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日出酒店》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日出酒店》读后感10篇

2018-06-09 20:5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日出酒店》读后感10篇

  《日出酒店》是一本由(英)维多利亚·希斯洛普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5,页数:31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日出酒店》读后感(一):不是爱情故事

  初读这本书,猜测这是关于一个女子爱情故事,及至后来,也依然相信马克斯与阿芙洛狄忒之间一定会产生一段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或许会因为战争,让他们的爱情显得更加凄美,因为战争,他们不得不分离......可能是受之前读的虹影的《绿袖子》的影响

  直到读完,我才确定自己错了,哪有什么爱情?不过是阿芙洛狄忒一个人的爱情罢了。

  从阿芙洛狄忒的角度理解这部小说,它是一个千金女的爱情悲剧故事;

  从马克斯的角度去理解这部小说,它是一个商场上处心积虑编织阴谋与阴谋败落的故事;

  从萨瓦斯的角度来理解这部小说,它是一个男子波澜起伏壮志雄心打拼事业的故事;

  从普通家庭的角度来理解这部小说,它是一个在战争中逃难与生存的故事;

  下面来说说这部小说:

  关于阿芙洛狄忒

  她生来便享有一切的富贵,她的生活也很简单。在家时享受父母宠爱,后来接受父亲安排嫁给了一位有前途丈夫生活中虽然没有爱情,却依然过着优裕的生活,做着最受瞩目的星星。可是丈夫一心忙于事业,无暇顾及自己,阿芙洛狄忒便对丈夫有了怨气,后来便受了马克斯的引诱,做了他的情人。而后来正是因为发现她所谓的爱情不过是个骗局,才让她走向悲剧。到底是谁让她一步一步走向了悲剧呢?

  我们可以说是她父亲,当然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为女儿找了一位暂时一无所有却颇有潜力年轻人,并在事业上给予很大的支持,以为这样女儿就可以继续幸福的生活下去了。可是他重视了自己选的人的能力却忽视了他的其他方面。他能给阿芙洛狄忒物质上的优裕,却无法满足精神上的需求,最后导致她把注意力转向了马克斯。

  她的丈夫在她走向悲剧的路上也做了一个助推者,他从来不关心她,只关注自己的事业,只关注妻子在事业中对自己的帮助,却从来没有关注过她作为一个妻子,内心真正的需求。所以才把她推向了别人。

  当然了,我们也不能完全责任推给别人。说说她自己吧。她在自己的结婚对象选择上,基本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是觉得听从家人的安排,会生活的更容易些。就这样,她只是从依附于父母转向了依附丈夫。而与忙碌的丈夫相比,她的生活除了应酬顾客便没有别的安排。她每天只是花时间在装扮自己上,当然这也是为了应酬的需要,但她更希望得到丈夫的关注,显然并没有,于是她变得无精打采起来。生活也近乎于无意义。后来马克斯正是因为”关注‘她,甚至能知道她用的香水是哪一款,于是很快走进了她的心扉。于是她又一门心思投入到与马克斯的恋情中去。在最后的离乱中,她什么也不关注,只想着马克斯,后来在回去寻找他时一切信仰惨遭破灭,以致走不出来,最后只能年纪轻轻而离世。假使她不把生活的乐趣完全寄托到丈夫、情人的身上,而是自己学会生活(独立的生活):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朋友、有自己打发时间的方式,那么她也许就不会那么轻易迷上马克斯,或者后来在她知道马克斯背叛她之后,她可以转移注意力,慢慢走出来。可是事实上马克斯几乎是她的全部信念,在惨遭背叛后她只能把自己封闭起来,一步步走向衰颓。

  关于两个平凡的家庭

  其实在本书中,更欣赏的是对于伊里尼和埃米内两个家庭的描写。他们一个是希腊家庭,一个土耳其家庭,各自因为一些原因而没有逃出去,留在了被轰炸毁坏的空城里。他们发现了彼此并紧紧相依生存了下去。在一个充斥着灰尘和腐臭的空城里,除了荒凉,便是老鼠横行。就算侥幸偷生,也恐怕是时时被恐怖气氛包围。共同的境遇使两个女人惺惺相惜,两个起初对对方充满敌意男人也能够坐在一起聊天。他们还要有什么冲突呢?在这里,他们就只是简简单单的生命体了,政见、宗教信仰也无所谓冲突。剥离开这些,他们都只是一个个平凡而又渺小的人,只有这最基本的渴望:生存下去。所以于此无关的东西,都是毫无意义的。突然想起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在战争的威胁下,一切的尔虞我诈都是毫无意义的。我们也不再以各种外在的东西去衡量一个人或者与他的关系。我们看到的,就是眼前这个人,原原本本的他自己;而我们的关系也仅仅是相互依存而已,平等的。

