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疯狂的投资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疯狂的投资的读后感10篇

2018-06-14 20:4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疯狂的投资的读后感10篇

  《疯狂投资》是一本由[美]约翰.S.戈登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裸脊锁线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8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疯狂的投资》读后感(一):臣妾做不到啊!

  这本书是1月11日的飞机上读完的,飞机上读书静不下心来,而且减肥也严重影响着读书的效率以及效果

  这本书应该很好地诠释了罗胖的一句话“成大事者不纠结”,看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臣妾做不到啊!”,请备述之:

  在已然疯狂的原始提案基础之上,提出更“疯狂”地提案,做不到。

  失败N次,爬起来N+1次。

  从普遍唱衰的论调当中找到可以介入的机会,从不可能创造可能。

  以上“做不到”排名不分先后,做不到就是做不到,40-45岁时能不能做到不知道,先立此存照吧:做到了,则证明自己否定自己的勇气,哈皮;没做到,则证明自己有认清自己的智慧,哈皮too啊。(没办法,天降loser一枚,总得让自己活下去不是?)

  说说自己想要做到的:

  1. 比之以前更有效分析失败原因

  我这一代人是学着历史课本里的各种失败分析成长起来的,其教育结果就是对于失败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是却基本无用。当然还是有一种归因是准确的,那就是失败之后仔细想想性格里的弱点还是被暴露出来,比如刚愎自用

  此外,从书里学了一个大招:事故之后的复盘与质询机制

  2. 凡事请保持记录

  既然要复盘,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书里反复提到的航行日志就是一个好例子,自己年初励志要每天做日课,还是没能坚持啊。

  3. 要冷静

  这一点是希望自己做到,我只能说比之10年前,我冷静多了。可是要和同龄人相比还是汗颜。不过倒是也找到了法门增加阅历。从大学辞职到民办中学任教以来,和上级家长同事各种交道下来,提升了办事能力,比以前是沉着些了。

  4. 万不得已百无聊赖之时,只得依靠运气

  只要努力,生存下去的难度不算太大。如果想要成功,那对不起,还是要找到大风才能起飞。

  5. 思考一些事情的内在逻辑

  竞争催生科技进步->导致竞争的原因是人性->人性中沟通欲望不可阻挡,于是谁能提供更廉价的沟通工具,谁胜出。

  《疯狂的投资》读后感(二):一个跨洋电缆的故事

  A Thread Across The Ocean作者约翰戈登。讲述了一个关于铺设大西洋海底电缆的商业传奇故事。戈登的另一部著作《伟大的博弈》或许更广为人知。我读的中心出版社的译本,译名为《疯狂的投资》,关于这个译名,我就不多说什么了。

  这个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商业的复杂程度不亚于粒子运动宏观存在必然而微观里却是巨大不确定性

  让我们从商业的角度看看在铺设电缆前,主角塞勒斯菲尔德准备了些什么:

  1.天才构想

  事情起源于一个偶然。原蒙特利尔电报公司首席运营官吉斯伯恩计划铺设一条连接圣约翰斯和开普雷的长达400英里的电报线,为此组织了一个350人的团队,修建横跨整个纽芬兰岛的线路。不过,工程开始40英里就因资金耗尽而被迫停止。吉斯伯恩通过介绍联系了我们的主角菲尔德。在一个人类无法居住的荒岛上建设电报线路,且投资巨大,仅仅是为了缩短一天的信息传达时间,这无疑是疯狂的。然而在菲尔德拒绝之后回到书房,当他静静的凝视着地图时,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能穿越大西洋铺设电缆,那越洋通信的时间将不是缩短几天,而是几个星期了。伟大的构想诞生了。

  2.技术背景

  早在1842年,塞缪尔莫尔斯就在研究电报跨水域传输的问题了,两年后他铺设了一条横跨纽约港连接华盛顿到巴尔的摩的水路电缆,并发出了那条著名的电报“上帝造了什么”。菲尔德决定铺设跨洋电缆前写信咨询了两个人。除了莫尔斯,另一个人则是美国前海军上尉,当时美国最顶尖的海洋学家方丹莫里。巧合的是在咨询的同时,莫里正在研究的一项结果显示大西洋底部并不存在向上方运动的洋流。水底的环境平稳很适合修建电缆。

