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上)》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上)》读后感10篇

2018-06-01 21:2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上)》读后感10篇

  《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帝国(上)》是一本由风长眼量著作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上)》读后感(一):读《地图里的兴亡》,发残瓦片语以引珠玉

  前几日读完《地图里的兴亡》上册,酣畅之意不绝,故忝颜捉笔,发残瓦片语以引珠玉。

  此书立足奇朴,经图纬史且立论深奇,全书内容详实而条理清晰依据正史而有新意,诚为当代万一之善作。

  开篇直陈三皇五帝,不惧史界纷论,诚可谓勇;不循故论,以事据理,正言幽王功败,诚可谓智;恢恢乎史,纷乱复杂若棹乎海,君能条理俱陈,诚可谓术;赤县言史发论者众矣,夫著积丘充栋而可露锥,诚可谓善;字句白易文辞诙谐,覆掌而使闻者清明,诚可谓教。

  呜呼,予乃黔首陇亩之徒,劳命食计,躬身营禄尚难自以,安言优游以观书哉。且夫庞言繁论、事迹隐晦,据时思量尚言难得,况乎斯耶。

  今观夫斯,通俗白易,依史而遂实,辞简而顺事,泛泛且可得矣,入心岂不善哉。

  乱曰:蕃众文士俱为宜矣。

  夫斯著之下册览有数日,稍及子时,世务暂却,思彼上册书评,诚觉合璧全翼方可致心,故寡闻陋识亦强作拙言,但图舒意而已矣。

  斯册所述者,强秦振奋之事也。商君既法,惠文并蜀,关中形胜,彩云蔚蔚。智者明势于事萌,行者怀意而西向,盖曰:煌煌帝象之气矣!

  非子启创,陇西之野;申戎入镐,洄逆混沌;紫薇东去,自有一方;穆献振奋,拒晋逆梁。呜呼,利舞于西戎,岐镐在焉,奈何喻戎,构于山东!不尊不辱,阖目自以。斯秦之势者,既已披创而由隆绪矣!

  君不见,群雄相与,此起彼伏。安言天命,尽在人事!箕踞形胜,渺顾崤涵;迭代明智,气出雍陕;祖龙横折,六合八荒!

  六百年之功烈概于文辞,诸侯之兴败致于华图。文辞白易,舆图华致,以图以史,顺遂便(bian)宜,诚为好图爱史者之令肴矣。

  诸君且睹,必有趣焉!

  作者:张丰

  《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上)》读后感(二):秦,从部落到帝国(上)问题汇总

  目前市面历史书籍中左图右史类很少,《地图里的兴亡》系列是一个很好的开创,因此一次性便购入了已出版的4册。四册读完后,确实感觉作者通过图史结合,清晰地叙述了地缘形势与历史发展的交互影响过程,有些地方不拘泥传统史观,很有新意,值得一读。

  但本书的诸多硬伤还是无法让人回避,对第一册书中地图整体看法已在豆瓣该册论坛“满怀期待的一个系列,但有些失望”中表述,在此不作赘述。该书的众多优点在豆瓣大量五星评价淋漓展现,已经无以复加,我更不多说。在此,仅对《秦,从部落到帝国(上)》的文字、地图和史实中我所认为有问题的地方进行汇总,这些问题不是说作者错了,有些地方现在史学界还没有定论,只是个人觉得有些不妥欢迎一起讨论,如有错误,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1、001页2段,原文:三皇,是指伏羲、神农、黄帝,五帝,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问题:三皇五帝的人物有很多说法,黄帝也确实在不同说法中居于三皇或五帝之中,但在同一种说法中,还从没见过黄帝既是三皇之一,又是五帝之一,在这是第一次见。不知作者引用哪里或是有新的考察发现

  2、002页3段,原文:有一对很会治水的父子父亲叫皋陶,儿子叫伯益。

  问题:皋陶和伯益的父子关系现在还有很大争论,值得商榷,皋陶和大业是不是一个人也未定论。

  3、002页8段,原文:东夷。。。其都城在山东日照地区

  003页13段,原文:其都城也被抢掠和摧毁,东夷文明遭到史无前例破坏

  问题:东夷部落的都城目前尚未有准确结论,直接定位到日照是不是欠妥,而且摧毁和破坏、史无前例是不是扩展的有点多。

  4、004页13段,原文:周朝与商朝的牧野之战中,恶来身先士卒。。。寡不敌众而亡。。。追随自焚而死的商纣王而去。

  问题:照书中所写,牧野之战在前,纣王自焚在后,不知恶来是如何追随纣王而去的?

