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读后感10篇

2018-05-28 20: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读后感10篇

  《世界有趣的事太多》是一本由张佳玮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读后感(一):可不能死

  最近一次和好基友会面前已隔了几个月未见,一碰头就惊叹她瘦了好多,加上细边黑框平光镜+Saint James蓝白条纹衫+一刀切牛仔裤+BX迷彩懒人鞋+大号奶白帆布购物袋的造型根本就是日杂模特私服出街,搞得我很没出息地连连侧目加啧啧。不仅如此,她还说稍后要去某国探亲加玩耍,已规划学习冲浪以及每日游泳(因该国水资源发达)的行程。对此我只能拍拍她的肩膀:“在那之前可不能死啊!”

  “可不能死”是我俩对事物最高评价。她是个明天不一定会来的悲观主义者,我是个今天过好了就够的积极主义者,所以个人生死对我们来说不是什么太大的事情,但是为了那些好玩东西,我们十分愿意并且期盼活得久一些。

  没跟张公子聊过,但妄自揣测一下,他应该也有“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可不能死”的体会。说到这里插播一下见张公子的各种曲折——去年上海书展和日杂模特在延安中路上晃啊晃,想说吃完饭顺便去看下张公子本人好了,过了十字路口发现有人在排队,还在好奇这些人排这么长的队是要干嘛啊,结果走到展馆门口一看,我的天,人多得潽出来!两个从来没参加过上海书展的人吓哭了,哆嗦着搀扶着出了门……

  但还是贼心不死。网上看到今年八月张公子又回国了,又要参加一堆活动了,小火苗噌的一下蹿起。书展是打死也不去了,读书这种事要那么大排场干嘛;挑来挑去挑到高岛屋的字里行间有一场,啊!这叫什么缘分!高岛屋,从我家走过去就行啊!于是周日上午抹了把脸穿个人字拖晃过去,晃到店里人已经有了一些,但居然还有一个座位,于是我就大喇喇地坐了下来距离张公子不到五米听完全场……

  这叫什么?这叫该是我的就必须是我的,去年那些大排长队吓唬我们的人,哼,你们能料到我也有今天?

  不过老实说,张公子有时候说的话……并不是太能听得懂,原因在于他懂的太多。篮球历史文学艺术游戏、做饭……什么都能聊得上来,什么都能引经据典,真是不知道他一天得花多少时间在学习上。而且是一年比一年懂的多,一年比一年写得广。仔细想想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就像小时候做的物理题,A火车出发得早速度还越来越快,晚出发又跑不快的B火车岂不是永远也追不上?

  那天听他当面讲也是这种感觉,好多什么博什么马什么赫的各种名词满场飞,深深地觉得回家要补课。但是好像不会因此而生厌,倒是觉得如果这个人是个导游,在他的团里待着肯定会很好玩很有意思。再加上张公子实在谦虚了,从开场的谢谢大家(超级诚恳)到末尾的签名,都十分十分地谦虚,实在是很加分

  排在前面的同学签完闪开后,前面因为害羞没能向他提问的我一个箭步上前,抓紧时间和张公子展开了一番高深对话——

  “带的书比较多,不好意思……”

  “没有的事,这都是给我面子,而且三本也不多,昨天有人带了六本。”

  “是吗?那下次再带多点~”

  “还是不要了……”

  哈哈哈哈,我也不知自己为何要这么冷……

  Anyway,这本《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个人看来和《伦勃朗1642》、《代表作和被代表作》(虽然这本我还没看过哈哈)类似,都带有点科普的性质,看完能知道好多有意思的事情。我觉得最好玩的是背带裤那篇——原来以前背带裤是劳动人民服装,图的是防护和耐穿,后来才演变时尚产物啊(这点跟牛仔裤好像)。如今穿个背带裤是洋气,以前穿个背带裤是有底气——代表着你有饭碗、是光荣的劳动人民!(看到这儿,好想去某宝买条黑色棉布背带裤……)

  另外就是,看这本书需要随时……百度一下(不是软文)。随手百度真的是个好习惯。知乎上大家都在讨论怎么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本人看来随手百度就是一个无比好用技巧啊——跟被动输入相比,主动探索有利于加深记忆;跟刷知乎Quora公号相比,百度一下耗时长短皆宜应用灵活。我比较爱的是查字,不知道为什么知道某个汉字怎么读、字源是什么、字义有哪些对我来说会很high……看张公子这本书的时候查了下玳瑁(dài mào)原来是一种海龟,随着网页一起跳出来的它在水中游的图片简直可爱得让人想哭,好想冲过去跟它说原来你就是玳瑁呀……

