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类灭绝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人类灭绝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6-21 20:4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类灭绝经典读后感10篇

  《人类灭绝》是一本由[日] 高野和明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5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人类灭绝》读后感(一):集合了各种元素精彩硬核科幻

  很惊喜,差点因为平庸书名错过好书画面感很棒,叙事多线交织——训练有素的雇佣兵在非洲热带雨林的战场上冒险厮杀;看起来文文弱弱的药学研究生在各方压力进行伟大研究象征地球最高权力的白宫里各个势力的博弈和挣扎……像是看了一场镜头切换流畅的好莱坞大片

  我是比较喜欢硬核科幻的,这本书应该能算是硬核的代表了,故事涵盖了医学药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军事地理各个方面知识,没有明显违和,后记参考文献也很强大,可以看出作者是请教了知名学者阅读了诸多正经文献才写出了这样严谨的科幻作品

  最后也是最难得的,这本书有大格局。在我看来,并不是场面大格局就大的,主要看内核。即使把故事背景放在宇宙中,几个星球打来打去,然而剧情核心冲突仍然逃不过个人恩怨儿女情长家族纷争,那也不能算大格局。本书既有大场面(故事横跨整个地球、有几近真实战争场景和政治博弈),也有宏大精神内核(核心冲突是人类的种族命运、进化,对自身的反思未来的预测)。

  感谢豆子推荐,这书值得一看^_^

  《人类灭绝》读后感(二):人类,能离开战争么。

  人类灭绝?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人类灭绝呢?如今生活和平年代的你,有想过这个问题嘛?63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原人和尼安德特人的灭绝、什么时候,我们人类也会灭绝呢?

  一份海斯曼报告分析了这5种可能性。1、宇宙规模灾难。2、地球规模的环境变动3、核战。4、疫病:病毒威胁生物武器。5、人类进化。

  小说以三条线同时展开描写。一条是日本在读药学研究生古贺研人收到父亲死亡后的遗言开始接受挑战,研制治疗肺泡上皮细胞硬化症的特效药,拯救世界10万儿童免于遭受此病症的迫害。另外一条是4名佣兵在非洲刚果的热带雨林地区实行涅墨西斯计划,由原来的执行消灭俾米格人到后来为了保护新人类奴斯逃离追杀,逃离非洲。最后一条则是主导这一次行动计划的美国总统万斯及其政府策划密谋一系列恐怖行径

  这三条线同时开展,推进故事的节奏,作者把写作技巧逻辑思维以及推理能力巧妙融合在一起使这本厚重的书看起来不会觉得杂乱无章而是充满了逻辑性、推理性,开看了便停不下来,一直会看下去,每条线的内容也所贯穿,这对读者来说是一场头脑风暴的大考验

  面对父亲留下的线索,两台笔记本一个秘密实验室。研人在明知道接下做的事也许会付出生命危险代价下,但还是为拯救那十万儿童的性命,走上了开发新药的路程。一个GIFT软件,和韩国留学生正勋的帮助下,一步步走了下去。一个月的时间,终于研发成功。书里关于药学这块真的是写的相当专业作为中药出身的我来说,看到那些合成啊,有机物啊,晶体啊,DNA啊,还是相当有感觉啊,感到好亲切,只可惜当初学业不精,现在基本上都已经把以前学过的知识都还给老师了,只是至今还觉得,研究生出来的话,不去做研究真是可惜了。毕竟,药学,真的是能带给人类一个质的飞越呢。

