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个人也能好起来》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一个人也能好起来》读后感10篇

2018-06-06 20:1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个人也能好起来》读后感10篇

  《一个人也能好起来》是一本由[日]桥本翔太著作,同心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页数:2015-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人也能好起来》读后感(一):用尽一切力量自己好起来

  你焦虑过吗?我有过,而且很强烈

  如果从政治角度来说我们的社会处于转型期,发展速度快,压力大,过去的价值观念已经被打破,而新的价值观念尚未完整的建立,大多数人出现焦虑的状况是非正常的。我也是这焦虑大军中的一员。过去人们选择很少,上学、毕业分配工作、结婚生子,而现在的人们面临着诸多选择,反而更是无所适从了。我们想要的太多,想要好物质,也想享受精神生活,想过退隐山林、享受碧水蓝天的生活,又向往城市繁华便捷,到处充斥着徘徊、犹豫、选择、焦虑,甚至后悔等负面情绪,如何让自己摆脱焦虑不安状态,成为了很多人正在思考问题?这本书《一个人也能好起来》正是教我们如何治愈自己的。

  这本书首先让我们树立了一个观点,那就是不安将会永远伴随着我们,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消除不安,而是要学会与不安和平友好相处。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就要看到不安的存在虽然给我们带来了诸多负面情绪,但是同时大有裨益,正是有了负面情绪,我们才能更加珍惜正面情绪,更好的体会幸福快乐,才能在不安的督促下不断有所进步。书中作者提到了一种“内心能量”的概念,当我们积极向上心情愉悦时候,无论我们做什么,看什么,想什么,我们看到的都是事物好的一面,但是当我们情绪低落忧郁晦暗的时候,做什么,看什么,想什么都是负面的,这二者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我们在两种情况下的内心能量不同,一为正,二为负,作者建议我们在内心能量为负是尽量搁置“不安”,不去理会,转移注意力,去做值得感谢和能够做的好的事情,当我们获得了愉悦感和成就感时,及时有些事情能够激发“不安”感,也不会造成很大影响

  在书中,为了对抗“human blue君”作者教会了我们很多的方法,很多我也亲身尝试过,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作者常说的“开阔视野”,有了广阔的视野,我们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到更有意义的人和事上面去,发现兴趣爱好,看到别人对待生活的态度,虽然一个人也能好起来,但是在忧郁的时候,自己就像是住进了一个阴冷潮湿深渊,当你向外看才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美好阳光,有很多人在努力用心的生活,他们身上的活力朝气感染到我们,还有什么可惆怅的呢?我建议用作者的食疗法音乐疗法去治愈身体和内心,同时打开自己的心门,去读书、旅行、交朋友、学手艺等等都可以,不断为自己的心灵“开疆辟土”,才能看到这个世界多姿多彩的一面,那些负面的情绪才会渐渐变小直至被忽略!相信我们都能够走出阴郁,重获阳光。

  《一个人也能好起来》读后感(二):如何与不安君相处一生,这是一门生命艺术

  若不是读完这本略带文艺气质的心灵励志书,我断然不会相信,关于“情绪整理术”这类看似枯燥心理学大众读物,竟然还能以如此清新动人面孔出现。当然,它不仅气息清新,而且还很有干货

  《一个人也能好起来》,乍一听给人一种文艺范儿励志故事书的感觉。但如果用心地读完它便会发现,这本书里没有任何矫情煽情成分,它不仅涉及到许多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心理问题,而且文笔优美流畅市面上一些心理学书籍的枯燥无趣、冷硬干巴,在本书中那是根本找不到一丝踪影的。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资深心理咨询师、音乐疗法家,因此在书中他详尽地介绍了如何通过“营养疗法”、“音乐疗法”等简单易懂的方法来对治自己的负面情绪、与内心的不安和平相处。这些整理负面情绪的方法不仅实用,而且因作者专业背景关系,也十分令人信服,——本人是在尝试了作者提供的音乐疗法之才会这样说的。