  我们也从这两个家庭中看出了生命的坚韧和不屈,尤其两个伟大母亲表现出的伟大品格和她们身上闪现的伟大的人性光辉。他们用坚韧不拔毅力战胜了生命的脆弱,最终熬过了那段不堪回首岁月,看到了新的日出。

  关于成长

  这部小说中有个人,在战争中迅速成长起来,那就是候赛因,即埃米内的儿子。起初,两个家庭在一起的时候,一切他得听马克斯的安排。可是后来,在目睹了阿芙狄洛忒被凌辱后,他因自己没来得及挽救而自责,同时又对马克斯见死不救行为非常困惑气愤,最后在跟踪中发现马克斯既置两家人性命于不顾,又背叛阿芙洛狄忒夫妇的行为后与其较量时,因自卫而将其杀死。这时,保护两家人的重担落在了他身上,他变得勇敢无畏起来,为食物而冒险奔波,后来走投无路便利用阿芙洛狄忒的钻石项链换钱冒险将两家人救出。最后在生活恢复正常努力发展事业赚钱来换回阿芙洛狄忒的项链,只是他并不知道那条项链的重新出现给了阿芙洛狄忒再一次打击。从这场战争中我们发现了候赛因逐渐表现出来的担当和正直。他承担了作为众人希望的职责带领他们一步步走出困境,也完成了自身的成长。

  关于塞浦路斯的希腊族与土耳其族

  这本书中有三个家庭,他们中皆有人在希腊族与土耳其族之间的冲突中牺牲

  阿芙洛狄忒的哥哥在参与两族之间的冲突时丧失生命,给家人尤其是母亲带来巨大伤害,还因此影响了阿芙洛狄忒与母亲之间的关系,她们无法再像普通母女一样亲密无间,而成了最亲近陌生人

  埃米内的儿子阿里也参与了土耳其抵抗组织失去踪迹,她的亲人也在战争中惨遭毒害,这给她带来了巨大的精神打击。

  伊里尼的儿子赫里斯托斯在战争中也下落不明,接着又是马克斯的死亡,差点让这个家庭失去活下去的支柱

  在读这本书之前,并不知道这段历史。后来查了一下,才知道塞浦路斯岛上的希腊族与土耳其族的冲突大有渊源。1570年奥图曼帝国从当时拥有着塞浦路斯岛的威尼斯共和国手中抢下此岛的控制权,开始鼓励土耳其士兵主动携家带眷移民到该地,新进入的土裔移民对于岛上原本的希腊裔居民来说有很强烈的排挤效应,因而种下数百年后分裂状况伏笔。1925年,塞浦路斯成为英国殖民地,在英国统治期间,塞浦路斯岛上的希腊居民一直在讨论与争取回归希腊“祖国”的可能性,甚至组成极端右翼的塞浦路斯斗士国家组织(Ethniki Organosis Kyprion Agoniston,EOKA,成立于1955年)进行地下抗争活动。在EOKA组成后的四年间,他们持续地攻击了许多属于英国的设施目标,而英国当局也以保护土耳其裔居民的理由武力反击。 这样的冲突持续不断,1974年,希腊军人政权在塞浦路斯策动政变,土耳其以此为由出兵......这本书中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发生的。关于两族之间的冲突,我不知道能说什么。但是有冲突就有流血和牺牲,而这样的牺牲,势必给许许多多普通的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像书中的那些父母亲,他们做错了什么,却要去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这样的冲突,到底为他们带来了什么?值得我们思考

  《日出酒店》读后感(二):日出酒店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女主人阿芙洛狄忒是塞普洛斯的女神,可命运却是如此捉弄人,女主人爱上了丈夫萨瓦斯酒店的得力主管马科斯,丈夫萨瓦斯整天沉迷于自己的酒店帝国当中,每天与数字和钱打交道根本无暇顾及妻子阿芙洛狄忒,此时此刻的马科斯是一位内心自私贪婪外表风度偏偏的伪男子,马科斯的初心是想利用阿芙洛狄忒得到自己应得的,没曾想两人爱的无法自拔,爱的如此盲目

  土耳其军队入侵塞浦路斯--法马古斯塔城这里的人们不得不弃城而逃,曾经的法马古斯塔城城宁静祥和,日出酒店更是为这里增光添彩,然而萨瓦斯忍痛割爱带着妻子逃离这座爱城,难民流中阿芙洛狄忒黯然的跟在丈夫身边,心却在马科斯身上

  阿芙洛狄忒的过去留在城里,她的故事留在身后,她的爱情在日出酒店生死未卜。马科斯并未按约定去与自己的老板会和而是留在法马古斯塔,他放不下日出酒店保险柜里的荣华富贵,借着战争心存侥幸的弥补自己的利欲熏心