  身为佣兵的耶格四人刚开始只是接受了雇主的委托,前往刚果去执行一项秘密任务。要杀死患有病毒的俾米格人和未知生物。但是当找到营地,发现了人类学家皮尔斯之后,才真相大白。原来白宫的目的是消灭新人类。新人类,才是现在万斯最感到有威胁的,他认为自己才是能主宰一切的人。之后,四名佣兵带着皮尔斯和新人类阿基利就踏上了逃亡的路程。在“日本援军”的帮助下,顺利逃出刚果,劫机飞到美国,然后跳伞到船上最后平安抵达日本。在逃亡的过程,枪战是不可避免的。印象最深的就是,黑猩猩把小猴子给生吃了,米克枪杀了那只首领黑猩猩。在逃亡到教堂的时候,耶格他们的敌人竟然是孩子兵。十几岁的小孩被迫拿上武器走上战场,他们没有选择权利,除了袭击就是袭击。米克说了句这是战争之后,便对着孩子兵开始连续发射枪榴弹。而耶格拔出手枪,射中了米克的太阳穴。尽管,他们是佣兵,他们只会打仗,但是,在人性面前,耶格和米克的选择完全一样。人类,为什么要自相残杀呢?和平共处不好嘛,之前,都已经经历过了战争,好不容易到来的和平年代,还是得必须拼出个你死我活么。即使,你的敌人是小孩,你,还会扳动手中的枪么?

  美国政府,情报局,中情局,研究所,万斯总统一心思地要消灭新人类。即使最后制定出涅墨西斯计划的鲁本斯已经放弃,已经想通,如果杀了奴斯,那人类便会彻底灭绝,所以一定保护奴斯,把道理分析给万斯听了之后,他还是毅然决然地要杀了奴斯,这就是人类的兽性吧,残暴性。书中海斯曼博士说“智人是诞生二十万年也仍未停止互相残杀的可悲生物。只有积聚杀人武器相互威胁的情况下才能共存,这就是人类伦理极限。”如果,人类真的只有靠战争,靠侵略才能达成共存,灭绝,真的是一件迟早的事了吧。

  新人类,在智力发面远远高于人类。所谓的“日本援军”也是新人类,凭借高智商帮助耶格他们逃离了非洲。也在万斯他们对奴斯进行攻击的时候,进行了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攻击。他们,在看到互相杀戮的人类之后,究竟,会怎么改变地球呢?会把现在的人类全部灭绝吗?以后,会创造出一个没有战争,没有国之分,和平统一的地球么?一切,都是未知数。只是现在,人类保护了新人类,在一个地球上共同生存。N年后,变化会如何呢?

  以前对战争这一块完全不怎么了解,看到书中的伊拉克战争,刚果内战等等,真是感到痛心。虽然只是小说,但是,生活中,现在不也存在着战争么?就是为了利益,我们真的是什么都可以不顾了么?我们明明是智人啊,做出来的事,也和那些动物一样呢。

  看日本的小说就是感觉精彩。敢写,深度够,和日剧一样杠杠的。这是第一次看高野和明的小说,推理性够强,在推理,小说的过程中,也引发了读者对人性深度的思考。这才是一本成功的小说该给读者带来的感觉,不只是看过就算了,而是会发自肺腑地说一句,这真的是一本好书。书中涉及到相当多的专业知识,药学,网络电脑,飞行器等等方面,作者为了使书中的内容更加严谨,向很多专家都专门学习。可见,作为一名作家,为了把一本相当精彩并且严谨的小说呈现出来的时候,是花费了多少的心思。我们才能享受到这一场盛大的视觉盛宴

  《人类灭绝》读后感(三):精彩有余,深刻不足

  一天刷微博,看到有人说起《人类灭绝》,说是能够甩《三体》十八条街的硬科幻小说,带着极大期待去阅读,然后读完之后,感觉很是平淡。当然有可能翻译作品本身带来的不适应感,也有可能是自己太肤浅,没有读懂的缘故,总没有自己期待的那么好。