  拿到书时,正值家中事多,又因情绪低落,所以身心上一片困重,内心的力量仿佛被抽空了一般。虽然本人曾练习瑜伽冥想并以此来平定身心,可总觉得还应该尝试更多的方法,让内心变得更有活力,能够在不安而动荡的现实中温柔坚强地生活。个人认为,作者在书中介绍的音乐疗法是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一种方法。在坏情绪袭来时,我们可能听不进去任何大道理,但如果选一曲优美悦耳的纯音乐,在背景音乐的陪伴进行冥想,那么我会特别享受这段时光。在读了这本书后才知,原来音乐不仅具有抚慰心灵、平定情绪的作用,而且还起着如同速效药一般的作用,把我们的意识从不安中拯救出来,恢复内心的力量,我们没必要等到负面情绪缠心时再去听音乐,平时不论工作还是化妆,都可以放上一段音乐,这也是深刻爱自己方式之一。

  以前我的手机里下载的多是一些冥想训练时播放的纯音乐,我傻傻地以为,只有安静平和的音乐才有治愈心灵的作用,但本书作者却告诉我们,只要是自己听着顺耳的音乐,都可以用作化解烦恼、治愈心灵的速效药。尤其是作者在音乐疗法中提到的“同质原理”,对自己启发颇大,之前当情绪低落时,我总是选择快节奏的音乐,以为这样就能让自己振作起来。在读了本书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当时的选择是多么的错误,因为人在情绪低落时听快节奏的音乐只会更加重失落的情绪,加重内心的不安。

  如何与不安君(作者在书中给不安起了个名字,叫“Human Blue君”)愉快平地相处一生,这是一门生命的艺术,因为我们不论用尽多少方法,其实都无法消除不安,但我们可以通过书中介绍的这些方法来与不安君握手言和、友好相处。

  这书的语言简洁明净,读来犹如同一位好友彻夜长聊。在这个聊天过程中,自己心中的不安、焦躁疑虑等等都可以暂时放下;在聊天结束后,还收获到满满的实用方法。尤为难得的是,作为一本涉及到心灵成长方面的图书,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结合得十分紧密,很接地气,没有什么故弄玄虚东西,全都是作者的诚意分享。《一个人也能好起来》,如果我们真将书中介绍的这些方法实践生活中时刻保持着觉知,观察自己的情绪并照顾自己的心灵,那么不论外境如何变换、怎样动荡,我们内心的不安都将老老实实地“原地不动”,而不会破坏掉我们的平静然后再将我们吞噬掉。

  做一个不受情绪束缚的人,原本也不是太难。在阖上这本书时,我才生出这样的信心

  《一个人也能好起来》读后感(三):拥抱你内心的小怪兽

  这是一本好书,一本治愈类的书籍,一本在这个阶段我迫切希望得到的书。

  工作的不顺,身体的不适,一度让我觉得自己是个被世界抛弃的人,所以看到这本书的简介,基本上没有怀疑,就是它了,或许是冥冥中的注定,这本书的出现是那样的及时。

  长期以来我看弗洛伊德,看他的精神分析疗法,对于心理学的迷恋,也让我一直在试图用心理学的方法来对自己进行治愈,也觉得自己现在的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童年留下的阴影,但是很奇怪,越是治愈越是让我痛苦不得解脱

  看到翔太在书中写到森田疗法,他说森田疗法以东方思维为主,他认为:“感到不安是自然现象,正是因为我们试图插手这一自然现象,才会加重烦恼,出现各种症状。”

  阿德勒的心理学也主张自己现在的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他曾说,并不是因为过去而不能前进,而是因为不能前进才会为过去烦恼。

  阿德勒认为,因为先做了不前进的决定,所以在被过去束缚时,才会觉得不得不做那样的决定。也就是说现在出现的问题,并不是因为过去,而是因为你不想解决问题、不想前进罢了。因为你不做,才会以过去为借口

