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迷宫中的将军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迷宫中的将军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6-22 20:5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迷宫中的将军经典读后感10篇

  《迷宫中的将军》是一本由[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50元,页数:23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迷宫中的将军》读后感(一):迷宫中的将军

  只看书名,我还以为这是博尔赫斯的作品

  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年,伟大的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将军,陷入到一个无法走出的迷宫中。解放战争后拉丁美洲云谲波诡的政治走势,马格达莱纳蜿蜒的河流热带雨林,将军混乱记忆,由他亲手解放或者毁掉的美洲大陆或者委内瑞拉,和永远无法预测的民众舆论共同组成了这座迷宫。这都是博尔赫斯式的手笔,但比《交叉小径花园》中余准建立的那个迷宫,更立体,更复杂,更隐晦,也更绝望

  在《恶棍列传》中博尔赫斯以自己名字命名一把匕首;而在《迷宫中的将军》中,将军将一只残疾将死的野狗收养,并取名“玻利瓦尔”。这是无法被忽视的隐喻。在整本书中,将军都表现的混乱、荒庸甚至无耻;而在给那只野狗命名的那一刻,我们看到了将军的自省和自嘲。他深知自己已经无力改变世界,无力完成梦想,——只能像野狗般,在残破和疯狂走向灭亡。

  马尔克斯用惊人的克制力,完成了这部不朽的小说全书冷酷无情,只在给野狗命名的那一刻,流露出对将军宿命的无法遏制的怜惜。除此之外,马尔克斯的文笔如同天空一般残酷。他刻意放慢了将军走向灭亡的速度,以慢速显微镜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玻利瓦尔的荣誉和梦想,如何被时间、被无情的现实、被将军本人的虚伪愚蠢衰老瓦解。这场面让我想起在ICU病房里那些慢慢走向死亡的患者呼吸机、起搏器在维持生命同时,也摧毁了人最后的尊严。当将军被政变者再次推上权利顶峰,他看起来,就像一具被吊线支配的傀儡尸体

  作为一个不成熟阅读者,我应该很难体会晚年的马尔克斯写这本书的用以,很难理解作者在书中深藏的情感。那就等我老了,或者快死了,再重新进入这座迷宫吧。

  《迷宫中的将军》读后感(二):#书210719#《迷宫中的将军》

  1830年5月8日,被誉为“美洲解放者”的玻利瓦尔——征战了472次战役,在西班牙殖民者手中解放了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委内瑞拉,却不能实现把美洲建立为一个统一自由国度理想——又一次辞去了总统职务,他带领士兵离开了圣菲·波哥大,在马格达莱纳河展开人生最后一次旅行。

  这次旅行全程弥漫着苦涩气息,将军的身体病入膏肓,南美大陆喧嚣一片,兵戈四起,更令人绝望的是,两者都无可救药。自由、繁荣和平、统一的美洲是将军毕生的奋斗目标,而如今,马格达莱纳河水声滔滔,瘦骨嶙峋的将军只能叹一口气:“而我却在迷梦中摸索,寻找根本存在东西”。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但玻利瓦尔想必是没有读过张孝祥的《六州歌头·长淮望断》的,不然一定会念起:“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病床上的将军已经想见,“美洲难以治理,干革命的人徒劳无功,这片土地必然会落到一群不知节制人手里,之后又被形形色色的暴君所控制。”但人力有限积重难返的美洲,纵使将军天纵之才,也能以毕其功于一役,时至今日,拉美依然充满喧嚣。

  1830年12月17日的下午,钟形花开出黄色花蕊山顶积雪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将军终于走出了他的迷宫。

  《迷宫中的将军》读后感(三):迷宫的味道

  翻译家王永年,四年前的今天去世。

  本来也不了解他,最近在看马尔克斯的作品。目前唯一能看明白的,就是他翻译的《迷宫中的将军》。笑点频出,也会莫名泪目。

  也许马尔克斯所有的作品,都是《百年孤独》的番外。他所要找寻的童年,河流上黄晶一样的天空。处女座枯枝败叶》据说是百年孤独的前身,可是主线在三个身份间跳跃,好像第二天就是世界末日一样,迫不及待灌输了所有。原来连自我,都是漂移不定的,我一头雾水。开篇就是埋葬——安提戈涅中,仪式感与无意义之间的挣扎。《霍乱时期爱情》,我更希望这是,玻利瓦尔的妻子从未去世的情况,他依旧是那个半世风流公子哥,从未革命,从未奋斗,也从未徒劳无功;只是幸运地等到了最初的时候,和她在霍乱中暮霭的河流上飘游此生。《番石榴飘香》采访集,一贯的简讯。《迷宫中的将军》偏传记类,终于有点实实在在的把握。他为了这个关于玻利瓦尔十四天的旅途,连几十年的月相都搞的清清楚楚。

  通篇关于孤独。

  玻利瓦尔,三岁失怙,九岁失恃,二十岁失去新婚一年的妻子,此后终生未婚。

  去世时痛呼:“我该怎样才能走出这迷宫啊!”