  再来想说一说前面其实已经说过的,持续进步十分必要。前几天看久违的康熙,翻来翻去也找不到一期大牌,只好随便点开一期话题比较吸引的,一缓冲出来一个脸很熟的综艺嘉宾,一阵没见脸感觉好垮(哈哈我干嘛要人身攻击),开的玩笑也还是以前那些招数一点都不好笑……太心酸了……感觉得到他也挺勉强的,但是没办法,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拿出来吧……回头想想如果张公子每次出来都是讲羊肉汤和科比,估计大家很快就会厌倦,书也不能出得这么勤了……要保持进步呀!

  最后,谢谢那位编辑姐姐(不好意思写名字类嘻嘻),看到封底上那三个字有点小亲切开心~ 掐指算算张公子的书我已经有五本了,继续期待下一本~

  ---------

  微信公众号:shaosling

  私人信号:shawsling/个人微博:邵司令呀

  《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读后感(二):世间所有的趣事都是苦中作乐

  “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性之弗饰或衍礼正,斧之藻之克念作圣。”

  ——引子

  慕名而买的一本书,之前就在各大网站多次看到过张佳玮的文字。为之细读金庸和知识渊博而折服,在我眼里比文王之流强上不止一筹,有我希望成为的那种人的影子

  头天晚上拆书翻了几页就看不下去了,心里是有点失望的,也许是由于忙碌一天精神疲惫,又或是心不在焉读的第一篇讲的是自己无感的烟草,所以没看完,夹了个书签就草草睡了。

  次日去教室犹豫了一秒还是装进包里。但只是一夜之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可谓是天差地别

  很流畅地就看了若干篇,若不是打了下课铃,兴许我能一口气把书通篇看完。

  不得不说他还是我心中那个博识的形象——你原以为某个人的涉猎广泛犹如大海宽广辽阔,然后你发现他的确就是一片深邃而又无穷尽的海洋的时候,怎么都判断不出这两者之间是否有差别,唯有自己的狭隘与其扑面而来如同浪潮般的底蕴形成清晰强烈对比

  举个例子,当时看到有些版本的飘把斯嘉丽•奥哈拉译为郝思嘉,瑞德•巴特勒译作白瑞德还挺纳闷的,直到看完从翡冷翠到莫三鼻给,了解到了许多堂皇儒雅的好字眼组成的译名,以及这些优美华丽的译名的轶事后,仔细想想真的也挺好听的,蛮别具一格

  希望成为的,是类似于这种样子的人——大到世界各国的名族特色,小到某地由来缘由,甚至上数千百年前的风土人情,无不能信手拈来。也许张会笑着摇头,谦虚地感叹自己离这种境界还有很远的路,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这条路上已经走到了一个我难以望其项背的高度

  对于了解而熟悉的事物,才会觉得有些事甚至应为常识。在画家们的收入里有这么一句话对于我这种无知的人而言简直酷毙了:

  凡高的例子被举烂了,而且缺少对比。说克劳德·莫奈。

  我佩服每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尤其是不论另一个人和他谈什么,总能看见他都如数家珍般可以说的头头是道的那种——他在人群里丝毫不求冒头,过着很平凡普通可能看起来还有点衰的生活,但向他扔出一个话题,他不会一头雾水的愣住,总能够毫不费力地把内容展开,仿佛能发现某朵花在其唇齿间绽开。

  生活的乐趣在于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如若有必要,随时能够口沫四溅地吹各种不起眼的东西,比如——“我这春药,端的来头不小……”

  有个成语蕴含了我向往的这种样子——韬光养晦——盖住光芒,要学会品味那些倒霉事。

  看到这本书的书名的时候,其实依稀猜测过大致的内容——这世上有很多不起眼的小事,唯有那些富有一颗温和深邃的心灵的人,才能够看得见这世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有趣事。

  而浮躁的,恨不得从书中获得一项不二法门的,像头晚的我的那种不用心的人,是看不到任何有趣的点的。

  若说世间所有的趣事都是苦中作乐,也并无大错。

  时值立冬,为这个身处上海求学的季节摘一段话:南方的冬天像细密周到睚眦必报小女人,不凶不躁,可是无微不至细腻温柔地冷着你。什么时候你忘了她,她就掐你一下提醒你这是冬天,掐得你一瑟缩。

