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极简主义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极简主义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6-18 21:3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极简主义读后感精选10篇

  《极简主义》是一本由【英】弗格斯•奥康奈尔(Fergus O'Connell)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0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极简主义》读后感(一):最重要的不是活着,而是活出美好

  苏格拉底曾站在大街自豪地宣称,这世界有那么多我不需要东西。而对于生活互联网时代的我们而言,每天都被无数的商品信息观念、娱乐、工作狂轰滥炸着,而所思所想也都是欲望成功地位等,以至于脑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似乎总是停不下来。偶尔停下来,也会感到茫然无措,不知道该做什么。

  我们好像忘记了自己只能活短短的七八十年,也忘记了反思为什么要活着,以及如何才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更有意义实现那么多欲望真的必要多?拥有那么多永远都派不上用场的东西真的必要吗?天天追逐热点潮流和不断更新网络媒体真的必要吗?

  当然没有必要。如果我们愿意彻查内心,就会发现,我们想要的东西太多,而真正需要的其实很少。我们之所以那么累,就是因为成为了“想要”的奴隶放弃了对“需要”的觉知。假如我们能遵循“少即是多”的极简主义原则工作和生活,也许就不会感到生死疲劳了。如此一来,我们也有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做人生中最重要的事——那些能让我们和他人变得更幸福、更美好的事。

  物质:只拥有绝对必需之物

  现在,我们似乎不再懂得过简单的生活,我们拥有过多物质财富,有过多选择、过多诱惑、过多欲望和过多食物。我们挥霍一切,毁掉一切。我们使用免洗餐具钢笔打火机照相机……为了生产这些物品,水、空气大自然都被污染了。唯有摒除这些身外物才能发现新世界,穿衣、吃饭和睡觉等基本需求才能迈向更深层的境界。不再拥有过多东西,你就能省出更多时间来关注自己的身体。一旦对自己的身体感觉良好,就能忘记肉体存在,专注于精神发展,使生命充满意义。如此,你会感到更加幸福!

  金钱:不要太穷,也不要太富

  生活如此复杂,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摆正金钱的位置。因为金钱是一种能量

  如果把钱花在毫无价值的东西上,我们将失去能量。我们应努力理解它对生活各方面影响思考金钱与自然思想快乐自尊居住环境朋友社会等的关系血液在体内平缓流动,这说明我们身体健康;金钱在生活中自由地流通,这说明我们在经济上是健康的。

  ☀ 只保留一个银行账户、一到两张信用卡

  ☀ 只能在紧急情况下使用信用卡。

  ☀ 除非是购买房屋这样的大项商品,否则尽量避免借贷和分期付款

  ☀ 花费永远不要超过收入,每个月做一些小投资

  ☀ 避免乱花钱是一种积极的选择,会给我们带来安全感

  ☀ 永远不要在金钱上依附任何人,不要陷入举债度日的恶性循环

  ☀ 最好不要找人借钱,要借就借银行;最好不要借给人钱,借了就别指望人还。

  ☀ 把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用于维持节约简朴的生活,余裕的第二部分用于实现梦想

  ☀ 记录你所有收入和支出,这有助于你采取更多节约措施,将你的财务状况管理得更好,让你的生活简单化。

  时间:少浪费就是拥有更多

  今天,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每一天是唯一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的生命就是今天,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时间是神圣礼物,如果我们不能抓住现在的光阴,同样也无法抓住虚幻未来。但最重要的不是拥有时间,而是不虚度光阴。让生活变得简单,可以获得更多精力,这样就能更好地面对人与事。轻装上阵,此刻就充满热情,我们因此得以欣赏周围的一切:要做的事少了,就有了更多时间来思考、梦想和享受悠闲。比如,你可以一整天待在家里阅读诗歌烹饪、燃香、喝一杯好葡萄酒并欣赏月亮