  “这里没有人爱我们”。将军玻利瓦尔一开始就明白,开始生命中最后十四天的旅行。一如既往地逞强、重情、幽默爱面子而独裁,也会像小孩子一样大吃番石榴,违背医嘱喝加了蜂蜜的驴奶,因为这是童年时候妈妈偏方

  河流一直在流动权力在讼师窝一帮最好的学院派那里导致内战,还是为了统一而依旧由军人把持。他一路革命,却在这个问题无力回天。于是往昔种种,从洪堡开启的自然绝对统一性的启发开始,天性浪漫的他,走在黄昏里,给一条落水的沙皮狗命名:玻利瓦尔。

  那里依然四分五裂,被西方文明所不齿。在他死后多年。

  他虽深受启蒙影响,也是在巴黎、马德里度过青年岁月,可他深知,那个梦寐一样的国度无需模仿别人。别的国家两千年都尚未解决的一些焦头烂额的问题,他不想二十年解决,也更喜欢自己中世纪一样的国度。

  可爱的是,马尔克斯最讨厌的历史人物,就是哥伦布。

  几乎所有的上校都拥有一张吊床,在某个时刻。马尔克斯的吊床情结一直不改。

  幼年也是同祖母一样长大的马尔克斯,流亡,逃难,东躲西藏

  上校总会闪现在故事的某处。

  他的作品还没有看完,只是刚刚开启这扇大门。没有什么魔幻现实,现实,本来就魔幻。

  在这本书中,分不清何时是玻利瓦尔的咳喘,何时是马尔克斯的任性,何时是王永年的焦虑

  三个灵魂,在纸页中呼啸而过。

  我不敢翻看到最后,怕最后那个句点到来时,会有一种不可抑制的失去。

  我想说王永年。

  他是张爱玲同班同学,那个时候,上海圣约翰。精通四国语言,在离乱的间隙生存下来,译注颇丰。

  其实张爱玲被现在的小资平面化了,她远远不止是一个文青。从李安《色戒》中费尽心机,而又只捕风捉影地说,自己在拯救一段会被遗忘的历史,就可见一斑。看张爱玲的日记,那时中国大学真是国际化,人类学是她的案头书,遥在海滨的探险,都被她一一指摘深评。

  那个年代,她关于社会学文化间的碰撞,真正了解,身处其中,一日千里地通透着。

  产业制造的我们,模型相似温室无忧。只是叫嚣,却语言不通耐心不足,也觉得没有必要

  马尔克斯《迷宫中的将军》搁笔,是1989年1月。

  传入中国,不知道经历了多久。准确日期目前没有找到,报纸上只说是王永年上世纪八十年代接触了。

  王永年在那个时候,于著述颇丰的马尔克斯中,单挑这一本,为什么呢?

  他通篇翻译的,还有博尔赫斯的全集

  巧合的是,博尔赫斯作品中,很重要的意向,也是“迷宫”。《小径深处的花园》,时间织就的迷宫,甚至延伸在中国的园林角落里。

  我妄自感受着,这本书中,相似的历史。如果那个人,退位,出走。会怎样呢?

  玻利瓦尔在最后慨叹的“哥伦比亚只会陷入懦夫手中了,接下来只是一波又一波,相似的平庸暴君蹂躏”。

  其实何止暴君相似,在并不遥远的同一个星球上,时空也只是风物有别,连事件都是相像的。

  迷宫。

  一路追赶,雄心壮志,徒劳无功。

  玻利瓦尔始终没有站到那片无垠的青天下。就如洪堡最终是否找到了统一性,都不得而知。很快的,洪堡的理论被个人主义淹没。玻利瓦尔自认为解放了的国度又陷入风雨飘摇。马尔克斯搁笔的1989年,相似的迷茫发生在像迷宫一样的,那个有园林的国度。

  王永年去世后两年,马尔克斯去世。

  不知道他们是否有过交流。总感觉那个年代的翻译都是迅速的,中国还没有和世界脱节太久,世界新的声音被很快感知。不像现在,学术界都是拉下五十年不止。以前沉溺纪德,至今印象深刻的,是盛澄华和纪德之间,因为翻译而有的友谊和美谈。

