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渡边淳一我永远的家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渡边淳一我永远的家读后感10篇

2018-06-07 20:4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渡边淳一我永远的家读后感10篇

  《渡边淳一我永远的家》是一本由【日】渡边淳一著作,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渡边淳一我永远的家》读后感(一):哪里才是永远的家?

  在过去的阅读经历中,日本作家作品虽然以村上春树为主,但渡边淳一的名字始终相伴左右。如今,前者依然在世,仍旧可以笔耕不辍,以老骥伏枥姿态冲击诺贝尔,后者却已入土为安,在天国继续文学之梦。能够读到大师临终遗作,心情期待又黯然。

  本以为《我永远的家》应该是一部厚重小说,最起码应该充满作家对自己一生回忆与追溯,出人意料的是,这却是分外“好读”的一本书。

  书中分二十一章讲述了渡边淳一从出生到大学时代生活。每一章内又有小标题作区分,文章多为一句一段,简洁明了。读到这样的文字时,总觉得文字背后,是一个长不大的小孩子,在讲着点点滴滴故人故事回味幸福单纯天真童年

  或许这便是大师的境界,无招胜有招,无形胜有形。纵然在创作小说时有七十二般变化,在抒写自己的人生时,却化于无形。我喜欢这样的文字,质朴坦然、不加雕琢、看不出任何技巧,也没有任何隐瞒伏笔,就如同一位邻家老人笑呵呵地坐在茶桌后悠然讲述着自己的童年与青春

  虽说是自传体小说,但无论是幼年时对战争记忆,还是少年时从男校到男女同校的转变,甚至高中与加清纯子的恋爱,纵然有无数的小细节感情变化蕴藏期间,读起来也都不像真正的小说那样情感起伏跌宕。无限的从容和犹如四月阳光般的温暖和自然,是我最大的感受。几乎每一章最后都附有照片,一张张满是阳光灿烂笑容家庭合影,更是令人惊叹这个家庭发自内心乐观爽朗

  就是这样刚出生一百天便被算命先生断言“命犯桃花”的渡边淳一,似乎从未因为自己的性意识和性觉醒而感到羞愧与不安,他仿佛生来就带着对人类本能坦然接纳的超然。性,在他的笔下,从来都没有不洁肮脏之感。在接近文末的部分大江澄子的性爱启蒙终于将这位未来的文学大师引入性爱之门,完成了从男孩男人的转变。

  小说就这样在渡边淳一在札幌医大迈出当医生的第一步时戛然而止,似乎意犹未尽,似乎欲语还休。我宁愿这只是作者原本计划好的鸿篇巨制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之后,还会有更精彩好看的起伏人生。可现实却是,这已是大师的临终之作。

  掩卷而思,哪里才是大师永远的家呢,是给了他愉快童年的北海道,还是伴他成长成熟的札幌,是那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还是那再也回不去的青葱岁月

  对于钟爱文字世界的人,或许在心中都有着一座属于自己的永恒家园吧,难得的是他愿意把门打开,像普通人一样和我们说说那过去的人和过去事。家,之于我们,不就是这样么。

  (PS: 纠正一个小错误,P117,照片下的文字“本人淳一”和“母亲美登莉”顺序颠倒了。)

  《渡边淳一我永远的家》读后感(二):《渡边淳一我永远的家》书评:自然的纯爱,令人哀伤

  渡边淳一被誉为日本情爱大师,一生写了五十余部长篇小说和多部散文随笔集,我们耳熟能详的渡边著作有《失乐园》、《光与影》、《钝感力》、《爱的流放地》等等。正如《我永远的家》扉页上所写的,这本书是渡边淳一的临终遗作,是一本自我坦露性的觉醒和初恋史的自传体小说。

  《我永远的家》这本书中,渡边淳一以温暖而略带忧伤笔触回忆了自己的从出生到大学时代的漫长生活,截取人生最初的一段美好时光之中与性觉醒有关的故事,从懵懂之时、情窦初开、初次约会、渐至成熟的漫漫路途讲述,读来只让我们觉得质朴而自然。

