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过,一场生活》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不过,一场生活》读后感10篇

2018-06-09 20:2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不过,一场生活》读后感10篇

  《不过,一场生活》是一本由阿Sam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8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不过,一场生活》读后感(一):特别好看,买了sam所有的书!

  其实特别不想矫情地说书中那一段关于热干面的描写打动了我,但事实是,那字字句句的确打动了我,因为我也是湖北人啊。父母所在故乡临近武汉,从小学高中每一天早上捧着一碗热干面走在上学路上的记忆,那大概是湖北人之外无法体会到的特别情结

  大学离开家往西南走,在成都,有年暑假买了3天的船票顺着长江一路向下。现在想起来都是特别美好的记忆。当时也没有太注意码头上的离愁别绪,倒是长江沿途的风景历历在目,即便自小就在武汉码头玩耍过,也没有真正从这里上过船,只是看了太多船只往来,然后消失。

  阿sam最能让同是湖北人的我感动地方是他说故事平淡,就像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情感起伏和喜怒哀乐。他从不强迫你去明白了解生活的意义,也不去告诉你人们都在说的所谓的成功,好像那都是最不重要事情。他只告诉你今天阳光很好,下雨也不错,喝杯咖啡,做一餐饭都是生活最真实样子,你就去感受便好了。

  在到处都是鸡汤书店里,你真的不能错过

  《不过,一场生活》读后感(二):我们都是孤独的旅行者--【不过,一场生活】

  文|北北笑

  小说里的两个人,相遇后即使不能有一个完美结局,也注定会暗藏迂回,直至荡气回肠。但生活从来不像文艺作品,它不遵循期望,也不墨守成规人人欢喜的大团圆更是吝于施舍,欣喜中经常掺杂着小遗憾。生活也总会不经意时候,给你点儿别的什么,叫你不至过分失望,并一直期待着。

  01

  我们一生会遇到很多人,但大都只是一面之缘的友谊可能未来我们还会再遇到,也可能再也遇不到。

  面对不熟悉的人,我们总会有一种想要倾诉欲望交换着彼此的故事。因为不熟悉,所以说出自己秘密也无妨,分开后大家就是毫无交集陌生人

  即便是朋友,也很难会一直陪伴着你,有些友谊常常在半路便走丢了,时间再久一点,连记忆也丢了。

  阿sam和家骏在武汉开往上海的船上相识,他们像老朋友一见如故,下船后两人再没见过面,偶尔给对方邮件诉说各自的生活。

  家骏后来爱上的女孩,曾和他们一起乘船去上海,就在阿sam和家骏相识的那艘船上。这世间缘分真的很奇妙,我们总在人山人海中相遇,相识,告别,如此循环...直到缘分消失。

  十月我和堂妹在成都,有一天晚上去吃火锅时,我们认识了隔壁桌的三个年轻人,第二天下午我在青城山上又遇到了他们,大家彼此笑着打招呼,挥手说再见,然后我就真的没再遇到他们了。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阿sam没再收到家骏的邮件,他猜想家骏在忙于生活。某天阿sam在好友家喝酒,拿报纸食物残渣时,无意中看到报纸上的一则新闻 “杭州一对情侣自驾游车祸身亡,女子已怀孕3个月”。阿sam流着眼泪,盯着报纸新闻右下角上熟悉的照片,那是家骏和他的妻子

  人世间机缘巧合皆是注定,相遇别离似乎早已安排好,我们有机会选择出生和上船的时间,却没有机会选择死亡的时间。

  02

  熟悉的味道会让人感觉暖和安定,就像是你遇到一个远方的老友

  味道,会帮我们记录下某些人,某些场景心情,就像听到一首歌时会想起某个人,某本书。念书时离家太久,我们总是想念妈妈的味道,妈妈做的饭菜,妈妈洗干净叠好的衣服,那是一种夹杂着爱和阳光的味道。

  味觉是一个很好的记忆提醒器,闻到特定的味道你就会想起某些人某些事,有时候这是影像无法完成的,很奇妙。喜欢一个人时,连对方身上散发出来的洗发水味儿都觉得好闻。分手后,在大街上偶尔闻到同样的味道,总会停住脚步,想起某些过去。