  3.经验丰富管理团队

  菲尔德以他的富有人脉关系迅速召集了几个有影响力的人共同创建了公司来推进这件事。他们包括了,花旗银行的前身城市银行的董事摩西泰勒,经营哈德逊河至巴拿马航线的船王罗伯茨,巴尔的摩俄亥俄铁路公司的创始人库伯,和菲尔德一样在造纸业中发财的怀特。

  4.特许经营权

  纽芬兰议会向新公司颁发了特许执照,授予公司在纽芬兰岛及到达纽芬兰岛的电报线路50年的特许经营权。特许证还保证价值5万英镑(那个时代,一个中产家庭一年的消费大概也就是200英镑)的债券利息,50平方英里的土地,以及另外50平方英里供连接纽芬兰与爱尔兰的电缆时使用

  5.政府支持

  英国政府对此计划表达出了兴趣。当菲尔德拜访了外交大臣克拉伦登伯爵以及财务大臣詹姆斯威尔逊后,得到了官方答复:政府提供船只做所有必须的探测,且政府同意一旦电缆开始运行,将每年支付十四万英镑的使用费,条件是如果美国政府也有类似协议安排,且英国获得信息优先于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这意味着最终路线勘测不需要公司出钱,而且也节省了大型远洋轮船租赁、改装和人员配备的巨大开支

  6.巨额资金

  菲尔德一开始投资了20万美元,按照那个时候汇率计算,这约等于4万英镑。库伯、泰勒、罗伯茨的投入和菲尔德差不多。他们先后在美国、英国等多地进行了多轮数额不小的融资。比如,最初在伦敦发行了350股股票,每股1000英镑,共融资了35万英镑的资金。

  7.强大的技术团队

  除了前面提到的塞缪尔莫尔斯和方丹莫里,菲尔德还找来了磁力电报公司的技术天才查尔斯布莱特。他在19岁时就为曼彻斯特的街巷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电报线路,而且只用了一个晚上。在20岁时,他就拥有了不下24项专利,其中包括了一些我们现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如陶瓷绝缘体。另一名核心人物是和同时代的著名物理学家法拉第、麦克斯韦齐名的科学巨匠,格拉斯哥大学的教授威廉汤姆森。著名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是他提出的。

  8.高效的施工团队

  在铺设工作进行中,公司获得了美国英国军队的支持,美国派出了“尼亚拉加”号军舰帮助铺设工作的进行,英国则派出了著名的“阿伽门农”号。

  那么,铺设的结果如何呢?

  1.工程的第一段横跨纽芬兰南部的陆上线路由于地形恶劣糟糕天气进展缓慢。海上铺设船只“詹姆斯阿杰”号的船锚被淤塞住了,随后将另一艘“布兰恩特”号的侧舷撞弯,造成了伤亡。

  2.1857年,“尼亚加拉”号和“阿伽门农”号分别运载1250英里的电缆,在大西洋的两侧向中间铺设。船队只前进了5英里,岸上电缆部分就卡在机器中断裂开了。重新开始铺设后,在前进约400英里处,电缆断裂掉入水中。第一次铺设宣告失败。

  3.几个月后的第二次铺设刚开始就遭遇狂风暴雨的突袭。在风暴结束后,船队继续工作并运行了几百英里,但又一次,电缆断裂。经分析断裂处在大洋的底部,原因至今未明。第二次失败。

  4.1858年重整旗鼓,电缆铺设成功了。美国总统布坎南和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用电缆进行了一次电报交流,短短的几句话耗费了十几个小时的时间。但别高兴太早,仅仅过了几周,电缆就因信号太弱而接受不到任何的信息了。又一次失败。