  那大概,是迷宫所不会影响的,大地的盐味。

  (注:“我没有尝过大地的盐,也没有尝过大海的盐。我原以为自己就是大地的盐,也曾害怕失去自己的咸味。”——纪德《人间食粮》)

  《迷宫中的将军》读后感(四):比百年真实可触,比霍乱沧桑孤独

  在读了马尔克斯的几部令人略感失望的中篇之后,我一度以为他在《百年》和《霍乱》中倾尽了自己所有的才华,直到读完《迷宫中的将军》,才发现大错特错,马尔克斯的创作力着实深不可测

  如果说《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借助上帝之笔写就的“天上文章”,那么《霍乱》则是他对自己在人世间地位有力证明,而《迷宫》像一记重锤,把他的“大师”地位夯了个结结实实。

  《迷宫中的将军》描述了南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旅行。他和他的贴身侍从以及随从军队,像《霍乱》的结局一样,乘船从哥伦比亚腹地的马格达莱纳河顺流而下,一路航行至加勒比海,最后死在了那里。这位声名赫赫的大革命者倾尽半生解放了半个南美洲,人们以“南美洲的乔治•华盛顿”来称呼他,甚至一个国家(玻利维亚)都以他的名字命名,而在他最后的日子里,他成了人们口中的“独夫”,并亲眼目睹了自己半生的基业分崩离析,毁于一旦

  玻利瓦尔在四十七岁这个可怕年纪未老先衰躯体萎缩,恶疾缠身,靠着近乎超自然的意志力支撑他完成一次倔强的旅行。他沿途目睹南美洲再次分裂,内战四起,而他也沦为了被嘲笑和诋毁的对象,成了被嫌弃的不详的活幽灵,他所过之处,即便受到欢迎,但在他走后,人们仍会把他用过的床单烧掉,餐具埋掉,害怕染上他传说中的痨病。有时他会受尽冷落,整个城市都在“该死的独立”之后将他遗忘,甚至年老色衰的老妪也会对他报以怜悯

  有一章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在旅途中,一只邋遢残疾的癞皮狗窜上了将军的船,它同船上的两条猎犬撕咬至遍体鳞伤却仍不认输,将军下令收留这条野狗,事后当他的侍卫问起给狗起什么名字时,“将军想都没想回答说,玻利瓦尔。”这个被载入史册的人,他的一生像极了一场伟大的徒劳无功。

  在马尔克斯的这本书里,没有《百年》里令人目眩神迷的魔幻,没有《霍乱》里肆意横流的浪漫,只有触手可及的真实,以及深入骨髓的孤独,像亲眼目睹一个被宿命玩弄的老人的死去。可悲的将军令人想起《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那个同样被时代遗弃的老人,日复一日等待,换回的也只有那句“吃屎!”的无望结局。

  王永年老先生译笔简明稳健,在重组马尔克斯高信息量的语句之后,仍能保持中文的节奏韵律令人叹服。同样是人物众多的出场,同样是拉美人长得要命的名字,这部以历史人物和真实史料为底本创作的半纪实性小说,却并不让人感到难读,尤其在刚经历了《族长的秋天》的洗礼之后,这些充斥着政治主张和革命追溯的章节读起来竟意外地感人肺腑

  马尔克斯是那种真正称得上伟大的作家,读他的小说会让你感觉像在触摸生命本身。他构建的小说宫殿堪称宏伟,而当你步入其中,却又发现无一处不经过精雕细琢。更可贵的是,马尔克斯是不受时代和地域局限的作家,不管他在描述家族、爱情、小镇、抑或孤独,你总能在这些表象之上,借助老马的高度,触及到人性生死、时间这些根儿上的东西,因此我私以为,马尔克斯是不朽的。

  可敬可悲的将军终其一生在“逆境与梦想之间疯狂地追逐”,一直到死也走不出宿命的“迷宫”,而在马尔克斯的文学迷宫之中,我情愿流连忘返,不知归途

  《迷宫中的将军》读后感(五):一个作家只能写出一本书

  《迷宫中的将军》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后来的《爱情和其他魔鬼》和晚年的《苦妓回忆录》要算中篇小说,虽然书商拼命把它往长篇小说队列里挤。