  每座城市也都有着让我们熟悉的味道,随时随地跟在我们周围,熟悉的餐厅咖啡馆,小酒馆,有猫有狗。当我们在陌生的城市里,闻到熟悉的味道,心里也会莫名地冒出一种安定感,那是我们自己体内的生理神经系统传达的。

  每一种自己熟悉的味道就是一段记忆,不管时隔多久,它都还在。就像春南和林分开很多年后,他仍然记得当初那一碗饺子的味道,林煮给他吃的饺子。

  03

  一座城市,一段感情,一个人。

  一座城市,不论大小,只要缺少心里的那个人,就会是空的,像鬼城,会让人受不了

  年轻时总会爱过几个人,20岁之前,如果你爱上一个人,哪怕地球即将毁灭你也想要得到,那股勇气每个人都拥有过,阿sam笔下的春南和林尧天便是如此。

  春南15岁那年,独自一人去南方看海,在路上他遇见了林,并爱上了她,15岁的春南很单纯,他的爱也很单纯。当他第二次去南方找林时,看到林已嫁做人妇,已经怀有身孕,他转身默默地离开了那个南方小镇

  林尧天和张澜,两个世界的人,在小镇的烧烤摊上相遇了。我相信他们之间是有过爱情的,只是太过短暂,也许是时间不对,人不对,谁知道呢。

  生活是短暂的停留,相识的人一直在告别。地铁口卖煎饼果子的女孩,也曾有过短暂的爱情,一个月,或者两个月。他与她意外相遇又戛然而止,似乎从来没有期待也没有失望。

  我们什么时候学会了“告别”?忘了。 “再见”倒是经常说起,“告别”似乎都放在了心里。

  04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有些景只能一个人看,有些心境只能一个人体悟。

  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就会失去生命灵性,而旅行只不过是想要逃离自己生活的城市的借口罢了,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利用陌生的环境和人,来重新观察自己。

  阿sam的这本书有一半在写他的旅行,在日本夜晚的樱花树下跟朋友喝酒,在布达佩斯的河岸餐厅听着悠扬的提琴声,享用美味晚餐,在圣托里尼看日落,在澳大利亚的森林里住树屋...

  阿sam的旅行中,有好朋友作伴,偶尔也有临时找的旅伴,他在书中提到:好的旅伴对旅行至关重要,坏的旅伴可能会毁掉整个旅行。

  旅行的意义更多的是表达一种生活方式,透过这种生活方式,潜移默化改变着我们当下活着的状态,越来越靠近心的方向

  阿sam喜欢在旅途中做饭,做给自己吃,或者做给朋友吃。在陌生的城市,他像当地的居民一样去生活,真正地去享受旅行,而不是一味的为了捕捉景色去奔波。

  提到旅行,大部分人总习惯先做攻略,按照别人推荐路线走,看别人看过的风景,但我们多半会失望,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旅行都会把最美的那一面来告诉你,就像买家秀,这会提高我们的期望值,但到了现场一看,未必就是真实的样子。比如有人拍出了高山巍峨,你到了以后才发现不过是个小土丘。

  在我看来,旅行应该是生活的一次换挡,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各种压力而带来的快节奏,在旅行生活中就应该经常提醒自己:慢一点,再慢一点。慢下来,一个人才会真正体会景色,才会有机会反省自己。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偶尔的独自旅行,一路上可以抛下很多,也会收获很多。我最大的感受是,在旅行中可以纠正自己心中的偏见,对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或是一些人。

  仓央嘉措曾说,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还没等到你,只有独自远行。生活也好,旅行也罢,我们都要学会享受孤独,因为我们都是孤独的旅行者。

  END

  我是北北笑,用有趣文字分享有趣的生活。

  谢谢喜欢我的文字。

  《不过,一场生活》读后感(三):旅行是偷来的幸福

  多年前的一本《去,你的旅行》完成的不仅仅是阿Sam一个人的旅途梦想,也开启了太多人的旅途记忆,在他文字展现画面之中,很多人摊开了属于自己的旅行地图按图索骥的去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旅行记忆。而在新书《不过一场生活》之中,阿Sam减少了那些美好却与奔波关联不清的旅行,想要探寻一种更为安稳自在的生活。

