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好物100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好物100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5-28 21:5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好物100经典读后感10篇

  《好物100》是一本由[日]松浦弥太郎 / [日]伊藤正子著作,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2015-7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好物100》读后感(一):寻找属于自己的好物100

  2015年东方卫视推出《金星秀》,节目首期金星谈到的便是“腔调”这个词。金星用她的“毒舌”痛批了社会上为了追求所谓“腔调”而滋生的拜金、媚俗等不健康心态,在她看来,“真正有腔调的人,有他自己始终如一生活品质、严格的审美要求道德修养。”而这样的人往往并不会觉得自己活得很有腔调,他们只是活得认真精致

  那时候还没有看到松浦弥太郎的《好物100》,但是当日后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心中自然而然便想起了那个既是“男人”又是“女人”的人的金句。这世上哪个人不想活得有“腔”有“调”呢?可是,真正的品质生活,需要长久积淀人生阅历成就,即便一个人有再多金钱,也不一定能换来这样的“腔调”。

  《好物100》是两位日本生活美学家对多年来真爱致用之良品的分享与解读。松浦弥太郎和伊藤正子,一男一女,各自拿出自己使用多年的优良好物,一件件拍成照片分类为“成熟装扮”、“丰美餐桌”、“舒心生活”三个篇章。其中“衣”和“住”的条目大约各占据百分之四十的内容,“食”则占据百分之二十的内容。由此可见,有品质的生活,重点和一个人的自身装扮及生活细节大有关系

  女人一定要有一双Christina Louboutin(克里斯提•鲁布托)。因为穿上它,“心中完全恋爱中的感觉。”难怪《临时同居》里,胡杏儿扮演的空姐看到张家辉忽然送自己一双Louboutin,就知道他一定有了新的女人。据说Louboutin的舒适无懈可击,而它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鲜红的鞋底,如此好鞋,价格一定了得不然。真正懂得疼爱自己的女人应该给自己买一双品质卓越高跟鞋。有时“做一些貌似超出自己支付能力私人投资”,以此来培养和扩充自己的能力容量,这样的选购方式也是一种成长和进步。

  男人要懂得选择与自己身体契合的衣服。这样的衣服一般至少需要穿用两年,到第三年的时候据说在某一天便会发现衣服已经如吸附在自己身上一般契合了。松浦弥太郎先生倾向于买那种随着岁月增长而不断增值的东西,尽管买的时候价格会很高。”一件穿了五年的Paul Harnden已经成了主人身体的一部分,在照片中自然随意的搭在椅子靠背上,如同男人正直亲切内敛品格般令人感到安心自在。对于大部分中国男人来说,在这方面都需要补课,无论老少,只要能有机会翻开这本书,看过之后多少都会发现自己欠缺

  每一个章节结束的时候,松浦和伊藤两人还会用漫谈式的对话来提示以上所荐之物的在平时的使用心得,更贴近生活,非常具有实用参考价值

  书中推荐的好物,确切来说,应该是属于松浦和伊藤两人的好物。小谷真三的玻璃樽、内田钢一的抹茶碗、中岛乔治的休闲椅、李禹焕的铜版画、法布尔的《蘑菇图鉴》等等,这些好物大多产自日本本土制作精良、品质上乘,拍出的照片也格外精美。但即便主人讲解了为何会选用,还是会让人不能亲身体验它好在何处,毕竟这是陪伴他们生活的物品而不是我们。

  所以,看过了别人的好物,回过头想想自己的生活,还是应该在适合自身经济能力和生活环境范围内寻找属于自己的好物,在提升内在修养的同时提高外在生活品质。也只有这样的物品才是真正适合自己,能够给人幸福感贴心好物。而追求生活品质的道路不论何时开始,也都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因为这是一辈子的功课

  《好物100》读后感(二):每个人的生活美学

  松浦弥太郎和伊藤正子的名字,于我而言是十分陌生的。我过日子向来粗粝狂野,一向秉承大就是美,多就是好的暴力美学原则,况且我一向公私不分,二十四小时开机待命、随时随地的突发工作,早就让我的生活和工作合二为一了,因此什么“生活美学”、“极简生活”根本就与我无缘。

  所以可想而知,我对身边物的要求如何。如果由我来写这本好物100,必会如此:

  White's Boots Smoke Jumper 工装靴,坚固耐用,可用之跋山涉水

  Arc'teryx三合一冲锋衣,坚固耐用,可用之跋山涉水

  Manfrotoo MB PL-MTP-120双肩摄影包,坚固耐用,可用之跋山涉水

  不过好在我终于结婚太太多少为我这等糙人带来了一丝柔软。某日恰好路过书店翻开这本书,太太指着书中某处惊呼“老公你看,这个人也在用CÉLINE的包包!”,于是手痒,索性收到家中细细翻阅一番。

  身边之物反映的首先是个人经济状况,这点我深信不疑。这本好物100倒不如说是壕物100,书中Burberry的风雨衣、Hermès的外套随手可见,实在是让人心生艳羡。我对这等优奢之物一向是心向往之的,但一来东西太贵,二来打理起来未免过于麻烦。我对身边物的态度一向如此:倘若你买来之后还要小心翼翼的使用、打理,那就决计不要买,因为那时就不是人用物,而是物驾驭人了。因此从这点上来看,身边物更是一个人性格写照

  松浦弥太郎和伊藤正子所传递的,自然是他们所秉承的那套生活美学。这美学带着一丝日式的性冷淡,恰似一个打扮妥当的艺伎,精心布置下带着一丝不近烟火隔阂感。KORBO的铁丝编筐、白惨惨的粗瓷餐具、清漆原木棉麻坐垫的扶手椅,这些都是我所不熟悉的。我所喜爱的,是温暖粗糙色彩厚重而柔软的触感,这当然也反映到我的身边物上。我不推崇松浦弥太郎的生活方式,但我却以为,每个人的身边物总应该和她的生活态度相符,于是很欣赏他们的生活态度,他们的身边物和自己的生活品位是能完美契合的,这尤为难得。有些事情无关贵贱,但有关品味,于是看完这书之后,我也蠢蠢欲动,想整理一份属于自己的“好物100”了。

  《好物100》读后感(三):成为贵一点但爽快的人

  这是工作后,多年来读的第一本书。

  以前读书,多处于求知若渴速度记性好,也不知疲惫,一本接一本。

  工作后,不落俗套地被占去了大部分精力,下班回家只能寄托在不动脑的韩剧上,妄图从现实中逃脱。

  不要说读书已经久远,一年到头,电影都只能在影院看完几部大片

  但很偶尔的,还是会惯性地捡起一本书来看。“必须多读书”的心境一直都在,只是真正拿起来,常常读不了三页倒头就睡。

  说回这本书。双作者,一男一女,想必是为了扩大读者群。主要观点是人要时刻过得体面,从头到脚,从里到外。一个月理一次头,一年换一个钱包内衣半年一换新,是“成年人的品味”,因为要“隐秘处更要精致”。

  说的令人憧憬,但真的坚持倒是太难。毕竟多少个夜晚都在纠结要不别洗头了,喷点碧缇丝。

  本着买买买指导手册想法开读,但工作这几年,因为没存下几个子,所以逐渐奠定自己的购物观,很多单品倒是不敢认同

  比如做工扎实雨伞,作者泼墨般描写造型大气的雨伞手柄。扎实的近义词是重,大气的近义词是放不到包里,所以雨伞的归宿显而易见地可以被预测啊。只能是遗忘在各种根本想不到地方。(想有讲究的人可能大都比较细致

  比如说干净的、熨烫平整的、优美手帕是熟女的得体装备,蕾丝阳伞是女人的排场。一方面觉得好复古好憧憬,感觉带着这装备完全人生女主角姿态啊,不来个霸道总裁绅士男二跟我虐恋三百回,我自己都不答应。但一方面还是觉得……手帕脏了谁洗?蕾丝阳伞能防晒?

  作者的精致品味是一贯的。Ta说,「年轻的时候,我总是尽量追求轻装出发(觉得那样很帅气有型),但是近些年需要考虑穿着得体的正装,所以行李也增多了。」

  想我还是年轻,所以还在追求帅气的轻装简行。

  作为一本还比较出名的书,当然有新知和观点令人赞同。

  【取悦自己的体面】

  出门旅行时要带首饰托盘,用于放置取下的耳环项链。在家里都不一定会购置的东西,出门宝贵的行李额里却还占据一席,放在无人关注酒店房间,这真的是只取悦自己而已。

  【身为英国人的自带技能

  「使用英国雨伞还必须具备一项本领,那就是漂亮的卷伞手艺。在英国,雨伞往往也发挥着手杖的作用为此,大家都会努力练习卷得一手漂亮伞。」

  【值得推广仪式感】

  「成家之后,星期天的晚上会全家一起在外面吃饭。这是成家以来的惯例。」周五晚上可行

  【令人赞叹的感受力】

  「喝茶时,茶杯内壁的青釉色与茶汤交相辉映、瑰丽净美。」说得令人憧憬。

  【日式典型奇特距离感的静默趣味

  作者去友人家做客,与主人拥有同款漆色茶托。然而他只在内心欣喜,暗叹英雄所见略同,对同款一事,是只字未提

  【传承力】

  「带孩子信誉好的餐馆点心店,除了让孩子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美味,还可以教给孩子彼时彼地的行为举止。」所以说,教养是要花钱的。有时候碰到没有教养也不善良的人,都会觉得算了,ta穷。