  看到这里的时候有种茅舍顿开之感,完全一样的主张观念,颠覆了之前我对于心理学的一些看法,以前的心理学讲究的是把问题暴露出来把伤口一次一次的加以研究那样才能得以治愈,而现在翔太告诉我,旧事重提并加以分析,并不是让内心康复的一种好的方式。沉迷于过去,伤害的只能是自己,反而是专注地思考今后该如何前进才能让你的内心恢复。我觉得这种观念很新奇,我想我是可以以这种方式来进行尝试。

  翔太在书中多次将我们心中的不安比作千寻身后的无脸男,这让我觉得很有意思,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与不安相处的一种方式,那就是靠近不安,就是要“接受不安的存在,不为消除不安而挣扎,按照原样接受不安,做好眼前该做的事情。”

  书的后半部分作者以自身的经历以及专业知识告诉我们营养和音乐对于治愈的作用,这种观念让我很是赞同,只有身体的能量满满的,内心的正能量才能得以储存。在这一部分上翔太说道:“血糖值的安定=内心的安定”,以前只是单纯地以为心情不好吃颗糖就好了,通过翔太才知道血糖过高过低都会影响人的情绪,为了营造安定的内心环境,必须把灵魂和身体都喂得饱饱的。

  正如书的封面说的那样,即使是一个人,也要活得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我的人生只是我自己的,所有的不安、焦虑、失落也都是我的,别人帮不了我,也替代不了我。所以我能做的就是要接纳我心中的那些负能量,拥抱我心中的那头怪兽,我相信,不久以后,我也能像翔太一样慢慢的好起来。

  《一个人也能好起来》读后感(四):让熟悉陌生人离你越来越近

  《 一个人也能好起来》这本书是由主攻临床心理学的教育硕士、心理咨询师、音乐疗法家的桥本翔太所著,他独创的“音乐的力量、心理疗法、营养身体疗法”翔太疗法,就是帮助失意的人、孤独的人、忧郁的人、遭受病疼折磨的人、生活挫折的人,找到病因,恢复内心的生机和希望,修复内心的自愈能力,变得更强大、更有精神活力,从而扮演好自己的人生角色,更好地成长。

  刚一开始阅读,就被这本书感染到了,该书一下子能抓住问题的核心,然后一层一层剖析,像剥笋一样,直达问题的核心和症结,从而完成精神的疗治。这一点,使我想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有“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面,本我,服从生理需要;自我,服膺现实的社会环境;超我,是对理想道德层面的顺从和适应

  “不安”是什么,每个人的解释是不一样的,因为不安,对每个人的感受、体验、经历而言,可能差异太大,不可能有一个精准描述定义,这很正常,但是产生不安的根源究竟又是什么呢?这需要做出探讨、研究和深挖,这就是这本书的特色。要探讨不安的深层次原因,需要重新认识自我,认识自我谈何容易?桥本翔太给我们提供一个概念——元认知:像别人一样看待自己。简单地说就是“认知自己的认知能力,简而言之,每个人都拥有客观把握自己的能力。”不安就是元认识的深层原因,对自己的存在不安,这是人类与生俱来天性,既然这样,我们只有顺应自己的天性,克服掉妨碍内心自然自愈的能力的心理活动不良习惯,这样我们就会在恐惧中、不安中,承担起人生的角色,完成自己的使命,在不断成长中构筑生命的大厦成就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不安,既然是生命呈现的形式,那么就没必要强压抑自己。反过来说,如果不安真的消失殆尽,我们可否就丧失掉我们人类自己客观认识自我,不断成长的高等能力?到此为止,我们是否因为这个发现而感到吃惊,这是以前从没听说都过的,人类自身的这些特点,我们自己与之整天朝夕相处,反而这样容易的被忽视,实在匪夷所思的事情。认识到这一层,我们就能重新让熟悉的陌生人离你越来越近,从而也能感受到自己力量的强大,我们完全有自愈的能力,一个人也能好起来,就不是被鲁迅先生讽刺的阿Q之精神胜利法了国民弱点,相反,倒是我们人类走出自身心理困境通道秘密所在