  先简单按照自己的理解说一下故事情节吧。很多年前,一位很有远见的博士写了一个报告叫《海斯曼报告》,里面列举了几种人类可能灭绝的方式比如说爆炸,小行星撞地球,出现人体免疫系统无法对抗的病毒,以及可能出现新人类等,以上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人类的灭绝。多年以后,其中一种情况还真是出现了,在非洲发现了新人类(话说智人也是发源于非洲的)。新人类与人类的关系就相当于人类与大猩猩的关系,如果出现了,极有可能威胁到现人类的生存。作为美国的总统,自然不能允许这种新人类的出现,于是部署了一个计划,准备消灭这个新人类。然后经过各个方面的挑选,最终选出了四个人去执行这个计划,当然选择这四个人是有原因的,比如说四个人中的leader,他的儿子患有一种罕见疾病,只有研制出特效药才能救他一命,还有一个成员因为掌握了美国政府不可告人的秘密,因此美国政府希望借这个计划将其灭口。与此同时,在日本,一位研究病毒学的教授意外死亡,他的儿子发现了父亲生前正在从事的研究——合成治疗一种罕见疾病的特效药。在一个非常神奇的软件的帮助下,他开始继续父亲的研究。再说那是个执行消灭新人类的四个人,他们经过训练之后奔赴非洲执行任务,等到见面之后才发现自己被美国政府给耍了,同时还发现,这个新人类简直开挂了,才三岁,智商已经秒杀全人类了。经过对方劝说之后(比如给team leader的儿子治病之类的),这四个人决定帮助新人类逃出非洲,历经千辛万险,在失去了两名队友,目睹了及其残忍的大屠杀之后,终于凭借新人类的智慧以及在日本的帮手的帮助之下逃出非洲,来到日本。原来,日本还有一个新人类,研发的特效药不仅是用于治疗那种罕见病,而且可以用于治疗近亲繁殖可能会带来的一些疾病(两个新人类同父异母)。新人类在目睹了人类的善与恶,不知道会何去何从,可能会和新人类和平共处,也可能会像人类对待野蛮人一样赶尽杀绝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总有一种读剧本的感觉,这种感觉很不好描述,或许可以称之为极具有画面感吧。后来看了作者的介绍,果然是做影视出生的人。而且也并不觉得这本科幻小说很硬,其中的一些所谓硬的成分更像是无意义的堆砌。比如其中的很多硬知识都是出自高中的生物教科书不厌其烦细节描述让人产生一种厌倦,有点画蛇添足的感觉。

  书中讨论的核心问题应该是人性的善与恶了吧,但是其中的描写也并没有给自己留下很深的印象。对人性善与恶的讨论,自己还是比较喜欢《太阳黑子》那样的小说的。关于人性究竟是善是恶这个话题,讨论来讨论区好像永远无法讨论出一个结果来,先哲对此早有论述,有一篇文章说的比较清楚,可供参考,人性善恶论,自己是比较认同的一个观点是,人性中有固有的善和恶,是否会被激发则和后天的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世上应该是不存在十足的圣人或者十足的恶人人人心中皆有善与恶,曾经在知乎是看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大意是说人的内心可以有多黑暗,一些用户匿名回答说,自己表面上看来童叟无欺,人畜无害,但是内心深处却也潜藏着一些恶的想法的,与那些表现出来的恶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未付诸实践或者以巧妙的方法表现出来。人的复杂性在于你似乎永远看不清一个人的内心是如何想的(这也有可能会是优点,比如说在三体中,人类就是依靠这一个“优点”制定了面壁计划,最终战胜了不可一世的三体人。。。),一个表面光鲜至极的人心中可能潜藏中及其肮脏龌龊的想法,一个外表及其猥琐的人也有可能拥有一颗美丽心灵。那么为什么生活中看到所谓的好人有多于坏人呢?我想着应该归结于教化和道德约束吧。所以有时候想想挺佩服孔子的,他提出的礼乐教化正是这种抑恶扬善的举动由此可见礼乐无疑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人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不是自己三言两语能够言明的,曾经看过一段话,作为人性讨论的结尾吧。“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

  再说说小说的优点吧,比较认可这本小说的一个地方应该在于作者说故事的能力,书中有很明显的三条线,美国政府,日本的新药研发,四个雇佣军的非洲行动。三条线齐头并进,并没有给人很混乱的感觉,比较佩服作者的这种叙事能力。