  以上都是该书第一节中的内容,豆瓣长鲲评论到:书中有一些对秦人祖先介绍显得有点冗余,因为这部分内容如果没有读过相关史书的人根本了解,而读过史书的人又觉得这一部分显得跳跃性太大,介绍的不够连贯。我觉得说的很有道理,而且该节所述很大部分为上古事迹,目前史料不足,很多人物和事迹难以考证定论,而作者言之凿凿,中间还有很多细节描述和扩展,大有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的感觉。

  5、017页13段,原文:由于车上坐的都是指挥官,因此车在后兵在前,一架马车指挥着一队步兵往前战斗

  问题:此处“车上坐的都是指挥官”不准确,战车一御者,一车左,一戎右,车左为一车之首,而且一车三人都是站着的。

  6、030页2段,原文:镐京在渭河东南岸,对岸还有一个丰京。

  061页倒数2段,原文:周朝都城在渭河东岸,对岸还有一个丰京。

  问题:根据谭其骧图和程光裕图,丰镐二京在丰水的西东两岸,不在渭水两岸。

  7、033页4段,原文:申侯对于外甥的。。。

  027页申侯与周朝关系图

  问题:书中认为联合犬戎攻灭西周的申侯是周平王的舅舅。此处主流认为申侯是周平王的外公

  8、121页1段,原文:黄河以北的河内郡。

  问题:作者此处应指秦汉河内郡所处地区,但此时尚未设郡,即使有郡,秦代以前郡比县小,也不是作者本意所指,因而此处河内称为地区较妥。

  9、126页最后1段,原文:郑国。。。使臣烛武。

  问题:作者在文中统一使用了烛武这一名称,《东周列国志》就是这样。不过现在大家普遍熟悉烛之武这一名称,中学课文就有《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使用烛武也无可厚非,也许专业人士都是这么叫也未可知。

  132页9段,原文:周襄王的孙子姬满

  问题:此处姬满不是指周穆王,而是《左传》中观秦师、对楚子的王孙满。书中的历史人物,作者总喜欢用一些大家不熟悉的名字

  10、138页最后1段,原文:秦晋。。。在。。。彭衙相遇。晋军。。。越过了黄河和洛水两道天险。。。

  问题:根据谭图,彭衙在洛水以东,如果谭图无误的话,晋军只需越过黄河就可。也可能作者对彭衙的位置有新的研究结果也未可知。

  11、139页4段,原文:晋军一个叫狼曋的小兵。

  问题:此人名为狼瞫,不是狼曋,目与日的区别

  12、142页3段,原文:为生活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县)的绵诸戎。

  问题:绵诸大约是西周末年由西东迁而进入甘肃,最后定居秦地天水地区的,最后被秦灭亡也在天水地区,并不在狄道,书中也说狄道在今甘肃临洮县,这与天水尚有距离。而146页图中狄道位置和144页绵诸戎都被标在同一个位置,而该位置既不在狄道也不在天水,不知何所指。(谭图狄道标记于甘肃临洮县,绵诸戎标记于甘肃天水)(次书中地图很多地理位置标绘不精准,也无古今地名对照)

  13、151页楚国灭庸图

  问题:对比谭图和中国地图,此图有很大出入。问题集中在邓地(今襄阳市)与丹汉二水交汇口的相对位置上,此书图中二水交汇于邓南部,谭图中二水交汇于均县(属丹江口市)附近,中国地图显示如今二水交汇于丹江口市,这里不知是作者考证出了在古代二水交汇点与今不同还是画错了交汇口位置。