  在这本新书之中阿Sam完成了对自己小世界的探寻,将文字的触角伸向了更为广阔的世界,他用自己对于生活的那份敏感热爱,记录着那些到过的地方,遇到的人,经历的事,用一种旁观者心态,将一切变成文字、照片,勾勒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让你在看到自己的同时,又会有一种别样开阔体验,就像阿Sam给人的感觉一样,无法用简单摄影师,旅行家等等标签给他冠以怎样的称呼,在人们习惯的定义中,他总会试着去探索一种新的可能,让一切看起来都变得不一样。

  现在的阿Sam开始试着将旅行与生活分离,将旅行看做是一种“偷来的幸福”,最终“还是要回来面对工作和压力”。“稳定”对阿Sam来说,“是一种成长”,因为“不再需要担心孤独、金钱以及名利”。不论是那些路上曾经精彩风景,还是如今安定地阅读、写字、聚会,于他而言,“不过,一场生活”。

  “生活会让你越来越稳定。一个人会有成长和重新分析,会工作稳定、会有家庭等等。旅行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只是减少了这个部分,不是说完全不去了,而是会考虑更多,比如用更舒适的方式旅行。年纪越大,就越希望稳定和舒适。当然,穷也有穷的时候的快乐,所以很多事是跟着自己的收入阅历去改变的。我觉得这是心理上的一个成长过程。”

  “旅途回来你还是要面对工作和压力,很多人旅行回来没了工作的动力,但是我还好,因为旅行花了很多钱,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所以旅行只是一个调剂品,是偷来的幸福,你不可能一直生活在那里。对我来说,旅行过程其实也还是在工作,只是工作的地点可能在海边,在不同城市。”

  “钱不是不去旅行的理由。如果真的爱旅行的话,你可以做个旅行基金,每月哪怕只存50到100,半年或一年后,已经够买机票了。不要有太多顾虑,比如英文不好之类,想那么多其实是给自己的旅行增加门槛。另外,对旅行的期望值可以放得低一些。”

  “生活是我们什么时候都要去面对的。就像我新书《不过,一场生活》里说的,平时大家的一些不如意或者一些得不到,在生活中本身就是存在的,我们无法逃避,只能去面对。好好生活,是珍惜当下的一种最好方式。”

  othing&Sam

  othing:现如今旅行在你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Sam:旅行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已经尽量减少旅行的部分,但是旅行本身没有什么不好,只是我不爱被叫做旅行达人什么的,我也不写攻略对你的未来旅行建议不多,最多只能是告诉你路途是什么眼的,我想以旅行的方式生活,不是在旅途里走马观花,而是真的生活在那里,哪怕只有几天。

  othing:是什么契机开始决定创作一些小说的?

  Sam:因为生活是一直存在的,所以对我而言我想把我的成长写在一本书里,但是它并不是一本自传,只是想把生活变成一本书。并且我觉得是自己胆子大了,时间的沉淀以及两本书的基础,我觉得可以开始写一写自己想要的故事,还一个是因为这些故事里,其实都有我自己

  othing:你觉得自己现在处在一个什么状态之下?

  Sam:我们小时候其实是生活在一个物质并不算丰富的世界里,我们在那样的世界里长大,我们活到一定的才知道自己到底在活什么甚至还是不清楚,自我解刨其实是自己给自己治病,知道自己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说到底是生活,生活教会了你一切,有时候你自己不承认而已,而对自我的解刨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很艰难,但是结果并没有那么看重。

  othing:如何才能过上像你这种财务自由时间的自由的生活

  Sam: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你真的有没有想要去旅行和做自己,在很多平衡的过程里我们往往选择了金钱带来的美好,拥有财富并不是生命坏事,只是你注定会失去旅途和自由,同时大量的消费品会让你的财务受到阻挠,也是无法存钱的原因之一吧。

  othing:怎么看待“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

  Sam:旅途并不能改变你太多的东西,哪怕有所改变,也只能是细微的。你不可能通过一次旅行治疗好你分手的伤痛,或者让你的工作变得特别好。依赖旅行这个调剂品给你带来太大改变,其实是很难的。我不是特别支持年轻人辞职之类的去旅行。当然每个人生活不一样,我觉得你可以去体验短暂几天的旅行,不是在旅途里走马观花,而是真的生活在那里,哪怕只有几天。但是长期不顾一切去玩是很不负责任的表现,因为你还有你爱的人,你的家人,还有很多其他在关注你的人。