  总的来说,这本小说还算合格吧,像美国的大片,很有节奏感,很有画面感,但是激动兴奋之后好像很难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后记:翻译的作品总感觉读起来不是那么顺畅,也间接导致了对一部作品的喜恶吧;所以要么期待一位优秀的翻译大家,要么只有自己努力学好一门语言了;

  参考文章

  人性善恶论(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96920c0100eiim.html)

  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门无孝子;百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什么意思?(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xDGlGaBCUhODn9u4uubn6mzuasXY5QtrKUeZBAiMg0xhsq2pgcaA4ESMi0HSWzH4j4Ud4HW_ODbFGjGvbuy4WK)

  《人类灭绝》读后感(四):要命的大片范

  把作者和濑名秀明弄混了。当年阴湿风的《寄生前夜》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因为我本人的专业就是生物制药么,虽然工作后改行了,对相关的文章还是比较感兴趣的。结果对作者的期望值就有了偏差,对本书的好感在读了后也大打折扣

  作者不愧是在美国学习过的,叙事风格更接近于好莱坞大片原著,而非让人“感觉到一股阴森湿黏的恐怖”的典型日式恐怖小说(当然这也并不是恐怖小说,而是科幻惊险,都怪我的记忆出了错),笔下的美国人比庞克侦探像回事得多。

  但这种大片范也让任何描写都浮于表面。把那个突变进化体换成某种新型武器的普通发明人也可,换成大兵瑞恩也可,甚至换成某个有钱的继承人,只要改改细节,故事框架能毫无阻碍的继续下去。比起《寄生前夜》,专属性不强。

  作者最偷懒的就是用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超级变种来主导了全局。比如研人那条线。非药学出身的作者只介绍了最基础的受体激动剂知识,其他什么都用超级人类的智慧设计好了。超级药物设计软计“GIFT”不仅能计算出受体激动剂的三维化学结构,还能预测其副作用、代谢方式等等所有药理特性,甚至连药剂学方面的问题都能解决,合成步骤、杂质的分离也不在话下。根本没有什么可讨论的,真心太肤浅了。

  然后说说超级人类。不清楚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类到底是什么样的,但一开始就拥有与比较“低等”的原始类人猿相比异常高的智力,学习起来速度极快这一点我表示怀疑。质变也会有个限度。而且也不需要局限于新型人类的出现啊。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从鱼类到爬行动物再到哺乳动物,以后会出现什么样全新的物种呢?这比威胁人类优越地位的新人类、外星人什么的会有趣得多啊

  《人类灭绝》读后感(五):我不是生而为人就好了

  故事精髓一言蔽之:我不是生而为人就好了。典型的日式悬疑,近几年看过最出色和深刻的科幻小说。高野和明完全不架空历史,而是在“父爱”和“人性”的大背景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维度的、冰火两重天的真实世界,和《通天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对父亲不能释怀的异人,却在“家长崇拜”的潜意识推动下,按照父亲的遗愿完成了一项伟大的生药研制;身为生物学家的鲁本斯,通过消灭“超人类”的任务,揭开了美国为首的盎格鲁-撒克逊系国家所宣扬的价值观背后,隐藏的诸多肮脏不堪的内幕,美国和战争永远是一体的,不可分割;耶格等人,则在拯救“超人类”的非洲丛林历险中,向读者展示了人性最深层的麻木和残暴,作为生物中唯一会对同类进行大屠杀的物种,人类大部分时候都是以小丑和野兽的形象存在着;三条线索交叉发展,在故事的结尾完成了温情的汇合,也留下了无尽的猜想: 作为两个超人类,艾玛和阿基利的成长代表的也正是人类两性不同的发展规律,从小受到母爱熏陶的艾玛,即使在最紧迫的时刻,也依旧不愿意使用过分的暴力;而亲身经历了人类种种兽性和可笑行为的阿基利,未来必将成为一个充满了暴力因子的父亲。 未来会是以艾玛为主的超人类母系社会,通过正常人种淘汰的方式,取代人类对地球的统治权,还是以阿基利为主的超人类父系社会,通过屠杀和灭绝人类的方式,完成地球主人的变更? 高野和明在文章末尾告诉了我们答案:母爱会是一切和平的基础。

