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庐山隐士》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庐山隐士》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6-01 21:5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庐山隐士》读后感精选10篇

  《庐山隐士》是一本由蒋一谈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1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庐山隐士》读后感(一):好的小说自己能发光

  很多年前,我就知道蒋一谈这个人,陆续在网上、杂志上看过他的一些短篇小说,让我印象深刻。还记得当时跟朋友聊天说,蒋一谈的小说,是具有魔性的,简短却又邪恶,初看时不觉得有什么,仔细一回味,有些篇章突然让你感觉会心一笑或毛骨悚然。

  这样的小说,不是第一口醇香,而是带有后味。我一直相信有后味的东西就是好东西,比如说香水、比如说红酒。比如说“人生是一座医院”这样振聋发聩的话。

  后来当我自己写小说时,有读者告诉我,他在网上搜索过我的资料。忍不住哑然失笑,却又觉得这种场景无比熟悉。我搜索过的第一个名气还没大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当代国内作家,是蒋一谈。他是叔叔辈的人,写短篇小说和诗歌。他的小说,获得过国内很多个奖项

  蒋一谈的新书《庐山隐士》,目测应该不超过十万字。我平时看一本十万字的长篇顶多一两个小时,蒋一谈的这本书,我断断续续看了三天。因为字少,处处都是精华,才不舍得一次看完。就像饥饿时遇到美味珍馐,不忍心一口吃完,而要细细品尝一样

  整本书,我划了很多线,也折了很多角:遇到金句时,遇到漂亮篇章时,遇到后味特别浓重的结尾时……我甚至觉得,蒋一谈这样的作者,应该感谢我这样的读者。虽不能说完全懂他的作品,但起码会珍惜,用朝圣般的态度珍惜。虽读书前不至于沐浴熏香,洗手却是最起码的。当然我这样的读者,也应该感谢蒋一谈这样的作者,国外知名短篇,我读了不少,却总因为翻译水准问题或语境的不同,虽感觉很好,却不够酣畅淋漓。读国内名家的作品,却不会有这样的问题。每一个包袱都能看懂,每一个好的篇章,都会因口齿留香而无端生出知己感。

  终于看完了,看到后记时,感觉满足却又有些遗憾:这本书若肯多写几篇就好了。

  我平时看序言和后记,通常都是一目十行的。这部分内容,大都是作者创作时的心理感悟,虽能满足窥私欲,却大多口水化,没什么好看。就连我自己写的序和后记,也都如此。这本书不同,这个后记只有几百字,却都是干货。新作者得全篇抄写下来的干货。

  比如说,他写短篇小说的写作体验

  看见火焰想象自己在火焰里洗手洗脸,

  看见火焰,想象火焰被冻成了一座冰雕

  ——这得多么丰富想象力

  这本书,篇幅最短只有两三百字,甚至不像小说,而是作者呓语。长的,顶多也就两千多字。我当短篇小说看,蒋一谈却说,他的这本书,是超短篇小说。他甚至为超短篇小说以字数归了类:

  短的:1000字至2000字。

  比短的稍长一点:2000字至3000字。

  ……

  更短的:1000字以内。

  蒋一谈认为,两三千字之内的短篇小说,15000字至25000字之间的短篇小说,是最难构想,最难完成的。

  他说,人生是苦海文学是一盏即熟悉又陌生的煤油灯光照有限,能够照亮自己的书桌已属难得。

  他说的这些观点,我完全都赞同。

  《庐山隐士》读后感(二):精妙文字火焰

  刚拿到蒋一谈的最新短篇集《庐山隐士》,我便被开篇的《村庄》、《白色的火焰》和《下雪了》给震惊到了,这次的作品篇幅之短小精悍,可不仅仅是“短篇”二字能够概括的。而随后的《一个独白》、《结婚之后》和《伤害》更是将这种“短”推向了极致

  我意识到,自己已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眼前的这些短篇小说、小小说、微小说、超短篇,甚至是闪小说了。它们就如同跳动珍珠和熠熠闪光钻石般让人产生奇异美好阅读审美体验,却很难用恰当语言去给出理性分析