  14、177页出现魏惠王的太子魏痤一人,后在183页少梁之战被秦军俘虏,文中中多次出现太子魏痤。

  在第三册《三家分晋,烽火中原(下)》中266页讲到同一事件时,原文有:俘虏主将公孙痤。

  问题:这里就引出一个问题,书中所写太子魏痤和公孙痤是不是一个人,看书中表达意思作者应该是指同一个人,但为什么不写成同一名称呢,这就造成一种歧异。因为这源于太史公的醉人记述:

  与魏晋战少梁,虏其将公孙痤。(见《史记》卷五《秦本纪》);

  秦:与魏战少梁,虏其太子;魏:与秦战少梁,虏我太子;韩:魏败我于浍;赵:魏败我于浍。(见《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

  秦献公使庶长国伐魏少梁,虏其太子痤。魏败我浍,取皮牢。成侯与韩昭侯遇上党。(见《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

  伐败韩于浍。与秦战少梁,虏我将公孙痤,取庞。秦献公卒,子孝公立。(见《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

  虽然那时一个人可以有很多种称呼,但不太可能用太子和公孙称呼同一个人,按周王朝典礼制度,君位一般由嫡长子继位,即位前称为太子,其他的儿子便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则称公孙。在一般情况下如果称为太子痤,则表示他为魏惠王的儿子,如果称为公孙痤,则表示他可能为魏文侯的孙子、魏惠王兄弟的儿子,至少不是魏惠王的儿子。因此太史公所记录的若指一个人,则可能是太史公把名字记录有误或是历史上有什么特殊事件导致一个人既可称太子又可称公孙。还有一种可能,太史公指的是两个人,太子和痤。但史学界尚未定论,此处还是统一用一个名字好,否则容易让读者产生误解迷惑

  15、190页10段,原文:攻打河东中条山脉附近的焦、上枳、山氏等地。

  191页倒数4段,原文:公孙壮。。。在中条山两侧的焦、上枳、山氏等地陈兵,面对不敢贸然迎战的魏国各个城邑。。。

  问题:根据《古本竹书纪年·魏纪》:梁惠成王十六年,秦公孙壮率师伐郑,围焦城(今河南尉氏西北),不克。秦公孙壮率师城上枳(未知,但估计也在附近)、安陵(今河南鄢陵北)、山氏(河南新郑东北)。各城位置谭图都有标示。

  此处至少有两个问题,一:此次战争为秦师伐郑(韩国),并不是与魏军作战。二、焦、上枳、安陵、山氏等地都在今河南新郑附近,并不在河东中条山附近。估计作者是把焦城(今河南尉氏西北)误以为河东地区的焦(今三门峡市),想当然的就把上枳、山氏等地也安在了河东,还煞有介事的导演了一场秦军在河西与河东两线大战魏军的军事盛况,殊不知幻想中河东的秦军一线根本不存在

  16、217页10段,原文:阴晋城虽属于西河管辖,但与西河隔着一条黄河,与关中倒是陆地相连。

  217页11段,原文:阴晋。。。北面是黄河。。。

  问题:从谭图和本书配图可以看出,阴晋(今陕西华阴东)与西河之间应该是隔着渭水更恰当,而不是黄河。

  17、218页倒数4段,原文:黄河结冰,一万余阴晋守军踏着坚冰。。。往少梁进发

  219页4段,原文:一万多魏军趁着夜色,趟过黄河,进入河东去搬粮。。。

  问题:从谭图和此书配图可以看出,阴晋(今陕西华阴东)与少梁(今韩城南)都在黄河西岸,并不在河东,运粮不用跨过黄河,作者在文字中应是把少梁误认为在河东,还慷慨激昂的把这不存在的河东运粮大战写了三页纸。

  18、从202页开始,公子疾开始登场,一直到此册结束

  此书中秦军斩首记录表中,又出现秦军主将樗里疾。

  问题:作者在书中又同时使用了一个人的不同名称,也未作说明

  19、229页2段,原文:秦军北路。。。渡过黄河进入西河

  问题:秦军由西而来,此处黄河应为洛水。

  以上问题只针对《秦,从部落到帝国(上)》该册。

  《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上)》读后感(三):有内涵形象好书

  现在的书籍太多,太多的书品非但不是精神食粮,而且还有毒粮的事实,因而时常的结局是“尾大不掉”,读书就变成了熊瞎子玉米,读时昏天黑地,卷毕头昏脑胀,一路读,一路丢。