  对异性群体来说,取暖终极形态,终究是美丽的异性和爱情。毕竟外头再怎么暖和,都抵不过心猿意马、心思活络、心跳如鹿、心生邪念这些内心热源。

  20岁写于浦东。

  《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读后感(三):高山流水,但求有趣

  忘记是什么时候,在知乎上看到有人说,人生最难得是做有趣的人,因为想要做个有趣的人,你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比如音乐,你要说的上这音乐的旋律有多么动人,编制多么巧妙,匠心独运,而你独独能欣赏到。比如文字,你要读得来作者在文字底层所传达的耐人寻味深意,并且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而偏偏很多人都无法看到。所以说,有趣的事情很多,但是有趣的人却不一定很多,正如这世间的美如此之多,却总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而这本书,着眼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那些与我们最平淡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比如洗澡,比如眼镜,比如面包,比如烧烤香水镜子瓷器、背带裤、照明等等,这些在我们眼中最习以为常的事物里,原来也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也有演变发展过程,也有富含意味的过去,而这些,却是为我们所忽视的。知道这些日常用品生活相关的事情的过去和故事,诚然能打发一点时间,适当的时候拿来和朋友一起说说笑,谈谈天,仿佛不知道也没什么。然而做一个有趣的人,大概就是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用另外一种新奇眼神观看我们生活周边那些最最不起眼的习以为常以为不会变化的事物来,因为这样,你也许会觉察出一点不同来,一种在另一种不变中的变的恍然大悟来。

  我记得,高中的时候看康震讲苏轼,里面提到金圣叹死之前给儿子说,豆腐干同花生米一起吃,有烧鹅味。(记忆不深,大致如此,若有错误,请指正。)你看,堂堂大才子死前,对人生最大的留恋竟是这般叫人啼笑皆非。所以你说,人这一生,到底是要严肃严谨的不肯逾矩一步的活着呢,还是就此嬉笑怒骂痛快快寻个乐子就此一生?诚然,每个人有我们该担负的责任,无法做到只求一乐,但是想来,在最平淡的日子里有种对这世间最执着的好奇,知道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来的,平平无奇的日子里也会有种充满期待的感觉吧。

  所以,对于这本作者自己说可读可不读的闲书,我还是愿意读一读。要是所有人都只知道花很美,却不知道花为什么而美,那么大概是很无趣的吧?保有一颗好奇心坚持刨根问底,我们会发现,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而人生太短,好好度过短暂一生,不虚度,不荒废,本身就是趣事一件啊。

  比较遗憾的是,作者有时候掉书袋有点多,虽然也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但有时候就觉得彼此之间衔接度稍微弱点了,这大概算是本书的不足之处吧。当然,花上短短三两小时,看看那些在大家眼中好像一直在那里从来没有变化的事物的过去和故事,取个乐子,也是一件快意事。

  想来,古时伯牙和子期的高山流水,大概就是一个人在抖包袱,而另外一个人立刻就笑出来的那种感觉吧?你看,佛祖拈花,微笑的却只有迦叶,这大概就是知其然的人太少的场面了。所以,对这世间看似最平平无奇的事一追究起来,发现还有很多动人之处,然后你发现有人和你一样懂其中深意,岂不是很美妙

  《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读后感(四):人生苦短,必须性感。处心积虑,不如有趣。

  昨天在北京的字里行间书店,参加了这本书的签售活动,见到了久违一年的张公子。公子眉宇轩昂依旧,现场水泄不通照常,有坐着的有站着的有极为扭曲地挤着的,就差趴在地上听了。原本幽静清凉的书店,瞬间变得热气腾腾姑娘们香汗淋漓小伙子挥汗如雨,公子持一支话筒主持人你来我往闲适对谈,机智幽默口若悬河,被我拉着去的小伙伴当场就路人转死忠粉了。

  翻开这本书,还是熟悉的张佳玮的味道,还是一样的张公子的笔法:抖包袱,摆知识,历史故事旁征博引,生活常识左右拈来,其间夹杂着自己的体会或感受,有时候你被一记温情砸中,正如《洗澡》里面说的“洗熟的浴室和吃熟的馄饨包子店一样,留人”,有时候你被作者的脑洞逗得捧腹不可支,譬如在《牙齿》这篇里面,讲孔子和老子“牙不同不相为谋”,孔子牙齿紧叠,老子牙齿疏落,于是“老子后来不太喜欢孔子,骑着青牛出函谷关去了”。

