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藏在这世界的优美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藏在这世界的优美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6-19 20:3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藏在这世界的优美读后感精选10篇

  《藏在这世界优美》是一本由毕淑敏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33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藏在这世界的优美》读后感(一):你是我的优乐美

  恩,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书名错看成《藏在这世界的优乐美》,我还在想毕淑敏老师怎么开始打上广告了,这时再定睛一看,果然是我自己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这本书的阅读就在误打误撞之中开始了。

  书的内容基本是毕淑敏老师的游记,我一边读书一边在心里估算毕老师(我想这么叫)走过多少地方花了多少钱--没办法,我是个俗人。幸好我不是个仇富的孩子,也庆幸美景被同样优美的文字记录下来,不负其美好

  其实前面的内容并没有完全走进我心里,游记嘛,看得也多了,直到那篇讲捕梦网的文章原谅我的不走心,连章节名字都没有记下来)直接抓住了我的心肝脾肺肾。第一次听说捕梦网还是在高三时追的那部韩剧《继承者们》,女主角送给男主角的“定情信物”,当时看时并没有太多感触,毕竟看上去这个信物很是寒酸。但是细细读过此篇文章,了解了捕梦网的前世今生,瞬间就被女主角的细心所打动,难怪金叹会以光速爱上这个腿比他还粗的车恩尚。

  好后悔没有给书拍照,这样的话我就可以在这篇评论里引用那些美丽动人的文字了。不过这样也好,鼓励大家自己去看这本书,文字是如此引人入胜以至于怂恿我去联系了好久不曾说话的EX。我们曾经在一起四年,从初三到高三,我的少女时代满满地都是他的名字,却敌不过高考这个擅长阴差阳错的家伙。有人说分手之后还可以做朋友,不是没爱过就是还爱着。我不知道我们是哪一种,也许多年的相处让我们友情亲情所占比例爱情一样,即便爱情流逝亲情还在。还有七天是他的生日,而这件事情在七个礼拜之前就蹦到了我的脑海里。不知道要不要联系他,不知道要不要送生日礼物,当我看到捕梦网的时候,直觉告诉我应该送他一个那个东西。(因为现在单身,要是有女朋友了就不打扰人家了n(*≧▽≦*)n)希望所有可怕的东西都能被挡在网外,美好的东西能像清泉一般缓缓流进他的梦里。毕竟在过去的那段时光里,他是我的优乐美啊。

  《藏在这世界的优美》读后感(二):世界那么美,用心去看看

  连着读了一个月的余华,心里堵得特慌。觉得有必要找“医生”了,于是这个月特意换了换口味,跟随“文字界的白衣天使”(王蒙语)毕淑敏的脚步,飞到那每一个遥远的地方,去看一看这世界里那些我们未曾注意到的风光,去听一听来自每一个角落的呢喃低语。

  《藏在这世界的优美》是一本很精致的书。封面封底的几个数字已经凝练地概括了全书的内容——15万旅行文字、18个异彩国度、19篇心灵美文、39张私藏照片。“目录”藏于简单线条勾勒而成的山脉下,第一页放置了身后是苍茫雪山作者照片并配以作者手书的“出发吧 跟我一起去寻找这世界的优美”,整本书的每个细节都做得很用心。

  封面来自《65年之后的芬芳》一文,一大片怒放的玫瑰地里,几名美丽的少女正在采摘,还未打开书本之时,看到这样的画面,花正盛开、人正当时,有种很温暖很美好的直觉,待读过全书后,再来看这样的画面,不由得回忆起书中这样的文字——“8000朵玫瑰花,可以提炼出一滴玫瑰精油”、“玫瑰是花中之王,玫瑰精油也是世界上最昂贵的精油。每亩土地可产玫瑰花瓣100公斤,3000~3100公斤玫瑰花才炼出1公斤玫瑰精油”——这世界里每一次震撼人心的“至美”背后,哪一个不是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艰辛

  以前也读过写于行走途中的文字。如自己很喜欢的余秋雨先生,他的好几本书都是在考察世界各地时写下的,比较下来,个人感觉余秋雨先生关注的是整个人类文明史,内容博大、文字厚重,读来顿觉自己的无知;这本书里虽然也有一些关于每个地方过去历史的文字,但显然这并不是毕淑敏老师关注的焦点,她的文字,往往从那些被人忽略的小地方、小细节写起,用她温情笔触,在看似平淡无奇的时候犹如魔法师一般突然掀开黑布,给你一个大大惊奇,惊叹之余细细琢磨品味满眼满心的都是感动