  我想到了王蒙曾经说过的话,短篇小说应该写得“巧妙一点”,也想起了老舍说过:“短篇想要见好,非拼命去作不可”。蒋一谈在后记中将自己写作超短篇的体验比作“看见火焰”,“想象自己在火焰里洗手洗脸;想象火焰被冻成了一座冰雕”。

  这样的创作体验仿若写作者在追逐生命的极致与灵魂的超验,如果不是对想象空间技巧的不懈探索,恐怕是很难做到的。而更加难得的是,在此基础之上,还要将各种风格融入其中,让小说呈现出丰富的色彩有趣的变奏以及深刻的内涵

  在《庐山隐士》的目录之前,有这么一句话:“人生是一所医院”,来源诗人波德莱尔。这一句话,暗合了书中故事所有的主题,可以说是统领全书精神纲领。

  我们都知道,波德莱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恶之花》,题材选取自城市丑恶人性阴暗面,并巧妙地捕捉事物背后的秘密。而这一特质同样反映在了《庐山隐士》之中。《花的声音嫉妒妹妹花花的园园,将她引向了高台的边缘;《离婚》中看到好姐妹离婚却从内心发出欢快笑声女人其实写得便是人性的恶。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人生是一所医院”这句话理解为“每个人都需要暖和治愈”。在这个领域之内,爱情婚姻主题是最具表现力与生命力的。《随河漂流》、《马克•吕布或吴冠中先生》、《消失》、《说服》、《茶馆夜谈》都可以归为这一类。

  还有一种理解,那就是去看一看“人生是一所医院”的下一句话:“每个人都渴望调换病床”。人们各种各样欲望缠绕,就像医院里被困住的病人,总认为自己那张病床是最不舒服的,期盼着能通过“换位”带来解脱

  小说其实便是最好的人生换位方式。我们可以通过《二泉不映月》体味台湾老兵故土难回的思乡之情;通过《地道战》感受历史生死的交错;通过《坐禅入门》去感受爱的失去与得到。

  书中还有一些非常好玩的篇目,比如《消失》,是一篇有趣的讲话稿,告诉人们要“学会消失,才能学会生活”;《苹果》,好好调侃了一下记者和住在云上的乔布斯;《七个你》,大玩人生魔方,满足你一个星期不重样儿的人生角色渴望。

  至于《庐山隐士》,就只能用精妙来形容了。那是一位作家看见的火焰,那是一位隐士给予的提点,那是人生苦海中的一点禅——“见到人来,说再见;与人告别,说高兴”。

  还有很多人提及的篇目重复问题,我倒是觉得这样的编排可以让更多还不了解蒋一谈小说的朋友更好的认识他和他的作品。诸如《一场小而激动的雨》、《说服》、《洛丽塔和普宁》、《茶馆夜谈》和《温暖的南极》都是可以代表蒋一谈创作特点与水准的经典篇目。只是对于钟爱他作品的人,可能出现难以避免的重复。不过,真正的好作品即使一读再读,应该也不会觉得厌倦。

  蒋一谈说,他热爱短篇小说,因为短篇小说可以探索人类叙事无限可能性。我想说,我也热爱短篇小说,因为我喜欢阅读时被点燃的那种特殊微妙感,能被这样的文字火焰燃烧着,无比快乐

  《庐山隐士》读后感(三):庐山隐士——现代的徒然草

  有人说写作短篇小说难于长篇小说,当然是因为短篇小说要用最简短的话语表达小说的要素,还要展现故事的跌宕起伏,何其不易。因而好的短篇小说比长篇小说更难写,也更容易吸引人。那么超短篇小说是什么概念呢,几百字、几千字的寥寥数语便能够叙说一篇故事,并且发人深思,这就是蒋一谈的新书《庐山隐士》。

  简短精炼的话语让现代都市匆忙而无暇阅读,或者被新媒体片段化阅读模式统治的人们,产生了闲暇的当儿拾起书页阅读的念头

  而对于一向追寻清净的我而言,尚未拾起她,光看书名便吸引了我的眼球。庐山隐士——清静无为。翻开书页,阅读其中的几篇文章,有小说、有随笔,有调侃、有抒怀,这不是现代的《徒然草》吗?在一篇篇带有寓意性质小故事中处处体现无常、死亡、自然之美,只言片语却能使人陷入沉思。