  工作:做得越少,效率越高

  值得担忧的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而是悄悄溜走的现在。这就需要锻炼注意力和排除杂念能力。只有此刻做的事才有意义,所以要慢慢把精力集中在“这里”和“现在”的事情上面。能够改变一段时间质量是非可贵天赋。正如我们身上每一个细胞都含有所有细胞的基因,一段时间也是所有时间的折射。

  ☀ 根据计划安排工作内容

  ☀ 一次只做一件事。

  ☀ 尽快回复邮件完成工作,不要留尾巴

  ☀ 学会得体坚决拒绝别人。

  ☀ 从容不迫地接听电话

  ☀ 减少工作量,拒绝加班,如果有可能请把工作改为兼职。

  ☀ 偶尔改变一下做事常规

  ☀ 把办公桌上积压的文件一扫而空,只留下需立即处理的文件。

  生活:慢下来,把日子过成诗

  带着格调做事会让生活变得无限丰富。所谓格调,就是:吃早餐前梳梳头发;就餐时放一点轻音乐;尽量避免使用塑料和聚乙烯制品;触摸柔软之物,嗅闻玫瑰香气……这些都自然地吸引着我们,给我们活力和快乐。当我们把周围一切变得富有格调,同时也把自己变得充满诗意。这就像清空一个塞满杂物抽屉,或是整理一个橱柜,每一个整理和简化的想法都让我们坚信,生命中有些事是能够被我们牢牢把握的。

  ☀ 饮食在精不在多。

  ☀ 每天散步半小时

  ☀ 一次购足一个星期需要的东西。

  ☀ 远离健身房,用保养和睡眠解放你的身体。

  ☀ 中午能抽出时间就午休一下,即使只是在办公室小憩五分钟。

  ☀ 抽空翻看一下你最喜欢照片集。看着照片,也许你能重新找到自己。

  ☀ 每天花十五分钟进行一项对你而言非常重要的计划,比如,阅读某个作者的书、筹备一次旅行、撰写家谱等。

  总体来讲,这本书虽然讲工作稍多,讲极简主义生活比较少,但是对于处于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的我们而言,依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极简主义》读后感(二):请忽略书名中的“生活理念

  刚开始大致翻阅时就发现大部分是讲工作的,后来仔细阅读发现几乎都是讲工作的。

  看看这本书的书名:《极简主义—风靡欧美的工作与生活理念》,起这样的书名,工作理念和生活理念都要谈到吧? 结果,这本书压根都没有讲极简主义的生活理念,所有的内容几乎都是围绕工作进行的。难道作者暗指工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读完本书发现作者没有这个意思

  这才注意到本书的英文名:Simply Brilliant—The common-sense guide to success at work。原来人家的书名写得很清楚——“at work”。本来就是围绕工作来写的。

  出版社也许认为如果书名只有“工作”,看的人不多,这就无法吸引读者。现在“简适生活”的理念比较火,怎么也要沾点生活的边吧……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见“工作与生活理念”是为了看生活理念来读这本书的。感觉出版社不厚道原版书名反映了本书所讨论核心,而出版社在确定书名时考虑的是吸引眼球销量(有些出版社会为了自身的利益确定书名,译者也无可奈何)。

  -----------------------------(下面是本书讲到的七个理念)-----------------------------------

  1. 事情其实很简单;

  2. 弄明白自己要做什么;

  3. 任何事情都有连续性;

  4. 如果不去做,永远都做不完;

  5. 结果往往和预期一样

  6. 明确界定事情的结果;

  7. 学会从他人的角度问题

  《极简主义》读后感(三):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

  原本以为是一本倡导极简生活的指南书,结果是写怎么工作的。。。难免失望了。。。

  如果你有幸以色列科学家艾利高德拉特的演讲,那么你一定知道他所说的“科学家最基本的信条”这句话。按照他的理论,“现实中没有复杂的系统”,或者说“真相不可能复杂”。因此,我们所述的关于常识的第一个理念就是避免复杂,追求简单。