  5.1864年,上一次失败后的第6年。公司制造出了新电缆,提高了信号传输的强度。同时,公司找到了排水量更大更适合铺设工作的船只“大东方”号。1865年7月,第四次铺设开始。到了8月2号,在距离目的地只有不到600英里的海域时,意外又发生了,电缆再次断裂掉入水中。第四次失败。

  6.1866年,新的尝试。这一次,终于,成功了。

  整个铺设过程中夹杂着舆论嘲讽民众指责,债权人的压力,席卷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合伙人打退堂鼓,政府部分反口等数不清的“新”状况

  在我重温一遍故事的时候,我获得了一些启示

  第一,运气确实事重要,而我们往往忽视这一点;

  第二,商业的复杂性远超出一般的想象,要预测某一个微观事件发展的结果往往是不可能的;

  第三,很难说某一件事一定会成功,某项投资一定会赚钱。只能说,某一个人长远看必然会成功;

  第四,金融加技术可以改变世界,但并不意味着立刻改变。作为投资者容易对方向却赌错时点;

  第五,奇迹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它需要耐心恒心信心和大量的运气。

  【微信公众号】:yjinvestment

  《疯狂的投资》读后感(三):一位企业家的疯狂梦

  一位企业家的疯狂梦

  洛舒

  相信学生时代,大家都有做过一个实验——用一根细线,两头连接着一个纸杯,然后小伙伴之间就可以互相聊天。这只是个小工程,在同桌之间制作简单得很。但是如果,是隔着一个操场的距离呢?又或者是隔着的月球的距离呢?

  没错,19世纪的企业家赛勒斯•菲尔德想与”月球”上的人即时通话,在那个电报技术仅仅是适用于几百英里的情况下,他想铺设一条跨越大西洋,2500英里的电缆,可以够得着月球了。

  大航海时代里涌现出很多的新事物,还有创造了之前相当于好几百年数量财富全球化的时代逐渐呈现,对于全球信息的即时了解,还是具有极大需求。而时代把这样一个”华丽”的重任赋予了菲尔德。

  这本书,从几个章节细说了,这条跨越大西洋的电缆是如何被建成的。

  首先,少不得的是菲尔德的个人的努力,纵观全书,他年少得志,家庭美满,兄亲弟恭,富可敌国,这样的一个成功人士,如果世界还有什么需要展示他的才干精力,恐怕就是建立一条在当时人看来天荒夜谈的工程——跨越整个大西洋连接欧美大陆的电缆!

  其次,那个时代科学的不断进步才是电缆最终得以成功的基石科研人员对大西洋的勘探,以及航海技术与探测技术的不断进步之下,才有了对大西洋电缆铺设可能性;而电缆本身的制作技艺经过几次的失败也日益精进,不断更好地适应海底环境;”大东方”号的意外的加入,更是幸运之神的眷顾

  我不想细说箇中细节,但是当看到新工艺为这个伟大的项目添砖加瓦时,心中不由得就是一阵激动。我觉得渺小人类凭着智慧与那双带着五个手指双手就可以建造出比自己庞大比自己迅猛的工具。所以说,当古人猿拿起石头与骨块进行狩猎的瞬间,就是永恒

  然后,就是带动了最直接的投资方式的创新与融资模式的诞生。如此庞大的工程,即使时富可敌国的菲尔德家族,也无法支付第二次的失败,所以让公众,对该项目有信心的公众来成为债主与股东,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的方法。众筹,跨越英美两国的大型融资。相信,让很多人都参与进来。这也是企业家才能做的事!让资本充分涌动起来,资本主义,非社会主义的国家以财政推动投资建设,而是资本家为了各种理由(不可否认当中又巨大的投资回报),而不是社会 主义以巨大的财政推动基础建设,菲尔德与他的伙伴们自发而起的融资运动,带着无比的诚意,赌上身家名誉,让那个的相信他们的人一起为这项工程而努力,自己出力,大家出钱,试着伸手就可以触到海洋对岸的朋友吧!