  因为“元认知”的特性和存在,不安促使个体的人类不断成长,恐惧在一定程度上,慢慢促进了人类个体的强大,我们尽管放心面对,保护好为自己成长提供原动力神秘武器

  除了自己受用之外,这本书还可以让我们有效指导那些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学生,更好地利用这些秘密武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在不安和恐惧中成就自我,发挥自我的最大潜力,发挥自己在社会和家庭中应该扮演的角色,造福社会和家庭,让生命焕发出前所未有光彩魅力

  因为这本书,认识到哪位久违的熟悉的陌生人,从而觉得自己更有力量,也有信心使自己生活得更有价值朋友,当你出现不如意、或者焦虑、挫折、不安时,你的状态会如何呢?甚至想到种种不如意,是否会有轻生念头,通过这本书,我们会在更深的层面上思考人生和生命的奇妙,并通过这些神秘的武器,达到生命的完善,直至抵达幸福的人生

  《一个人也能好起来》读后感(五):一个人,也可以

  一个人,也可以

  ——评《一个人也能好起来》/By Rene-summer

  有委屈,在家靠父母;有难过,出门靠朋友;有不安,婚后靠老公。人真是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不安。如果当这一切不复存在,只剩下一个我,该如何化解这不安的情绪呢?读了《一个人也能好起来》这本书,我觉得,我找到了治愈这种不安的解药。

  书中给这种不安起了一个名字,叫做“Human Blue君”。顾名思义就是为人生增添深度与色彩、如深海般碧蓝的Blue。“Human Blue君”大部分的时候还是很安静的,只有在特定时期,才会被触动,比如遭受打击、身体不舒服,亦或者是太在意的时候。尤其是在青春期的时候,更加敏感,更容易过多的去在意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自己长得不漂亮等等。这些不安,往往会在成长的过程中遭受打击,可能来自家长,也可能来自老师,亦或者是同学。

  但人的内心是很强大的,谁不是一边受伤一边学会坚强。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一贯坚信的道理。用在对待不安的态度上也是同样适用。“Human Blue君”其实就是一个欺软怕硬的小怪兽,当你过分在意的时候,它就变得很强大;但当你不放在心里的时候,它会安静的陪伴着你。这就是与不安的相处之道,像极了千寻和无脸男。

  当不安成为过去,人往往是以过去为借口,逃避去面对曾经的不安,而影响了现在的正常生活。鲁迅先生也曾经说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只有真正的面对这些不安,才能真正的找到不安的来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剖析过去,不是去纠结过去,要是要正确对待。

  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让自己讨厌的人,忍无可忍,按耐不住就要去反击。现实中的我也曾经有过类似的动作,但往往自己行动了,就又会后悔,后悔成为我讨厌的那个人。每每这样,我都会有些小自责。 “靠近不安的方法二”提供了三个有效的步骤:(1)开阔视野,关注事物的其他方面转移注意力。(2)正面积累,找比较顺利的事情。(3)出于感谢和发展的行动,写下感谢和感激的事情。人只有懂得感恩,内心才会变得细腻、柔顺,内心的正能量也就会满满的。不安的事情还有好多种,有与父母沟通困难,有被孩子问题困扰,还有怒气无法消失怎么办,都可以按照“靠近不安的方法二”的步骤一一解决。

  改善不安的方法还有“营养身体疗法”、“音乐疗法”“行为疗法”“呼吸疗法”,无论什么疗法,都是为了安宁你我心中的“Human Blue君”,正视不安情绪,增加自信心。

  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试着不去依靠别人,试着一个人去面对不安。我相信,一个人,也可以。

  《一个人也能好起来》读后感(六):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

  我的朋友肖消失了。

  电话、QQ、微信、Email……我所有能想到的现代化的通讯方式,再也联系不上她。这种失联的状态持续了一个礼拜。正当我准备报警的时候,她在一个深夜披头散发、女鬼一样出现在我家门口,这才让我松了口气。我暗暗对自己说:“只要能回来,是个鬼也行啦!”