  成功的项目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让“利益相关者”开心:你要明确的告诉利益相关者他们将会得到些什么。很显然,要造就开心的利益相关者,首先要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去问他们,而不要假定自己很了解;也不要认为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想要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更不要简单地认为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同等重要。把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列个名单,然后把他们的获利条件写下来,分析一下现有的项目是否能够满足所有股东的获利条件。

  这是我遇到的一件事情。某跨国公司年轻中层干部的年终考核目标标准是这样的:“在一年的工作中是否提升经营管理质量,并减少了上级对其工作审核和复审的必要。”

  这个考核标准有什么问题?问题就在于没人知道这个标准的具体含义。以这个标准去考核干部,又会有什么效果呢?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被考核人认为自己即使遵循正确方向行动从而完成任务或项目也没多大用处。年底时,他的上司根本不会以正确的工作目标标准进行考核。按照上述标准考核时,员工获得满分机会又有多少呢?非常低,因为这种考核标准可以有无数种解释方法。

  所以,如果你有这方面问题,比如说你的目标是模糊的,像“很好地完成这些项目”“让消费者接受良好的服务”“为野生动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你最好学会解决它。

  《极简主义》读后感(四):本书的主要内容是SMART原则的阐释

核心

  虽然书中没有提到 SMART 原则,但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在围绕着这个原则进行写作

  第二至六个理念就是对 SMART 原则的阐释。

  具体性(Specific)——弄明白自己要做什么。 可衡量性(Measurable)——明确界定事情的结果。 可实现性(Achievable)——事情的结果往往和预期不一样。 相关性(Relevant)——任何事情都有连续性。 时限(Time-bound)——如果不去做,永远都做不完。

特点

  本文采用了一种架构模式进行写作: 1.提出问题 2.解说理念 3.理念应用 4.案例分享 5.开始行动

  该模式类似软件的架构模式,模块功能清晰,可作为写作的参考

不足

  本书名有误导倾向,本书主要在讲目标管理和常识的应用。 本书书衣中的概括与本书内容并不相符,依然有误导倾向。

  笔记 http://www.jianshu.com/p/599804f114e8

  《极简主义》读后感(五):你永远不懂的简单真理:目标致上—《极简主义》书评

  注意:作者是来自英国的佛格斯·奥康奈尔

  首先想要告诉你的是:这不是一本类似于《断舍离》之类的书。其次要告诉你的是:要想知道成功的准则,那么这大概是你唯一值得看的书。虽然你可能看了好几遍还是看不懂。

  开篇前言中,作者直接爆出了自己的核心认知聪明的人虽然具备超乎常人智商专业知识技能经验和天赋,但在某些情形下,他们通常缺乏一种必要的技能:常识!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常识!这个还是比较好理解的,比如在中国就有:“大道至简”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的事情本来是很简单的可是偏偏被那些“聪明人”给弄的无比复杂,好像如果不弄的复杂就显现不出他们的聪明似的!