  最后,稍稍说一下不足,作为一个伪历史迷,我觉得本书的解释不够详尽,字大行疏,流水账般的叙说,没有把项目过程中最重要的关键点展示出来。感性叙述较多,片段式的引用有零碎感觉

  不管怎样,跟着本书,让心情随着大西洋电缆的沉浮而忐忑,也是一种阅读乐趣

  《疯狂的投资》读后感(四):还行

  就是讲了一个好长好长又啰嗦的伟大故事。就像非诚勿扰,要相亲,却讲了一堆养生啊社会各行业八卦啊之类之类。

  但还是有很多好的地方,例如讲了许多时代大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人们的极度自信金钱暴涨,科学家不断成果累累,奇迹一个接一个。真的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

  还可以了解作为一个企业制度开创者,如何整合各种资源信息来把握方向、如何艰难的融资、如何遭遇灭顶之灾然后如何撑下去直到成功。你想,涉及两大强国的政府的投资,无数上流社会人士参与和瞩目的工程,都失败了,各大媒体讽刺嘲笑,破产n回,男主角也撑了过来,那你自己的那点失败还算什么。有什么理由灰心丧气

  罗胖说过,首先要会用梦想吹牛。哈哈哈

  有空再次拜读

  《疯狂的投资》读后感(五):疯狂的投资

  在@罗振宇 的推荐下买了此书,在罗辑思维视频中,罗胖已经将整个脉络讲解得非常清晰明了,同时他还分享了很多提炼出的创业者特质,大家可以去看那期视频,而我专注我的感受。

  其实特别害怕看国外的书,名字太长太多,根本记不住,常常是看到中途回头去翻这个人是谁是干什么的,这大大影响了看书的效率,而且,这本书提及了太多那个时代迅猛发展的技术,以及那个时候发生的战争,虽然作者以很浅显的方式在陈述,但对于我这种历史白痴来说,还是略显专业(所以今年的目标,了解世界近代史[笑cry])。

  常常对坚持不懈的人有一种莫名的好感和发自内心的感动,而此书,便是讲述了塞勒斯·菲尔德的坚持和其强大的外交魅力。16年,我想很少有人能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面对一次次失败,面对人们的失望和冷嘲热讽,面对资金的短缺,而仍然满怀信心和希望,说服政府,动员士绅阶层,其背负的压力不是我可以想象和体会的,而也正因为这样,成功才显得多么的不易,他才能收获世人的瞻仰和歌颂。

  正如此书后来说的那样,也许菲尔德并不知道他的成就为一个世纪后的地球村打下了怎样牢固的技术基础,而生在这个世纪的我们,却是能亲身体会的,这个世界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许许多多的人为这个社会的进步贡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我们并不能如他们一样,但至少,当我们足够专注、足够坚持、足够乐观的在我们个人的人生道路上行走,而不时时被周遭的人们所影响,不常常对社会的不公进行抱怨,我想,每个人未来也一定是明亮而伟大的。

  《疯狂的投资》读后感(六):150年前的美国王思聪,是怎样连接欧美大陆的?

  本文关键词:历史人物、创业精神、坚守信念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当经历了31次横跨北大西洋的航行后,实现梦想的菲尔德终于放声大哭,因为这真的太不容易了……

  当然我们说的并不是一个航海家的故事,而是和航海本来没什么关系的——电报。

  1844年莫尔斯发明了电报,随之而来的是电报业的蓬勃发展。电报网络迅速在美国普及,并成功的连接了英国和欧洲大陆。19世纪的电报就相当于20世纪的互联网,它不仅改变了世界的通信连接,还催生了无数的财富机会……

  随后的1845年我们的主角——塞勒斯•菲尔德,登上纽约富人榜(也就是福布斯的前身),当时他25岁,是美国最顶级的造纸和印刷批发商。

  在这之前他是一家印刷厂的合伙人,1837年由于经济大萧条,公司破产。菲尔德在还清自己的30%债务之后接手公司,并迅速发展。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说,这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啊,和王思聪有毛线关系?这不是标题党嘛!为了避免这个嫌疑,还是说说他的两个状态:一是家庭背景,他的父亲是极具影响力的牧师,七个兄弟各有所成(当然做生意最厉害的还是菲尔德);二是我们即将展开的故事,1853年的时候,菲尔德34岁就已经因为财富进入半退休状态,开始寻找人生的意义了。

  有钱、有闲、没目标、没意义……估计当时美国应该也有一群少女跟在后面喊老公。这个状态是不是就有点儿像了呢?

