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极简主义》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极简主义》的读后感10篇

2018-02-28 20:1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极简主义》的读后感10篇

  《极简主义》是一本由【英】弗格斯•奥康奈尔(Fergus O'Connell)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0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极简主义》读后感(一):最重要的不是活着,而是活出美好

  苏格拉底曾站在大街自豪地宣称,这世界有那么多我不需要东西。而对于生活互联网时代的我们而言,每天都被无数的商品信息观念、娱乐、工作狂轰滥炸着,而所思所想也都是欲望成功地位等,以至于脑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似乎总是停不下来。偶尔停下来,也会感到茫然无措,不知道该做什么。

  我们好像忘记了自己只能活短短的七八十年,也忘记了反思为什么要活着,以及如何才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更有意义实现那么多欲望真的必要多?拥有那么多永远都派不上用场的东西真的必要吗?天天追逐热点、潮流和不断更新的网络媒体真的必要吗?

  当然没有必要。如果我们愿意彻查内心,就会发现,我们想要的东西太多,而真正需要的其实很少。我们之所以那么累,就是因为成为了“想要”的奴隶放弃了对“需要”的觉知。假如我们能遵循“少即是多”的极简主义原则工作和生活,也许就不会感到生死疲劳了。如此一来,我们也有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做人生中最重要的事——那些能让我们和他人变得更幸福、更美好的事。

  物质:只拥有绝对必需之物

  现在,我们似乎不再懂得过简单的生活,我们拥有过多物质财富,有过多选择、过多诱惑、过多欲望和过多食物。我们挥霍一切,毁掉一切。我们使用免洗餐具、钢笔、打火机、照相机……为了生产这些物品,水、空气大自然都被污染了。唯有摒除这些身外物才能发现新世界,穿衣、吃饭和睡觉等基本需求才能迈向更深层的境界。不再拥有过多东西,你就能省出更多时间来关注自己的身体。一旦对自己的身体感觉良好,就能忘记肉体存在,专注于精神发展,使生命充满意义。如此,你会感到更加幸福!

  金钱:不要太穷,也不要太富

  生活如此复杂,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摆正金钱的位置。因为金钱是一种能量

  如果把钱花在毫无价值的东西上,我们将失去能量。我们应努力理解它对生活各方面影响思考金钱与自然思想快乐自尊、居住、环境朋友社会等的关系血液在体内平缓地流动,这说明我们身体健康;金钱在生活中自由地流通,这说明我们在经济上是健康的。

  ☀ 只保留一个银行账户、一到两张信用卡。

  ☀ 只能在紧急情况下使用信用卡。

  ☀ 除非是购买房屋这样的大项商品,否则尽量避免借贷和分期付款

  ☀ 花费永远不要超过收入,每个月做一些小投资

  ☀ 避免乱花钱是一种积极的选择,会给我们带来安全感

  ☀ 永远不要在金钱上依附任何人,不要陷入举债度日的恶性循环

  ☀ 最好不要找人借钱,要借就借银行;最好不要借给人钱,借了就别指望人还。

  ☀ 把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用于维持节约简朴的生活,余裕的第二部分用于实现梦想

  ☀ 记录你所有收入和支出,这有助于你采取更多节约措施,将你的财务状况管理得更好,让你的生活简单化。

  时间:少浪费就是拥有更多

  今天,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每一天是唯一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的生命就是今天,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时间是神圣礼物,如果我们不能抓住现在的光阴,同样也无法抓住虚幻未来。但最重要的不是拥有时间,而是不虚度光阴。让生活变得简单,可以获得更多精力,这样就能更好地面对人与事。轻装上阵,此刻就充满热情,我们因此得以欣赏周围的一切:要做的事少了,就有了更多时间来思考、梦想和享受悠闲。比如,你可以一整天待在家里阅读诗歌、烹饪、燃香、喝一杯好葡萄酒并欣赏月亮

  工作:做得越少,效率越高

  值得担忧的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而是悄悄溜走的现在。这就需要锻炼注意力和排除杂念的能力。只有此刻做的事才有意义,所以要慢慢把精力集中在“这里”和“现在”的事情上面。能够改变一段时间质量是非可贵天赋。正如我们身上每一个细胞都含有所有细胞的基因,一段时间也是所有时间的折射。