  书中讲了七个概念环环相扣,节节相连。实用性很强,但是前提是你可以接受并实行它!这里面分别有:事情的本质,目标,勇敢开始,风险预防还有换位思考等等,正如作者的理念一般:都是一些简单的常识!在这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目标至上!所谓的“目标至上”就是指:我们在开始干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弄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干这件事?我们想要得到什么?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一件事时,往往不知道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只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这样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同样的所做的事情也是没有结果的,更谈不上成功了。也有的时候我们明明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非常非常的努力了,人也很忙碌可是就是达不到自己的目标。吗、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运气时机?能力?这些原因或多或少是有一点,可是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就拿最日常的生活小事来说,你想要在周末给辛苦一周的自己做一顿好吃的好好犒劳犒劳自己再看看那本买来很长时间都没有时间看的书,可是一早睡到十一二点,匆匆洗漱,出门才发现自己前面换的衣服还没洗,于是一同乱找,洗完衣服发现房间也很乱啊,那就收拾收拾呗,于是又是一通忙。终于收拾完了,刚走出门口朋友来找你去逛街,你一想好久没去的那家小店不知道上没上新款啊。好嘛,逛街完街累了吧,来个下午茶吧,闲聊中得知自己的爱豆拍的新电影刚好上市,那还说什么,必须无条件捧场啊,看完电影快十点了,电影很精彩啊,唯一可惜的是男(女)主角不是自己!一YY才发现肚子有点饿,好嘛,十点了,逛街也累了还做个什么饭啊,在外面胡乱对付几口吧,等回到家十一点半,得,洗洗睡吧。一天的时间就是这样过去了,你的目标呢?还是下个周末吧。然后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周末都是这样过的。那么问题在哪里?当你确定了你自己的目标之后,你干的事情都和目标无关!这只是一个常见的事情,再简单的就是:你去买菜,结果却因为小贩的几句不敬之词和他吵了半天,自己还气的不行,可是这和你的目标有什么关系呢?买菜的小贩那么多,而你只是想买菜,这家不行换一家就好,别忘了你的目的是买菜,而不是吵架!更不是吵赢她!工作中呢?你明明是想把你的商品卖给对面那个人,但是你却因为她的傲慢无礼和她斗起了牛,可是这样和你的目标又有什么关系呢?同样的,你明明是想和男朋友和好的,可是仅仅是因为他对你的话反讥了几句,于是再一次大吵大闹,再一次矛盾加深,可是这真的是你想要的么?你明明是来化解矛盾的呀?他的讽刺,你的反讥和你的目标有助益吗?既然没有助益那你为什么不主动岔开这个话题呢?

  事实就是这样,我们往往在实现自己的目标途中,忽视了自己的目标,甚至干了和目标相反的事情!最可怕的是我们自己做了却不自知!那么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呢?如果有你想如何避免呢?我的答案就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目标第一,除了目标,其他所有的事情都是为目标服务的!

  《极简主义》思维导图

  《极简主义》读后感(六):应该将极简主义贯彻到思想当中

  最近一直在看极简主义类似的书。

  这本书是父亲邮寄给我的,看完后并没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书名是关于工作和生活理念,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说太多哲学性思考的东西,而是简单的用案例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

  全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分别是

  1、事情其实很简单。就要人们解决事情要学会抓住事情的本质进行问题解决,不要绕圈子。如果发现事情越来越复杂,那么很可能就是道路错了。

  2、要弄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这是极简主义的前提,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够产生判断,知道哪些东西可以社区,哪些东西要留下。

  3、做事情要有连续性。告诉人们做事情一定要提前做好计划,小的计划能让整个事情变的简单,那种随波逐流只能让事情越来越复杂。

  4、如果不去做就不会完成。说的是行动力,只有思考没有行动,自然会造成思想的负担,没有成就感。

  5、事情预期和结果往往不一样。就是不要太执着于结果,要明白任何事情都不能做的尽善尽美,给思想留下足够的空间,生活才会更加轻松。

  6、确定事情的结果界限。一个事情,就应该拥有两种状态,一是完成,二是未完成,不应当有百分之多少完成。意思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事情的拆分,将大事情按照连续性分解成很多小事情,不同的小事情完成或者为完成来判断。这样做也会给人们带来成就感。

  我认为,要将极简主义放到心中,就是明确目标,思考路径,制定标准,排出干扰,立刻行动,不断修正,取得成功。

  以上

  《极简主义》读后感(七):关于承担工作的一些常识性指南

  这本书的英文名是《Simply Brilliant – The common-sense guide to success at work》,从书名就可以看出,讲的是关于承担工作的一些常识性指南,要旨是简单。

  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事情其实很简单》介绍了“避免复杂、追求简单”的理念,从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致力于寻求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如果一个解决方案、一次会议越来越冗长复杂,我们不妨暂停讨论,回头审视我们最初需要解决的问题,看我们的方案是否足够简单、有效。追求“KISS” (Keep It Simple, Stupid),让事情变得简单易懂。这章中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你觉得你的公司对客户的服务质量不够好,你应该怎么做”,最简单而又富有启发性的答案是“要求你的员工把每一位客户都当成自己的的朋友,也就是那个你不想让其失望的人”。