  回到我们的主线,1853年的时候,菲尔德刚刚结束了一段远程游历,这个时候他的哥哥给他引荐了一位加拿大工程师,他给菲尔德带来了非同寻常的大目标,迷茫的菲尔德也找到了他追寻的人生意义。

  从此,菲尔德和电报业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断了就再来一次嘛,结果一来就是六次

  来见菲尔德的工程师是吉斯伯恩,他是一个自学成才的电报工程师。当时他们在北边的纽芬兰岛准备架设连接美洲的电报线路,这样做可以加快一天信息传送的时间,因为纽芬兰岛是美洲大陆距离欧洲最近的地方。

  但是开工以后很快钱就用完了,线缆敷设了1/10,吉斯伯恩只好到纽约来找能接下这个生意的人。菲尔德听完这个计划之后不为所动,感觉这是个费力不讨好的项目。然后当他独自凝视地球仪的时候,他看到了全新的、意义大不相同的连接,那就是直接敷设连接欧美的跨越北大西洋的海底电缆。

  于是菲尔德的雄心壮志开始燃烧,并付诸行动。

  在经过不懈的努力之后,1857年满载电缆承载梦想的航行开始了。结果在航行到第六天的时候电缆崩断,消失在茫茫大海……菲尔德在一开始推进这个项目的时候就有人问过他,如果电缆断了怎么办?菲尔德的回答很简单,就是:再干一次。

  一年之后,第二次努力开始。这次两艘船从北大西洋的中间往两边开,结果在第三天的时候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暴风雨。结果是船只严重受损,线缆绝缘层遭到破坏。没有办法,只好再来一次。

  但是这个时候菲尔德的公司就有人不想干了,但菲尔德绝不放弃,利用库房里的线缆,两个月后第三次尝试开始,而且,成功了。

  在庆典上接受祝贺的菲尔德坐在第一辆马车上,美国军舰的舰长坐第二辆车,总统只能坐在第三辆车上。可见当时菲尔德多么成功,然而这种欢庆是短暂的。

  线缆敷设成功后,英国女王发来了第一封电报,结果收了十几个小时。因为信号太弱,几乎无法辨认,最后基本是靠猜出来的。随后几天信号越来越不好,直到最后无法传递任何信息。

  这有点儿像同时代中国的一个厉害人物,那就是曾国藩。菲尔德折腾电报的这些年,中国正在被太平天国折腾。

  到了1864年的时候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攻破天京(也就是南京),灭掉太平天国,随后曾国藩封侯进爵。然而很快就被左宗棠发现,幼天王(也就是洪秀全的儿子)没有被灭在天京,而是跑出来投奔了其他太平军。

  曾国藩随后被大大的批评,他老人家没别的办法又继续跟太平军折腾了几年。菲尔德也一样,这大喜大悲来的太快,不得不继续努力再出发,这一弄就是整整8年。

  1866年当又经历了两次失败最终成功的时候,菲尔德痛哭流涕。他终于成功的实现了这一壮举,完成了跨越北大西洋、连接欧美大陆的这一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享受电报历史上的丰功伟绩的同时,他也开始收获成功带来的财富,三年就收回全部成本。

  困难不就是等着被战胜的吗?

