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山雨》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山雨》读后感10篇

2018-06-18 21:3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山雨》读后感10篇

  《山雨》是一本由[英] 艾琳•克蕾斯曼著作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6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山雨》读后感(一):山雨滋润下的麦子

  富能仁毕业于英国皇家学院,精通数学钢琴。 在一般人看来,这样一个家境优渥,才华出众风华正茂的22岁的年轻人放弃唾手可得的优越生活穷乡僻壤的边陲之地传教,简直就是愚不可及。 放弃摆在眼前的康庄大道,而去跋涉山雨滂沱危险山路离开英国柔软舒适房间,而睡在牛羊猪鸭同在的泥地里;更何况,要向随口吐痰,抽大麻喝酒斗殴的傈僳族人传福音是何等艰难。 但富能仁竟然前后三次向中国内地会申请去云南缅甸之交的边陲之地——傈僳族山区传教。 刚开始时候,他就遭遇了危险,一个光脚的克钦族猎人看到这个高瘦的白人,以为是入侵者,不由分说地追杀他。靠着身高优势,富能仁才得以逃脱。 富能仁经常要来回往返于散落的群山之间的村落布道,这些崎岖盘旋的山路,风景旖旎同时也潜藏危机。山间多雨,地形复杂,富能仁或淋雨患疾,或跌倒摔伤,常常犯病。 再者,傈僳族常常人畜混居,卫生环境脏乱差饮食上,富能仁也比较难以适应困难重重,但他没有放弃,不过最打击的不是这些外部的环境,更让他沮丧工作上的受挫。刚刚信主的兄弟,时过不久又走回老路,甚至恶语相向。 开始的时候,他常常因此感到孤独和挫败,不过他坚持了下来,并且取得成果选超乎他想象作为一个外国人,他不仅学会傈僳族人的话,还创造了傈僳族文字参与翻译了傈僳族《圣经》,建立了大大小小的教堂教会,从零个基督徒发展到几千个家庭培养了许许多多傈僳族牧师。 甚至,时隔多年后,追杀他的那个克钦族猎人也接受了福音。 直至今日,还有很多傈僳族人也依旧坚守信仰。 虽然富能仁这一生有限,只活了53岁,但他是一粒麦子,死在地里,结出许许多多的籽粒。他用一生去践行信仰,撒播爱。令人敬仰。

  2018.1.9

  《山雨》读后感(二):一个人和一个民族心灵

  文/彭强

  2010年8月一场巨大的泥石流,让更多人知道了怒江和傈僳族。有朋友曾去那一带田野调查,说虽然贫瘠,但民风很好,邻里和谐,傈僳族人很快乐物质虽然缺乏,却充满赞美歌声。从1996年到200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的张谦先生笔名林茨)先后五次来到怒江大峡谷。2003年,他的摄影随笔集《福音谷》由河北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很多读者因为这本书对祖国边陲那块迷人地方和傈僳族同胞产生浓厚兴趣。这些年来,国内出现了许许多多以傈僳族的文化与信仰为题的论文和专著,对这一活的人类学样本的研究正在不断升温。在傈僳族历史上,传统的民族文化和异质的基督教文化是如何相遇,又如何激烈碰撞,如何融合在一起带来更新超越的,这一切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在此背景下,由富能仁女儿撰写的《山雨——富能仁传》在国内翻译出版无疑具有学术和文化的重要价值

  富能仁出身英国名门,母亲是大家闺秀父亲曾担任皇家兽医外科学院院长年轻的富能仁热爱音乐,弹得一手好钢琴。他对工程专业充满兴趣,做工程师美好前途在等着他。但他却感受到上天的召唤,毅然决然,22岁来到中国,历30年,在中国云南边陲,与少数民族尤其是傈僳族为友,倾心帮助这些少数民族,多经磨难,于1938年因患脑疟疾死在保山,时年52岁。这本由他的女儿写就的传记既是富能仁的心灵史,也是傈僳族文化更新的变迁史。从这本传记,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文化更新的几个DNA。

  第一,文化更新需要谦卑和爱。

  富能仁来到傈僳族中间,安安静静,他通常穿一套中国穷苦工人衣服,一双适于走路的便鞋,随身仅带一件换洗的衣服,一床毯子和几本书。一个初次见他的人说,“我还以为他是个中国的苦力呢”。富能仁多次面对当地人羞辱和危险,他没有诉诸于政治权力庇护,也没有以武力对抗,而是谦卑地忍耐,在爱心中等候,从而赢得了当地人的信任。书中写到的多次跪下祈祷情景,是我们的文化所不熟悉的,这种灵性生活帮助富能仁释放掉心里的委屈和苦毒,保有内在的柔和。傈僳人慢慢地完全接纳和信任富能仁,相信他是为着他们的福祉在努力,从而产生了跟随富能仁更新文化的挚诚。