  夜深了,把她放在枕边,清风拂动书页,让庐山隐士来伴你如梦吧。

  《庐山隐士》读后感(四):时光虽碎思翩然

  读蒋一谈新作《庐山隐士》 王韦

  早几年前,我很喜欢纸质书刊上的小说,每期的小说类杂志几乎都要买上一两本,或晚间、或睡前、或午后,翻上十几页,看个大半月。我觉得通过那些实力派、有厚重感的小说,能间接地、典型性地体会身边这个时代的脉动,有时候小说中人物情感,也描摹的惟妙惟肖,让人感同身受,这种阅读体验是其他文体不能代替的。这些小说多半是中篇或者短篇小说,读起来比较费时费力。这几年,随着手机等快速阅读的入侵,更多的时间碎片化,买来一本小说杂志,居然几个月还没看完,慢慢地就疏远了刊登在纸质书上的中短篇小说。杂志还是那几份,容量基本没有变,变的是我们的心态,变的是身边的环境,搅动着身、心、灵的圈圈涟漪。但是,对小说的喜爱却一直没有改变

  对于蒋一谈老师的作品,以前也看过一些,感觉还不错。拿到他的新作《庐山隐士》后,先看了简介,是本超短篇小说合集。书封上的推荐语中有一句“请您静下心来,慢慢阅读这本书籍”,于是期待心情愈加浓烈,把电子阅读放在一边,把碎片的时间聚拢了起来,开始书本慢阅读。

  由于是超短篇小说,一篇篇看下来很轻松,甚至有一种惬意的感觉,不像以前看中长篇厚厚的一本书,看老半天才薄薄一层,给人一种无形的压力。这本超短篇小说集,一会儿就能看一个,几页甚至几行就是一篇小说,也有稍长一些的,不过用时也就相当于翻一遍微信圈,浏览一遍微信公众号的时间。除了篇幅,小说集的题材也很丰富。不论是社会现象个体或者群体心态、社会心理、家庭婚姻、情感纠葛等,还是一些社会热点背后的思索文化艺术观察等,都在作者笔下,从极其微观的角度切入,得到了或想象、或演绎、或怪诞化的展示

  说来惭愧,看了这么多年小说,却没有认真研究过小说,也就不敢轻易说一本小说好不好、有没有价值,更多时候还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但也慢慢有了自己的鉴定条件。首先是作者要会讲故事,讲有趣、好玩的故事;其次,要有好的语言风格,或者说阅读上的快感,这是作家的基本功,如果通篇里有一些让人记住的名句、金句,那就可以加分。通过这两项的组合,进而传递初一些思想理念思考什么的,那就更好了。《庐山隐士》作为超短篇小说,在语言的锤炼上没得说干净简洁、凝练,除了整体需要时有细节描写外,几乎没有啰嗦的、累赘的话。有些作品中还不时蹦出来些金句,比如《茶馆夜谈》中一句“人生就是方法论”,让人回味半天;类似的还有不少,不再过多剧透。

  短篇的最大弱项,可能就在于故事的完整性、情节曲折度、人物关系单薄化。这几乎是没法克服的,但没法克服不等于没法创新、没法尝试。我认为,蒋一谈在这本小说集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在《随河漂流》中,他用情感的偶遇、灾难的偶然,展示了现实不确定性,最后还留下悬念让读者思索、猜想。在《杀死记忆》中,他把久远生活中一个刺激性的片段记忆,固化为对现实场景的恐惧,在一段段经历与记忆的交锋中,记忆不断裂变、碰撞影响着现实的走向,直到最后遇到同类的记忆者,他才顿悟般有能力“杀死”自己恐惧的记忆。看完后,虽然为故事中的主角松了一口气,可是又想到:这两个有同样记忆背景的人在一起,会幸福吗?如果他一直没有遇到这个同类的记忆者,他的命运又改如何继续?唉,不想了,真累人。