  第二章到第六章介绍如何在追求简单的理念下,高效地完成一项工作。

  第二章的弄明白自己要做什么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真正理解你努力想做的事情;二是搞清楚你想做的事情是否也是其他人希望做的。做任何工作,首先要确定该项工作的目标,目标的高低和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项工作的投入重心、所需资源等,如果目标不清晰,有可能导致努力方向错,再努力也无济于事,甚至是南辕北辙。同时,每个项目都有一些利益相关者,可能你的领导,也可能是你的同事或客户。在制定计划前需要与利益相关者讨论并确认项目的目标,而不要假定自己很了解,不要到自己觉得已经完成时才发现只做了领导期望的一半。弄明白自己做什么,才能做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好习惯》中的以终为始,为了既定的目标全力以赴。

  第三章的标题“任何事情都有连续性”有些晦涩,实际主要讲的是分解目标和制定详细计划。这一条理解很容易,但往往也是不同的人差异比较大的一个工作习惯。能把计划做得比较详细周到的人,往往是那些对工作目标进行认真分析、详细分解所需要做的事情、考虑进资源的投入和可行性等问题的人,当计划出炉时,整个项目的未来进展已经在他们的大脑中运行多遍,自然更容易做到一切尽在掌握,项目的成功概率也很高。反之,没有很好计划性的人,一个很常见的表象就是对进度过于乐观,然后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不断遇到意外情况,完成日期反复推迟。好的工作习惯是在接受任何一项超过一周的任务时,先计划再行动。

  第二章和第三章合在一起,讲的是PDCA循环中的P(Plan),即确定目标和实施计划。

  第四章的“如果不去做,永远都做不完”,强调行动力,涉及到时间管理中的要事第一、学会说不等方法。第五章的“事情的结果往往和预期不一样”,主要介绍风险管理的理念和基本方法,通过“风险管理”清单来列举主要风险、评估可能性和影响、确定避免风险的措施、监控风险出现的信号等。第六章的“明确界定事情的结果”,回到了PDCA循环的C,及时检查进展、衡量进度和纠偏。

  全书的最后一章“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与《高效能人士的七个好习惯》中的双赢思维完全一致。无论是对内部同事还是外部客户,如果我们能试着穿上别人的鞋子,从“同理心”的角度去理解别人,就能跳出习惯性思维的框框,使问题迎刃而解。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需要在了解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善用差异和整合差异。

  另外,从全书的内容看,翻译的中文名《极简主义 – 风靡欧美的工作与生活理念》有博眼球之嫌。极简主义(Minimalism)的理念是保持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断舍离过多的物品、大量的应酬、无止境的金钱欲等。

  《极简主义》读后感(八):简单就快乐——读《极简主义》有感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Hennessy(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18272252/

  本周在“有书”跟读了英国作家弗格斯奥康耐尔写的《级简主义》,说实话,除非是工作或者学习上的硬性需要,我是一个不会主动去读所谓励志篇、方法论或者管理学类书籍的人,往情怀上说,太功利了!往实际上说,呵呵,没意思,不好看,不如升级打怪。这次跟读这本书一方面是出于对“有书”推荐书目的尊重,既然别人摇了摇小红旗,自己就屁颠屁颠地跟过来了,总不好刚到第二站就开小差吧。二来嘛,自己选读的书还没有读完,而每周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笔记的任务到了第二时点,怎么也不能打脸,是吧。当然,开卷即有益,饭不是白吃的,路不是白走的,书自然也不是白读的,多多少少有些感受有些思考,记录下来,算是对这顿饭的消化。

  要简单先计划

  在这本书里,作者提出的主要理念之一就是事情其实很简单,要弄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也就是要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用老弗的原话说就是“一个不善于做计划,必定不是一个善于管理自我的人,更别说管理一个团队了。”