  《人类灭绝》读后感(六):历史与科幻

  有个槽点,比较困惑:

  既然新人类阿基利的父亲艾希莫生了两个孩子都是新人类,那他本身就应该很有研究价值,为什么书中并未重视他呢?

  ..........................................

  这是一本历史与科幻交织在一起的小说。

  作者对小布什政府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主导这场史上罕见的愚蠢战争的美国领导人,在人生走向终点时,一定会被他们所信奉的上帝打入地狱吧。”

  对美国转移囚犯到别的国家,借刀杀人,借别人之手刑讯逼供。

  美国的全球窃听系统。

  对战争的残酷性的细节的描述,比如逼迫孩子强奸并杀害自己的母亲,逼迫孩子当前锋冲向敌人。

  “这个地球上,人类从未建立过天国,却常常创造地狱。”

  对于煽动战争并大发战争财的人,作者深恶痛绝,在小说里直接把那个人炸死了!!

  书中对人类进化史的描述很有意思,有着二十万年历史的人类,只有在近一万年的时间里,智力才开始迅猛发展。

  还有对领导人的性格与战争的关系的研究,都很有意思。

  最后,研人的父亲写给他的心,很让人动容。

  “爸爸不想自欺欺人,说自己是一个称职的父亲,或者说自己度过了误会的一生。事实刚好相反,我是个失败的人。我本想给你一些建议,以免你重蹈我的覆辙,但就连这一点我都做不到。我只能告诉你一件事,人生难免不如意,你可能子啊失败中奋起,也可能在失败中沉沦,都看你自己。人只有通过失败才会变得更强。这句话请你一定要记住。”

  ......................

  我觉得“姐弟”的安排,可能和作者是日本人有很大关系。

  日本的神话中,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是兄妹,他们结合,生了诸神。

  既然3岁的新人类已经超神了,那8岁的应该更厉害,他们为什么不直接复制同类呢?

  难道说,复制人以他们的水平也是很难做到的吗。。。。

  《人类灭绝》读后感(七):人类究竟多少次切断了自己进化的道路

  整体来看

  1.这是本很不错的通宵书,优秀的思路,丰富的各类知识,内容中饱含哲学思辨,可惜结局不是很理想,虎头蛇尾,而且也很容易被猜到了结局。

  2.其中有不少值得摘录的句子和思想。

  3.这是我看过的少有的背后写明参考文献的小说。

  4.一个问题:毫无疑问,进化是源于那些不被了解/理解的异类,而人类的本性则是对未知的恐惧,人类究竟多少次切断了自己进化的道路,我们还有无继续进化的可能?

  下面是优秀段落摘录:

  quot;

  在鲁本斯看来,社会生活中可见的所有竞争的原动力,都可以归结为两种欲望:食欲和性欲。为了比他人吃得更多,或者赚得更多,为了获得更有魅力的异性,人会蔑视、排斥他人。兽性越是强烈的人,就越爱用恫吓和计谋,越汲汲于攀上组织的顶端。资本主义保障的自由竞争,就是一种将原始欲望的暴力性转换为经济活动能量的巧妙制度。如果没有法律,如果不关照全民福祉,那资本主义内在的兽欲就得不到抑制。总之,人类这种动物,总是用智慧来掩饰、隐蔽原始的欲望,冠之以正当之名,并满足于这种自欺欺人。

  quot;

  quot;

  “实际上,将剩下的百分之九十八的士兵培养成杀人恶魔是很简单的。首先,通过对权威的服众和归属集团的同一化,消除个人的主体性。然后,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士兵与杀戮目标保持距离。”