  现实的生活,是如此无奈甚至糟糕,但我们至少可以用短短几分钟、十几分钟的阅读,让思绪自由地翩然飞翔一会儿,这也许就足够了。

  孟人梦言 于2015年7月20日 如有转载、使用请豆邮联系或者13396582@qq.com

  《庐山隐士》读后感(五):感受一闪即逝的光

  荣幸地收到了蒋一谈先生的签字版的《庐山隐士》。作者2009年开始写作短篇小说,到现今,已经颇有收获,出版了好几本短篇小说集。这本《庐山隐士》是他的最新的一本超短篇小说集。用蒋一谈先生自己的话来讲,如果说短篇小说是一道光,超短篇小说则是则是一闪即逝的光。这道光消失的速度更快,更难把握,也更危险。如果我们细细品读这本集子,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一道道的一闪及逝的光。

  数一数这本短篇小说集的目录,一共收录了作者的二十七篇超短篇小说。刚才这些超短篇小说也是长短不一,有些竟然是只有短短的不足半页纸,比较长的有十多页之多。如果通读的话,你完全可以用不到半天的时间把这本集子读完,但如果你每篇细细品读的话,那是另当别论了,不少篇目是值得你反复阅读的。

  《庐山隐士》开篇引用波德莱尔的话:“人生是一座医院”。这是暗示作者是医生还是病人?这样的引语引发读者思考,勾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并让读者对此充满警惕。好多读小说的读者喜欢这种神秘感或是陌生感。

  《随河漂流》中,小说中第一人称的“我”和柳惠给我留了较深的印象。“我”和柳惠分别与自己的男女朋友一起郊游,遇见以后,“我”和柳蕙的男女朋友竟然是一见倾心,将我和柳蕙丢在随河漂流的船上,两人相约去了洞穴探险,到了该回来的时间,他们竟然还没有出现,“我”和柳蕙只好结伴而先行打道回家,并擦出了火花。不过传来意外的消息,“我”和柳蕙的前男女朋友竟然迷路死在了洞里,被发现时尸体已被老鼠啃啮得惨不忍睹。 “我”和柳蕙虽相携着走到了今天,但是那个一刹那的画面,还是阻隔了他们心心相印的可能。

  《村庄》那五位留守老人的故事也是给了印象深刻。这样的故事颇有神话色彩,而且富有寓意。小说中的五个小孩是不是代表了人生的“喜怒哀乐愁”或者是 “酸甜苦辣咸”?这是一个留给读者的谜吧!

  蒋一谈笔下的故事的想象力是丰富的,视角也是比较独特的。它展示了作者在短篇小说上的文体的一种新探索。是不是达到了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的成就,这当然是可以商榷的。但那种简洁、朴素的笔触,奇妙的故事情节构思还是可圈可点的,值得充分肯定。

  这本超短篇小说集子,值得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地细细地品读。

  《庐山隐士》读后感(六):它让我整日不可安生

  在翻蒋一谈新书《庐山隐士》时,里面有篇文章叫《花的声音》,印象特别深,看了之后,我压抑到不行,那种不安与恐惧感,随时可以轻易击碎我。我太怕这样的作品了,太过残酷了。它让我整日不可安生,唤醒了内心里深藏的魔性。

  怎么可以,怎么可以这样设定故事,园园不过是三岁的孩子。出发点是坚信“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还是投射了成年人心中的罪恶,抑或只是单纯的做了一个假设。如此短的一篇小说,却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荀子所言的,“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园园在小姨怀孕时撒娇的那句,“不想看见小姨生下一个新的孩子”,若以此观点来看,便不是简单的吃醋,它是呐喊,是内心深处的呐喊啊。人的本性,一生下来就有喜欢财利之心,依顺这种人性,就产生了争抢掠夺,而推辞谦让就消失了。同样,人一生下来就有妒忌憎恨的心理,依顺这种人性,便产生了残杀陷害,而忠诚守信就消失了。

