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河童》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河童》读后感10篇

2018-06-28 05:0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河童》读后感10篇

  《河童》是一本由[日] 芥川龙之介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16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河童》读后感(一):瑰丽的奇想

  瑰丽的奇想 ——评苍川龙之介《河童》 缘起:刚一读完这篇中篇小说,第一个反应是必须写一些东西出来。 首先,我顺手安利一下——河童也叫水虎。是汉族民间传说中的鬼怪。最早起源中国河流域的上游,据本草纲目记载,水虎是居住在湖北省的河流中的妖怪外表看起来类似3、4岁的儿童,但是身体覆盖著连弓箭也无法射穿的坚硬鳞片,通常都是全身潜入水中,只露出很像虎爪的膝盖水面上。 这篇文章主人公精神病患者,水虎(亦即河童)的世界和我们人类世界是“反平行世界”,也就是说,我们的“正常”在他们眼里就是“不正常”,我们的“不正常”在他们眼里反而是“正常”了。 正因为此,他们犯罪后假如犯罪的“因”死了,犯罪的“果”便可以不用承担。就比如“我”(河童A)抢了河童B的钱包,但原因是为了给儿子玩具,然后儿子死了,警察抓到了A,A不用付任何法律责任。 可作为“人类”一个异类,在另一个物群里面得到很高的优待,本身就不可思议吧。就像三体里面的“三体人”,任何种族都有“排他性”,不要说种族不同,连“异教徒”都是烧死的下场。 当然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那只,越长越年轻的河童,就像他说的那样:年轻的时候因为生理“年老”没有那么多欲望,到了老了精神年纪大了”,可以控制自己了。一直都有一种说法叫“老小孩老小孩”,很多人觉得老人就像小孩一样。 但是我觉得就和“画杨桃”类似,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问题,未尝不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 比如生理上的年轻与心理上的成熟——许多人的毕生追求——那么以一种更加“老”的精神面貌,更加“年轻”的体魄活着,是否会更好呢? 有人认为年轻应该有年轻的朝气蓬勃,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傻劲”,也有人觉得在中国“少年老成”等一些“套路”更受欢迎,更易得到大众认可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事实上,谁是傻瓜真的不一定呢。类似于水虎的世界可以“正常”运转吗?作者或许是为了增强代入感,没有完完全全地将一切反转,但确实是一个瑰丽的尝试。 Ps1:与其说这是一篇志怪小说,不如说是一本假借神经病之口的一个不那么严谨社会实验假说。 Ps2:水虎也叫河童。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 (沔)水中有物,如三四岁小儿,鳞甲如鲤,射之不可入。七八月中,好在碛上自曝。膝头似虎,掌爪常没水中,出膝头。小儿不知,欲取弄戏,便杀人。或曰,人有生得者,摘其皋厌,可小小使之(“之”字原无)

  《河童》读后感(二):我们比人类不幸,人类没有河童开化。

  这篇小说并非芥川龙之介的最杰出代表作,但全篇涉及哲学艺术心理学知识非常多,足以见得芥川才华横溢,涉猎极广。

  《河童》讲的是河童的故事,也是人的故事。河童,是一种生物。据传,它们看起来像小孩,有四肢,通常很纤瘦,皮肤就像青蛙的皮肤那样黏滑能反光,而且它走过的地方还会留下黏液的痕迹,它的皮肤还会变色,像变色龙一样,是日本传说中久负盛名传奇生物之一。中国的河伯,指的就是它。

  芥川龙之介为什么要选择河童呢?河童非人非鬼,活在传说中,有自己的一套三观价值体系,所以“我”这个精神病患者才在文中说道:“我们人类当作正经的,河童却觉得可笑;而我们人类觉得可笑的,河童却当作正经。比如说,我们人类把正义啦,人道啦,奉为天经地义;然而河童一听到这些,就捧腹大笑。”

  河童的世界里,也有战争、欲望、文艺批评家族制度,只不过他们的理解和人类大相径庭。所以“我”看到了墙上贴的布告时十分震惊。

  布告上是这样写的。

  “募集遗传义勇队——

  健全男女河童们!