  加清纯子是渡边淳一的初恋女友,也是渡边许多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蓝本,这样一位美丽而哀伤的少女最终以自杀离世,给我们的纯爱大师渡边留下了终身无法磨灭的印象。于是,渡边在《我永远的家》中反复追忆曾经的少女如樱花盛放在他少年纯真的记忆中,那么美,那么美。

  想来一个老人在自己的垂暮之年,反复回忆生命之中的点点滴滴,许多亦或质朴平淡、亦或波澜壮阔往事沉淀下来,变成脆薄泛黄画面,而唯有少年时觉醒的内心,才决定了终其一生的感悟,对于心灵的感悟和对于文学的感悟,都早已在那个时候奠定基石,此后的几十年中,也不过是反复的翻掘往日的内心感悟,一遍遍的洗涤和锤炼,提取和升华,最终变成笔下细腻真实的故事。

  我时常想自己已经度过的生命历程,童年时代的记忆、中学的奋勇和努力、大学的肆意挥霍等等,那些重重叠叠的所谓记忆,有没有如同渡边淳一一样可以诉诸和记述的价值,然而往往陷于一种平淡近乎无味状态,每日晨起、读书、吃饭、走路,生活中一言一行如此简单直白,又有何记述的意义呢,然而翻阅《我永远的家》时,我才发现,哪怕是最微小的一片记忆,都可以被采撷书写,因那是独一无二的一个人的往事和一生呢,那些少年的爱和初恋,永远都是闪着纯白的光。

  我很佩服渡边淳一的坦诚和直白自然,性的话题在当下的中国仍然是一个近乎封闭的话题。即使世界在飞速的前进,我们正在以不可思议速度接受着各种文化改造融合,然而对于性的看法,中国人实在是太保守了。我们几乎不会在任何场合与任何人讲述自己关于性的隐私和难言之词,更遑论诉诸笔端写下来给大家看。然而渡边,乃至日本和其他国家的作家们,却很乐意将这些事情写成文字传播。这并没有任何羞耻和不检的意思,这只是人的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个事情了啊,爱的升华亦或生命的延续,又有什么不能说出来的呢。

  读着渡边淳一如此质朴自然的语言,真是难以想象日本这样的国家,该是怎么特殊存在

  《渡边淳一我永远的家》读后感(三):渡边淳一的回忆

  渡边淳一的回忆

  读《我永远的家》/by烟波浩渺1980

  本书是渡边淳一最后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作者用最平实质朴的语言,讲述了其生平感想感悟、从身体到心里、从文学到生活,是了解这位文学大师很好的一本读物。我个人比较喜欢读作者为自己所做的传记,因为可以更好展现作者个人的内心,最起码是作者想让读者看到的面貌,读起来更加感性,更像是作者对自我的肯定反思,这一生就是如此走过、爱过、写过。

  渡边淳一的作品我读得并不多,之前看过《失乐园》,最近除了《我永远的家》外,还读了《樱花树下》,他的文字柔和、细腻,擅于心理描写、性和爱的描写以及将人性之间的纠葛描写的尤为到位,人物形象鲜活似身边人。他不会去批判情感上的谁对谁错,只留给读者评说。《樱花树下》连载于1987-1988之间;《失乐园》1997年出版;关于婚外恋和不伦恋,渡边创作时间段比较早,如今很多网文模仿此套路不在少数

  大师为什么擅于把情爱描写的如此细腻真实,从算命先生的“命犯桃花”说起,到认识性和对性的觉醒,源自身边的女子,作者把她们写入故事中,带入作品中,读者可借由此书窥见大师背后的生活真实原型

  对于一个文学家来说,他的生活一茶一饭、他的情感亦真亦假、他的思绪反反复复,都是作品中的素材皆可糅合入作品中。反映着作者想要表达东西,想要释放的情感。他的作品就如一面镜子一样反射着他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美有缺憾,情有纠结。如樱花般绚烂无比,又像花谢时的落幕迅速伤感