  《地图里的兴亡》,这本书我看完了,而且一个月之内看了3遍,还意犹未尽,等过段时间准备精读一次。

  这套书让我十几年的历史观受到巨大冲击,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研究的,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解读的。林林总总,我看过的流行历史书一大把,可是像这样左图右史、震撼思维的书却非常少见,简直是没有见过。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知道天外有天,历史之外还有地理。这也是常说的历史大视野,放宽眼界吧。

  谢谢风长眼量,谢谢对我的历史观的改变....

  《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上)》读后感(四):史观公正

  这本书到目前为止看了一半,简单说一下我的看法。

  语言比较朴实无华,甚至显得有点不那么生动

  内容上,书中有一些对秦人祖先的介绍显得有点冗余,因为这部分内容如果没有读过相关史书的人根本不了解,而读过史书的人又觉得这一部分显得跳跃性太大,介绍的不够连贯。还有对赵国祖先的介绍显得有点太唐突,所以,我认为这些内容都可以省略。可以直接从周幽王讲起。从作者对对周幽王以及‘烽火戏诸侯’的评价都能看出这本书的历史观很公正。

  本书的地图是一大亮点,这会吸引很多读者,但是拿到书之后觉得还是没有想象的好,图太小了,如果每幅图能用横版占据一页纸的空间感觉才够大,才能看得舒服。还有一点,图的颜色配色太深,再找图上的字显得有些吃力。

  《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上)》读后感(五):从地缘角度深层次分析,告诉你那些隐藏在历史深处的隐秘

  绝大部分人都知道,吴国大破楚国之后,奠定了称霸的基础,但是,有几个人知道,吴国之所以能够一战破楚,是晋国长期支持的结果呢?

  绝大部分人都知道,吴国大破齐国之后,达到国力的巅峰,正式称霸,但是,有几个人知道,齐国之所以屈服,是因为齐国内斗,田氏借刀杀人,暂时隐忍呢?

  绝大部分人都知道,勾践是春秋最后一个霸主,但是,有几个人知道,勾践之后,楚国以越国为战略主攻方向,坚持不懈的攻打,不仅使得越国在战国史中彻底失声,而且最终从国家退化为部落呢?

  市场上的通俗历史书,除了有史无图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单纯的翻译史书,没有自己的观点,或者仅仅是浅薄的分析一下史书,没有深度,不去挖掘那些读者不清楚的东西。

  地图里的兴亡丛书,鹤立鸡群的第二个原因,就是他不从众,他深度分析春秋战国历史,他告诉那些你不知道的东西,告诉你那些你看到就会被吸引的东西。

  《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上)》读后感(六):难得一见的好书

  王翦灭赵,王贲灭燕、魏,加上此前被太守腾灭亡的韩国,现在东方六国,只剩下楚、齐两强。

  从综合国力上看,楚、齐两国均不弱。楚国在几度迁都的情况下,兼并鲁国,实力依然强劲。齐国半个多世纪不交兵,虽然领土面积远远不如全盛时期,倒也人丁兴旺,民富国强。

  始皇决定先灭楚国,楚国都城寿春距离秦国较近,同时昌平君熊启还能在陈城作为内应,有了这等“地利人和”的优势,当然是先灭楚国为宜。

  此番出征,始皇有意雪藏王翦王贲父子,作为秦王朝的缔造者,始皇不能让这两位大将功高盖主,尤其是这两人还是父子关系。

  用谁为大将,始皇是作过深思熟虑考虑的,几年前李信在辽东立下大功,是始皇最中意的人选。

  始皇招来李信,问道:“将军若伐楚,需多少人马?”

  李信胸有成竹道:“伐楚,二十万足矣!”