  一本封面花哨的书,连作者的名字都是歪歪扭扭的卖萌字体,书皮的绘图像是机场行李箱上面的贴纸,但是你如果不仔细阅读就不会知道,里面的内容几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往今来的大小生活器具和必备品被作者一一细数了个遍,从欧洲到东方,从古希腊罗马到文艺复兴再到当代,作者在厚重的历史里轻盈地穿梭,将枯燥无味的数据和知识用温润的语言串联起来,展现给你一幅幅鲜活生动的面孔。写饮食文化的时候你食指大动,垂涎欲滴,写伟大人物的八卦小道的时候你或瞠目结舌,或乐不可支。这让我想起寺山修司的那本《幻想图书馆》,各种怪异故事,各种生僻知识,你可以读到作者的乐在其中和陶醉无比。

  昨天主持人问了公子一个很多人都想问的问题:为什么会写这些琐碎而有趣的器物的故事,为何专注于广泛的物事,为何在看似不起眼的冷僻的知识上大下功夫?作者回答说,他很喜欢王小波的一句话,大意是我们除了活在当下的世界,还要活在一个别的世界里面。我查了查原句,大抵是这句话:“我呀,坚信每一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该是眼前的世界。眼前的世界无非是些吃喝拉撒睡,难道这就够了吗?”作者用意即是如此,在我们日常驻居的世界里,生活往往是机械而苍白的,而各类的有趣的知识给我们构筑了一个别样的“他方世界”,我们的心神活在那里,内心会觉得无比愉悦。

  就像公子说的那样,人都想活得既不麻烦又热闹。可往往,你要想活得热闹,就得麻烦一点,比如,找一个不会的技能钻研一番,弹钢琴也好,听古典音乐也好,做手账也好,一旦你懂得了一些“门内”的规则,你也就同时体会到了莫大的乐趣,这同时也是克服孤单的一种办法。

  世界上有趣的事情太多,中学的课本里,沈复的《童趣》与好多人的脑洞不谋而合:在蚊帐里把蚊子当成飘飞的仙鹤,观看癞蛤蟆打仗……我自己也喜欢这种微观的情趣,比如生态鱼缸,那就是一个迥然不同的小小世界。这本书里包含了很多关乎小的东西的知识,小的视角,小的历史故事,它们仿佛在告诉我们,每当你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角落,你就为自己心中的“他方世界”垒上了一块砖。毕竟人生苦短,与其跟人勾心斗角,处心积虑,不如学着变得缤纷有趣。

  《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读后感(五):生活枯燥,也许只是懂得少

  很喜欢张公子的书,最初读《孤独的人都要吃饱》,半夜读着读着,往往忍不住起来叫上一份热气腾腾的外卖,拿着书到楼下等,冻得浑身发抖,却有一种生活热气腾腾的感觉。

  即使刚吃过饭,读起来依然饿,明明是过去不会吃的东西,看他文字的描述,就忍不住流下口水。

  能把文字写的比实物还要色香味俱全,勾人魂魄的,便不由得关注起这个人。然后才发现,这是一个没有界限,放佛拥有多层生命一般的人,他喜欢掉书袋,喜欢掉书袋的人写这样一本恋物癖的书,着实再好不过。

  像她自己所言,无非是本闲书,翻开来看看咖啡,烟斗,木器,瓷器,家具,卫生间甚至是厕所那些不为人知的由来和演变,可能更让人奇怪的不是那些难以想象的渊源,而是张公子他怎么会知道那么多,他从哪里来的时间看了那么多东西,然后像一个说书人一样津津有味地讲出来。

  偏生我爱听,爱听得很。

  有趣这个词用得好,那些长日无聊,觉得生活一成不变的人想必不会想到自己喝水的杯子,杯中的茶,手边的甜点,指间的烟斗……经历过怎样的沧桑巨变。人世间有趣味的事情再多,不知道,也就放佛不存在。看这样一本书,除了消磨时光和多懂点东西,还忍不住告诫自己,有时候,生活枯燥,也许只是自己懂得太少。

  当然,内心里,我觉得有恋物癖的人,或者说对器物有太大深情的人,对人的感情都不会特别深。但这并不影响因其而生的淡然欢喜,比如闲逛时遇到一个瓷杯,略有瑕疵,图案稚嫩,偏生质地温润,入手生温,买回来多喝了好多杯茶水,日子都浸润出了欢喜。