  本书分成21章节,从年少无忧的童年生活到大学生活重点有两个部分:一是受二战影响思想变化,二是其情感生活。

  尤其是渡边淳一曾是网友评选出的排名第一的日本对华友好人士,渡边淳一对日本政府不肯反省侵略战争予以严厉批判,显示一位文学家历史应有的自觉责任感特别是身为日本人的身份。正是这一品质也是其作品在国内深受欢迎认可原因之一。从书中可见二战对作者的影响,他开始对战争无知懵懂到渐渐有思考、有转变,再到后来的批判,这位国民作家对战争的思考也是不断在改变调整,也深受其害

  情感生活中,与初恋女友加清纯子故事比较伤感,应属于纯情灵魂之爱;对大江澄子的故事比较带有现代感,应属于肉体之爱。作者的文风与这2段感情有着直接影响。

  渡边淳一生于1933年卒于2014年,本书在其去世一周年出版,是对这位文学家的最好纪念。本书用最平实的语言记录了渡边淳一这一辈子最值得回忆的往事,透着本土的生活气息强烈的时代感,搬家、邻居自行车、拍照,这些在我们现在看来不起眼的事情,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显得尤其特别,也是我们了解其创作背景的一个素材,同时借读本书了解一位文学大师的文学人生,探究其心路历程,帮助了解其作品内涵基础读物。

  永远的家,永远的生活,永远的故事。

  2015年4月27日星期

  如需转载请豆邮联系笔者2933702061@qq.com。

  《渡边淳一我永远的家》读后感(四):永远的情怀,永远的家

  《我永远的家》并非是我接触的第一部渡边淳一的书籍,却是我第一本可算是一口气读完的他的作品,可能是之前的书都是描写、探讨两性关系为主,而这一本则是渡边淳一的最后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我承认腰封上“临终遗作”“自我袒露性的觉醒和初恋史”是最初吸引我的注意的点,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则是看到了一个男孩的成长历程。

  全书时间为轴,以渡边淳一的个人成长为主线,从他记事之时开始讲起,一直到他进入札幌医大学习之前的各种见闻和经历。家,我在读完这书后的理解是两层思,一是他出生的那个家庭,二是他所处的日本这个国家。前者是小环境,后者是大环境。永远则是感情上的依赖观念行为孩子上的影响是深远的。

  渡边淳一是家中的次子,成长的环境是相对宽松的,在他的笔下,娓娓道来的故事里除了他本人,我最感兴趣的是他的外婆。从大师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外婆是个非常有远见的女性,在别人问起为何把三个女儿都送进札幌的女校时,她回答如下一段话真的在那个时代是非了不起的“钱这个东西是不管有多少,保不住哪天就会被人骗去,或者因为不景气而流失。只有接受教育得到的学养才能永远为孩子所有而不会流失吧。”伟大的女性都有不一般的远见,这在外婆伊势决定将丈夫去世后独自经营越做越大的商店关掉,她是独立主见的新女性,有着特殊的人格魅力

  再来谈谈渡边淳一这位主人公吧。出生百日,算命先生便说大师“命犯桃花”。书里也有数处的描写,先是小学年级被卷进永山老师喇叭裙里面,即使只有一个瞬间,他也迷失奇妙世界,内心澎湃,也产生幸福感,回顾后来的人生也坦白道:“从那时起,我确实感到女性具有一种神秘的魅力。”再到初中情窦初开(这个时期叙述有意思,有初识手淫,还有厕所墙上的那些涂鸦,边读边觉得大师长大了)。最特别的应该就是高中时的初次约会了,加清纯子是一个特别的女孩,擅长绘画,还诱惑一本正经的渡边淳一。也正是这位纯子小姐,她周围大多是比较成熟的男性,她喜欢渡边才发现她同时还与其他六个男人交往,她用她独特想法和死亡方式让大师对她难以忘怀。但大师也只是和她有亲吻亲密接触,而大师对自己失去童贞的描写只有数笔带过,这一位既是大师的性伴侣也是他性爱的导师。在这样的对比下,大师对纯子的爱恋和特别的感情也是可见一斑了。