  ☀ 根据计划安排工作内容

  ☀ 一次只做一件事。

  ☀ 尽快回复邮件和完成工作,不要留尾巴

  ☀ 学会得体坚决地拒绝别人。

  ☀ 从容不迫地接听电话

  ☀ 减少工作量,拒绝加班,如果有可能请把工作改为兼职。

  ☀ 偶尔改变一下做事的常规。

  ☀ 把办公桌上积压的文件一扫而空,只留下需立即处理的文件。

  生活:慢下来,把日子过成诗

  带着格调做事会让生活变得无限丰富。所谓格调,就是:吃早餐前梳梳头发;就餐时放一点轻音乐;尽量避免使用塑料和聚乙烯制品;触摸柔软之物,嗅闻玫瑰香气……这些都自然地吸引着我们,给我们活力和快乐。当我们把周围一切变得富有格调,同时也把自己变得充满诗意。这就像清空一个塞满杂物的抽屉,或是整理一个橱柜,每一个整理和简化的想法都让我们坚信,生命中有些事是能够被我们牢牢把握的。

  ☀ 饮食在精不在多。

  ☀ 每天散步半小时

  ☀ 一次购足一个星期需要的东西。

  ☀ 远离健身房,用保养和睡眠解放你的身体。

  ☀ 中午能抽出时间就午休一下,即使只是在办公室小憩五分钟。

  ☀ 抽空翻看一下你最喜欢照片集。看着照片,也许你能重新找到自己。

  ☀ 每天花十五分钟进行一项对你而言非常重要的计划,比如,阅读某个作者的书、筹备一次旅行、撰写家谱等。

  总体来讲,这本书虽然讲工作稍多,讲极简主义生活比较少,但是对于处于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的我们而言,依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极简主义》读后感(二):简单就快乐——读《极简主义》有感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Hennessy(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18272252/

  本周在“有书”跟读了英国作家弗格斯奥康耐尔写的《级简主义》,说实话,除非是工作或者学习上的硬性需要,我是一个不会主动去读所谓励志篇、方法论或者管理学类书籍的人,往情怀上说,太功利了!往实际上说,呵呵,没意思不好看,不如升级打怪。这次跟读这本书一方面是出于对“有书”推荐目的尊重,既然别人摇了摇小红旗,自己就屁颠屁颠地跟过来了,总不好刚到第二站就开小差吧。二来嘛,自己选读的书还没有读完,而每周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笔记任务到了第二时点,怎么也不能打脸,是吧。当然,开卷即有益,饭不是白吃的,路不是白走的,书自然也不是白读的,多多少少有些感受有些思考,记录下来,算是对这顿饭的消化。

  要简单先计划

  在这本书里,作者提出的主要理念之一就是事情其实很简单,要弄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也就是要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用老弗的原话说就是“一个不善于做计划,必定不是一个善于管理自我的人,更别说管理一个团队了。”

  计划,嗯嗯,这个我熟,我有话说。记得自己曾经是一个很讨厌“计划”的人,因为总是觉得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等同于古板,死心眼儿,影响发挥,不能随心而动,更不能放飞自我。然而造物弄人,在投身于“生产管理”和“项目管理”事业多年之后,“计划”这个词基本上已经溶化在血液中,铭刻在脑海里了。每项工作开始前“首先明确任务和目标,制定好计划,然后实施这个计划”已经成为自己的新常态,确实获益良多。关于计划在工作中的重要性,这个打住,大家都懂的,而且现在是私人时间,不谈工作,不谈管理,不谈方法论,谈点更愉快的事。

  愉快的事,旅行算是一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变成了一个喜欢独来独往的人。喜欢一个人逛街,吃饭,甚至是看电影。如果碰巧出差是一个人,会顿觉身轻如燕,工作的烦恼凭空减去一半。而独自一人的游走自然也就是随心随性,没有什么计划性可言了。然而有限的两次“有计划”的出游却让我改变了“计划与生活无关”的想法。一次是随团,一次是自由行。那次随团是公司放旅游假,一帮处得好的同事撇开了大团,自己组个小团“吃小灶”。出发前没什么事,就对几个目的地风土人情传说典故多看了不少,没想到游起来顿时觉得周围的景致生动亲切了很多,兴趣陡增,收获也大大滴,与以往的走马观花大有不同。当然还有一个必不可少因素一行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路欢歌笑语自是不同,此所谓去哪儿不重要,跟谁一起去才重要吧。而另一次真正的“有计划”是第一次自己带孩子自由行。那次行前颇有些紧张,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把吃喝游住行安排妥帖,特意花了几天时间做功课,还写了路书。什么行程安排、交通信息、住宿预订、景点餐厅推荐、费用支出计划等......结果圆满的,于是“计划”从工作走入了生活。