  《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读后感(六):然并卵们的逆袭

  知道很多事有什么用呢?我指的并不是那种讳忌莫深的秘密,或者高效能人士的七个秘籍,就是《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里这些顶小听起来顶没用的事:什么麦克阿瑟最爱的烟斗是玉米棒子,什么中世纪时,意大利人直接拿干掉的面包当盘子使;什么维美尔爱用的印度黄,来自吃了芒果叶子的奶牛尿……

  放过去这帮不了考分,放现在助不了成功,饭桌上摆显多了还容易让人下次不带你玩儿了。所以搁现在,送一个爱称——然并卵,刚刚好。

  可是自小到大,乐意知道这些琐琐碎碎的小事好像已经成为一种天性,就像过去我总疑惑中世纪有些宗教画,明明画的是沉重的殉难话题,还欢天喜地用起大红艳蓝,一副圣母娘娘要改嫁的气氛,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当时矿物颜料难得,所以尊贵的宗教画才使得起,而矿物颜料的饱和度大都很高,所以违和气氛由此而来。于是日后再看那画,又多几分“人类为了表示虔诚也是拼了”的感慨。

  可能这时候知道得多一点好像又有那么一点点好处,这种好处是典故段子后会心一笑的那种心照不宣,是沟通起来黯然销魂的默契十足,最重要是它会带来一种感受的唤醒,因为世界上的事,能让人感觉有趣的大都有故事,时间地点人物,巧合宿命谋略,交汇在某一个点上,激发起的脑内小剧场可以让无聊的大脑如电线短路吱哇窜火花,带来一片心惊肉跳的充实感,一瞬间仿佛回到当时的时空,空气里的味道,人们心里微妙得不好意思说出口的感觉,尤其是发呆无聊的档口。

  不过小时候如果一些长辈来问你手上的课外书读起来有什么用,用上面的理由说服他们常常也只是然并卵而已。所以要成功阅读这种无用之用的书,只好打个哈哈说“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嘛。毕竟追究一件事情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也许是人类永恒存在的好奇使然。张公子也说,他也只是要替这些器物讲一讲他们的故事,有趣而已。

  确实世上有万事万物,放在历史的大大河里,很多都是做不到影响军政大计,历史走向的,它们温温吞吞埋伏在我们的身边,寻常器皿,等闲吃食,闲闲荡荡逛逛家居卖场许能看到。我们用着它们的时候,也一直觉得它理所当然就是这样,无非顺手顺眼,价格高低。

  但彼岸友邦东瀛,偏有一词叫“物哀”,大概是说人对于外界事物产生的深沉的情感。于是各类器皿,大到汽车驾乘,小到饭锅马桶盖,他们往往做得最用心,君不见MUJI简约而又基本的STYLE就默默圈了好多人的钱和他们的心。而MUJI总监原研哉推崇的RE-DESIGN,就是一个不断对身边的事物进行重新再认识的过程,能够追逐它的本源目的,才能突破现有构造的设计理念。所以器物的使用又和你选择的生活方式联系在了一起,把这些那些看起来日常又平凡的与吃茶喝水有关的知识碎屑收集起来,似乎可以拼出来的远远超过了这个物品本身的形态和功能,还有,匠人的用心,人类的欲望和科技的发展……

  这样讲起来,然并卵又好像是逆袭前的预谋,轻描淡写之下掩映着机会重重。而张佳玮这样可以圆圆润润替然并卵们出书立传的人,应该就是把自己得到的这些知识秘密编排出了阵型,准备偷袭恋物癖和典故控的心吧。

  大脑杂芜一片的时候,随手种下点种子,谁知道什么时候就开花了呢?

  《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读后感(七):温暖你,温暖我

  写在前头的动笔初衷:我是一个非常叛逆和自大的人,我的青春期荷尔蒙持续时间非常长,表象上依旧是一听话懂事的人,按部就班的考好试,升好学,找好工作。衣服干净整洁匠气十足,不抽烟没有不良嗜好。但跟自己相处时间太长,也一直在探寻真实的自己磨样,小有所成,太知道自己什么德行。跟朋友喝酒聊天谈及成长,我的成长是终于接受自己是个平凡的普通人,不再拧巴,开始跟世界和平相处。除了大的原则方针还是死倔之外,很多地方妥协之后会发现另一番风景。比如给自己约定书从不读第二遍;比如不给自己定计划,不用条框约束自己,我要自由这些鸡毛蒜皮。现在想想算得了什么呢?我不在乎啊。于是今年给自己定了几个计划,其中一条是每月读一本书,类型不限,字数不限,但是读完要写个书评,内容不限,字数不限。看看,连给自己定目标都留下了十足的灵活性,多拧巴。话不多说,来第一份,信陵公子的《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