  腰封的背面有这样一段话“作为网友评选出的排名第一的日本对华友好人士,渡边淳一对日本政府不肯反省侵略战争予以严厉批评,显示了一位伟大文学家对历史应有的自觉与责任感”。那本这本《我永远的家》会给你很多的线索,大师小时候对战争的见闻还有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一些思考可以看作他日后的言行的一个先导,这书更多的妙处一定要自己阅读后才能有更深刻体会。而大师文学道路上的探索也在他的学生时期有了初步的踪迹,看了这书会更好的理解大师的一些想法。

  《渡边淳一我永远的家》读后感(五):唯有二十来岁的爱情和肉体得永生

  写在渡边淳一两周年忌日之际。

  我接触渡边淳一的文字很晚,那大约是十五年前,看了役所广司和黑木瞳的《失乐园》之后的事。不得不说,当时电影对我触动很大,这种触动不止是画面里两人如蛇般缠绕在一起,而是那种贯穿始终的恬静凄凉和结尾的悲壮气息。

  起先,我不觉得那是悲壮。就像我不理解,两个人怎么就不能在一起了,即便不能在一起又何必要共赴黄泉,就算要死在一起,干嘛非要用服毒这种痛苦的方式。

  直到多年后,我读到一个词——物哀。日本人对美的追求很偏执,既要简约概括,又要丰富内涵。而越是短暂的美,越是他们追求的极致。这点有点像李敖那句“有情便要相爱,然后就去远行,惟有恋得短暂,才能爱的永恒。”如果对美的追求是存有共性,那对物哀之美的追求,便是日本人的特有。于是,我们经常能在日本的短歌、俳句中读到初融的雪、落入尘泥的樱花或是转瞬即逝的暮色。仿佛越是难以保存的美好,才有价值,而繁花似锦的花园,却无人问津。

  这种对美的追求偏执而又趋于变态。因为在追求物哀之美中,始终有一种不破不立的态度,那种宁求玉碎不留瓦全的坚持。   

  从这本书中,我们亦能读懂,渡边淳一对物哀之美的最求。那是一个私房故事,关于他的初恋,和他的初恋结束的方式。与加清纯子小姐短暂而又暧昧的关系,对后来的渡边淳一有两点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刻骨铭心。一个是,女人如老虎,看似清纯的女人,如何同时与七个男人保持暧昧的关系,当时的渡边淳一,是怎么也想不明白的。二一个是,加清纯子以最美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件事对渡边造成的震撼,远不止是促成后来那本《魂断阿寒》而已。加清纯子加于渡边的影响,无疑是三观重塑的打击。

  而后的渡边,便投入了阿尔贝·加缪的怀抱。加缪略显倦怠感的笔触,憧憬与虚无间游走的文风,对渡边写作的影响意味深远。

  我想,正是这两个人,造就了之后的大师渡边淳一。

  另,本书除去纪念意义外,更多的是经由渡边本人提起的只言片语中或是轻描淡写的黯然神伤里,去经历大师年青时的种种点滴生活,我们去读他,就好像与长者信步闲聊。

  在此,特别感谢出版方,在渡边淳一辞世两周年之际,能让我们再与大师短暂邂逅。

  《渡边淳一我永远的家》读后感(六):夜深忽梦少年事

  不知为何,读完这本《我永远的家》,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句诗。看得出来,渡边淳一是怀着真诚的态度来写自己的青少年时代的,尤其是与纯子的初恋那部分,情真意切。相信他在写作的过程中,回首往事,一定唏嘘不已。在纯子去世后他再路过阿寒湖,一定与琵琶女“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之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渡边这本书从婴儿时期写到读大学,这正是人生最初也是最美好的阶段,价值观也在这一时期形成。可以说,以后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一阶段的基础十分重要。他很幸运,生在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家庭,外婆是个善于经营又有头脑的女人,让母亲接受教育,在当时显得那么不合适,但后来被证明是明智之举。家庭的民主氛围让渡边从小就接触到很多游戏,特别是百人一首抢诗牌,让童年时代的他收获知识,得到启蒙。少年时又遇到优秀的国文老师,渡边走上文学之路,自然水到渠成。