  计划,嗯嗯,这个我熟,我有话说。记得自己曾经是一个很讨厌“计划”的人,因为总是觉得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等同于古板,死心眼儿,影响发挥,不能随心而动,更不能放飞自我。然而造物弄人,在投身于“生产管理”和“项目管理”事业多年之后,“计划”这个词基本上已经溶化在血液中,铭刻在脑海里了。每项工作开始前“首先明确任务和目标,制定好计划,然后实施这个计划”已经成为自己的新常态,确实获益良多。关于计划在工作中的重要性,这个打住,大家都懂的,而且现在是私人时间,不谈工作,不谈管理,不谈方法论,谈点更愉快的事。

  愉快的事,旅行算是一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变成了一个喜欢独来独往的人。喜欢一个人逛街,吃饭,甚至是看电影。如果碰巧出差是一个人,会顿觉身轻如燕,工作的烦恼凭空减去一半。而独自一人的游走自然也就是随心随性,没有什么计划性可言了。然而有限的两次“有计划”的出游却让我改变了“计划与生活无关”的想法。一次是随团,一次是自由行。那次随团是公司放旅游假,一帮处得好的同事撇开了大团,自己组个小团“吃小灶”。出发前没什么事,就对几个目的地的风土人情、传说典故多看了不少,没想到游起来顿时觉得周围的景致生动亲切了很多,兴趣陡增,收获也大大滴,与以往的走马观花大有不同。当然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一行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路欢歌笑语自是不同,此所谓去哪儿不重要,跟谁一起去才重要吧。而另一次真正的“有计划”是第一次自己带孩子自由行。那次行前颇有些紧张,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把吃喝游住行安排妥帖,特意花了几天时间做功课,还写了路书。什么行程安排、交通信息、住宿预订、景点和餐厅推荐、费用支出计划等......结果是圆满的,于是“计划”从工作走入了生活。

  简单是换个角度看问题

  老弗在书中举过一个例子,大意是一个楼里的电梯太慢了,怨声载道,但已建成又不好改造了。后来业主在电梯旁边安了一个镜子,于是当那些不耐烦的纯等待被顾影自怜所替代后,那些怨怼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利用了人皆有之的爱美之心,这个角度换得真是不错。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记得也有个这样的例子。以前一个工厂,二十四小时连续生产的劳动力密集形产业,生产形式多是小批量多品种且计划变更频繁,每天几百人的生产排班就是个大工程,遇上机器问题原材物料问题订单问题就需要改变生产安排,人员排班在几次打乱后很容易出现问题,比如夜班的人又给连续排到了第二天的白班,每遇此事无论是生产线长还是经理都烦恼不已。然而设备、原料、订单等问题只能通过管理相对优化,并不可能完全不发生而不改变生产安排。后来,在排班时给不同班次的人标上了不同的颜色,白班是白色,中班是黄色,夜班是蓝色,颜色跟人名一体了,这样无论怎么调换生产线变更生产班次,都不把蓝色的人名安排在第二天的白班就OK了。第二天再排班时先按当天员工的班次变更颜色,再安排第二天的班次,至此,错误排班的事情基本没有发生过了。确实,换个角度,也许解决问题就会变得很简单。

  不忘初心,快乐很简单

  按照老弗的理论,“现实中没有复杂的系统”,或者说真相并不复杂,其实可以很简单,而把事情变复杂的往往是我们自己。对这个说法我深以为然。现实生活中经常是本来是做一件事A,过程中发现了B又想起了C,最后DEFG纷至沓来,而最初要做的A经常是抛在脑后不知所终了。周而复始,每天忙得要死,却又莫名其妙地完不成任务。之所以这样有时是外界干扰因素太多,在这四海八荒被各路上神们呼来喝去着实也是小仙们的无奈;有时却也是自己没搞清楚方向,迷失在仙泽里了。比如当下流行各种健身,无论是骑行还是健步走还是什么瑜珈拉丁普拉提,有的人直接就去做了,有的人却是本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精神,先置办若干先进装备,等装备齐了,热情似乎也用的差不多了,揣着蛇尾巴等待下一个虎头的到来,似乎完全忘记了当初是为什么开始。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是什么?也许就是一个简单的赤子之心。本着初心,过滤干扰,快乐很简单。