  与肖宅在家里拼酒时,她一直沉浸在各种酒精带来的钝感之中。失恋,并没有给予她致命的打击,她也只是将就活着而已。我知道,这种状态并不会很久。只不过是,她的手机再也没有固定的电话打来,生活依然与每一年的每一天一样,一个人吃饭睡觉,自己过情人节光棍节,一个人一关一关地闯过生活馈赠的九九八十一难。

  所以,当肖哭着对我说:“我一个人了,以后怎么过?”的时候,我也只是拍拍她的背,什么话也没有说。因为我知道,一个人,应该是生命最初和最后的形态,当尘归尘土归土,我们都是孤独的一个人。

  我们的一生或多或少都会被拆迁一次,不是吗?我们总要离开一些人,习惯一些规则,适应一个人的状态。或许,命运会慷慨给我们一个应许之地,在那里,我们能安生安息,却仍然孤独。即便是与最亲密的人在一起,也不能妨碍我们的孤独,它是一条隐形的线,悬在心的顶端,冷艳观看你的一举一动,这条看不见的距离,是它的所在。

  人生之起伏来去,轮转不息。一个人,也便是一生。

  可惜之处在于,面对这样一本命运的总谱,你手里只有一件乐器、一只口哨只有一个音,一把吉他只有一根线。即便你配上最好的乐手,演绎出的也只是单一、干瘪的曲子,在没有喜乐和诗意的本质中,它只是一个只有结果没有过程的作品。

  可喜之处在于,即便只有一个人,你也能在某个地方找到安静和秩序,以及那冬天里真正的温暖,绕开了一段难走的泥泞的路,不再需要撑伞穿雨靴,也不需要怀疑地图是否真的准确,那是99%的人都应该为你感到高兴的事情。

  孤独令我思考,让我尽早学习怎么为自己,为生活找到妥帖的,更高级的一种存在方式,让自己更强大也更柔软,可以随时迎着这个有杀伤力的世界,撞上去,头破血流之后,长出新的皮肉。我相信,在生命这本大书里,一个人身上的脉络是这个人一生的体现,一个温暖的午后就是一生所有午后的总和。它悄无声息的开始,并永远不会结束。

  “一个人”的结果,像一部坏了的钟,指针颤抖不停,裹足不前,谁知忽而春风已拂过,斗转星移、春花烂漫。“两个人”的结尾,是日子继续,一篇抒情诗,过着过着,只剩下几个零落乏味的单词。

  也正是如此,才会觉得,一个孤独的人,才能够尽情、无尺度地去热情、去付出,因为那些收获与损失,本质上与我毫无关系。我所真正需要的,除了空气水分和食物之外,就只有一个我与内心深处可以对话的自己。

  《圣经•出埃及记》是我最喜欢的圣经故事。曾经无数次幻想,有一个人像摩西一样,带着他的大队人马,劈开红海,带我出埃及。每每想起,我都会觉得生活仍有希望,我带着一个人走,或者被一个人带着走,每次都能走的更远。等我更深层次理解这个故事,我想,即便是一个人,也要活得像一支队伍,你可以对着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一个人走向更深更远。