  阿芙洛狄忒变卖珠宝冒着生命危险返回法马古斯塔城只为见心爱的人一面,和他分享孩子喜悦可惜被一群土耳其士兵在日出酒店附近轮奸,更可怕的是躲避在暗中的马科斯冷酷无情并未伸援手,她的世界崩塌了,在返回的路上如行尸走肉般,她的心彻底死了,最后阿芙洛狄忒在英国孤独终老

  整本书最出彩的部分无异于马科斯的母亲伊里妮一家(塞浦路斯人)与邻居埃米内(日出酒店的理发师)一家(土耳其人)因为各自的儿子无法逃离,选择隐匿在这座城市的家中,起初彼此都不知对方存在,从最开始的猜疑不信任,到最后联合起来为了生存而努力,两个家族的两家人,两个父亲母亲惺惺相惜,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马科斯乔治乌一家和侯赛因厄兹坎一家因为战争最后也不得不逃离这座城市,小伊里妮抱着侯赛因舍不得放手,两家人的互赠礼物依依不舍,不禁为之动容,只有马科斯葬于日出酒店体会这座城的历史沧桑变化,两个家族在英国过着普通人的生活,相互珍惜甚是温暖

  伴随着历史变迁故事结束了,这座叫着法马古斯塔的城也会重建,曾经一度风靡的日出酒店已不再,故事里的人终究会远去,一切都将烟消云散,爱情,亲情友情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日出酒店》读后感(三):只有付出人才能幸存

  塞浦路斯这个美丽的海边度假小城在离开英国的统治后经济在复苏,然而由于希腊塞浦路斯人和土耳其塞浦路斯人难以逾越的鸿沟和隔膜,塞浦路斯欣欣向荣景象下是暗流涌动,最终土耳其塞浦路斯人将土耳其人领入了塞浦路斯,然而等待他们的并不是解放,而是所有塞浦路斯人的生活都被毁掉。好人死于动乱,坏人也死于动乱,当国家失去主权,无论什么民族的人都游离失所,备受欺凌,艰苦求生。

  想要索取马科斯爱情的阿芙洛狄忒被残酷现实打破了天真想法,她就像个美丽的宝石,被现实和真相一锤击碎。想要索取金钱的马科斯在想杀掉侯赛因灭口的时候,死在了少年的手上。只想要不停的建造酒店盈利的萨瓦斯也落到了破产的下场。无论平静生活中的上等人民贫困人民都一一被生活击倒,只有一心想要付出的人才能活下去。

  战争会伤害所有人,打破所有的幸福和平静,珍惜眼前的和平吧。维多利亚的书充斥着战争、巨变和挣扎有礼,然而却又包含着新的希望。

  《日出酒店》读后感(四):细节描写大爱

  没有华丽的描写,没有炫技的技巧,细节构建了这个史诗般的传奇故事。维多利亚·希斯洛普是个野心勃勃作家,她不囿于描写男欢女爱,抑或血浓于水的亲情,她的视野所及之处,尽是大爱——不同国家之间的爱,不同民族和族群之间的爱,不同家庭的爱,家庭内部的爱。

  单从主人公名字,便可管中规豹,一瞥这部爱恨交缠的大爱之作。

  日出酒店的女主人公,与爱神“阿芙洛狄忒”同名。阿芙洛狄忒(希腊语:Αφροδίτη;英语;Aphrodite)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爱与美之神。而阿芙洛狄忒的故乡,正是塞浦路斯——故事的发生地。

  在古希腊的神话中,以及在《奥德修记》中,阿芙洛狄忒都是作为一个国色天姿、四处风流的爱与美之女神的面貌出现的。据说,阿芙洛狄忒一到希腊,就被迫嫁给了瘸腿的铁匠之神赫菲斯托斯。但她却不是个忠贞的妻子,和很多神祇育有儿女,包括狄俄尼索斯与阿瑞斯。

  爱与美之神与希腊的渊源,暗合书中的背景——塞浦路斯与希腊之间的政治纷扰;她的风流,正也暗示了女主人公的那段秘恋。

  在塞浦路斯,崇奉阿芙洛狄忒的遗迹到处可见,她代表着这个国家;在《日出酒店》中,女主人公的命运,便也是这个岛国的政治走向。

  只愿爱神庇佑它。

  《日出酒店》读后感(五):这是人性与战争

  对于《岛》的印象仅限于斯皮纳龙格和麻风病,也许是因为当时读的太不走心,只把它当做消遣来看,现在要我评价《岛》,我无话可说

  看这本书的初衷也是为了消遣——期末考试结束,几个晚自习没有了作业纠缠自然要买本书来看。虽然头脑中对希斯洛普没有具体的印象,但还是选择了这本名字就能吸引我的书。

  《日出酒店》,莫名的感觉,也许是朝气,也许是温暖,也许是奢靡。

  对于萨瓦斯,它是希望,是心血,也是辉煌的曾经。一旦有了新目标,日出酒店于他而言只不过是可以交给心腹的一座赚钱机器。

  对于阿芙洛狄忒,它是自由,是证明,也是爱情的归宿。她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价值,也找到了自己眼中真挚的可以为之付出生命的爱情。