  更多内容可关注公关微信账号:everythingallk 转载请豆油联系并署名

  《不过,一场生活》读后感(四):声音的享受、淡淡的深情 -----《不过,一次生活》书评

  阿sam的书是第一次读。第一眼非常喜欢那丰富的色彩和漂亮的图片。而书的内容都是旅游和人生故事,所以这是一本消遣的书,不是严肃的学术书。

  本书色彩丰富绝非虚言,书中有很多漂亮的照片,来自世界各地的风景,很类似韩国诗人崔甲秀的诗集,不过可能诗歌的发散性更强,所以那本诗集似乎图片与文字的联系更强一些,而本书的图片与文字就联系松散一些,本书写的多是故事加上人生感悟,类似散文。不过体裁神马的最没意思了,按照那个标准来写文章,最后还能有趣吗?

  刚读本书的时候,还不熟悉作者,所以有点抓不住作者的思路。比如有一个故事是将萍水相逢的朋友,见过一面之后就仅仅鱼雁传信。他们的通信不过三四封,也没有特别深聊,然后就在一份报纸上看到一则车祸报道,而那个通信的朋友和女友双双遇难--他们正准备幸福平淡地度过一生。我很不理解的是,报道没提死者姓名,仅凭一张照片怎么断定就是那个朋友呢?作者对于朋友的死感概了半天,却没有去杭州看看到底朋友死没死,没有确认一下。从萍水相逢的交情,似无必要,但是那么感概,好像交情还挺深的。这一段挺怪异。

  不过后来明白了作者的风格。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书,倒不如说是一道大餐,一道声音的大餐--作者是播音员,你要在读书的同时自动配备阅读的声音,这书读得才有意思了。句子都不是特别长的句子,不会让你倒不过来气儿,而且往往还悄悄地押韵,读起来很有嚼劲儿。以前读过小北的一本书,那本书的情绪化比这本书强,但是播音化的程度比这本书也更强,不知道为什么,给我的感觉那本书的故事性也更强。但是本书的长处在于大量的图片弥补了情绪化不足的问题,声音和颜色一起构成享受的大餐。小北的书如果是用情绪化推动人,阿sam的书就是用享受来收买人心,也挺好的,世界已经很残酷了,享受一下挺好。

  再有就是一些用词令人奇怪。比如“窝心”,我印象里似乎是不舒服的感觉,但是书中似乎是“贴心”的意思,文字的变化就这样在自己眼前发生,有种很怪的感觉。另外对作者印象比较深的一些如下:作者喜欢藏蓝色,天空和大海在作者的眼中都是藏蓝色的,作者似乎在努力感受一些感觉。好像口重的人偏偏生活在没盐的地区,生活平淡的人总想生活有些波澜。

  书中所用的照片一概似乎在处理中加上了暗色,以增加图片厚重的感觉。比如明明是晴天,风朗气清的风景,也处理的色块分明,背景发暗。我的感觉似乎是为了平衡文字的清淡平和。就作者人生经历而言,所有的故事都是那种没有大波澜的故事,所以如果把这本书看成菜肴,作者就是厨师,食材是这本书的文字,已经味道不重了,那么作为菜肴另一成分的照片就应该有些冲击力。

  《不过,一场生活》读后感(五):旅行以外的旅行

  到目前为止,这已经是阿SAM出版的第三本书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本书已经不能被归纳为旅行类书籍。就像书名《不过,一场生活》,这本书更多想诠释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从生活中发现生活,从旅行之外回到旅行。这跟近年来阿SAM的生活状态倒是有些贴合,这个游猎于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行吟“摄”人,终于以一个“生活家”的姿态重现出现在读者的面前。