  渡边的童年是在战争时期度过的,日本是法西斯成员国之一,对国民进行军国主义教育。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身在其中,即使是孩童,也很难不受那热血宣传的影响。他也曾为日本拥有强大的兵力而自豪,为日本打胜仗而高兴,为日本侵略扩张拓展疆域而激动。但从对朝鲜人的态度来看,他们家仍保有一颗善良的心,还未丧失人性。

  日本人是崇尚胜者的,作为二战的战败国,日本人接受失败的结局倒是很豁然,这与日本的民族性格有关。他们面对美国人时的心态,有惶恐,有未知,有漠然,这从渡边的童年回忆中可见一斑。想必当时很多日本人都是这种心态。

  作为情色大师,渡边的爱情自然是最为读者感兴趣的内容,也是《我永远的家》这本书的精彩看点之一。算命先生的“命犯桃花”之说无从考证,但渡边这一生的确与女性缘分不浅。小学一年级时班主任的裙摆,激荡起小男孩对异性的好奇心;中学时的初恋,留下一生的遗憾与哀伤;第一次亲密接触,被女性的魅力深深吸引。女性,是渡边作品永恒的话题。

  初恋最难忘,尤其是作者这般与恋人生死相隔,更为刻骨铭心。即使是从现在的角度看,纯子也是个惊世骇俗的女子。她才华横溢,有着艺术家的通病:生活得过于理想化,过于诗意了。她拥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也许与过早接触社会有关。每个有暧昧的男子窗前都置一朵红花,让我想到林徽因的群发电报。也许,才女都是这样任性。纯子的死,是渡边心中永远的痛。

  如今,斯人已逝,读其临终遗作,想象那天才少女画家曾在情色大师心中泛起怎样的涟漪,不得不感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渡边淳一我永远的家》读后感(七):青涩初恋奠定一生文学基调

  始自高中时期的初恋是《我永远的家》的高潮。虽然渡边以“情爱文学”扬名文坛,但与天才少女画家加清纯子仅仅只是牵手、拥抱的青涩初恋却成为他一生难以忘怀的记忆。恋情以平凡的校园生活开始,以恋人的死亡终结。身着血红衣裙的少女,倒在了阿寒湖的冰天雪地之中,加清纯子以这种惨烈而唯美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段初恋深深地影响到渡边的文学创作,后来他以加清纯子为原型,创作了小说《魂断阿寒》。渡边淳一曾坦言,他创作的灵感更多是源自自身的真实体验。

  恋人的自杀以及十年的从医经历,令渡边对死亡有了不同于一般人的体会与感悟:恐惧与痛苦面前,爱,似乎是拯救死亡的唯一可能。于是,爱情便成了他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

  《我永远的家》就这样缓缓讲述了作家从出生开始的青葱岁月。迟暮之年,回顾自己的一生,年少时的家与情感,最是难以忘怀,相信这部老少咸宜的作品,会触动很多人心底的那一根弦,成为打开通向渡边淳一文学世界的大门。

  《渡边淳一我永远的家》读后感(八):对当代语文教学的一点启示

  这本书,可说的非常多,但是,我忽然想从一个语文教学的角度切入。

  我对现今的语文教学深恶痛绝。不管多好的文字,一定会被割得支离破碎,解剖挖掘的亲爹亲妈(那些作者)都不认识。

  看看渡边淳一这位大师当初接受的教育吧,相信我们会有启发的。

  看,《我永远的家》第十二章《受教于中山周三老师》:

  “这个时候,老师并不纠缠于小诸古城位于哪个县的哪个位置、古城的名称是什么、所谓游子是什么意思等问题。——知道么?看到这句,我的眼泪都想下来。每次遇到我们中学里那种连诗词中的小城的古今变迁都讲得滚瓜烂熟的老师,我只觉得悲哀,陶渊明告诉我们”好读书,不求甚解“。我们的语文老师却在不知不觉中告诉我们文学的琐碎无聊。其实,我们知道那是个地名就行了,它的古今变迁我们不需要知道,更不需要记住,也不可能记住。

  老师叫我们“只管放声吟唱,全身心地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这是我认为的我们的语文的至高境界,我在我们的学校里很少见到,在渡边淳一这里见到了。渡边淳一的老师为他打下了一个多好的底子,让他明白文字的魅力,让他一生得益于此。