  为了消灭恶性遗传,

  去和不健全的男女河童结婚吧!“

  人类当然无法理解,和不健全的男女河童结婚,是为了消灭恶性遗传?哪里会有河童愿意去做呢?

  河童对”我“说,“你以为少爷爱上女佣人小姐爱上司机,是为了什么?那都是不自觉地在消失恶性遗传呢。首先,跟你前些日子谈到的人类的义勇队比起来——为了争夺一条铁路就互相残杀的义勇队——我觉得我们的义勇队要高尚多啦。”

  对于河童来说,寻找配偶是件容易事情,女河童喜欢哪个男河童,只要追到他,扑倒就可以。

  总有些男河童没人追,就是那个“叫作马咯的哲学家以次也没给捉到过。原因之一是马咯长得奇丑无比,还有一个原因是马咯不大上街,总呆在家里。我也时常到马咯家去聊天。马咯老是在幽暗房间里点上七彩玻璃灯,伏在高脚桌子上死命读着一本厚厚的书。”

  宅男没人爱。河童的世界里也一样。

  尽管很多生活方式不同,但最后指向的生活逻辑却是相似的。芥川龙之介,正是以河童之名写着当时的日本社会。

  河童世界里的哲学家马咯,写过一本书《傻子的话》。

  ”傻子总认为除了自己以外谁都是傻子。

  我们之所以爱大自然说不定是因为大自然既不憎恨也不嫉妒我们。

  最明智的生活方式是既蔑视一个时代的风尚,在生活中又丝毫不违背它。

  我们最想引以为豪的偏偏是我们所没有的东西。

  任何人也不反对打破偶像同时任何人也不反对成为偶像。然而能够安然坐在偶像的台座上的乃是最受神的恩宠者——傻子、坏蛋英雄

  我们的生活不可缺少的思想,说不定在三千年以前已经枯竭。我们也许只是在旧的柴火上添加新的火焰而已。

  我们的一个特点是常常超然意识到的一切。

  如果说幸福中伴有痛苦和平中伴有倦怠,那么……

  为自己辩护比为别人辩护要困难。谁不相信,就请看律师

  矜夸、爱欲、疑惑——三千年来,一切罪过都由此而生。同时,一切德行恐怕也发源于此。

  减少物质上的欲望并不一定能带来和平。为了获得和平,我们也得减少精神上的欲望。

  我们比人类不幸。人类没有河童开化。

  做什么就能完成什么,能完成什么就做什么。我们的生活归根结底是不能脱离这样的循环论法的——也就是说,自始至终是不合理的。

  波特莱尔变成白痴后,他只用一个词来表达人生观,那就是”女银“。但这个词并不足说明他自己。能说明他自己的毋宁是”诗才“,因为他凭借诗才足以维持生活,使他忘了”肚皮“一词。

  如果将理性贯彻始终,我们当然就得否定自己的存在

  将理性奉为神明的伏尔泰之所以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正说明人类没有河童那样开化。”

  读这段话的人,大都会有“这个傻子和我好像”的错觉吧。

  “我”最后离开河童国,回到人间的时候,已经不习惯人类的生活。最终被当做精神病患者抓了起来,并在医院反复给人们讲河童国的故事。

  作者说:“我还记得他讲完这个故事时的神色——他刚一起身就抡起拳头,不管对谁都破口大骂道:“滚出去!坏蛋!你这家伙也是个愚蠢、好猜忌、淫秽、厚脸皮傲慢残暴自私自利动物吧。滚出去!坏蛋!”

  这算是对人最后的忠告吧。

  《河童》读后感(三):另一个异域的世界

  当刚看到河童两字时,还以为是日本那部动漫片《河童》。但是拿到手上之后,才发现,此书中的故事比之动慢片,不知精彩了多少,作者用河童国的种种行为习惯写出了社会中的种种弊端,不知是写当时的日本还是中国。不过在书中看到当世社会的影子,这样的情况,使我不禁想,是不是人类社会一直没有进步,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作品,今日读来还是如此之亲切,并想起了生活中的种种。