  简单是换个角度问题

  老弗在书中举过一个例子,大意是一个楼里的电梯太慢了,怨声载道,但已建成又不好改造了。后来业主在电梯旁边安了一个镜子,于是当那些不耐烦的纯等待被顾影自怜所替代后,那些怨怼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利用了人皆有之的爱美之心,这个角度换得真是不错。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记得也有个这样的例子。以前一个工厂,二十四小时连续生产的劳动力密集形产业,生产形式多是小批量多品种且计划变更频繁,每天几百人的生产排班就是个大工程,遇上机器问题原材物料问题订单问题就需要改变生产安排,人员排班在几次打乱后很容易出现问题,比如夜班的人又给连续排到了第二天的白班,每遇此事无论是生产线长还是经理都烦恼不已。然而设备原料、订单等问题只能通过管理相对优化,并不可能完全发生而不改变生产安排。后来,在排班时给不同班次的人标上了不同的颜色,白班是白色,中班是黄色,夜班是蓝色,颜色跟人名一体了,这样无论怎么调换生产线变更生产班次,都不把蓝色的人名安排在第二天的白班就OK了。第二天再排班时先按当天员工的班次变更颜色,再安排第二天的班次,至此,错误排班的事情基本没有发生过了。确实,换个角度,也许解决问题就会变得很简单。

  不忘初心,快乐很简单

  按照老弗的理论,“现实中没有复杂的系统”,或者说真相并不复杂,其实可以很简单,而把事情变复杂的往往是我们自己。对这个说法我深以为然。现实生活中经常是本来是做一件事A,过程中发现了B又想起了C,最后DEFG纷至沓来,而最初要做的A经常是抛在脑后不知所终了。周而复始,每天忙得要死,却又莫名其妙地完不成任务。之所以这样有时是外界干扰因素太多,在这四海八荒被各路上神们呼来喝去着实也是小仙们的无奈;有时却也是自己没搞清楚方向迷失在仙泽里了。比如当下流行各种健身,无论是骑行还是健步走还是什么瑜珈拉丁普拉提,有的人直接就去做了,有的人却是本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精神,先置办若干先进装备,等装备齐了,热情似乎也用的差不多了,揣着蛇尾巴等待下一个虎头的到来,似乎完全忘记了当初是为什么开始。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是什么?也许就是一个简单的赤子之心。本着初心,过滤干扰,快乐很简单。

  喜欢小柯“简单就快乐”的歌词

  我曾经翻山越岭去寻找快乐的出没行踪

  磨深了眉头痕迹

  却忘却了我的最初的单纯念头

  曾大声的抱怨过

  我为什么如此的不快乐

  直到这一天我发现你

  你原来就在我旁边

  原来简单就会快乐

  所以说不用复杂的去寻找什么

  简单是快乐的

  最好的选择

  变的简单就会快乐

  于是我清澈眼神不再去猜测

  原来

  身边的一切是如此的迷人

  让快乐随时绽放......

  《极简主义》读后感(三):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

  原本以为是一本倡导极简生活的指南书,结果是写怎么工作的。。。难免失望了。。。

  如果你有幸以色列科学家艾利高德拉特的演讲,那么你一定知道他所说的“科学家最基本的信条”这句话。按照他的理论,“现实中没有复杂的系统”,或者说“真相不可能复杂”。因此,我们所述的关于常识的第一个理念就是避免复杂,追求简单。

  成功的项目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让“利益相关者”开心:你要明确的告诉利益相关者他们将会得到些什么。很显然,要造就开心的利益相关者,首先要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去问他们,而不要假定自己很了解;也不要认为所有的利益相关者想要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更不要简单地认为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同等重要。把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列个名单,然后把他们的获利条件写下来,分析一下现有的项目是否能够满足所有股东的获利条件。

  这是我遇到的一件事情。某跨国公司对年轻中层干部的年终考核目标标准是这样的:“在一年的工作中是否提升了经营管理质量,并减少了上级对其工作审核和复审的必要。”