  信陵公子的掉书袋都成了他的特色了,就像张爱玲的尖酸刻薄,海明威的悲苦这种,有鲜明的标签。我爱这种掉书袋,不招人烦,小资格调,卖萌的有真材实料。最关键的,他还爱这俗气的世界,吃喝玩乐,南北风味,中西特色,传统改良,让人食指大动脚底板揩油。这本《世多》也不例外,其中我想说说那篇吃茶,喝茶。

  最喜欢那句“承认喝茶就是大家一起取个暖,说个闲话,顺便喝点东西,反而更对路呢“。茶是夏天的解渴佳品,茶是冬天的暖心良方。过去驿站凉亭会有瓜棚和茶摊,几文钱几牙解渴的西瓜,几碗晾凉的茶汤。小时候出去玩回来一脸汗,端起爷爷奶奶晾凉的用蜂蜜罐头沏好的茉莉花凉茶特别痛快。从书上读到“围炉夜话”这几个字,想象着是冬天大雪封山,几个酸溜溜的文人老友在山间的小屋里一人披着一被子或裘衣,围着火炉子,喝着香茗,嗑着瓜子,吃着白薯,熥着鹿肉,看着火苗舔着木炭噼里啪啦,对对诗,相互调侃,不咸不淡的扯着闲篇。

  有茶就得有喝茶的地儿,除了传统跟家自己喝,端着小茶壶麻将桌上喝,印象中的茶馆分几类,受众也是不同人群。第一种是商务茶馆,受老舍茶馆的刻板印象,我感受上的这种茶馆是提笼架鸟的叔叔大爷去的。但也是因为吃固定俸禄的满清遗老遗少少了,与时俱进的,这种茶馆大多装饰的古香古色安安静静隐私极强的吸引做生意谈事情的叔叔大爷。甭说别的一带人去,多年生活在皇城根底下的优越感显得自个拔高了好几厘米。从地理位置和叔叔大爷的口味偏好来讲,跟茶馆喝喝茶,聊聊天,破冰暖场或缓解尴尬的时候看看穿旗袍袅袅婷婷的茶博士走一遭茶艺表演,引申出茶、道、历史传承及国外邦交,三分情的交情也就开始了。这里头的茶通常是中上品,因为保不齐碰上个舌头尖的茶客,忒次了整个茶馆的档次就别人看低了。第二种是老北京茶馆,属于市井人民的,里头有传统曲艺相声唔的,受众广大市井百姓。但这种现在通常不以茶馆形式独立存在,更多的是挂靠在民间艺术团里头。这里头,茶是附属品,茶主要是解渴的作用,大家三三两两的来,更多是为了进行文化娱乐的消遣。记得看电视剧,暧昧男女饭毕送到女主楼下,总是会有“要不要上楼喝杯茶”的引子来推动剧情进一步发展。但如有了介绍人的初次相见,通常就会叫到外头“出来吃杯茶”引荐双方认识。这两种“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喝茶方式也得因时因地。

  茶的文化源远流长,种类也挺多,现在几乎是按地域来命名代表性的品种,感谢起源感谢传承感谢专注。文中公子提到的英国红茶,感官上必然是配皇室花纹装点old-fashion田园风的白色骨瓷的茶具,一叠松脆金黄的姜饼曲奇;日本抹茶,感官上必然是白色剔透的小瓷杯,茶水碧莹,整个春天都在里头了,两三只和风果子,不甜不腻,绵软悠长。中国茉莉花,必然是配蓝白色盖碗茶,起盖轻吹略浮,绿茶包裹着白色茉莉花骨朵的清香唇齿缠绵,甜咸小果酥皮奶酪皆可配茶,论吃起源优势太明显了。铁观音碧螺春大红袍毛尖龙井不一而足。年轻气盛不爱喝茶一是不想成为那样的大人的叛逆,二是真的容易饿,年龄上去之后茶却成了清理积食的一种方式。它就是一种载体,静静的等你所需索取。对于茶,我舌头不尖,热乎乎带着清香味道或绿或黄或红,润在嗓吼,稳在心里,那份踏实是茶带给我的宁静。

