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波峰与波谷》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波峰与波谷》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6-24 20:0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波峰与波谷》读后感精选10篇

  《波峰与波谷》是一本由阎步克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8.00,页数:24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波峰与波谷》读后感(一):入门书

  听过阎步克老师的一堂课,再来看这本书,多少有亲切感。先秦的儒法道、“奉天法古”与王莽改制等内容在阎老师的那堂课上听过,但这些内容在书中仅占其中一章。全书12章围绕政治制度、政治势力、政治文化方面描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文明。秦汉是波峰,魏晋南北朝是波谷。这个轨迹,直到隋唐统一帝国的重建与复兴,是常态变态回归的轨迹。

  这本书定位是给普通读者的中华文明普及本,句句干货,很多观点表达学术通俗,从察举到科举,从士族到门阀,从玄谈到政治问题转为哲学问题,“贵-贱、士-吏、文-武、胡-汉”,各种因素条理地铺陈,堪称“大家小书”。

  如果说欧洲中世纪对欧洲史的影响是中断、抛弃了古典时代的制度和文化,那么中国中古时期及五胡十六国是在摇摆波动中连续了制度进步和文化沿袭。阎老师在书末阐述的观点,是本书总体基调

  《波峰与波谷》读后感(二):波形的畸变

  阎先生历史的轨迹以波形来比喻,影响历史轨迹的经济、文化、政治、制度、民族甚至环境都有它们各自的律动。王朝的更迭,通例是“由政治军事集团通过战争建立政权”,这是一种缺乏创造性改朝换代方式,但也是维系和强化旧有体制特殊机制。梁启超指出:“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除此之外还有“禅让”,但是禅让的政权未能洗心革纲,因此前代所积累的弊病依旧流毒于后者,统治集团的优容与妥协只能延缓尖锐矛盾爆发。自战国秦时起,统治集团尊法家,以文法吏作为帝国的官员群体,崇尚军爵,这是一种向外扩张的政治制度。至汉初与民生息,重黄老之术,清静无为为治,汉武时社会意识形态发生变化开始“独尊儒术”,但其实质是外儒内法,西汉末年王莽改制,可以说把儒生的理想主义乌托邦社会发挥到了极致。然而失败改革也让儒生意识到了理想现实区别春秋战国时代的理论已难以适用于当时的大一统帝国。同时一方面,儒生与文法吏的结合,让官僚大夫阶层走上舞台,以至于出现后面的“四世三公”,曹魏代汉,司马代魏,然而,世家门阀的流毒依旧。世家分割皇权,世卿世禄,政权所不能止。在这样的贵族社会,皇族又是凌驾于其他贵族的贵族,于是晋帝分封诸王,走了刘邦的老路,也和汉初一样,导致了八王之乱。几千年来政治轨迹几乎都沿着波峰,波谷的路子,也既是变态与回归。

  《波峰与波谷》读后感(三):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一位北大教授回答(转)

  看看教授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想你大概可以了解了他的思路了吧!

  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一位北大教授的回答(转)

  若不是从"实用",而是从"史学对人类生活是否有意义"这一角度提问,那么还有另一些回答。"实用理性"是中国人的特有思维方式。对一门知识非得要问它是否"实用"或"有用没用",中国人是很容易提出这类问题的。不过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欧几里得讲授几何学,有学生问他这学问能带来什么好处?欧氏叫仆人给他一块钱,还讽刺道:这位先生要从学问里找好处啊!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临终时回顾了自己一生思考,随后告诉人们: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作家王小波在他的《我的精神家园》里面提到,他的大学数学老师对他们说:我所教的数学你们也许一生都用不到,但我还是要教,因为这些知识是好的。王小波为此深深感动了,我也为此而感动。我也想说,历史知识是好的。史学是许许多多学问中的一种,它也跟各种学问一样,使我们聪明,给我们快乐

  靠历史知识能不能挣来钱,或者能不能赢得什么领导人的惠顾垂青,都不是史学自身的价值所在。就算有人能用历史这门学问弄到很多别的东西,依然如此。史学仅仅是一门学术。它既有科学的精深严谨,又像艺术一样美妙动人。古希腊神话的九位缪斯(文艺女神,Muse)中,居首的是克莱奥(Clio),她是一位司历史的女神。史学的艺术魅力,在人类社会中确实是永恒的。这魅力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根本上说,了解历史,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固有方面。

  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曾这么说:"人是有历史的动物";英国史学家卡来尔也曾谈到,"有些原始部族在算术上甚至数不到五,但是也有其历史"。即使是很原始的部族中,也往往有专门讲述历史的人,尽管讲述的内容充满了神话传奇。史学的起源,几乎和人类社会一样古老传说中国在黄帝时就有了史官,比如发明文字的苍颉。比较确定的早期史官大概有两种,一种是背诵史实和系谱的瞽矇,他们看来更古老一些;另一种是用文书记事的史官,他们出现在书写开始发达的较晚时候

  在古罗马政治学家西塞罗看来:"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出生以前的历史毫无所知的话,这个人就等于没有长大。"动物就没必要知道自己的历史,这对它们的生活没什么意义。可是人类有精神生活,有自我认识的内在渴求。而人群构成和进化的线索法则,是埋藏在历史之中的;人性,是由传统塑造的。人类自我认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诉诸历史。