  这个考核标准有什么问题?问题就在于没人知道这个标准的具体含义。以这个标准去考核干部,又会有什么效果呢?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被考核人认为自己即使遵循正确的方向去行动从而完成任务或项目也没多大用处。年底时,他的上司根本不会以正确的工作目标标准进行考核。按照上述标准考核时,员工获得满分的机会又有多少呢?非常低,因为这种考核标准可以有无数种解释方法。

  所以,如果你有这方面问题,比如说你的目标是模糊的,像“很好地完成这些项目”“让消费者接受良好的服务”“为野生动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你最好学会解决它。

  《极简主义》读后感(四):极简主义有些名过其实

  先吐槽一下,不愧是极简主义。连书中的内容都极简,将近40块钱的书,一共只有不到200页,呵呵。

  一秒进入正经脸,这本书我给的评价是三星,首先,这本书的介绍词说了是“风靡欧美的工作和生活理念”。可是这本书有将近80%的内容都是在讲工作,关于生活的寥寥无几。与其叫做极简主义,还不如叫做极简工作手册来得正统。关于工作法的书已经非常多了,比如《番茄工作法》。单凭这一点,就感觉有些欺骗消费者的味道。其次是内容七零八碎凑一块。最后形成一个统一的主题,尽管勉强读得过去,但是本人还是不太喜欢这样的写作手法,不仅有一种廉价感,也很难做到把本书的内容分类处理。

  作者是英国人,把英国的情况移到中国来,难免显得有些唐突,也让人有一些接受不了。比如书中举了许多例子,也许在欧洲人看来是比较生动有趣的,但是在我们看来,就是一些很枯燥无味的片段。在一般的理论书中,例子应该是其鲜活的特征,而在这本书里感觉举例子完全起到反作用。不仅在原本就不长的篇幅中占了大部,而且十分没劲,还耽误读者阅读时间。

  要说这本书的优点,其实还是有的。作者所提倡的工作理念是我一直所追求的,工作就应该像这样极简、精干、明快。说话不唠叨,干事要死磕。另外,书中对一些传统的大道理或者“励志语录”都做了比较深刻的批判。给了那些有话不直说,却还要故作深沉的人狠狠的一个耳光。

  作者有个价值观我非常认同,那就是一生只追求一种精神活动,然后把它到极致。就像小时候的课外兴趣班一样。昨天学钢琴,今天学象棋,搞了半天样样不精通。虽然说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需要广撒网,但是一定要把每件事做精。盲目的追求多,是不好的。也是不对的,可惜的是许多人尽管早就明白了这一点,却依然在这条路上挣扎,一生修得十全武功,却没有一首诗被流传下来。

  总的来说,这本书适合比较清闲的人阅读,如果工作太多太忙,个人觉得不读也罢。

  《极简主义》读后感(五):我为7句话买了一本书钱

  很难想象这是一本书,需要花35元才可以看。而且因为我自己的操作错误,在凑单的时候点进去了三本。所以这是我最糟糕的一次购书经历了吧。

  作为一本讲“极简主义”的书,它自己都不够简单。因为只有后记里的文字才是真正有用的。全篇只有七个概念:1.事情很简单;2.弄明白自己要做什么;3.任何事情都有连续性;4.如果不去做,永远都做不完;5.事情的结果往往和预期不一样;6.明确界定事情的结果;7.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下面我将用简单易懂的形式对本书做一个讲解,免除您购买这本书然后又懊悔的烦恼。

  在遇到任何需要处理的问题时,我们可以把它的阐述对象想象成一个6岁的孩子。问题简化为:谁、什么内容、在哪里、什么时候、怎样发生、什么结果。这样处理的事情,一定可以把事情简单化。

  在简化的过程中首先要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并且把所有的努力都直接指向目标,过滤其他的干扰。同时,目标的设定需要参照或一定程度的规划及预设。为保证目标能实现,在目标设定上也要做到时间、能力、分配的合理性。在实施阶段,我们需要执行力,还需要能处理突发情况的准备。完成目标前,为保证目标能达到既定的期限和效果,目标需要被细化成块逐步完成和实施。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我们设定的目标需要多考虑一些对方的感受和期望。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定,每一个目标都可以变得简单而直接,多目标的达成也可以变得有条不紊,这就是极简主义的所有精要。

  这样所谓提高效能,改变能力的书籍,我希望少一些出现。这是在糊弄大众。其实简短的一篇文章就可以讲清楚的东西,硬生生凑出几万字来出一本书,是一种很不厚道的做法。就如我们现在上的很多网课一样,给了很多花里胡哨的噱头和方法论,依旧无法很好解决最迫切的问题。说他们是恶意圈钱,一点都不为过。