  对于马科斯,它是生活,是财富,也是罪恶的源头。他成为了老板的左膀右臂,却因心有怨恨,玩弄了美丽的阿芙;在战乱中背叛了老板,用珠宝换取钱财。

  我想我的思维已经被固定了:小说里的男女主人公一定是大善大美之人,不论其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最终也一定会终成眷属——正义永远能战胜邪恶。

  因此,读书过程中我的脑子不断跳出问号:阿芙怎么这样不关心身边的战乱,只顾享受?马科斯怎么能虚伪地对待阿芙?马科斯怎么能背叛老板?马科斯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阿芙被强奸?马科斯怎么能被金钱所诱惑?……

  如你所见,这些疑问大都是指向马科斯的。

  马科斯,一个彻头彻尾的混蛋。哦,你会说他对家人是真心真意的。没错,他深爱自己的母亲。但是,他为什么要拿两家人的性命来冒险,多次拿阿芙的珠宝来交易?他欺骗了一个纯真女子的感情,并以此为乐。他利用了淳朴的侯赛因一家,为了顾全自家的性命。他背叛了信任他的萨瓦斯,为了金钱。

  偏偏是这样的人,拥有令人痴迷的脸庞和目光,对女人有特殊的诱惑力。多么可怕。

  阿芙洛狄忒是个可怜人。先是被父亲掌控,然后是步入了没有爱情的婚姻,最后是爱上了一个虚情假意的混蛋,并为他付出了一生。她不会想到,她倾尽全力建设的酒店,会带领她一步步走向心的坟墓。

  我想我说的有点多了,可我还没有说到最令我触动的部分——战争。

  书中主要叙述了三个家庭——阿芙洛狄忒一家,马科斯一家和侯赛因一家。而这三个家庭,或者处于不同阶层,或者属于不同种族,却无一例外,因战争受到了巨大创伤。阿芙洛狄忒的哥哥季米特里斯、马科斯的弟弟赫里斯托斯、侯赛因的弟弟阿里,在不同战争中或死亡或失踪,带给各自家庭长久的梦魇。

  战争中三个家庭流离失所,尤其是马科斯和侯赛因,在法马古斯塔不停地迁移,马科斯也死于这个时期;战争后三个家庭皆搬去了英国,远离了家乡,却不曾有一刻忘记自己的梦想——书的最后,伊里妮看到新闻中重建的法马古斯塔,她大喊“这就是我的梦想!”。

  战争,都是可怕的战争。

  在这本书里,我真切地看到了战争,看到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哀伤、流离失所。战争让至亲至爱的人分离,让安居乐业的人民逃离富饶的家乡,让人性的丑恶暴露在硝烟之中。

  书的最后,当老友伊里妮与埃米内重逢,她们的泪水流过饱经磨难的脸庞,我也忍不住流下泪来。

  战争使她们分离,也促使她们走向新生。她们各自的生活有了巨大的变化,一阵悲伤的叙旧后,她们的生活将继续。

  如果问我这本书告诉我什么,我会说,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人性和战争。

  《日出酒店》读后感(六):人性的善与恶

  《日出酒店》以在现代城市法马古斯塔这座旅游胜地的古老城市为故事的发生地,描写了一座城市的悲伤史,两个家庭的幸存史,以及一段纠结一生的错爱。全书对人性的描述与探讨,引人入胜也引人深思。

  灾难降临前的法马古斯塔一片繁荣昌盛,日出酒店这座最豪华的酒店给了普通人一步登天的机会,每日的酒会也为政客和商人提供了更好的交际地点,酒店的车水马龙为老板带来了巨大的满足。可是无法调和的民族矛盾却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日出酒店在灾难前屹立不倒,毫发无损可是与它有关的每一个人,每一段情谊,每一个家庭却分崩离析,往日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的城市也无人可循。

  灾难面前方见人的本性,有人不甘心不放弃依然想着东山再起却忘记了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当一个人的眼中只有成功没有情感,我们应该赞扬他的成功还是痛斥他的无情;有人不顾自己的安危一心只惦念着深爱的人,却不曾想一瞬间便死了心万念俱灰,多情的人最后总是被情所害;有人八面玲珑一表人才,每一个人面前的好人却在私下里做着不可告人的生意,贩卖着一个痴情人对他全部的情谊,人前人后的两个人,哪一个才是真的他只能留给读者自己去选择。