  喜欢小柯“简单就快乐”的歌词:

  我曾经翻山越岭去寻找快乐的出没行踪

  磨深了眉头的痕迹

  却忘却了我的最初的单纯的念头

  曾大声的抱怨过

  我为什么如此的不快乐

  直到这一天我发现你

  你原来就在我旁边

  原来简单就会快乐

  所以说不用复杂的去寻找什么

  简单是快乐的

  最好的选择

  变的简单就会快乐

  于是我清澈了眼神不再去猜测

  原来

  身边的一切是如此的迷人

  让快乐随时绽放......

  《极简主义》读后感(九):解决问题的捷径只有两个字,简单

  曾经看过一则冷笑话,一个初中毕业的人,无意间进了一个全是高学历人才的群里。有一天,群里抛出了一个问题:一滴水,从万米高空落下,会不会砸死人?大家纷纷展开讨论,计算地心引力和重力加速度。正讨论得火热的时候,他默默来了句:你们淋过雨吗?群里顿时安静了,随后他被移除了群聊。虽然是个短笑话,但也反应了一个问题,我们总喜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正如《极简主义》里面所说的,在面对问题时,人们总是下意识地想要将毕生所学加以运用,反而是忽略了最重要的一条:真理往往很简单。《极简主义》里所奉行的是,世上没有复杂的事,只有将问题复杂化的人。而本书的作者弗格斯·奥康奈尔面对我们认为复杂的事,所坚持的正是与程咬金的三板斧一样的准则,只需遵守最原始的七条真理,将事情简单化。

  说起弗格斯·奥康奈尔,就不得不提时下大多数人所关注的时间管理,这方面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短板,而弗格斯·奥康奈尔正是国际上最值得关注的时间管理类畅销书作者之一,他的著作被翻译成多达十三种语言畅销全球。我们所关心的如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其实正是时间管理的问题。

  在《极简主义》这本书里,作者传达将事情简单化的七个理念,这七个理念正是我们所熟知的,却总是忽略的七个真理。通过这个七个理念,看透问题的本质,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所遇到的事情,都可以通过这些理念的运用轻松解决。总结来看,实际上只需抓住三个关键点即可:一是明确目标,二是分析问题,三是解决问题。

本书封面

一、明确目标

  很多时候,我们拿起一个问题,却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做起,事情往往因此而搁置。其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只需明确一点:你的目标是什么。

  如果将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看做是苦海行舟,那么目标的制定,就是为海中的舟竖起一座灯塔,其作用不言而喻,就是指明方向。

  世界顶尖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多年来一直享誉全球的高通过率的提案写作方法,结构化思维过程的第一步就是先确定目标。目标确定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会清晰很多。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如果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最近的那条路,当然是所有人都希望看到的。我们都知道,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确定目标就像确定了其中一个点,而另一个点,就是我们目前的位置。该如何走,一目了然。

  此外,这个目标也指目标人。比如你的提案是给领导看的还是给客户看的,这有本质的区别,列出来的提案侧重点也会有明显的差异。

二、分析问题

  这里分析问题的目的,其实还是为了拿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也就是最简单的方案。而要分析的问题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利益,而是利益相关人。

  所谓的利益就很简单了,也就是人的需求。在分析利益的过程中,尽量直击本质,抓住重点。比如之前美国有一家公司新建了一栋总部大楼,迁入新址后,很多人抱怨电梯太慢了。公司考虑的是为电梯提速或者扩大电梯的载客量。这样的解决方案无可厚非,明显可以缩短等电梯的时间。但成本也会加大,而且,人心都是不知足的,他们永远不会满足于当前的速度。

  其实根本问题在于人在等电梯时无事可做,产生了焦虑感。公司最终采用的最简单有效的解决办法是,为每一层电梯入口处装上镜子,人们在等电梯的过程中可以整理仪容。问题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上面的问题也涉及到了第二个关键点,利益相关人。分析利益相关人,其实就是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上,了解他们的需求。比如《极简思考》里介绍的提案的内容要根据决策人及时更改,当决策人关注的是利润而你却给他看销售额,很明显,他不会认为这份提案值得签署。