  老舍的《猫城记》以此也有异曲同工之效啊,不过两个的叙述方法却不太一样,芥川龙之介以一种平静笔触叙述故事,而老舍先生却是使用别一种笔法进行写作

  《河童》读后感(四):河童诗人那一头飘逸长发

  电影没看过瘾,今天索性买了芥川龙之介的作品《河童》来读,我一点都不会吃惊故事里的主人公所有的左派的思想。我羡慕在河童的世界里,他们可以在出生时选择来或不来到世上的权利和思辨的能力;也喜欢河童哲学家马古的话:“你自己的罪恶要自己去说,说了罪恶就会自行消失”;

  我说我真是羡慕河童在出生时就有选择的权利,可以选择来这个世界,或不来操这份心。但是一细究又不是那么回事儿。如果真的那样的话,可能有钱人家孩子比较多,穷人家就没什么孩子了。当然,如果达到了均福的社会就不同了,但,真的共同富裕了,那这个社会的科技商业模式也就不再去吸引人去开拓引领了,那社会怎么前进。话,又说回来了,可能人道德素质到达一定的高度了,就不在乎个人得失了,但如果那样,刚要降世的婴儿就不会去做出那种选择。好吧,这看似成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但至少在芥川龙之介创作这篇作品后的一百年后,这个社会还是老样子

  我真想看看河童诗人一头飘逸长发的样子,也想好好去和河童界的本杰明·巴顿好好聊一聊。

  《河童》读后感(五):读书笔记 | 河童

  两年后再读《河童》,依然喜欢这本书,并且常读常新。唯有一点,就是当年还是习惯手抄笔记,这回决定在豆瓣再记录一次。

河童生产时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是有医生和助产妇来帮忙的。只是临产时,父亲会像打电话一样,嘴巴对着母亲生殖器大声问道:“你到底想不想出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仔细想好后,再回答我。”巴古也照例蹲下身子,反复询问了几次这样的话。然后,他用桌子上消毒用的药液漱了口。这时,只听他妻子腹中的孩子似乎多少有过意不去的样子,小声回答说:“我不想出生。首先,我爸爸可能遗传给我的精神病就十分可怕。而且我相信,河童的存在是罪恶的。”

  这是“我”进入河童世界以后,亲眼见到河童产孩子。许多细节都在暗示着,再回到人类世界,会有多么不适用。

“把这些工人全部杀掉后,用他们的肉做食物了。你看看这份报纸,本月有64769只工人被解雇了,所以肉的价格也随之下降了。”“工人不反抗吗?”“反抗也无济于事,因为有职工屠杀法啊。”佩普站在一棵盆栽的杨梅前苦着脸说道。我感到有些不自在。但对于主人盖路以及佩普和查克来说,似乎这样的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查克还一边笑一边嘲讽道:“这也就等于以国家的方式,省去了让他们自己饿死或自杀的麻烦。只是让他们闻一下有毒气体解决了,不会很痛苦的。”

  《河童》读后感(六):罗生门之经典

  比较喜欢的短篇是《掉头的故事》《南京的基督》《湖南的扇子》。前面看到有人评论说鲁迅也许看过芥川的文章,我觉得很有意思。《湖南的扇子》里面有写到吃烤焦的人脑可以治病,和鲁迅的吃血馒头治肺结核还真是如出一辙啊。《南京的基督》,很有画面感,但是我匆匆看过,并未仔细想过其中深意。如前人所言,《河童》与《桃花源记》《格列佛游记》等等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掉头的故事》,描写何小二头要掉下来,在马上飞奔的场景,让我想起了电影《爱有来生》的那种惊悚刺激感觉,很好玩。这就是短篇的力量,有非常精彩的描写。

  我想,之所以会有这种种的惊叹,恐怕是因为,这个作者是20世纪初的人物(生卒年:1892年3月1日-1927年7月24日),我们今天再读他的作品,可能早就成为经典了,很多东西被后人反复运用了吧。《罗生门》不就恰恰能说明问题么,从文学到电影,再到社会学、心理学等,都是种种的“罗生门”现象啊。

  《河童》读后感(七):河童读后感

  作者借用一个精神病患者之口向我们描述了另一个物种-河童(类似青蛙)的国度。这是一个与我们现实世界有着许多相似又有着许多不同的国度。

  河童们也有着生与死,复杂家庭社会关系,这是一些已经历数千年历史进化而深入骨髓的事情,作者细腻的笔触让人只觉亲切自然。同时,又有些事情是那么的不一样,例如即将出生的河童可以选择来不来到这个世界,河童犯罪的诱因消失便可判为无罪等等,读来不但让人觉得眼前一亮,兴致盎然,更是引发读者深深思考