  也许人性的善与恶决定了人生的结局,也许人性的善与恶只是一段虚无。但是每一个人来世上走一遭,人性却决定了我们的行为与处事。从不幻想自己成为一位圣人,只希望大多数有过交集的人会说:‘他是一个好人。’

  《日出酒店》读后感(七):一场浩劫,一场悲,然而生活就是如此,只能面对~

  超爱这种带有政治背景的爱情小说(当然它的主线并非爱情。。。)

  故事发生在地中海东部的塞浦路斯-法马古斯塔,美丽、家境优越的阿芙洛狄特嫁给了年轻有为的萨瓦斯,萨瓦斯借助妻子父母雄厚的经济力量在旅游胜地法马古斯塔建立了一座及其奢华、雄大、辉煌、细腻的高级酒店——“日出酒店”。故事由此展开,丈夫萨瓦斯沉醉于商业的成功与利益,不断的忙碌应酬、筹建更伟大的酒店项目而渐渐冷落了妻子。美丽、优雅、魅力的阿芙洛狄特,由于酒店经营的需要,与曾经非常厌恶或者是嫉妒的酒店经理:马科斯不断接触,马科斯英俊的面容、自信、恰到好处的掌控、非凡的魅力,都被映在了阿芙的眼里,阿芙由此痴迷的爱上了马科斯。书读一半,出轨妻子与酒店经理的错乱爱情,本以为没什么意思了,觉得买错了书。然而故事在此转弯。由于塞浦路斯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希土长久的矛盾,最终爆发了战争。错乱的爱情被分开,马科斯一家为了等待加入EOKA的弟弟而躲藏在家中,战争驱散了绝大部分法马古斯塔人,法马古斯塔成了一座除少量驻扎在此的土耳其士兵以及像马科斯这样或者其它理由留在此的家庭外的一座空城。在此躲避土耳其士兵艰难度日的过程中,发现了同样等待亲人的伊里妮一家,两家人从其踏上了互助、共同躲避土兵的生活,他们躲进了完善、侥幸未遭洗劫、奢华的日出酒店。在经历了如此多的变故,也许人的本性才得到了真正的检验,自私、懦弱、慌张、团结、友爱、生存本性的挣扎,也许其中并不美好,但却显得真实。此时的萨瓦斯夫妇经历了一段苦难后,定居在尼科西亚,萨瓦斯依然沉醉于未来酒店的复苏幻想以及获利狂想,疯狂的借贷筹建,妻子醉心于思念马科斯。书读至此,精彩依在,只是有心无力。变故种种,萨瓦斯、阿芙最终分道扬镳,阿芙看清了那段慌乱爱情的真面目,早早迟暮。马科斯的背叛、虚伪得到应有惩罚。庆幸的是两个家庭最终脱离了战地,过上了幸福平稳的生活。

  日出酒店集结了一个工程师的梦想、见证了一段错乱并不高尚的爱情、庇护了两个家庭避难、惨遭土兵的洗礼。在此动荡、浩大的战争背景下,爱情显得微不足道、亲人的离别显得微不足道、命运的转折显得微不足道、城市的变迁显得微不足道等等,因为这样的故事...太多了!通过一个家庭的命运,认识到战争的影响,而且远远不止这些。士兵在战争中恶劣的人性,可怜受牵连的每一个普通民众、家庭。在这种大背景下,个人、家庭的命运显得微乎其微,却又着实的深深影响改变生活的走向,然而在此战争中所获得利益与这些苦难相比,又能有多少分量呢?

  《日出酒店》读后感(八):战争、文学与生活

  塞浦路斯,一个地中海东端的岛国,她似乎从来不曾掌控过自己的命运。在她的历史中,出现最多的词汇就是被征服、被统治。

  她曾从属于罗马帝国(以及后来的拜占庭帝国),受到了基督教(东正教)的极大影响。但其他国家也从没有放弃过对她的追求。她的土耳其成分便来源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她长达几百年的统治。这个小小的岛国上居住着希腊和土耳其两族人民的后裔,他们居住在一起,但有着不同的语言,信奉着不同的宗教。

  在近代,随着日不落帝国的兴起,塞浦路斯也变成了英国的殖民地之一。而终于,在1960年,紧跟着二战结束后的殖民地独立浪潮,这个岛国也迎来了独立,揭开了自己历史上新的篇章。