  科林伍德有言:"严格说来,没有人性这种东西,这一名词所指称的,确切地说,不是人类的本性而是人类的历史。"雅斯贝斯的一段话也说得很好:"对于我们的自我认识来说,没有任何现实比历史更为重要了",它显示了人类最广阔境界,提供着生活所依据的传统,指点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现世,解除"当代"所施加的无意识的束缚,“教导我们要从人的最崇高潜力和不朽的创造力出发来看待人”。

  割断了数千年的深厚文明,只有"当代"而无"历史",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就只是个单薄贫乏平面。但人类不是这样的,人类的生活有一个千万年的纵深。人们要了解古往今来各种各样的文化形态,了解各时代、各民族对真善美、假恶丑的不同理解,了解一种生活方式向另一种生活方式变换因果。人类一代一代地积累着这些知识和看法,正是它们的总和塑造了人的特质、人类的形象,使我们得以突破"当代的束缚",知道了我们正在做的是什么,我们应该做的是什么。

  尤其是中国人,他们拥有强烈厚重的历史感。历史有如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沟通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个体生命,只有汇入这条长河才能获得永恒,"名垂青史"几乎是人生的最大成功,为了"留取丹心照汗青",贤人们宁肯舍生取义。人们习惯于在历史中寻找自我:君主效法尧舜,大臣自比诸葛,武将则追踪岳飞。浩如烟海的史籍之中,凝聚着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气质,潜藏着他们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特有看法。

  史学就是这样一门学术,人类生活中有它的一席之地,会有一些人投身其中而以之为事业,也会有人关注他们的思考和探索。从事学术不比其他行当更高贵,但也并不更低微;史学不比其它的学科高明,但也并不更低微。当然,学历史多少需要一点儿"傻气",因为得付出"机会成本"、牺牲另一些诱惑,所以优秀的历史学者,较多出自淡泊执着的人。然而他们为什么执着于此?追寻悠久漫长的文明历程,洞察人群进化的内在奥秘感受千百年的苦难和欢歌,审视千百年的坎坷辉煌,以至从一片甲骨发现了一个古国的存在,由一块碑文澄清了一场战争的过程……是这些吸引了他们,足以使他们执着于此吗?

  而我们该由怎样的态度,开始学历史呢?我建议,别把历史学习成就业求职的培训,在北大历史系学习不该如此。史学提供一种特有的训练,我们从一些看似枯燥艰涩的东西开始,逐渐去领会一种学术的境界,去掌握一种求真的技能,去积累一种贯通今古的智慧、去培养一种对人类命运关怀。那理性和良知的训练,才是使人终身受益的东西,也是我们的校园为什么会成为"精神家园"的东西。

  一生中有若干年在大学渡过,与五千年的历史与文明对话,是值得珍视的机会。让我们开始学习吧,历史系的四年时光,你不会毫无所得

  “中国古代史”任课教师阎步克

  2003年9月6日

  《波峰与波谷》读后感(四):波峰与波谷

  波峰与波谷 之前看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很少有涉及魏晋南北朝的,于是这个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乱世,总归是乱糟糟的一团。波峰与波谷是在一个书单推荐里见到的,印象标签是官僚制度的变迁,大概当时的想法就是管它是什么呢,关于这个时间段的就行,抱着这样的想法买来读的,也算有些收获。 首先呢,这是一本科系列读物,虽然作者是个学术型的人物,内容也相对来说比较官方or学术一类,但是用词都是很普通的,阅读没有什么门槛,对于一个观点或者论述都会有例证来讲解说明,不至于枯燥,讲的都是很浅显易懂的。其次,就内容来说,从秦汉起,至末尾的隋唐,大体是按时间发展来讲的。 波峰与波谷是就官僚体系的运作效果来讲的,也可以看作就皇权的集中性来讲的,这样一来,秦汉和隋唐无疑是权威的高效的,魏晋南北朝相对来说是处在低谷中的,而在这低谷之中,被门阀政治主导的东晋又处在最低点,西晋和南朝稍好一点,五胡乱华之后,胡汉交融的北朝政治发展走向了与江左朝廷不同的方向,最终成为迈向隋唐的历史出口。可以认为,文人士族和军功贵族是拉着历史前进的两匹马,士人从政,更多的是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需求,士族门阀坐大容易导致皇权垂拱,风气也会流于浮华,文吏和军贵更注重实干效率,南北朝的历史,就是文化士族与军功贵族的竞争史,在思想上就是儒学玄学与法学的交锋与交融。而不能否认的是,基于暴力的军事行动,是中国专制集权的最有效的强化途径之一。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军事力量往往代表国家意志,因此得到军贵支持的北朝显然要比士族力量占优的南朝具有本质上的优势。军事的力量为皇权的集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民族的自由性让北朝更少的拘泥于汉魏传统,从而大刀阔斧的改革得以执行,政治的活力得以激发,在经历了政治低谷之后,帝国以北朝为“出口”而走向隋唐盛世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