  【好的东西都是相配的】

  作者说,买回来的精致的物件,明明不是一个厂家出品,但大家都如此相称,十分神奇。那是因为他们都贵啊……所以,也要成为一个贵点的人啊。

  【愿意尝试

  香薰蜡烛:「只须放在那里,便能满屋生香。」(?)试过蜡烛,总觉得蜡烛在和自己抢氧气;香薰机,总觉得加湿不足香气若有似无,有点鸡肋。但还似乎愿意继续尝试。

  古典音乐:在家里听古典音乐,是不是真的能提高自己的质感

  床边的羊皮地毯:在起床的那一刹那,晨起时光光脚下床,立刻被深深的毛皮温柔包裹。治愈人心不知道,但起床气大概是能治愈一点。

  钢笔:「如果笔具中也存在正装,那非钢笔莫属。」

  信笺:「但对于重要友人知己,用信件传达情意才是最好的方式。」肯花时间的确是显示重要性的一大指标。所以手作才贵嘛。

  虽吐槽作者的细致,但如若作者知道,想必也会不忍我的不修边幅

  无非是个人选择,没有比较与评级。甚至,很多时候,潜意识里,细致到底还是占了上风。细数“憧憬”这个词在上文中也出现了4次。

  但最终还是希望能又贵又爽快。

  《好物100》读后感(四):好物100

  好物不是指價格的高低,而是用值得信賴的材料和工藝,精工細製,穿着佩戴乃至使用令人放心。

  成熟裝扮

  關鍵是結晶、重視貼身物品的肌膚接觸,整潔、得體

  單肩也要有美感 Celine的 Cabas 系列 ,手拎包首選真皮質地

  Celine 的三成單肩斜挎包

  襯衫須白色 Fray 建議每兩年換新

  襯衫 Margartet Howell 愛爾蘭亞麻襯衫,手感光滑卻不失柔軟, 穿上它,心情如沐春風

  熨燙 Hermes 的棉質手帕

  女士美麗的手帕 可以是汕頭(或蘇州)的刺繡手帕 乾淨、平整、優美

  Dents 的皮質手套

  適足良屐 Dlden 的平頭淺口鞋

  大衣

  urberry的風衣

  皮帶是消耗品 建議每年更換 Ettinger

  成年人的品味 皮夾子 Bottega Veneta 建議每年換新

  內衣半年一換新 男人要注意指甲和手是否修剪的乾淨和保養得體,再看內衣,每半年全部換新,並且選擇6件純白色的同款 Schiesser

  雨傘 Fox

  雨天就穿 Weston 的 Golf

  頭髮兩週一理

  Hermes 的外套

  Corgi 的棉襪

  批在和服外的毛毯 Johnstones

  古馳 Gucci 的馬銜釦輕便鞋

  用心織就的針織衫 YURI PARK 的羊絨衫

  Aesop 的護膚水

  選擇隨體的衣服 Paul Harnden 的上衣

  領帶從素 Luigi Borrelli

  豐美餐桌

  好的食材,用心烹飪,美麗的餐具和桌布,即可成就豐美參會做

  Marimekko 的復古桌布

  舒心生活

  椅子和藝術品

  Y椅

  Redecker 的刷子,用來清潔的工具更要注意美感

  土耳其的古舊基裏姆毛毯 Kilim

  伊麗莎白沙發椅

  风雅简素的利是封

  teiff 的毛絨玩具一生的夥伴

  卡夏的盒子 MUJI

  花,可以插在瓶子杯子

  陶瓷門牌

  一天的始與終 D.R. Harris 的牙膏

  KORBO 的鐵筐

  約翰·道蘭德 John Dowland的音樂 魯特琴

  年輕的時候,咬咬牙做一些貌似超出自己支付能力的私人投資,不僅可以促進自己成長,而且將來也一定會得到加倍的回報。

  把金錢用在有利於自己成長的事情上。

  作者:

