦衷

  这样的故事让我们觉得浪漫,虽然有些奇幻意思,却也为我们展现了一段美好的际遇,也为我们展现了人性的很多品格。它让我们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珍惜身边的爱情。就像书中写的,从她出了事故以后,她一天比一天明白,理解时间珍贵的人是如何少而又少。

  对于一个失去了生命,又重新回到人世间的人来说,女主人公更能理解生命的价值。而她不知道明天将会发生什么,也害怕会随时有可能离开自己的爱人。就像书中提到的,一年的生命:向一个刚刚在期末考试失败大学生提这个问题吧。一个月的生命:一位母亲刚诞下一个早产儿,她等着孩子从保育箱里出来,能够把安然无恙婴儿紧紧抱在怀里,去跟她谈谈吧。一个星期问问一个在工厂或在矿山工作来养活全家工人吧。一天:问问两个期盼着重逢又被情感弄得腼腆羞怯、惊恐不安情人吧。一个小时:问问一个被卡在出了故障电梯里的幽闭恐惧患者吧。一秒钟:瞧瞧一个刚刚躲过一场车祸的人是怎么说的吧。千分之一秒:一个运动员刚刚赢得奥运会银牌,而不是他为之训练一生想得到金牌,问问他吧。

  生命是可贵的,爱情是美好的。很多美好的东西是珍贵的,甚至奢侈的,你不知道何时何地它会从你身边消失,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

  《假如这是真的》读后感(四):不美好世界里活下去的唯一理由

  英语课上老师讲解“very”的特殊用法时,用了这样一个例句:You are the very man I want to marry!

  一句让我为之心动的话,我只想和让我丧失理智的人结婚。我没有在说胡话,当我们跟不对的人在一起时,才爱谈逻辑、理智以及数据分析。如果你是那个“very man”,我们不管在哪做什么过怎样的生活都无所谓

  但是人生又有几个人能真的遇见“very man”呢?要是真有那么容易,“恋爱成本”这个词就不会这么火热了。《假如这是真的》是一本关于灵魂伴侣的小说,和黄真真导演的《消失的爱人》对比,前者是主人公阿瑟能看见脑死亡患者劳伦的灵魂,后者是两个灵魂的重遇,很明显阿瑟显得更孤独些。

  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会孤独到需要一个陌生的灵魂相伴?又是怎样的时刻,我们会突然很想结婚?也许你们的答案会是:寂寞、没有安全感一类的。而我的答案是,因为我爱那个“灵魂”。阿瑟是个重度迷恋工作的建筑师,为此感情总是处理不好。可是突然有一天,他居然为了一个“灵魂”,去医院偷病人。放下工作,到无人打扰的郊外无所事事陪伴别人都看不见的劳伦。也不介意旁人的眼光,劳伦对他说:“你这样自言自语的怪行为,下一次会被餐厅拒之门外的。”他却说,“天底下有这么多餐厅,够我们去的了。”当他这样不计回报的爱她,他也获得了勇气,面对早年母亲去世的事实,积压已久的心理痛楚同时被治愈好。

  这本书其实是马克.李维很早期的作品了,写作之前他就是阿瑟的原型,一名建筑师。通过阅读,我也体会到他的心理路程

  曾经读过这样一句话“你为什么那么爱发朋友圈,因为想说话的时候,身边没有可分享的人。”网络情人,手机里的男/女朋友未来还会有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等科技技术之上的伴侣。以前我们所说的灵魂伴侣,只是一种对完美的假想,很快就会变成一个物种名词。不需要假如,这一定是真的,可人们真的会因此而变得更幸福吗???

  小说的最后是,劳伦醒了,但并不认识每天都来看望她的阿瑟。于是,阿瑟把常人难以接受和相信的那段灵魂之旅复述给她……

  爱不是选择,而是这个世界上能够与我彼此分享快乐悲伤、秘密的人,唯一的“very man",非他不可。

  《假如这是真的》读后感(五):这故事比鬼片更吓人

  人点烛鬼吹灯的鬼片很吓人,惊吓也只是那一口气儿。《假如这是真的》讲述的故事似乎比鬼片更吓人,来自幽灵的灵异故事,把人物和故事情节拉伸得更加恐怖,却又那样的体面自然

  实习女医生劳伦抢救病人加班劳累。她一出场是天使一样美好的。然而一场车祸,一场因汽车转向失控造成的惨烈车祸,让她全部的美好戛然而止。那一段读的时候特别感动,感动得想哭泣。医生们用说一切办法来抢救她,在明知道她已经法没救了的时候仍不放手,继续电击拖救,只求她不要这样下去,快点醒过来。那个固执的医生在知道她已经死亡的情况下,仍然为她做骨折手术,一切只当她仍然是一个活着的人,他的同事都默默的配合他来完成这一台手术,就像往常一样,而且共同保密,不让医院的阻止者知道这一切。