  也许偏题,但是,我想,这本书,就是这种语文教学法最好的例子,告诉我们这种涵咏法有多优秀~~

  我喜欢这种方法~~

  《渡边淳一我永远的家》读后感(九):我的生命灿若樱花——《我永远的家》

  《我永远的家》不足200页,拆掉腰封的封面看上去还挺好看,内页排版看得也极舒服。

  在《我永远的家》之前,我只看过渡边淳一的《失乐园》,还是在朋友的强推下才读完的。

  虽然一直对日系文学无大爱,但这本《我永远的家》倒是让我十分感兴趣。除了其是渡边淳一临终遗作这一点,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他内容叙述中的童年时光正是日本侵华战争的时间段。我有些许好奇,那段岁月在一个作家的记忆里是什么样子的。

  书的前四章是作者对童年时光的大致介绍及描述,老实说其实挺平淡的,不过“最爱水果”的章节倒在一定程度上勾起了我的记忆。想起小时候也曾有过“能买起一串香蕉的人都是有钱人”的感慨。

  书从第五章“太平洋战争爆发”开始,到第八章“麦克阿瑟来日本”为止,是我最期待和好奇的部分。果然站在不同角度看同一个事物,观感也是不同的。作者对战争并没有太多描述,更多的是在战争背景下,其精神与物质生活的变化。

  作者的叙述从小学、中学、高中直到大学,一路走来也只是简单的抓了几个人,讲述了几段故事。加清纯子的部分相对比较吸引人,对作者的影响也很大,但对于我这个普通的读者非迷来说,平平淡淡。

  若是对渡边淳一极感兴趣,那整本书读来也算有趣。

  本书阅读到最后,看到作者提到了加缪的《局外人》,这倒是提醒了我,前段时间一直想看《异乡人》,这下要当真去找来看了。

  O,阅读总是能带来意外惊喜啊~

  《渡边淳一我永远的家》读后感(十):嗨,你认识渡边淳一吗?

  这是我第一次读渡边淳一的小说,因为Kindle 商店特价推荐,尽管是个特别Low的开始,却并不妨碍我开始喜欢他。

  谈不上相见恨晚,太年轻的时候读,估计也会给他贴上情爱作家的标签吧!他明明是灵性作家嘛!

  嗯,封面一定是京都的樱花,那么绚烂,很可惜,我只看到黑白色。

  那么,渡边淳一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懂事乖巧,这是给我的第一印象,买黑市大米时勇敢地站出来帮妈妈解围,贫困时期亲手制作烟卷给爸爸,选择专业时心领神会父母的意愿,放弃理想遵从意愿。

  应该还是个末世情结的人吧!经历了战乱的童年,背叛侮辱的初恋以及背弃理想的求学之路,很小就看到阶级的不公待遇,随时感受死亡,看到自己的国家衰落,看到心爱的人寻死,这么多黑暗的现实,换做谁都要鼓足勇气才能活下来吧!

  可是渡边君应该还很乐观吧!至少在万般无奈中最终坚持了自己的理想,在对女人的极端恐惧和不信任中还在寻求爱情,在全民恐慌中还能清醒思考国家的未来,这种乐观到底来自于哪儿呢?

  [ 最大的不幸是在最美好的年华,感受黑暗 ]

  童年总是给我们蜜糖般美好的回忆,那时候,我们好奇地探寻着世界的美好,我们沉浸在无所不在的宠溺中,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人生。可是就是在这样的年纪,渡边君却经历着战乱,感受着生命的卑微。

  那些住在贫民窟里的旷工被人肆意侮辱,孩子能够理解这样的现实吗?为什么看上去差不多好端端的人要如此不堪呢?在鱼丰收的季节里,人们为了挣钱牺牲背鱼工的生命,战争中,用贝壳来代替为国捐躯的士兵的骨灰,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吗?