  如果按照《高倍速阅读法》的方法来讲,这样的书应该在作为是否值得阅读的准备阶段就被否决掉的。

  《极简主义》读后感(六):是一本关于项目管理,个人管理类的可操作性较强的书,和《高效能人事的七个习惯》类似,和书名不符

  七个理念:

  第一个理念:事情其实很简单

  改变思维模式,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如果做法变得复杂,一定是方法不对。

  第二个理念:弄明白自己要做什么

  确保做事要有目的性,做事前做好计划。做好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

  第三个理念:任何事情都有连续性

  把计划做的详尽,以目的为出发点,想象事件从头到尾发展过程中的所有细节,以连续性的思想考虑问题。

  与他人交流,要把对象看做6岁的小孩,这样才能把复杂的事情说的清楚。

  对于事件的评估,要具体再具体,量化再量化,能够明确知晓最后的考评结果如何判断。

  计划一个项目:计划工作表 计划事件表

  第四个理念:如果不去做,永远都做不完

  做事的优先级-舞会卡 对不重要的事情说不。重要的事情做好计划,然后付诸行动。

  对人员和工作匹配程度的-工作匹配表

  制定目标要与资源供给相匹配

  学会处理干扰

  第五个理念:事情的结果往往和预期不一样

  风险管理,计划中加入风险

  第六个理念:明确界定事情的结果

  事情要么完成了,要么没完成。

  把工作目标分解为很多小目标,目标的完成只有完成或者未完成,而没有中间状态。

  第七个理念: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情况报告:我们汇报时需要对信息进行过滤,不能什么都不说更不能什么都说。汇报时,你要把他们感兴趣的事情高速他们。

  在报告一开始,要把最重要的信息先传递给观众。

  《极简主义》读后感(七):应该将极简主义贯彻到思想当中

  最近一直在看极简主义类似的书。

  这本书是父亲邮寄给我的,看完后并没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书名是关于工作和生活理念,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说太多哲学性思考的东西,而是简单的用案例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

  全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分别是

  1、事情其实很简单。就要人们解决事情要学会抓住事情的本质进行问题解决,不要绕圈子。如果发现事情越来越复杂,那么很可能就是道路错了。

  2、要弄明白自己要做什么。这是极简主义的前提,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够产生判断,知道哪些东西可以社区,哪些东西要留下。

  3、做事情要有连续性。告诉人们做事情一定要提前做好计划,小的计划能让整个事情变的简单,那种随波逐流只能让事情越来越复杂。

  4、如果不去做就不会完成。说的是行动力,只有思考没有行动,自然会造成思想的负担,没有成就感。

  5、事情预期和结果往往不一样。就是不要太执着于结果,要明白任何事情都不能做的尽善尽美,给思想留下足够的空间,生活才会更加轻松。

  6、确定事情的结果界限。一个事情,就应该拥有两种状态,一是完成,二是未完成,不应当有百分之多少完成。意思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事情的拆分,将大事情按照连续性分解成很多小事情,不同的小事情完成或者为完成来判断。这样做也会给人们带来成就感。

  我认为,要将极简主义放到心中,就是明确目标,思考路径,制定标准,排出干扰,立刻行动,不断修正,取得成功。

  以上

  《极简主义》读后感(八):对无聊的应酬说“不”

  从渝中区图书馆的微博上读到此书的推荐语时,一阵兴奋,觉得此书太有用了,不知会戳中好多人的软肋:“为什么有人不用加班也能高效完成工作,有人却不得不熬至深夜?为什么有人总觉得事情永远都做不完,有人却仿佛无事一身轻?面对高节奏和过于复杂的现代生活,为什么有些人忙得焦头烂额依然无法适应,有些人的幸福感却不断增强,甚至乐在其中?”而我,自我感觉是属于其中正面形象的,即“有人不用加班也能高效完成工作、有些人的幸福感却不断增强,甚至乐在其中”的,但我还是好奇,想看书中究竟描述的是什么方法如此有效,是不是与我的方式不谋而合?或者说,我想从书中找到答案,以印证我的方式确实有效。于是,马上就上网买,哇!居然还要预约!更让我觉得此书内容太好以至于有被抢购的感觉。结果,其他顺风书马上就买到了,反而这本书没有及时买到。