  一个人,也能好起来,活得漂亮、丰盈。

  《一个人也能好起来》读后感(七):一个人也能好起来,两个人就要心灵相契

  《一个人也能好起来》这本书是一本情绪整理术方面的书籍,治愈系的分析一个人所躁动的情绪是如何产生,该怎么处理,用什么能力去应对。

  首先承认所有的情绪生活存在,生而为人,所有情绪都来自天性,符合逻辑,并且情绪能激发我们另种潜能。例如:易怒、恐惧、悲伤、妒忌、猜疑等等不安情绪,会让我们有回避危险的敏锐触觉, 让人生更有深度。但任何这种词都是中性的,细心的人就偏向小气,大方的人做事会粗心,总是在行为界里是普遍存在的,也无需苛求到完美,适当调节即可。就如一些悲伤的负能量,才能让人渴望清除与远离。追寻更多美好,灿烂时光。

  恋人为何要恋爱,人为什么要结婚?难道是孤单漂泊路上缺一个伴,还是父母裹挟着担忧的催促?如若是因为此类理由,那么在你行走的路上即使有个伴内心也不会太过于满足,即使结婚也会有各种迷茫与催促。我记得跟Y说过最爱感情观是张爱玲笔下的“于千万人之中遇到你所要遇到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好说,只是浅浅的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这样的感情就需要两个人自我的完善,独立的个体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拥有管理情绪的功能。

  因为在感情中,3-6个月热恋期时,恋人双方总会有很兴奋积极热烈情愫在推进。也就少有孤单、不安、焦虑等情绪,但如若发现有一方出现不协调,就会引发情绪的波动。大多数会不断询问外界观点,自己太多不安去寻找裂痕的蛛丝马迹。我一直认为所有的浮躁和不安等情绪都是对自己的不够自信所导致。所谓的自信不外乎内在的自我控制,内心足够强大,身体机能提升,以及附属的资本。在感情灵魂诉求上:“不需要太过轰轰烈烈的感情波折,只想安安静静的享受心灵相契”,当然这就像是一个精神追求的金字塔,满足于完整的爱情观才能达到这种相处境界。

  一段感情在没有进入婚姻之前,有个失恋的过程。记得有句话说,智商看追求,情商看分手。情商高的人,这伤害不会成为现在痛苦的绝对条件,内心强大的支撑点会充满能量、并且充满活力地活着。同样亦如上面提到的,寻求原因,力求避免,为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靠近。说起来可能比较心灵鸡汤,但唯有相信才有可能。就如我在心情的低落时,会选择翻出曾经的美好来鼓励自己,这是暂时的,要开心去接受波折,才配拥有最好的幸福。

  在书中最后一章讲述了音乐对坏情绪的治愈。我想起之前有个交好的朋友,从小优秀人也长大高大帅,但家里贫穷造成一直以来的自卑感,在上海读大学阶段用自己比较擅长的音乐抒发内心的惆怅。

  分享书中一段应对不安,孤单,焦虑等等情绪的方法:

  1.了解它们的作用,认可它们的存在,将它们作为自己体内“无法改变的”部分坦然接受。

  2.不逃避,不忘图借助他人之力或其他方式消灭不安和孤独等情绪,只要陪它们一起前行即可。

  《一个人也能好起来》读后感(八):无法打救自己情绪的人,只能将希冀寄托上帝

  两周前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刚好处于情绪极度郁闷的状态,整个周末,混混沌沌。那个周五实习生述职,每个导师都会点评自己所带的实习生,优点、缺点,每个人都有。但是放到自己头上,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无限放大别人对“自己”的点评,无限放大“缺点”,然后开始担忧,不安,在自己眼中,这种点评杀伤力极大。

  在那个长达一个月的实习中,很累,上手工作、每天培训,下班后还有培训作业,上司对自己工作都有各种小意见,身累,还有情绪上的压抑自己。怀疑以致不安,与之前实习中“表现优秀”的自己是不是在这家公司就“泯为众人矣”?