  最近看的剧集中有这么一个情节,作为阴间引路人的使者会将亡者带到一个茶室,递给亡者一杯热乎乎的清茶,喝茶之前思念的已经去世的人都可以在茶室相见,然后饮尽清茶忘记此事记忆,出门投胎去也。原先故事中的孟婆汤,变成温暖明亮且干净茶室中的一杯清茶,此生感受过的温暖随茶饮尽带入来世的温柔当中。

  《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读后感(八):小事叶可以很有趣

  记忆中,有印象的植树节,是在小学,具体是学前班,,还是一年纪,不甚清楚。

  那时是小,全是哥哥姐姐们种树,我们只在一旁看。仅是看,那时就欢天喜地,因为有那么一大群人,挖坑,放苗,掩土,浇水,甚是好玩。

  好玩,仅仅是挖坑,放苗,掩土,浇水,纯粹。玩是天性,人类天生无聊,对抗无聊的办法就是玩。我看到小孩玩,一堆沙可以玩一个下午,一个玩具可以鼓捣一个小时,一群蚂蚁搬家,可以看它们搬完家 ,小孩比我们更懂玩的艺术,小孩不会无聊,小孩很幸福,可以玩就行。

  据我所知,美国人做一件事情,他不问难不难,他问,“It is fun?”好玩吗?有趣吗?倘若好玩,倘若有趣,立马做此事。很多好玩的项目都是从美国传开的,如冰桶挑战、“快闪”、彩色跑等等。因为好玩,全球都玩,他们脸上洋溢幸福的笑容。

  去年五一,去海边晒太阳,吹海风,享受夏日的火辣。一对夫妇带着他们的两个小孩,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小孩们就提着小铲和小桶,把沙挖开,装进小桶,把沙提到海边倒,海水瞬间把倒下的沙洗刷干净,为此,两个小孩嘎嘎大笑,又跑到原地,挖沙,上桶,倒沙,嘎嘎大笑 。他们的父母就站在旁边看着,偶尔也会跟着一起笑。后来,他们看到海水汹涌,小孩离海水太近,他们似乎意识到什么,立马制止了小孩的行为,把他们脱离海边。小孩子立马哭起来。

  小孩做挖沙,上桶,倒土,这样简单的行为,对小孩来说,无疑是好玩的,可是对父母来说,在好玩和安全之间,他们选择了安全,放弃了好玩。

  为了安全,好玩就要牺牲,久而久之,习惯了那不好玩吧?玩那个会不会很傻?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对很多好玩的事情无动于衷。

  Just for fun,这是我学到过最有价值的一个理念。有趣,好玩,才是做还是不做一件事情度量尺。如果植树对你来说,是好玩,有趣,而不是装逼,扮样,just do it,it's funny.

  《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读后感(九):当它们开始说话

  读张公子的《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很容易让人想起当年的“京城第一大玩家”,王世襄老先生。因为生活中对小事情、小器物的把玩,硬是将所谓难登大雅之堂的东西,玩儿成了一门艺术。可谓是玩物丧志到登堂入室的逆袭。一如“玩物成家”的王世襄老先生一样,张公子这本以小器物或者说是有趣的小事为主体内容的书,成功的让那些寻常的、古老的的小物件开口说话,展现它们不为人知的有趣面。

  “不为人知的有趣”确实是我阅读这本书最深的感受,这也从一个角度说明这本书的成功。至少它成功地“忽悠”了我这位读者打心里头感慨一句:这世上有趣的事情确实是不少啊。但是多想一层,为什么这些趣味单单是让作者发现了呢?

  想起一句不恰当的话叫“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说的是万事儿就怕个惦记与琢磨。上文提到的王世襄先生,正是最贴切的例子。王先生虽然都是在研究些市井的、琐碎的玩意儿,但是抵不过人家打心里的喜欢与坚持,照样把别人眼中的寻常与细碎玩儿成了艺术,张公子亦然。

  作者本人我是没见过的,但是他的文章倒是读过不少。所谓文如其人,就我所读他的文章而言,是不难发现公子性格中的有趣的。书中的例子:《牙齿》一文,讲孔子去找老子聊天儿、老子认为道不同不与孔子谋的事儿。然而这道不同在哪儿呢?作者引用《太平广记》的内容,且看他的叙述:《太平广记》里说老子,“大目疏齿”,大眼睛,牙齿疏疏落落的。你孔子的牙齿排得紧叠,都骈起来了;老子我的牙齿就很疏落,牙缝可以跑过火车。牙齿不同,怎么能做朋友呢?再见了您呐!