  第二,文化更新需要自立自强。

  文化更新需要从外面输血,这是必然的,但关键在于血是怎样输入的。富能仁参与创制了傈僳族的书写语言;他参与了傈僳语《圣经》的翻译。富能仁深深知道,比物质的贫乏可怕的,是精神的贫乏和灵魂空虚。他从一开始进入傈僳人中间,就没有用资金资源来吸引当地人,而是鼓励他们自立自强。从一开始,福音书籍和一些知识小册子都不是免费赠送,而是需要花钱购买的,除非对太穷的人才赠送。傈僳人修建教堂,也不是从外面进行募捐,而是自已人一手一脚,奉献时间金钱修造起来的。虽然简陋,却是属于傈僳人自已心灵的殿堂。富能仁深知自已是外来的人,早晚会离开,因此他极力培育本地人来接续他的工作。在世界各地,最让从事非盈利事业的人头疼的是,血不断输入,当地却越扶越贫。但富能仁让我们看到一个典范,通过提升本地人自立自强,以致正面影响可以不断延续

  第三,文化更新需要重构社群的意识

  文化更新不仅关乎个体观念的更新,也关乎社群意识的唤醒,在社群中让人与人之间彼此关照,生命相连。富能仁建立了第一个傈僳人的教会,以此为中心构建了傈僳族的社群意识。婚礼葬礼孩子的教育、唱诗班、查经班等,这一切构成了社群生活的元素,让一个社群开始产生共享的价值,每一个成员在其中产生归属感和社群认同。这种健康的社群意识成为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富能仁的实践和梁漱溟在山东邹平的乡村建设异曲同工之妙。

  第四,文化更新是一个全面生命系统

  富能仁不是一个唯精神论的不着实际的人,他清醒地看待傈僳族人的淳朴和美好,也看到其中的陋习。“富能仁意识到傈僳人接受信仰后将面临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生活方方面面都需要重新考虑,比如土地使用、教育的发起、饮食习惯、对政府态度、引进医药等。显然,范围如此大的改变将是一个缓慢过程,需要实际指导。于是富能仁有一段时间潜心研究土壤农业。假如傈僳人不再种植鸦片,那他们的山地种什么合适?如何改进农耕方法才能使农民获利?”富能仁看到文化更新乃是一个全面的生命系统,从经济方式到生活方式,他都悉心关切,并结出了丰硕果实

  如今,怒江大峡谷已经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特别是从丙中洛、从怒江大峡谷翻山越岭抵达同样迷人的澜沧江大峡谷的徒步旅行更是美轮美奂。写到这里,我很想安排一次旅游,去看看那片土地上的老乡,去聆听那美妙的歌声,去捕捉那在空中飞舞的历史记忆

  《山雨》读后感(三):祷告祷告祷告

  我想一个真正爱主的基督徒,绝不会只满足享受神的恩典,信信就好,而且充满热情的想要投身于上帝伟大奇妙的工作当中。而神工作的核心,就是使属祂的百姓灵魂得赎,成为圣洁。保罗栽种,亚波罗浇灌,神却使它们生长。藉着信心的祷告,灵命的成长都能从天上降下来,我们不过是神的管家,神使用我们去作成祂的工,不是我们的工。

  我们常常在这个过程中,经历失败,沮丧,甚至于绝望,而当我们明白自己离了主实在不能做什么,而回转到神面前的时候,靠着主我们能再次的站起来。神使我们成功的方法——就是祷告、信心、忍耐三合一。我们对神的信心也在这个过程中被锻炼,而越发刚强。仇敌撒旦绝不会坐视不理,它会更猛烈攻击。撒旦的诡计就是消解人对神的信靠,用挫败感迷惑人心,用漫天黑云遮蔽人的眼目,用沮丧压制人的灵魂,最终阻碍人向神祷告,使人背离神。但因着神,我们始终在得胜的一方。我们必须知道,在遭遇试练消沉时,你是被黑暗权势的辖制了,就是说,你是处其下,要战胜它,你的灵要居住在超越撒旦的全能里,就是住在神的里面,明白神的旨意,神的看法,神的心意,神的计划,神的方法。

  耶利米书1:19 他们要攻击你,却不能胜你,因为我与你同在,要拯救你。

  “我过去以为第一是祷告,其次是教导,现在觉得,第一是祷告,第二是祷告,第三是祷告,第四才是教导”在灵性领域,知识并不能保守人不偏离真道。知识再多,也丝毫不能带来生命,没有圣灵同在,人即使读圣经,也只不过是看文字而已。当圣灵的风吹散那仇敌使用的“看不见摸不着,阴沉沉的死气”,圣灵亲自的工作,我们只需要,安静站立,看主施行拯救,阿们

  《山雨》读后感(四):要读一本宣教士传记?从这本开始吧!