  如《高速公路拐角处的笑脸》一文,先写斯洛文尼亚独立之智,再写布莱德湖之美,突然笔锋一转,写到那些在各个地方悬挂着的照片——照片中的人已死去,死亡之地就是悬挂照片的地方,尤其是在高速公路急转弯处,这样的照片既起到祭奠作用同时也能警示其他人。这些照片最大的共同点是照片上的人都保持着笑容,正如文中导游所说的,人们都愿意记住亲人最好的模样……连死亡与祭奠,都可以如此温情,又怎能不让人感到生命脆弱可贵呢?

  《战壕城失恋博物馆》写的是一个很特别的博物馆——纪念“失恋”的,创办者是一对决定分手的情侣,而最有意思的是他们居然在这个博物馆创办的过程破镜重圆了;《送你一枚捕梦网》里,由印第安妈妈充满爱心的有形的“捕梦网”延伸人生中无形的“捕梦网”;《牛仔家的晚餐》里看到的是最纯粹的牛仔风度;《印第安公主》里黑脚印第安人将“舍得”之道演绎淋漓尽致;《我的异类笔筒》里开赌场目的是为了努力关闭赌场充满了哲思;《马萨达永不再陷落》里那令人震撼犹太人难过程,让你从心底期待和平……里面的每篇文字,都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忽然击中心灵深处,令人感慨唏嘘,这样的文字,在寒冷冬日读来,如一杯温热的茶,虽不浓不烈,但入口后悄悄沁入心脾、发散于身体的每个细胞受用无穷。

  无论是余秋雨先生的“大处”着眼,还是毕淑敏老师的“小处”见奇,其实都在告诉我们:

  世界那么美,用心去看看!

  ——即便,我们的身体无法到达,至少,也别让周遭的一切蒙蔽了那颗原本无尘的心。

  (2015.12.29)

  《藏在这世界的优美》读后感(三):美优的界世这在藏

  关于标题实在不知起什么好。

  先说点不相关的吧。

  熟悉毕淑敏的读者都知道,她有医学背景,做过很多年医生。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作家都有医学背景呢?是不是可以得出结论:医生更容易成为作家?除了毕淑敏,还有一些作家也学过医、行过医,比如中国著名的有鲁迅,还有郭沫若、池莉、余华,冯唐等。国外也有很多,比较著名的有柯南道尔、契科夫、毛姆、渡边淳一,《侏罗纪公园》的作者迈克尔•克莱顿等,而且其中还不乏医学博士

  有人说,因为“文以载道,医以济世。医学与文学本来就是相通的。医学和文学都关注肉体灵魂苦难和死亡这些与人类同样古老主题。”这样说来,似有几分道理。而且两者还有一个相同点,就是无论写作还是行医都需要怀有一颗慈悲心。当然,说起转行的具体原因,每个作家的情况又不尽相同。

  至于这本书,也是因为曾看过作者的另一本环球旅行随笔蓝色天堂印象深刻,看到这本也就毫不犹豫的买了下来。和上一本游记一样,这本书又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

  说到旅行,现在有很多关于旅行的书,我也看过几本,但能像毕淑敏这样内容言之有物,有深度、有思考的却不多。

  我之所以喜欢看关于旅行的书,原因有二:一是我无法潇洒的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二是我也无法有计划的开始一场有预谋的旅行。囿于身体的原因,我无法长时间奔波跋涉,所以欣赏别人眼中的风景自然成为一个无奈之下的选择天知道,我的内心是多么的蠢蠢欲动啊。

  有一首歌叫《旅行的意义》。旅行到底有什么意义呢?也许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看了这么些关于旅行的书,我的领悟是,通过旅行,我们了解到原来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和我们不一样的人,他们有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文化习俗,不一样的建筑和风景,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是多彩的,丰富的,有时候也是黑暗的。旅行会让我们变得成熟,变的更加宽容,因为如果不怀有一颗包容的心,又如何去理解并欣赏那些和自己不一样的人和事呢?