  但正如其它很多新独立的前殖民地国家一样,突然到来的自由只给她的人民带来了短暂的欢呼。权利的真空、各种势力平衡的打破,很快让这个美丽的小岛变得危机四伏。直到有一天,美丽迷人的海滩和极尽奢华的酒店,都再也掩盖不住时局的动荡。这个度假胜地的游客们抛下财物匆匆离去,只留下塞浦路斯人——不论他们属于哪个民族——去默默承受这场灾难。而书中的故事,也由此展开。

  如果你想看的是一个爱情故事,那么不用浪费时间去读这本书了。这本书中根本就没有爱情。谎言、权力、背叛——都藏在爱情的面具下做着自己的买卖。这本书中甚至没有明确的主角——连这个国家都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更何况她的人民?无论是富有的帕帕科斯塔夫妇;还是平凡的、分属不同民族的乔治乌和厄兹坎两家人;甚至是富丽堂皇而又坚不可摧的日出酒店,都不过是历史洪流中的一粒沙,谁都不是主角,谁都只能任凭命运摆布。然而,一花一世界,纷争无尽的历史,就在这一粒粒细沙中变得鲜活、真实起来。

  书中的前半段,作者通过大量生动细致的描写,刻画了每一个人物的性格,也为后面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合理的铺垫。人性是经不住考验的,战乱和失序让每一个人的人格都表现到了极致。繁华日子里能拼能闯的萨瓦斯,此时变得偏执顽固,最终毁掉了自己一手打造的酒店帝国;高贵美丽的阿芙洛狄忒在爱情的渴望和幻灭中丢掉了自我,未老先衰;精明能干的马科斯变成了骗子和窃贼,最终作茧自缚;年轻的侯赛因找到勇气、担起责任,一步步创造起了新的生活;而更多的人,经历了如此多的伤痛与灾难,依旧平凡。如果没有战争与仇恨,他们的善、他们的恶、甚至他们的平凡,都不会是这副模样。不会有善的恶的令人唏嘘的故事,也不会有刻骨铭心不能磨灭的伤疤。

  没有动人的爱情、没有明确的主角,这样的故事也许不符合当今的社会文化口味,但这样的故事也才更显真实,而在我看来,真实的故事最能打动人,也最能引人深思。生活中极少会有很多文学作品里纯粹而完美的爱情,里面或多或少都掺杂着各种各样的因素——欲望、欺瞒、冷漠等等。而书中的这一切,只不过在金钱和权力、战争和混乱的背景下表现到了极致。我们可能更喜欢轻松而美好的故事,不论它们是否显得不切实际,就像好莱坞的电影永远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这样的故事确实会给我们紧张而不完美的生活增加一些色彩,但这种带有麻醉性质的喜欢,并不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生活。正如同人们沉醉在沙滩大海的美丽,和日出酒店的恢宏时,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将会改变他们命运的战争的威胁。

  而另一方面,我们总是把事情看得理想化,认为好的初衷就会带来好的结局,然而现实常不如此。多少殖民地独立后的人们满怀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然而却发现自己陷入了更加混乱而无人出手相助的境地。如同塞浦路斯在千年的被统治之后终于迎来独立的黎明,然而摆脱了英国的统治也就同时丧失了它的保护,一个弱小而不成熟的独立国家在希腊和土耳其人的利益面前立刻被撕得粉碎(英国殖民时期的民族隔离政策也是导致混乱与战争的原因之一,正如同很多其它前殖民地国家一样)。多少人怀着民族平等梦想发起各种运动,最后却发现被投机分子所利用,而丧失了原有的和平,给两个民族都带来沉重的灾难。如同塞浦路斯的希腊族和土耳其族,如同卢旺达的胡图族和图西族。又有多少年轻人怀着一腔热血,期盼着正义的、甚至在他们看来是神圣的战争,但却落得满身创伤甚至丢掉了生命。如同故事中的赫里斯托斯,正是他和像他一样的年轻人“正义”的一腔热血,把这个国家和她的人民推向了灾难的深渊。

  现实并不完美,即便我们有着良好的初衷,也可能会得到失败的结果。我们追求自由,却可能因此丧失自由;我们追求爱情,却可能因此失去自我;我们追求权力,却可能因此一无所有。我们现在远离了战争,所知道的大多只通过新闻报道和无趣的历史材料,但在真实的战争与仇恨中,我们不会拥有这样的“上帝视角”,我们是作为一个个真实的个体来体验这样的痛苦,这也是本书的意义之一,她把战争和普通人的生活联系在了一起,让他们生动、深刻起来。也是在如今这个时局愈发不稳定的世界中,阿列克西耶维奇能得到2015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之一。在政治家的“上帝视角”中,战争是“正义”的,而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战争让很多平凡无奇的幸福变得遥不可及,能称为正义的战争寥寥无几。