  对一个不熟悉这段历史的人,《迷宫中的将军》仿佛是玻利瓦尔传记中的一章,各类资料融合一处,像若干生活在玻利瓦尔身边的人,七嘴八舌回忆往事,再由马尔克斯记录下来。实际情况却是,这段关于玻利瓦尔人生最后一段旅程的描述中,很多都是马尔克斯虚构的。这些虚构的确参考了诸多历史记载,但只要走到史料的空白处,马尔克斯就充分利用小说家手段,将自己的理解灌输于人物与故事之中。种种宛如传记的描述,不过是马尔克斯玩的小花招。

  作家也许都希望能在作品中显示全能的技巧,但个人风格的烙印很难通过技巧隐藏抹去。马尔克斯最重要的四部长篇小说中采用了不同手法,这究竟是刻意为之,还是水到渠成,读者很难判断。但在《迷宫中的将军》中,玻利瓦尔在历史迷宫中表现出的孤独和矛盾,挣扎与失望,倔强与悲怆,仍让我们想起马尔克斯小说中不断出现的人物,比如《百年孤独》中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族长的秋天》中的独裁者。而行文的的平静、简约,简直就是另一本《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马尔克斯无论如何以何种手法来显示其多变的才能,说到底,每一个作者仍有一片只属于自己的生态环境,从语言、题材到视角,如一个人的体味、声音,供我们辨认,越是成熟的作家越难以轻易改变的人生观。

  马尔克斯对英雄和独裁者用了同样的笔触,独裁者正是当年的英雄,而英雄也可能转化为独裁者。族长当年也曾有着玻利瓦尔一样的理想光辉,而在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开始他的第一次起义时,何尝不怀揣热情与梦想。玻利瓦尔是真实存在的,但他的命运又和马尔克斯虚构的人物一脉绵延。他是南美洲历史上伟大的存在,达到过比上校和族长更加高峻的历史峰巅,是空前绝后的“解放者”,但马尔克斯对他最后一段时光的描述,充满伟大梦想和非凡努力最终云灭烟消的无奈。玻利瓦尔击败了强大的西班牙殖民者,却在自己发愿解放的土地上输给那些被他解放的人,这似乎是忘恩负义的卑劣行为,但反对者一样有他们坚定的理由。既然玻利瓦尔宣称是为了给他们自由而战斗,当玻利瓦尔的存在成了自由的妨碍,为什么他们不能起而反抗呢?这是符合逻辑的悖论,是历史迷宫中不可解的题目。马尔克斯叙述了这幕发生在玻利瓦尔身上的悲剧,带着宿命的悲剧,一个关于自由与奴役的悖论是不会有解答的。这是一段沿着马格达莱纳河的旅行,穿过燠热的热带丛林,衰败的城市,番石榴飘香的庭院,走过无数回忆,抛下很多人的梦想,走向死亡的旅行。绵延的内战开始了,一度统一的美洲分崩离析,玻利瓦尔的生命也随之终结。

  在《迷宫中的将军》里,马尔克斯没有给读者太多惊喜,他用了之前手法,讲了一个似曾相识的故事。除了主角变成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魔幻转为现实,整部小说没有更多新意。还是马尔克斯小说中最常出现的场景,最喜欢的人物类型。甚至关于玻利瓦尔和各种女人之间充满欲望,又没有结果的爱情,也依然如《霍乱时期的爱情》、《一场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中某些场景的复写,一切都是之前那个马尔克斯。马尔克斯曾说过:“一般而言,一个作家只能写出一本书,不管这本书卷帙多么浩瀚,名目多么繁多”,这句话用在他自己身上一样适用。

  微信扫描关注读书分享微信公众号“闲书过眼”

  《迷宫中的将军》读后感(六):将军走不出迷宫

  首先,这个译本我很喜欢,老练。比如“独夫“一词的翻译。上次被《族长的没落》坑惨了,一直没敢往下读。。。。老马在将军身上倾注了悲悯之情,全书都是悲伤情调。老马可不会俗套说”多可怜啊!多可惜啊!“,诸如此类的完全就太LOW了。老马只是让将军收留一条受伤的流浪狗,然后冷静地给这狗取个名字———”玻利瓦尔“。这个手法真是太熟悉了,典型的马氏风格有木有!当然书中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描写,比如数星星那段,听枪决声那段等等,写得太精彩了!老马在书中没有歌颂将军,而是把将军写得实实在在,情妇啊,独断啊,说话反复无常啊等等缺点都有。还有,老马挑选人物对话时的选择真是太精妙了。比如,”我们一直很穷,不过什么都不缺。“恰巧相反,我们一直很富,但是什么都不够。”最后,什么是”迷宫“,应该是将军一生唯一没有变过的信念——美洲一体化!书中将军的话语已经可以看出这个梦的不可能。可将军就是这么顽固,为了这个梦,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包括处死另外一个杰出的解放领袖。将军的迷宫是走不出来的,看看现在的美洲,不一样是将军那时候的迷宫吗?