  知道阿SAM已经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博客刚刚火热,甚至好多人还在玩MSN SPACE,新浪博客方兴未艾,那时候所谓的网络红人并不多,读图时代刚刚起步。阿SAM就是其中一个耀眼的新星,那时候他就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网友呈现出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一直以为阿SAM是个摄影师,后来知道他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在做一本杂志,一本我不曾去接触过的杂志,但却受众颇广。方才明白,他的博客为何那样精致,精致到如同一本经无数人的心血日夜打磨细心雕琢出来的有声图文杂志。

  《不过,一场生活》与以往两本书不同之处就在于,阿SAM已经不拘泥于写旅行,在这个旅行文本已经泛滥的年代,再提笔写关于旅行的一切,都似乎不符合阿SAM的设想。而“生活”却恰如其分地定义出他这些年来的行迹,像一场谈不完的恋爱,像走不完的路,像回不去的过往,在书中娓娓轻诉。

  《家骏的船》是我最喜欢的一篇,如同一部王家卫巅峰时期的文艺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充满镜头感的语言。九十年代的通信,两千年后的邮件,一场偶遇,一些淡淡的惦念,一种意料不到的结局。也许,这就是人生,虽然残酷了一些。可又有谁敢否认,你的生命中没有过这样那样的意外。我们以为,那些曾经相融以沫的人,看不见,便在某一处安好,互度平生。却不知,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斯人早已远去,阴阳两隔。

  《他在春天那一边,你的秋天刚落叶》是我最期待的一篇,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朋友叫春南,也是这篇文章里主人公名字的由来。这篇相对有些长的文章里,讲述一个叫春南的大学生与一个大他五六岁的女子林,他们一起去她的家乡旅行,那时候的春南还很年轻,但却深深懂得了什么叫做爱。林经常听莫文蔚的歌,听她悲凉地唱:你还记得吗,记忆的炎夏……我们学会许多说法来掩饰不碰的伤疤。我们每个人都有伤,只不过,有些伤可以轻易痊合,有些伤只会在深夜隐隐作痛。春南认定了那是一次疗伤之旅,然后因为林的出现,他相信了爱情。结局还算令人满意,他们最终到了一起。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你遇见了自己喜欢的人,却得不到。大团圆的结局,多少让前面有些伤感的铺垫有了好的回应,就像一杯茶喝到最后有了回甘,就值了。

  阿SAM写上个世纪的有一段时期,大家以通信交友,这也许是时下年轻人所不能理解的,但那个时候,交笔友和现在交网友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那种写信时的笃定和盼信时的等待之情,是永远也不可能有了。

  在书中,阿SAM多次提到上海,那个他生活了近十年的城市,那里有他的事业,也有过他的爱情。当然,他也提到江城武汉,那个他要坐绿皮火车慢悠悠来回的地方,那里是他求学之地,也是他取回第一件重要礼物的地方。人这一辈子,会留下许多足迹,会认识很多人。而最初起步的地方,和扎根落脚的地方,却是最令人怀念的。因为那里住着另一个自己,无论你留下还是离开,你都在那里,你的口吻,你的气息,你起床伸的懒腰,你吃方便面留下的味道,都在那里。就像旅行,其实旅行之外,还有一种旅行,这种旅行,驻扎在心里,不用说出口,一个眼神,一声快门,便有无数的画面在那里流动,慢慢地,他们便形成了文字,我们叫它故事,也有人称之为传说。

  《不过,一场生活》读后感(六):生活,是真实的存在(《不过,一场生活》序)

  2011年,大家对微博的新鲜劲儿还没过去,用社交网络刊登寻人启事也正方兴未艾,我看到一个叫作“10号线金台夕照”的微博,说他在地铁上遇到一个女孩儿,正在读艾茵·兰德的《源头》,两人聊了两句,但没有留下联系方式,他想认识她。