  作者用许多这样的情节,把作品推向更高的高度。

  实习女医生劳伦并没有死,只是陷入了深度昏迷,也就是变成了植物人。她躺在医院里,不能有任何的行动,如一束植物。某一天她忽然发现自己的灵魂可以摆脱躯体的束缚,可以行动自如的走出房间,在医院里活动……然后更大范围去活动,然后回到了过去租住的家,遇到了阿瑟。

  一段灵异故事就此展开。

  根据本书改编的电影《宛若天堂》在2005年上映时曾拿下当周北美票房冠军。据说导演翻看这个故事时只看了两页就立即拍板购买了版权。人鬼情的故事拍过很多的电影,但是劳伦不是鬼,她仍然活着,她的灵魂来继续这一切,这是很奇妙的构思,于是很吸引人。因为它不只是一个跨越世俗、还穿越时空的爱情故事,它是有关成长的一本书,是作者写给自己的儿子的一本书,他要让三十岁的儿子遇见三十岁的老爸。故事的内核原来是“成长”,这就显得意味深长了些。

  我总是相信每个人是有灵魂的。在你孤独的时候,全世界都安静下来的瞬间,你会相信还有另一个自己存在着。那个时刻很奇妙,你能感受到自己的灵魂,又似乎感受不到,时间静止的那一秒你很快想逃,也许灵魂也一样。阿瑟是个建筑师,他一开始以为劳伦是一个妓女,继尔认为她是一个骗子。让他相信劳伦只是一个藏在他家壁厨里的幽灵有一点困难,但是他最后还是相信了劳伦,甚至还为了劳伦的“灵魂”,而去医院偷植物人。遇见一个人的灵魂,会启发一个人自己的灵魂。我们孤单寂寞的时候,才会想起自己,才会去照顾自己的灵魂。而在什么时候,我们可以成长到足够强大,可以面对那么多寂寞孤单的灵魂哦。

  假如这是真的,你遇到一个人的灵魂,或者你的灵魂遇到另一个人,你会如何继续这一切,陪灵魂走过一程呢?

  故事的结局像一个轮回。劳伦醒了,但并不认识每天都来看望她的阿瑟。读到这里你可能还没有忘记,一开始的时候劳伦的灵魂藏在阿瑟的壁橱里,她的突然出现,令阿瑟很难接受。现在呢,阿瑟变成了一个突然出现在劳伦世界里的人,他需要把这段常人难以接受和相信的幽灵故事讲述给劳伦听,是不是有点轮回的感觉呢。

  《假如这是真的》读后感(六):当幸福在脚跟时要辨认它,鼓起勇气和决心服下身去将幸福拥抱怀里......并将它留住。这是心灵的智慧。缺少这种智慧,就只能有逻辑的智慧。

  假如这是真的,在我们的世界上真的会有灵魂和肉体分离的人,也许他们的身体在某个医院里睡觉,而她的灵魂却在空间里四处游荡,去她想去的地方,去接触只有特定的某个人能够看到的地方,每个人内心都有一道缺口,唯有爱能够疗愈一切。 我要跟你说的事情不容易听懂,要接受更是万分困难,但是如果你真的想听听我的故事,如果你真的愿意信任我,那么也许你最终会相信我,而这时非常重要的,因为你自己也不知道:你是这个世界上我能够与之分享这一秘密的唯一的人。 这本书让我非常想去卡麦尔这个地方,看日出日落,看大海发脾气 当幸福在脚跟时要辨认它,鼓起勇气和决心服下身去将幸福拥抱怀里......并将它留住。这是心灵的智慧。缺少这种智慧,就只能有逻辑的智慧。 阿瑟有一位非常好的母亲,教育出来非常出色的儿子,这让我学到了很多作为一位母亲对孩子教育和价值观体现影响。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假如这是真的》读后感(七):勇敢、责任、爱和担当