  所以,很高兴看到这样一本书。书中有感性但也不乏理性光辉。对我来说,这就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关于具体内容我不想描述过多,只说全书中我最喜欢的,是关于老牛仔和印第安人捕猎的故事

  《藏在这世界的优美》读后感(四):有一种美好叫发现

  这几年,毕淑敏的作品很火,连小学课本里都有她的文章,甚至出现了一种“毕淑敏现象”。其实,仔细看看她的履历你就知道,这一点也不奇怪作为一个从事医生22年的,口碑很好的医师,却在一动笔就写出中篇小说《昆仑殇》的人,还能自学广播电大中文系课程,而后又拿下文硕士,并攻读心理学博士。连王蒙都说:“我真的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规规矩矩的作家与文学之路。” 这种认真严谨实在是让人敬佩的。

  也因此,我原来看她的小说中总是有很多和医学有关的《拯救乳房》《生生不息》等等,里面总是有对生命和死亡的描写,也有很多专业的医学术语,和文章的内容息息相关,却绝不会担心错误,那种严谨和认真曾经让我一度把《拯救乳房》当成了一部有人物生动教材,而那种对生命的尊重敬畏也让人肃然起敬(因为在医院看了太多医生对待病人漠然的态度了冷脸)。

  这种态度也延续到了她的游记里。每到一个地方,关于那个地方的历史中的年代、人物、数字,都非常精确,很多历史日期精确到日。对于一些旅游中的小细节尤其交代得很清楚。比如,加拿大的卡尔加里城,那里的垃圾箱是上锁的,这锁不是为了防人,而是为了保护动物,防止它们偷吃。一是因为不让动物养成习惯,侵扰人类,二是因为垃圾里有很多病菌,怕动物偷吃后得病,影响食物链。这样的设计真是让人“感佩”。

  由于职业关系,这本书中也写到了很多关于生命的话题。比如天葬、土葬、鸟葬等。她还特地写到了自己在当兵时抬尸体、目睹鸟葬的经过,也写到了波斯的天葬方式,这种“因地制宜”的殡葬方式也体现了各地对于生命和死亡的不同理解。而《女厨师的魂灵》则写到了人到临死前的心理愿望,那种对人、对已的态度,女厨师的执着和善让人感动,而白发医生则让人佩服。医生和病人,死亡和尊重,都体现了前所未有从容优雅。这是作为医生的作家所特有的角度吧。

  还有一点比较特殊的是,这本书中共收集了毕淑敏的19篇游记,有欧洲有亚洲,有国外,有国内,这些地方要么是人迹罕至战乱频发,豆瓣或人人甚少能看到旅游攻略的地方。比如,杜布罗夫尼克(克罗地亚的一个小城)、巴尔干半岛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叙利亚等国家,国内的有大树里(中国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一个地方)。要么是大的繁华都市中的小角落。比如美国,比如中国台湾,这些地方的风情什么作者介绍的很少,基本没什么感触,一些常人不怎么注意到的地方却做了详细的描写。如,美国的游记中只写到了美国印第安人开设的赌场,作者从赌场里买了一个装筹码的小桶当笔筒,详细写的是赌场里的印第安人。台湾则写到了去火的茶。加拿大则写了印第安公主。所以,整本书就有了很大的可看性。因为好多地方不仅你没去过,别的人也很少去。看了这本书,你会对那些地方本能产生一种向往,也会对作者旅游的角度叫绝。

  看游记,很多人是风景、交通美食,一路写来,毫无悬念。其实,这也难怪,游记嘛,就这样。但谁让作者是小说家呢?她就偏偏在游记里写出了起伏。比如《沙漠新娘》,本来去的地方就冷门,好不容易成团,更好不容易看到团友,结果旅行社的人却神秘兮兮地交给“毕老师”一个任务,盯着一个团友,看他是否是偷渡客。于是,这一路,我一边跟着毕老师旅行,一边担心她后面的遭遇,千万别是偷渡客啊,会不会发生搏斗流血事件啊,就这样一直担心到最后,才知道这担心是多余的。而在《“淑敏”是什么意思》中,那个重重设置的安检提问检查则让人一路捏把冷汗啊,直到顺利过关我才放下心来。这种千回百转是别的游记里很少看到的。

  看了很多毕淑敏的书,能发现她的认真、严谨、她的悲悯,但这次,还发现了她的幽默。那个《大树里的野菜单》中关于司令初恋的心理活动就让我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而那些旅游过程中,作者那些真实生动的小心思让我觉得,哎呀,毕老师可真有意思!不得不说,游记能更全面的了解一个人。