  “嗯。这个词由两个概念构成:心理距离和物理距离。”

  比如,如果敌人属于其他人种,或者语言、宗教、意识形态不同,那就会有心理距离,杀起来会容易得多。平时就与其他民族有心理距离的人,即相信自己所属民族优秀、其他民族劣等的人,在战争中很容易变为杀人者。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常见。只要再将敌人劣等、与畜生无异的观念灌输进他们的意识,打着正义旗帜的杀戮就可以开始了。这种洗脑教育,在所有的战争中,乃至平时,都屡见不鲜。给敌人取诸如“日本佬”“越南猪“之类的蔑称,就是这种教育的第一步。

  ”为了保持物理距离,“心理学家继续道,“就必须使用武器技术,”

  在战斗最新线迟疑开枪和不愿开枪的士兵,只要与敌人拉开一段距离,就会毫不犹豫地使用更具破坏力的攻击手段——发射迫击炮或舰载炮、飞机空投炸弹等。在眼前射杀敌人的士兵会背负终身难以愈合的创伤,而参加空袭、夺走上百人性命的投弹手则感受不到丝毫内疚。

  “有学者说,想象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可是,在使用武器时,人连最低限度的想象力都被麻痹了。他们根本想不到轰炸机下乱窜的人们会如何惨死。这种反常的心理不仅出现在军人身上,一般市民中也普通存在。明白吗?”

  鲁本斯点点头。人们往往会鄙视用刺刀杀死杀人的士兵,却将击落十架敌机的飞行员视为英难。

  “杀人武器的开发,强调尽量远离敌人,尽量用简单的手段大量杀伤敌人。于是,人类逐渐放弃了徒手博斗,发明了刀、枪、炮弹、轰炸机等武器,以至于洲际核导弹。而且,在美国,武器工业成了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所以战争永远不会消失。”

  接触到这类研究的鲁本斯,察觉到现代战争的一个共通点。战争当事者中最为残忍、决定发动战争的最高权力者,往往与敌人的心理距离和物理距离最远。出席白宫晚餐会的总统,既不会溅上敌人的鲜血,也听不见战友肉体被撕裂时发出的临终惨叫。总统几乎不用承受杀人所带来的任何精神负担,所以他与生俱来的残忍才会被彻底释放。随着军队组织的进化和武器的改良,现代战争中的杀戮必然愈满愈烈。战争的决定者下达大规模突袭命令时,不会感到半点良心上的责备。

  那么,明知数十万人的性命将毁于一旦,却仍下令开战的一国领袖,其残暴性与普通人一样吗?还是说,他们本就是异常的人类,在社交性的微笑背后隐藏着非比常人的攻击性?

  鲁本斯推测答案是后者。被权势欲所俘虏、在政治斗争中取胜的人,应该具有超常和好战资质。可是,在民主国家,这样的人反地被选为领袖。民主选举遵从民意,被人民选中的人体现的正是集体的意志。换言之,战争心理学研究的其实是当权者的心理学。为了了解人发动战争的原因,就必须破解发动战争的人的精神病理。"

  quot;但正因为善行与人的本性相悖,所以才会被视为美德。符合生物学本能的行动是不会受到称赞的。国家只有通过不杀害其他国家的国民来行善,但如今的人类连这一点也做不到。"

  “

  人类与超人类之间的战斗已经演变成了“懦夫博弈”。双方就像两辆以极高速度相向而行的车,先避让的一方为败家。想赢就必须抱着必死的觉悟直冲到底。但如果对方也采取相同的策略,那双方就会同归于尽。

  ...