  刚好在这种纠结的状况下看这本书《一个人也能好起来》,以下部分是“书本+实践”的方式:

  “很多人都将解决不安作为人生目标,但是不安是不会消失的”

  在人类的意识中,存在一种元认知,认知自身与所需之间的差异,最后产生了不安。为了追求“幸福快乐”的人生,很多的我们将不断追求稳定,消解不安作为人生的宗旨。这种现象的问题在于“我们情绪的爆发在很大程度是由于想要马上解决不安,这是没有承认不安的客观存在性。“

  我很清楚的是,我不怕挑战,不怕工作困难,但是一旦陷入这种情绪的时候,我没有办法让自己去挣脱这种情绪,并且很快地投入到战役当中。虽然我知道这种不安是能够推动我去做出一些努力,所以当务之急,我想以最快的速度去消解不安,以好好在难得的周末里休息,迎战新的一周。

  “感到不安是自然现象,我们认识到不安,但是任由它安静地呆下去,专注在其他的工作,就能够不在意不安。”

  这句话诚然听起来很鸡汤,难道情绪这种东西还是“所见即所得”的吗?在文中有提供三个消除不安的步骤:1、开阔视野;2、正面积累;3、出于感谢和发展的行动。

  开阔视野其实就是将关注的焦点转移,之所以我觉得导师对我的点评杀伤力极大,甚至感到委屈和不满,其实只是我关注了自身,在和其它实习生聊的时候,同样从他们那里知道,他们的导师对他们的工作同样有不满,同样也对他们进行过点评,但是我忽视了这一点。

  正面积累有点像“你无法做一个人人都喜欢橘子”,在遇到的所有人中,肯定会遇到不喜欢你,或者对你意见的人。我们对于别人负面的评论都放得太重,而对于别人正面的评论都不以为意。试着去积累对自己有过正面评价的人,调整自己的定位,好的要看,不好的也要看,这样才能不断接近真实的自己。

  出于感谢和发展的行为,这部分有一个我最喜欢的观点:我们的意识都被学校教育局限住了,认为优秀只能在90-100分以上,当你的语文达到了90+分,而数学只有60+分,那么我们肯定会努力学习数学,暂且放下语文。但是不要忘了,在社会生活中, 没有什么才能是有确定的优秀分数的,就算某部分你做到了100分,但是你还是可以做到1千分、1万分的,鼓励我们不断去发展自己的长板。

  这三个步骤乍看起来都是欺骗自己的步骤,教导我们怎么去“避开负面”“努力找到积极面”“最大化积极面的作用”,但是不要忘了,一时的情绪其实也是在欺骗着我们。

  我们总希望能够在面对逆境的时候能够反思,并且主动面对,这确实很好。“在负面现象的机缘下反观自己,磨练人格与自我固然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但同样,不是每件事情都必须追求它的意义,不是做每一个选择都必须带有目的。概率论上来说,你总会需要喜欢自己以及不喜欢自己的人,遇到自己喜欢做和不喜欢做的事情,不要过分去穷极人生的意义。

  最后我想补充的是,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不是简单看一本书就能习得的,你的人生有多长,情绪就伴着你多久,如何去对待这个像孩子一样的朋友,你应该学会总结并且找到最佳的相处之道。

  *引号句摘自《一个人也能好起来》

  《一个人也能好起来》读后感(九):一个人的精彩

  三年前,唱着“这一辈子都这么孤单,我想我会一直孤单,这样孤单一辈子”的奶茶刘若英熬不住嫁人了。去年,我欣赏的乔治克鲁尼大叔,也不《在云端》飞来飞去,找到了命中注定的那个副驾驶,在威尼斯完婚。而孤单却真的已经变成一种我的习惯,我学着乐观,过着孤单的日子。

  身为独生子女的一代人,孤独也许是不可逃避的命运,至少在生命的某段时间内谁都不可幸免,无情遭遇。这本桥本翔太的《一个人也能好起来》探讨了不少相关的话题,不但端出了心灵鸡汤,还有实实在在、操作性很强的情绪整理术。从此,练习一个人治愈,学习一个人笑对生活。