  然而人们拥有的最美好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希望,即便是战争的残酷,也不能把希望赶出人们的生活。战争和民族仇恨带给塞浦路斯人的灾难,让我们感慨万千,他们对希望的执着,却也令我们为之动容:不论是两个家庭对他们的孩子——阿里和赫里斯托斯的等待,还是人们在绝望中重建自己生活的勇气与坚毅。生活就是如此复杂,既有善也有恶,更多的是平凡,每个人都不是世界的主角,却又都是自己生活中的主角。没有过多的拥抱和煽情,毕竟那更多地存在于文学和戏剧,而非生活。但全书结尾时,在电视中看到法马古斯塔哨岗被摧毁的一刻,年迈的伊里妮的一句“我的梦想,这就是我的梦”,却是每一个百姓心中无比平凡而真实的期盼。

  《日出酒店》读后感(九):《被缚的阿芙洛狄忒》(《日出酒店》书评)

  看《日出酒店》,很替阿芙洛狄忒悲伤。一个女人,一生中会不会遇到真正的爱情与身世无关,与一切外物无关。

  希斯普洛的《日出酒店》把女主角命名阿芙洛狄忒显然有她的隐喻,阿芙洛狄忒在希腊神话中就是维纳斯,爱与美的化身。人们创造神话,皆是希望神性的光辉能普照人间,借此来实现人间无法到达的愿望,神的原型就是人的原型,神的旨意也是人的旨意,希腊奥林匹斯众神的纠葛也是人本性的纠葛。

  希腊人在创造神话中赋予神无限的可能性,神可以有多重妻子,神和神通婚,神和人也通婚,神生了众多子女,他们之间猜疑,妒忌,掠夺,侵占,结盟,分离,合众。在希腊神话中,诸多战事师出有名,大多因爱而起。希腊神话充满人性最敏感最热烈也最痛苦的欲望。别的宗教皆宣扬道德,苦行,圣洁,空灵,只有在希腊神话中,“一切存在物,不论善恶都被尊崇为神。”

  希斯普洛笔下的阿芙洛狄忒也许就是取自神话中维纳斯的原型。小说中的阿芙洛狄忒精致优雅多金,甚至是人们入住日出酒店这个豪华度假地其中一个因素,她的美,连女人都艳羡。她是酒店老板娘,书中说,人们用珠宝来配饰衣物,而她则用衣物来配饰珠宝,物与物能相配,爱与爱却无法成全。她和马科斯之间她认为的所谓爱其实连情欲都配不上,马科斯自始至终都只是在利用她。马科斯是酒店管理人员,外表英俊迷人,但工于心计,他敏锐地捕捉到阿芙洛狄忒对自己的好感,“利用且享受”着芙洛狄忒的身体,甚至公报私仇,马科斯是阿芙洛狄忒丈夫萨瓦斯手下助手,为报复萨瓦斯对自己福利的不公,马科斯拿阿芙洛狄忒“抵数”,这些都是阿芙洛狄忒至死不知道的秘密。爱情的电光火石令人失去一切理性的觉知。

  阿芙洛狄忒虽然结婚,但婚姻的目的并非出自爱,而是为了逃避死气沉沉的家,她少女般的心思从没真正发酵过,遇到马科斯,到最后爱上他,阿芙洛狄忒陷入一厢情愿的眩晕,并把盲目的冲动当做爱的滋养,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交出去,包括所有珠宝的保管权。

  直到离乱到来,种族冲突升级,战争打乱日常和美。

  希斯普洛的小说都有历史事件作为背景,《日出酒店》也不例外,塞浦路斯是地中海美丽小岛国,度假的天堂。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百年间,这个苦难的国家风云不断。它的美,它的蓝天白云,它仿如混沌初开冉冉升起的万道光芒并不能抚平人内心崎岖的仇恨,希腊和土耳其的种族冲突在迤逦的风光中并没有减弱,相反,希土争端爆发,土耳其人屠城,一夜之间,游客仓皇逃离,平静的生活被打碎。

  被打碎的还有阿芙洛狄忒的琉璃世界。她所谓的爱给她一个重创。战争开始,阿芙洛狄忒和马科斯分离,但在接下来的日子,在战争外围,阿芙洛狄忒认出自己的珠宝,每一件犹如贴身衣物曾为自己量身定制的珠宝,它们一件件流传出来,在那些养尊处优的其他女人身上闪着她早日生活奢华的印记。