  伊藤:傢俱設計工作

  松浦:廚房餐具設計

  《好物100》读后感(五):从《断舍离》到《好物100》——幸福来自每天创造美好

  《好物100》是我一直想买没买,两个月过去后依旧心心念念,还是买来的图书。一口气读完,感觉很美妙。此书的出现正适合我目前生活的心境:使用好物,也是一种修身和养心。

  好物100是一个意向性目标,既可以指自己最好的物品100件,也可以指100分的好物品。总之,好物100是通过选购和使用完美的百分百好物品,从而获得身心愉悦的生活目标。好物100既表示品质的完美,也表示东西不再多,100件足以。

  一、“断舍离”为“好物100”腾出空间

  一件一件搜集自己的好物100。这个过程就是检视已有的东西,发现哪些是不需要的,哪些是不够喜欢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然后扔掉的过程。这就需是断舍离——断舍离掉那些多余的欲望。

  当然断舍离是有限度的,否则就到了日剧《我的家空无一物》的景象——客厅里什么都没有。但生而为人,我们还是有欲求,需要日常必需品和装饰品。因此选择什么样的物品就是在断舍离之后需要考虑的问题。

  如果一件东西是有用的,但是造型自己不喜欢,怎么办呢?那还是扔掉吧。告诫自己以后不要再浪费钱财买这些退而求其次的东西。很多人买东西并不是真心喜欢其品质和造型,而是由于价格合适。这样买来的东西往往成为日后生活中可有可无、扔了又可惜的鸡肋。这种物品的存在,会阻止我们去买更好的东西。所以,还是扔掉吧!虚位以待等更心怡的那件东西出现。

  用这样的原则去检视每一件物品,这个杯子是好物吗?还需要吗?有其他杯子可以替代吗?是不是需要买一款更精致的杯子?除了扔掉以外,还可以送给别人。(好吧,我在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在看身边的物品,就随时扔掉那些不喜欢、没用的、可有可无的东西。)

  如果一个东西是无用的,但还可以有剩余价值的,怎么办呢?无用的东西有好多啊!比如:觉得可以反面可以再用的纸张,存了好多,但是也很久没用,占了很多空间;看了一遍不想再看的书籍;会议资料和论文集;会议发的塑料笔(其实笔买一把最好用的钢笔、一支铅笔和一个签字笔就足够了,真的不需要那么多!);那些觉得可以做为他用的东西,比如牙刷可以刷东西之类的想法都统统清楚,刷东西可以买专门的小刷子啊。

  扔掉东西有一种快感。大概是因为洁净清爽的空间能够让人感觉愉悦。空间之所以叫空间,是由于“空”。“空”不仅会让人有更多的活动空间,还会让人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这也是禅宗推崇的一种哲学。堆满杂物的狭小空间很难让人心情愉悦,想象力也难以飞扬。

  二、购买好物100的标准

  如果能够保证日常所用的每件东西都是品质优良、有艺术水准、百看不厌的,就要在购买的时候就秉持只买好物的原则。:只买百分百的好物,同时收敛自己占有物品的欲望。如此一来,花在购物上的时间也会减少。因为已经购买了喜欢的东西,所以不用花时间再去买。与此同时,自己的审美品位也会不断提到。因此你的眼睛一直都在盯着品质上乘的东西,长此以往,你也会成为上乘的人。

  物品分为消耗品和耐用品。消耗品在短时间内可以用完,或者用久。因为是每日所需,所以尽量用品质上乘的。比如:牙膏、牙刷、洗面奶、毛巾、香皂、沐浴露、洗发水、护肤品、润手霜、袜子、内衣等等,都是消耗品。这些物品但每天都用,与皮肤密切接触。这些物品一定要用质量上乘,并且让自己感觉舒服有效的。

  耐用品可以用一年或者很多年。因为耐用,所以不会短时间扔掉,因为不会扔掉,所以要占用地方,而且会经常出现在视野中,所以更要买品质上乘、实用、经典耐看的!比如:羊绒大衣、手表、鞋子、钢笔等等。

  如此想来,凡是和自己身体亲密接触的物品,都要选择上乘的。凡是视觉、嗅觉、听觉、触觉所能感受到物品都是要选择上乘的。

  三、享用并创造美好,才是好物100的真谛

  如此说来,想要购买好物100需要有财富的支持啊。可是年轻人没有那么财富怎么办呢?我想说,财富来自于积极努力地工作。努力工作的目标不仅是为了购物好物,也是为了创造美好的物品、卓越的思想、友善的沟通,让世界更和谐、更美好。有了这样美好的工作目标,工作就会更为勤奋、更为有创造力。那么,购买好物与创造好物之间就形成一种积极的循环,我们在世界上的索取与付出就有了一种积极的互动。整个世界也会更为明亮。