  这本书的名字是《藏在这世界的优美》。是的。很多美是隐藏起来的,是需要去发现和探索的,就像书中这些或熟悉或不熟悉的地方,作者都从中发现了独特的美。同样的,我们也从书中发现了毕淑敏老师文章的不同的美。这个世界从来都是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有一种美好,叫发现。确实不错的。

  《藏在这世界的优美》读后感(五):真正尝到滋味的,是心情而非舌头。——甘地

  当初买这本书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印刷精美,蓝色的天空和鲜艳的玫瑰,让人有好的心情。看来做人也是这样,把自己的外表收拾清爽,才能有更多让别人了解其内在的兴趣。

  看完这本书,我感觉毕老师应该是A型血,有着A型血典型的敏感与细心。我就是A型血,在24岁之前,几乎没有出去过,诸多借口都不说罢,其实主要还是内心想要出去的欲望小于对死亡的恐惧,毕竟出去旅游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A型血的人都要更怕死一些。没有出过门的人,第一站就去了欧洲。我是一个很在意自我成长感受的人,站在法兰克福机场,我会想,这是我人生很重要的一个点,这是也是我人生中第四次有这种感受。从此,就爱上了旅游,内心总有一个小人儿在戳戳哒哒,出去吧,出去吧。

  毕老师在这本游记里描述的地方都是比较冷门的,所以看每一章节,我都要去谷歌地图上寻找一番,也要去网上搜一下这个地区的介绍。我很喜欢毕老师写作的视角,简单的景色介绍,更多的人文故事,穿插着个人感悟。读完了这本书最想去的地方便是杜布罗夫尼克和巴尔米拉,看来我确实对人文景观更感兴趣。

  说说书中最喜欢的一句话吧:“地球村”这个称呼,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辛辣的讽刺。不论现代的人们自以为已经距离原始森林社会多么遥远,实际上,人们和古代的部落人马一样,顽固地隶属于自己的宗族和部落,锱铢必较地看守着自己的地盘和既得利益。冲突完全可能失控,演化成新一轮的凶残暴力。(沙漠中的新娘)

  “古早味道的冬瓜茶”让我想起了在东京吃的那碗日式拉面,后来念念不忘,回国后找在日企工作的朋友询问城市哪处有正宗的日式拉面,去吃了,却不是那个味道。不知是因为那天饿坏了,还是因为是东京的拉面,所以才好吃。甘地说,真正尝到滋味的,是心情而非舌头。

  最后说我的一个藏于心中想做的事,和毕老师一样,如果有机会,真的想去外太空看看,希望科技进步再快一些吧。

  《藏在这世界的优美》读后感(六):7润物无声-《藏在这世界的优美》

  读毕淑敏的书,绝对是个因无知的阴差阳错。虽然我好像知道李银河是真主,可潜意识里就是傻傻分不清,就是要非常不通的硬把毕淑敏与王小波当成一家人(还请所涉及的都能原谅我的冒昧),以至于毕淑敏这本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藏在这世界的优美》是和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凑单买来的。毕淑敏在《波斯天葬》里有段“人在旅途中,对什么感兴趣,有时看起来是突发奇想,其实每一个决定的萝卜,都拖着深长地根须。我原本以为天葬是佛教的传统,现在才知道,这古老的习俗,来自拜火教。”,用在我之读《藏在这世界的优美》倒很应景。

  我读书有个一直想改正的坏习惯,就是每每遇到一本有些挑战性的书会浅尝辄止,打开了读个三四十页未入厅堂,就讪讪然放在那里,实在绕不开了,会硬着头皮再试一下,有的真会柳暗花明就此通读下去,有的就不那么妙,会很尴尬。刚读法律硕士时导师布置的拓展阅读有《国富论》,乖乖买来,读完分工章节就被卡住,及至三年后我毕业答辩也没多大进展,后来大概有三年都被列入当年的读书计划,直到毕业后的第七个年头才终于第一次做到通读。卡壳既然常有,也就准备了一些题目看起来很怡人的散文集、杂文集,以用来调整一下节奏,书是歪打正着买来的,至于开读这本书就是因为这样一个令人遐想的题目很适合加塞来放松。