  她用父亲留给她最后一套首饰换得一纸通行证回去找马科斯。。。结果悲剧发生。

  一个人,爱不爱另外一个人,这些属己的感情不能被评判。但一个人没有良知,却是万劫不复的禽兽。就在酒店门口,马科斯认出阿芙洛狄忒,就是刚刚被两个土耳其士兵强暴的女人,他看着这个昔日的爱人被拖出城去丢掉。。。在战争中,金钱意味着活着的可能性,如果马科斯肯出手相助,阿芙洛狄忒就能用自己的珠宝换来半刻自由。。。

  爱是一场祭奠,我把自己放在祭坛,全身心奉献给你,但你无动于衷。这种对生命个体的无能为力即便是神也无法解决,包括爱与美的化身维纳斯,在传说中,她自己的爱情也充满坎坷和不如意:她爱上一个美少年厄杜尼斯,厄杜尼斯对她却不屑一顾。神话故事的魅力在于其表面的光怪离奇,内里却暗喻人性,神的不可能,同样也是人的不可能,但人用艺术再创神话,在不可能之上寄予厚望,艺术的形式就是人在悲剧中升腾出来的希望的反照。阿芙洛狄忒和维纳斯同名,命运相同,但维纳斯在不爱中升华为爱的化身,生下小丘比特,从此被射中的人便爱意滋生。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高度赞扬希腊神话,说它是“生命的宗教”。因为真正的生命充满不堪挫败和不完美。

  真正的生命也是在不断丧失中修复重建新生,阿芙洛狄忒看不到这一点,受伤的她终身不振,像忠诚她妈妈失去爱子的悲伤一样,她把自己永世锁在悔恨中,战争过后,她的邻居,埃米内的儿子替她赎回她最爱的那套珠宝并在战争期间替天行道杀了马科斯,但这一切,对阿芙洛狄忒来说已毫无意义,她早已心如死灰。曾经的她痛恨母亲的无情,为了祭奠对哥哥的爱对女儿视而不见,就算是她结婚,酒店落成这些大事母亲一样黑衣黑裙,冷漠阴沉,她忽视这个活在眼前的女儿如同她只是一团空气。晚年的她却秉承着母亲的夙性,她穿着母亲的长袍,坐在轮椅,和被碾碎的巨大破碎感共度余生,在生命的深处,阿芙洛狄忒用活着等于死去的惩罚来匹配自己曾经的爱和恨,就像她的母亲用永远的黑暗来囚禁命运的不公。

  世上最大的伤害来自哪里?是不肯放过自己紧攥的拳头。在爱里面不能自拔的人,在恨中也一样,不管是个体的体验还是集体意识,就像种族冲突,家仇国恨,这种宿世情仇照旧是根植在人们心头深深的烙印。

  《日出酒店》拍成电影一定好看,但我想,导演要不要让阿芙洛狄忒回到她的“日出酒店”,在多年以后,在一切物是人非以后,她的背影朝着她的酒店,日出的晨曦依然照耀着世间万物,风吹起她曾经秀美的长发,海水轻声拍岸,沙滩依旧细软。爱,不能让人重生,但恨,同样是活过深刻的佐证。

  《日出酒店》

  【英】维多利亚.希斯洛普 著

  刘勇军 译

  海口出版社

  2015年3月第一版

  定价:39.5

  《日出酒店》读后感(十):来来来,你们告诉我,这种生活有谁不想过

  维婶的书每一本都在进步。大名鼎鼎、号称卖了100万的《岛》,单说故事倒是很好的,只是作为处女作,当然就有些羞涩慌张的处女痕迹啦。维婶大概因为第一次写小说,又凭一己之力幻想出这么一个庞大的故事,情绪和细节饱满得纸上都堆不下,翻开书就溢出来了。

  后来的作品我最喜欢的是《回归》,对于弗拉明戈舞蹈的描述激动人心,女主的爱情在战争烟火的映衬下,更是令人心碎。《线》有一种纤巧的秀美。《小镇的甜品屋》么,有几篇也很不错。顺便说一句,我还在《甜品屋》的微博活动上抽中一包糖,那糖是真心好吃。

  《日出酒店》最大的亮点是在酒店里避难的那一段。可能各种恩怨情仇看得多了,书里的私情我倒没什么感觉,反而是避难的情节我兴致很高地看了三遍。想想看:整个城市都空了,每条街巷都有重兵把守,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一座重门深锁的豪华大酒店,食物丰沛,有游泳池、花圃、巨大的前厅;有500个房间可以捉迷藏;作为城市最高建筑,有绝对安全空阔的楼顶可以吹风晒太阳;每间屋子里都有客人匆忙撤退留下的物件可以寻宝;巷道里的大兵装模作样地端着枪巡视,浑然不知有人舒舒服服地躺在窗边笑着看他;最重要的是——不用上班,每天睡到自然醒而且没有罪恶感!

  来来来,你们告诉我,这种生活有谁不想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