  像我这样的读者真讨厌。 讨厌一个作者的时候,恨不得怼死他——“网友怒怼林语堂”这种题目豪不夸张;喜欢的时候,又恨不得连接一台扫描仪一下子读完他所有的作品。 比如最近,我中了一种叫马克.李维的毒。 他的风格真的太明显,不单是写作风格,还有表现手法,总会给我一种这就是他的感觉,不知道这样的评价对一个作者来说是褒还是贬,但是是真的好喜欢他和他的故事。 《假如这是真的》也沿袭了马克·李维的一贯风格,题材是关于奇幻、冒险和爱情,然后用细腻地笔触讲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劳伦在车祸中变成植物人,灵魂却回到了自己的房子里,并且可以用意念控制自己的某些行为,建筑师阿瑟在新租的房子里发现了她,他们是对方分享这个秘密的唯一的人。劳伦的母亲接受医生的建议,要给劳伦的躯体安乐死,阿瑟在好朋友以及合伙人保罗的帮助下,冒险从医院里偷出了劳伦的躯体,他们回到母亲留给阿瑟的房子里,并在这里相爱。旧金山的警署却接到医院的报警,探长皮尔盖茨基于本能把目光锁定在阿瑟身上…… 男主人公和男配依然基情满满,阿德里安和沃尔沃,乔那森和彼得,阿瑟和保罗,作者说他们相爱,他们是朋友是家人,好吧,如果他们只是朋友,没有粘糊糊的思念和肉麻兮兮的信件,嗯,他们只是朋友。男主负责脑力部分,朋友负责体力贡献;男主负责探索发现,朋友负责提供人脉,总之任劳任怨,尽心尽力。 作者对人性、爱和信任似乎是抱有很高的信任度,和《在另一个生命里》安娜在最后推开了乔那森一样,探长最后选择帮阿瑟隐瞒并把劳伦送回了医院。 结局依然带着不那么圆满的意思,却也没给读者多想的空间,乔那森和克拉拉大概是死了却在另一世里相遇并相爱了,劳伦最终在医院醒来却忘记了阿瑟,但是阿瑟很肯定“我知道,你不会忘记我”。 《在另一种生命里》,马克·李维塑造了一个疯狂狭隘的复仇母亲形象,但是在《假如这是真的》里,母亲莉莉是阿瑟最好的老师最亲密的朋友,她教会阿瑟勇敢,责任,担当和爱,她拥有一个伟大母亲的所有特质,一位充满智慧且富有魅力女士,在生前为阿瑟安排好之后的生活,并且留给他源源不断的精神财富。她在给阿瑟的信里写到: “有时面对我们的欲望、渴望或者冲动,我们是无能为力的,而这就造成了一种经常性的不可忍受的痛苦。这种感情会伴随你一生,有时你会忘记它,有时它又不停地萦绕在脑际。生活的艺术,就部分取决于我们和自己的无能为力做斗争的能力。” 一直觉得作品是写作者思想的传递,一部作品或多或少会有作者自己的爱憎恨的流露,我很喜欢他所传递的勇敢无畏的冒险精神,宽容地爱人,成熟地被爱,不被昨日所累,也不惧明天,只有今天,只有此刻才最重要。

  《假如这是真的》读后感(八):因为爱,有天意

  《假如这是真的》讲述的故事,又可以被称作西方版的人鬼情未了,或者我与神秘女房东不得不说的事。这是一个灵异的故事,是有点匪夷所思的故事,是令人难以置信以致怀疑其是否真实发生过的故事。因为有爱,一切发生过的必然是真的,而不是假如。

  某天,实习医生结束值班,回家大睡一觉后开车外出,却在一个路口发生车祸。紧急赶到现场的医生实施的紧急救助没能救回劳伦的命,在被送往殡葬馆的途中,心脏神奇的恢复了跳动。虽然最后被救活了,却陷入永久昏迷。

  建筑师阿瑟入住新租房有十来天了,某天凌晨回家,洗浴后想要休息,突然在室内看到一个陌生的女人,她正是已陷入昏迷的劳伦,也就是他的房东!原来,这已经是劳伦陷入昏迷六个月后了。劳伦的身体仍旧躺在医院,她的灵魂却能够四处飘荡,而阿瑟正是第一个能看见她的人。

  大活人阿瑟与幽灵劳伦同处一个屋檐下,分享彼此的故事。在阿瑟的眼里,劳伦是真实存在的,并没有什么不同,他由怀疑、不相信、排斥到接受,甚至在医院要对劳伦的身体实行安乐死时,偷出了劳伦的身体,只为了能让劳伦的灵魂继续存在!

  计划偷身体那段,是正本故事的一个小高潮。阿瑟负责全局的策划、劳伦指导阿瑟从医院转移病人的细节准备、阿瑟的合伙人负责从继父的修车厂“借”一辆救护车。营救行动有序展开并最终成功。在行动的时候,劳伦甚至指导阿瑟对一名病人进行了急救。

  劳伦的身体被安置在阿瑟小时候生活过的小屋,这也是他在时隔十多年后第一次回来。阿瑟坦诚他爱上了劳伦,想让她能够看见大海能够自由生活,他们两人没有因为“人鬼殊途”而放弃相爱,更为神奇的是阿瑟居然能够触摸到劳伦灵魂的实体!