  对平时还算喜欢读上一两本书的人而言,这样的集体事件总归让人激动,文艺本身已具备了打动人的基础,何况它背后可能还连着一段未知的浪漫。于是大家纷纷煽风点火般转发并祝福着,没过多久,男孩儿说那女孩儿找到了,但她已有了男友,故事便这么戛然而止,大众的热情很快又投入到接下来一段又一段的集体事件当中。而那个微博依然留在我的关注名单内,几个月又过去,他说他因为这事儿认识了另外一个姑娘,她成了他女友。

  如果是一本小说,两个人的相遇即使不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但也注定暗藏迂回,直至荡气回肠。但生活从来不像文艺作品,它不遵循期望,也不墨守成规,人人欢喜的大团圆更是吝于施舍,但它又总在不经意的时候给你点儿别的什么,叫你不至过分失望。在这个夏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我拿到阿Sam新书的手稿,看着看着,突然想起这个几年前差点儿成为故事的故事。此时手稿正存在我手中的Kindle里,而我站在10号线上,沿着每天上下班固定的轨迹,车门开合,面无表情的人们熙来攘往,我在想他们中的谁会向谁搭讪,谁则不会。

  那些生活中没能成为故事的故事,被放进阿Sam的这本新书《不过,一场生活》,成了另外一种对生活的解读。除了过去在他文字中惯常见到的,他与他的朋友之外,第一次,我在他的书中看到了更多人的面孔。这些面孔之下的人身份清晰、个性明确,好像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某个片段或是场景,又好像从未存在过,或许因为他们便是生活本身。他们彼此邂逅,再相互交错,成长的背景决定了他们的选择,阿Sam此次成功扮演起一个记录者的角色,甚至把自己也当作他们中的一分子,将某些只属于自己的经历与选择一并和盘托出。

  长久以来,习惯于引导或制造潮流的媒体,总是在强调生活方式,而不是生活本身。每个人的家中似乎都有一只按照标准格式打包好的行李箱,里头的洗漱包、运动鞋、照相机永远固定在那么几个品牌上,摊开来精美得如同海报,合上去便是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媒体享受于描述并放大这样的状态,却很少追究其前因后果,但事实上,那永远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的生活往往带着随机、遗憾、错过,然后又总是免不了期待。在阿Sam写下的故事中,我看到了他媒体人之外,以写作者的姿态还原那些有别于生活方式的,生活本身的面貌,不仅仅是一次终将回到起点的旅行,更是我们出发的初衷,以及看过风景之后,心里所发生过的某种细微的改变。这不见得是一种讨好的写作方式,但我却由衷喜欢这种态度上的真实。他有他的记忆,然后,他又让你与我想起了我们自己,甚至别人的独家记忆。就像地铁上的某次邂逅,不一定有期待中的美好,也不见得比看到的糟糕,它们就这么真实地存在着。

  《不过,一场生活》读后感(七):趁此身未老去你的旅行

  旅行的乐趣是什么,就是即使到了几乎一无所知的地方,那里也必定有耀眼之处,而自己要亲自将这些光芒一个个拾起、收集起来。——by松浦弥太郎

  收到快递的时候,我正在看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被谢娜和那几个嘉宾逗得闹心。拆开包裹,拍照片发微博上传朋友圈后,从那篇序《爱,不散,不见》开始,立马潜入安静里,舍不得出来。不知道节目什么时候结束的,也不知道舍友什么时候关掉电视回房间的,直到手里的书翻到最后一页,读完最后一个字。深圳像我们宿舍这样的住房楼与楼之间排得很紧密,我站在窗边,望隔壁的楼房,触手可及的只剩一片黑暗。关了灯,怕拖鞋的拖沓吵醒熟睡的舍友,只好光着脚丫进房间,蹑手蹑脚爬上自己的床。

  这几年,关于旅行的书各式各样的蹿红,一不小心就会买到一本流水账,毫无意义。若不是光顾阿sam的午夜场博客很久很久,大概不会花钱去买任何一本旅行书吧。其实他的书找不到任何与攻略相关的知识,但我记得2013年第一次去香港的前一晚,我还是像查攻略那样翻箱倒柜找出那本《去,你的旅行》,看了一遍那篇八达通的故事。还依稀记得,第一本书里他提到和苏是怎么相识,在一起,分手。虽然他说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看书的时候我还是有些隐隐的心疼这段爱情。如果我没记错第二本书里他有那么简单的一句还是两句说,和苏重新开始了。还是我内心太期待这样的结局,所以才强加到根本没这样写过的书里呢?我真的记不清了,也不想再去查书找真相,我想把我知道的故事停留在这个印象里,就当是自己的故事吧。