  当天,曾上网去看此书的书评,印象中评语都不太好,特别是记得有位读者评价说此书中有用的只有7句话,现在想起来,应该就是书中的7个理念。当时读到此评语时隐隐有点失落,心想,正好没买成书。过了几天,还是放不下,觉得还是要眼见为实好,不读,永远都有遗憾,就像边教说“北京马拉松,如果你没参加过,你就一直想参加,等到参加了,就不想再参加第二次了”。于是星期天又上网买,居然有货了,星期一就拿到书了。

  昨天晚上,一切干扰皆排除后,开始捧书研读。读到前言,就产生一种读不下去的感觉,我不知是翻译的原因还是什么原因,感觉完全不知作者所云,特别是提到常识这个概念时。随后,硬着头皮继续往下读,那种完全跟主题不相关的论述连篇累牍,对同一个观点的论述作者在书中至少要重复3次,难道真得是“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还有一个让人很不愉快的印象就是,作者以简单来解释简单,比如第一个理念“事情其实很简单”,我当然知道要将事情理解成很简单这个观点,但为什么是简单的、怎样将事情看成是简单的,应该有分析吧?没有,就是跟你说要把事情看简单而已!还有一个例子是对水平思维的解释也让人不知所云。

  所以,真得如那位读者评论,只需要看一下描述这7个理念的句子就可以了,书不用看了,看了也没用!所以,我最终1个半钟头读完了这本书,大失所望。本来,昨天就可以写笔记的,但我还是有点心虚,觉得我是不是错怪这本书了,是不是只有成功的人才看得出这本书的价值,就像只有高僧才能悟出道一样,我修行不够,所以吸收不到本书的智慧之光?所以,我还特地抑制了我的习惯,没有在读完后马上写此书的读书笔记,怕自己一时冲动写下不成熟的评语。因为我想到了在育儿上一些父母会犯的错误。比如,一些父母去听有关教育的讲座时,经常在听完后会问专家“我儿子爱打人,这个该怎么办?”,而专家听了此之后都会非常失望,觉得刚才的讲座都白讲了,因为在刚才的讲座中,专家才说了“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孩子的行为多半是父母行为的投射”,意思即是孩子的行为多是模仿父母的行为来的,可惜这些父母根本就没有听进去这些可适用于指导一切行为的原则,只想知道最快最方便的解决办法。所以,我在想,我是不是也因为只想急于知道“如何不用加班也能高效完成工作”的最简单的办法,所以,犯了与这些父母同样的错误。

  经过一天一夜后,我确信我对这本书看法没有改变,也没有什么灵光闪现,虽然昨晚上还打了雷,仍然没有让我有惊天一悟的感觉,所以,我如实地记录下我对这本书的读和想,并归咎于自己悟性不够,没能识破此书中隐藏的天机。

  关于此书,还有两个小插曲。一是作者在“导读”中写的:“我很想知道这本书对你是否有用。无论有用与否,我都想得到你的反馈,你可以给我发电子邮件,我的邮箱是.........。无论是批评还是赞扬,我都欢迎!”——我确实是第一次看到作者在书中写出这样的要求。

  二是,昨天我读完此书后与小边交流我对此书的看法,当时小边刚从学校上完课冒着酷暑回来,一听我的感想,书包都没有放下,直接就兴奋地跑到书房中,从堆成山的高考复习资料的底部准确无误地取出一本书,说“这本书看了之后我也是这样的感觉”,我一看,原来是高一时他们学校推荐的一本书《角度陷阱与人生误区》,当时小边从众多的推荐书中千挑万选出这一本让我买,原来竟也是这样的结局。在这本书的封面上,也有一段引人遐想的推荐语“当我们完全长大成人,独自投身社会,才发现自己早已陷入人生的误区。角度之于人是一种聚焦,角度之于人也是一个陷阱,是一个可以让人付出生命的魔洞”,是不是也写得非常的哲理和高深?使人觉得欲一读而快之?