  好物100并不是让大家成为拜物控,也并非让大家崇拜奢侈品(尽管书中推荐的好物多是奢侈品),它主张的是一种生活理念和生活态度,即好好地在世间生活,通过享受美食美器美衣美景,来享受生活的美好与优雅,同时激励自己每天去创造美好,从而获得一种身心宁静愉悦的幸福感。

  《好物100》读后感(六):该学习的生活态度

  选购一些有品位的好东西,就免去了几次三番重复购买,有些东西甚至可以用上一辈子。让优质上乘的物品伴着自己的成长岁月,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我投资。

  书里面更多的是介绍一种观察物品、与日常用品共处的态度,而非仅仅品牌、物件的堆积。抛却那些看到名牌的挠头感,我认为作者们希望传达的理念是,“我希望与这样东西,共同经历一段人生”。

  那应该是一种哪怕只有几分钟也不愿意以自己生活受损的态度。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应该有美。

  享受慢慢地把风衣穿旧,如同与一个朋友不断交流磨合,最后各自妥帖。

  享受一方烫过的方帕,享受一支流利的钢笔,享受一顿做出的晚餐,桌上的每一样东西都似乎有灵且美。

  享受着寻找,使用,欣赏物件时所感受到的一切,并与它们共同创造出某种意境。

  所以也许这就是有些人能够把时光当做自己朋友的原因。

  这么一想其实还是有点小惭愧,那就是在询问自己“你是否努力地试图创造携带美好的生活”的时候,答案是“并未足够努力”。

  合上书一想,一般来说,我们在购买物品的时候,思考一个物件能用多久的时候,通常并不是考虑它能陪我多久,而是这个价钱是否值得。因为钱少,时间更少,我们追求的是性价比。

  只追求得体舒服就好,从来也不从美感上考虑,觉得那一切都不在考虑范围之内。钱多了,自然可以弄到好料,即使一时品位不济,多加练习肯定也能不差。

  这种心态造成的后果就是“以后再说吧”。

  以后有钱了,有闲了,品位提高了,再说吧。

  拖延症就是这么开始的。

  反过来说,正是因为时间、经历、财富有限,我们才更应该做好取舍,这种取舍后的结果,就是我们所说的品位。

  这种取舍不仅仅指“如果我要购买一副预算如何的手套”,它更是生活里的一种必备且重要的技能,在你的需求貌似无限但资源却极其有限的时候,如何让自己得到更适合的东西(并不仅仅是物品)。

  这其中的困惑不解,其中小小的挣扎抉择,似乎也是生活提出的必答题。

  《好物100》读后感(七):有无之间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稀世珍宝或寻常小物莫不如此,物是人的过客,或者人是物的过客……

  生死爱恋或寻常偶遇莫不如此,转头相见,爱恨之间,只是无常……

  然而还是买了这本《好物100》。

  生于世上,期待好物,不过是做人的一点尊严。

  松浦弥太郎与伊藤正子,算得上是日本的生活家。所谓“好物”,当然价格不菲。但价格不菲的东西如今琳琅满目,哪些是物有所值,挨贴着你的生命,能稳稳妥妥地陪伴你一段日子

  他们两个挑选的,反正甚合我意。

  “好物”的标准有三:一是用心制作,一是质量上乘,一是经过时间的打磨。

  并非不华丽,只是华丽的得体。

  并非不出名,只是名气积累的坚实。

  并非不稀有,只是耐用而不娇贵。

  日本人于“好物”的挑选和制作上,是行家里手。只因为世上爱“好物”者众多,而日本人的“爱”里,带了超然于物外的禅意。

  物之外,有天地之宽广。所以“好物”的“好”在于与自然的融合。拥有它,便物尽其用,归尘归土;没有它,也不至心生遗憾,辗转难眠。

  有无之间,一笑泯然。

  《好物100》读后感(八):低调的奢华,品味的追求

  《好物100》是本并不大的书籍,由松浦弥太郎和伊藤正子共著,主要是分享他们两位关于成熟打扮、丰美餐桌、舒心生活三个方面的100件品味珍藏。对于好物来说,每个人的定义并不相同,有人追求高端,有人追求舒适,有人追求个性……而这本书里的100件好物,是松浦弥太郎和伊藤正子从男女角度各自分享的既舒适又不失情调,简约又价格不菲的好物。