  可,这样是否太过可怕,不过是个几岁的孩子,真的有这么复杂的心机吗?因为担心花花抢走自己的风车,园园克制住了想要炫耀的想法;她可以违心的在小姨问她是否以后会把玩具拿给花花玩时,点点头;在花花半岁时,她们一起玩耍,她用手指掐花花的小脚趾,在花花感到疼痛扭动脚丫时,她还会继续掐,直到掐哭了,她一脸认真地问小姨,花花是饿了嘛;她会偷偷把妈妈和小姨给花花买的玩具,藏在口袋带走;五岁时,她独自丢下患了自闭症的花花,想着花花迷了路,或者被人贩子拐跑就好了;花花可以听见花的声音,她感到花花的世界很奇妙,自己像个局外人,一个多余的人,妈妈和小姨都关心和疼爱着花花,于是她带着花花去放风筝。所有“小手段”,一步步将花花推向了深渊,推向了死亡。

  如果不是死亡,这些孩子的小把戏,又怎么可能让我们有如此强烈的不安呢。我们的童年何尝不是经常玩弄各种小把戏呢。梅子姐不喜欢带我出去玩,每次她和朋友出去玩,总把我带着满山的转,把我转晕了找不到她们为止。我哭着喊着好不容易找到路回家时,她还一脸得瑟的说,真笨,现在才回家。那时候我觉得超级讨厌她,事后悄悄地把房门关上,在她衣柜里找出衣服,在地上踩几脚,然后又悄悄的放回去。那时候还经常跟其他小朋友玩“梭梭板”,就是一面平滑的山坡,屁股下坐着稻草,梭一下划到底的那种,梅子姐总是趁我不注意,将我的稻草抽走,然后我划下去时,屁股烧的火辣辣的,裤子都磨穿了,回家就告状,老爸总是要收拾她的,看着她被骂,我就觉得很开心。但这些没有上升到生命的高度时,我们回忆起来,不过是觉得稚嫩,又有些可爱罢了。

  时常在文字里求解脱,那些不堪的回忆,当我有勇气一字一字的打出来,我就会觉得可以解脱了。它们不再像巨蟒似的缠着我,不再厚实的盖住以往的回忆,让我透不过气。我挣扎着,不停地想要逃出去。可一旦触碰到,它们又一次次的吞噬了我。

  :书评均为原创,未经本人授权,禁止转载!

  《庐山隐士》读后感(七):随河漂流

  文/leileely

  对于短篇小说和超短篇小说,我并不陌生。中学时代就读过一本厚厚的名家短篇小说集,当时折服于那些短小故事的情节转折和意料之外。后来又爱上《智慧背囊》系列,对那些饱含人生哲理的小故事总是爱不释手。当时只知道欣赏,却不懂得构思和创作超短篇小说的难点所在。

  如今,半天时间便翻完了蒋一谈的最新超短篇小说集《庐山隐士》。书中并不是每篇故事都有让人惊叹的转折,内容也已不是中学时代就能读懂的那些看似深刻的哲理,但都具有超短篇小说最显著的特征——短小精悍,简洁凝练。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读者对故事的感受和领悟都不尽相同。就像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深刻的哲理,也不会总出现转机和奇迹。人生中更多的是人性的挣扎和交汇,生活的困惑与人心的不知足。年过不惑之年的作者,便是用几十到几千字给读者展现着一个个不安分和不安静的人生故事。

  《随河漂流》中我和柳蕙由于以为各自情人的出轨而在一起,最后发现他们死亡后便开始怀疑“别人扔下的”爱情是否是真正的爱情?我爱上了柳蕙,而她却忘不了前男友,只想随河漂流逃离而去。不知这到底是缘分已尽,还是缘分未到?

  《地道战》中爷爷曾在满藏抗日智慧的地道中捅死一个邻村的村民,一直心怀愧疚的爷爷明白自己的孙子死在地道中肯定是报应。不想心怀愧疚的死去,所以才道出这个隐瞒多年的秘密。难道我们都要死到临头了才愿揭开内心深处的秘密和伤疤吗?

  《一场小而激动的雨》的构思不可谓不精妙。通过对一句诗的意境分析,将情妇等待情人归来的紧张不安、激动兴奋刻画的惟妙惟肖,画面感十足。“我们看到了一个斑斑点点的世界”,而站在窗边观看这雨后满是斑痕世界的情妇内心的斑斑点点,又有谁能体会?