  《迷宫中的将军》读后感(七):收拾进迷宫中的仓皇人生

  玻利瓦尔将军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奋战沙场、建功立业、死里逃生、人情缱绻。四十七年对一个领袖而言未免短暂,曾经叱诧风云的强健不复存在,他仿佛早早透支了剩余岁月,身心俱疲。拖着沉重的病体,仓皇人生最后的时刻重游故地,却像身入迷宫般的曲折彷徨。

  马尔克斯用小说笔触叙述了这段时光。对将军而言,既是对自己人生的回顾,也是在寻找归途:他的起点、他生命中每个重要的片段、他的血汗、他的情感、他的支撑、他午夜梦回的踪迹。尽管此时他已无法全身心投入旅途,辉煌也好颓丧也罢,本就不得不留给后人评说,人生一瞬,他想诠释的或许也都说尽了。

  不追寻存在价值

  旅程中的将军有时拮据有时又发现意外之财,不难从他的性格特点寻到踪迹。他可以为人仗义疏财,也会因床上得来不愿接纳。不到万分困难的时候他大概不会把金钱略萦心上,所以提了好多回的铜矿还是没有处理。“他一时冲动会贪多务得,收集一些用处不大的东西,收罗一些庸庸碌碌的人,过来了一段时间又不知该怎么处理,只能带着。”

  待人和待物充满相似之处。政治生涯考验人际关系,到生命最后关头也不能保证身边皆是亲信。将军质疑过、思考过,哪怕是曾经正面交锋,最后也还是一同踏上旅程。倘若处处小心,步步细致,他又要增添许多疲累。包括那些庸庸碌碌的人,包括将军的露水情人们,都又随意又无争。在复杂的背景下,他的确该有许多顾虑,但是身边人的存在价值却不在他的思考范围内。在这方面他可以难得的随遇而安,他们双向选择了彼此,不妨多留一点自由,更何况回首看来,这些事情也不甚重要。

  不执迷与众不同

  每个生命都有其独特性,未必要权倾一时或扬名立万才会被记忆,只是受众不同而已。

  将军爱狗即是同理。有人建议将军,第一时间用同样品种、同样名字的狗替代死去的狗,将军不同意。“他不希望相同,以便回忆起它们不同的特点、它们渴望的眼神和急切的呼吸,并为它们的死去而悲伤。”

  他唯一一段婚姻同样不可替代,有人诟病将军处处留情,他有最亲密的异性可生死相依,却无人能替代他的亡妻,他似乎在用不婚来表达这种生命的独特性。

  期待被尊重不是靠达到怎样的地位、有怎样的贡献来实现的。愿意爱你的人会爱你的任何模样,无论在别人看来你是可爱还是可憎,都有独一无二的特点,不用刻意矫饰。反之,不愿意爱你的人也不会为你身上附属的东西来真心爱你珍惜你,他们欣赏的那些属性会在别人身上放光,也会在你失去之后唾弃你。“山木自寇,源泉自盗”,追寻内心的期许随性而至,忘记世人眼中的优越与低贱,未尝不是种生存智慧。

  将军的戎马生涯,一定见证了太多生死。记得那些不同生命的特点,为他们的死去而悲伤,是在用自己的孤独换得他人仓皇一生的纪念。

  不期待始终如一

  他战斗过的地方、解放过的地方、有特殊情感的地方,踏上故土,相关联的记忆就接踵而至,然而又无时无刻不提醒着他,毕竟今非昔比了。

  他在意的也不是别人的态度是热情是冷漠,而是他自己也一望即知的人事变迁。这么长时间的政坛激战、出生入死,他怎会不了解人性?他只是很疲倦很寂寞,明明知道不该抱有期待,还是忍不住去回忆去参与,想想自己错过的岁月,想想还有什么来不及做的。留下口信,做出安排,虽然命不久矣,但他不能停止,他还有很多事情要交代,还想留下一些未完待续的记号。

  不求铺张繁华,他是无福消受了,但是缠绵病榻之际的冷暖他还知晓。孤独的心事本也无从诉说,人人都觉得他是强大的,他就不能辜负,即使形销骨立也不要流露出垂死之态。唯独自己了解,抽离出他毕生的事业,无法继续强打精神是怎样的孤独,日渐加快他枯竭的速度。没有期待就没有失望,继续口授信件,好像往事如昨,好像明日重新精彩。