  在幼小的渡边君的心灵里,只有一件看上去正义感十足的事,就是把富有孩子的饭菜让给贫穷的孩子吃,而贫穷孩子会在富有孩子遇到困难时义不容辞的帮忙作为回报。

  战争并不会给人民带来幸福,尽管历史上每一次战争和起义都拿这个当借口。渡边君的童年给我们展示了日本在战争时期,人民的生活百态。无论气焰高涨时期,还是战败没落时期,人们都没有感到任何所谓的幸福。关于战争,也只是茶余饭后广播里的几条战绩而已,无非是国土又增加了些,又抢夺了些资源罢了,日本的民众并不知道军队在外的种种劣行。可战败了就是悲惨光景的开始,渡边因为美国占领日本而感到高兴,毕竟那是个崇尚自由的国度,不会强制做出太离谱的事。

  这样黑暗的童年,给渡边君带来怎样的价值观呢?应该是再怎么努力也还是会不幸的无力感吧!同时也应该有着一定要努力活着才行,生活没有办法松懈的紧迫感吧!

  [ 那些女人教会的事 ]

  对渡边君影响大的女人,除了恋爱对象,应该就是母亲和外婆了吧!这两个女人至少消除了些渡边君对女人的偏见。

  有时候,女人就是能莫名其妙蹦出点杰出天赋来,外婆独自经营店铺,拼出一番天地。独立坚强,敢想敢干,将三个女儿送去读书,在生意最好的时候毅然选择关张,对金钱有自己的主见,从不强迫别人,这样杰出的女性,会让渡边自豪吧!

  母亲最常做的表情是微笑着点点头,温柔持家,优雅善良有涵养,渡边应该很喜欢妈妈,所以才会时常在妈妈身边陪伴吧!在妈妈遇到危险时挺身而出,像个小男子汉一样,愿意为妈妈遮蔽风雨,这样温柔的女性,才是渡边君所喜欢的吧!

  这样有名的所谓性爱大师,性启蒙却一点也不惊奇,厕所涂鸦的问答以及杂志就搞定了,其实这也算不上启蒙,基本就是本能吧!所谓命犯桃花这种老梗,也就是随便说说吧!

  还没到看言情小说的年龄,就被吉普女郎,包身女郎躲去了爱情的美好想象,女性原来都是心甘情愿出卖肉体的啊!有了这样最初的印象,自然感受不到女性性格的可爱了,哎,真悲哀!

  加上明显有性格缺陷的初恋女友,一个作到死的天才少女画家,这个死不是虚词,彻底毁了一个纯情少年感受精神恋爱的权利,还不如狠狠地做一次,我想渡边君一定这样后悔过。如此珍视的爱情,却换来如此自私又无法理解的背叛,真是再也不相信爱情了,女人真是可怕的动物。

  后来遇到的女房客,以及大学时期堕落遇到的女人,无一幸免,再没有哪个女人能突出重围表现出爱的纯粹了。

  这样看来,性爱大师其实是很可怜的,得不到最纯洁的爱情,只有渴求性了。

  [ 终于还是走上了这条路啊 ]

  课堂上那些赞不绝口的短歌,谁知道竟是童年时玩的纸牌游戏激发的灵感,日后的文学大家,谁知道竟是中学老师几句评语就成就了的。弃医从文也只是因为受到了摩西奶奶的鼓励。有时候,太过刻意的生活,反而得不到成就,恰恰是不经意,却柳成荫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可惜大多数人被磨掉了兴趣,只剩下特长了。而渡边君是幸运的。其实,仔细想想,渡边做文学创作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经历以及无法抒发的情感,总要有地方宣泄才行我隐约能够猜到他的写作内容了,创作大多来源于生活嘛。

  坚持10000小时就能成功,渡边君坚持在京都报文学科的时候,应该也没这么想,京都绚烂的樱花令人神往,在离梦想最近的地方也越容易放弃,所以他还是回去学医了。

  这么想来,人生真是妙趣横生啊!又确定又迷离。确定是冥冥中你总会去到你本来要去的地方,走上本来属于你的路,迷离是你永远辨别不出什么才是自己该坚持的,是属于自己的。

  渡边君,做了小说家,真好!

  感觉传记戛然而止了,总觉得大学之后才是人生真正的开始,可是,渡边君只写到大学,我想,后面再多的人生都隐藏在了小说里了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