  楚国与先前灭掉的三晋不同,三晋地处四战之地,没有一年不在战争,而楚国在战国后期得到了一定的休养,人口和军力都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而且楚军的数量绝对超过二十万,以少于对方的兵力去灭亡对手,要是别人说“二十万足矣”,始皇绝对不信。

  但是李信有他自己的特质,既然他用三千兵力敢于追赶燕国太子丹的十几万人马,他说“二十万足矣”,倒也符合他个人的气质。

  《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上)》读后感(七):上册贴过贴下篇

  历史是座宝山,地理是寻宝途径。按图索骡,沿途径寻宝。作者得之矣!

  得之矣,得之矣,华夏文章有新篇。得之矣,得之矣,风物长矣需放眼!凡字1300000,图500幅,把战国春秋,直端眼前。历历史是座宝山,地理是寻宝途径。按图索骡,沿途径寻宝。作者得之矣!

  得之矣,得之矣,华夏文章有新篇。得之矣,得之矣,风物长矣需放眼!凡字1300000,图500幅,把战国春秋,直端眼前。历史经纬,英雄慧眼,一战奠定累世名。古英雄辈出,今岂能不如从前。寻中国之梦,竖万丈雄心,先贤早已作垂范。勿做那些只对历史地理感兴趣,然不思深远,不做进取,只识民以食为天,吃饱肚子就开始怨懑。岂不知你这餐饱饭,亦赖国泰民安。一叶障目便不识泰山,岂能继承先祖衣钵,先贤垂范。甚矣汝之不慧,勿抱半解观念。熟读史是令人清明明智,识大体不作偏执,家国不宁,尔又何安?

  《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上)》读后感(八):这本书不仅有精美地图,故事也非常精彩

  三家分晋,晋静公被赵、魏、韩三家逼死的时候,下过一个诅咒:“余之后人,皆不得良死。”意思是,你们三家的后人,都不会正常死亡。这是晋国最后一个国君,下的一个孤独的诅咒。

  200多年后,赵魏韩最后一位国君,纷纷应验这个诅咒。

  首先是韩王安,他被流放到南郡的一座荒山中,很快就被折磨而死,绝对的非正常死亡,诅咒应验了。韩王安临终前,也给灭亡韩国的秦始皇下了一个毒咒:“寡人亡于荒山,汝必不得亡于宫室!”意思很简单,我死在荒山,你也不可能在咸阳宫廷之内安乐死。

  接着是赵王迁,他被流放到更远的上庸房陵,居所是山中的一间石屋。在得知其兄公子赵嘉统领最后一支赵军,在代郡抵抗失败后,少年赵王迁大病一场,不多日便去世,年方十五岁,也是非正常死亡,诅咒又应验了。赵王迁临死之前,边咳嗽边下了一个狠毒的诅咒:“赵政,汝以奸臣离间赵氏兄弟,他日赵人必诛杀尔等子孙。”意思是秦始皇先离间了李牧与赵王迁,后离间了赵嘉和赵王迁,导致赵氏分崩离析而灭亡,今后赵氏必然诛杀秦始皇的子孙后代。

  再接着是魏王假,由于魏国最后拼死抵抗,导致秦军伤亡不小,秦军大将王贲将魏王假押上囚车,并在前往咸阳的途中将其击杀,又一个非正常死亡,诅咒再次应验。魏王假临死挣扎着对始皇下了一个狠毒的诅咒:“寡人死后竟尸臭于车,秦政小儿,天必谴之,必步寡人后尘,寡人在天以待。”意思是,我没想到死后不能立即埋到庙堂之中,我的尸身会在路途中发臭,秦政小儿,老天会惩罚你的,你的结局将跟我一样,我在天上等着你。

  三晋覆灭,诅咒纷纷应验。荆轲刺秦王,秦始皇大怒,派兵灭亡燕国。当燕国太子丹被秦军所杀时,悲伤的燕王喜立下一个重重的毒誓:“秦政,汝将断子绝孙!”几年后秦军进入辽东后,燕王喜也坐进了囚车,从辽东襄平到咸阳,相当于今天从沈阳到西安,走高速公路大概2000公里,吉尼斯世界纪录若是有一个“乘囚车距离最远的国君”,肯定非燕王喜莫属。可怜燕王喜,七十几岁的老头子,面容憔悴地坐在囚车中,一路颠簸,风餐露宿,苦不堪言。疲惫不堪的燕王喜,还忍不住重复着那句孤独的咒语:“秦政小儿,汝必死于途”。意思是秦始皇必然死在路途中,而非宫室里。