  阿瑟也有一段尘封的、自己的往事。阿瑟在小的时候父亲空难离世,十岁那年母亲在一天的清晨也再没有醒过来,他按照母亲的安排上学、长大,在重要的时候都会收到母亲留给他的信。原来母亲早就知道身患癌症,但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离开,就提前对阿瑟的一切进行安排:联系好学校、房子出租在阿瑟成年租期刚好到、一切租金打入阿瑟账户。阿瑟的母亲离开了,也一直陪在他身边。

  因为劳伦,阿瑟重新走回小时与母亲生活的地方,在劳伦的陪伴下打开母亲留下的信。在这座小屋里,阿瑟收获了爱情也解开了多年的心结。

  阿瑟从租住劳伦的房子开始,发生的一切便不像真的,可是因为爱,一切又都是如此真实的发生过。因为爱有天意,因为爱一切的发生都是必然的!劳伦与阿瑟的相爱、阿瑟合伙人无私的帮助、警察探长的相信,让整本书充溢着阳光和美好。

  《假如这是真的》。一段不一样爱情故事的发生,一部充满爱的作品。当劳伦醒来忘记阿瑟的时候,我相信,阿瑟与她分享的故事,一定能唤回他们之间的爱!

  《假如这是真的》读后感(九):“假如这是真的”“大鱼”

  ——评《假如这是真的》《大鱼》 缘起,我这两天交替看完了《假如这是真的》《大鱼》忽然想借着文章涂抹一二。 人们说遇到真爱的那一刹那,时间就会静止。但人们没有告诉你,当时间恢复流动,它会无比飞快,让人无法赶上。 我要跟你说的故事不容易听懂,要接受更是万分困难,但是如果你真的想听听我的故事,如果你真的愿意信任我,那么也许你最终会相信我,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自己也不知道,你是这个世界上我能够与之分享这一秘密的唯一的人。 当你无数次重复你所讲的故事的时候,并真正相信了它,或者说这本身就是一个真实的,但看上去不那么可信的故事,你便成了故事本身,并藉此活了下来。又或者是老子的口中那个精神不朽的经典传奇呢? 想想吧,有这样一场比赛,赢了的奖金是这样的,每天早上一家银行给他开一个有八万六千四百美元的账户,既然所有的游戏都有其规则,这个游戏也有两条: 第一条规则是你白天没有花掉的钱晚上就被取走,你不能作弊,你不能把这些钱才划到另一个账户上去,你只能花掉他们,每天早上醒来,银行就给你开好一个新的账户重新有八万六千四百美元,给你白天用。 第二条规则,银行可以事先不通知就终止这个小游戏,在任何时候他都可以对你说游戏结束了,他关闭账户,而且不再有其他的了,你怎么做? 好好想想吧,我亲爱的。你是选择用这些钱来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一些丰盛的馈赠?抑或是将这些钱好好保留,给予你所爱的人他梦寐以求的什么? 这个神奇的银行我们每个人都有,就是时间。装在象征富足的羊角中每一秒秒脱落的时间。 每天早晨醒来时,一天八万六千四百秒的时间就记录在我们的贷方的账户上,当夜晚我们睡觉时也没有重新转过帐,在白天没有生活过的人就丧失了,昨日刚刚过去。每天早上这个游戏又重新开始,我们又重新载入八万六千四百秒的生命,而我们这守着这条不可绕过的规则玩耍,银行可以随时关闭我们的账户,而不用任何事先的通知,在任何时候生命都可能停止,那么我们怎么使用每天的八万六千四百秒呢?生命的每一秒,难道不是比美金更重要吗?我要你知道——和你在一起的每一秒比其他所有的时间都重要。 其实你应该相信你的父亲,他买下了双都镇,他本来可以留下来的,你知道他是我们所有人心中的救世主。但,他没有,他是那样的倔强的可爱,就像他佝偻着身形默默退去,又忽然转身对着你母亲的高声告白。哦,我亲爱的,你应该相信这不是光怪陆离的小说情节而是真实的故事啊,仿佛曾经听过的那样——现实的荒诞比起小说来,那可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条“大鱼”。而我心中的那一条正摇头摆尾呢。我把这里两个故事交叉起来,人为地掀起了故事的波纹,就像马克·李维说的那样——爱,是我们在这个并不美好的世界活下去的唯一理由。 当我们无数次地感慨读了假书,睡了假觉,有一个假脑子,世界都是假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假如这是真的?假如她真的来了?不远不近,长得足够让你容忍我,又不足以让你不能容忍我。久到这一切都快变成一种习惯,但又不足够让我习惯这一切的发生。 你知道的,当爱情来敲门的时候,我们可能恰好站在一扇窗前,拉开了帘子犹豫了片刻,然后再也没看见“波纹”了…… 你知道的,当爱情来敲门的时候,我们可能恰好打开了这道门,乳燕投林般的顺其自然,然后掀起了“滔天巨浪”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