三、解决问题

  这一项的核心在于两个词,计划和变化。

  经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借此制定合理的计划。如果说目标的确定是为了给我们明确前进的方向,那么计划的制定,就是为了保证所有的事情都有序的进行。毕竟很少有一件事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分步解决会为我们节省很多精力,而各步骤的先后,必须由科学的计划做指导。

  就像盖一栋大楼一样,它会有许多层,但很明显,我们必须从地基开始建起,其次才是上面的楼层。解决问题也是如此。

  此外,计划的存在也是为了保证事情的连续性。这就要提到另一个点了——变化。

  我们都知道,当我们在完成某一件事的时候,不可能从头到尾都不被打断。当我想写一篇文章的时候,有可能我刚写了开头,有人给我打电话来了,并且让我帮助解决另一件事。这就是变化。所以在制定计划的时候,还有一环不可或缺,那就是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这个词对于化工行业来说很熟悉,是用于规避风险或者减少损失的。我们计划中的应急预案也是为了在我们前进的过程中,一旦我们偏离主干道,它就会产生作用,将我们及时拉回来,继续向目标前进。

  总的来说,《极简主义》这本书所提倡的七个理念,其实都是我们老生常谈的东西,几乎人人都知道。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很简单,就是确定目标,分析达成目标需要做什么,然后制定计划应对变化,着手去干。只是,现实生活中,知道是一回事,会不会遵守又是一回事。人们往往对于事情的简单化有一种不切实际的不信任感,似乎事情解决起来越复杂,达成目的后就越踏实。但实际上极大地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所以,简单一点,反而是捷径。

  《极简主义》读后感(十):极简主义有些名过其实

  先吐槽一下,不愧是极简主义。连书中的内容都极简,将近40块钱的书,一共只有不到200页,呵呵。

  一秒进入正经脸,这本书我给的评价是三星,首先,这本书的介绍词说了是“风靡欧美的工作和生活理念”。可是这本书有将近80%的内容都是在讲工作,关于生活的寥寥无几。与其叫做极简主义,还不如叫做极简工作手册来得正统。关于工作法的书已经非常多了,比如《番茄工作法》。单凭这一点,就感觉有些欺骗消费者的味道。其次是内容七零八碎凑一块。最后形成一个统一的主题,尽管勉强读得过去,但是本人还是不太喜欢这样的写作手法,不仅有一种廉价感,也很难做到把本书的内容分类处理。

  作者是英国人,把英国的情况移到中国来,难免显得有些唐突,也让人有一些接受不了。比如书中举了许多例子,也许在欧洲人看来是比较生动有趣的,但是在我们看来,就是一些很枯燥无味的片段。在一般的理论书中,例子应该是其鲜活的特征,而在这本书里感觉举例子完全起到反作用。不仅在原本就不长的篇幅中占了大部,而且十分没劲,还耽误读者阅读时间。

  要说这本书的优点,其实还是有的。作者所提倡的工作理念是我一直所追求的,工作就应该像这样极简、精干、明快。说话不唠叨,干事要死磕。另外,书中对一些传统的大道理或者“励志语录”都做了比较深刻的批判。给了那些有话不直说,却还要故作深沉的人狠狠的一个耳光。

  作者有个价值观我非常认同,那就是一生只追求一种精神活动,然后把它到极致。就像小时候的课外兴趣班一样。昨天学钢琴,今天学象棋,搞了半天样样不精通。虽然说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需要广撒网,但是一定要把每件事做精。盲目的追求多,是不好的。也是不对的,可惜的是许多人尽管早就明白了这一点,却依然在这条路上挣扎,一生修得十全武功,却没有一首诗被流传下来。

  总的来说,这本书适合比较清闲的人阅读,如果工作太多太忙,个人觉得不读也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