  《说服》中陈瑾和我从小热爱解剖,这种职业病使得我们对异性的肉体没有丝毫的激情和兴奋。陈瑾要我说服她,给她一个回去找男友的理由。同病相怜的人哪能说服彼此,唯有理解并安慰彼此?我们常说互补的人才适合过一生,但没有相同的价值观和相似的经历,又怎么去理解和宽容彼此,谈何共度一生?

  佛家讲:一叶一菩提。农夫讲:一花一世界。我不相信一则短篇小说就能道尽人生的曲折和人性的复杂,但书中27篇小故事都足以反映出人生的一个个侧面,颇有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味道。

  《庐山隐士》读后感(八):人生的禅意

  蒋一谈的《庐山隐士》,果真是超短篇小说集,篇幅都不长,但看完后让人回味,让人遐想。说实在话,有些文章没有读懂,比如《下雪了》、《结婚之后》、《伤害》几篇,太短了,短的不足100个字,我无法透过这细微的句子读懂作者的意思,或者说我的人生境遇及悟性还没有达到作者企图表达的境界。有些篇,还有很有意思,甚至让我产生一丝的震撼,仿佛看透了人生,像一把刀子,直穿心底,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但又写尽了人生的真意。我还是比较喜欢有点故事性带着点思考的小说,喜欢通过文字去参透人生的禅意,或者说通过别人的文字去体悟自己的人生。

  《庐山隐士》中有几篇文字值得回味。一篇是《地道战》,看完后我的心一颤。地道战讲述小兵在地道里塌方死了,本来以为这是一个意外事故。他的爷爷讲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让人们联想起“报应”。爷爷当年的血债由孙子偿还。很沉痛的一个故事。在现实中时常会听到这类的报应的奇谈。我不懂得“老天报应”是怎么回事,但是我已经随着作者的叙述进入了这个角色,我涌起一阵寒意,仿佛是在听一位隐士讲述这世间的善恶报应。

  一篇是《花的声音》,看完后我的心又是一颤。《花的故事》从一个小孩的角度,讲述一个自闭症的女孩,生活在花的世界里,无人理解她的心声,连她最好的表姐园园也不懂得。花花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花花说,“姐姐,你能听见牡丹的声音吗?”“我听见花的声音”。医生诊断花花有自闭症时,我不相信,我宁愿相信花花是一个天使,是上天派下来人间的花仙子。她听得到花的声音,但是成人不懂得,等不及,于是爸爸妈妈离婚了;表姐园园也不愿意去倾听,恶意地希望坏人抱走她。在得不到所有的人理解后,花花说,“姐姐,我好想和风筝一起飞。”看着这篇故事,我又仿佛看见一位隐士在前方静静地,静静地托着花花纯洁的身子和灵魂飞上天空。

  还有《随河漂流》讲述爱情的故事,带着些凄惨。本来以为会是两对情侣,互换角色结婚后产生的爱情悲剧,可是却因为对方的死去,让这对幸存的情侣备受煎熬,互相思念着曾经的伴侣,无法解脱。回到曾经出事的地点,再重新走一趟,以为可以洗去过去,换来新生。结果如何呢,没有肯定或否定的答案。是啊,真实的人生可不像童话故事的结尾,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真实的人生可不就是这样,处处是禅意,就像在庐山上碰到的隐士,飘去无踪。。。

  《庐山隐士》读后感(九):做文字的隐士

  做文字的隐士

  文/泊南

  写作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与文字为伍。文字是跳跃着,欢快的精灵,它闪烁着写作者的灵感,展现了不同人不同的文字世界。有人喜欢华丽而炫技的文字,如同王者耀眼的王冠;有的人喜欢朴实无华的行文,如同行走在乡间小路,迎面一股泥土的芬芳。但是,笔者喜欢更精炼一点的文字,无一字浪费,字字深意。