  当王翦的大军南下攻破楚都寿春,楚国这个泱泱大国,也随之灭亡。但是楚国很大,还有很多地方仍然在奋勇抵抗。王翦押着楚王负刍,在楚国各地巡游,在楚国各郡县城池前示众。楚王负刍那几个月,一下子苍老了几十岁,每一次羞辱都令他心如刀绞,真比杀了他还难受。楚王负刍郁郁而终前,给秦始皇下的毒咒最为简短,也最有力量:“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齐国在战国最后几十年兵不出国,齐军也不像其他几国一样拼死抵抗秦国,齐王建最后是看大势已去而投降的。秦始皇并没有兑现给齐王建一个城邑生活的诺言,而是将其流放到太行山共城附近的野外,茅屋数间供其居住。齐王建年龄很大,却只有一个刚出生的晚子,夜晚听到幼儿由于饥饿而啼哭,齐王建凄然泪下。饥寒交迫,重病发作,齐王建弥留之际仰天对始皇道:“寡人无罪而获死,汝亦将无病而暴毙,寡人在那边等你,不出十载。”意思是秦始皇没有兑现诺言,自己无罪而死,不出十年秦始皇肯定也会无病而暴毙。

  到这里,战国七雄当中的六雄,都为秦始皇下了狠毒的诅咒,燕王喜甚至下了两个诅咒,这七个诅咒到底兑现了没有呢?

  《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上)》读后感(九):打破读史无图的遗憾,赞!

  初听闻这本书是在一个书群的探讨,很多人开始提起一本名为《地图里的兴亡》的书。特地去看了,上下两本,是新近上市的书呢。主要讲的是秦朝从一个部落到一个帝国的兴衰。

  130万字,五百多幅地图,真的被震撼到了,的确是打破了读史无图的遗憾。秦国,从襄公被封为诸侯以后,经历二十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对山东六国而言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天下统一也已成大势所趋。及至秦孝公,“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城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秦始皇时,则顺时乘趋,奋发努力,“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镇四海。”终于兼并六国。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其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对其后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创作上看,历史与地理的结合本身就立体了,但是加上这些精美的地图,整个中国春秋战国史立即直观起来,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全面,地形图,展现山川河流地貌;路线图,复盘真实历史事件;形势图,解说兵戈铁马烽烟;疆域图,呈现合纵连横进程。

  继续再了解作者,得知此书历经十年的心血之作,也难怪会如此完美,书中内容并无照本宣科翻译史书面已,而是以历史为经地图为纬,制作地形图还原当时历史大势,客观的思维新颖解构了春秋战国史,看秦始皇时代,秦国如何灭楚国,这便是一本极为难得的好书!

  《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上)》读后感(十):价值观值得肯定

  这个作者的价值观值得肯定,他不已成败论英雄,而是更看重历史的发展过程,强大的失败者在他眼中,同样值得尊敬。

  长平之战,赵括突围战死,作者没有像正统历史那样拼死贬低赵括,而是带着一丝敬意,他的原文是这样说的:赵括以身殉国 ,燕赵慷慨悲歌之士,又多了一个。

  荆轲刺秦王,荆轲失败了,作者同样没有贬低荆轲,他对荆轲的评价与秦始皇一样高,原文如下:

  荆轲刺秦,这是一场两个伟岸男人之间的对决,没有失败者。对于荆轲,我们无需用太多的言语去奉承,一句足矣:“纵死侠 骨香,不惭世上英”。对于始皇,我们理应佩服,大难不死,天下终归是他的,天意不可违。

  历史,应该有多重面目,看历史人物,应该更包容。正统的历史观雄霸课本、广播、电视乃至网络。以强者尊,以胜者王,单 调的面孔,虚弱的自夸,真可谓简单粗暴。

  作者的价值观,可以说是无限的包容,这可能与他华裔的身份有关,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包容着世界上无数个种族,只要有能 力,不论成败,都会得到尊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