  真庆幸,新书里他没有写任何关于自己的爱情来帮我解答,却写了许多别人的爱情。特别喜欢前半部分看似小说的风格。对一些景和美食的描述后,嵌入和这些发生联系的故事,任何事物都是因为有了故事,才更有味道,更加迷人。不过,后半部分回归旅途的描写也很精彩。喜欢阿sam的书就是因为,他的旅行从离不开人。不管是写朋友、恋人还是路上遇到的陌生人,让哪怕一个人的冒险都变得热血沸腾起来。

  我想要说一说那篇通讯不发达的时代《失联,但不曾遗失爱》,这是把我带回到童年记忆的一次催眠,是内疚。我读一年级的时候,弟弟才满一岁。爸爸在离家很远的工地采矿,那时候就连bp机都还没有。如果有急事,我们就要去小卖部花5毛钱打给条件稍好的叔叔家,然后婶婶会联系上叔叔再让爸爸回电话到小卖部,接一通电话也得再花上5毛钱。有一次弟弟生病了,妈妈给了我1块钱让我中午放学的时候给叔叔家打电话。我以前就有写过,我小时候是接近自闭的自卑,我就在小卖部站了一个中午,始终拨不下一个号码,也不敢回家。直到上学时间,我又立马回学校了。晚上回家是怎么被收拾的就不记得了。现在想起这段,眼泪忍不住的掉。实在不敢问妈妈,当时是有多着急和多担心。不光是着急有没有联系上爸爸,担心弟弟的健康,还要担心我怎么没回家。谢谢sam,让我又一次更深的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和辛苦。

  提到“午夜场”这个词,人们都会联想到夜店和狂欢。而阿Sam的午夜场,就如《深夜食堂》那般温暖,让人不再饥饿也不寒冷了。还没出书之前,他的博客就是我的睡前故事。

  旅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每个人都有那么一个让自己出发的理由。有人因为失恋开始第一次的远行;有人有钱任性,想去哪儿去哪儿;有人为了一张去往远方的机票,省下一年的零花钱。还有毕业旅行,家庭旅行,旅行结婚等各种主题的旅行。当然,还要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我,想要去到世界各个角落,探寻不一样的美感,与陌生人微笑,吃独特的美食。不想要戒掉爱旅行的这个习惯。

  所以,趁此身未老,去你的旅行吧。因为,这,不过,一场生活。

  《不过,一场生活》读后感(八):生活是一种态度

  这是阿sam的第三本书,第一本看的是《趁,此身为老》。那段日子辞职在家看了好多好多的书,记得的也只是他的文字。这个同是湖北的大男孩,同在大木桥住过的大男孩,是那样的热爱生活,是那样的执着于自己喜爱的东西。

  等了好久才等到这本书,有时候深夜总会收到微信推送的文字,那次深夜看完文字回复了。只记得他说,下雨了,小猫咪要快快跑回家哦。那一刻觉得这个城市有这样的一个人在也挺好的。

  用自己的积蓄,去自己想要去的地方。用自己的眼睛看能入眼的风景,和谈的来的好友举杯,这样的生活有人在过,而这个人就是阿sam,不算旅行的书,也不算故事。

  一种生活态度

  《不过,一场生活》读后感(九):不过,一场生活

  1.旅行的意义更多的是表达一种生活方式,透过这种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当下活着的状态,越来越靠近心的方向。或许我们曾经夜夜笙歌、胡吃海喝、面色苍白,无力控制体重,被亚健康状态纠缠不休。但在不断地行走中,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美丽风景,让我们慢慢地懂得了对家庭、对友人、对爱人、对生命的责任。于是开始有所节制地生活,善待此生。

  2.仓央嘉措说,那一世,转山转水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还没等到你,只有独自远行。站在三月的纳木错旁,突然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有些景只能一个人看,有些心境只能一个人体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