  蒋一谈新作《庐山隐士》中,收录了27个小故事,篇篇短小精悍却又富含哲理。文已尽而意未决。这是一位成熟作家对文学的回馈与追求。提炼到高度纯粹的文字,简洁而张力十足的行文结构,时而反转时而直下的情节铺展,对于读者而言是一次奢侈的阅读感受。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自古以来深受众多的文学家、艺术家的青睐,并成为隐逸之士、高僧名道的依托。而蒋一谈将自己的作品集取名《庐山隐士》是蕴含了某种深意。四十岁开始写作的他,已经完成了数本短篇小说集。其中《赫本啊赫本》,《伊斯特伍德的雕像》、《鲁迅的胡子》 等已为众多喜爱他文字的读者所熟知。从创作经历不难看出他在短篇小说想象和叙事上的新探索,“别回头,继续往前走……”、“可是当我转身,却看不见返回的路了,我走过的路已经被草丛覆盖了” ,探索的过程是艰辛的,结果是令人可喜可贺的。如今,《庐山隐士》以超短篇小说的形式出版,让读者眼前一亮,凝练简约,意蕴无穷。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想来着27个小故事,每一位读者的解读也将不尽相同。这些故事像灵魂闪现的一个片段,午睡之后偶尔的灵台清明,也可能是冥思苦想之后的柳暗花明,是嬉笑怒骂中的那一点犀利,也是人生百态的万花筒。在书中,死神化成了五个相同的小孩子,白色的开水变成了白色的火焰穿越喉咙和食管流进胃里,一条印着苏格拉底名言的裙子,庐山上隐居的隐者……不看书,你并不知道,死神变成了小孩子知识满足几个孤独老人的愿望,却把老人吓死;一条印着苏格拉底的裙子,到底会发生怎样的精彩的故事?尽情想象,读者的思想火花会与该书碰撞吗?

  记得曾经看到过一则小品种曾经说到:浓缩的都是精品。原话已经不记得,但大致的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超短篇小说追求的,与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无异,看的见的八分之一,看不见的八分之七。《庐山隐士》的八分之七,期待着你的答案。

  《庐山隐士》读后感(十):一闪即逝的光

  作者将短篇小说比作“一闪即逝的光”,贴切而传神。窃以为,优秀的小说可以把人很快抓进去欲出不得,短篇小说限于篇幅和字数更为考验功力,作者做到了。能从他的作品里面捕捉到时代的脉络,人文的气息以及历史的思考。

  这本书中的短篇小说,或平实,或奇幻,或寓言,或诗意,各种口味一应俱全,有的能看到余华的魔幻文学《第七天》的影子,比如《裙子上的苏格拉底》,有的又能看到真真实实的故事,比如《二泉不映月》。有的却又道出心底窃有的想法,比如在《离婚》中:听到好朋友的坏消息,先是恻隐,然后却隐隐地希望她不摆脱这种不幸,使自己的内心达到某种平衡,这难道不是我们某些世人的心态吗?四两拨千斤,寥寥数语却能直击内心深处,时而嘴角上扬,时而眼眶湿润,思绪被带着,在书中游走,在世界游走。特别是第一人称写就的部分,描写的细致入微,丝丝入扣,初读以为就是作者所经历的故事,读罢才回过神:这只是作者写的小说。令读者分不清是故事还是真实,优秀的小说即应以此为标杆。

  书中有篇文章叫《二泉不映月》,印象特别深,读罢掩卷,长叹一声,这是大时代的动荡,却由一个个个体承担,永隔一江水,雨打风吹去,千千万万的“爷爷”,奏出一曲令人潸然泪下的别离歌。作者以一封书信道出1949的离殇,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大时代的无奈苍凉,以俯视乱世群生的角度,颂唱世间情怀。我读之惆然,想起罗大佑在最近上映的《太平轮》的主题歌中所唱:秋千上你我永远听不明白他们说什么在大地上漂泊 。不管我多么受感触,也终究不能真正体会到那个年代的离乱,不能懂得那时人们的离愁。前人已去,后人拭泪,唯愿再也不要出现一个1949。

  这本书是在一个夏天的下午在面包店的角落读的,我想古人所说汉书能够下酒,那么《庐山隐士》也能在阅读之余痛快地浮一大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