  作者借两个国度之间的异同碰撞激烈思维火花,短短十六篇内容已是包罗万象,关于理想与现实,道德与良心,生与死等等。

  我们很难评价这是一个疯子或天才,懦夫勇士。我只能说于平淡无奇之处便见波澜壮阔,这些是每一个有思想的当代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河童》读后感(八):。

  几个短篇小说的集子。 《掉头的故事》屡建奇功的何小二在战争中险些丧命,获救后却过起了荒唐的生活。“如果这次我能够得救的话,我愿意补偿自己的过去去做任何事情。”这是何小二第一次断头时真切的想法。第二次,他死在了酒馆的斗殴里。“我们都有必要深切的意识到我们自己靠不住的事实。实际上只有了解了这一点的人才会有几分可靠。若不然就像何小二掉头一样,我们的人格很难说,什么时候就会像头一样掉落。”然而,人在经历生死后,产生贪生怕死的念想,从而沉溺于享受,也是无可厚非的。而在临死前的思维与觉悟,不过是急于求生时的胡乱许愿。作者用这个故事来比拟人性格的不可琢磨和随机易变,感觉略差强人意。

  《南京的基督》身处底层的妓女金花,若是没有了那坚定而又虚幻的信仰,她还怎样面对那赤裸裸的悲苦的命呢。

  《河童》读后感(九):读书笔记一个一个的

  叙事风格简洁,读下去很畅快,一口气看下几个故事。

  河童/1

  这是最长的一篇。读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保罗柯艾略的《维罗妮卡决定去死》。一个精神病人的自述,对于他来说,也许虚幻才是真实的。而河童呢?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里的怪物,我查到资料,是文言课本里的河伯,稚嫩的记忆里,河伯是白胡子老爷爷的样子,却原来是一个怪物,辗转多年,现在知道的河童,是日本书籍里的假想生物,是杨千嬅的歌曲河童,是夏目里,渴死了昏倒在路边的怪物……

  "决定我们命运的,是信仰、境遇和偶然(当然在你们那儿也许还要加上“遗传”),特库先生的不幸,正在于他没有信仰。"

  掉头的故事/91

  "我们都有必要深切地意识到我们自己靠不住地事实。实际上,只有了解了这一点的人才会有几分的可靠。若不然,就像何小二掉头一样,我们的人格很难说什么时候就会像头一样的掉落。”

  索罗斯是认识到了吧。

  窗/107

  等待戈多。后窗。在等的究竟是什么呢?

  尾生之信/111

  这是一个有典故的故事。

  《史记 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乍一看,为尾生的执着感动了,但是尾生啊,何必那么执着呢,你看你死了,女子也依旧未来,换做是我,你这样的执着,也是会吓到我的。

  南京的基督/115

  小姑娘很善良,愿基督与你同在。

  湖南的扇子/138

  那个湖南人和日本人一样的猥琐。

  《河童》读后感(十):日本《猫城记》

  《河童》是芥川龙之介的后期作品,发表于自杀前半年。河童,应该和相扑、忍者一样,是日本特有的文化产物。主人公误入河童国,见识了各色“童”等,其实影射的正是日本当时的社会、等级、宗教、文化等,故事辛辣讽刺、黑色幽默。

  有个情节印象深刻,小河童出生前,父亲会大声问“你想不想来到这个世上?”得到母亲肚子里的肯定回答后才会接生……

  有介绍说“《河童》是日本的桃花源记”,谬之千里,前者是阴郁的反讽,后者是美好的向往;也有和《狂人日记》做比较的,大相径庭,《河童》的叙述冷静从容,而《狂人日记》的文字节奏紧张得象抱着火药桶。如果非要找个类比,应该是老舍先生的《猫城记》吧,都是利用陌生化写作技巧,以新奇、幽默、隐喻表达作者对社会的批判。

  芥川龙之介被誉为“鬼才”,其作品褒贬不一,我觉得不管评价如何、喜欢与否,肯定是值得一看的,哪怕只看一次。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河童》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