  首先,作者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的心塞焦灼。她说,“要想更好地与不安相处,首先需要接受这个事实。”因为不安是一种生命的呈现形式,是生活的一部分,生而为人,不安就会如影随形,环绕四周,千万不要试图强行压制它,也抑制不了,而要学会与它巧妙相处。不要视不安为敌人,它是伴我们度过人生必不可少的朋友。就如同苦难对人类的试炼,反而让人类的身体和内心慢慢强大。人一旦习惯了不安,认可它的存在的必然,下定决心跟它走下去,它就会变得老老实实。《圣经》上说,“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我们要拥抱内心那头焦虑小兽,和它同行一生。

  此外,由于人生只能自己经营,父母、爱人、亲戚、挚友都是生命中的匆匆过客,无一人会陪我们走完生命的全程,所以内心的不安、焦虑、失落都是自己必须承受的,别人不能帮忙解脱,也不能替我们背负。但是,只要对自己要有足够的自信,抱持乐观、积极、从容的生活态度,我们的内心将会变得远比想象中的更加强大。到了那时,我们可以承担一切负面的情绪,即便没有别人的安慰和陪伴,一个人自己也能好起来。

  桥本女士除了在理论层面为我们打开困境的通路,还给出日常应对不安和孤独的好方法:用健康的饮食饱满灵魂和身体,用美妙的音乐治愈不安与焦躁。特别是音乐,其具备滋润和疗愈心灵的作用十分强大。伴随舒缓的纯音乐,慢慢地深深地呼吸,静静地思考,心灵能量就会恢复,自信会回归,脆弱的内心会变得坚强。但我个人觉着,在闲暇寂寞时光,排遣胸中苦闷的方式方法可以有更多,比如读书、比如观影,等等等等因人而异。

  那么,我们这些找不到伴的孤单、焦虑的人又能怎样呢?请学一学书中教授的呼吸疗法和行为疗法,试着和内心的不安对话,让自己进入最佳的模式,给累透了的心一块舒适地。记得周国平尝言,“对于有‘自我’的人来说,独处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和最美好的体验,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请相信,一个人也能过得很精彩!

  2015/05/21

  thanks.@柒书坊(http://site.douban.com/240998/)

  《一个人也能好起来》读后感(十):从此一个人不再怕……

  从此一个人不再怕……

  ——读《一个人也能好起来》有感

  文:岸晓风

  说心里话,我感觉自己对心理治愈系书是有几分“免疫力”的,因为看的比较多,口味也相对比较“重”一些,有时候,我感觉自己在阅读方面,是一个长期吃“去痛片”的人,稍微吃一两粒已经是不痛不痒的事情,直到看到这本《一个人也能好起来》。

  这本书在日本就大受欢迎。我们知道,日本在情绪整理、心理咨询、包括日常生活整理方面的杰作是层出不穷的,桥本翔太的这本书也不例外,其特色一是抓住了当前这个时代的特征——孤独、寂寞。“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一个人”有时候是能杀死人的。但是作者力图通过情绪整理,让我们“一个人”也能好起来,这可不是一般的好起来,而是“内心的”好起来。

  其二是立体式呈现给我们“时间表”和路线图。在书中从“心理疗法”“音乐疗法”“营养疗法”等方面,合理分析负能量的成因,把不满、痛苦、郁结与攻击化为重塑自我的力量,将小情绪,不安感合理倾泻,用克制、转移、倾诉促进平和心态。这种立体式的疗法,已经掺进了若干科技、人文、心理、医学方面的东西,吸取了前人的成功,也吸收了当今最优的研究结果。

  其三是金句特别多。如,不要在不好的事情上寻找意义;不要干涉内心的自愈能力;不安是一种生命呈现形式,不要试图强行压制;一生气,你就输了,等等。可以说,翻开本书,随时会碰到让人醍醐灌顶的句子,“情人眼里出西施”,每一位读者,都能找到几个治愈自己心灵创伤的“西施”,这个时候,我们不仅要感叹,好书还是早读到的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