  就这样踏上归途吧,不问前方有没有出口。莫彷徨莫失落,一切推翻的都能重建起来,一切失去的也能在别处找回。那时,靠的不再是壮夫膂力,不是运筹帷幄,生命的行囊满载,一生得失早有决断,独自踏上归途,归途即是故乡。

  “其实也没有什么

  好担心的

  我答应你雾散尽之后

  我就启程

  穿过种满了新茶与相思的

  山径之后我知道

  前路将经由芒草萋萋的坡壁

  直向峰顶就像我知道

  生命必须由丰美走向凋零

  所以如果我在这多雾的转角

  稍稍迟疑或者偶尔写些

  有关爱恋的诗句

  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生命中有些邀约不容忘记

  我已经答应了你只等

  只等雾散尽”

  ——乙未年读加西亚·马尔克斯《迷宫中的将军》

  《迷宫中的将军》读后感(八):保守党的自由派

  马尔克斯经过多年的反复考证,写了一本成功让他放心的关于“南美解放者”的小说:《迷宫中的将军》。马尔克斯深知西蒙·玻利瓦尔辉煌的荣耀时期是不足以全面概括玻利瓦尔作为一个人的特征的,那些荣耀只是作为一个历史的特征。他选择了玻利瓦尔行将就木的最后时期,恰巧的是,这个事情玻利瓦尔留下的书信很少,他人的回忆录记述的也少,这就给了小说家表演的舞台,并且这出历史舞剧极其真实,至少钻牛角尖的好事之徒无法证伪,只能寻其矛盾,我们权当这是真实的玻利瓦尔,真实的马格达莱纳河。

  当我试图定义《迷宫中的将军》中的玻利瓦尔时,发现这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任何模棱两可的评价、任何自行矛盾的定义都是恰如其分的,至少可以在其数量浩繁的书信中找到自圆其说的证据,甚至同一阵营的不同人对其也有截然相反的评价:伟大导师马克思曾这样毫不留情地评价玻利瓦尔:“一个懦夫、一个最卑鄙最下贱的恶棍!”,与此同时,一票二战后纷纷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对玻利瓦尔的评价是相当正面的,至少是瑕不掩瑜吧,正如马尔克斯在书后的访谈中评论玻利瓦尔这个自由派被十分诡异地沦落为保守党。更有人认为玻利瓦尔可以同时为右派和左派站台,其实,马尔克斯在这本书中已经强调这个问题的答案:形势需要玻利瓦尔成为哪种人,他就会成为哪种人。这是梦想和雄心的代价,值得玩味的是玻利瓦尔因他的反对者而没有在反潮流的路上走远,因而保住了他的荣耀。

  最后的玻利瓦尔一身重病,在炎热的南美幻想着难以实现的梦想,他离开了权力中枢,但是依然能够一定程度上发号施令,“解放者”的荣誉也足以使他在大部分地区被热烈欢迎,也是他虚幻的梦想持续发酵的根基。但是马尔克斯在书中一方面描写玻利瓦尔被热烈欢迎,接待者真实的情感流露似乎不含半点沙子,然而另一方面,一旦玻利瓦尔离开,就有传闻接待者为避免感染疾病,焚烧了他用过的床单,掩埋他用过的餐具,甚至到了最后阶段,不等传闻传入耳中,玻利瓦尔本人就已能料想到那些接待者的不敬行为了。这种针对玻利瓦尔的诡吊描写展现了一部分拉美人的心理,他们对玻利瓦尔既爱又怕,他们表面的谦恭无法直达玻利瓦尔的内心,玻利瓦尔解放了的人是与玻利瓦尔背道而驰的,这奠定了全书的基调,玻利瓦尔身处一座背叛与荣耀的迷宫,他永远在原地打转。