  具体详见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33506153379397&mod=zwenzhang

  《极简主义》读后感(九):关于承担工作的一些常识性指南

  这本书的英文名是《Simply Brilliant – The common-sense guide to success at work》,从书名就可以看出,讲的是关于承担工作的一些常识性指南,要旨是简单。

  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事情其实很简单》介绍了“避免复杂、追求简单”的理念,从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致力于寻求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如果一个解决方案、一次会议越来越冗长复杂,我们不妨暂停讨论,回头审视我们最初需要解决的问题,看我们的方案是否足够简单、有效。追求“KISS” (Keep It Simple, Stupid),让事情变得简单易懂。这章中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你觉得你的公司对客户的服务质量不够好,你应该怎么做”,最简单而又富有启发性的答案是“要求你的员工把每一位客户都当成自己的的朋友,也就是那个你不想让其失望的人”。

  第二章到第六章介绍如何在追求简单的理念下,高效地完成一项工作。

  第二章的弄明白自己要做什么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真正理解你努力想做的事情;二是搞清楚你想做的事情是否也是其他人希望做的。做任何工作,首先要确定该项工作的目标,目标的高低和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项工作的投入重心、所需资源等,如果目标不清晰,有可能导致努力方向错,再努力也无济于事,甚至是南辕北辙。同时,每个项目都有一些利益相关者,可能你的领导,也可能是你的同事或客户。在制定计划前需要与利益相关者讨论并确认项目的目标,而不要假定自己很了解,不要到自己觉得已经完成时才发现只做了领导期望的一半。弄明白自己做什么,才能做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好习惯》中的以终为始,为了既定的目标全力以赴。

  第三章的标题“任何事情都有连续性”有些晦涩,实际主要讲的是分解目标和制定详细计划。这一条理解很容易,但往往也是不同的人差异比较大的一个工作习惯。能把计划做得比较详细周到的人,往往是那些对工作目标进行认真分析、详细分解所需要做的事情、考虑进资源的投入和可行性等问题的人,当计划出炉时,整个项目的未来进展已经在他们的大脑中运行多遍,自然更容易做到一切尽在掌握,项目的成功概率也很高。反之,没有很好计划性的人,一个很常见的表象就是对进度过于乐观,然后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不断遇到意外情况,完成日期反复推迟。好的工作习惯是在接受任何一项超过一周的任务时,先计划再行动。

  第二章和第三章合在一起,讲的是PDCA循环中的P(Plan),即确定目标和实施计划。

  第四章的“如果不去做,永远都做不完”,强调行动力,涉及到时间管理中的要事第一、学会说不等方法。第五章的“事情的结果往往和预期不一样”,主要介绍风险管理的理念和基本方法,通过“风险管理”清单来列举主要风险、评估可能性和影响、确定避免风险的措施、监控风险出现的信号等。第六章的“明确界定事情的结果”,回到了PDCA循环的C,及时检查进展、衡量进度和纠偏。

  全书的最后一章“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与《高效能人士的七个好习惯》中的双赢思维完全一致。无论是对内部同事还是外部客户,如果我们能试着穿上别人的鞋子,从“同理心”的角度去理解别人,就能跳出习惯性思维的框框,使问题迎刃而解。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需要在了解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善用差异和整合差异。

  另外,从全书的内容看,翻译的中文名《极简主义 – 风靡欧美的工作与生活理念》有博眼球之嫌。极简主义(Minimalism)的理念是保持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断舍离过多的物品、大量的应酬、无止境的金钱欲等。

  《极简主义》读后感(十):从标题到目录随感

  本周刚看到共读的《极简主义》,看到标题让我想到了之前一篇文章,叫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其中关于精神极简,物质极简,生活用品极简,关注信息极简等等各方面的极简观念。让我觉得少就是多,少且好才是王道。

  说实话乍一看本周阅读的这本书,心理挺期待书中会给我们诠释什么样的生活理念,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确立哪些观念,让我们生活效率提高,毕竟这是一本书而不是一篇文章,肯定诠释得更加精辟,而且话说这个作者是极简主义倡导者之一什么的,就更加期待了。

  周一刚加入了有书主题阅读班级,由此我将《精要主义》、《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断舍离》与这本《精要主义》串联起来,打算一起对比阅读。

  粗略的看了目录,看到七个理论,我觉得在讲一个问题。如果用管理学的理论来生活也包括作者阐述的几点,然而用我自己的理解来说,在生活或者工作中遇到每件事情。

  首先,确定目标和任务,在某段时间内怎么去完成。先实事求是分析问题,并且告诉自己是可以解决这个事情的。

  接下来就是制定计划,然后开始行动,坚持到底,承担后果,最后总结经验。

  在过程中遇到的各方面的因素,权衡利弊调整计划,尽最大努力去做好过程,不管结果怎样自己总归是可以心安理得的。

  由于时间原因并没有仔细阅读此书,觉得并不是期待中的那种书,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随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