  松浦弥太郎说:“如果眼睛只盯着廉价物品,就会变成廉价男人。真正的好的东西,请用心看。在衣食住上都尽己所能地甄选优品。”我想,真正的好物应该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其实,我们很多时候很少在意自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以为追求穿得舒适就可以了,而穿着却只是生活中微小的一部分,对于一个人生活品质的追求,更多地是看一个人对生活中任何事物的精挑细选,例如桌布、清扫工具等等。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居家的物品只要能用就可以了,超市买买就可以了,而没有想到,这些东西的选择也是生活态度的一种。真正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是各个方面都要顾及,都不是随意挑选,就像本书里讲到的松浦弥太郎分享的剪刀、伊藤正子分享的刷子……他们都是在与不同品牌的物品磨合后,才选择到真正适合自己的。

  至于价格,我个人觉得大多数的品质产品价格不菲,但生活中却又不乏可以淘到低廉的好物,书中介绍的东西大部分比同类的价格要高,不过也不至于高到不可以承受,只是在于你自己的选择了,伊藤正子所说:“如果购得优良品,就免去了几次三番重复购买,有些东西甚至可以用上一辈子,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节约呢?”的确,生活中一些低廉的物品很容易用坏,坏了再买,几次重复下来,实际上花费的价格并不少。

  此外,有时候选择优良物也是一种学习,就如书中松浦弥太郎和伊藤正子关于酒店选择的对话那般,“住在高级酒店的时候,可以了解到很多事情,诸如哪种床单用起来会很舒服,盛具的哪些用法非常可取之类的。”延伸到购买物品,有些优良品可以提升我们欣赏的品味,更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舒心。

  书中最后还附有分享物品的相关购买、咨询信息,不过,因为是日本原版的翻译,对中国读者的实用性并不强,不过,如今网络如此发达,在网上购得这些好物并不难。

  《好物100》读后感(九):171227静默而无法忽视——好物100

  反射弧被拉长,突如其来被一股黑色能量暴击。 不可抑制地不知所措和反射性躲藏,恶性循环病毒式蔓延。 无处发泄。 还是点回艾灸,试图把上焦火从足三里带跑,烧尽了两柱,没有熟悉的刺痛感。 很慢地翻完了《好物100》,借由阅读的专注转移无止尽想象。 明明是讲物品,明明也没讲大道理。 但看着简单描述的文字,物品的故事,和产生的简短共鸣,似乎如书中一般,有些物品好似静默而无法忽视的生命。也许只是余光扫射,也许只是布景板,也许适合凝目而望,每一个有故事的物品,都有适合使用的方式。 而我偶尔看轻了自己。 那些被岁月浸润地恰到好处的物品,精致而沉淀着故事,没有鲜嫩,却处处华美。在它的初始大概静静地看着这些那些的故事,被温柔或粗放地对待,现在依然静静地看着。 物品也能诉说。 “每个人都只能看到想看的事情。” 我的自顾自述,何尝不是一种糟糕地情景模拟,事件的一切走向并不如想象,沉浸在自我编织的悲伤,陷入人性最深处的恶,挣扎和放弃自我,期盼和渴望救赎,忽略最有效的自我。 时常自问,跳出框,元认知,感知美好。

  《好物100》读后感(十):传递一种生活美学

  最近迷上了日本的各种收纳整理术,随之深入到了极简生活方式,再逐步了解到了生活的美学。

  这一切的起源来自于我生了一场大病,在这段时间里面,我总是感觉身边的一切都乱糟糟的,生活总是缺了那么一点的如意,点滴的不如意堆砌在一起以后,爆发似的反应在我的身心健康方面。从此,我开始扔掉家里的杂物,扔掉一直舍不得的各种漫画小说,扔掉存了N年的小时候的衣物等等,总想着迅速进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间。

  这本书传达的一种对身边各种小物的喜爱,也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书中的物品对于现在的我来说确实是奢侈品,用其他书友的话来说,就是一本奢侈品购物指南。

  但是,我想,奢侈品之所以能够成为奢侈品,除了他价格高之外,隐藏在其后的“气质”也是需要人去挖掘的。我们可以不买,但是可以学习其对生活的态度,对周边物品的态度。如果每天被自己喜爱的物品围绕,那么必定每天都能够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我也要用心的去生活,发现自己的好物100,不一定贵,也不一定便宜,但是肯定适合自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