  《山雨·富能仁传》,[英] 艾琳•克蕾斯曼(著),团结出版社(2014),264页。

  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与傈僳族基督徒接触,是去怒江旅游徒步的时候,恰巧在卧铺大巴遇见一位傈僳族传道人。下车的时候,他盛情邀请我们去他家里做客,虽然我们婉拒了他的好意,并继续我们的旅行计划。可是他不断地给我们发短信坚持他的邀请,最后我们终于决定改变计划,在返回六库的中途在他家住一夜。

  那是一个难以忘记的经历,我们需要一个一个滑溜索过怒江,沿着几近五十度的陡坡走之字形迂回的小路上山。每一次问他还有多久,他都指着远处隐隐的白点告诉我们说:“就快到了。”事实是,我们走了五个小时才到,抵达的时候几乎用上四肢,望着山下小虫般的汽车担忧明天能不能按时下山赶上去保山的大巴。

  然而晚上是振奋人心的。弟兄只要敲钟,全村人都会聚集、唱诗、读经,听道。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憨厚温暖笑容。我忽然有点羡慕起在这些人当中服事的传道人来,他们一定不用面对汉族人当中的那些“江湖”和“政治”吧?这些人这么憨厚、这么追求,当初在这里植堂宣教一定是一个愉快的经历吧?

  《山雨》这本书告诉我们,完全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傈僳族当中的西方宣教士们不但和沿海地区的宣教士一样要面对人心的罪与诡诈,还要面对西南地区各式各样民间崇拜、邪灵和鬼魔的搅扰。相对于富裕地区汉族人的冷漠和对福音的漠不关心,少数民族地区全家整族人“归主”所带来的“易信主义”或许会是更隐藏的挑战

  “即使我的房屋离他们不远而且我的屋子里也生火取暖,晚上很少有人愿意离开自家的炉火出门学习圣经知识,要知道冬天山里的夜晚非常寒冷。”(133)

  “有的信徒觉得既然已经脱离了邪灵的捆锁,为什么非要规定分别一天安息敬拜神呢?况且他们又不识字,为什么还要读圣经、听从圣经的教导呢?”(132)

  读到这里,我对这位上一世纪的宣教士生出极大的同理心,哦,同样的境况,在21世纪的大都市基督徒中不也照样出现吗?只要把“生火”换成“空调”,把“邪灵的捆锁”改为“得救”,都可以在我们的身边找到这样的信徒。然而富能仁在挣扎之后却这样回答他的焦虑急躁

  “我是定义为傈僳人的得救摆上自己,可神却不仅要我的心志,还要我按他的时间和方式行事。若是出于神,我甚至也愿意哪怕在有生之年看不到傈僳人的灵命复兴,我还是要恒切传道。”(134)

  我非常推荐每一位服事主的基督徒都读这本书,如果你从未读过一本宣教士传记,不妨从这本开始吧。

  【富能仁是一位中国内地会派往中国传教的英国宣教士,他在20世纪上半叶在云南省西北部的傈僳族中间传教近30年。以发明傈僳族拼音文字著称。富能仁发明的傈僳文字被称为老傈僳文。1949年以后被限定在基督教范围内使用,中国政府另外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语言学家明了新傈僳文。但在1992年,中国政府正式承认富能仁发明的傈僳文字为傈僳语的正式书写系统(等同于宣告了新傈僳语的失败)。现时,富能仁牧师的遗体葬于云南保山市的一个山区。《山雨》是富能仁的女儿为他所写的传记。】

  《山雨》读后感(五):好书

  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才读完这一本书,中间间断的原因或是因为服事,或是因为软弱,可是今天终于把书读完了。可无论我从哪里开始拾起阅读,这本书都给予我很多的安慰勇气

  如果是某人的传记,我希望看到尽可能忠实记录。《山雨》大量引用了富能仁弟兄写给他母亲和代祷团的信件,在这些家书中毫无隐藏地记录了他在云南的属灵经历,包括私人记录:许多对服事失败的沮丧、许多黑暗感受的逼迫、忧郁症的发作、同工的软弱和背叛,这些都被详细地记录下来,成为我服事的参考。书里还记录了别的传教士对富能仁弟兄的看法,我很惊奇发现有一些人觉得他孤僻,认为他独来独往,是个怪人。可无论怎样的境况,富弟兄一直依靠神,他敬虔的心不允许自己长久地陷入在沮丧和忧郁当中,他也摆脱了一切缠绕他的,忠心服事,直到硕果累累。他与神同工,并且从几十年的服事中总结出有许多果子是必须神去做的,他能做的就是祷告和等待。所以书了许多地方记录富弟兄强调祷告的作用,并且也记录了他每日花好几个小时祷告,并且在山中有好几处隐蔽之处作为独自祷告的地方。这本书的后半部分也记录了傈傈族弟兄信主之后的变化,这些弟兄姐妹的纯真也给人的心里带来许多的温暖,所以读的时候笑了很多、感叹了很多,主要是对比自己的复杂和冷漠。

  对书中印象最深的部分是富能仁弟兄曾说对待罪恶并不能只用某种固定的模式或者某句圣经,应该灵活使用整本圣经,在不同的境况中使用不同的神的话语去面对。这句话带我走出寻找方法的误区。因为我太害怕自己在灵性上的反复失败,一直在寻找某种定式去解决问题。可服事中实在有太多不同的情况,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时间在变、环境在变、人也在变,所以不可能只用某一句话去对付,应当熟悉整本圣经,并且灵活使用。

  这是一本值得再读的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山雨》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