  玻利瓦尔心有不甘地辞去总统职位后,他幻想自己的政治生命不会就此结束。从他迟迟不肯离开哥伦比亚,各种自相矛盾的话语中,可以看得出他对此留恋着,等待着微乎其微的机会,然而当反政府的叛变者政变成功,希望玻利瓦尔出任总统时,他又怕“篡权者”的称号毁灭他以往的荣誉,终而未能成行。就这样他在像迷宫似的马格达莱纳河畔徘徊往复,回忆以往的荣耀和情人。马尔克斯给这本书的另一个标题是:将军和他的情妇,而这本书中关于“将军的情妇”着墨不多,当我们联想到玻利瓦尔曾说过“我绝不再去恋爱,那就像同时有两个灵魂”时,似乎就有些明朗的眉目了,马尔克斯是否在暗示将军的荣耀就是他的情妇,让他拥有了两个灵魂,而荣耀给予他的灵魂是阻碍另一灵魂发展的拦路石?玻利瓦尔的解放事业并非一帆风顺,失败的阴云常常笼罩着拉丁美洲,但是玻利瓦尔坚韧不拔,理想远大,屡败屡战,终于解放了大部南美,建立5个共和国,这一身荣誉来的并不轻易,然而却很荣誉被篡权独裁夺取,他并不缺斗志梦想,而是怕斗志梦想毁了荣耀的灵魂。所以他在荣誉与梦想之间的迷宫中徘徊,他拿不定注意怎么离开这座迷宫。

  玻利瓦尔的梦想是美洲一体化,建立一个统一的拉美国家,他为之不懈奋斗。然而最后的玻利瓦尔也意识到了这个梦想只是一场虚幻的泡影,即便成功,也只是昙花一现的短暂美好,很快会被背叛而分崩离析,在书中,玻利瓦尔不断地表达这个显而易见的观念:在拉丁美洲,每个人都是一个国家,人人都想分裂,拉丁美洲的特质决定了这一地区是独裁者的天下。现实中的玻利瓦尔曾宣称:“我所到之处,看到的只是悲惨和不信任……独裁统治能解决一切问题”,一语成谶,玻利瓦尔而后的拉丁美洲大概是独裁者的策源地。这这片独裁者的土地上,即便是英雄的解放者也不得不在弥留之际喊道:“我们走!我们走!他们不需要我们。把行李装上……”马尔克斯的这本小说之所以成功,我想大概是这本小说比历史还要真实,描绘了一个真实的玻利瓦尔,他与人们心目中惯常的形象有所不同,他拥有无与伦比的荣耀与诋毁,也有英雄的落寞与无奈。

  《迷宫中的将军》读后感(九):关于翻译和版本

  马尔克斯所谓四大长篇,前面百年孤独、族长秋天、霍乱时期的爱情都已刷刷大卖了,依然还住在迷宫里的将军玻利瓦尔,怎么还能耐得住寂寞期期艾艾不出来?

  新经典的慢真是可恨。

  关于这本书,关于玻利瓦尔,故事已经多得像南美大陆的尘埃。

  马尔克斯的书不是读故事,读《迷宫中的将军》跟读黄巢李自成太平天国完全不是一个路子,后者是读金庸的哗啦啦浩荡,前者乃世间之唯一。

  不是之一。

  早年读过繁体中文版,口感真的很好,不知是拜马尔克斯所赐还是译者知功。后来读各类译本多了些,于是也算多少有了点自己的独家看法。

  向各位看官普及一下:一般来说,一本书如果有三人或三人以上翻译,这本书还有一个名字:烂本子。

  你不放看看翻译书里究竟有多少个烂本子了,你于是也便知道这个“将军”口感甚好却何以成为那破本子的缘由了。

  读尹承东翻译的繁体版口感不差,但对原文破坏太多,尤其是在断句方面,殊是可恨。

  也许,有高人会说:尹版没见得有那么差。

  王老师这版平稳扎实,波澜不兴,也没什么错字别字。

  又会跳出来一位高人说:你娃要知道,王版没见得有那么好。

  尹版没见得有那么差,王版没见得有那么好。

  一子之差,差之千里。

  因为实在读不懂西语,连尖引号、小引号都整了半天也没闹明白。

  来看看第一段。

  王版,含标点共234字。“简洁”是个中性词,也算一种风格,不见得字少就比字多高明。如次:

  伺候他最久的仆人何塞•帕拉西奥斯见他光着身子、睁着眼睛泡在浴缸的草药水里,以为他已经淹死了。虽然知道那是他沉思冥想的多种方式之一,但是躺在水里那副瘫软沉迷的神态简直不像个活人。帕拉西奥斯不敢走近,只是低声按照他的吩咐在五点之前把他叫醒,以便天一亮就动身。将军从迷茫状态中醒过来,在昏暗中看到他总管的湛蓝的眼睛、松鼠色的鬈曲头发和庄严无畏的面容,手里拿着一杯罂粟果壳和树胶的煎剂。将军无力地抓住浴缸的扶手,像海豚似的从草药水里冒出来,衰弱的身体居然还有那股出人意外的冲劲。

  尹版带标点计297字。字多未必是坏事,但个别地方确实有些啰嗦,自然算是坏事了。如次:

  侍候他时间最久的仆人何塞·帕拉西奥斯看到他赤裸着身子,睁着眼睛在浴缸的净化水中漂浮着,他几乎以为他已溺毙身亡。他知道这是他思考问题时采取的方式之一,然而他那种出神地仰卧在水中的状态却令人觉得他已不属于这个世界。何塞·帕拉西奥斯没敢惊动他,只是低声地呼唤着他,因为将军命令他在五点钟之前把他叫醒,以便拂晓时启程。将军苏醒过来,定了定神。在阴影中,将军看到他的管家的那双碧蓝而闪亮的眼睛、松鼠色波浪式的卷发,沉着、无畏,还带有几分威严的神情。像每天一样,管家手里托着一小杯由虞美人草搀树胶煎成的汤剂。将军两手无力地扶着浴缸的边沿,像海豚似地从药草水中冲了出来。实在想像不到,他的身体竟然虚弱到这般地步。

  西语(为了看的清楚,将西文句号“.”换成“。”):José Palacios, su servidor más antiguo, lo encontró flotando en lasaguas depurativas de la bañera, desnudo y con los ojos abiertos, ycreyó que se había ahogado。 Sabía que ése era uno de sus muchosmodos de meditar, pero el estado de éxtasis en que yacía a la derivaparecía de alguien que ya no era de este mundo。 No se atrevió a acercarse,sino que lo llamó con voz sorda de acuerdo con la orden dedespertarlo antes de las cinco para viajar con las primeras luces。 Elgeneral emergió del hechizo, y vio en la penumbra los ojos azules ydiáfanos, el cabello encrespado de color de ardilla, la majestadimpávida de su mayordomo de todos los días sosteniendo en la manoel pocillo con la infusión de amapolas con goma。 El general se agarrósin fuerzas de las asas de la bañera, y surgió de entre las aguasmedicinales con un ímpetu de delfín que no era de esperar en uncuerpo tan desmedrado。

  综上:

  王版未见得像马尔克斯的天马行空,但稳妥扎实,为如今唯一可藏。

  《迷宫中的将军》读后感(十):“牙买加希望我去”

  玻利瓦尔和格瓦拉,两者都是不惜为拉丁美洲解放事业牺牲自己的伟大先行者,兼具浪漫情怀和理想主义的革命者。我甚至怀疑格瓦拉就是继承了拉丁美洲独有的玻利瓦尔式的浪漫与理想,才会在解放古巴后毅然辞去高官厚禄舒适生活,只身奔赴玻利维亚和非洲播种革命火种,并在死后获得诸如红色罗宾汉、尘世的基督、复活的普罗米修斯等符号化的“赞誉”。

  回到这本书,老马用令人心碎,无力且绝望的文字,讲述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最后一次旅行中的彻骨孤独。苦痛现实与荣耀回忆的反复纠缠,击碎了解放者临终前的所有信念。尽管他用一生的奋斗才得以从西班牙殖民者手中夺回属于南美洲的自由,兑现了年轻时在法国的那句诺言。但是在解放战争行将结束时却被世人误解想做一个皇帝,被认为是对留恋权利的独裁者。这是对他毕生事业的莫大侮辱,也是对他圣徒般信仰的难以接受的打击。虽然病情极其严重的时候他默许了一场试图维护哥伦比亚统一的战争,但是在临死前,将军还是不忘请布里塞尼奥将军和乌达内塔将军和解,以避免国家陷入无政府的混乱状态。这就是他的矛盾之处,也是将军最后一句遗言“妈的,我怎么才能走出这座迷宫”的现实写照。“接着,他仿佛看到卡米尔在临海一个花团锦簇的阳台上注视天际,等着他去,激动地服了一口气说,牙买加希望我去。”这句话其实透出了深深地死亡气息,这无疑是将死之人的幻象,他对现实的一切已然绝望,不再抱有任何幻想,只想以此逃避业已无法解决的矛盾和不复存在的昔日荣光,逃避世人对他的不理解。他极力劝说伊图尔比德重返墨西哥落叶归根,就像可以载他去欧洲的船只来回往复,可是他很清楚,他永远不会登上任何一艘船,因为解放者的整个生命和鲜血都融入了南美洲的土地。

  “我把伊图尔比德留在身边就是为了经常提醒自己,我的额头永远不会被皇冠玷污”——至伟大无私的解放者。

  下一步计划读玻利瓦尔导师西蒙.罗德里格斯写的《为玻利瓦尔辩护》。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