  文如其题,毕淑敏的文笔是优美的也是轻快的,辑录的文章以游记或似是而非的游记为主,作者时而写实时而幽默的书写在给我们带来畅快的阅读体验的同时,会不经意间会透露出作者的所感所思,经常以一种举重若轻地方式来讨论民族、宗教、经济、战争、国家、文化乃至生死这样的大题目,将作者掌握的知识和人生的体会像细雨润物无声般于潜移默化中实现写读的互动,引领着我们去发现藏在这世界里的优美和希望。

  书中在一篇讲述作者在以色列机场通关时遭遇的《“淑敏”是什么意思》文章里切磋过淑敏的含义,这里先讲毕淑敏名字给我的第一印象,总觉得应该是一个庄重的老学究大概比较符合,一旦打开书收获的是一脸惊诧,下面我引用一段《战壕城失恋博物馆》先感受一下:

  问过九个人,克罗地亚的首都是哪儿?都说不知道。又问了第十个人,她也是一脸糊涂相。哈!此人正是我。

  出发克罗地亚之前,我没做功课。

  除外旅游,我不喜欢事先阅读太多资料。事到临头,便充分暴露出我的不学无术和孤陋寡闻。这毫无疑问是一种愚蠢,但我顽固的认为---难道不就是因为对外面世界所知甚少,才去旅游的吗?如果一切都了然于胸,还有什么理由去跋山涉水?

  为了让那震撼和惊诧来得更真实和劈头盖脸,为了给自己更多的借口出外闲逛,我经常特地拒绝预习。就像球迷不希望别人提前告知比赛结果,我不愿把自己的头脑屏幕,变成先行者的跑马地。

  这样的好处不必多说,从一无所知到略有所知,犹如提着空篮子的农妇在树丛中采野蘑菇,惊喜不断。坏处就是懵懂出发,回来后发现遗落了很多重要景观。

  时间是有限的,遗落是必然的。就算我们千百次地走过小径,也会忽略花绽的轻响和雪落的飘零……

  在遗落和惊讶之间,我宁愿选择后者。人生就是不断遗落的过程,在抛却了少年、青年和中年之后,我尚余晚年。谁都知道晚年是一个不容易惊奇的时辰,我可不想再失去了让我惊诧莫名的机缘。

  这是一段很典型的毕式跑题书写风格,读来不仅好奇拥有如此年轻的文字自称已是晚年的毕淑敏是个什么样人物?钱钟书曾有一段经典的自嘲来取笑他认为如此的好事者,“你喜欢那个蛋,又为什么要去看下蛋的鸡呢?退一万步说,就算你见了下蛋鸡,也未必看得出名堂来。”, 钱式智慧可不是轻易领略的,所以我还是好事的去百度百科查阅了作者的一些资料,分享在下面:

  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

  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7年,毕淑敏以36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4位,引发广泛关注。

  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鲜花手术》等畅销书。她的《学会看病》选入语文(人教版)5年级上册第20课。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此时也知道了对作者名字感兴趣或不感兴趣的不仅是那个以色列的男检察官,王蒙也是同道中人,王蒙曾在评论毕淑敏的作品时,曾直白的对毕淑敏的名字评头论足:“如果她的署名是阿咪、狂姐、原水爆或者荷兰豆,也许我早就读过她的作品了。然而她的名字是毕淑敏,这名字普通得如——对不起——任何一个街道妇女。”,当然这是幽默,在我断断不会去看笔名如此潮的人的作品。

  渐次进行的阅读中,慢慢会发现在毕淑敏而言旅行其实施一个采集和思考的过程,不同的她对所采集的知识的说教是不漏痕迹的,让受者甘之若怡,虽然这些知识很多属于犄角旮旯实用性不多,但在作者的娓娓道来竟也很是受用,如《送你一枚捕梦网》里从去加拿大极光圈看极光竟能拉扯出关于梦和印第安人的捕梦网的描述就是一例;而作者因这些旅行所生发的体认感知虽也经常的天马行空不着边际,但竟也读起来如水到渠成丝毫不觉得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如《女厨师的魂灵》中从乘船环航世界跳对死的探讨就很典型。就在这些如小说般情节激荡转折的大手笔中,毕淑敏不忘在看似随性的夹叙夹议中以对语言的娴熟驾驭而见缝插针(读完全书,插回书架时才注意到书外封的里侧有作者的简介,“华语世界最有影响力女作家,被王蒙称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以精细、平实的文风和春风化雨般的济世情怀著称”),时时如画龙点睛般的露出睿智之语,随手摘录如下,随作者一起去发现那些藏在这世界的优美:

  雪是世界上最大的和事佬,掩盖一切,只留下幻觉般的类同。(《牛仔家的晚餐》)

  当地朋友告诉我说,垃圾箱上锁,不是为了防人,是为了防止动物偷吃。

  垃圾箱总会有食物的残渣,漫游城市的动物如果可以轻易得到这些食品,它们就会养成习惯,一天到晚进城晃荡,给城市的居民带来安全上的隐患。再加上丢弃的食物,很多是带有病菌甚至腐败的,会对动物的身体产生不利影响,打断了它们千百万年来养成的食物链,是十分危险的事情。

  于是,感佩。(《印第安公主》)

  印第安人是蒙古人种,他们迁徙到北美大陆,经历了那么多磨难,从驰骋山川大地的原住民,到压缩一隅的保留地土著,有着太多的辛酸和忧虑。长久地沉浸在感伤和愤慨中,也许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这个印第安公主,既铭记自己民族的历史,也敞开襟怀去拥抱新的生活,才会在传承中注入新鲜的活力。(《印第安公主》)

  努斯(文中一叙利亚导游)说,历史就像小鸟,掩藏在传说的树林中。(《沙漠中的新娘》)

  这个世界,以前充满了危险,现在的危险性不是更小,而是更大了。科技水平的攀升像一个高倍数的放大镜,将风暴凸显。全球化的经济、便利的通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更在高科技镜头的折射下,让危险如虎添翼。

  “地球村”这个称呼,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辛辣的讽刺。不论现代的人们自认为已经距离原始丛林社会多么遥远,实际上,人们和古代的部落人马一样,顽固地隶属于自己的宗族和部落,锱铢必较地看守着自己的地盘和既得利益。冲突完全可能失控,演化成新一轮的凶残暴力。(《沙漠中的新娘》)

  风是香的白马。

  没有风的时候,香也是香的,可惜走不远,固执地停在当地,至多烟气袅袅地在香炷顶上盘旋着,好像旧时的烽火。有了风,香就翩翩起舞了。香对风特别敏感,以婀娜的驰骋之痕描绘出风的每一丝律动。你不知看到的是香的肌肤还是风的花纹。(《无伤不香》)

  无损不香,风树如此,人间又何尝不是这般!多少精彩是自苦难中着墨,多少旷世奇才要在悲怆中诞生。(《无伤不香》)

  刻板的海面,能看到另外一条船,是眼睛的节日。(《女厨师的灵魂》)

  人们彼此心照不宣,一起对那个濒死之人虚妄地保守着即将天下大白的秘密。那个接到死亡请柬的人,没有勇气破坏大家的好意,索性将错就错,维持一个越来越大的谎言。在最亲近的人之间设起屏障,是非常耗费能量的,因为人们彼此实在太了解。于是,病人就想早早结束这个局面,他们加快了死亡的步伐……(《女厨师的灵魂》)

  古早就像童年,记忆让我们滤掉了哀伤,只剩下明媚温暖的春光。(《古早味道的冬瓜茶》)

  二〇一六年二月三日

  《藏在这世界的优美》读后感(七):旅行 心态很重要

  藏在这世界的优美,用时一周,终于看完了,不舍得丢掉此书。心灵作家毕淑敏用绚烂文字,描写了自己在18个异彩国度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带领我们去感受藏在这世界角角落落的美好。最令我感受深的是作者的一种积极向上,对世界时刻充满好奇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激起了我想要出去走走,出去看看的欲望,正是对世界知之甚少,才想去旅行。世界这么大,如果我们只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很容易目光短浅、思维闭塞、锱铢必较,真的应该出去看看,增长一下见识,心胸也就不像此刻这么狭小。自己的血液中需要注入一些新的元素,停顿已久的大脑需要重新活跃起来,旅行可以作为自己的一个梦想,一个奋斗的动力,一生希望像作者一样,不必活的太匆匆碌碌,努力生活的同时也会享受生活,只要保持一颗乐观积极的心灵,生活中都可以发现好多好多乐趣,只要愿意去经营,生活会变得有乐趣有情趣。希望自己成为那样的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