  孔子、老子两大先贤之间因为思想主张不相为谋的事儿,硬是被作者调戏成了是因为孔圣人牙齿太紧,而老子牙齿太紧简直可以跑火车的缘故。不知道二位圣人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大概无为而治的老子也是不会跟张公子一般见识的,只是孔圣人的七十二贤徒看到老师被人写做“你孔子的牙齿排得紧叠,都骈起来了”,怕是不会轻易与作者善罢甘休的吧。看最后一句,“再见了您呐”,公子真的没跟德云社学过相声吧?文中这种的例子和口语化的语言风格不一而足,读来十分轻松诙谐,足见公子之放浪与闷骚。

  但是,这种有趣却又是非常的奢侈。并不是每个人都玩儿得转,所以说这又是不为人知的有趣。还说上例,玩笑归玩笑,并不是谁都可以毫不费力地就引用个《笑林广记》,然后添油加醋地写成段子的。其实,张公子的博闻强识、引经据典的是众所周知,已经不需赘述。却还是不由得想起一句话“你只有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大抵如此吧。

  《圣经.传道书》说,太阳底下无新事,想来确实如此。然而,上帝说:要有趣。于是,所有平凡的小物件在张公子笔下开始开口说话,世界皆有趣。

  《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读后感(十):历史的另一种书写方式

  起初,我很惊异,张佳玮居然出了本Google风格的书——在搜索引擎如此发达的今天,弄本《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这样“分享碎知识、软学问”的书,真的好吗?碎知识、软学问,难道不可以直接上网搜索么?

  如果按照我国年平均阅读量,张佳玮的出书速度已经超过了读者平均阅读量,不会是出书太快充量的吧?

  看过之后知道了,其实《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并不是致力于分享什么冷知识,而是一本讲历史的书。不同于万历十五年、品三国、明朝那些事这些热门历史书籍,张佳玮关注的是吃穿用度这些人们身边事变革的历史。他还特别在书的序言“器物的故事”里表示,器物是不断演进变化的,21世纪我们用牙膏牙刷对付牙齿,用骨瓷杯喝咖啡,而两百年前,祖先们只是用茶水或盐漱口,用陶器喝茶,我们跟祖先做着同样的事情,却用着不同的器物。这些器物变化,本身就是历史中最有趣的部分。

  书分两辑,上辑“事过境迁”,讲的是跟生活相关事情的演变史,比如烟草是怎么进入日常生活的,照明问题是怎么从无到有的,洗澡是如何普及的,甜食是怎么虏获人心的……

  下辑“物换星移”,讲的是各种器物的演变历史,比如背带裤如何演变成了今天的样子,咖啡馆是怎么出现并成为主流社交场所的,洗手间、香水、眼镜是怎么怎么出现在人类生活中的。

  古语说,不做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如果每天只能囿于满足温饱,人生也太无趣了,必须做些“闲事”来填补生活空白才好啊!

  一如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器物,像家具的贴面、瓷器、威士忌、茶、咖啡,算不上必须品,完全可以不出现。但正是因为人类有心去做“闲事”,弄出了这些东西,才逐步从吃饱穿暖的圈子里走出来,走向更高的物质以及精神追求范畴。这些器物的变化过程,就是人类发展的过程,或者说,是人类为了让自己获得更多便利、更多乐趣的历史。

  书中很多内容,的确可以用Google搜到,但旁征博引,纵贯古今的书写方式,如果阅读量不够,知识储备不足,或者没有作者那颗敏感的心,还真不容易搜全,甚至不容易关注到。

  就好像照镜子的时候,有几个人会去探究,镜子为什么会出现,出现时是不是就是现在的样子,如果不是,那么是如何变化成现在这个样子的?这里面究竟包含了怎样的人类发展史上的变化?

  在讲述各种器物发展历史过程中,作者不仅从遥远的中古讲到现代,从东方讲到西方,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再讲到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极具广度。还像写论文一样,细致记录年代,考证典故,兼具深度和系统性,除去了Google知识点,碎片化、表面化的遗憾。

  梁启超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杂史、传志、札记等所载,不似正史专为帝王作家谱也,但说到底,正史、野史都是以人类为主角的历史。

  《世界上有趣的事太多》这种通过器物史来讲述人类发展历史的方式,应该算是历史的另一种书写方式,角度新颖、有趣,该有的信息却一点也不缺失。当然,人类还是当之无愧的主角,毕竟,没有人,也就没有这些器物的历史和故事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