  懦夫博弈”的最优解是,一方继续直行,而另一方回避相撞。输的不是懦夫,而是更加理性的一方。

  ”

  “

  人类从未造出过天堂,却造出了无数的地狱。

  ”

  《人类灭绝》读后感(八):书名翻译有倾向性选择

  事实上我认为本书书名译名在用词的选择上有倾向性,使用”人类“一词故意舍弃了标题中的双关性。ジェノサイド 这个词组明显是外来词,就是英文的genocide,直译为中文为”种族灭绝“。考虑到本书的主题与情节,书名一方面暗示新人类的繁荣会对现代人类造成的结果,同时也是在暗示现代社会的权力机构在应对这种威胁时第一反应采取的手法。使用”人类灭绝“这个译名,意图很明显就是为了强化前者淡化后者。

  出版社对于译名的在意,只能说明社会的大众意识对于人类的这种倾向心知肚明同时又讳莫如深,同时大陆出版界习惯性的对于社会政治争议事项的避讳”敏感度“,神经紧张、注意力精细到对于一个书名译名也要刻意避开标准的词语直译,选择一个更牵强的译名。

  另:我注意到台版使用的就是直译。

  《人类灭绝》读后感(九):绝症的儿子

  研人父亲留下的迷之黑色电脑里究竟有什么信息?突然出现在研人面前的神秘女人与组织是敌是友?为什么自己会被FBI追捕?父亲留下的制药分析软件超越了现如今的人类智慧,被认为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究竟是谁发明的?耶格奉命令要除掉的住在热带雨林的男人为什么说耶格上当了,他能够救耶格患上绝症的儿子,究竟政府和他的话孰真孰假?与耶格执行任务的另外三人又有着怎样的过往与秘密?美国政府的邪恶计划最后是否会成功?这一切谜团会在故事的推进中一个个得到解答。最后三条叙述线融合在一起,所有角色共同走向同一个结局,汇聚成最大的高潮,之前的抽丝剥茧,最后的高潮迭起、巨大信息量的一次性爆发,令我的世界观都发生了动摇!

  《人类灭绝》读后感(十):一部几乎没有缺点小说

  应该是2015年读到的最精彩的小说了,没有之一。

  抛开小说主题本身,我想谈谈小说的质量。

  总体而言,这部小说表现的非常“硬”。简而言之,就是对各种细节,尤其是技术方面的细节,体现出了的相当程度的严谨。

  化学、药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人类学、生命科学、遗传学、数学、密码学···这本书了牵涉到了相当多的专业知识。退一步讲,这些内容就算粗粗略过,也不妨碍故事主体的推进,但是作者依然不厌其烦且巨细无靡的介绍了许多技术。这些技术的描写,极大程度上丰富了小说的可信度,提升了故事的真实感。让人觉得,这不是一个天外飞仙脑洞大开的科幻小说,而是真的可能发生的现实。

  本来,我打算好好膜拜一下作者,因为书牵扯的科学知识的面之广,非博学之人无法下笔。但是,后来看到后记,才发现,作者也不是一开始就了解这些科学及技术的细节,而是经过向专业人士求证、讨教之后,获得的知识。

  天呐,这正是我朝的类型小说作者需要学习的地方呐!

  作者在后记里写到:“我有幸获准采访北里大学长濑博教授。在实验室里,教授用超过十小时的时间,向我详细讲解了制药的关键所在——有机合成”

  敢问,天朝有哪位类型小说作家,会为了一个小说中的科学技术细节,专程向大学专业教授讨教。不是泛泛而谈,是整整十个小时!

  膜拜。这个世界上没有天生什么都懂的作家,只有为了作品愿意花苦工夫的作家。

  最后谈一谈小说本身吧。在作者下的一番苦功夫下,几乎已经找不到缺点。人物塑造个性饱满,故事情节推动自然,节奏感超强。作者夹带的一些私活,发表的一些观点,也体现出了难得的三观(对日本民族而言,算得上的超级正的三观也不为过)。虽然整部看完没有那种激动的要扔书狂跳的“神作感”。但是,可以称得上是一部质量超级高的作品,你绝对不会后悔翻开这本书的。

  总之,力荐,力荐,力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