  故事基本就是这样了,但我们只说了菲尔德不断的努力,接下来我们总结一下当时他面对的各种问题。

  首先,他面对巨大的技术难关。菲尔德不知道不大西洋到底有多深,更别提什么海底地貌了;需要一整根的电缆,还不知道那么长的电缆电阻会对信号有什么影响;他还要找到能承载这么大电缆的船只;还要攻克各种技术细节,包括机械、温度、测量、材料等等……菲尔德对所有这些的困难,态度只有一个,那就是——马上动手,干了再说。

  打定主义后他就给莫尔斯和美国海军将军写信,寻求基础帮助;接着通过寻找各种技术人员、科技人员来逐一攻克技术难关;再加上随后的电学技术的发展,最终造就了菲尔德的成功。

  其次,菲尔德的钱很快就不够了,资金成为瓶颈。在完成地上连接的工程后他就发现自己投的钱已经用了1/3,接着干肯定是不够了。他跑到了伦敦,展开游说,最终筹集了35万英镑。这些钱是350个富人一人1000英镑凑出来的,可以想象一下菲尔德的说服力有多强。

  当然光说人家是不信的,菲尔德还依靠了自己良好的信誉。还记得我们说过他之前的造纸印刷公司吧,在他成功获取财富后,将原来公司欠的70%也进行了归还(这笔钱可不是他的责任)。这不仅为他赢得了声誉,也体现了菲尔德本质上的诚信。

  最后,菲尔德战胜了不断的失败打击、美国南北战争的大背景,体现出了他非凡的谈判能力。给他敷设电缆的是两艘经过改装的军舰(因为改装所以抗风暴能力降低导致第二次的失败),英国和美国各一艘。干这件事儿英国是很高兴的,因为这感觉就像又一次把独立的美国拉了回来;但是美国是不怎么待见这个事儿的,美国政府的想法和英国恰恰相反,他们不想和欧洲大陆搅合在一起。但是菲尔德通过对国会的游说,最终以微弱的优势通过提案,获得支持。

  随后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菲尔德依然实现了三次尝试,可以想象他对政府的公关能力有多强。

  无论看着多困难,对菲尔德来说就是“简简单单“的解决、解决、再解决。

  这简直就是创业楷模啊,快速的行动力,乐观的远见力,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不折不挠的持久力……菲尔德这样的人即便是在今天,也会是一个成功的连续创业者。

  历史照进现实,创业者的困局怎么破?

  看完这本书,我们除了可以了解当时的这么一段历史,更会得到很多对现在的启发和借鉴。尤其对于创业者来说,这里可以吸收的营养实在太多了。

  很多“创业者“第一步就倒下了,由于踌躇满志、由于未雨绸缪、甚至由于精益求精。在创业的时候,有充分的准备是必要的,但更主要的是看准了之后马上行动的执行力。菲尔德当然是有经济和商业基础的,所以行动迅速可以看做是正常行为,但他也是在完全陌生的领域里,基本也是两眼一抹黑啊,他就开始干了。扎克伯格弄face book的时候也是听别人的想法,回去自己开干的,后来还赔了人家几千万。

  所以关键不是你聪明不聪明,而是你行动不行动。

  第二个困难基本上都会碰到,就是——钱。想获得投资人的信任有两个前提:一是创业者和团队的信誉度,二是项目本身的意义和优势。很多创业者可能会觉得自己的想法非凡而卓越,但实际上跟你一样的项目很可能一大把。这时候你和团队积累的信誉,以及对项目本身深入的理解才是获得资金支持的保障。

  所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个坚实的基础平时还是需要积累。

  最后也是最难的可能就是紧跟政策,获得政府扶持。这需要站在时代背景和政策导向的角度来审视自身项目的情况,找到清晰的结合点,并不断放大它。菲尔德做的事情不仅仅是他的再度创业,也是改变世界通信格局的创举。当莫尔斯接到菲尔德写给他的信时,没有提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但给了一个评价:如果干成了,你会名垂史册。这个项目是这么个“大事儿“,当然就有契机争取很多支持。我们做的创业项目,不会都这么宏大,但是在小范围内,能不能获得绝对的支持?这就是要考虑清楚,并做好准备的。

  所以获得支持的前提不是你感动自己,而是要打动别人。

  回到这本书上,其实我最喜欢的一个场景还是菲尔德成功后的哭泣,这是一个让人发自内心尊重的创业者。

  推荐阅读:

  约翰•戈登著《疯狂的投资》

  ——END——

  我是削寒,希望这个分享对你有用。

  《疯狂的投资》读后感(七):成功者必备素质的清单

  这本书罗列了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勤奋、乐观、目标明确、意志坚定,思维敏锐。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敢于在一切没有准备妥当的时候就上路出发,而不是停滞不前。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运气~,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也是成功者必备的因素。

  然而无论是老罗还是本书的作者都没有去说清楚菲尔德的动力来源,我想如果作为一本传记的话也就差这点了,不过这一点就是整个故事体系的灵魂……

  《疯狂的投资》读后感(八):资本原来不是邪恶的

  这本书大概是在去年看了罗振宇一期视频节目后就买了的,大抵是看过节目的缘故,自认对书中故事 是清楚的,买来后就丢了很久没去细读。去年六月以来,开启了自己人生的第二个创业项目,也到了一个更高的创业平台,一直会接触到很多关于投资和资本的话题,对于曾经以为创业就是交易生意的我来说,逐渐意识到了资本在项目推动中重要性,但却从未系统理解过投资和资本,所以当我不经意间看到书架上摆放了快一年的《疯狂的投资》后马上就拿起细细品读起来,虽然第一篇结束后就知道我应该还是无法从这本书里知道资本或者投资背后的深邃逻辑,但也被它的另一面所吸引,那就是资本、梦想者、政府之于伟大时代的力量!

  可以说我们国家也正在经历一个哪怕是千年以后历史书也不能不记载的伟大的民族复兴时代,各行各业蓬勃发展。从世界历史看来,非常相像的是150多年前的美国和整个西方社会,也同样经历着这样一个伟大与梦想共存的时代,《疯狂的投资》讲述的就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关于资本和追梦者推动人类完成横跨大西洋电缆铺设这项伟大工程的真实故事。读完本书,你会很容易从主人翁塞勒斯•菲尔德身上发现一些能推动全球性创业项目成功者最重要的品质,对梦想毫不妥协的坚持、诚信、百折不挠的毅力、强大的筹融资能力、强大的政府资源协调能力、领导者气质等等,所有的这些集中于一人之上时,再加上那样一个伟大的时代,马上就把人类的想象力扩展到了无限,让人类第一次通过这样的项目实现了相隔两大洲的快速通信,快速拉近人类的距离。

  大西洋电缆项目前后经历6年,经历6次失败,甚至作为读者的我也纠结着应该要放弃的时候塞勒斯•菲尔德却总结失败后再次筹资起航,我想很少有人能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面对人们的失望和冷嘲热讽,面对资金的短缺,却仍然满怀信心和希望,说服政府,动员士绅阶层,说服资本,屡败屡战,其背负的压力不是我可以想象和体会的,而也正因为这样,成功才显得多么的不易,他才能收获世人的瞻仰和歌颂。而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资本在推动整个事情成功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从小就接受“资本是邪恶的”教育的人来说,一直以来是耻于和“贷款、借钱”等扯上联系的,所以当第一个创业项目需要资金时想到的都是家人,不仅没想过,也不曾敢挑战各种债券融资渠道,甚至都不知道那时候我们的项目需要的是钱,是资本的推动,以至于项目在中途抱憾而终!而大西洋电缆项目的成功铺设,却是在项目推动者塞勒斯•菲尔德的以极强的毅力、社交能力和多年铺垫下诚信口碑下,不断筹融资,不断的聚集资本后实现的,不得不说,资金、资本是所有大型项目和梦想得以实现的基础,那时候的资本是美丽的,是推动人类进步的!

  读完本书不得不说,19世纪的西方,确实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诞生无数伟大的追梦人!同样作为身处东方古老国度正在经历伟大时代的我们,要成为成功创业者的品质从来不会变,每当我想放弃时,不妨想想百多年前的塞勒斯•菲尔德,我相信从这些资本推动的杰出的人类追梦者身上获得力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